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26

第26章 试论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则(1)

写于1999年,发表于《当代传播》1999年第5期。

近年新闻界关于隐性采访的讨论很多,如果分析一下已经发表的文章内容,就会发现:处于实际新闻工作岗位的同志,对于隐性采访予以充分肯定,特别在谈到舆论监督时,它被视为一件能够痛快地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而从事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同志,则较为谨慎,更多地谈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问题。

这是由于所处地位和知识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在涉及舆论监督的采访中遇到许多阻碍、刁难甚至恐吓,一旦通过某次隐性采访获得成功,自然就会对这种采访方式情有独钟,说出许多充分肯定的话来。而学过新闻理论和历史的同志知道,隐性采访在中外历史上不乏其例,早已有之,但在理论上则始终处于一种法律或道德的悖论中,予以肯定的程度是很有限的。我认为,鉴于许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种方式可尝试在特殊情况下采用,但不宜普遍倡导。在不得不使用隐性采访方式时,记者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并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的一般道德,并尽可能避开法律禁止的领域。

一、隐性采访的法律地位分析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或以其他假身份,采用各种能够获得信息的方式(包括偷拍偷录)从事的采访活动。

特别是其中假冒身份、偷拍偷录、说谎以及未经告之进入私人领域等等行为,即使是为了揭露坏人坏事,有时也会构成法律与道德的悖论,并且不受法律保护。法律只保护公安、检察和安全机关因工作需要、经过批准的这类行为。

有的同志认为偷拍偷录“可为”的依据是“新闻自由、公民的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并论证说:“采访自由作为新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法律保护,这就保障了记者对任何新闻事件有采访、了解、发掘的权利,有选择采访方式的自由。偷拍、偷录作为采访方式之一,理应属于记者可以使用的权利。”这种间接又间接的推理,环节转换上存在明显的漏洞。如果作为法庭上的辩护词,当事人肯定会被驳得无话可说。

还有一种观点,即认为只要对方是犯罪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我的偷拍偷录就变得合法了。“对不受法律保护的人及行为,可以运用偷拍偷录等方式实施舆论监督”,例如,“贩毒者及其行为是违法的,不受法律保护,……偷拍偷录的资料不仅不会产生法律纠纷,而且还成为这一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精彩片断。”这里作者误解了法律。只有司法部门有这种权利;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记者,在一般情况下法律并没有赋予他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获得信息的权利。民间有一种“以正义的恶对非正义的恶”合理的道德观念,但法律上除了“正当防卫”外不承认这一点。

不论是我国的现行法律,还是多数外国的法律(包括新闻法及不是法律的新闻自律),都没有明确赋予记者可以假冒身份、偷拍偷录等行为的权利,倒是一些法律、法规、案例对此有所限制。像美国这个被认为是最自由的国度,这方面的限制却相当严格。“在美国的大部分州,未经许可非法‘偷拍’都被认为是犯罪”,“公民包括新闻工作者拥有窃听设备都是非法的,被认为是触犯刑律的”。美国历史上曾有一“生活杂志案”,一名该杂志的记者冒充病人的朋友进入某医疗中心采访,偷摄录下病人与医生的活动。公开报道后一名医生因无照行医被判有罪,但记者也因侵犯了其隐私权付出1000美元赔偿。较新的案例发生在1992年,美国ABC公司的两名记者持假身份证到狮子食品公司的超市工作,用藏在假发里的微型摄像机和带在身上的小麦克风摄录下该公司出售过期食品、把腐肉清洗后改包装等情况,在电视“黄金时间实况”节目播出后引起轰动。狮子公司以欺诈、违反公司雇员和侵入私人场所的规定、违法获取公司工作现场情况等罪名起诉ABC,结果法院最终在1996年判ABC侵犯狮子公司隐私权的罪名成立,赔偿550万美元。

狮子公司为出售的食品造假显然违法,但该公司一方面的违法并不影响它有权利控告ABC的违法。在法制健全、权利界限清晰的社会里,本来是为了监督违法现象的记者,自己也必须守法,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

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不断强化,那种“小偷岂能告警察”的民间观点应该适当纠正。在法律面前,小偷与警察是平等的。小偷该抓,如果警察抓的过程违法,同样要依法惩处。拥有客观报道权的记者,其报道过程也要在法律的范围内。1954年国际记联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第四条规定:“只用公开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虽然这只是个自律性质的文件,但反映了一种对法治的认识。我国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有规定:“要通过合法的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要求。”这个规定无论如何不可以理解为提倡偷拍偷录的采访方式;同时,也隐含着不提倡隐瞒身份的采访的意味,因为在那种情形下,被采访者不可能声明或要求什么。

我国目前的法律,没有允许或禁止隐性采访的条款,但某些法律涉及报道的禁区,可以概括为四大类,这些同样适用于限制隐性采访的范围:

