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0700000003

第3章 中国人的畸形消费

中国人爱面子,首屈一指,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超前之程度,也是首屈一指。而这种生活费观念是畸形的,是爱面子的一种体现。

1.请客吃饭爱讲排场

吃饭是人最基本的一种生理需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吃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填饱肚子。然而,如今的“请客吃饭”已不再是单纯的请客吃饭,大部分人把请客吃饭当作是对自己面子的维护,因此,请客吃饭爱讲排场就成了如今人们的一种喜好。实际上这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吃饭这个简单的范畴了。并且,请客吃饭讲排场,古已有之,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国人十分信奉“民以食为天”的信条。“悠悠万事,唯吃为大”,体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请客吃饭便成为首选。久而久之,连“吃了吗?”都变成了问候语,可见吃的重要位置。于是,饭桌上便成了摆阔的场所。一般而言,请客吃饭并不在吃,而在于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和对被请对象的诚意。在很多人心目中,请客的诚意与花钱的多少和浪费的多少成正比。在此意之上,铺张与浪费就成为必然。老百姓常说“请客盘见底是要招人耻笑的”,与之相反,剩得越多就会感觉越光荣越体面越让人称道,而主人的脸上也最有光,对于主人来说,也就为自己挣得了面子。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是很要面子的,他们在花费上浪费比较多。很多饭店的服务员都会目睹到这样的情景:很多小伙子带着女朋友来吃饭,为了讲排场,本来两个人点三个菜已经够吃,但却点了六个菜。到最后没有吃完,浪费了反倒觉得自己很大方,脸上很有面子。

另外,婚宴和节假日亲戚朋友请客吃饭更是讲排场。在小刘的婚宴上,10个人一桌,服务员不断上菜,大家都快吃完了,一道一道菜还在继续上。当大家离去时,许多菜特别是大鱼大肉还是满满的,有的菜根本就没有动过筷子。这些剩饭剩菜被倒进泔水桶,全都浪费掉了。而各种节假日及婚庆宴会上的浪费,不但被许多人忽略,甚至还成了烘托喜庆气氛的必备条件。刚刚举行过婚礼的一对年轻人这样说,虽然知道婚宴上准备的十几道菜肯定要剩不少,但还是要超量预备,如果婚宴上的饭菜量正合适,或者所剩无几,会被人笑话。更有甚者,在婚宴和节假日请客吃饭时,点菜更是讲究,为了图个吉利,一般都是双数:四个凉菜、八个热菜被称为“四平八稳”,六个凉菜、六个热菜寓意“六六大顺”,十个凉菜、十个热菜叫做“十全十美”。这样点菜,一般都吃不完,自然最后的浪费就特别大。因此,餐桌上的排场虽然给主人赢得了面子,但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许多大型饭店的餐饮部经理诉说餐桌上的排场时,曾这样说:“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招待客户就是想让人家吃得舒心,菜要点得高档,量要多,吃得有剩余,才能显得出请客者的大方有诚意。一顿饭钱都花得起,谁还在乎多点几个菜呢?”对于这样的消费,至少一千元一桌,高的起码要四五千元一桌。一位外企业务经理说:“我毕竟代表公司,点少了面子过不去。剩点菜不要紧,一桌菜能签一个订货合同,还是很划算的。”请客的代价不仅是金钱,还有浪费的食物。似乎花钱越多、浪费越大,就显得越有诚意。常听餐馆的老板和服务员说,“老外”抠门,比中国人小气。当时真让人有点不解,很多国家比我国发达,人均收入远远高于我们,但是他们在餐桌上反而比我们节俭得多。有位饭店服务员说,客人在大厅吃饭,约70%打包;在包厢吃饭,爱面子、讲排场的多些,只有50%的人打包。有个饭店总经理助理说:“平时商务宴请,政务宴请,打包的较少,朋友聚会家庭聚会,婚宴寿宴打包的比较多。”

中国人对于自己最爱的就是面子。有很多人家其实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捉襟见肘的,可是他们偏偏要打肿了脸充胖子装成很有钱的样子,买衣服要买名牌的,吃东西要吃好的外国牌子的。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太浪费太奢侈了,一个小小的聚会却偏要到大酒店花个上千元撮一顿。

在酒店里,你经常会看到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面子,故意点了很多菜,这些菜大都是吃不完的,可是主人故意将没有吃完的饭丢下,他们觉得打包实在是有失身份,太没面子了,似乎是不打包摆阔气脸上才叫有“光”。

主人请吃饭一般有三个原则,一则是为了面子请客吃饭。点菜叫菜,往往已不再是为了满足客人的肚子,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显示主人的面子,要摆派头,显气派。二则是为了揩油,有不少饭局是吃公家的,无论是点菜者还是就餐者,都有点“不吃白不吃”的心理。三则是为了“有余”,这种传统的观念虽然不科学,却能让一些人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感。

在生活中,不要说用两道简单的菜来宴请外宾,就是用此来招待经常往来的亲朋好友,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惶恐不安。惶恐什么?当然是害怕落一个“吝啬”或“寒酸”的名声,面子失尽。虽然,对中国人来说,展示面子的地方很多,但对于请人吃饭是绝不可视其为“小”的。中国人最常展示的面子就是饭桌上的排场。

《中国人个性调查表》似乎就是一把衡量中国人个性的尺子。它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社会取向”的人格因素方面。中国通常都更多地以潜规则与他人进行交往,从表面上看大家“一团和气”,然而,人人“心知肚明”,“各怀心事”,许多事都是在“桌面底下”展开交易的。但美国人则将许多“潜规则”抬上桌面,彼此“丑话说在前面”,反而显得更为“单纯”。比如人们都爱讲“面子”。但中国人的“面子”行为似乎很特别。

请客吃饭讲排场,对中国人来说,可谓是面子的最大表现之处。吃喝不是生理需要,而是为了某种心理需要,就好像排场越大,花钱越多,越能显示出自己的尊贵程度。在国外的中餐馆里也可见到成群结队的中国食客,有旅游的,也有考察的;有自费的,也有公款的。他们经常抱着菜单随意点,还有一种画面是,在他们酒足饭饱、剔牙打嗝儿时,桌上大多杯盘狼藉,剩下的菜从来不打包,哪怕是只动了几筷子的大鱼大肉。

