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400000038

第38章 清末“新政”时期传播思想的论争(1)

清末的“新政”,指的是清廷在1901~1911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改革措施的总称。“新政”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1)振兴商务、奖励实业、鼓励私人资本的自由发展。1903年成立商部,着手制定商律;1907年设邮传部、交通银行,1908年将原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先后对著名工商界人士给以名位荣誉,笼络拉拢。

(2)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3年,在首都成立练兵处,袁世凯统率下的北洋六镇是最先成立的新军。1906年,改兵部为陆军部。加快编练,加紧筹饷活动。逐步裁撤旧式的绿营、防勇,编练新军,从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要求兵士具有一定文化,军官有较高素质。

(3)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清廷两度颁布学堂章程,1905年,停止一切科举考试,成立学部。初步建立起包括大、中、小、幼各级学校及各学科的近代教育体制,奖励出国留学。

(4)改革官制,整顿吏治。对原有的机构进行了一些合并、裁减,并新增一些机构。推行“新政”在朝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也引起了涉及近代传播思想的论争。

新式官报与民间小报的新闻传播

一、清政府新闻查禁与新式官报的诞生

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上谕,令各省督抚及政府大员议奏改革的具体办法;4月21日,又命令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清廷中央政府推动“新政”的专门机构。1905年10月,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1906年下令“预备仿行宪政”,宣布“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又颁布诏书,确定筹备宪政时间为9年,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各省咨议局成立。1910年成立资政院,1911年提前成立新的内阁,因内阁多数为皇族、满族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清廷实行“新政”,是内忧外患形势中的一种选择。清廷实行宪政改革,既有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迫使它试图通过立宪以求自强,摆脱弱国地位,避免亡国亡种的危险,又有消弭革命,抚慰、拉拢立宪派,欺骗人民,粉饰门面,讨好列强的动机。从根本上说,清廷的预备立宪,既怀有维护封建王朝私利的目的,又包含一个民族不想灭亡的动机。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制度有三种形式:一是美国的共和立宪,分权政治;二是像英国这样的“议会政治”,内阁对议会负责。三是像日本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内阁由君主任命并对君主负责;君主颁布法律敕令及其他关于国务的谕旨,须由总理大臣或主管大臣署名。清廷选择日本模式,主要为了摆脱两难境地。辛丑条约后,清廷面临的难题是:如果不实行宪政,内忧外患,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实行英国那样的宪政制度,君权旁落,实在于心不甘。因而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模式,既立了宪,又保了权。清廷在内忧外患中做出的这种选择,固然反映了在一定程度上从国家民族的大局出发,顺应世界潮流;但又更多地体现了它维护封建专制,排斥民主的心态。正唯如此,它才选择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封建性最浓厚、与专制王权紧密结合的日本式的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

1896年前,清廷尚未出版过公开发行的官报。

1851年江西学政张芾奏请刊刻“邸报”,发交各省,被咸丰皇帝斥为“识见错谬,不知政体,可笑之至”。谓“国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逐日所降明发谕旨及应行发钞内外臣工折奏,例由内阁传知各衙门通钞,即由各该管衙门行知各直省或由驿站,或交提塘分递。该衙门自能斟酌缓急轻重,遵令妥办,岂有各省大吏无从闻知之理?所有刊发钞报,乃民间私设报房,转向递送,与内阁衙门无涉。内阁为经纶重地,办事之侍读中书,从无封交兵部发递事件;若令其擅发钞报,与各督抚纷纷交涉,不但无此体制,且恐别滋弊端”。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文廷式、陈炽等联络部分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北京成立强学会,推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为书记员,每十天聚会一次,创办强学书局,出版《万国公报》(同年12月16日改组为《中外纪闻》)。

1896年1月20日,御史杨崇伊秉承内阁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旨意,参劾强学会植党营私,刊印《中外纪闻》,“按户销售,犹复借口公费,函索外省大员,以毁誉为要挟”,请饬严禁。清廷据折命督察院“查明封禁”。光绪皇帝迫于顽固派的压力,下令封闭京师强学会,禁止该会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2月4日,御史胡孚宸上《书局有益人才请饬筹议以裨时局折》,奏请将强学会书局改归官办,除“选刻中西各种图籍”外,“并将总署所购洋报选译印行,以扩见闻”。清廷批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奏。2月5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奏复书局有益人才请饬筹议以裨时局折》中建议“批照八旗官学之例,建立官书局”,“聘定通晓中西学问之洋人为教习”,负责有关书籍和“各国新报”的选择印售工作。“所需经费由总理衙门于出使经费项下,每月提拨银一千两,以备购置图籍仪器,各国新闻纸及教习、司事、翻译薪水等用,核实散发”。3月4日,清廷派工部尚书孙家鼐为管理官书局大臣,负责该局开办事宜。官书局成立后,除印行新书外,还出版《官书局报》及《官书局汇报》两种。两报均以黄纸为封面,做成书册状,形式与《京报》相似,每日一本,内容除奏折上谕外,还有“路透电新闻”、“西国近事”、“本国新闻”、“各国外国新闻”、“先儒格言论说”及有关新事新艺的译文。“各路电报只选择有用者,照录原文,不加议论。凡有关涉时政,臧否人物者,概不登载。”戊戌政变后,官书局裁撤,报亦停刊。1897年湖南学政江标用公款创办的《湘学报》,也可以说是省级“学报”、“教育官报”的嚆矢。1898年“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曾批准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但《时务官报》没有办成。政变后,连《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湘学报》都被迫停刊。