(1)不得涉及国家机密;(2)不得涉及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各种公民的隐私;(3)不得违背保护未成年人和保障妇女权益方面的法律规定;(4)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具体的法律内容,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专门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二、如何看待我国“火”起来的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虽然早已有之,为什么现在一下子“火”起来,像是突然发现了一种新式的“秘密武器”?这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业的竞争,以及当前紧迫的反腐倡廉斗争有关。

我们党的新闻工作长期以来是以宣传党的政策为主,因而许多同志对于隐性采访是陌生的。一旦进入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能否及时抓到影响社会的新闻,就成为各种媒体相互竞争的焦点。隐性采访可以相对快地抓到生动而有力的新闻,在没有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淡季,“策划”出引人入胜的话题来,于是使一些同志误以为这是新事物。殊不知像隐性采访、新闻策划之类,百年前就曾经在发达国家掀起过热潮(例如美国赫斯特、普利策搞的“煽情新闻潮”),他们那里在经历了教训之后已经有过冷静的法律、道德的思考,怎样做和做到什么程度适当,形成了一些自律性职业规范。我们刚进入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正在经历人家走过的道路,应当注重吸取人家的经验教训,以期少走弯路。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人家的经验知之太少,知道了也不够冷静,动不动就要“打破理论”,结果一再重复人家过去工作的偏差。学一点这方面的世界新闻史,可能会使我们对于诸如隐性采访、新闻策划(指媒介参与制造事实)之类的问题,认识全面一些。

现在媒介和老百姓对于使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各种揭露腐败的报道,都感到很痛快。这是由于社会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人们对于舆论监督的愿望十分强烈,因而暂时忽略了采访操作方面的问题。这类隐性采访由于“人赃俱在”,舆论的压力也迫使当事人不敢与媒介“理论”。换句话说,我国目前能够允许隐性采访这样普遍地使用而没出现多少问题,是由社会道德支撑着、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条件的。为了保障社会的持续稳定,需要逐步用法律限定这种行为。另外还要知道,虽然我国尚没有限定什么样的证据不能上法庭,但是不少国家明确规定,未经批准的偷拍偷录的材料在法庭上不能作为证据。

我国的新闻体制处于转型过程,现在媒介在舆论监督方面所以能够发挥强大作用,能够如此广泛地使用隐性采访而没有多少非议,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依赖媒介自身的特点,而是因为这种监督相当程度上是党和行政权力的延伸。如果我们的媒介不是某一级党政机构的正式代言人,隐性采访在法律和道德上的一些问题将显现,这方面的新闻官司会增多,那时就会影响到其监督的威信。许多违法乱纪者不怕司法部门,而怕媒介曝光,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社会体制的缺陷和法治的不够完善,这种状况也造成社会心理和社会观念的偏差。我们的记者们在总结成功的隐性采访经验时,不要在媒介的强大威力中过分陶醉,过高评价媒介和隐性采访的作用,而要对违法乱纪者不怕司法怕媒介的现象做些理性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来的报刊不再定级别、国家不再拨款、不允许下文件摊派订阅、不向主管机构缴纳收入,即“四不”时,媒介能够发挥多大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凭的是自身的声誉了。那时偷拍录等行为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道德的认可,我们可以尝试着与社会学家们研究这个问题。

有的文章认为,“隐性采访有利于记者转变采访作风”。

如果与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的态度相比,这确实是一种作风的转变。但再深一点考虑,那么不少隐性采访恰恰是由于记者懒惰而找到的采访“捷径”。例如,测试110或寻呼台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多跑发过案和报过警的单位或个人、多访问一些寻呼台用户、查阅各种记录等方法来采访,其中会发现许多隐性采访中得不到的人情故事。几个隐性电话轻松完成采访,不能说是一种好的新闻工作作风。现在有的记者常说: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出击。如果主动出击指的是这类隐性采访,不宜提倡,这就如一位作者所说:“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有时还真得有一点‘守株待兔’的傻劲儿,但任何时候都玩不得‘杀鸡取卵’!”随着法治的完善,人们的法治观念也在增强,特别是个人的权利意识越发需要得到尊重。这种意识的增强同时也将意味着:人们对于广播电视上经常出现偷拍录的声像会感到不安。

虽然揭露的是不法现象,但这种不用着得到批准,只能依据记者的良心判断就可以随时采用的方式,对每个人的正常生活不会构成威胁吗?既然记者可以采用,那么就不能阻止社会其他公民或团体也采用,一旦这种秘密刺探行为没有法律的限制而被普遍采用,不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社会行为上,都将潜伏着对法治本身的巨大威胁。因此,我们不能为了眼前而忽略未来,从长远看,“谨慎使用隐性采访”千万不能成为套话。

