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2600000006

第6章 建立明朝(3)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后来,又特地指示工部大臣:“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备旱涝的,都需根据地势加以修治。”明洪武年间,兴修了许多大规模的灌溉工程,有的工程投入人工达数万,可灌溉田地万顷至数万顷。如洪武六年(1373年)疏浚开封府自小木到陈州沙河口18闸,投入人工达到25万,两年后疏浚泾阳洪渠堰,可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一带田地200余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治理定海、东湖,可灌田数万顷;次年开凿溧阳银墅东坝河道4300多丈,从嘉兴等州调集民工多达359700人。更重要的是督促各地的官员组织劳力,利用农闲时期,大力修建中小型水利工程。例如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派遣国子监生分赴全国各地,督促吏民兴修水利。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陂渠堤岸5048处,成绩卓然。朱元璋在位不过31年,就修建了这么多的水利工程,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另外,朱元璋还很注意对水利工程的保护。明朝的法律规定,对盗决河防陂塘者都要处以重刑,负责水利的官员不修河防或者修治不及时的,也要处刑。

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朱元璋还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元朝的农民对地主存在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规定佃户见地主要行仆人对主人之礼,地主打死佃户只需杖一百七十下的刑罚,再交纳烧埋银五十两,便可了事。明政府规定,佃户见地主行小辈对长辈之礼,并取消了元朝法律中关于地主打死佃户只需杖一百七十下、征烧埋银五十两的规定。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了一定的松弛。元代蓄奴的风气很盛行,权贵勋戚都拥有大量的奴婢、驱丁,有的多达数千名。在元末农民战争的风暴中,不少奴隶摆脱了主人的束缚,赢得了自由,但也有一些农民因为饥荒又沦为奴隶。朱元璋下令,凡是在战乱中被迫为奴的,主人必须立即释放,恢复他们的自由民身份。并下令由政府出钱,赎还因饥荒而典卖的男女。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仅河南布政使司即赎还了开封等府典卖为奴的男女二百七十四人。明朝法律还规定:功臣之家蓄养的奴婢不得超过二十人;庶民之家不得养奴,否则要受到杖一百下的刑罚,并将奴婢放还为民;凡收留人家迷失的子女、在逃的子女卖作奴婢,或冒认自由民为奴婢的,都要处以重刑。