1898年10月9日清廷发布查禁报馆、捉拿主笔的上谕:“莠言乱政,最为生民之害,前经降旨,将官报《时务报》一律停止。近闻天津、上海、汉口各处,仍复报馆林立,肆口逞说,捏造谣言,惑世诬民,罔知顾忌,丞应设法禁止。着各该督抚,饬属认真查禁。其馆中主笔之人,皆斯文败类,不顾廉耻,即饬地方严行访拿,从重惩治,以息邪说而靖人心。”上谕发布后,仅上海一地,就有近10家报纸被迫停刊。但统治集团中仍有人认为有出版近代报刊的必要。所以,时隔不久,一些官方商务机构就率先出版报刊,如1899年4月在武昌出版的《湖北商务报》(是张之洞创设,由汉口商务局主办)和1900年3月在上海创刊的《江南商务报》(由江南商务局主办)。

1901年,清廷被迫许诺实行新政,为了装饰门面,从1902年到1905年,陆续出现20多种官报,其中绝大部分是各省督抚创办出版的。其中创刊时间可查的有《湖南官报》(1902年5月创刊)、《晋报》(1902年8月4日创刊)、《北洋官报》(1902年12月25日创刊)、《江西官报》(1903年8月23日创刊)、《秦中官报》(1903年创刊)、《南洋官报》(1904年2月16日创刊)、《四川官报》(1904年3月7日创刊)、《成都日报》(1904年11月3日创刊)、《河南官报》(1904年12月11日创刊)、《四川学报》(1905年3月6日创刊)、《湖北官报》(1905年4月5日创刊)、《长沙日报》(1905年4月19日创刊)、《安徽官报》(1905年4月创刊)、《山东官报》(1905年8月30日创刊)等等。

二、新式官报的新闻传播思想

以创办最早的《湖南官报》为例,由湖南洋务局监督办理,1902年5月在长沙创刊,日刊,样式与维新时期的《湘报》相同,铅印,每天出版4小页,半月可合订线装书形式一册,设有谕旨、奏疏、中国近事、外洋近事、来稿、选论等栏目。所载文章,一律由官方审稿后刊出,内容保守、呆板。创刊时,它在《核稿照会》中指出“前此《湘报》之设,竞务夸诞……风俗人心,隐受其害”,因此规定所有“一切叛道怪诞之词,犯上狂底之语,均所屏绝”。

地方办的官报,创办较早、最有影响的是由直隶总督兼署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1902年12月25日创刊时为双日刊,1906年1月起改为日刊。每期一册,每册8~10页,“专以宣德达情,启发民智为要义”,“以讲求政治学理,破锢习、浚知识,期于上下通志,渐致富强为宗旨”。内容有圣谕广训、上谕、本省学务、本省兵事、近今时务、农学、工学、商学、兵学、教案、交涉、外省新闻、各国新闻等。“所有离经害俗,妄谈隐事,无关官报宏旨者,一概屏不登录”。该报认为,“泰西报纸之兴,所以广见闻,开风气,而通上下,为国家之要务。中外大通以来,中国识时之士,亦稍稍仿西法,立报馆矣。然皆私家之报,非官报。官报尝一设于京师,未久而旋罢。去私家之报,识议宏通,足以觉悟愚蒙者,诚亦不少。独其间不无诡激失中之论,及或陷惑愚民,使之莫知所守。然则求其所以交通上下之志,使人人知新政新学为今日立国必不可缓之务,而务以狙习旧故之见,凝阻上法,固不能无赖于官报也”。

