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0500000021

第21章 争鸣(2)

她要彰显的是正常中的反常,反常中的正常,简单中的复杂,复杂中的简单——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爱国主义?热情是有的,但她要掂量出里面混合了多少少不更事,几许不被察知的虚荣心;伟大的爱情跨越敌我意识、对立的政治立场?情感的因素是有的,但绝无想象中的浪漫色彩;忠奸对立,善恶二元?根本没有这回事,不管正派反派,都是正邪两赋;“美人计”香艳、风流?也许,但不要忘记其中充满算计,残忍血腥。这并非一个施教的过程,张爱玲自己也在随笔下人物经历内心的昧暗,体悟人性的复杂、不可理喻。在《色,戒》中,最让她耿耿于心的,也许是王佳芝的自欺:她之最后放走易先生,是她在那一刻相信他真的爱她,这却是地道的一厢情愿,她用自造的幻象骗了自己,幻象又因于她的自怜自艾。(她是如此恋恋于她的舞台形象,“捉放曹”是浓墨重彩的又一笔?)而易先生下令处决佳芝后口问心、心问口的一番独白是另一型的自欺,他将佳芝想象成他的红颜知己,“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于想象中完成了对王佳芝的永久占有,更以一个潇洒的身段从一团血腥中脱身出来,白衣飘飘,毫无滞碍。自欺的功能,是藉此可于有意无意间将世界合理化,自我形象理想化。佳芝、易先生均陷自欺,佳芝的幻象见出她的未免有情,易先生的幻象则泄露了他寒彻骨髓的无情,而结局又是如此不同:佳芝为她的幻象付出生命的代价,易先生则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升华”。两相参证,确乎令人惊悚。

当然,对《色,戒》还可做别样的解读。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曾有如下一段议论:

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

《谈女人》中的话恰可与之相互说明:

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

……女人纵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却有一点地母的根芽。

不妨说,《色,戒》中易先生所秉,正是“超人的气质”,而王佳芝放走易先生那一刻显现的,则正是张爱玲所说的“神性”、“妇人性”。都市女子王佳芝(文明高压下的产物)早已失去地母的涵容笼罩,然而那一刻释放的同情、慈悲,却正是地母根芽的证明,尽管她的同情用错了地方,并且是以错综扭曲的方式显现出来。“纵有千般不是”(想想她的虚荣心,她的自怜自恋与自欺),佳芝仍然存着“神性”。在此“男”、“女”以及与之对应的“超人”、“神性”都不再仅仅具有性别的意义,在形而上的意义上,它们代表着人性的不同侧面,代表着这个世界上并存而又相斥的两种力量。倘可作如是观,则《色,戒》以其阴暗的结局,还暗示了这世界是男性代表着的“超人”的世界,坚硬,粗砺,用她在其他地方的表述,是“淡色的,高音的”的世界,交响乐般“浩浩荡荡地压过来”。女性代表的“神性”、“妇人性”的一面虽是“存在于一切时代”,在这个充满杀伐之气的时代里却显得何其脆弱。王佳芝隐存的“神性”几无生长的空间,方一闪现即没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叠印其上的是易先生自鸣得意的微笑。

人性的不可理喻也罢,这个世界的冷硬也罢,《色,戒》至此与其原型已有云泥之别。“震动”了张爱玲的不是“材料”,而是她自己创造的“故事”,是她凭藉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张看到的人性的真相,情欲世界的真相。

话说至此,我已不是在考证《色,戒》的原型,而是在考辨小说的意涵。其本事究竟为宋淇版故事,为郑苹如刺丁案,以及张在创作中对二者依重的比例,已然无关紧要,反正都不过是触媒而已。倘还要拿“原型”说事儿,我想大体上仍可维持“原判”,即《色,戒》本于刺丁案,张爱玲的“亲证”可以证明另一原型的“有”,却不能证明刺丁案作为原型的“无”,要推翻旧说只有一途——证明张根本不知刺丁一案,但至少宋以朗已证明,张最初构思小说时,脑中就有刺丁一案的影子。张在私人通信中特别提到宋淇版故事,当然不是故布疑阵,转移视线,只是说明她希望人们忘掉原型的意愿是多么强烈,强烈到她自己把自己也给说服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假如非得有一个“原型”,当然宁可要一个模糊的,相对于刺丁案,宋淇提供的材料只是一个淡淡的影子,对于读者而言,甚至影子也没有。而唯有淡看原型,《色,戒》才有机会重获它作为小说的完整性与丰富性。

