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300000028

第28章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1)

人类道德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思想内容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重伦理、讲道德,并由之而构成的优良道德传统,乃是中国文化精髓之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关于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它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凝聚而成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准则、人生理想和道德学说的总和。它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和资产阶级时期,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大流派。

(一)世代奉行的道德经典

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发展的初盛时期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创始人是孔丘,他是中国古代道德伦理的奠基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在历史上发生过深远影响,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论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后经历代思想家为《论语》作注,从孔子的《论语》不断地变为其他人的《沦语》,其中贯穿了“古为今用”的基本精神,使孔子思想得到了发展,也是《论语》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既是孔子理想中最高的政治原则,又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孔子说的“仁”,其意义非常宽泛,它包括了忠、恕、孝、悌、智、勇、宽、信、敏、惠等道德观念,“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总括词。孝悌、忠信、中庸、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都是“仁”的派生物和具体表现,都可以从“仁”这里得到说明。并且,还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宣传忠君孝亲,要求人们去私为公,履行自己的各项道德义务。“仁”也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思想和道德境界。孟子一生以继承孔子学说为职志,极力弘扬“亲亲爱人”、“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主张行“仁道”,施“仁政”,认为不仁不义的君主不能算君。他还认为人都有天赋的“良知”、“良能”,人性生来是善的,有仁、义、礼、智“四端”,只要充分发挥人性中的善端,就能“知天”,“上下与天地同流”。他还提出一套修养方法,即“不动心”,“求放心”,“养浩然之气”,他提出以“仁义”来维护统治者内部的秩序。孟子道德思想的精髓是“性善论”,“仁义”是最高道德。孔子的道德思想经过孟子的发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宋朝起,孟子也获得了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地位。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对各派学说都有所继承和评论,在儒家中推崇孔子。他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的,从唯物主义方面继承了孔子的伦理学说。他和孟子相反,主张“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之性“好利”、“疾恶”、“好声色”,若听其发展,就会产生暴乱,必须以“礼仪”加以教化。他认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由此建立了礼法兼治的政治观。荀子还提出了“修志意,正身行”的修身原则。他在《修身》篇中,着重说明了修身的道理、方法、意义等,教人们修身、养善、活气、养心、内省自律,做个有知识、有道德的君子。以上是先秦时期以孔孟为核心的儒家道德思想梗概。

与儒家学派对立的是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翟,最能代表他理论道德思想的著作是《墨子》,其核心思想和最高原则是“兼爱”,“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他认为“天下”的根源就是“不相爱生”,如果人与人相爱,就不会互相篡夺,就不会彼此伤害。因此,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用这种方法来去掉社会的怨恨祸乱。他为了推行“兼爱”的主张,提出三条爱人的标准或条件,即“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翟把“兼爱”原则推而广之用在设官治事、行政管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上,就是所谓“尚贤”、“尚同”、“非政”、“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基础,把爱和利,道德和利益结合起来,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在交往过程中必须实行“相利”的原则。

道家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学派。道家学派由老子创立,经过庄子的发挥达到全盛,与儒墨鼎足而立。道家的伦理思想是倾向于消极、遁世的。老子写下了讲道德的文章五千字,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经》,也就是《老子》这部书。《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集中体现了老子的道德思想。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无为,清心寡欲。他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主张,并把“欲”和“知不足”看成是社会的最大祸患,还提出不争,颂扬柔弱。他认为无知才能无欲,无欲才能不争,不争才能无忧。老子的“无为”思想,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以“无为”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是消极、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意识。在老子的伦理思想中,也提出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如“民若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还有慈、俭、谦虚、去甚、去奢、知足等,老子的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庄周推崇老子学说,继承并发展了老子思想。他崇尚自然无为,把任其自然、无所作为看做是道德的最高原则。

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学派。法家的伦理思想是主张以法治国。法家的主要代表是管仲、李俚、商鞅、韩非等。在人性问题上,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和自利的。因为“人性恶”、“人性自私”,所以强调采取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他们认为,法是高于道德的准则,反对儒家提倡的礼乐、孝悌、诚信、仁义,把法与道德对立起来。在道德与物质的关系上,他们重视物质利益,看到了物质利益与道德的联系,认识到物质生活水平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面貌,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主张,力图从物质根源上寻找道德面貌变化的原因,包含有唯物主义因素。

秦以后,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总是在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中得到发展。汉代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他提出了“天人感应”论、“阴阳五行”说,特别是改造了孔孟儒学理论,提出“三纲五常”学说,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圣化、宗教化,并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来论证封建统治的神权、皇权、族权和夫权的合理性与永恒性,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巩固到没落的时期。以二程(程颢、程颐)、朱熹、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家们,以他们强调的“义利论”、“理欲论”和“心性论”,进一步发扬和改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在道德原则、公私关系和修养践履等方面,赋予了儒家伦理思想新的内容。同时,为了维护和挽救宋明的封建统治,在“理欲”和“义利”,“君臣”、“父子”、“夫妇”的伦理关系上,使儒家伦理思想走上了片面化、绝对化、僵硬化的泥潭。明清之际,以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戴震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清算和批判了宋明以来的理学家们空谈“天理人欲”的弊端,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人协调”的主张,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人性变化日新的思想,在义利关系上主张“理欲统一”说,从而以“崇实黜虚”、“经邦济世”和“义利统一”的思想,对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作了新的解释,把中国古代道德向前推进了一步。

