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300000032

第32章 历史哲学的现代性变迁(10)

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之下,史学家们往往只对孤立的、零星的事实感兴趣,而对历史的总体进程及其内在联系十分冷漠。与此相反,不论是德意志类型的历史主义,还是克罗齐的“绝对的历史主义”,都认为历史在本质上就是人类精神的发展史。作为特殊的、具体的个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客观精神无限多样性和各种可能性的体现或展示。同样,历史上的个体之所以能够被理解,原因就在于他们都统一于、决定于人类的这种客观精神。因此,所谓历史研究,就不是孤立地确定个别事实的问题,而是要从人类历史的整个行程之中来揭示这一客观精神。在历史主义的影响之下,何炳松、朱谦之和钱穆等人都毫无例外地把历史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理论上论证了贯通式研究和溯源方法的重要性。何炳松就认为,“吾辈研究历史,志在求通”。在他看来,要求得历史的真相,最切实可行的手段,就是采用“溯源”的方法,即通过梳理历史的渊源流变,探明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种种联系。所以,他认为:“史家抉择事实,旨在求异。所取方法,重在溯源。”钱穆也认为:“凡治史有两端:一曰求其‘异’,二曰求其‘同’。何谓求其异?凡某一时代之‘状态’,有与其先后时代突然不同者,此即所由划分一时代之‘特性’。从两‘状态’之相异,即两个‘特性’之衔接,而划分为两时代。从两时代之划分,而看出历史之‘变’。从‘变’之倾向,而看出其整个文化之动态。从其动态之畅遂与夭阏,而衡论其文化之为进退。此一法也。何谓求其同?从各不同之状态中,求出其‘基相’。其各基相相衔接、相连贯而成一整面,此为全史之动态。以各段之‘变’,形成一全程之‘动’。即以一整体之‘动’,而显出各分部之‘变’。于诸异中见一同,即于一同中出诸异。”钱氏所说的“异”与“同”、“变”与“动”,都是建立在对历史全程的整体研究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对历史全过程的研究,通过对历史与文化渊源流变的梳理,才能揭示出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异”和“同”、“变”与“动”。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通体式的研究,才能“融贯空间诸相,通透时间诸相,而综合一视之”,“而后于史学真有得”。直到晚年,钱氏在给学生的论学书简中还一再强调:“穆平常持论,为学须从源头处循流而下,则事半功倍”,研究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如果仅仅“截取一节”,上不知源头,下不明流变,则“下语自然见病”。再如陈寅恪,尽管他很少将自己的治学原则与方法形诸文字,但从其治史实践来看,对于“溯源”的方法显然烂熟于心。陈氏终生以中古史为研究对象,颇有钱穆所谓只“截取一节”之嫌,但是,从其具体研究过程来看,也时常采取追本溯源的方法。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二书,都是运用这种方法而研究历史的代表性著作。在这两本著作中,陈氏依凭自己渊博的学识,对唐代政治史和制度史的渊源流变上溯下推,故而他所“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一个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都要)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他的学生在疏解《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时就认为,“明一代学术文化之系统,首先要究其所出,即确知其渊源,其次要穷其所变,即完全了解其变化。有此二者,则此种学术文化发展(亦即损益)的具体迹象,始可得知,始可确定其系统所在也”,并一再点明“先生(即陈氏)重视渊源系统可知也”、“可见先生对渊源系统之重视也”。正是在这种贯通式和溯源式的研究过程中,中国近代的史学家们开始从理论上冲破实证主义史学的樊篱,把“史学便是史料学”转而变成为史学乃“人群活动特异演化之学”(何炳松)、史学乃“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朱谦之),并力求从总体的进程之中来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钱穆看到了贯穿中国历史进程之中的“独特精神”,陈寅恪则发现了贯穿中古时代的“种族与文化”的两大线索。作为一种学术观点,钱、陈两人的创见也许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历史的这种理解与把握,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实证主义史学所无法企及的。

