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000000011

第11章 杂感(2)

今之学者,小有名气,便高视阔步、神气活现、毫无礼让。冲门而出,见者躲闪;入室喧哗,闻者避席,似乎只有如众星捧月般热闹或闲人回避般寂静,方称“大腕儿”。这看起来是名流的不羁,实则是暴发小人的粗鄙。前人有诗曰:“红帽哼来黑帽哈,风流太守赏梅花。梅花低首开言道:‘小的梅花接老爷’。”不图昔日官场之鄙俚,今日复见于学界。

学术文章、批评争鸣,总要靠道理取胜。鲁迅先生的笔够尖刻,但从来不涉谩骂。他那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以为论争获胜,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周谷城先生在学术论争中是不留情面的。记得在关于形式逻辑的论争中,他著文批驳我的另一位老师,说这位老师讨论形式逻辑的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是对的”,读后颇以为过分,但细细想来,他也只是说理,绝无骂詈。

以理服人方是优雅,方是身份,若一味谩骂,不过青皮者流。破口大骂之后,对手因嫌污秽不与之辩,便洋洋得意、班师回朝,更是迹近无赖。这种青皮无赖的战法,今天颇有传承。

书名的粗鄙化已经不限于流行小说,内容的粗鄙化也已渗入所谓名家之作。美术作品粗鄙也成了时髦。专画穿着内裤、吊着半拉子奶罩的丑陋女人,也称名家。很有才气的画家随波画起了春宫。

侯宝林先生净化了相声,使之摆脱粗鄙。今天的趋势却是回归粗鄙,我担心,粗鄙化的泛滥会使几代人丧失审美的判断。

政府官员,位居上流,西服革履,俨然“领导”,但满嘴粗口,不以为耻:“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谁耽误我一阵子,我就耽误他一辈子”。竟似全无文化。

如果那人犯法,裁断自有法律;如果那人失德,评判自有公论。公共权力,社会之公器,官员只能依法行使,岂能凭一己之好恶,图个人之报复?看似快人快语,实则毫无政治理念。此类语言出诸市井,如《水浒传》中牛二之流,不足为奇,出自政府官员,则正是官场粗鄙化之一例。更有甚者,黑白勾结,雇凶杀人;官商一体,枉法贪赃。此辈等而下之,不足费口舌了。

粗鄙化,由来已久,其缘起,在于鄙视文化。

以为学校传授的知识九分无用、一分捏造,是外来的思想;以为读书比做饭、杀猪更简单,是本土的创造。为了打击知识分子,剥夺所谓知识分子的“资本”,数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强化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知识分子无用,使得社会弥漫着以“大老粗”为荣、有文化为耻的氛围。张嘴粗口,闭嘴“国骂”,成了“工农化”的标志。优雅似乎只属于资产阶级。

更可怕的是心灵的粗鄙化。社会秩序的紊乱、纲纪的隳颓,使各种正常社会中上不得台面的行为都以“革命的”模样登台表演,而各种过去只能隐蔽操作的阴谋诡计,这时都堂而皇之地抛头露面。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以权谋私,污蔑造谣、打击报复,营私舞弊,卖身投靠,腐化堕落,说一套、做一套,效忠信、小报告,这些卑劣行为的风行,使一代人的心灵受到污染,以为这些才是立足社会、飞黄腾达的要诀。而这种立身行事的方式,其影响又何止一代。

“四人帮”可以粉碎,心灵的粗鄙化不会随之消失,语言、行为的粗鄙化也在继续传承。文艺作品的粗俗,网络的语言暴力,对各种丑恶行为的见怪不怪甚至同流合污,追根寻源,仍旧脱不开鄙视文化造下的恶孽。社会文化的水准,总是相应于社会成员的平均水准。

市场经济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一切运作规则已经趋于完善,制度文明完全可以借鉴。但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许多成熟的制度文明却似乎无法借鉴。其原因在于经过了几十年鄙视文化的折腾,尤其是“文革”的无法无天,粗鄙已经弥漫于社会。西方的制度文明到中国经过粗鄙化的改造,规则已经不成其为规则。不加警惕,完全可能成为经济学家所斥责的“权贵市场经济”即权钱勾结的无法无天的市场经济。

或曰,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也一样充满着血污与不洁。不错不错,但我们是在几百年之后。如果历几百年而毫无长进,历史还有什么用处?

