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000000034

第34章 专题报告篇(3)

从上可以看出,和谐社会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最为民众所关注。社会发展对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的进城农民工都认为自己最为痛心的是没有文化知识。权力和地位、个人物质享受并不最为民众所看重。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对身体健康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普遍反映环境状况不如从前,人们较以前更易得病,再加上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大,看病难等因素,因此,身体健康备受关注。

(五)对道德现状表现出了某种担忧

有人说道德在滑坡,有人说道德在爬坡。本次问卷设计的问题要求民众对当前道德现状做出主观评价。34.10%的人对道德滑坡论持否定态度,认为多数人的道德还是好的;27.69%的人认为道德在滑坡,但同时认为这是社会多元性发展的表现,我们不必为此担忧;值得注意的是有37.18%的人认为目前道德在严重滑坡,而且认为这种趋势还会更加严重。在访谈对象中,多数人对当前道德现状表示出了严重不满和担忧。这也意味着广大民众对当前道德现状已非常担忧。主要原因是,目前社会正处于变革之际,许多惯常为人们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被淡漠和颠覆时,或当旧的道德规范解体,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落实之际,人们对道德往往有较高的期望,整体感受往往有可能是偏激的,这属于可以理解的范围。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容易导致道德虚无主义,值得警惕。同时,民众的忧患也是一种道德建设的资源,应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

二、甘肃民众在物质和精神追求方面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一)民众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表示认可或基本认可

物质利益主要是指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房屋、土地等等,当然金钱最能代表物质利益。在访谈对象中,城镇居民普遍反映目前的待遇不高,渴望高工资、高奖金、高福利待遇;农村人口普遍渴望农产品能卖个好价格。城乡居民都期盼能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当被问及“您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持什么态度”时,6.67%的人表示赞成,35.38%的人基本认可,25.13%的人不大认可,16.41%的人反对,18.46%的人表示不好说。这组数字表明,甘肃民众对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比较认可或基本认可,但不大认可和反对的占41.54%,而且还有18.46%的人没有表态,这说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虽然使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有所突出,也带来了思想意识多元化,最终可能会造成价值多元和价值混乱,但还没有导致甘肃民众在整体价值观上的物化倾向和价值取向上的混乱。民众对金钱、物质、商品的看重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利益最大化是现实目标。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对物质的无节制追逐,这很可能导致人们的价值选择倾向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使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大行其道。

(二)民众对金钱的看法比较实际

当问及对金钱的看法时,14.87%的人认为这个社会钱比什么都重要;48.72%的人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47.69%的人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6.15%的人认为当官有权才有钱;4.62%的人认为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总起来看,在甘肃民众心目中,首先,在这个社会金钱是很重要的;其次,钱财的取得要有道德约束才有合法性;再次,一部分人渴望取得意外之财,如彩票中奖。甘肃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这样的看法也比较切合实际。

(三)民众认为甘肃社会贫富差距比较严重

对贫富差距的态度隐含着民众对市场规律、机会均等、竞争(起点、过程、结果、收入)公平、劳动价值公平、公共资源享用公平等所持态度的总体倾向。当问及对甘肃经济社会贫富差距的看法时,有高达73.33%的人认为贫富差距很严重,仅仅5.64%的人认为不严重,13.33%的人认为不好说,没有表明态度,9.23%的人认为处于一般状态。

贫富差距影响人们对社会、人、自然的看法,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对社会产生不满,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甚至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高达73.33%的人认为贫富差距很严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甘肃的现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目前为4.11:1),对这种实际状况和民众的感受、判断均不可等闲视之。民众重视自身利益,问题在于如果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并在过大的贫富差距面前导致心态失衡,那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就会急速膨胀,整个社会就会被物欲所充斥,最终会使经济的发展付出高昂的代价。

(四)民众的精神价值取向比较温和

对这个主题我们采取问卷和访谈方式,访谈对象主要为高校、中学和小学教师。

1.宗教取向——甘肃是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省份,民众对宗教的态度倾向于各宗教之间相互了解,互相包容,共同发展。

2.伦理取向——当被问及“您平时所遵从的伦理道德主要是什么”时,49.23%的人选国家倡导的道德(如八荣八耻),66.67%的人选传统道德,25.13%的人选不违法就行了,17.95%的人选自己认为好的就是道德的,3.08%的人选不好说。这说明甘肃民众对传统伦理和新道德观的态度是:比较认同传统道德,对国家倡导的道德规范能自觉遵循。

3.政治取向——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总体态度是,渴望社会公平,制度公平;希望缩小贫富差距,遏制两极分化。

4.文化取向——对大众文化的态度(见下述)。

5.和谐取向——甘肃民众在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方面还或多或少存有障碍,但他们相信和谐社会的构建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认为幸福生活可以期待。