在改善农民地位的同时,朱元璋又设法减轻农民的负担。因为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带来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通过元末农民战争,朱元璋深深地认识到对百姓如果榨取过甚,就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朱元璋即位后,他反复强调,要把赋税徭役的征派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不可只顾眼前的利益,竭泽而渔,把老百姓榨得一干二净。明初制定的服役法,规定民田一般亩征税粮五升三合五勺,按当时亩产最低一石而言,为三十税一。徭役一般是有田一顷出丁夫一人,每岁在农闲时赴京师服役三十日,比元末也减轻许多。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乱,元代的户口和土地簿籍已经大部分丧失,保存下来的也同实际不相符合。地主便乘机隐瞒丁口和田产,逃漏徭役和赋税,把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官吏也上下其手,乘机舞弊贪污,额外地加重农民的负担。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遍清查户口,丈量土地,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和洪武二十年(1387年)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作为征派赋役的依据。黄册编定后,又对徭役作了一番整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地主隐瞒丁口田产、逃避赋役的状况,使负担相对均平,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他深知农民的辛劳,因此提倡节俭。他说:“士农工商四业之民,算农民最为辛苦。他们终年勤苦劳作,难得休息。遇到丰收年头,还可以吃饱,碰上水旱灾害,则全家挨饿。我穿件衣服吃顿饭,总要想到种地织布的艰难劳累。”因此,他比较体恤民情,注意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惜用民力,以便减轻百姓的负担。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在雨中走路,朱元璋把他训斥了一顿。另一个散骑舍人穿着一件极其华丽的新衣,朱元璋问他:“这衣裳花费多少钱?”他回答说:“五百贯。”朱元璋就说:“五百贯,这是一个数口之家的农民一年的生活费,你却用来做了一件衣裳,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他不仅要求别人节俭,对自己也是如此。他说:“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下?”洪武八年(1375年)改建大内宫殿,他指示左右大臣:“我现在只要求把宫殿建得坚固耐用,不追求奇巧华丽,凡是雕饰奇巧,一概不用。只有朴素坚壮,才可传之永久,使我的子孙后代世守为法。至于台榭苑囿之作,劳民费财,以事游观之乐,这是我所不为的。”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惯例,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他祭祀郊庙,拜褥的褥心用红布做成;乾清宫睡觉的御床,金龙画得很淡,若有若无,与中产人家的卧榻没有多大的区别;每日早膳,只用蔬菜就餐。在他的影响下,后妃也都注意节约,穿的都是洗过几次的旧衣裳,从不过分梳妆打扮,唯恐剥伤民财。朱元璋还严格控制大规模的营建工程,地方上修建大型工程,一律要报请批准,才许动工。凡是不急需的工程,都要尽量缓建。一般工程,尽可能安排在农闲的时候进行,以免耽误农时。他还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多次下令减免赋役,遇到灾情,则赈济钞、布、粮食,帮助农民渡过灾荒。这些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除了农业,朱元璋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颇为重视。朱元璋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特别注意抓经济作物的种植。明朝建立前,他在江南占领区就下令:凡农民有田五亩到十亩的,栽种桑、麻、棉花各半亩,十亩以上加倍,田多的按比例递加。明朝建立后又把这个命令推广到全国各地。后来,朱元璋还让户部命令全国百姓多种桑、枣、柿和棉花,每户初年种桑、枣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违令的全家充军。多种棉花的免税。为了鼓励农民尽量多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还下令:洪武二十六年以后栽种的桑、枣、果树,不论多少,都免除赋税。经济作物的发展,特别是棉花的普遍种植,既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材料,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朱元璋还改革了元代工匠常年服役的制度。洪武十九年(1386年)规定,工匠每三年赴京师服役一次,每次三个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又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工匠服役法,将工匠按照工种不同和赴京师服役的路程的远近重新编订班次,分为五年、四年、三年、两年和一年一班制,每班服役三个月,这种工匠称为轮班匠。另外一些固定在京城或各地官府做工的工匠,称为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工匠在服役的时间之外,可以自由营业。在商税方面,朱元璋也作了整顿,规定三十税一,书籍农具免税,并裁撤税课司局三百六十四处。

在朱元璋“休养生息”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农民生产热情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使得元末濒临绝境的社会经济慢慢复苏和发展起来,农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全国的垦田面积大量增加,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达到3874746顷,比洪武元年(1368年)扩大了一倍多。政府的粮税收入也随着增加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达到32789800石,比元朝一年的粮税收入增加了近两倍。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日趋发达。人口数也迅速上升,根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统计,全国共有10652870户,60545812人,比元朝极盛时期的元世祖时代增加了195万户,700万人。在洪武年间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在以后的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继续上升,从而形成了一个“明初盛世”的局面。

(七)紧抓教育

朱元璋在创立明王朝的过程中认识到,元朝之所以灭亡,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因此,一登上皇位,他就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山东日照县知县马亮任职期满,入京觐见皇帝,州里给他下的评语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针对这个鉴定,朱元璋的批示是:农桑乃衣食之本,学校是风化之源,这个县令放着分内的事不做却长于督运,这是他的职责吗?结果,那位马县令不但没有晋升反而被“黜降”了。

除了政府官员要大力抓教育以外,朱元璋还要求直接担任教育工作的各级“教师”必须负起责任。洪武十五年四月,朱元璋任命吴颙为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的生源一部分是公侯、功臣子弟,一部分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出来的有才华的人,因此,对这些人的管理有很大的难度。朱元璋对吴颙说,要搞好教育必须师道严而后模范正,师道不立则教化不行,天下学校就无从效仿。意思就是要大胆管理、严格教育。然而吴老先生却没有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不到一年,因为治纪不严,放纵不爱学习的武臣子弟,朱元璋就把他罢免了。

朱元璋认为,教育不仅是以文辞为务、记诵为能,从事教育的人要关心时事,关注国计民生。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全国各地到了任职年限的学正、教谕、训导(不同级别的教师)进京考绩,等待升迁。朱元璋借机向他们询问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其中岚州(属山西)学正吴从权、山阴(今绍兴)教谕张恒都说不知道,声称这不是他们的职责,他们的任务只是教书。朱元璋听罢十分生气,举了宋朝儒士胡瑗的例子,并说,圣贤之道是用来济世安民的,你们连民情都不知道,天天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结果可想而知,这两个人被流放到边疆去了。

其实,类似的事很久以前就发生过了。洪武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退朝之后,朱元璋召儒臣谈论治国之道,大家畅所欲言,只有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沉默不语。朱元璋极不高兴,把他们给贬职了。之后,在下发给国子监的“通报””中说:身为人师,应该“模范其志,竭胸中所有,发世之良能,不隐而训”,李思迪和马懿,出身草野,现在能与皇帝议论国事,皇帝这么虚心请教,他们竟连一句话都不愿说,对皇帝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教学生吗?