吃饭时剩点饭、剩点菜、剩点汤,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某酒店大堂经理这样说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上班族不愿自己下厨,到饭摊、酒店吃饭成了他们的一大选择。虽然近几年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不断提高,请客吃饭时,将酒店里吃剩的菜打包回家,已不是新鲜事,但还是很难成为一种普遍的自觉行动。”有人问经理“看到这种情况,你们有怎样的感受,会提醒顾客的浪费现象吗?”这位大堂经理无奈的笑了一下:“我们感到可惜又无奈,钱是人家花的,没办法”。就在这时,旁边一桌客人吃完准备结账,同样桌上十几个菜都没怎么动,一位姓马的先生这样说,“不打包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本来请别人吃饭是个气氛,你一打包显的好小气。”可见他们把节俭这一美德给丢掉了,同样大数人都是为了那一层“面子”。

当今好多人办喜事,为了显示自己的面子,故意在一个很大很豪华的酒店举行,让下厨的人做了很多的美味佳肴,他们明知道客人们是吃不完的,但是为了面子,也要那样做,不然怎么显示出自己“财大气粗”呢?如果婚宴上准备的饭菜量正合适,或所剩无几,就会被许多有身份的人笑话。也显示不出主人的“财大气粗”的面子。在一些办喜事的酒店,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饭菜连动都没动就被倒掉,服务人员不得发出“真心疼呀!”在崇尚节约的当今,过于浪费的婚宴已属陋习。这样的浪费,这样的奢侈,能叫有“面子”吗?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81%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有食物剩余的问题,但是28%的消费者表示,外出就餐时不考虑餐后打包的问题;53%的消费者表示,如果剩菜非常多才会考虑餐后打包。调查发现,30岁到40岁左右的男性消费者最容易超量点菜,并且餐后大多不打包。

据统计,2005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而2006年全国餐饮消费预计将突破1万亿元。

上海市容环卫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上海餐饮业每天产生滤去液体后的泔水垃圾1100多吨,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超过2000吨。

“适度点餐,剩菜打包”,这本来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更不是什么难以实现的壮举,要的只是节约意识和举手之劳。但在中国大地,餐桌上的铺张陋习却如此难以改变。

在X市开幕的国际美食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注的热点不是美食节本身,而是在这次美食节上公开展演的“满汉全席”,共展出冷热荤素一百九十余道菜品,动用演员八十余人,高级厨师三十余人,其他工作人员也有三十余人,前后耗费资金二十多万元。然而当三天展演期结束后,这些真材实料耗巨资制作的美味佳肴大部分都被倒进了垃圾桶!这样的浪费真叫人痛心疾首。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美食节上有业内人士算出一笔不为常人所知的细账——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百分之十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就要倒掉五十公斤剩饭菜。仅对中国的一个省做了这样的统计,一天这里就要浪费掉五千吨饭菜,一个省在餐桌上造成的直接浪费就超过十亿元。这样算来,全国就有三十余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高达六百亿元,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餐桌上的浪费竟是如此触目惊心!

有人粗略算了一笔账,以本届X市美食节上的“满汉全席”为例,扔掉的二十万元约相当于沈阳地区一个农民三十年的收入;而一个省半年倒进泔水桶的十亿元,可以资助二百万名希望工程的孩子(以每个孩子每年花费五百元计算)。可以看出浪费是多么不光荣的一件事。

这样的天文数字令人惊叹,但实际生活中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已经让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浪费是可耻的,尤其是浪费粮食!如果好好的饭菜不吃,要白白地弃之如垃圾,那不仅仅是倒掉了饭菜,更是糟蹋了多少人的劳动成果!更不尊重别人的付出!不过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这样做,还有些地方的人们是知道节俭的,如上海人就提倡饭菜打包,不仅仅是提倡了节约,更是尊重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希望要效仿那些地方人的做法,让节俭成为一种风尚。

在请客吃饭中,餐厅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当然希望顾客所报饭菜越多越好,作为消费者个人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为了面子上好看和表述心情而把自己的血汗钱浪费掉。饭店把所剩食物打包让顾客带走不失为一个节俭和减少浪费的好办法。不论公或私请客,主办者不要认为打包是一件丢脸面的事,自己的钱买来的东西,吃不完打包,于理于情没有说不过去的。其实减少浪费,就要每位客人多一些节约意识,如果没吃完,最好打包回家,“物尽其用”就是节约。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优良传统,倘若把节俭这一美德看成是丢“面子”,有失身份,那么这些人是最可耻的。

中国人好面子,在酒店请客往往不免铺张,点的菜经常吃不完。餐桌上的浪费,不能不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就这种大量浪费,却早已抛弃了“粒粒皆辛苦”的古训。

一些西方的餐厅会在墙上用中文写上“请勿浪费、请勿喧哗”,很明显是什么意思,但问题是我们许多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奇耻大辱,反而觉得不多点几个菜“摆摆排场”,倒成了没有面子。至于打包,在这种奢侈消费的“面子观”下,更不可能实现。

美国人在“吃”的这一方面的消费从来也不会很讲究,一般都会以吃好为原则。上餐馆时,他们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打包回家。即使在最高级的宴请上,特别是西餐晚宴上,用餐形式基本上是以个人为单位,自己食用自己的那份。单独请客时也是客人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从不强迫客人喝这吃那。美国人对中国人动辄十几道菜上桌的做法不仅看不起,也不领情。曾见过这样一个情景:一对美国夫妇被主人大鱼大肉招待时,并没有笑逐颜开,回请主人的也只不过是一人几块钱的自助餐。

中国人的面子,就是一种角色期待——“中国人是作为角色而存在的,而不是作为人本身而存在的”——能够以某种方式满足自我的角色期待,就是面子。

什么是角色期待?换而言之,就是:我是某某长,除了我个人之外,在我的脸上就多了某某长的面子;我是某方面的重要人物,那脸上就增添了重要人物的面子;我是某方面的名人,名人的面子就挂在了脸上……如此等等。

对于国人来讲,面子问题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做得一点面子都没有的时候,似乎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生命也变得毫无意义了。