几十年粗鄙化的改造,要恢复那份优雅,恐怕要双倍的时间,这就是粗鄙化的代价。

原载《同舟共进》2008年第7期

样板戏入教材的“三宗罪”

朱大可

教育部最近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修订,增设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的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其中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被确定,除4首出自传统京剧,其余11首均为文革样板戏唱段,分别隶属于《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奇袭白虎团》(《趁夜晚》)以及编外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等。教育部此举虽属好意,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却适得其反,引发了民间的广泛质疑。

在我看来,样板戏成为教材,至少包含着下列“三宗罪”。第一宗罪,就是有关职能部门将指令范围无限延伸,连学生的唱段都要加以硬性规定。行政官员总是热衷于用大一统的思维管理中国事务。多年以来,不仅中小学教科书实施全国统编,高考题目实施全国统拟,甚至发展到连研究生专业考题都要全国统一出卷。这种管理权力的过度扩张,以及一刀切的行政逻辑,严重违反教育学的基本规律,颠覆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科学方法,只能导致教育质量的日益下降。

第二宗罪,就是把京剧当作戏曲教材的唯一选择,宣称其为“国粹”,并明确表示不会扩展到其他剧种。这是京城文化以“国标”名义对地方文明实施的又一次文化霸权。此前,京城文化的过度扩张,已经导致其他区域文化的严重萎缩,制造文明同质化和单一化的危机。如果没有港台区域文化的独立生长,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形态恐怕已不复存在。

此次增设京剧教学之举,再度表露出对地方戏曲的藐视。每个省市区无疑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戏曲品种,仅定点省市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就拥有河北梆子、评戏、单弦、粤剧、沪剧、越剧、绍剧、汉剧、赣剧、秦剧、秦腔等诸多品种,此外更有举世公认的“国粹”昆曲和黄梅戏等,完全值得中小学生大力学习和传承。这种“罢黜百家,独尊京剧”的做法,也许能够维系京剧的霸权地位,却只能加剧地方剧种的生存危机,令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雪上加霜。

第三宗罪,就是以传承文化的名义,促进了“文革”美学的死灰复燃。这场样板戏的回潮,并非一种孤立的现象。各地电视台,在这方面先声夺人,引发了民间热唱样板戏和文革歌曲的浪潮。就60年代的过来人而言,当年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只能享用被强行灌输的文化口粮,由此构成特殊的文化记忆和怀旧心理,对此应当予以宽容和理解。而此举令知识界感到震惊的原因在于,作为21世纪中国的行政主管部门,强行部署文革样板戏的学习,极易让人产生“以郑重的官方立场,称颂那种早已被历史唾弃的专制文艺体制”的推论。

样板戏的旋律简单,便于学习,但这不能成为制定教材的理由。而这些指令曲目,旋律节奏快捷强烈,只是为了迎合斗争需要,其唱词更是充斥着“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痛歼敌人在今晚”、“燎原烈火旺,工农齐武装”、“誓把……一切反动派统统埋葬”等仇恨话语。作为特定年代的产物,样板戏的另一个功能,则是在高举“斗争美学”的同时,围剿整个中国文化,制造出远甚于嬴政焚书坑儒的惊天大案。“文革”、江青、样板戏,作为中国60~70年代文化的三位一体象征,已经接受了历史的严正审判。样板戏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不应变成教材来继续戕害我们的子孙。这是不容置疑的政治常识。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样板戏的历史回声,令人感到恍然如梦。重审这个畸形物种的唯一良性作用,就是推动世人的历史反思,引导青年一代去认知其丑恶,并捍卫思想和生活的自由信念。尽管在所谓“保卫传统”的名义下,“磕头党”和“样板戏帮”正试图卷土重来,但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拉回黑暗岁月。终结历史噩梦并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社会的唯一进化路线图,此外更无其他道路可言。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3月3日

