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000000034

第34章 温故(9)

明朝军队腐败不止这些招数,只要可以腐败,那就几乎没有“禁区”,能腐尽腐,无腐不腐,把能够腐败的路径全部挖掘出来。比如后勤保障这块,也猛贪,营房建设是块肥肉,那就猛吃“唐僧肉”吧,打的预算是“每间营房价六金”,实际用在建设上的钱是多少呢?“不五六钱”,其中利润空间有多大?喂马的草料,看来没多少可贪吧,可是也是照贪不误,鹭鸶腿上也刮精肉,“马料,十扣其半。”盔甲是士兵作战的保命所在,也是偷工减料,致使“中不掩心,下不遮脐,叶多不坚,袖长压臂,全不合式。”为了多贪钱“以夸于人”,哪里管战士之死之活?作战的武器呢?弓力不过一二斗,矢长不过七八把,平昔尚不能射远,披甲后手不能举,射不过数十步而已。刀尤短小,亦无锋。”这样的武器能干什么用呢?说到武器,清朝末年倒是全部继承了明朝的腐败方式了的,清末北洋水军,那舰艇是号称“世界第一”的,可是呢,年年拨了无数款来购买弹药,到与日本开仗的时候,却只有几发生锈了的、打不响的炮弹,这就让小日本这“小蛇”活生生地吞了大中国这“大象”。

军队,一般而言,是封闭运行的,他们的腐败既不向社会公布,也不大与社会紧密联系,所以社会对其腐败没多大的“直接感觉”,不太“知悉”的。如今想来,明朝军队的腐败,实在是透顶了,所以才有这般记述,让我们看出其腐败的冰山一角。

在明朝的军队如此腐败的时候,努尔哈赤起兵了,李自成也起兵了。我暂时没看到努尔哈赤军队里的“反腐败资料”,不知道其军队反腐是什么情况,不敢妄议,想来是特别严格的吧;李自成呢,起兵之初,“反腐败工作”是抓得特别紧的,“时贼法严,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所以,李自成反明,曾经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但是呢,后来一到北京,建立了政权,应该说,他的政权还是“军国政府”,远不是“文国政府”吧,这个时候是无论如何没资格腐败的,但他腐败了,军队一入北京就腐败了,这军队一腐败,也就没救了,立即让政权土崩瓦解。李自成军队不腐败,一队土包子把正规军打了个屁滚尿流,李自成军队一腐败,马上就被不腐败的13副铠甲起义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报应是如此丝毫不爽,大概是吏之腐败,病在肌肤,官之腐败,病在肠胃,而军队一腐败,则在骨髓,司命之所属,谁也奈何不了吧。

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7月3日

康有为的背景与前台

摩 罗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时候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想的,和手头做的,往往很不一样。康有为1894年写《大同书》的时候,还是36岁的青年,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书生。《大同书》历数人类的诸般苦难和社会的种种罪恶,提出了建设一个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乐园的伟大理想。康有为的确是一个哀愍众生的贤哲,颇具宗教家之情怀,热衷于为人类寻找排除苦难、享有幸福的最终社会保障,这一点跟马克思和许多乌托邦思想家一脉相承。《大同书》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构想,很具想象力。如果康有为用文学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主题,那么也许可以像欧洲《乌托邦》、《太阳城》等等乌托邦著作一样,获得比较广泛的读者,产生巨大影响。书中可贵的发明和祈愿很多,比如妇女解放、奴隶解放、取消国界、取消阶级、政府议会化、取消政治首领等等。

可是康有为写完之后并没有致力于传播和推广这些思想。与此相反,他的这部著作秘不示人,仅给两位得意门生——其中一位是梁启超——看过,然后就将它藏在箱底,从此不提。他的精力从此投注到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的研究上,逐步形成君主立宪、变法图强的思想。在往后的几年中,他凭借时势的力量和光绪皇帝的支持,迅速走到了历史的前台,演出了一幕提倡宪政、弘扬民权、再造中国的伟大变法运动。那时候光绪皇帝亲自向他垂询救国方略,俨然把他看作变法图强大业的总设计师。

