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000000033

第33章 温故(8)

一个人如果有罪,人人得而诛之,那就是合法地杀人;如果伤及无辜,那就是滥杀,这里说的是后者。历史上滥杀无辜的例子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打败纸上谈兵的赵括,坑杀四十万赵兵。后来白起被秦昭王赐死,一开始他还觉得冤枉,后来一想,叹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也算是对因果报应有了点体会。

最可怕的杀人是农民起义军。黄巢攻进长安的时候,“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张献忠更残忍,他“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天不杀人,辄悒悒不乐。”他曾经以开科取士的名义把天下的举子都聚到青羊宫,全部杀掉,光文人留下的笔墨就堆成了一座大坟丘。占领成都后,他把很多老百姓坑杀在中园内,又杀各卫所在籍的军人九十八万。

皇帝杀人虽然合法,但很多时候其实也是滥杀。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宰相胡惟庸,杀大将蓝玉,涉案人员有数万人,明初的功臣几乎全被杀光。据吴晗先生统计,朱元璋杀掉的王公大臣、儒士文人等共有十几万人。

比杀人更酷虐的是吃人。鲁迅先生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深夜睡不着觉,翻开历史书,于满纸的“仁义道德”之外,从字缝里看出两个字是“吃人”。这里的吃人是抽象意义上的吃人,即封建制度对人的压迫与戕害,并不是真的吃人。真的吃人同样不绝于书。

这段漫长的吃人史大约是从商纣吃起的。当时朝中有三公,即西伯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九侯、鄂侯。其中九侯的女儿嫁给了纣王,这女子不喜欢做淫荡之事,纣王就把她杀了,做成肉脯(就是人肉干)送给九侯吃。鄂侯出面劝止纣王,纣王又把肉脯送给鄂侯品尝。

到了齐桓公的时候,他对亲信的大臣说“惟蒸婴儿之未尝”,善于逢迎的易牙听后,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蒸肉给桓公吃。

隋末战乱,出了个吃人魔王,名字叫朱粲,这家伙专门欺负弱者,常拿妇女、儿童开刀。“粲无可复掠,军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妇人、婴儿噉之,曰:‘肉之美者无过于人,但使他国有人,何忧于馁!’隋著作佐郎陆从典、通事舍人颜愍楚(颜之推之子)谪官在南阳,粲初引为宾客,其后无食,阖家皆为所噉。”除了解腹中之饥,朱粲还经常报复性吃人。“散骑常侍段确,乘醉侮粲曰:‘闻卿好噉人,人作何味?’粲曰:‘噉醉人正如糟藏彘肉。’确怒,骂曰:‘狂贼入朝,为一头奴耳,复得噉人乎?’粲于座收确及从者数十人,悉烹之,以噉左右。”你看,他明明知道醉酒的人味道不好吃,可是因为要报复,不管三七二十一,杀了分给大伙一块吃。

安史之乱,唐朝大将张巡、许远镇守睢阳城,被困时间太长,城中可吃的越来越少,“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当时睢阳城内总共只有数万人,张巡、许远的部队就吃掉了二三万。

唐末黄巢起义的时候,连年战乱,“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就是把人活生生地扔到磨盘上碾碎,然后连骨头带肉一块吃下去,真是把人等同于畜牲了。史书上还有很多“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之类的记载,看多了,就会想起孟子的一句名言:“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

人性中的兽性不除,人的生命就得不到尊重。这是封建社会最可怕的遗毒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应该时刻警醒的地方。

原载《大公报》2008年4月28日

李鸿章看球

李国文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访英期间,主人邀请他去看一场足球赛。一百多年前,英式足球,正是草创阶段。自然没有当代足球这样成熟和精彩。李作为满清政府的特使,客随主便,自然也就穿着盛装,出席这次足球比赛:尽管他在清廷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是搞洋务的,但此公从来不穿衣服。而满清的朝服,是长袍加御赐黄马褂,胸前挂着朝珠和别的零碎,戴的帽子上缀着宝石顶子,和鲜艳的翎毛。此刻,坐在温布里露天体育场边上,不知足球为何物的天朝大臣。看来看去,不得要领,况且,这一身行头,只配坐在太师椅上,要不就在八人大轿里,在露天球场上,便很不舒服。很不自在。于是。他就要告退了。

不知有人做过考证没有?中国人是谁第一个到国外去看足球比赛的。这光荣大概非李鸿章莫属了。

这位满清特使,看了半场以后,莫名其妙,又觉得有点匪夷所思。问陪他一起观战,并看得津津有味的英国勋爵、子爵们,“那些汉子,把一只球踢来踢去,什么意思?”英国人说:“这是比赛,而且他们不是汉子,他们是绅士,是贵族。”李氏摇摇头说:“为什么不雇些佣人去踢?为什么要自己来?跑得满头大汗?谬矣哉,谬矣哉!”

