登陆注册
5966700000060

第60章 挤迫下的韧与美——读《白豆》

我喜欢长篇《白豆》,是因为它充溢着新疆特有的田野气息和野性之美。一向出言谨慎的《当代》编者,竟称它为“西部经典”。话是这样说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刊登之前,全编辑部的男女老少传看且都叫好,已很难得;而这部把编辑部男女老少感动得刻骨铭心的西部经典,竟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之手,就更其难得了。”读完以后,觉得这并非妄说。诚然,《白豆》的故事框架不算新鲜,它甚至是某种古老模式的重现,但在这个框架中,却蕴藏着许多令人震颤的东西。它像一首悲怆而忧愤的长歌,卷过大漠戈壁,在读者心坎上久久回旋。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人们大约不会忘记白豆这个女人了。她是再平凡不过的女人,谈不上什么惊人的豪举,但作为一个鲜活的生灵,她的命运、心思和行为,却别有一番韵味。她像巨石下的一棵青草,或者像一茎质朴的豆花,唯其承受着重压,永不低头,便益发显现出泼旺的生命。像白豆这样的女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她是人性的证明。在这部既不刻意迎合什么的小说中,作者完全忠诚于自然和生活,他只是写他看到的和领悟到的,然而奇迹出现了,它格外饱满地展现着人的魅力。若问《白豆》动人的奥秘何在,一言以蔽之曰靠“人”——人的本色、人的心曲、人的尊严、人的残酷、人的美好。毫无疑问,《白豆》是描绘西部边陲农垦兵团生存状态和人之不屈不挠的优秀之作。

不过,说它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之手,又不全对。作者董立勃并不是完全不见经传。八十年代初他的一些作品就因其风格的特异,引起新疆本土文学界的注意。当年,我作为《文艺报》第一个踏进新疆的记者,见过他,并且读过他的一些原稿,甚为激赏。我一直认为,他是那种有可能出大作品的人,然而他却一直蛰伏着。现在《白豆》终于来了,尽管来得有点晚,还是让人惊喜。此乃大器晚成也。

读《白豆》,感到惊讶的是,它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简单极了,像一个短篇那样简单。对长篇小说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我还没见过用这么简单的故事写长篇的。而故事本身,所谓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缠,又似乎是某种通俗模式的翻版。从山东来农场的女孩白豆长成大姑娘了,她没有外在的炫目,却有内在的丰盈。车把式老杨和打铁的胡铁几乎同时看上她了。老杨机灵、活络,先提亲,白豆就先归了老杨;但会耍刀子的硬汉胡铁不甘心,他在老杨面前故意摆弄刀子,把老杨给吓住了,使之悄然引退,白豆于是又归了胡铁。这一切都是经人撮合,口头许诺,叫订婚,尚无实质内容。不意,刚死了老婆的马营长忽然看上了白豆。前两位农工当然皆非马营长的对手,于是白豆又归了马营长。白豆眼看就要嫁马营长了。对农场来说,这没有什么不正常;对只图个温饱的单纯的白豆来说,嫁谁不是嫁啊。然而,祸从天降,白豆被一蒙面人在玉米地里夺去了贞操。现场还遗落了胡铁匠的刀子。罪犯似乎只能是老胡了。此前他还找马营长叫板来着,那简直无异于“耗子舔猫鼻梁”。于是胡铁蹲了大狱。破了身子的白豆身价一落千丈,马营长还怎么能要她呢,她遭人唾弃,后来勉强被老杨娶走了。一日,老杨得意忘形,酒后吐真言,说他就是那个蒙面人。这一点被证实后,白豆开始了复仇,老杨狡诈地抵赖着。白豆与从监狱中逃出的胡铁终于以野合的方式抗争了,直至胡铁以挟持人质的极端方式洗刷自己。结尾,洗刷了自己的胡铁并未花好月圆,反倒闹了个生死不明,恐怕不在人世的可能更大,而白豆还在抚育遗孤并痴情地等待着——这不是再简单不过的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吗?三根枝杈托起了一朵怒放的野花。

然而,你是绝不会感到简单和寡趣的。你会感到它是最单纯与最复杂的融合,让人想到克莱夫·贝尔著名的“简化”理论——“有意味的形式”。按照贝尔的观点,所谓形式,是指作品各个部分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只向具有审美力的人展开;所谓意味,是指一种极为特殊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感情,只有超越普通喜怒哀乐之情的审美者才能领悟。贝尔认为,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抽取出来。他反对左拉式的面面俱到的再现和写实,强调形式感,色彩感和三度空间。倘若不是故弄玄虚,简化其实就是一种抽象化和象征化的过程。在事物的关系上的尽可能地以简代繁,在意味上则尽可能的以繁代简。这里我引述贝尔,绝不是牵强附会。《白豆》的情境确乎相近。我们不妨这样看:白豆是真善美集于一身的美神;胡铁是正义的化身;杨玉顺是邪恶的化身,工于心计,像雅古式的阴险之徒;马营长则是虚荣的或者刚愎自用者的化身;而高高在上的兵团首长老罗,当属权力的冰冷象征了。