这真正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选择的差距如此之大,很不一样。就康有为而言,立宪变法是他投入历史实践的内容,大同理想是他的思想背景,也是他的动力源头。心中的理想当然是越高远越好,那往往具有非常超前、非常彻底、非常圣洁的气质;而前台的努力却是越脚踏实地越好,这往往充满了妥协、焦虑、萎缩、交易、屈服,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弄得很不光彩。比如在康有为申述理想的《大同书》中,不但没有皇帝的位置,甚至连民主政治中的政治领袖也没有,这么彻底的改天换地哪是满族皇室所能容忍的,恐怕信奉现代民主政治的政治家也不会容忍之。可是在康有为施之于现实的变法方案中,其目标仅是建立一个具有民主性质的内阁,内阁之上还赫然保留着皇帝和皇室的地位。这在革命者看来,这种“自相矛盾”实在太窝囊、太迂腐、太反动了。

康有为的理想和现实选择的确差距很大,但是不可将此看作人格分裂,因为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大同书》是对孔子、柏拉图等世世代代中外圣徒的社会理想之系统表达,也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伟大人物从事政治改革的思想背景。正是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为他们的历史实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康有为的选择颇类于孔子。孔子的理想是大同,但是他一辈子都在为实现“小康”而奔波,他所推行的“礼制”就是为了给“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至于心中的理想,一直被孔子推到了十分遥远的背景上,以至于我们常常忘了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理想。

在今人的心中,孔子形象主要并不跟“大同”连在一起,而是跟“克己复礼”连在一起。同样,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基本上不为人知,他的形象主要是跟“变法”运动连在一起。康有为的《大同书》,直到他逝世(1927年)多年之后,才于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时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可谓五花八门、五彩缤纷。越是激进的思想越是拥有追随者,声势浩大的革命洪流已经演绎过好几次高潮,成为万众瞩目的主流。改良思想和君主立宪的政治目标早就遭到嘲弄和唾弃,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康有为更是身负腐儒、保皇派、保孔派、反动派的罪名长达几十年。这个时候出版他的思想著作,还有谁会予以关注呢?

最近20年,学术界对康有为和他的戊戌变法运动,似乎评价越来越低。当我到书店寻找康有为的主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日本变政考》,竟然一本也找不到。一代巨人,就这样被今天的时代遗忘了。

然而,康有为所主张的虚君共和、宪政治国思想,是那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良方。他为中国之政治改造而冒死冲锋陷阵,堪称宪政先驱。无论他日后的思想多么地不宜于时尚主流,无论他的私德是否具有严重缺陷(当下常有人指责其私德),都不会影响他作为一代圣徒的形象。

比康有为晚一代的仁人志士,在发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将力量集中于思想文化的改造,也许只是避重就轻之举。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作为背景的东西,冒冒失失地推到前台来,而本来应该扎扎实实稳居前台的内容,却被推到了遥远的背景之中。“五四”一代将文化的力量置于制度的力量之上,正犹如前台与背景的错位。而我们这几代读书人,正是喝“五四”的奶汁长大的,我们对这种错位,可能长期以来浑然不觉。

当今中国,需要找回康有为,集中力量解决制度变革的问题。

原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8日

慈禧太后的“问责”

郑连根

义和团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清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态度暧昧,听任地方官员自行处置。这样,官员中就分成了两派,一派看到“拳民不足恃”,主张剿灭,一派则看到“拳民”的排外情绪可为朝廷所用,主张利用义和团来对抗外国列强。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在一些官员的支持下势力坐大,逼近京津,朝廷再也不能漠然置之了。这个时候,最高决策者慈禧太后依然拿不定主意,她既不知传说中拳民的“神功”是真是假,也不知这股来自民间的力量能否为己所用。于是,慈禧太后派赵舒翘、刚毅等大臣前往涿州“考察”,打探义和团的虚实。考察后,刚毅力陈“拳民可恃”。赵舒翘虽看出义和团所谓的“神功”是假的,可是,他是个老于世故的官僚,不想得罪实权派人物刚毅,所以就在给慈禧太后的报告中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