为此张爱玲不止一次做过努力,《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里说,“这故事的来历说来话长,有些材料不在手边,以后再谈”——现在清楚了,这指的是宋淇提供的材料——后来却未谈,倒是在一九八八年为《续集》写的自序中,她斩截地否认郑苹如是王佳芝的原型。可惜她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写此文时我常被一个有趣的悬想所扰——假如关于《色,戒》原型的两种说法不能兼容,公众会从哪一说?可以再做一次大胆的“臆测”——我相信必会选择郑苹如刺丁案,即使《色,戒》与此案当真全无瓜葛。问题不在于哪一说有更充分的证据,我们对于弄清事情的原委其实并不很在意,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这后面是公众的想象逻辑。相信《色,戒》本于刺丁案,相信王佳芝就是郑苹如,意味着有更多的热闹可看。那逻辑与张爱玲所要颠覆的人们对事物惯常的判断实在是同构的。张爱玲要反这个,难。

孔子说得,李零辈说不得

王得后

鲁迅当年写《阿Q正传》,关于题目发了一通议论:“‘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虽说英国正史上并无‘博徒列传’,而文豪迭更司(鲁迅曾在书信中更正:应为柯南·道尔;但本文未作修改。王注)也做过《博徒别传》这一部书,但文豪则可,在我辈却不可的。”虽然,这种大人物则可,我辈却不可的事,在过去和现在比比皆是,未来也似乎不可预测。但现在毕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何况又是温文尔雅的学术界,更何况是弘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儒学的学者教授,居然还是这样的脾气。

孔子生于“天下无道”的乱世,一生寻找主子,希望获用,以“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为己任。在五十一岁时才开始谋得一官半职,但也曾经做到鲁国的警察首脑,代理宰相,杀了个反对派少正卯,而鲁国并未得救,更别说达到他老“东周”的理想境界。不久周游列国,在匡被围,在陈、蔡之间绝粮,在卫见南子而赌咒发誓,在宋受到桓魋死亡的威胁,六十多岁了,在郑有了下面一个写入“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故事: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李零不但有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这一记载,还把《白虎通》、《论衡》、《孔子家语》和《韩诗外传》同类的记载一一钩沉,排列出来,可见“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功力和深思熟虑的考量,于是乎即用《丧家狗》做他的《我读(论语)》的书名。不料这就捅了马蜂窝了。信奉孔子的教授学者以为侮辱了他们的“至圣先师”,大开骂戒。原来“至圣先师”教导的“忠恕”之道连他的之徒也管不了;“至圣先师”教导的“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也教化不了自诩忠心耿耿的弟子。更遑论“下管五千年”要用它来拯救中国,创造美妙的将来。

然而,“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讨论问题的第一步是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切忌感情用事,盖“凡事实,靠发少爷脾气是还是改不过来的。”用《丧家狗》做书名,并比喻孔子,不高兴,要批判,至少需要说清楚三个问题:一,孔子是不是承认过自己像“丧家之狗”?这无须争论,白纸黑字俱在。二,那么怎样理解孔子自己的承认,而且是“欣然”承认,而且还“然哉,然哉”地赞口不绝?三,李零怎样运用这个比喻,能不能运用?

是的,郑人对于孔子的议论,无疑语带讥刺。前面盛赞了一通孔子的长相如何像某某“圣人”,而话锋一转,却用“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作结,显然是说孔子的相貌终归比不上所有“圣人”啦;而孔子孤零零站在郭东门的神情倒“累累若丧家之狗”,显然不是孔子的粉丝。那么,孔子为什么听到后,既“欣然”还要“笑曰”“然哉,然哉”呢?

这种心理问题也是所谓“人心叵测”吧,只好“以意逆志”吧?那么,我也来猜一猜。第一,在那个古代,具体动物的名称似乎不像“亚圣”孟子口里的“是禽兽也”,也不像今天我们熟知的“走狗”,“乏走狗”有那么严重的贬义。君不见十二生肖中六畜齐全吗?而古人的忌讳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严重和广泛,像阿Q头上长癞,“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那样。古时贵公子可以用“黑臀”作名字,“牛马走”可以是自我的谦称。否则孔子也不会这么“坦荡荡”的吧?——检读《论语》,孔子生气,骂人的地方何止一处?第二,就是像孔子自己所说,“六十而耳顺”啦。这一点讥刺小菜一碟。第三,孔子毕竟是孔子,他是个大活人,很是不凡庸,他比较理智,有点风度,不乏自嘲的幽默。荷蓧丈人斥责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孔子也只是说他是个“隐者”,“道不同,不相与谋”而已矣,并不跳起来开骂。第四,最重要的,孔子虽然很执着,虽然教导学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为了推行自己的“善道”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无道的天下,到各国去跑官;没有成功,难免失落,失落感正是人之常情,因而颇为自悲自伤。听到“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话,即使不像他乡遇知音开心,也很有点听到知言的意味吧?强颜一笑,“然哉,然哉”,只好承认自己不走运了。不知道这猜想是否有一点影子?然耶,非耶?

