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000000022

第22章 社会热点篇(1)

2007年甘肃省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综述

郝树声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特点。因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是通过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出来的,人民大众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重大变革持有怎样的态度?哪些是他们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这些都会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而发生变化。为使甘肃省各级管理决策者了解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热点调研组在2006年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至7月,对省内部分地区的公众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目的、方法与样本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了解甘肃省社会各阶层对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关注的原因,重点在于掌握社会热点的变化态势,分析变化的原因,向各级决策层、管理者提供年度动态舆情。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确定与问卷设计

在2006年列出的18个社会热点问题(收入分配差距、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新农村建设、反腐败、社会诚信、台海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东问题、中日关系)的基础上,2007年又增加了:中共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共十七大和2008年奥运会三个热点。这是因为2006年公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的解决过程中,通过2007年的调查,可以了解公众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满意程度。同时我们根据新情况,又增加了三个新热点,以了解甘肃地区社会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的变化。调研组又对被访者对党的十七大的期望与反响、收入分配差距、看病难、大学生就业难和反腐败等五个社会热点进行了专题调研。问卷设计仍然采用半结构方式。对于问卷中的21个热点问题的排序改变上年以笔者的关注程度为序的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排序,要求被调查者按照自己的关注程度从中选取7个热点问题,以求被访者关注度的客观性。

(三)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采用问卷调研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对象仍然采用社会学家陆学艺十大社会阶层分类法,并根据社会各阶层人口的比重,大体确定了社会各阶层问卷的调查数量。

(四)调查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550份,收回521份,回收有效率为94.73%。在有效问卷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占4.61%,经理人员阶层占4.61%,私营企业主阶层占4.99%,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占14.01%,办事人员阶层占9.98%,个体工商户占9.02%,商业服务业员工占6.91%,产业工人占15.55%,农业劳动者阶层占22.65%,下岗失业人员阶层占7.68%。其性别结构:男性300人,占57.58%;女性215人,占41.27%;有6份问卷性别不详,占1.15%。年龄结构:18~30岁142人,占27.26%;31~50岁288人,占55.28%;51~60岁36人,占6.91%;61岁以上2人占0.38%;年龄不详53人占10.17%。地区分布:兰州市五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143人,占27.45%;甘肃的中东部地区(静宁、靖远、临洮等县)162人,占31.09%;甘肃的河西地区(永昌)139人,占26.68%;甘肃的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夏河)77人,占14.78%。

二、调查结果综述

(一)甘肃地区部分民众最关心的七大社会热点问题排序与2006年热点比较与分析

1.医疗和教育问题仍然是社会各阶层关注程度最高的两大社会热点。

2006年底,甘肃省政府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四个全覆盖”的措施,其基本目标和具体内容是:2007年底,要在全省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非职工人群,床位补贴翻番、济困床位制度覆盖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全省乡镇,以逐步健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从而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但本次调查显示,521位被访者中有380人选择了医疗问题,占72.94%,高居榜首,与2006年的关注程度相同。之所以如此,主要由于:一是“四个全覆盖”的举措是2006年10月份开始实施,截至我们调研时还不到一周年,还未能见到明显的效益;二是民众的知晓率较低,十大社会阶层的被访者除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办事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阶层对“四个全覆盖”举措的知晓率(“了解”和“了解得不全”之和)达到68.19%、54.10%和50.00%外,其他8个社会阶层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下。尤其是农业劳动者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直接受益者,其知晓率仅在40.71%,可见政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社会公众对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了解不够;三是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百姓的关注热度也不会在一二年内缓解。详细情况在本篇对“四个全覆盖”举措实施后的舆情调研中反映。

教育问题仍然是社会各阶层强烈关注的社会热点,本次调研有347名被访者选择教育问题作为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占全部被访者的66.60%,位居第二,这一热点的关注程度与2006年相比没有变化。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是甘肃省地处边远地区,由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虽然远程教育使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需求得到缓解,但是高等教育方面,历年高考重点院校录取分数高于一些发达地区,也使考生家长怨声载道;二是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致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率不高;j是高等教育的收费是收入较低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劳动者家庭的巨大负担,尽管助学贷款、贫困生救济和师范生免费的举措使人们看到希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也使人们忧心忡忡;四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严重,也提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