主人很窘,面面相觑。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位中国贵宾。

满清政府的洋务派李鸿章,作为皇帝的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访问英国。在伦敦,自然是上宾款待,优礼有加。如果说对他那套袍子马褂,翎子顶戴的穿着,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淑女还能忍受的话,对他那种万邦皆臣于我的思维方式,和颐指气使的老爷气派,肯定就看不惯了。但洋人利之所趋,还是想办法巴结他。因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和沙皇俄国,都想在中国扩大势力范围,李是个用得着的关键人物。所以,英国政府想尽办法,在他前往庆贺俄皇加冕以后,特地派船到克里米亚去接他,一路军舰护航。在炮声中登岸,这也是大英帝国生怕俄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才到底把李鸿章请去伦敦一游的。

记得高尔基的长篇小说《克里萨木金的一生》,其中描写了李鸿章到俄国后,在彼得堡参观博览会时的一个小镜头。这位洋务派居然呸的一声,在大庭广众间。在前呼后拥中,随地吐出了一口痰。高尔基虽是革命的进步作家,但他对中国的看法,也还摆脱不了西方人的偏见。一直到如今,还是有些外国议员。总是想办法挑你的不是和不足,糟蹋中国或中国人。所以,高尔基在作品中突出这个细节,不过是这位大作家难能免俗的表现罢了。但对旧时的中国人而言,也都见怪不怪。上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在其《坟》一书中谈照相的文章,曾讽刺中国人到照相馆拍照,非要有一只痰盂放在脚下。说明中国人气管里多分泌物。那么晚清的李鸿章,这一口痰,就更不值得当回事了。

李鸿章这次访问英伦,有许多不知是真还是假的演义,流传下来,成为趣谈。据说,英国绅士们在餐桌上的礼仪极多,譬如吃烤鸡,原来是不允许用手抓来吃的,先用手按住,再用刀一小块一小块切割下来,然后,将刀按牢了鸡,再把插在鸡身上的叉子抽出来。戳上一块鸡肉,送进嘴里。老实说,这种相当繁文缛礼的吃法,并不可取。而且,在光洁的餐盘上。肢解这只滚来滑去的油旺旺烤鸡,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要比刘姥姥用象牙筷挟鸽子蛋还费劲。李鸿章不听洋人这一套,毫不客气地就用手抓起撕来吃。在座的主人和陪客,都是戴着莎士比亚式褶领的文明人士,面露愕然之色,不知所措。一是出于礼貌,一是出于对贵客的尊敬。大家也就照方抓药。仿效李鸿章先生吃鸡的方式。开了这个先例,从此英国人在餐桌上吃鸡的时候,就得到了解放,可以直接动手而不必使用刀叉了。

还有一件笑谈,也是有关饮食的,据说,这位大臣,在伦敦作客期间。上顿下顿的西餐,吃得很不耐烦了。那时。伦教还没有中国人开的餐馆,不像现在,中餐走向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开的馆子。于是。李鸿章就让他带去的厨子,将用来作西餐的各式原材料,统统烩在一起,给他送上来。当那些陪同他的英国官员、在这位特使的下榻处,闻到从厨房里飘出来的扑鼻香味,忍不住馋涎欲滴。忙向通事打听,这是给李大人做的一道什么菜?回答说,不过是杂碎而已。然后李氏示意,非正式场合,请他们无妨入座。尽情享用,把这些老外,一个个吃得舔嘴吧舌。称赏不已。据说。后来英国的饭店菜单上,就有了名叫“李鸿章杂碎”的一道菜目。

有一年,我到英国,走了几个地方,吃了一些饭店,却从来没在菜单上看到“李鸿章杂碎”,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或许要到更高级的餐厅,才能点到这道名菜;或许压根儿就是一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演义。但我通过李鸿章的这些趣闻轶事,不禁想到,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这种饮食习惯的不同,文化传统的不同,也就是东西方的民族差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也就没有什么高低之别,好坏之分;所以,我对一些人的高见,外国的,就一定好,中国的,就一定不好:洋人说的话,就一定高明,中国人说的话,就一定不高明。从来是不大相信的。

某些先生脑海中的这种思维定势,一定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很大程度上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屁股由于落后挨打得太多。所形成的精神上的自我矮化现象。一个人,见了洋人,一下子先矮上半截。自然腰就直不起来。所以,也就难怪阿Q一见假洋鬼子的文明棍,脖子就不由自主地缩起,准备挨揍。

妄自尊大,不能提倡,妄自菲薄,也大可不必,数典忘祖,那就更不应该。东西方文化都有它自身发展变革的过程,凡落后的民风民俗,陈旧的陋规恶习,抵制文明的野蛮行径,杜绝开化的民族惰性,都会在时代的进步中或快或慢地改变过来。李鸿章在彼得堡的博览会的那一口痰,受到高尔基的讥诮,其实,这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也许并不知道,十字军东征时,中亚地区早就有了公共澡塘的卫生设施。可那时的欧洲人,连厕所的概念还没有呢!巴黎的贵妇,在街道上还随地便溺呢!