(五)大众文化占有相当大的市场

当被问及“您喜欢的文化是什么”时,51.35%的人选择大众文化,38.29%的人选择主流文化,10.35%的人选择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具有世俗性、商业性、娱乐性的特点;主流文化政治色彩较浓,侧重于文化的教育功能;精英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民众期许大众文化,这也是思想多元化的体现。但大众文化的消极面不可忽视,大众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取悦大众、功利主义、媚俗煽情、消解价值等成了其重要的价值追求。大众文化往往对青少年具有明显的价值引导功能。这次访谈时有四位高校教师,无一例外地对大众文化持严重的批判态度,他们认为大众文化的泛滥,一是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如兰州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报道;二是一些知识分子对文化的庸俗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甘肃民众的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民众对于大众文化的需求将会有更大的增长,这也将直接影响民众的价值取向,所以,这三种文化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六)民众文化生活方式比较单一

当被问及“您的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时,81.03%的人选择看电视,21.54%的人选择上网,42.31%的人选择读书学习,10.26%的人选择下棋打扑克,27.69%的人选择闲聊,5.13%的人选择“其他”。在对农民阶层发放填写问卷过程中,我们随机问到他们平时喜欢选看什么电视节目时,大多数人回答平时主要看电视剧。这说明甘肃民众文化生活方式比较单一,看电视成了民众的首选。文化生活方式对民众的精神价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娱乐活动匮乏,民众的精神价值势必片面单一。

(七)省内媒体在民众精神价值方面发挥了主要导向作用

当被问及“您看电视节目时,看甘肃新闻吗”时,有42.05%的人经常看,46.67%的人偶尔看,10.26%的人从不看。在访谈中,访谈对象对《甘肃日报》、《兰州晨报》、《甘肃农民报》、《每日甘肃》网以及各市县报纸、网站等省内媒体,在宣传甘肃、报道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政府政策、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多数持有肯定态度。认为这些媒体是他们了解、接受政策的主要途径。如果媒体能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导价值观念,必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

当被问及“甘肃媒体对人们价值取向有何影响”时,35.38%的人认为对弘扬主旋律、宣传核心价值观有积极作用,34.36%的人认为对传播大众文化有帮助,20.51%的人认为对兼顾多元文化有帮助,14.36%的人认为说不清楚。这说明甘肃媒体在精神价值导向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民众认可。

三、甘肃民众对政府所倡导的价值取向的认同情况

(一)甘肃精神的提出和陇人品格的概括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甘肃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甘肃精神概括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具体表现为“艰苦奋斗、不甘落后、执著坚韧、锲而不舍、简朴友善”的精神和“诚实守信、执著坚韧、包容创新、团结奋进”的品格。甘肃精神与陇人品格是对陇人骄子的优秀道德品质的概括和提升,是个体美德和社会伦理的共同体现。

调查显示:51.03%的人认为甘肃精神与陇人品格的提出,为甘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38.46%的人认为这符合甘肃追赶型的发展现状,应长期坚持;47.18%的人认为这样概括甘肃精神与陇人品格,符合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14.62%的人对此表示说不清楚。这一结果说明,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得到了民众高度认同,已经初步成为甘肃民众精神价值新的标杆。

(二)甘肃精神、陇人品格将成为甘肃民众共同的价值取向

当被问及“您认为建设和谐甘肃需要以什么为指导”时,64.62%的人选择科学发展观作指导,29.74%的人选择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支撑,43.59%的人选择弘扬民族精神,41.54%的人选择时代精神的倡导,39.49%的人选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当被问及“您对甘肃开展十大陇人骄子评选活动的见解”时,40.51%的人认为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1.79%的人认为有助于弘扬甘肃精神,29.23%的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政府行为,9.74%的人认为说不清楚。当被问及“您认为甘肃精神、陇人品格能否作为目前甘肃民众的价值取向”时,77.18%的人认为可以,4.24%的人认为不可以,11.35%的人不清楚。

以上可以看出,首先,建设和谐甘肃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指导;其次,首届“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评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其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尤其是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伦理取向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第三,目前全省正面临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典型激励全省各族人民。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可以成为加快甘肃现代化建设步伐的精神动力和构建和谐甘肃的道德支撑,可以作为甘肃民众现阶段的价值取向、目标、导向。

(三)继承和发扬甘肃精神的核心价值

当被问及“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您认为铁人精神、庄浪精神、会宁精神、定西精神、老区精神等是否应该继续提倡”时,82.82%的人认为这是激励甘肃人民前进的精神财富;5.28%的人认为过时了,无需提倡;10.77%的人认为不清楚。这说明民众看重甘肃精神的核心价值,在甘肃追赶型的经济发展中,这是激励甘肃人民前进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永不过时。

四、对甘肃民众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政府对民众价值取向的引导地位不可动摇

价值取向需要引导,价值引导本质上是社会对个人和集体价值趋向的指引、制约。调查显示,民众的价值选择的确呈现多元化,如果社会缺乏正确而又及时的价值导向,就会使社会在一定时期表现出被错误观念和价值取向所左右,从而产生价值误导现象。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民众就有了可依赖、可参照、可实行的价值旨归,政府对民众价值取向的引导地位必须加强。