到了近代,中国逐渐产生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思想。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抨击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维护封建等级制的纲常礼教,主张并领导了变法维新运动,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它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是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的伦理思想也很丰富,一生提倡平等、博爱、自由,推崇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理思想,认为忠孝、仁爱、治国、信义、和平这些中国古有的道德,都是中国人的“好道德”,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历代仁人志士的言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菹藏在历代思想家的理论宝库当中,还通过某些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些仁人志士、爱国主义英雄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等等。这些高尚道德思想和许多流芳千古的传统道德故事,都表现了许多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国家、为人民而献身的精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直接生产者,也是包括道德在内的精神文化产品的最终源泉,任何类型的道德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离不开劳动人民。那些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的,如杀富济贫、正直善良、机智勇敢、扶助弱小、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抱打不平、除强铲暴、行侠仗义、勇于牺牲、敢于反抗等的生动故事;还有反映被剥削阶级利益的,如“有无相恤,患难相救,处处平均,人人温饱”的社会主张;农民在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中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反对好逸恶劳、奢侈浪费,崇尚勤劳节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公平公正、童叟无欺等美德,尤其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际,人民群众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都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在了解中国传统道德时,也要注意发掘蕴藏于劳动人民中间的美德。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着数千年的灿烂历史,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有关的伦理思想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国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书经·周官》中,也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要求,认为从事政治公职,应当以公正、公平的思想,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老百姓就可以信任而归附了。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宋代和明代的理学家们,都特别强调“义利之辩”和“理欲之辩”,主张以“公义”灭“私利”,以“天理”灭“人欲”,剔除其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消极因素,可以看到其中渗透着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公利而应当牺牲个人私欲的强烈要求。也正是在这一整体精神的影响下,孟子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为整体献身的大丈夫精神;宋代的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和崇高的道德要求;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鸦片战争时著名的禁烟派领袖林则徐所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都显示了强烈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儒家传统伦理认为在“义”和“利”,即道德原则和个人私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认为在有利可得的情况下,应当考虑这种利益是否违背道德原则,即“见得思义”和“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的思想行为。一般来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所说的“义”,主要是整体利益的原则,而“利”则主要是指个人的私利。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发生着有益的作用,同样对提高我国现实的道德水平,仍有积极作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所强调的整体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整体主义思想。在批判地继承这种整体主义思想时,应当明确,这种整体精神同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整体主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整体主义,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形成的道德原则,在特定的情况下,又往往把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同所谓国家、社稷的利益混为一谈,成为维护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封建关系意识形态。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则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唯一目的的道德原则。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特别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整体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同时,应当采取辨证的、一分为二的态度,剔除其消极的、腐朽的为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糟粕,发扬其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利益的积极因素。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其中《当交管撞上人文》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超级修真农民

    超级修真农民

    钱财名利席卷而来,只因唐小川意外获得《神农本草》。他医术无双,包治百病,妙手回春,庸医低头。他神功盖世,横行霸道,惩强除恶,敌人恐惧。他种仙草制灵药,成为一代药王,强我华夏中医,横扫市场。且看唐小川如何平步青云,铸就不朽传奇,展开波澜壮阔的极品人生……
  • 流行先驱

    流行先驱

    2005年,超级女声开启了国内选秀时代新纪元,周杰伦正式坐上华语乐坛第一把交椅,从《仙剑奇侠传》里未来内地头号小生胡歌踏出了星途第一步,一部《无极》见证了大导演陈凯歌的陨落。2005年,队长的离队宣告初代偶像团体后街男孩走向没落,牛姐玛丽亚凯莉重返歌坛天后再临,《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完美谢幕,《蝙蝠侠:开战时刻》揭开了好莱坞鬼才导演诺兰的崛起之路。2005年,李铭城重生了。
  • 超级女团

    超级女团

    什么,这里是另一个时空的2004年,这里是社会发展先进十数年,文化娱乐却落后十年的另一个2004年?什么,要我组建一个世界最强的超级女团,还不得少于九人?什么,第一次人员选择,差点选中春哥!!!有春哥在,这坑爹的能算是女团?还好,运气没那么差,我的超级女团,第一位美少女竟然是她......
  • tfboys之魔法的恋爱

    tfboys之魔法的恋爱

    tfboys与三位女主角在一个魔法学院里相遇、相知、相爱。
  • 全武时代

    全武时代

    这是一个武者的时代,也是一个强者的时代,且看苏漠如何成为一名强者,又如何纵横在这个时代。
  • 长安敌某某

    长安敌某某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仙仆

    仙仆

    人,可以有所执,也可以有所怨。但我唯独,宁成妖魔,不做仙仆。
  • 在就去在就去完

    在就去在就去完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青春轻轻请轻过,留下浅绿默默流花清的青春外衣充斥满黑暗,里子却普照上一层阳光。心疼着友情为她割舍的爱情。倔强又聪明的莫绿儿高傲着,却不惜为顾扬子放下骄傲得不可一世的自尊。顾扬子从来就真诚的对待每一断感情,却在怜悯与感情间挣扎不出。他们轰轰烈烈的爱,为爱情而爱,而友情而爱,为遗失而爱,为他人而爱,为自私而爱。爱着,心却支离破碎。
  • 桃花灼眸

    桃花灼眸

    乱世腐朽,轮回袖手,却作他人旧。红颜枯骨,流年不复,愿为鬓上香。【一】家母去逝时告诉我遇上对的人就送给他母亲的遗物你不要动我把护身符给你记得早日还乡
  • 将行未

    将行未

    也许年轻就免不了经历疼痛,这所经历的种种,都将让我们成长。这个过程就叫做你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