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邵 建

在近日北京举办的市场化三十年论坛上,与会者认为:“三十年来,中国各个领域的规则、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举其大者如私人产权获得一定程度保护,公有经济迅速缩小,私人企业逐渐发育以至于占据经济的半壁江山。”据此,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断言:“这三十年来的中国经过摸索,已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这话自然没有问题,但其实所谓制度,无论哪种,从不会有“最好”之说。

中国改革30年,主要是经济改革,它所取得的成绩,正如与会者以上的客观肯定。但我个人并不如此乐观。前些时我看到一个数据,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的比例中占75%以上,相反,民间总资产还不到25%。这个数据如果是确实的,那么,公有经济还谈不上迅速缩小,非国有经济更谈不上半壁江山。如果不加快经济改革的速度,即使再来一个30年,也不过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一半对一半。饶是如此,这依然不是健全的市场经济。因为,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不应有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身影。市场经济是向民间权利开放的,不是面向国家权力的。权力和权利本不平等,市场的本性又在于竞争。问题是权力厕身其间,权利和权力还会有公平的竞争吗?更何况在许多国有垄断领域,权利被排斥,压根还谈不上竞争。

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阻力显然不在经济,而有更关键的所在。最近媒体在检讨前不久发生的瓮安、孟连事件,在我看来,问题的要害之一,便是县乡两级的民主在制度层面上未曾落实。有论者把瓮安事件归结为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因为事件发生后,当地主要官员未能当机立断,而是县里等州里,州里等省里,以致事态一发而不可收。这样的见解未免皮相,因为官员的逻辑是谁给他权力,他便对谁负责。如果他的权力来自上边,他当然要看上面的意图办事。至于孟连,不惜对村民动用大量警力。云南省的处理报告这样两条应该引起注意:一是该县县委书记“个人长期使用橡胶公司提供的豪华越野车”,二是“孟连县少数领导干部参与橡胶公司入股、分红……”。出警究竟为哪般,结论已昭然。两起事件不是什么举措失当,它们凸显的是基层体制存在的问题。如果不从这方面着手,局面就难有改观。

我并非是个否定论者,取得的成绩摆在那里,不用多说。所以多说问题,乃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因此,就问题而言,我相信我以上基于本土感受的表述,不难获得相当的共识。但张五常先生却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该论坛主旨之一,是三十年之后,中国下一步应当如何变革。按张氏逻辑,什么都不需要做了,我们已经最好。还是民间表达得精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张氏肆言,却见不及此。殊不知,在制度选择上,人类的确找不到“最好”。即使上述民主,在丘吉尔那里,也是一个并不好的制度。因此,即使民主社会对民主制度的评价也不过是“最不坏”。

在市场与民主上,如果我们的制度改革还没有完成,还需要进一步转型,那么,我们除了继续努力之外别无选择。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11日

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应该更新

沈敏特

斯大林有一本关于语言学的著作,认为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此话不假。但为了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你好”表达敬意。“万岁”与“你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你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但,循此细想,我们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语言,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并没有彻底更新,似乎仍然停留在“万岁”阶段,反映了我们观念的陈旧。譬如,当某个领导要讲话时,会议主持人先是请大家拍手欢迎,紧接着会说一段我们很熟悉的话:“感谢某某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现在我们欢迎某某给我们作指示!”(又是一通鼓掌)细想很不对味儿。领导参加会议是他的工作,再忙也是履行本职,这和清洁工该扫地、司机该驾车一样,无须格外嘉奖。有谁格外赞美过清洁工和司机“在百忙之中”“亲临现场”扫了地、开了车?至于领导讲话,不外传达法规、政策、决定或表达个人意见、个人体会,大多不具指令性,也就不是什么“指示”。

我们还常常听到这样三个词儿:一是“重视”,二是“关心”,三是“照顾”。如某某领导如何如何“重视”什么事什么人,对什么事什么人如何如何“关心”,又怎样怎样给予了“照顾”。从工作关系上讲,领导“重视”、“关心”、“照顾”,有利于被“重视”、“关心”、“照顾”的一方,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这些方面来说,对领导的这些行为的肯定也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分。如果过分宣扬这几个词儿,从政治角度说,就会压抑公民意识的成长。因为它反映的不是平等意识,而不自觉流露出的是感恩意识,是对上的仰视。

