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8600000002

第2章 《周易》概述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智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周易》,学《周易》,用《周易》。然而,由于《周易》图文深奥难懂,又没有一本合适的注释,许多人读得一知半解,在《周易》这座“神秘殿堂”的外围徘徊而始终难以真正入门。

本书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周易》的起源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和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是秦汉后直至今日仍无人能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它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

《周易》为什么叫“周易”?我们所说的《周易》,是指今天所见到的传本。而在周代,《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为《连山》,二名为《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简单地说,“周”代表着两种意思:一种是代表着朝代,夏朝的《易〉叫《连山》,殷商时期的《易》叫《归藏》,所以,周朝的《易》就叫《周易》;另一种是周普、完备的意思,前人所说的“……《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就是普遍、包容一切的意思,指《易》这部书所讲的道理无所不包。

什么是“易”?“易”的含义有三种。一是“蜥蜴”。《说文解字》上说“易”是蜥蜴,象形字,古称“易”,俗称四角蛇,其外表可以随每天的十二时辰而变化成十二种颜色。蜥蜴的变化说明《周易》的精神在于守恒而知变。二是“日月”。“易”是会意字,“易”和“明”这两个字都是日和月组成的,一年的十二个月是“易”的运行规律变化,是阴阳永远交替变化、日月互为照应,相辅相成。“易”和“明”二字,说明人对天文的认识:日月行天,一来一往,一升一落,永远交替运行。三是“龙”。《周易》是一部龙经,通过龙的运动,阐述事物的运动,乾卦就是龙卦。因为“易”即蜴,而蜥蜴是龙的一个稍远分支。《周易》里的第一卦乾卦,就是通过龙的运动规律——潜、见、惕、跃、飞、亢六种运动形式反映事物的盛衰规律。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它最早的用途即是占卜。但是,它的内容又十分丰富,无所不包,涉及到哲学、占筮、术数(阴阳五行)、天文、地理、兵法等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它被蒙上了一层卜筮的外衣。《周易》在占筮中融入了忧患意识,甚至包括最早的心理疏导,启发了人们观象及推测、判断的能力,是古代预测学的鼻祖。

(二)《周易》的作者

《周易》究竟是谁写的?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的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周易》历经几个朝代得以不断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长期以来,《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没有定论。一说《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孔子世家》坚持孔子说,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很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周易》中的一部的作者非孔子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这一派的人都喜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则认为,以《易经》为首的“五经”都是周代的旧典,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易意子问》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孔子)未出生,就先有“六经”了,怎么能说是他(孔子)作的呢?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他认为孔子就是《周易》的作者,连是合著者的说法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以钱玄同为代表,他的结论是:孔子无删改或制作“六经”之事。在这场争论中,郭沫若更是旗帜鲜明,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而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汉帛书周易》,书中记载了孔子对《易经》的研究。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孔子研究了《周易》,并作了《易传》。

总之,《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是易学史上的重大问题,也是当今学习和研究《周易》的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周易》不是成于一个年代,亦非一人所著,是从伏羲到尧舜禹经夏商周历春秋战国,跨越千年,集众多先贤哲人的智慧之大成的作品。

(三)《周易》的流传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一种文化。它画卦于伏羲时代,演卦于文王时期,作爻辞于周公时代,撰写《易传》于春秋战国时代。更重要的是,随着易著三千年的形成及易学的发展,又吸收了中国商周至今三千年的智慧,所以,《周易》是中国五六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根源一脉相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和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周易》是以八卦为主体,以六十四卦为经书,以信息预测而闻名,以其宝贵的科学价值而流传至今,以其深奥的科学理论而为世人所重视,以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而为世人所钦佩和崇拜。

几乎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周易》都是文化的主流。先秦时期,孔子把《周易》列为“六经”之一,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开始进入主体地位。在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意见后,易学被列为儒学经典,随着儒学地位的提高,《周易》也从“六经”之一奉为“六经”之首。魏晋时期,《周易》被列为“三玄之冠”。隋唐时期,《周易》被定为十三经之首,从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尤其在唐朝,当外来宗教文化潮水般涌入中国时,《周易》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不愧为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宋元时期,朱熹创立了理学,把《周易》奉为理学的经典,《周易》一时间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明清时期,乾隆时期修纂的《四库全书》将易著(三百部)列为诸经之首、开卷之文,更确立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可见,《周易》在中国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传统文化思想中,都起着主干作用。

中华易学文化不仅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世界也影响极广。易学与儒学早在2世纪(我国西汉时代)即已超越国界、跨越时空,传到朝鲜、日本,之后又传到新加坡、越南等地。《周易》及“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在亚洲国家曾一度盛行。15世纪,《周易》及“四书”经意大利传教士传到欧洲,之后又被译为拉丁文及法文版传入西欧,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17世纪,《周易》及“四书”被译为俄文传到俄国,在中俄的文化交流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同类推荐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汉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推进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再度活跃。吸取百家之长并各有所宗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特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一时代的主题。《淮南子》就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产生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宗,融合各家之长,对当时的社会和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试图形成融贯各科知识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宽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淮南子》不仅是汉代思想史上也是道家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的作者在当时已意识到道家自身理论的...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热门推荐
  • 逆梦之