2.食品安全位居关注热点问题第3,与2006年相比是一个新变化。

占59.88%的被访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更应引起政府的关注。民以食为天,现代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城市居民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本次调查显示,就连粮食、蔬菜基本能自给的农业劳动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竟然也居本阶层关注热点的第3位,可见人们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媒体不断曝光伪劣食品所造成的危害,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菜篮子和盘中食品质量与安全。同时也向各级政府提出了加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的要求。2007年以来,甘肃省的食品监管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加大了监管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民众希望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政府来说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3.就业与住房问题的关注程度与2006年居于同样的位序。

本次调查显示,被访者中有286人(占54.89%)关注就业问题,位居第4,与2006年相同。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正如我们在2006年所预测的那样,随着高校扩招毕业高峰到来,政府与社会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甘肃省各级政府在积极落实中央、国务院政策的同时,还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毕业生进村(社区)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项目。2007年6月6日,省人事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7月30日,在甘肃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又决定招聘5000名大学生充实乡镇一级中小学教师队伍。这些举措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全省大学生就业压力。但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约10万人,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3万个,急剧增长的人数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今后几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有明显减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将持续存在,并继续成为全省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舆情焦点。本“热点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设有专门调研报告,分别就社会各阶层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即关注程度、就业形势、就业难的原因认识、解决途径、对未来形势预测)、大学生对就业难问题的认识(即他们的就业信心、就业观念、就业难的原因认识以及如何解决就业难),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对比分析,并对未来五年大学生就业的舆情进行了预测,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住房问题仅以一人之差(285人,占54.70%)位居第5,事实上与就业问题基本居于同样的被关注程度。与2006年相比,10个社会阶层的被访者对住房问题的关注程度都有提高,除经理人员阶层未把住房问题列入前7位关注问题外,其他9个阶层都把住房列入他们所关注的7个问题之内,特别是农业劳动者,由2006年排名第9位,提高到第5位,关注者的比例由2006年的37.29%提高到47.46%,这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民进入城镇的愿望和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也说明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使农民更加关注自身的居住问题。商业服务业员工的关注程度由2006年的第3位,下降到第7位,关注者的比例由2006年的80.77%下降到36.11%,这一组数据也值得注意。尽管国家一再采取措施调控商品房价格,但是甘肃各城市的住房价格和全国一样持续走高。而亟待解决住房的群体大多是低收入家庭或个人。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逐步解决城市低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的意见》,甘肃省也会尽快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人们期待在今后两三年内这一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能够得到缓解,住房难的热点问题会逐步有所淡化。

4.社会治安问题位居第6,都进入十大社会阶层所关注热点前7位。

社会治安问题有各阶层被访者279人关注,占53.55%。与2006年相比,除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和商业服务业员工的关注程度分别由第8、第5、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7、第3、第1位外,其他7个阶层的关注程度都有所下降,特别是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都从第1位下降到第4位和第6位。以上数据变化说明,一是一年来全省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取得一定的成效,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二是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是10个社会阶层共同关注的七大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全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打击犯罪以及平安社区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