在这里,人物被作了类型化、符号化处理。“类型化”在这里决非贬意词,而是为了增大涵盖力的抽象过程。问题在于,在这最简单的结构和舍弃了大量过程化背景化交代的如同民间剪纸的描写中,我们并不觉其单薄,反觉有一种野性的张力在扩展。何耶?因为他们之间那貌似简单的冲突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潜能,每个人都充满了自我冲突,这些冲突不是以政治的道德的层面出现,而是以复杂的人性化的层面出现。胡铁冤深似海,衔冤莫白,若等待法庭洗刷是等不到的,若要铤而走险自我取证,那又是触犯刑法的,于是他在两难和悖论中煎熬。他终于像一把利剑终于冲天而出。车老板杨玉顺怯懦又阴险,这个“真搞了白豆的人,什么事也没有,反把白豆娶进屋子,天天搞白豆”。黑白颠倒,宁有是哉?但他还是不安的,良知会跑出来折磨他,若要他自首则无可能,他于是选择离婚以苟且偷生。马营长是个半路打劫者,却偏要装出公正的模样自欺欺人,白豆被强奸,他并不怎么恼怒,因为他总算找到了一个逃避自我的借口。那位高官老罗呢,也不平静,他何尝不知道衔冤者的痛苦?但他已异化成为一架机器了,严禁一丝一毫的真实情感外泄。万人屏声敛息等待他的“宣判”,这宣判“公正”极了,却也冷酷极了。这样的一些各怀强烈欲望和隐秘动机的人全行动起来,自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一种畸形的生活逻辑的力量。

应该注意到,白豆这个女人,已逸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妇,而带有明显的“农垦兵团特性”。她与我们熟知的祥林嫂式的人物相异。她身上逆来顺受的东西自然也有,但骨子里却有了一种反抗性、不妥协性。这是因为,她已离开了传统的宗法文化环境,在一种“革命文化”的氛围中长大,她所生存的群体,既非都市,也非乡土、家族,于是她有别于一般乡土女性。她重视贞操,这是原有的农村生活培育起来的观念,但她在被伤害被挤压的境遇下,懂得抗争,把自由、尊严、诚信,看得比贞操更要紧,这就不能不归结到兵团的环境上了。兵营式的生存无疑具有两面性。迷信或者反抗,白豆被逼无奈,选择了后者。这个“从天刚亮开始弯腰到天黑透了才能直腰,三顿饭全在地里吃,吃的是苞谷发糕和水煮萝卜”的女人,起先给人的感觉是个不觉悟的女性,像个物件似的被人抛来抛去,自己也拿自己不当回事。除了一具活力四射的青春肢体,好像内心空洞无物。然而,她决非没有主见,也决非没有爱憎。当她发现下野地有杨玉顺这样奸诈的懦夫,有胡铁这样真正的男人汉,她便不顾既有的一切,不顾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疯狂地爱上“劳改犯”了。她无畏的探监,狂放的野合,蔑视一切虚伪的律条。所以,这个如芥豆之微的女人,同时是个“让你一辈子都没法忘记的”充满了尊严的人。若是拿白豆与当年一同从山东来新疆的女伴白麦加以比较,将会得到更强烈的印象。白麦经指定,嫁给了兵团的最高首长老罗,被认为是第一夫人,最幸运者。其实,她是附庸,是一只花瓶,是“幸福”的不幸者。人的不自由状态在她身上的再现是惊人的。她与白豆同是受伤害者,不同的是,白豆选择了野性的反抗,她选择了自欺和忍从——靠别人歆羡的目光来麻痹一颗苦涩的心。由此观之,与其说白豆追求的是爱情,不如说她追求的是人的尊严,并不惜付出沉重代价。