《河南官报》是河南地方政府的官报,由河南巡抚陈夔龙于1904年12月11日创刊于开封。以“宣上德,通下情,广见闻,开风气”为宗旨。设有圣训、谕旨、奏议、文牍(本省,各省)、本省纪闻、外省纪闻、露电、宪批、省抄、图表、论说、译书、附件、广告等栏目。其用心在于“本之圣训以正其趋”,“继之谕旨以见其大”,“参之奏折以会其通”,其他各项内容莫不是为了“通其变以启其倦”,使其“有裨政教,启发愚蒙”。对所谓“执持偏见,妄谈时事,语涉讪谤,迹近攻讦”等内容概不收入。它“来摘有文牍可凭,则巨细皆关国体;体例由长官而定,则横议莫犯笔端”。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官报的出版更为踊跃。从1906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前,新出的官报达70余种。各省地不仅出版普通官报,还出版一大批教育官报,以及一些警务、商务、法政、实业、军事、农务、禁烟等五花八门的官报。清政府农工商部、学部、邮传部、外务部等中央部门出版《商务官报》、《学务官报》、《交通官报》、《北京日报》(英文)等部门官报。其中有创刊日期可查的有《商务官报》(1906年4月28日创刊)、《学部官报》(1906年8月26日创刊)、《广西官报》(1907年6月创刊)、《吉林官报》(1907年6月创刊)、《河南教育官报》(1907年8月创刊)、《四川教育官报》(1907年10月创刊)、《政治官报》(1907年10月26日创刊)、《甘肃官报》(1907年11月)、《奉天教育官报》(1907年12月创刊)、《两湖官报》(1907年创刊)、《湖南教育官报》(1908年4月创刊)、《并州官报》(1908年5月15日创刊)、《陕西官报》(1908年5月创刊)、《福建教育官报》(1908年7月创刊)、《浙江教育官报》(1908年8月6日创刊)、《直隶教育官报》(1909年2月20日创刊)、《浙江官报》(1909年8月创刊)、《江西日日官报》(1909年创刊)、《黑龙江官报》(1910年2月创刊)、《福建官报》(1910年4月创刊)、《两广官报》(1911年5月13日创刊)、《内阁官报》(1911年8月24日创刊)、《奉天官报》(1911年8月创刊)等等。

1907年10月26日,清廷中央政府机关报《政治官报》在北京创刊,日出1册,由政治考察馆负责主编,设有谕旨、批折、宫门抄、电报、奏咨、奏折、咨札、法制章程、条约合同、报告文谕、外事、广告、杂录等专栏,“凡有政治文牍,无不详慎登载”。除京内各部院暨各省督抚衙门,由馆分别送寄外,其余京师购阅者,由馆设立派报处,照价发行。外地由各省督抚衙门分派购阅。该报创刊前,以《阁抄汇编》与《政治官报》形式相似为名,呈请政务处代奏,禁止京报房刊印的《阁钞汇编》、《谕旨汇存》等出版。《政治官报》创办的原因,“窃惟预备立宪之基础,必先造成国民之资格,必自国民皆能明悉国政治。东西各国,开化较迟,而进化独速。其宪法成立,乃至上下一体,气脉相通,莫不借官报以为行政之机关”。“中国风气甫开,国民教育尚未普及,朝章国典,罕有讲求。向行邸报,大抵例折居多。而私家报纸,又往往摭拾无当,传闻失实,甚或放言高论,荧惑是非。欲开民智,而正人心,自非办理官报不可”。

1911年8月19日,清廷批准内阁建议,决定由内阁印铸局接办《政治官报》,出版内阁机关报《内阁官报》,以公布法律命令。“《内阁官报》为公布法律命令之机关,凡谕旨、章奏、及颁行全国之法令,统由《内阁官报》刊布”。“凡法令除专条别定施行期限外,京师以刊登《内阁官报》之日始,各行省以《内阁官报》递到之日起,即生一体遵守之效力”。

我国之有“官报”,在世界上为最早,何以独不发达?戈公振认为,“其故盖西人之官报乃与民阅,而我国乃与官阅也。‘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乃儒家执政秘诀;阶级上之隔阂,不期然而养成。故‘官报’从政治上言之,固可收行政统一之效;但从文化上言之,可谓毫无影响……官报之唯一目的,为遏止人民干预国政,遂造成人民间一种‘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理;于是中国之文化,不能不因此入于黑暗状态矣”。官报官办官看,与民无缘。晚清朝廷统治集团越来越重视报刊宣传,先后创办出版90多种新式官报,妄图凭借官方的权威操纵舆论,抵消民办报刊特别是革命报刊的影响。但是,随着清廷威信的江河日下,统治集团的愚昧腐化,官报虽然越办越多,影响却越来越有限,并没有起到左右舆论的作用。

