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54

第54章 “服务”是商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喻权域同志商榷(1)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写于1998年底,发表于《新闻大学》1999年春季号。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道‘商品’

与非‘商品(比如空气、雪、冰雹)’之间还有个‘服务业’。”对此我感到十分吃惊,因为作者不知道“服务”本身就是商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我也是头一次听说,新闻传播业属于“服务业”

(又被称为第三产业)这个常识,需要运用“辩证逻辑”才能发现。从喻文中我获知一个新观点:“服务”不是商品,而是介乎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的体现辩证逻辑的东西。这确实与众不同。

喻似乎还想说明,他的发现连马克思也没有做到,因为他紧接着写道:“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服务业不发达,马克思很少分析服务业。把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亚当·斯密的《原富论》对照着看,可以发现一个差别。《原富论》……马克思谈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与交换。”根据这些话,我很难相信作者真的对照过这两部着作。

首先,斯密的着作“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第一个中译本的书名是《原富》而不是《原富论》,也有译为《国富论》的,唯独没有“原富论”一说。

1901年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的严复的译本相当珍贵,而且是文言,不大可能拿它来与现在《资本论》的白话译文对照,而目前通行的是商务印书馆的译本《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看来作者不知道这个书名。

其次,既然作者不知道马克思论证过服务业,那么我猜测他可能只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卷也不大可能全看了,可能看的是第一章“商品”(约2万字),知道了物质商品交换的几个等式以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等等。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知道,多数人就是这样“学习了”《资本论》。问题在于不要以此为根据而妄下判断。

的确,由于当时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商品,但他也花费了不少精力研究了服务业。这需要去读他的全部资本论和及其手稿。现有的编纂出版的《资本论》共四卷,恩格斯编了第二、三卷,考茨基编了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另外,还有同样多的不同年代的资本论手稿。马克思总计留下了近1000万字(按中译文统计)的资本论文字。只有在读了他全部资本论着作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例如《资本论》第四卷第1分册就有关于服务业的论证约17万字;其他卷和各种手稿中分散的论述还有许多。

马克思谈到商品,至少涉及三种形式,最常见的是指一般的物质商品(当无特别所指时,他使用“商品”这个概念是指物质商品),其次是指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还有就是服务形式的商品。服务的特点是:“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等的情况。”除了劳动力商品需要另行研究外,一般物质商品和服务的差别仅仅在形式上,它们具有相同的商品特征。

马克思说:“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可是,这一点并不使它例如同某种机器(如钟表)

有什么区别。我给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给,我给为了你给,在这里是同一关系的、意义完全相同的几种形式”。他以工人购买缝纫劳动为例说:“工人自己可以购买劳动,就是购买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商品,他的工资花在这些服务上,同他的工资花费在购买其他任何商品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他在另一处谈到服务时说:“由于这种劳动的使用价值,由于这种劳动以自己的物质规定性给自己的买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就新闻传播业来说,有线电视中节目主持人和综艺节目中演员的表演,就属于产品与主体不能分割的“服务”。

其实,现在任何一部较全面的经济学着作都能够说明这个简单的问题,由于作者搬出马克思,所以也就以马克思说事,结果是一样的。与马克思一般情况下使用“商品”的概念的情形一样。经济学中如果不作解释,“商品”一词通常指物质商品,但在理解上,服务只是商品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统计上,区分传统的工农业物质商品与第三产业的技术、信息商品(服务),是为了便于进行比较分析,于是经常出现“商品和服务”这样的用词,例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到“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就是这样使用的概念。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决不会因为这样的划分而把“服务”想象为介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服务就是商品,而且这种形式的商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大。我手头有一本《服务经济论》,因为是专讲服务的,所以通篇使用了“服务商品”的概念,与之对应的便是“物质商品”。打开目录就可以看到“服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服务商品的流通”、“服务商品的再生产”等章的标题。即使完全把新闻传播看作思想政治“服务”,作者也指出,随着人民需要的多样化,部分使用商品、货币进行交换刺激这种服务,具有更多的益处,而过去则完全由政府通过征税的收入,向公众免费提供。这对于具体提供者来说有激励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承担一些费用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