阅读这部作品,会被它新鲜奇异的语言风致吸引。那语调和语句,既有点像民间故事或童话的,又有点像武侠小说的,既海明威似的惜墨如金,又先锋派似的有话不好好说。它的语感、节奏,是斩截的、跳跃的、智性的,严格地讲属于一种抒情话语,于是叠句、排句、双关语、象征语,俯拾即是。标点符号方面,句号特别多,肯定语多,独断语多。比如,“胡杨林像是海,树浪哗哗响。两个人进到了胡杨林里,就像两条鱼游进了海里。没有人能看到他们,也没有人能找到他们。”再如写狂热的接吻:“白豆用她的嘴把胡铁的嘴堵上了。牙齿退到了一边。把地方让给了柔软的舌头。舌头和舌头的肉搏,比所有的格斗都要激烈。其实,人的嘴在不说话时,做出来的事,比任何一种语言都动听。”再如写白豆的美丽:“白豆从水中站起来,身上滚落无数颗水珠。大太阳把每一颗水珠变成了小太阳,无数颗小太阳,像无数颗明亮的眼睛,恋恋不舍地盯着刚用泉水洗过的白豆。”以上的话我是完全随意地从某一页里摘引的,可见作者的风格即是如此,可见他在语言上曾下过多大的工夫。

作者笔下那个叫“下野地”的农场风俗画一般野趣十足,写来历历如绘,浑然天成。作者说,其实不去下野地,也会知道下野地是什么样子。散布在天山南北的农场,有几百个,全差不多。从这话可以知道,作者是太熟悉这种农场了。再随手摘一小节:“收工了。人和马和牛和羊一起在路上走。路是土路,好久没下雨,路上有厚厚的浮土,大小的脚和大小的蹄子,把土像雾一样扬起。夕阳落在尘雾里,变得浓厚了,温和了,日光似乎变成了一种橘红色的液体,涂染着黄昏的风景。”多么精练,多么富于意象感和色彩感的句子啊。在现今文坛,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句子的人,不多。看小说看什么,看做爱吗?看吸毒吗?看杀人吗?看保险箱里装了多少美元吗?也许是吧。但那只能叫看热闹。真正耐看的,是语言的腕力和它能撑开来的意境和氛围有多么迷人。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作者对通俗技巧模式比较娴熟的运用,悬念的不断设置与推翻,建构起某种幻象,继而再颠覆这个幻象等等,这一切带来了这本小说的趣味。比如白豆的归属问题一直牵着读者的心,再如眼看皆大欢喜的结局要出现了,转瞬间化为一场新的灾难,都处理得不错。尤其是最后的“裁决”,不失为出奇制胜之笔。但末尾胡铁又耍刀子,还杀死一人,就近乎武侠小说和警匪片的打斗了,不但迷失了原有的风格,且变得轻飘了。我把《白豆》的故事看作一只老船装着读者在江河中起伏跌宕,直到把人引向彼岸,这个故事的船就可以舍弃了,重要的是新岸上盛满人性花草的原野。

同类推荐
  • 无敌铁拳:“突击英雄连”纪实

    无敌铁拳:“突击英雄连”纪实

    那已是上个世纪的早晨。燕赵故地朔风呼叫,水陆码头的天津卫硝烟弥漫。海河两岸冰天雪地,七连勇士们出生入死,在黎明前将红旗插上了金汤桥头,指导员马占海倒下了,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鲜血和霞光一样火红,各路大军潮水般地向金汤桥涌来,战友们将那面旗帜高高举起……
  •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沉思无绪斜阳暮、离人心底伤、依然春意寒、身无彩凤思万千、雁无声,天意寒、暴雨之后,栀子花残、有一种心情,泪流满面、在深夜里让寂寞唱歌、只为心如自由花等作品。
  •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热门推荐
  • 农门悍女挣钱忙

    农门悍女挣钱忙

    沈子静二十一世纪某医院的知名医生,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晕倒在手术台上,一朝醒来变成了被人退婚的小村姑。母亲不受婆家待见,姐妹几个也跟着受苦,每天吃得比鸡少,干得比牛多。本以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会给大家撑起一片天,可父亲嫌弃母亲生的四个女儿,已是离家出走两三年。为了给自己的妹妹出头,沈子静成了远近闻名的悍女,村里大多数人只要是谈起她都是眉头紧皱。家里一大堆的极品,婆婆厉害,大伯母刻薄,二伯母小姑懒惰,一家人家里家外的活都是母亲的事,想要过上好日子,首先得和本家脱离关系。略施小计,极品家人赶着脱离关系。抛头露面,经商行医。日子红火,亲爹,本家来认亲。一朝再见,负心未婚夫求原谅。合作伙伴,竟成恩爱夫妻。
  • 瞳魔传说

    瞳魔传说

    远古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话!“暗中藏毒,命终无!医武一家,命由他!一朝瞳魔现,天地风云变!”少年武天昊,拥有顶级玄体!背负宗门使命一步步走向浩瀚大陆巅峰!!!
  • 大道梦影