先说“重视”。不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重视自己的本职是天经地义的,无须另加赞美。清洁工重视自己工作,不懈怠、不失职,司机重视交通法规、驾驶技术、车辆保养、行驶安全,不应另加表扬。为什么领导重视自己的工作就要百般说好呢?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不把领导看作公仆,仍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救星。

二说“关心”。无论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是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的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相互的、和谐的、美好的关系的表现,你的“关心”价值连城,我的“关心”就不值一文吗?一个民主国家,最需要关注和提高的首先是普通公民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才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再说“照顾”。领导对待他职权范围内的人和事,只有一个原则:依法办事。反过来,公民也只能要求领导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涉及自己的事。如果领导总是喜欢施行厚此薄彼的“照顾”,轻则属办事不公,重则属违章违纪。额外的照顾是“乱套”的同义词,它的背后是“人治”。

同类推荐
  • 《我是城管》评谭

    《我是城管》评谭

    本书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现实批判性,对城市管理的忧思以及清醒、理性并且富有建设性的构想,因问题成堆而感到的焦虑,因有时陷于几无能为力而感到的孤独与愤懑,还有对于乏“城市意识”可言的形形色色之人的失望。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许地山散文以其特有的宗教情结,短小的形式,丰富诡奇的联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精彩地表现了他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其选择题材和创作技巧别具一格,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的描写领域,同时也丰富了新文学的创作方法。本书收录了许地山散文创作的精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作家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热门推荐
  • 墨祠

    墨祠

    墨祠,墨祠,水墨的祠堂,宛如每个人的生活一般,一笔一勾勒,一点一幅画,美好却平淡
  • 铁血悍匪的杀手妻

    铁血悍匪的杀手妻

    凶狠毒辣,冷血无情,对权利充满着野心,这,说是的她!脾气火爆,纯情羞涩,一吻就会脸红无措,这,说的是他!初时,她凶他,他凶她!后来,她凶他,他宠她!初次见面,两人便针锋相对,她的卑鄙狠辣,让他瞠目结舌,他的不可一世,让她冷笑连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命中注定在一起

    EXO之命中注定在一起

    作为21世纪的女孩,林沫柠的人生似乎与他人的不太相同。“你必须和那个人订婚。”严肃的父亲命令地说。于是她……离家出走。“柠儿,你看不出来我喜欢你么?”霸气的他邪魅地说。于是她……羊入虎口。“沫儿,我真的没有机会吗?”温暖的他伤神地说。于是她……满心愧疚。“呀!你以为我哥是你配得上的么?”美艳的她高傲的说。于是她……怒火难休。婚约?她偏不要。可是结局总是出乎意料呢……
  • 九缘

    九缘

    九世轮回,残魂依旧,魂牵你我,今生今世,难断此缘,往日年来,今宵宵,轮回乱世为何方一块碎玉,内含轮回,夺舍重生,为缘乱世,九转轮回,缘深缘近,为缘宁生宁死。
  • 我的眼睛能够看到鬼

    我的眼睛能够看到鬼

    我叫白灵从棺材里出生,母亲被人称作是小三,还有半个月我就要出生了,可是母亲却被一群混混乱棍打死。胎死腹中,母亲失血过度,不治之亡。然而,就在母亲即将下葬之际,棺材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那个人就是我。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美人踏雪图

    美人踏雪图

    不是爱了就能在一起,缘分这东西本来就很奇怪。
  • tfboys之四叶草之水晶之恋

    tfboys之四叶草之水晶之恋

    关于tfboys和三个千金小姐的爱情故事
  • 极品枫少

    极品枫少

    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一战不胜则亡。英雄何奈悲歌落幕!本为道德手起屠刀。一代兵王叶枫,一世英雄,却悲歌落幕,落魄回到都市。风云再起,手握屠刀,长刀所向,乱世云起!
  • 女魔头重生

    女魔头重生

    艾米儿曾是一名天生丽质的天才小姐蒹世界顶尖杀手,但后被恶毒的后妈给杀害了,重生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里,过着被舅舅舅妈妹妹的欺负的女孩身上……直到遇见他,他被彻底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