喻所以想象“服务”介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还在于他将政府、法院、军队等的服务与新闻传播业放在一起谈论,显然他不知道经济学中“公共产品”这个基本概念。前者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收费意味着政府参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这是公共产品最重要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如喻所说,并不是需要花钱的地方都是商品,但这种情况一是不多,二是很好区分。公共产品与现在的主题远了,这里不多谈。

为了说明新闻不是商品,喻强调:“报社、电台、电视台挣钱的方式,应当不同于商品(物质产品)制造业。或者说,服务业与商品制造业的经营方式应当有所不同。”在经营方式(包括生产方式)上,一般物质商品的生产与新闻(或节目)的生产有所不同,但这怎么证明新闻不是商品,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实在费解。

二、理直气壮地阐发新闻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才能揭露“有偿新闻”的实质

喻的另一个观点也很有代表性,即他说的“这几年,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与‘新闻是商品’的理论不无关系”。工农商贸,各行各业都有不正之风,如果谁把这些社会问题归罪于工厂把自己的产品作为商品出售、农民出售了商品粮,或者商贸业从事了商品交易,这在过去批判“商品交换,八级工资制”时,人们将商品交换想象为万恶之源,尚可以理解;而现在若这样想,一定会招人嘲笑的。新闻是商品,就面对社会而言,即意味着新闻媒介把自己的新闻(或节目)出售给需要它的受众。我们购买报纸,收看有线或卫星电视节目,或者向广播电台点歌,便是司空见惯的新闻商品交换。这与不正之风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当然,刚才讲的只是人人可以看到的一种商品交换,实际上新闻传播业的商品交换比一般物质商品交换要复杂些。对于各种新闻传播媒介来说,作者、制作者向媒介提供稿件或节目(这其中又有不同的情况,暂不探讨),媒介以不同形式支付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稿件、节目是商品。

媒介之间也存在商品交换,例如,“电视节目在屏幕外出现时,则包括新闻节目在内,正日益成为商品。……原始性的‘物物交换’和带有一定程度不公平性的不等价交换,渐被公平的节目购销市场所取代。”通讯社与报纸和广播电视台之间更是这样,它们向媒介提供的新闻稿(文字的和音像的),对于购买它的媒介来说,是商品。但就这些媒介与受众的关系而言,要看具体情况。

喻质问道:“能不能说新华社播出的一条新闻,登在报纸上就叫‘商品’,而在电台、电视台上广播就不是商品呢?”是的,若这条新闻登在报纸上,读者购买了报纸,对于读者来说,它是商品;但若在无线广播电视台播出,对于受众来说,它不是商品。

因为我国目前的无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就它们与受众的关系而言,其节目是“公共产品”。但作者或制作者与电台或电视台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关系。除了纯新闻报道,多数节目的作者或制作者还拥有版权,版权是精神产品所有权的表现,是精神产品的商品形式之一,可以买卖或出让。由于允许国有无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广告,于是在电台或电视台与广告客户之间也形成商品交换关系,一定比例的时间出售个广告客户。

到媒介面向社会这一层,为了扩大受众面,实际上出售的报纸价格或观众支付的收听收视费,大多低于成本,其中的“差”

及其媒介获取的利润,是由另一种商品交换补偿了,即向广告客户出售一定的版面或播出时间。以报纸为例,一位作者写道:

“一般商品,其销售价格无非是成本加利润。但报纸却不同,其销售价并不反映成本。……单就现象来看,似乎报纸卖得越多越赔钱。实际上,报纸在卖给读者之前,已经把部分版面卖给了广告客户,用于刊登广告;读者购买报纸时将新闻连同广告一起买走了。因此,报纸成本中的一部分是由广告收入来弥补的。所以办报人事实上面对的是两个市场:广告市场和读者市场。”以上便是新闻或节目作为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的大体情况,如何必然会带来不正之风呢?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焚天噬地