面子贯穿于社会生活各阶层,各方面,大人物要面子,小人物也要面子,只是大人物要的是大面子,而小人物自然是小面子了。官场中办公事讲面子,私交中办私事讲面子。就连请客吃饭也有面子问题。如下级请上级吃饭,上级能来,那是给面子,事求于人,被求之人能来,是给面子,无事相求,只想联络联络感情,请一些重要人物,而那些重要人物能来,那是给足了面子。吃饭的地方也有面子问题,这面子就是要与来吃饭的人的身份相符,如果“档次”不够,那就有怠慢之嫌,这“怠慢”自然就让受请之人失去了面子,那就会落了个花钱不讨好的下场。

由此可以看出面子之重要,而在请客吃饭上的排场则是其表现之一。但爱面子也应适可而止,吃饭过于讲排场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的浪费。

2.海外消费一掷千金,是真阔了还是为了面子

如今,中国人在国外花钱,真是一掷千金,慷慨大方,戴名表、首饰,住豪华酒店,摆极丰盛的宴席。

奇怪的是,一向不爱露富的中国人到了国外后,特别放得开,许多人总是要在外国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富有。特别是海外旅游,在为期12天的欧洲旅行中,中国游客平均要消费2090美元,去澳洲旅游的中国游客人均消费约2200美元,而日本游客只花费约712美元国人难道从来没有享受过“地球村”的待遇?从来没有穿过时区的炫目体验?白天在巴黎购物,夜晚徜徉于柏林街头?不,看看这组数据你就知道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每年平均增长20%多。世界旅游组织曾经预计,最迟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游客输出国。让海外旅游业人士欣然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人数众多,最重要的是,对于这一点,澳大利亚的旅游行业早已心照不宣。这个已对中国内地10个省区开放旅游签证的国家感叹,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已高过发达国家日本,成为在澳大利亚花钱最多的游客。

据澳大利亚旅游部门统计,自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中国内地赴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数超过10万人,居各国之首,而购物出手也越趋大方,让澳大利亚人深感震惊。统计数据表明,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约2200美元,而原来一直视为阔绰游客的日本人仅为712美元。相比之下,中国人在澳洲的消费三倍于日本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中国内地每年拿旅游签证到日本观光的人数约4万人,加上商务考察和留学等,每年赴日人数约45万人。出于消费增长的考虑,日本政府近期又推出新计划,计划在2010年,要吸引300万中国人到日本消费。而在这之前,欧洲20多个国家也对中国开放旅游市场,欧洲人看重的也是中国人的钱包。事实上,现在中国人在海外购物的高消费,已引起全球瞩目。

世界最大的信用卡组织VISA于2004年推出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中国公民出国单笔刷卡消费的金额全球最高,平均每笔253美元。因为我国并不是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这一调查结果着实让人吃惊。很多外国朋友惊讶地说,中国人原来如此富有!是真的吗?

由于VISA的调查结果,有人说中国人成了“消费冠军”。于是,人们纳闷了:中国人真的阔了吗?

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购买力也随之增高。但是,普通人的收入显然并不足以支付以上那种高额消费。据业内人士介绍,产生上述调查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不够完善,能够出境旅游的中国人并不多,而这些旅客大都由业界精英、私企老板等高收入人群组成。所以由此得出的结果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普通消费水平。而且,由于此次调查是针对单笔划卡消费金额进行的,不能排除那些一次性为朋友代购而高消费的情况。

在中国人睁大眼睛认识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重新打量中国。从香港游到海外游香港目前仍是内地民众旅游的首选热点地区,由于关税和普通税的缘故,在香港购买品牌的价格大约比内地要便宜30%,这使得手持港澳通行证的人乐此不疲地前往。

越来越多的品牌公司争相将店铺设在香港,他们将中国人看作是是最佳的消费者:他们的财富在不断增加,热衷于新奇事物,在一个资讯狂的年代里扮演着购物狂的角色。

不仅仅是炫耀和来源于身份的认同感,在购物者的天堂里,中国内地游客还隐隐有一种情感消费在里面,能够体验到作为特区的香港所特有的归属感。这就是面子的作祟,中国人的确太爱面子了。

“能出国的当然都有钱,很有面子”,正是抱着这个想法,中国游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早在中央电视台转播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之际,葡萄牙就在每场比赛前播出该国的风情片。而以创意产业为腾飞点的英国,也正在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做”以英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尽管上述这些海外游的线路大多还处于产品初级阶段,即一条线路要玩多个国家,属于纯粹的观光,但线路火爆的场景还是颇为“壮观”。

根据相关调查,民族文化传统,包括社交的准则、社会风气、习俗和习惯,是形成中国人海外旅游购物心理和行为的根源和基础。

有93%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因为出境旅游毕竟机会有限,为家人和亲朋好友买礼品是向家人表示爱,与同事、朋友、亲戚保持良好关系的一种极好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出境旅游者中十分普遍。有90%以上的被访谈者购物时考虑较多的不是要买的商品国内市场有没有,而是能不能买到称心的物品,是否可以作为礼物体面地送给亲朋好友,顾全方方面面的关系。

特别是第一次去香港的被调查者认为,购买礼品送给家人和亲朋好友是出国旅游回来后所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中国内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内地旅游者在港支出从1996年至2001年逐年增加,但消费结构却未发生明显变化,购物支出一直占据总消费额60%以上的一个有趣的原因。

事实上,无论是由于出境机会有限导致的购物的高消费,还是由于需要给亲戚朋友捎带礼物导致的购物高消费,都可能随着中国人爱面子的天性而不断增长。

现在社会中流行的“西方商品崇拜”也是中国人海外高消费的一个原因。通过广播、电视、广告和因特网这些媒介,西方的消费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传播,消费主义是以发达国家的名牌商品为背景和道具的,潜移默化中,社会也就养成了对国外名牌的崇拜——似乎使用了和西方人一样的东西,我们的消费主义梦幻就得到了滋养。如此,海外高消费很大一部分就是集中在大购物上,仅为自己买,很多人还承担着满足家属、亲友、邻居、同事“西方商品崇拜”的重担。