    逆梦之

    什么是梦国?开天之初的一场大战留下几万世的恩怨,这个时候又是什么闯入了进来?是神?人?异族?外星人?海洋争霸,天空争霸,陆地争霸到底谁才是君临万物之上的“霸主”?
  • 王俊凯之爱的选择

    王俊凯之爱的选择

    青春的疼痛降临在他与她之间,一次次的受伤,一次次分手。他们会经得起上天的考验吗?他们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吗?(收藏吧!亲!)
  • 父亲进城

    父亲进城

    烂尾楼背后的那些男男女女们留下了一堆废弃的钢筋混凝土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辉煌、失落、曲折辛酸,那些或高或矮的烂尾楼都是一种命运与人生传奇。
  • 战麟无双

    战麟无双

    千年惊变,魔道降临。世事沉浮,天下又该如何?看少年龙天,如何蜕变,力挽狂澜。护家!护国!更是为护苍生。
  • 想爱不能爱

    想爱不能爱

    杏仁和巧克力绝了。最好的你们。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你的未来。
  • 踏雪之嫡女心计

    踏雪之嫡女心计

    祝雅竹是东龙国当朝丞相府的嫡女,母亲早死,父亲只管朝政不理后府,被淹死后由祝雅穿越到她的身上。丞相府中有一个赵姨娘,不仅下毒毁她容貌伤她性命,还让女儿抢她的未婚夫?看我不整治你们!过着轻松宁静的日子多好!只是,能不能把这个无耻下流的妖孽劈死?“我跟你没关系,离我远点!”“美人,你还是从了我吧!”“从你妹,赶紧滚!”祝雅竹黑这着脸,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我妹不好这口!”“我…………靠!”…………
  • 讨债宝宝,怪医娘亲

    讨债宝宝,怪医娘亲

    新文《盛族欢歌,爱财女族长》麻辣来袭!东北话,民族风,惊险刺激,幽默风趣,大家多多支持哦~~他是龙运王朝最悲催的战王世子,爹不疼娘不爱,病弱无能,不受朝廷重视;她是长白山下最可怜的药铺野医,脸不美家不富,没有相公,还带着两个6岁的小拖油瓶。一次偶然相遇,天雷勾动地火。然后,角色大逆转了:他身体大好,霸气外漏,成为了龙运王朝战功卓著的新任战王,还成为了江湖第一大势力的幕后主人,对她则是百般宠爱;她麻雀变凤凰,羡煞了全国女子,但百姓们认为她出身乡野,性子狂野,而且还是个带着孩子的寡妇,根本配不上堂堂的战王,所以都称呼其为“野王妃”。而这“野王妃”也确实够狂野:老王妃送来的侍婢被她一脚踢飞了,公主上门挑衅被她一拳打出去,太后下的懿旨被她一把撕掉了,就连皇帝宣召她也爱搭不理的,难道她就不怕人头落地?这是要逆天啊?他宠溺地说“没事,天塌了我替你顶着!”够狂!她说“好,你顶不住了喊我一声啊,我帮你把天打回去!”够妄!他开始好奇:自己的王妃好像不简单啊,难道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不是她的真实面目?那就让自己一层层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看看她到底有多少面貌风情吧。
  • 我的女神是丧尸

    我的女神是丧尸

    当丧尸如同潮水般向你涌近的时候,你是选择抗争到底还是选择被咬一口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当昔日的女神化身成丧尸,你是选择继续追随着她们还是与她们战斗到底?当初的纯情男生、叛逆青年化身冷酷面具男,建立光复军誓要与丧尸战斗到底!当丧尸被消灭殆尽,谁又会是联邦的主宰?在这里,你会看到堕落的人性,无能的人终究被淘汰,不努力的人跟不上全球进化的步伐。阴谋诡计在强大的实力面前终究是笑谈,说话最多的人往往就是死得最快的人。不相信天罚与天谴,只能做最好的自己去征服这个末世!这里有生物文明与科技文明的碰撞,有着欢笑与血泪。新人新作,还请各位大大多多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新书交流群:332639530(有女神数人!)
  • 流年不经楠花

    流年不经楠花

    他本该白衣飘飘温文尔雅,生于乱世,却染了风尘仆仆。她本是小家碧玉天真烂漫,商场斗争,终浊了清澈双眼。菁华已竭,相似浸骨,后来我再看见你,你风华依旧,笑的暧昧。“我要活下去,所以请你替我去死吧。”你一定不记得了,很多年以前你差点为了我死掉。你一定不知道的,很多年以后我竟然迷失在你的笑中。别对我那么好了,你终于不像以前一样对我好了。
  • 磨81完整版

    磨81完整版

    励志喜剧,幽默小说。一位严重口吃的大学生,为了当上记者,勇猛奔赴公交车,发疯般地演讲了1000多次。为了一位心爱的姑娘,疯子更如癫似狂,万折不挠,行出种种罕异悲壮之举……他成功了吗?根据本书改编的电视剧《1160次呐喊》正在筹备中。本书完整版正寻求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