因此,我常常怀疑那些吃了太多的洋杂碎。而食洋不化的“精英”之类。对中国的事情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时,那一脸的鄙夷和不屑,离林语堂先生所说的“西崽相”,离鲁迅先生所说的“奴才相”,到底还有多远?

原载《杂文月刊(选刊版)》2007年第12期

如果腐败入了军

刘诚龙

闲读阎崇年先生的《清朝六十年》,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深,他说清朝灭大明,凭的仅是努尔哈赤老父亲遗留的13副铠甲与其所带的40来号人马。13副铠甲戳穿秦岭,戳穿昆仑,戳穿泰山,戳穿三山五岳而刃不卷,锋更利,其可讶也欤?而当时,大明莫说有四亿人口,四千万怕是绰绰有余的吧,努尔哈赤四十人,大明对付金清,百万比一,即使搞“人海战术”,也不在话下啊,再而言之,其时之金清,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估计所有的人口从八十老头到八岁娃娃全部来当兵,也可能不及大明军队人口的一半的一半。但是,小蛇硬是吞了大象。中国有所谓以少胜多的战役,与金清对大明比,根本就不算什么,真正以少胜多的,恐怕是清对明的这场战争吧。

我原先特别佩服努尔哈赤的胆略与勇气,13副铠甲40来号人马,居然敢“虽千万人,吾往矣”。现在,我想,即或是胆小如鼠之辈,恐怕也是都敢的,这大明之“千万人”,实在是纸糊的大老虎,不堪一击的。看那天天荷枪的军队,是一副什么样子,你就知道努尔哈赤的胆气所来何自了。

明朝后期的官吏已经是廉耻丧尽,政德全无,他们公然贪污,无所顾忌,他们天天也去上班,不过不是去干事的,是去搞腐败的,“朝穿青衣而入,暮各持金而回。”而且根本就不掩饰,互相吹嘘,以谁贪得多为荣耀:“每以得利为夸,惟以得利为夸。”官吏之腐败,固然无可救药,但是每朝每代都是如此,未必有如明朝那么容易摧枯拉朽,兵败如山倒。

对,兵败如山倒,只有兵也“腐败”了,则什么铁打的江山、铜制的江山都将哗啦啦似大厦倒,倒得一塌糊涂。

明朝,文臣爱钱若命,武将呢,也是爱钱若命。军队里的腐败触目惊心,官僚队伍有的腐败,它都有;官僚队伍里没有的腐败,它也有。比如买官卖官,士兵当“排长”,有“定价”,排长当“连长”,有“定价”,连长当“营长”,有“定价”,每升一级,都需要用钱来买,与官僚队伍里“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既跑又送,提拔重用”几无二致。除此,明朝的军队还发明了一种“买闲”的腐败“新途径”,就是说,你这当兵的不想在训练场上吃苦是吧,那好,你交一笔钱,你就可以不操不练,无须“沙场秋点兵”,天天呆在被窝里睡懒觉可,去玩牌逛窑子也可;你既想让家里挂着“军属光荣”的匾额又想去经商赚钱是吧,那好,你交一笔钱,就可去贩盐去卖布去开五金器具店,而且你再交一笔钱,那军马也可以归你驱遣去搞运输,价格是每马月纳三百余钱。

军队是不能搞经营的,军队一搞经营,那就是“武人都惜命,武人只爱钱”了。而明朝的军队特别喜欢搞“经营”,其搞经营手法有二,一是给商人“当保镖”,“搞走私”,比如自汉有“盐铁论”以来,食盐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一直是由国家搞“垄断经营”的,“专买专卖”的,但是其中利润很高,所以也一直为盐贩子所眈眈窥视。明朝的私盐贩子找到了一顶特别坚固的保护伞,那就是军队,他们花一笔钱,给某军官,然后这军官就派一个班一个排“武装护送”,“军车”谁敢阻拦?一路通行,所以不但“往往受财故纵”,而且“往往接受盐徒财物,护送私盐出境。”二者呢,自己干脆搞起了“第二职业”。明朝为让军队“减轻财政负担”,曾经开了“政策口子”,搞“军垦”,到后来,这军垦几乎变成了军官家的“私田”,他们“侵夺屯田,隐占为业,祖孙相继,盘踞自如。”而且利用“军官身份”,一分钱的税都不纳:“凡应纳屯粮,悉置之度外。”农民种田,需要纳税,军官驱使士兵给其种田,使的资源是国家土地,用的佣工是国家发工资的人,却所有的收获“颗粒归己”,全部自肥。明英宗时有名为田礼者,“侵占屯地4100余顷,递年不输子粒。”