新闻自由与新闻法规限制的斗争

一、新闻开禁与近代报刊

近代报刊这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随着列强的入侵而进入中华大地。晚清封建统治者虽不敢对外国人主办的报刊妄加干涉,但一直持不承认的态度。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办报刊出现后,清廷实行严加限禁的政策,致使国人只能依托洋人或租界以求生。这种情况,直到维新运动兴起后,才有所变化。1895~1896年间,先是康有为、黄遵宪等勇闯禁区,在京沪办起了《中外纪闻》与《强学报》,旋遭查封。梁启超、汪康年等再闯禁区,又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此后,办报活动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而蔚然成风。

1898年7月17日,康有为代御史宋伯鲁拟《奏改时务报为官报折》,要求光绪皇帝“明降谕旨,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移设京师,以上海为分局”,“梁启超仍饬往来京沪,总持其事”,“量拨官款,以资经费”。光绪皇帝收到这一奏折后,当日即命总理大学堂大臣孙家鼐“酌核妥议,奏明办理”。

同类推荐
  • 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从生活各个方面介绍各种各样的现代人智慧,包括读书术、防骗术、教子术、修身术、做人术等。
  •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发展的思考

    发展的思考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山西省柳林县在推进发展改革、转型跨越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冲云志

    冲云志

    如果仙是恶,神是恶,那么成仙成神的意义何在。一个乞丐,一段奇遇,一段改天神话……
  • 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摇情满江树

    都市少年为爱执着,奈何众美苦苦纠缠...后续结果如何,敬请阅读
  • 千年凝轩尽

    千年凝轩尽

    16岁前,她常常抬头询问蓝天,要用多大的努力,才能站在众人顶端?要走多遥远的路,才会到达蓝天的尽头?要用多大的真心,去换得另一人的倾心相付?可16岁后,这些仿佛是噩梦一般在她的耳畔缠绕。一朝穿越,她不再是懵懂的女孩,而是深宫外族里心狠手辣的富家女子。可有一个人,他就这么地出现了,在她软弱的时候,在她没有一丝丝防备的时候。“我心悦你。”面对他,她才知道,无论多么坚强的外表,但总有一颗柔软的心。而她,愿做他心中的唯一。“这朝廷上下风起云涌,难道你真以为,你我能一路到白头吗?”她笑道:“也罢,我在千年的尽头等你。”
  • 伏魔游记

    伏魔游记

    三位少年在武林行走,遇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该的人和事。奇幻的脚步,叫不停伏魔路
  • 星际魔法校园

    星际魔法校园

    星际学校,全国知名度排前5的好评名校。校园内樱花四季盛开且从未凋零。一个突然出现的转学生使女孩的命运有所急转。他们是偏离顶点的交叉线,不得重逢。他们是断裂的悬崖,摇摇欲坠。起初的美好,终为化成灰烬,炽热与寒霜融合,终究将会是最坏的结局。此时,女人妩媚的声音在耳畔边缓缓留下踏过的痕迹。她轻声地说:“欢迎来到星际学校,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
  • 萌妻难驯:盛宠唐门第一夫人

    萌妻难驯:盛宠唐门第一夫人

    五岁,你的母亲因为救你而死。你的人生从此陷入无边的黑暗里。十岁,你取代了你的父亲,成为新一代的唐门掌权人。十八岁,你会遇见生命中最爱的女子。一个骄傲的女子,她是那般难以掌控。二十岁,你的第一个孩子出世,是个男孩。你恨他!二十五岁,挚爱离去,你的生命重新堕入黑暗里。希望啊希望,你是原野的蒲公英,风吹即散。爱情啊爱情,如那带血蔷薇,终将飘零。等待啊等待,漫长的等待,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你会死,死在那无边无际绝望里。
  • 凡鬼仙

    凡鬼仙

    人有三魂七魄,锻七魄而凝三魂,功成造化者,飞升天界,功亏一篑者,流落黄泉。
  •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本书以玄武门之变为线展开隋末唐初生动的历史画卷,分为五篇。前奏篇介绍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讲述隋末乱世中李氏父子逐渐起家的过程,为之后兄弟争位埋下伏笔;开端篇描述秦王党和太子党的形成,从此双方壁垒分明;发展篇描述双方的矛盾如何随着一个个“小事件”——“刘黑闼事件”、“杨文干事件”而激化,最终演变成针锋相对;高潮篇是本书的核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后的结局篇点出宫变之后两党参与者们最后的归宿与命运。
  • 仙路寻魔

    仙路寻魔

    夜封跟你我一样平淡地活着,临死才发现人生只是一场测试。修仙要有不甘平庸的心,甘于平淡就会困在测试里孤独终老。所以他落选了。然而他真的平庸么?他用行动证明了门派的规则本就是错的。“你若为人,仙魔不容。”他豪言:“如今仙不是仙,魔不是魔,我的存在何须你们认可?”这是个重塑轮回的故事,也是个器灵翻身做人的旅程。新书可以养肥,但请仙友们加入书架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