还有就是心理学上的解释了。使用本国货币消费时,一个人常常能够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拿外币支付消费时,一个人常常会处于消费兴奋的眩晕中,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从而就会失去度量的理智,一掷千金而不自觉;再就是,一个人在熟人社会中进行消费时,往往会牵挂着日常生活,而在陌生人社会中往往想到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冲动。还有,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出国旅游和买车、买房并列,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心理上列于“大宗消费”的范畴,出国前往往会作一个比较大的经济准备和预算。

我们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富人“海外高消费”和“国内低消费”的并存——新华社曾对富人的消费做出一个调查发现,近年对总体消费影响较大的高收入家庭消费意愿并不强烈甚至呈下降趋势。

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国内贫富差距与中产缺位的社会结构有关。富人的高消费需要得到中产阶级模仿和追捧的心理滋养,这种模仿和滋养树立起富人高消费的积极性与满足感,富人享受妒忌的感觉与中产阶级附庸风雅的崇拜混和在一起赋予了“爱面子”这种社会心态微妙的经济学意义。

不仅在海外大肆摆谱比阔,而且干脆以“阔佬”自居了。2005年8月16日的《国际先驱导报》也报道说,中国一神秘买家欲购开价1.3亿美元的世界第一豪宅!置办房产是中国富人的传统强项,如今竟已强到了“为国争光”的分上了,但买家却“神龙见尾不见首”,甘当“无名英雄”,这绝对不是“国产”富人的性格,除非其“财富品质”有待公众考量,或者干脆是害怕考量和深究。

不管是购买世界第一豪宅,还是疯狂的海外购物狂潮,中国这些富起来的阿Q们,不仅出手阔绰,一掷万金,而且足以拉动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长。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中国人真的阔起来了吗?

实际上,中国人到底富不富,人均年收入的指标最能说明问题。中国人刚刚越过1000美元的“温饱线”,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过万甚至几万美元,论消费实力和消费水平,与人家相比,我们显然差一大截。但那些得以走出国门的国人,却为何竟然大摆其阔,连有钱的老外们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有幸出国的人,无论是出去办公事,还是出去办私事,理应珍惜自己腰包里的每一枚硬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一个人的人品、素质。中国人的“家底”,这些摆阔人的“家底”,外国人是了解的,不会因为“阔”就高看一眼,只会觉得浅薄和愚昧;同样的,也不会因为简朴就低看一眼。外国人花钱其实很仔细,因为钱是人家自己挣的。有些发达国家由穷变富也有个过程,其中有靠掠夺和剥削的因素,也有靠艰苦奋斗、简朴节约的因素。而且,现在人家富了,也没像有些中国人那样显得财大气粗。

其实,中国富人在境外高消费与早期我国经济水平落后有关。以前大家手头都没钱,结果只需要满足于温饱就可以了,因此不存在高消费情结。如今先富起来的人多了,使得炫耀性的消费心态油然而生。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很习惯地会用消费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的价值或阶层的价值。同时,这种越演越烈的现象也会逐渐转变成为国人的一种攀比性消费观。

H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赵某研究员则使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国人的“炫耀性消费”观:“这就好比在中国农村,一些农民平时省吃俭用生活拮据。但每逢婚嫁喜事,照样会广邀请朋友,铺张设宴出手阔绰。”赵某研究员认为,从心理学上讲,通常消费者通过炫耀的过程,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也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

可以说,为了面子的畸形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中国人社会中恒久而普遍的消费行为,争脸、维系体面和关系已经构成驱动消费的重大动因。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

3.象牙塔内盛行请客风

曾几何时,大学生请客之风骤然兴起,并在校园当中迅速蔓延和发展,成为部分学生之间的社交方式。过生日是理所当然;老乡来访就是请客吃饭;发了奖学金、有了异性朋友请客就更不必说;更有甚者,拉关系、互相攀比也成为请客的缘由,其开销少则数十元,多则数百元、上千元。

莘莘学子似乎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眼中的“穷学生”了。时下,大学生请客下馆子嘬一顿已成为“家常便饭”。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带有功利色彩的请客也出现了。某些学生在评奖学金、评选某种荣誉或地位之前,都要请那些可以影响评定结果的同学吃饭,而且“出手”相当阔绰。

“走,咱们出去嘬一顿,今天我请客!”漫步大学校园,这样的话真可谓是屡闻不鲜,大学生互相请客,大家轮流坐庄已悄然成为象牙塔当中的一股热潮,而这些在大学生的眼里,则是面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曾有人对某大学校园里的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请客消费的小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曾经请同学下过饭店,即便是刚刚走进“象牙塔”的大一学子也纷纷加入到了这“请客一族”,大四学生没掏过腰包请客的更是少有例外;请客地点也从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到肯德基、麦当劳,再到比较有名气的高档酒店等,可分作为不同的档次;对于每次请客的费用也从50元到300元不等,有的甚至可达千元。

“家里每个月给我800元的生活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花在请同学吃饭上。我记得请客频率最高的一个月好像是8次,平均每次的费用在50元左右。”一名学生说,“如果请的人比较多,或者是饭店的档次比较高的话,一次得花200—300元吧!”当被问到钱花光后,一个月剩下的日子该怎么过的时候,这名学生理所当然地回答道:“囊中告急的时候就向同学借或者向家里要啊,要不然怎么活啊!”