5.养老问题虽然位居第7,但是社会各阶层关注程度比2006年明显降低。

261位被访者关注养老问题,占50.10%。与2006年相比,除个体工商户由65.63%上升到76.60%,从本阶层的关注问题的第3位升至第1位外,下岗失业人员比例基本与2006年相同,但位次却从第1位下降到第3位。其他8个社会阶层的关注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从2006年的66.67%降到37.50%,从第3位降到第8位;私营企业主从57.14%降到42.31%.从第4位降到第8位;专业技术人员从53.23%降到39.73%,从第6位降到第10位;商业服务业员工从80.77%下降到27.78%,从第3位降到第9位;产业工人从67.19%降到41.98%,从第6位降到第9位;农业劳动者从74.58%下降到47.46%,从第3位降到第5位。这一组数据的变化原因,一是与一些阶层的被访者有所调整有关,如商业服务业员工类。2007年我们加大了银行、邮政、电讯、保险等服务行业的调查比例,而这些行业的收入与保障机制较好;二是2007年被访对象的年龄结构较之2006年年轻人的比重增大;三是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抓民生问题的一些重大举措和舆论宣传,在社会民众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使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有所缓解;另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其他一些热点问题在被访者的考虑中有所上升也是原因之一。但还要清醒地意识到,在21个热点选项中,养老问题还进入到前7位之中,说明这是涉及十个社会阶层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问题,甘肃地区的养老问题则面临收入保障和社会机制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农村的养老问题,会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愈益凸显出来。

同类推荐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几只夫狼太倾城

    几只夫狼太倾城

    一觉醒来,她成了凤鸣国的太女,顿时世界玄幻了,阴阳颠倒,本以为自己在这世界里不会遇到心爱的人,谁知那妖冶的白莲男子竟是她的劫,一见倾心,百般努力终于让他成了自己的正君,谁知婚礼前夕她竟摔下悬崖,失去记忆,岂不知她的猎艳之旅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倚画成仙

    倚画成仙

    前世想做个凡人,却落个生死道消的下场。今生她不求真爱,只问大道。咦,只是李珉发现自己身后不知不觉中怎么多了条尾巴,还整天死皮赖脸地说同类才能相爱!
  • 幻月神纪

    幻月神纪

    自古五星连珠,天下皆现惊天动地,名扬八方的大人物.而这五星抱月,是正?亦邪?是天下繁华?还是世间大劫?
  • A treatise on Good Works

    A treatise on Good Wor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呦呦璐鸣

    呦呦璐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孤独到绝望的周璐璐,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在噩梦与黑白分明的现实中交替,痛苦。但是,永远阳光照耀黑暗的刘浩然出现了。可是,周璐璐并没有当回事。“你这无疑是飞蛾扑火。”齐奇肯定的说。“你是一般的蛾子,我知道。可周璐璐不是一般的火,她是可是鬼火。”齐奇语重心长的说。“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那种被需要和被填满的感觉。”刘浩然望着天花板沉思:“但是,周璐璐出现了。”因为她出现了,我被囚禁了。
  • 都市的邪恶狂少

    都市的邪恶狂少

    寻找九年前被逐出师门师弟师妹,古怪的师傅将自己身世隐瞒不肯告诉自己,种种原因迫使自己前往都市生活,却被几个女孩闯入自己的生活,保护她们的同时发生了许多爱情故事……
  • 谓知

    谓知

    一生一世一双人,本以为日子淡淡而去,但外族来犯,国破家亡,是否还能两人独守岁月安然?
  • 博弈的智慧

    博弈的智慧

    博弈是人与人之间为了某些利益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与对抗。博弈源自生活,如果你细心地去观察,便会发现身边事事皆博弈,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还是恋爱、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博弈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你运用得当,便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博弈也被人们认为是经久不衰的生存法则。
  • 猎仙记

    猎仙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仙人下凡,鬼魔降世,他们博弈人间,以天下苍生为棋,视凡人如蝼蚁,喜时愚之,怒时杀之......谁说仙术不可挡?谁说魔法甲天下?待我功成日,必将我凡血染青天。上碧落,下黄泉,屠尽九天仙,灭尽幽冥魔。管他天地不仁,神仙无情,下凡者死。——独孤凡
  • 宁絮

    宁絮

    21世纪古武世家唯一继承人栖池为了保护家族至宝,以身犯险,却被最爱的人背叛,不幸身亡。一朝穿越成孤儿,在一个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朝代,步步为营。一个不近女色的高冷王爷,却为了她,逆皇命,战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