同类推荐
  •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猫眼内外

    猫眼内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世纪宝玉可以不打吗、“抽鸦片者非禁烟局长”、拍马屁以及虎狼之伤、猪八戒照镜子、孟子三论“五亩之宅”、山下老虎咬不咬人、猴子磨刀与孔子设计、性情中人与“头家脾操”、干嘛要去撬动地球、想看电视就别思考、纳税人是哪些人、节能灯为谁节能、放弃举报、脸皮和披狼皮、披羊皮、且听老人言等。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微雨中的蝉声

    微雨中的蝉声

    夏日去川南玉屏山森林公园小住,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满山蝉鸣,此起彼伏,自晨至夕,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方知遍山所植之树,名日“柳杉”;此类树的特别之处,一是颇利于蝉的繁衍与栖息,二是它的气味能驱蚊灭蚊,所以山中整日蝉声不绝,而蚊蚋则不见踪迹。
热门推荐
  • 北征事迹

    北征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轮回转动的摩天轮

    EXO:轮回转动的摩天轮

    摩天轮还在轮回重新开始,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重新开始呢?此文男一:鹿晗,男二:边伯贤。不是王道文,是有女主的。不喜勿喷
  • 譬如朝露:自然卷

    譬如朝露:自然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将细腻、洗练优美于一炉,诗意斐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草地鲜花在他的笔下灵光闪动,浑然天成、富有诗意。作者将生活的感悟通过幽默、生动的语句融入作品中,感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省,感叹不已。他是席慕容“最喜爱的大陆作家”。读者在文字中读到“玉散文”,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和天人合一的享受。
  • 执子之手,将子悠走

    执子之手,将子悠走

    她是实习小记者,他是白手起家的高干子弟。她美丽干净,虽青涩,却格外引人注目。他深沉冷漠,只留给她一个削瘦修长的背影。他将她送出国,丢下一句话,“常悠悠,你最好别再回来了,否则,后果你晓得的。”再遇,她是学成归来的优秀外景主持和新闻记者,他是诸多新闻媒体都想拿到独家采访权的对象。他将她堵在长廊里,“常悠悠,没想到你是这种人啊……你躲着旁人罢了,何必也要躲着我?”两年,他从未向她表明心迹,却死心塌地守在她的身后整整两年。她需要他的时候,他永远都在。她的生活里处处布满了他留下的烙印。她以为,这就是爱了。她以为,那个人就是他了。到头来,不过是庄生晓梦迷蝴蝶,他保留三分,她却已沉沦至谷底!
  • 赤练魂灵踏雪归

    赤练魂灵踏雪归

    前世情,今生续,前生债,今生还。前尘灭,今宵存,前世婚,今生结。前生约,今世行,不知汝可还记得,那朵定情之花,优美的紫罗兰,好希望重回那我抚琴,你唱歌,我做饭,你称赞的时刻。
  • 千年劫之生灵死劫

    千年劫之生灵死劫

    数万年前,灵魔大陆上有着众多神明在此守护,灵魔大陆和谐安详,然而,那一天,大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一颗以魔神灵体化为的陨星穿过天际撞向灵魔大陆,无数恶魔降临到了灵魔大陆。众神团结大陆一切生灵进行顽强对抗,双方死伤惨重,神魔陨落,虽然神最后获得了胜利,但魔陨最终在这里设下了诅咒,诅咒这个世界每一千年将历经一大劫难,神不忍这个世界崩塌,用生命祝福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带来永远的光明和希望。
  • 民间故事探寻

    民间故事探寻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我们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 往事随风飘散

    往事随风飘散

    当流氓遇上地痞,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宝贝,你就原谅我一次吧!”“你干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了?”“那个我先走了,有事给我打电话。”“你站住不许跑。你在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干什么了?”“我撩了俩妹子。”“哦,没事,我出差时撩了俩汉子。”
  • 品仙传

    品仙传

    凭着一手阵法,一手修仙诀。几位红颜,登顶苍穹
  • 似水芳华

    似水芳华

    她平凡,普通,也执着而可爱,她喜欢他,即张扬又收敛。当她以为,她可以放弃的时候,他告诉她,他喜欢她,喜欢了整整一个青春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