    焚天噬地

    一个本是地球上落魄的宅男,却意外穿越到一个名为圣龙大陆的世界中!这个大陆本以实力为尊,本是资质平平的他,因为在穿越前偶然得到一个宝贝!别人修行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他只需一二年!只有有足够得灵石,什么天才都如同过往云烟!
  • 十堂人生舍得课

    十堂人生舍得课

    本书通过和读者讨论生活和工作中10种问题的60个细节,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必须先舍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更好的收获人生只有懂得“舍”,才能更成功地“得”。
  • 彩云英豪录

    彩云英豪录

    19世纪初中国大地处处硝烟,遍地战火.中国好儿女在乱世中奋起边陲云南在千年中很少遭受战火的洗礼,在19世纪初期和中期,云南人民遭受了无尽的战火战火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北伐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抗日战争。云南人民奉献了自己的财政,自己的儿女。更有无数老幼妇孺用双手修筑的滇缅公路,空中健儿血筑驼峰。抗日战争中无数云南健儿血洒疆场,谱写着无数的悲壮的历史。我的故事从美丽神奇的云南开始,完结于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谨以此文献给传奇的云南人民
  • 乱天剑魔

    乱天剑魔

    第一纪元,天道想毁灭万物,重建一切。并定期来一次可怕的轮回,第一纪元的当世至强者乱天!为阻止轮回,仗剑与天争斗,最终落败,未能阻止天道轮回,但在落败之际留下传承。传承者继他的意志最终乱天。我天杰!只信手中的青剑!只信剑中的心!我心无敌……我天杰!宁负天下!不负亲人、红颜。犯我兄弟、红颜者!我以手中剑劈开一切。伤我兄弟、红颜者!尔等白死不悔。杀我兄弟、红颜者!我宁永生红尘为魔!屠尽一切!天杰回到了地球,屹立在星空中,双眸望向地球某一处,看着地球日月更替,夕阳西下,孤寂的身影在残阳下。喃喃道:“成功了........但也失败了....“
  • 情深缘浅竹马,爱你无悔

    情深缘浅竹马,爱你无悔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对于顾深来说,许白未就是她的命。这二十几年里顾深心心念念的也只有许白未,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什么都可以委屈,就是不可以委屈许白未。对于许白未来说,记忆里顾深还是那个小时候一直跟在自己后面的邻家小青梅。只想一生护她周全。但却天不遂人愿,总有许多事在等着他们。
  • 先知世界

    先知世界

    一幅诡异的油画作品将二十一世纪的叶成和冷军扯进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奉先知为神。两人通过探索发现这个世界和二十一世纪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寻找世界的真相,他们踏进了先知早就设计好的阴谋,掉进了离奇诡异的漩涡,卷入了先知世界各势力的纷争之中……
  • 夜幕的世界

    夜幕的世界

    一段由学校离奇失踪事件引发的一连串匪夷所思事件恐怖的血祭六道临死前最美的画面神秘未知的石刻不知装有何物的巨型棺木一件件神秘莫测的未知事物正一点点颠覆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裳

    月裳

    前生为仇恨而活,重生到异世,本以为今生能够平平淡淡,却没有想到,与她的相遇,让我的人生再起波澜。我以为,我会以师姐的身份伴她一生,我以为,看到她与别人相知相守,我会默默祝福,我以为,我可以不爱她。1,白发魔女百合文2,原著背景,内容架空。3,蜗牛更速。4,不喜请绕。
  • 盛夏的告别

    盛夏的告别

    他和她的相识像是命运给了一个进口,却被他们遗忘了出口,直到回过头却发现彼此都被这场相遇改变了命运,却在一道裂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