在上海某大学中发现,100%的学生都曾请过客。其中40%左右的学生在过生日的时候请同学出去吃饭。曾有一位同学这样解释说:“过生日一般都是要请客的,毕竟一年只有那么一次,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为自己庆祝生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自己快乐,同学也高兴。”

一位刚刚过完自己20岁生日的女大学生这样认为:“很多时候,别人先请了或者是曾经帮过自己,为了还礼所以请客。回请别人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问题。”

这真的是一种礼尚往来的问题吗?倒不如说是一种面子问题,每个人出于虚荣心,认为请朋友、同学吃饭就是很有钱的象征,为了显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为了为自己争得那点微不足道的面子,就同样会出手大方地请同学、朋友吃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半以上的学生则为了庆祝自己获得荣誉、奖学金或者某种机会(如保送研究生等)请客。他们认为,这样才可以得到自己获得荣誉感的“光环”——面子。

有关人士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时,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他们还认为在饭桌上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而且可以趁请客之机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及寻求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我觉得请客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方面,人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同时,一般情况下,自己要请的‘客’肯定是自己圈子内的人,这样可以趁请客之机,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

一位学生的回答则“一语道破天机”:“有个经济学家解释过中国人的请客,说请客是建立在对方会回请,或者对方出现相似情况也会请客的前提之上的。为了自己的面子,就不得不请客。”

在某大学附近的菜馆里,经常都会看到前来吃饭的大部分都是该校三五成群的学生。饭店老板说“现在还不是生意很旺的时候,开学的第一个月或者期末,来吃饭的学生就更多,消费的档次也比现在要高,生意十会火暴,100来平方米的饭店经常都被挤得满满当当的。现在的学生,不管有没有钱,刚到学校或者快离开学校的时候,都会一帮人一起出来吃饭,轮流买单。”据他介绍,现在学生的钱很好赚,他饭店的生意几乎都是靠学生消费来支撑的,虽然学校附近的餐馆越开越多,但自己的生意依旧很不错。

而学校食堂的日子可没有这么好过。据了解,某大学里的食堂曾经用一层楼来经营煲仔饭、烙饼等小吃,虽然口味、服务都十分不错,然而前去光顾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到最后惨淡经营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了。

另有数据表明,餐饮费超过学费比例已经占到大学生总消费的40%左右,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比社会平均水平还要低。而来自大中城市学生的平均餐饮费用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和专科生,约各高出20%。

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到外面请客吃饭,有一些同学是在‘负债消费’,他们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贷款而来。某高校的吴老师如是说,“其实这是一种‘预期消费’。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有把握,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讲应该量力而行,根本就不应该为了面子而过度消费。”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每年的生活费人均在5000至8000元。在这其中来自家庭及亲友的资助约占80%,奖、贷、助学金约占10%左右,勤工助学平均占7%左右。可以看出家庭是供给学生费用的最主要来源。如今在中国家庭当中70%以上都算不上富裕家庭,家长如何能承受得住孩子如此高昂的消费,这已成了家长们的一大难题。

黄敏来自农村,父母仅靠种地养活一家五口。在黄敏上大学之前,同学大都是附近的,家庭状况好的同学不是很多,成绩相当出色的她一直受到老师和乡亲们的爱护和夸奖。“那个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是除了学费和其他必要的费用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费用,而且同学之间也根本不存在相互请客的情况,因此,对于自己上学家里还能勉强应付过来。在学校里,我努力学习,一直给自己打气,一心想要考上大学,以摆脱贫穷的状况。”

可是,她在进入到了自己梦寐已久的“象牙塔”之后,却没有过多的兴奋。

就在开学的第一天,同宿舍的小陈便十分大方地邀请她和其他姐妹一起吃晚餐,100多元的费用由小陈支付。“我心想,大家都刚进大学,在一起吃饭也挺好的,所以就去了,吃饭的时候真的满高兴。”黄敏回忆着,“接下来的几天,其他的姐妹又陆续地请客吃饭,说是别人请了,肯定是要回请的。我听了以后,心里特别难受,不是不想请,我是真的没有那么多钱。家里为了供我上学四处借钱、贷款,已经负债累累了。但是没有办法,最后我还是回请了她们,结果半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黄敏每天省吃俭用,到处寻找兼职的机会,才艰难地度过了后半个月。第二学期,她得了一千元奖学金,本想暂解家庭经济之困,但是同学们可没有那么容易就“放过”她。“当时还是很要面子,怕别人骂自己‘抠门’、‘铁公鸡’。”黄敏只好硬着头皮请,请了室友请好友,请了同学请老乡,一圈请下来,奖学金所剩无几。

“从那以后,我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到学校食堂吃饭。别人要请客,我都推说自己没有时间。慢慢地,同学们也都不再叫我了,从而使得朋友之间的关系也疏远了很多。”黄敏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哽咽,“面对沉重的请客负担,想到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那么辛苦,我曾经想过退学,想以此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理智阻止了我。”在大学校园的几年里,她每年都拿奖学金,加上兼职带来的收入,减轻了家里的部分负担。但是几年下来,她没有什么朋友,没有可以倾诉的人,心里有事情只能往肚子里咽,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写日记,大学四年,她写完了5个日记本。到现在每次翻开日记本去看的时候,黄敏都会忍不住流泪。

爱面子是人的天性,在这大学的象牙塔里,虽然每个人的钱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拿的,但为了面子,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其理性,错误地认为请客吃饭就是自己脸上有光,就是有面子,孰不知……

面子要与支撑它的能力、财力和权力相匹配。孙悟空的面子比猪八戒大,猪八戒的面子又比那个沙和尚大,这体现了能力的高低。酒楼的宴席上,财大气粗者总是被礼让到首席就坐,因为临了要指望他买单。至于“官大一级压死人”,“长官的手表最准”,则是权力的面子发威了。另外,年龄、资历、家庭成分、社会关系之类,对面子也有一些辅助作用。概而言之,面子的大小总是要与实力相称。

我们在作自我评估时,宁可把面子估计得小一些。有七分实力只要三分面子,是明智的,有三分实力却要七分面子,是冒失的。不顾自身条件,自我膨胀,愣是把面子吹大了,会造成一系列的弊端:把有限的宝贵资源消耗在维护大面子上,而无暇顾及实质;虚胖的面子难以维持,就只好弄虚作假;假面破产了,必然恼羞成怒,诿过与人;然后则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破坏安定团结……这一类的教训,我们应该记取。

损人不利己的面子固然不能要,即便是只伤害自己以争面子,也要慎重行事。比如“不蒸馒头蒸(争)口气”,“宁可伤身体而不肯伤感情”,“死要面子活受罪”等,都是损害自己以争面子的做法,若不是万分必要,切不可轻举妄动。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和”不是“和睦”的意思,而是要求人们在施行礼仪的过程中节制欲望冲动,量力而行,不可过度讲排场、撑脸面。把这句话改为“争面子,节制为要领”,应该是合适的吧。