    大道梦影

    三年前,本应驰骋天下,傲笑九天的天之骄子却因一场天大的阴谋而丧尽天资,被无情地赶出家门。三年悠悠,不相思,自难忘。一句“父安好?”道尽少年无尽的相思与惆怅。三年后,当真相浮出水面,当现实揭开面纱,童年的梦刹那破碎。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自此少年带着悲愤踏上了千难万险的旅途。
  • 倒映向日葵的天

    倒映向日葵的天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相遇的机会。这一切,不会再来,不会再见,只会在时间的流逝去中垂垂老去。从十六岁到二十一岁的青春里,她用大片大片的时光去回忆那些,喜欢徐子默的疼痛。那些疼痛是抹不去的伤疤,是带不走的印记。可是,如果时光可以倒退。她依旧会选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然后期待着他们的邂逅......
  • 新斗神

    新斗神

    首先,真心的感谢各位支持小弟的兄弟姐妹,你们的支持,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你们的支持曾几度让此书冲进了新人新书榜前50,可我人太过矮小,而起点的水却太深,一不小心就被其淹没,另外我知道,此书是人物描写粗糙,文笔烂而无实,细致不够精华。小弟我现在在上班了,但却能很更多的时间去花在写作上面,我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新书榜的追求,推倒此书的角色构造,一切重新来过。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推倒自己呕心沥血才码好的十几万字真的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有时候还想过重建账号起新书,但自己答应过别人,此书绝对不会太监,做人就要坚守承诺,此书一定会完本!两个月,这以后的两个月我会全心身的投到写作学习当中去,吸取更多的文学精髓,到时候一定会以全新的文学感观呈现在大家全前,谢谢大家,2010.4.25
  • 沧海月明刀

    沧海月明刀

    道门真人踏浪而行,身前一尺己身世界;佛家菩萨一苇渡江,一声佛号一人命;谁言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怒可令天子露戚容。青衫仗剑江湖行,十步杀人不留行;血染沙场拂衣去,从此深藏功与名。这个江湖,忘不掉的是情义,放不下的是恩仇。这个庙堂,得不尽的是功名,装不满的是利禄。犹记得京都落雨一僧一少就着火锅说的话。“老秃驴,我要游历江湖,可它有多大?”“一望如沧海。”“沧海是是什么海,需要多少天走完?”“一时或者一辈子。”“月明有多明?”“心有多明,月就有多明。”“那刀呢?”“刀在众生心里。”“直娘贼的老秃驴,你都把我说糊涂了!”“糊涂好…糊涂好…”
  • 脸色

    脸色

    小说以机关传达室守门人为视点,通过机关人形形色色的脸色,窥视谁得意走红,谁失宠去势,别有一番意味。如果要多此一举给《脸色》定一个什么调子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世情小说,其中除了官场人事外,还有一些篇什是关于世俗人情的。
  • 华舞盛唐

    华舞盛唐

    【重生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太华公主溪晴,既有疼惜她的父皇母妃,又有关怀爱护她的哥哥姐姐,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本该尊荣一生,乐享繁华盛世,奈何她错信异母的妹妹,与生母妃姐姐关系生疏,孤苦一生,被她痴恋多年的夫君亲手斩杀于喜堂之上!她含恨而终,幸得天垂怜,重生到十岁之时。还好,一切都来得及!这一世,定不会辜负上天美意。欺她的,她十倍讨之;辱她的,她百倍还之!
  • 他的故事——葬歌

    他的故事——葬歌

    一个即将逝去的人带着残缺不全的灵魂回到家乡去追寻那个令他彻夜难眠的虚幻的梦生命的细线在空中凌乱的飘散着他伸出双手试图将它们聚拢却发现那凌乱于空中的只是可悲的命运时间在断断续续的进行着见证了几千万年来时代的变迁他的故事仅仅是挣扎于世界这片沙漠中的一粒黄沙每当他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时那双攥紧的手不停地在半空中颤抖飘零在空气中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命运的齿轮即将崩坏运转的一切即将停止他蓦然回首发现只有那悠长凄艾的葬歌仍旧萦绕在耳畔不曾散去……??我究竟亲手埋葬了多少我深爱的东西,现在,除了这副正在一点一点腐烂的躯壳外,我到底还拥有什么?
  • 英雄联盟之跨时代

    英雄联盟之跨时代

    当陈明从弟弟手中接过梦想,燥动的青春被热血点燃,爆发出新的精彩,自此,这个时代暴走!“接下来,轮到咱们中国队伍包揽冠军了!”陈明如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