历朝历代,国家对军队的拨款是占财政大头的,其中的“人头经费”绝对是“打足预算”的,明朝的武将在这方面“开动脑筋”,一者发扬了腐败“老传统”,直接克扣士兵粮饷,如果财政是按人头每人每月N两银子拨付,他那里就折半,另外一半就入了私囊,贪了这一半,明朝的军官还是不满足啊,他们想,若是全部都归自己,多好,半贪了之后,想全贪,他们想的办法是,士兵死了,不上报,这还不行,士兵“自然死亡”毕竟不多嘛,那就逼迫士兵“逃亡”吧,那就放纵士兵“逃跑”吧,所以,许多连排,士兵空了一小半,而上报的人数依然“记录在册”,上头得按“花名册拨款”啊,这笔收入不少,天启年间,有名为毛文龙者,通过这种方式冒领“饷银数十万”。到了明朝崇祯帝,军队号称“数百万”,其中的“水分”也许很大很大的吧,除了崇祯相信他拥有“百万雄师”之外,可能没多少人相信的了。

同类推荐
  • 悠悠回乡情

    悠悠回乡情

    本书是一部描述和表现回族民俗与文化的散文集,共收入116篇有关回族风情民俗的散文,把回族风情、习俗讲述出来。
  •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是作者一批散文和短篇纪实文学的集锦。押题篇《陨石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身军人之家的普通战士,但他却在未来战争的浩渺星空中流连忘返,包括在高烧状态的梦中……一篇篇探索未来战争的论文让专家们不能不刮目相看。他是我军新一代军人精神结构与境界的活标本之一。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浮华幻梦:天格雨的街巷

    浮华幻梦:天格雨的街巷

    民国初,战争频繁,思潮涌起,但在感情上,确有太多不如所愿。或许父亲和母亲是一段孽缘,而我和他也是一段孽缘。任何两情相愿的背后,是看似的门当户对——我是蒋家最小庶女,而他是孔家最小的嫡子,孔家唯一的继承人。豆蔻之年,我跟着从未谋面的父亲来到蒋府,主母的冷眼,所谓的兄弟姐妹的厌弃;可当我遇见他,却是唯一的光亮……
  • 在家道士

    在家道士

    一个来自山村的小孩子,一只不明来历的小猫儿,和一个看不透的老道士,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天策将

    天策将

    忠犬攻对深情受有,风流攻对黑化中二受有,冷酷攻对隐忍受有,朝堂有,江湖有,小虐有,包子有,大坑有,入坑谨慎!
  • 焚天毁道

    焚天毁道

    一千年前,一棵梧桐怒触轮回。一千年后,一名叫吴雨山的少年,以恶魔之血觉醒,打开轮回的一端。什么才是属于他的力量?是毁灭,还是守护?是疯狂,还是沉凝?最终,是带着牵挂碌碌无为的逝去,还是奔向至高,打破轮回的印记?“你可以毁灭我,但你不能碰她分毫!”吴雨山在两道不同的虚影中来回闪现,声音越来越弱。“给我力量,毁了轮回!”
  •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这本《新文化运动》由金开诚主编,甫艳编著: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 怨灵尊

    怨灵尊

    主角为正道学院学生,在一步步迈向强者之路。
  • 重生之庆幸有你

    重生之庆幸有你

    许唐回忆自己三十三年的人生,毫不犹豫选择了跳楼自杀。。命运的齿轮却把她送回了幼儿时期。。她握拳发誓:且看我如何。。看?看毛看,老娘我啥也不会啊。。女主:“这位帅哥,本姑娘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女主:“你过来,本姑娘有场恋爱想跟你谈一下”女主:“帅哥,你有女朋友吗?”男主:“没有”女主:“那你现在有了!!”男主:“我们可能不合适”女主:“放屁,我百搭”。。。。
  • 洪荒之牧圣至尊

    洪荒之牧圣至尊

    本文讲述了现代特种兵在执行国家任务时身死,灵魂被带回鸿蒙未生,混沌未判之时,一路修炼寻宝,救盘古,斗圣人,牧守洪荒的故事。且看主角如何确立洪荒秩序,霸绝三千世界------+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