学生为了面子,相互攀比奢侈浪费,而在校园请客这种畸形消费的现象,对于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是一种负担,象牙塔是一个读书认知的地方,每个人都要继承父辈的“俭以养德”的传统,这种“天之骄子”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真得该杀一杀了。

4.奢侈才能换来面子

穿名牌有面子,穿布衣没面子;喝茅台有面子,打散酒没面子;开靓车有面子,打面的没面子。想来也是,奥迪要比坐桑塔纳有面子,而奔驰又要比奥迪有面子;住都市独楼又要比住大杂院有面子,而住山水别墅比住都市独楼有面子,就像不动用工资的要比动用工资的有面子,打高尔夫球的要比打煤球的有面子,公款消费的要比自掏腰包的有面子一样。这就是如今社会中一些人的观念:用奢侈换来面子。

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只有慷慨大方,才能显示出一个人富有,才能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浅薄的想法。然而,就为这面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过去还是现在,为了面子一掷千金,为了面子送大礼,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等进行攀比消费,而且一个比一个“大方”了。

而这些死要面子的,则奢侈浪费、盲目攀比,却造就了畸形消费的文化土壤。

毕竟,人是社会动物,一个人的奢侈炫耀必然会使得周围的人相形见绌,这种相形见绌的结果正是奢侈者期待的反应,但话说回来,也正是这种对比,给相形见绌者以难以忘怀的刺激。在此刺激下,人们要么为了面子和尊严,砸锅卖铁也要一比,竞相奢侈;要么是引起人们更为严重的仇富和嫉妒心理。不管在哪种情形下,都是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冲击。

现在大学校园中,电脑、手机盛行,已成为高校学子流行的必备物品。

高校流行手机、电脑,主要是攀比心理在作怪,别人有自己没有,觉得脸面挂不住,有些学生为此奢侈浪费,贷款或借钱买电脑和手机。电脑在查阅资料方面是有很大作用,但是,有些学生购买电脑后成天泡在网上,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根本没有心思学习,视力还会下降。手机消费更是厉害,每个月至少要几十元的话费。再说,如今高校条件都很优越,学校有网络教室,电话遍布校园各个角落,购买手机、电脑没有多大作用。面子人人都爱,男人比女人更在乎。然而,爱面子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如果为了面子,甚至为了一时的体面而影响家人的生活质量和感情,连自己也要承受过重的难以摆脱的负荷,那就是自讨苦吃了。

某大学的小刘同学过生日时,邀请了同宿舍的同学还有几个好友,在一家中档餐馆庆祝。喝酒、唱歌,每个人都玩得十分尽兴。最后结账,一顿饭花去500元钱,一个月的生活费所剩无几。小刘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但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要咬牙举办生日聚会。否则,便有可能被别人视为“异类”。以后的生活怎么过?只能向同学借钱,下个月再从生活费中省出些来还账。

为了“面子”,而花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费,值得吗?

奢侈消费的心态在中华大地上普遍存在。曾经有一位在美国打工的中国人并不富裕,但她张口闭口就是自己在纽约第五大道或者梅西百货等高档商店买了什么香奈儿、资生堂、路易威登之类的名牌商品,并一再声明自己买的不是减价货,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她的身价。

一名营业员说:“不少顾客送人的礼,让我们专挑价格昂贵、包装精美的介绍,这样才显得出手大方,有面子。”

这种奢侈浪费的风气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似乎只有金钱才能衡量贫与富的差别。与此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消费观却相当务实。他们追求个性化和实用,而不攀比奢华和一味地模仿别人。而且绝大多数美国家庭都会留意广告,选择在商品打折或者赠送折价券的时候进行采购,他们根本不会感觉光顾减价商店会有失身份。

另外,赶时髦已是中国人对于自己面子的一种维护,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用户数量直逼3亿户;50%的用户都会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新的手机,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曾有人把这种独具特色的穷慷慨、穷大方戏称为“中国式奢侈”。然而,由此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不买对的,只买贵的”

分析奢侈品消费族的心理,他们不仅仅是盲目的“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奢侈品能使新贵显示身份,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30岁的张小姐自己在做服装生意之时说到,逛名牌店的感觉和普通商场完全不同。这些奢侈品品牌都被她统称作为“大牌”。一旦在某家“大牌”消费,她就在这里建立了“档案”。每当有新产品从欧洲运抵中国,她就会接到品牌店的请柬,先睹为快。有时“大牌”还会邀请她参加一些小型的私人观摩会,享受贵宾级待遇。

别当“包法利夫人”

“中国奢侈品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商业专家人士都一致认同此种观点。奢侈品最大的市场集中于亚洲,这就足以显示出亚洲人“炫耀型消费”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名牌商品是财富最明显的标志,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此种炫耀性的消费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但在这股奢侈风的劲吹之下,专家人士提醒人们,应该提防福楼拜笔下的因追求上流社会生活而负债累累最终只好选择结束生命的包法利夫人将在中国复活。

但由于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追求物质生活又过了头,一些畸形消费特征也愈演愈烈。如出于成都人典型的爱面子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给自己的生活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让我们看看那些睁着大眼睛渴望能够读书和学校的失学孩子们,看看那些边崂山区刚刚能够吃得饱饭的贫困地区的人们,看看那些连病都看不起的“享受”城市低保,甚至连低保都“享受”不到的下岗人员,看看那些终年累月在城市打拼到头来却拿不到血汗钱的农民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都可以没有,可千万不要没面子。现在的中国人真的富了吗?有句古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这些不知道财富来历的部分人的“夸富、斗富”背后,能够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吗?除了为了面子而糜烂奢侈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5.因面子而成了“月光族”

有这样一类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光族”。虽然月月薪水并不低,然而他们却仍然在“月光”和“负翁”之间徘徊。

他们经常没钱,经常借钱,挣得不少,花得却很多。他们有钱时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买,没钱时便一贫如洗,艰难度日,拿着丰厚的薪水,却打起贫穷的旗号。他们的口号是“心无杂念享受现在”,超前消费是他们执着追求的生活理念。这就是曾经一度流行于都市里的白领月光族,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的心情,就会在不知不觉的浪费中成了“月光族”。