显然,对待“高级教师”(国子学官),朱元璋的标准更高了,除了关注国计民生,还要具备参政议政的素质。

同类推荐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混搭

    混搭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波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里的乐师和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他们一家象当时为宫廷服务的所有仆人一样,过着贫困清寒的日子。贝多芬的母亲生过七个孩子,只活下了三个,贝多芬最大。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自幼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这和他的家世是分不开的。相传林则徐的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
热门推荐
  • 包袱款款向古代

    包袱款款向古代

    温心暖带着空间在末世打拼了十年,一不小心踩了个坑,掉入了星际。温心暖在星际人生地不熟的打拼了十五年,成了穿越大军的人生赢家,可是,又一不小心踩了个坑,掉入了古代。成了将军家大小姐的首席大丫鬟(六岁的)。温心暖现在欲哭无泪,只好装猪啃老虎了。可是温心暖啃着啃着成了皇后娘娘的专属“温”嬷嬷。且看“温”嬷嬷如何在此作威作福。此文乃雷文,不喜勿入。
  • 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

    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

    如果那一年父母没有离婚,阮童不会和陆舟走在一起,也许她嫁的人会是陈振。生活也和现在截然不同。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阮童最终嫁给了陆舟,婚姻在三年的时光中激荡摇摆,到了如今,原本的坚固变得脆弱,竟也要瓦解了……只是秋天已秋,碎梦已碎,一切能否从头来过。
  • 辛亥:国运1911

    辛亥:国运1911

    本书介绍了清末黄花岗起义、立宪运动、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1911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我的泪只有你懂

    我的泪只有你懂

    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我不想做那个人,我放不下你。谢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当眼泪留下来时,才知道分开也是一种明白。付春一,你可曾认识我,可曾喜欢我。那沉默千年的流星,背负着太多的愿望。每个幸福的开始,在之前必定有个悲伤的结局。你可以不理我,但不可以不理解我。你走过多少条街、会想起多少次我呢。没有过对不对?你都不认识我。你的绝情使我想放下你,可是,我放不下你。就这样,一直折磨我到死吧。
  • 偷心女贼:腹黑王爷别想逃

    偷心女贼:腹黑王爷别想逃

    前世恶事做尽,死前开悟,携功德箱,异世行走,功德圆满日,方成正果。然而,积恶成性,想要悔改,谈何容易?且看一个恶女啼笑皆非的悔改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诺言情之殇

    诺言情之殇

    “我爱你,无法想象。对你的守护,是我唯一想要坚持完成的事,即使我知道并不会有回报,但我只要就在你身边,哪怕只是默默的看着你也好。”“我后悔了,没有对不起,原来因为我爱你。只可惜,这一切似乎太迟了呢。”
  • 带着游戏商城去修仙

    带着游戏商城去修仙

    孤身穿越到一个修仙为高的世界,游戏里的渡劫期高手变成了现实的炼气期修士。携带着游戏里的商城,身上却一颗灵石没有。望着那琳琅满目的各种法宝,丹药,奇物,叶枫挑了挑眉。“拥有这么一个宝库,若是不能成仙,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这次穿越了”
  • 湘西小故事

    湘西小故事

    纯阳之体的女孩踏上了天师之路。不要说我百合,我只是体质特使,真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可能雷同。
  • 三生有幸只在樱花树下

    三生有幸只在樱花树下

    霸道总裁,钟爱校花,青梅竹马,互相残杀。心善校花,惨遭青梅竹马陷害,总裁及时相救。校花看透世间烟火......
  • 蓝色幻夜

    蓝色幻夜

    人生,难道不就是蓝色夜空中星辰变幻的景象吗?名剑山庄富可敌国的大庄,生意遍布天下。坚固的城墙终有攻破的那一天,安逸的生活怎能固守一万年。噩梦,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