如果我的猜测有一点点道理,那么,必要时,我辈学个孔夫子,也说他像“丧家狗”,有何不可呢?难道如今还是孔子说得,我辈却不可么!

同类推荐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盗梦工厂

    盗梦工厂

    工业化的学校模式已有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它还能满足今天的需要吗?学校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赛斯·高汀在这篇三万字的意见书里指出,互联时代需要的不是读死书的考试冠军,不是听指挥的产业工人,而是独辟蹊径的追梦者,是敢于打破成规的领袖、企业家、创业者、艺术家。本书于2012年2月27日发表在作者的博客上,由多篇短文和博客文章集合而成。作者在书中简述了现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大胆而独到的设想和建议,并开放版权,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小马宝莉之穿越的友谊

    小马宝莉之穿越的友谊

    一个地球女孩,穿越到小马宝莉的世界。叛逆的她慢慢被小马的友谊感化,一次次让她学会了很多很多,在分别时,一滴泪落下。再见了!回到自己的世界,她们,她们是O(∩_∩)O…………
  • 末日魔王

    末日魔王

    传说。先有魔,后有神。世间要有主宰,有且只能有一个。于是,神与魔分别选中十人,大陆变成修罗场,无尽的斗阵蔓延。其中一名被魔族选中的“死士”汉克斯因误入“轮回之门”,回到了2015,与生活在中国某三线城市的堕落青年唐明调换了身份。失去了肉体的唐明被要求夺取一个少年的肉体。神秘的少年,离奇的身世,光与影,罪与罚,忠诚与背叛。在阳光的爆嗮下一一为你讲述。
  • 北城南

    北城南

    无关风花雪月,只是万千故事当中的其中一个。或许就有这么一个人,这个故事真实的发生在他的身上。这个人或许是你,这个人或许是他。而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 雨华盦词话

    雨华盦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漫天星飞舞之星陨

    漫天星飞舞之星陨

    她,出生豪门,不明不白的身世,蒙上了她童年的阴影。她不放弃,勇敢追求,有仇必报,收获了成功,收获了爱情。然而,仅仅这样就结束了么?抛弃一身荣华富贵,等来一世深情。看欧阳三小姐华丽转身!
  • 新天庭

    新天庭

    一小子到了与地球相似的大陆,为能达成永恒,引领当地土著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创立一新天庭,并最终得偿所愿的故事。在这里有信仰,有修真,有热血,有争霸,且看一小子最终是怎样达成永恒的……
  • 我是天帝

    我是天帝

    远古天帝的神秘玉简!近古第一得天才武圣!选中荒漠里的淳朴少年!他,能否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像我提意见
  • 最强血脉

    最强血脉

    一场离奇的血雨,让末日降临地球,也改变了一个少年的命运。一个古老的神话,一种尊贵的血脉,一篇绝世功法,十二种惊天神通,铺就了一条通天之路。看少年如何谱写出不一样的传奇,将上古巫族的辉煌重撒世间,威震亿万星空。
  • 黑白搭档

    黑白搭档

    他沉稳耿直,是个刑警,他叫石夜,他有殷实的家世,漂亮的女朋友他放浪不羁,满嘴粗话是一名私家侦探,他叫余风。他是一个没父母的穷光蛋。而且,还有11的倾向,他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不相信爱情一次任务他们偶然相遇,这使他们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 再战十三界:谁伴我叛天下

    再战十三界:谁伴我叛天下

    冥历357年,冥界之王被俩男人架去投人间,我去你妈,不是说好当我男宠吗?!这是什么世道啊!MyGod!让不让人……魔活了!某片段:某女:娘的,老娘从来不忍耐!某男:没事,学学就会了。比如我……某旁观腹黑女:忍谁?某男脑子短路:我女王。某女脸黑了:恩?某男:挨打,哎,挨着挨着就习惯了。某旁观男:有杀气……某女:习惯?那就换个方式。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