现如今的许多年轻白领特别是那些在外企工作的白领,都会拿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薪水来买一只皮包。高档名牌商品是造就“月光族”、“新贫族”、“百万负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超前消费一族大多崇尚《欲望都市》里女主角们的优质生活,从某种生存意义上讲,这已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种动力。

王小姐毕业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之后,进入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了两年,只能算作为步入职场的新人。据她自己介绍,她的月薪是3500元,除去每月700元的房租,生活费,再加上偶尔有时在小酒吧里的消费,自己的工资也就所剩无几了。与北京市民的平均工资相比,她的工资已经不算低了。即便是如此,王小姐依然抱怨说,“每到月底,我就两手空空,望眼欲穿地期盼着下月的月薪。”在她住所附近的建筑工地工作的张师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一天挣25元钱。加上夜班,他的月收入也不超过1000元。在扣除吃、住及烟钱后,他每月仍然都会坚持给家里寄去600元。

其实,像王小姐这样,有本科以上学历,当月工资在当月消费得一干二净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被形象地称作为“月光族”。他们的消费理念与那些在建筑工地、食堂打工者的消费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月光族”这个词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用来讽刺那些出身富裕、接受高等教育、充分享受快餐文化所带来的种种方便与资本主义化消费模式的年轻人。

中国的“月光族”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和一个小孩的环境中成长,手里攥着6个人给的零花钱,衣食无忧,备受宠爱,真可谓家中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这样一来,他们就很容易接受消费文化。一旦踏入社会之后,他们便很快就会成了“月光族”,但更多的原由则是人们对面子的追求,为了面子,则会穿名牌、吃高档食品……。

有一人曾对6500名城市青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月光族”主要集中在IT、金融、出版、媒体、艺术等领域。其主要消费支出依次是:服装、化妆品、外出聚餐、酒、旅行等。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日趋盛行的消费文化给“月光族”带来了无法抗拒的物质诱惑。

现如今,舆论已开始将“月光族”们的消费文化当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新华社、《新京报》等媒体以“摆脱‘月光’”为题进行了系列报道,而且还为众多年轻人介绍了各种摆脱“月光”的方法。《新京报》建议“月光族”对收入进行如下分配:月薪的10%—20%用于储蓄,根据月薪确定各种消费品的消费限额,并指出“年轻时的浪费意味着年老时的贫穷”。然而,中国青年人的价值观并未因此发生显著变化。

在中国一些年轻人中流行“权生钱”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权力、关系及运气,想赚大钱并非易事。这种对现实的错误认识正在年轻人中蔓延。

据说,在大学毕业开始社会生活的中国年轻人中,“月光族”的比率占30%。他们在父母的资助下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看起来似乎已经拥有了坚强的翅膀,但事实上他们的翅膀依然非常稚嫩。在经济上,他们很多人都无法完全自立,对父母仍有较强的依赖性。结婚之后,他们不仅要赡养4位老人,还要照顾小孩。而子女的教育费用更不可小觑。看起来,这些“月光族”未来的生活是十分可怕的,消除这样的坏毛病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不能一贯地把面子放在首位,否则“月光族”是无法改变的。

在某公司任经理的小月收入4000多元,可她不仅月月光,而且还负债累累。上个月才领的工资,还不到本月底口袋里只有1000多元了。半年前,她开始月供一辆赛欧车,又买了一套高级化妆品。月底的时候,张利的口袋已经很紧了,可她又看上了一款新款电脑,可即使分期付款,就连首付也拿不出来。于是她只好厚着脸皮去找老妈借。但为了还按揭和借款,张利的旅游计划却泡汤了。

如今像张小姐一样的“单身负族”越来越庞大,这些“月光族”的白领通常收入不菲,但仍然经常为了面子而入不敷出。

李佳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部门经理,月薪5000元,这样的收入应该说不算差了,但尽管没有任何负担,每到月底她还是会出现经济危机。据她说,连自己都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只要工资卡上有钱,不花就心有不甘。所以一到周末,她就会到商场疯狂购物,买回一大堆自己并非需要的东西。

她的父母看着女儿如此消费就替她出招:“我们给你开一个专门的账户,你每月存进2000元,等存到一定数额之后,你可以拿它购买大件物品。”李佳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每月都存入2000元,一年下来已有数万元的积蓄。李佳这才意识到积少成多、合理规划对自己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如今很多年轻的白领们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和意识,消费的随意性很大。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理财的愿望,所以,每当他们的父母愿意替帮助他们理财的时候,他们都会十分乐意地将钱财交给父母,以此改掉自己乱花钱的毛病。在存钱过程中,不少白领看到节俭的实际效果后,自己都会在生活中变得节约起来。

钱到底花费到哪里了?“月光族”自己也说不清楚。新浪理财专家高巍一语道破了他们的困惑,缺乏良好的理财习惯和理财计划无疑是“月光族”最大的软肋。“月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都走不出“月光”怪圈。想告别“月光”吗?不妨试试理财专家所给出的建议。

对于记账式理财,就是把自己每个月的收入与开支分别列出一个明确的清单,尤其要把每一次的消费明细列清楚。如此连续几个月下来,做一个汇总和财务分析,可以对开支进行详细分类,比如必要消费、冲动消费、意外消费等。在此基础上,给自己制定出下一个月的消费计划,做好必要消费的预算,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冲动消费。此种方式虽然有点麻烦,效果却是让人满意的,长此以往,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刘小姐工作2年,月薪3000元,以前每个月不到月底,工资就全花完了。自从记账之后,她发现自己每个月初的消费过于集中,而且经常是盲目的消费,比如盲目购物、泡酒吧等。自从她有意识地减少了这些盲目冲动型的消费后,惊喜地发现每月除必要的开支和机动消费之外,自己居然还可以拥有1000元左右的节余。

每个人的欲望都是没有止境的,但口袋里的钱却是有限的。为了省点钱出来,只有牺牲欲望了。这一点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给我们做出了表率。盖茨公务旅行选经济舱,购物常买打折品。他认为:“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喜欢过普通人的生活。”

对于一个“月光族”来讲,适当的减少支出就显得十分必要,主要方式有:用公交、地铁代替开车、打车;一个月少打几次山珍海味的牙祭;买衣服精挑细选,不要堆满了衣柜却发现很多衣服没穿几次。