(二)加大对甘肃精神、陇人品格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的宣传、教育、落实工作

甘肃精神就群体而言,是蕴涵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就个人而言,是蕴涵于集体主义之中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精神。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应当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在新时期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甘肃,表现为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甘肃精神的宣传、教育、落实工作应常抓不懈,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目前已显示出良好效果的关于甘肃精神大型图片展,在高校中关于甘肃精神的动漫设计等。应该根据甘肃实际情况加大对某一地方的优秀陇人事迹的宣传教育工作,像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的“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等形式都可借鉴。十大“陇人骄子”评选活动要坚持进行下去,优秀道德人物的评选活动、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好儿媳”评选活动等要适时进行,使甘肃精神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民众所了解,使甘肃精神深入人心。

(三)又好又快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人们物质价值追求的引导

甘肃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和全国相比还相对落后,正确引导人们的物质价值观,有利于减缩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代价。要注意到个体的价值倾向往往是无序的,在错误价值观指导下对利益无限追逐时,很可能形成不正常的整体价值追求,从而使人们的价值选择、价值目标集聚到金钱、权力上,最终形成金钱、权力至上的价值取向。调查已经表明,甘肃民众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持基本认可态度,这是值得深思的。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则的认知和遵守,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坚决反对唯利是图、尔虞我诈、诚信缺失、不遵循市场规则的价值取向。

同类推荐
  •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第一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

    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鸢传

    天鸢传

    白衣戳,痴擎天剑萧萧舞,风月酒,醉挽鸢回绵绵歌。皓雪夜,狂捺心头熊熊火,残阳斜,笑揽江湖涟涟波……
  • 再见已胜初见

    再见已胜初见

    因为遇见,所以相识;因为相知,所以相爱。我们有时候太过小心翼翼,不敢轻易表露心意。青春太过匆匆,等待时光早已流逝,很多人却任然站在原地,来不及反应。当我们过了太久走了很远,我才发现原来爱,是在平常的生活的慢慢生成的,无声无息,所有人都没来得及发现。于是,当我转过头来回眸的一瞬间:原来我们早就爱的入心入骨。不忍时光它无情,带着我们走向未来,却无法回到过去。那时候的我们,早已各散东西,也永远不会互相忘记。只是在每个深夜突然醒来,然后想起你,想起匆匆那年我们匆匆一场美丽的初相见。或许再见,已胜初见。。。。。。
  • 浮光不慕倾城色

    浮光不慕倾城色

    相识于尘世,在尘世里挥手告别。一别两宽,各生相思,相思又决绝。好在命运不忍亏欠,又在尘世里,为他们重逢。寒梅傲雪,是入骨相思酿成毒,是在这凡尘俗世里披荆斩棘的一腔孤勇。
  • 无尽幻想穿越

    无尽幻想穿越

    本文由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高八斗貌似潘安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人送绰号玉面小飞龙的作者菌友情提供。PS:你以为我会说据说只要一口气把简介说完就可以成神了吗!PS不喜勿喷。
  • 爱琴魔法书

    爱琴魔法书

    轻松、愉快,逗比、搞笑偶尔热血、正经、苦逼,但是结构完整的魔法世界谨以此书,向心中最棒的异界小说《兽血沸腾》致敬
  • 都市之天上掉下个神仙

    都市之天上掉下个神仙

    仙称无敌小贱手的张小建。在一次不知情的预谋中贬入人间,一手出神入化的赌术在人间混的风生水起,为寻找失落的七宝玲珑塔,一路斩妖除魔。可是令他最为纠结的事情却是:我习得的仙法......为什么不能点石成金呢?
  • 星空伤痕

    星空伤痕

    星空里的尘埃,重寻母亲失踪之迹,星龙传承,无法守护思念之人。
  • 重振天道

    重振天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至公,以仁善为尊,罪恶为卑。上古时代的万族争霸与阴谋,使得圣人遁世、天道消亡、蛮荒破碎。生活在蛮荒世界各个角落中的蛮荒万族的亿万生灵们看似和平共处,暗中却纷争不休。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种族的利益,各个种族的精英们不断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比拼。人族凡尘的生活平静而安逸,而在蛮荒世界的核心--蛮荒大陆上,人族却在不断承受着高等族群的排挤和打压,以及其他中低等族群虎视眈眈的挑战。人族的地位岌岌可危。怀异宝,负重托,一个一心追求安逸的小子横空出世。蛮荒世界的发展开始偏离暗中人的掌控,朝着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
  • 王爷千千睡:彪悍宠妃追夫忙

    王爷千千睡:彪悍宠妃追夫忙

    【全文免费】逆天重生,只为君狂。嘿,对,就是你!站住,听我说,我对你的爱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不理?没关系,她有追美男大计划。“王爷,我们来一个比赛吧!赢了你归我,输了我消失!“比什么?”某女一脸阴谋得逞的奸笑,“比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