三、隐性采访涉及的道德和法律悖论

新闻工作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面对各种违法行为,正常的采访往往难以获得全面、真实的材料,而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诸如隐性采访中的假冒其他身份、说谎、偷拍偷录等等,较容易获得新闻线索。于是,面对这种情况在新闻职业道德上便出现三种典型的做法。一是所谓“绝对主义道德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坚持遵守各种公认的道德规范。二是所谓“反强制主义道德论”,没有任何道德约束的考虑,只要能搞到材料,使用何种手段是无所谓的。三是一种较为折中的行为原则,即“境遇决定行为论”,原则上遵守各种职业道德,但遇到具体问题时会权衡利弊,也许会违背一些道德规范。

同类推荐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当一个事物之上布满了烟雾,人们就无法看到和知道事物真实的形态与进展。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对人体自身的探索中,这种笼罩着迷雾的情况太多太多。只有拨开了迷雾,才能真正了解到人类的发展历程,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类的自身,人类生存的奥秘正在逐步清晰的显现出来。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热门推荐
  • 斩天诛魔记

    斩天诛魔记

    一段传奇记忆,一段热血悲痛的回忆,一个背负前世记忆、肩负血海深仇的少年戏诸雄、闯天下、破千军、战苍穹,谁可争锋!一个武道至上的大陆,这是一个杀戮不断的世界,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一个拥有着前世破碎记忆的少年踏入了这个世界……
  • 异界之武修召唤师

    异界之武修召唤师

    问道三千余年的武修者-龙剑衣,在一次神州妖仙的大战中转世异界,身怀奇宝的龙剑衣在这片武魂和魔师称霸的大陆上开始了他的逆天之旅。魔师在他的道法下成了弱小的武魂士。武魂士在他的武功下成了弱智的魔师。术士的治愈术在他的丹药下,变成了鸡肋的枷锁。偶尔听说召唤魔师和暗黑魔师的召唤术貌似很强大,可召唤千军万马来战斗,可是在他的道法召唤神兽下,千军万马变成了提升战斗力最好的方法。鸡肋的职业--彩虹医师,在他的身上发出耀眼的荣光,三大神冢,四大禁地,七大神秘种族现世之时,天下英雄谁主沉浮?问天下谁数风流,唯我武修逆天者!(感谢中国小说作者素材库免费提供封面)
  • EXO的血族公主

    EXO的血族公主

    她,为逃避婚约,毅然决然离家出走,女扮男装,加入一个奇葩花美男组合——EXO;他们,被突然闯入生活的她,亦是他,勾走了灵魂,命运就是那样巧妙,经历甜蜜与苦涩,期待她与他们的结局。
  • 幻世妖妃:腹黑魔君盛宠妻

    幻世妖妃:腹黑魔君盛宠妻

    她,替鬼魂还愿的女子。为寻师父,踏上旅途,一路波折。他,控制鬼魅的魔君,腹黑慵懒,倾城绝世,却隐藏身份,一路相随,倾心相守,保她安乐,是圈套还是爱恋?当她被迫成为蒼缘巫女,却也一步步解开身份之谜,为喜欢之人倾尽所有,剖心至腹,可真相来临之时却令她痛苦绝望,凄凉不堪。凤凰涅槃终是引来倾世蜕变,伤她之人,她要千万倍讨回,世界的规矩,也都要尽数由她改写。可繁华痛苦背后,却始终有那样一个男子,纵容着她的所有,他说,哪怕你要毁了这个世间,我都陪你……【成长型女主哈~宠文+小虐+前世今生。喜欢请收藏~】
  • 九转成皇

    九转成皇

    你给我一把刀,我还你一个江山!你传我一部功法,我还你一个世界!
  • 幻灵魔体

    幻灵魔体

    混沌初分本无灵,天地清浊难分明。盘古一气化灵蕴,阴阳八卦乾坤行。盘古开天辟地,以其力赋予世间苍生,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自古以来均无定数,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能化邪,邪亦能化正,此乃阴阳八卦乾坤转化之理!盘古之力无边无沿,如何使用在于人心在他身上有什么秘密,他又能否肩负起他的宿命?当天地面临浩劫,黑暗降临世间之时,他又将何去何从,是拯救自己所爱的人们,还是毁灭一切……
  • 都市修魔尊

    都市修魔尊

    天道不忍、以万物为猪狗,一个平凡少年,因心爱之人的背叛,跌落山崖,觉醒前世记忆,从此,魔天就此崛起,负我之人,感到后悔,欺我之人感到害怕,逆天伐神,成就一代魔神!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一座城,一个人

    一座城,一个人

    一直隐忍着自己喜爱的顾言,在喜欢的人——李越泽结婚后向他表白。遭受拒绝的顾言原本以为生活就要这么简单孤寂的过去后,却接到了李越泽的电话。而在这一夜之间,发生了顾言想都没办法去想象是事......
  • 苇花飘处

    苇花飘处

    在洞庭湖深处,有一些浮出湖水的陆地,当地人称为“湖洲”,人们世代以渔、樵业为生。它们看似与城市相接,其实一直都有它独特固守的地方。忽然有一天,湖洲跟城市距离更近了,洲上的女孩也都想书写不同于她们父辈的人生。而真实的生活,是否是人生的宿命,还是生命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