养成每月存钱的习惯

白小姐半年前在一家银行开立了零存整取账户,每月发完工资就先存1500元,这样半年下来账户里也有了近万元。她感觉颇有收获,“以前只要手头有钱,就想花掉。自从每月固定存一笔钱后,花钱就显得节约多了,而且自己也感觉到过得很充实。”强制储蓄可以不断积累个人资产,从而改掉自己乱花钱的坏习惯。

除了储蓄之外,其实对于像关小姐之类的年轻人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理财渠道,比如购买一些诸如健康保险、货币市场基金、国债等安全性较高、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

刚刚工作两年之后的李先生买了房子,虽然第一次付款是父母给出的钱,但银行每月2000元的月供得李先生自己来还。尽管每月一半的工资“贡献”给了银行,但李先生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经济压力:“以前没买房子时,一个月工资也剩不下多少;现在买了房子,还完月供后,也还够花。自己所买的这套房子教我学会了省钱过日子。”

一些理财专家还指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置房产,可以促使“月光族”被动省钱,因为银行的贷款是不能不还的。

对于自己经济时时面临危机,生活常常陷入困顿的“月光族”们终于开始反思,并逐渐觉醒。“理财”,这个他们原本从来都不屑的字眼,到如今却悄悄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理财专家建议,对个人的财产状况必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控制债务理性做“负翁”。一个家庭每月还款的月供最好不要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40%。在这个范围内,家庭财务还比较安全。此外,在负债的情况下要有统筹的考虑,为减少利息支出,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利率最低的品种。

除此之外,拟订必要的消费目标、开始记账找出财务漏洞也是成功理财好的开始,在生活中还应培养先积累再消费、强迫储蓄、少用信用卡等“好习惯”。同样是花钱,与其花在消耗型的享受不如花在投资型的享受。

对于“月光族”的朋友来讲,一般都会为了不失面子,从而在理财方面犯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他们这样薪水一发就见底,月月无剩余。这样看似“潇洒”的花钱做派既不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今后家庭生活的美满。因此,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有了面子,自尊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爱面子积极的一面就是自尊、自重、自爱,但过分的、不自量力的爱面子就会演变成虚荣,最后导致“死要面子活受罪”。别让面子害了自己,别让虚伪蒙蔽你的双眼,而是要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面子的真面目。

同类推荐
  • 把不幸当做幸福的起点

    把不幸当做幸福的起点

    本书系励志类图书,内容包括:调整心态;快乐处方;放飞心灵;学会放弃;打破瓶颈;处世哲学;感情生活;智慧生活;体味真爱;掌控命运等。
  • 女人20岁跟对人 30岁做对事

    女人20岁跟对人 30岁做对事

    《女人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是一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阅读的女性成长宝典,书中每一个简单的建议都能让你有恍然大悟般的感觉;书中提出的中肯建议可以帮助你全面提高自身的“好命指数”,拥有魅力女人的幸福人生。它亦是一本适合所有年轻女人阅读的女子生活圣经。
  • 从故事中学会明辨是非(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从故事中学会明辨是非(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固守情操不为利动的子罕,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青少年应该从故事中学会明辨是非。
  •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穷人和亿万富翁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穷人生活在一种贫穷的思维中,砥亿万富翁以特有的金钱观念和行为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让金钱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金钱,本书全面介绍了亿万富翁的科富思维,并和穷人的思维进行了深入比较,启迪渎者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和行动,运用自己的财商和创造性思维,去进行投资和创业,寻找和把握机遇,控制风险和运用人脉,使赚钱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跻身于亿万富翁之列。
  • 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中国古时候的先贤极为推崇“忍”,视“忍”字为最妙,奉忍为“众妙之门”;工业强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港台地区,也非常重视“忍”,将“忍”作为工业伦理学来研究。
热门推荐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个写手是只猫

    这个写手是只猫

    新书《重生为猫》,求大佬们赏脸!…………曾有人说过,“做只猫真好。一低头就能萌到自己。”余生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圆乎乎、毛茸茸的爪子,在心里大吼了一声,“这特么哪只王八蛋说的?”没错,他重生成了一只猫。一只在九十年代末的滚滚红尘中,奋力翻腾的土猫。…………希望这是一本可以让人轻松阅读的书,希望大家支持。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贵妃回眸:六宫粉黛无颜色

    贵妃回眸:六宫粉黛无颜色

    “快来伺候本王吃饭。”某个骄横的王爷。“好。”杨樱撇嘴,吃,吃死你。李隆基看着碗里的葱姜蒜,满脸黑线,“你就给本王吃这个?”杨樱一脸笑容,“王爷,您不知道,这生姜能安眠,这葱葱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凝,还有这蒜,更不得了,能延缓衰老呢。”“那这鸡鸭鱼肉呢?”“王爷,那您可不能吃,那都不是好东西,不能让王爷吃这些,但是又不能浪费,所以只好劳烦我帮您吃了。”“真是谢谢你了。”李隆基咬牙,“滚回去吃饭,不用你伺候了。”【本文纯属虚构】喜欢请收藏~
  • 佛说大净法门经

    佛说大净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贵临少年

    贵临少年

    他,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中学生,低调,淡然,随性。因为一道闪电的折影,得到一身特殊的异能。从此,平凡的人,却做起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色彩人生。本文网络元素繁重,不好网络元素的,喜欢重口味的别入坑!
  • 六道封天

    六道封天

    我欲封天,天必可封,仙亦如何,妖亦如何,尽在我掌中。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少年行客

    少年行客

    一个以活下去为己任的落魄少年,从法外之地进入联邦社会,只为谋求一碗饭的福利。没有公平?我来审判公平!没有正义?我来执行正义!用所谓“乡里人”的朴素与耿直,来在黑暗的世界里凿出一丝曙光!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魔幻变

    魔幻变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地乾坤任由其夺取,摘星捉月小菜一碟,十方显圣皆为其脚下诚臣,满天神佛皆畏惧,横扫三千界,统御八荒六合,幻魔令下无不臣服者,且看少年是如何成就如此霸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