当然,历史主义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也并不都是积极的,它的消极方面也同时存在。巴勒克拉夫认为,从消极的影响来看,历史主义对西方史学曾产生五个方面的“实际后果”。这五个方面的“实际后果”,在中国近代史学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是在历史观方面。不论是新康德主义的历史主义,还是新黑格尔主义的历史主义,在历史观方面都是彻底的唯心主义。在它们的影响之下,不论是梁启超、何炳松,还是朱谦之、钱穆,几乎都毫无例外地把历史变化和发展的终极原因归之于心理或精神文化因素。例如梁启超,在接受李凯尔特的影响之后,便转而从“心力”的角度来讨论历史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他就认为:“历史为人类心力造成,而人类心力之动乃极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则其所产物之历史亦与之同一性质。”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他更是把李凯尔特的新康德主义历史观发挥到了极致。他说,“我近来细读立卡尔特(李凯尔特)著作,加之自己深入反复研究”,结果发现以前所主张的历史研究要探讨“因果关系”一说“完全错了”,因为“历史为文化现象的复写品”,而“文化系是自由意志的领土”,当然毫无因果关系可言。再如何炳松,一方面认为导致人类社会演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心理的因素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说:“吾人果欲说明社会事实之演化,非直溯心理之原因不可”,“演化之最后说明,不能不求援于心理方法。”朱谦之则更是认为,一部历史就是人的本能(欲望与目的)与环境宣战的生机主义史,历史发展的动因就是基于人的种种本能,所谓“历史的法则”就是由人的种种本能构成的。至于钱穆,也是把精神文化视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钱氏最初是以擅长考证而登上史坛的,但是“他从来不掩饰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也不讳言他的考证是为了一个更高的目的服务——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所谓“文化精神”,钱氏有时又称之为“历史精神”。在他看来,文化精神或历史精神,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原因。因此,研究历史“所最应注意者,乃为此历史背后所蕴藏而完成之文化。历史乃其外表,文化则是其内容”。他认为,在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中,“宛然有一进程,自其推动向前而言,是谓其民族之精神,为其民族生命之泉源。自其到达前程而言,是谓其民族之文化,为其民族文化发展所积累之成绩”。故而,“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能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在这几个人中,陈寅恪似乎是个例外。王永兴通过对陈氏许多著作的解读,认为“陈寅恪先生很重视社会经济在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确,与何炳松、朱谦之和钱穆等人相比,陈氏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对经济问题的重视,是独树一帜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与经济因素相比较,种族与文化在陈氏心目中所占的地位,无疑要重要得多。而在种族与文化之间,陈氏更为注重的往往又是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陈寅恪的历史观在总体上与钱穆并无二致。这种把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仅仅归结为心理或精神文化层面的历史观念,不仅与历史的真相相差甚远,而且也严重地限制了历史研究的范围。

正是历史观方面的这一重大缺陷,导致了历史主义史学在理论上的内在矛盾。巴勒克拉夫认为,在历史主义的影响之下,史学家们往往过分地强调历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而忽视了“概括或试图发现存在于过去之中的共同因素”。如前所述,历史主义是从区别自然与历史的不同范畴开始而构筑其历史理论的。在历史主义者看来,由于范畴的不同,导致了自然科学和历史学之间的根本分歧,前者以探求一般性和普遍性为目的,而后者则以个别性和特殊性为基本诉求。在它的影响之下,梁启超、何炳松和钱穆等人,差不多都把历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当作研究的重点,而忽视对历史进程中一般性和共同性的探讨。梁启超在接受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之后,反复强调的就是历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在他看来,历史不同于自然,自然是“反复的”、“完成的”,而历史只是“一度的”和“不完成的”,由于历史“纯为个性发挥之制造品,而个性可谓之无一从同”,故而“凡成为历史事实之一单位者,无一不各有其个别之特性。此种个性不惟数量上复杂不可偻指,且性质上亦幻变不可方物”。正因为如此,“史家与自然科学家正相反”,后者专求“共相”,而前者专务求“不共相”,如果史家也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何炳松也认为,历史学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然科学家之于实质,抱一种通概之眼光研究而组织之”,而史家“于历史之实质,则纯以求异之眼光,研究而组织之”。至于钱穆,强调得最多的也是历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在他看来,历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就横向的方面来看,写历史就如同写一个人的传记,音乐家之所以区别于运动家,网球家之所以区别于足球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殊“个性”、特殊“环境”和特殊“事业”。“一人如此,一民族、一国家亦然”,故而,“写国史者,必确切晓了其国家民族文化发展之‘个性’所在,而后能把握其特殊之‘环境’与‘事业’,而写出其‘精神’与‘面相’”。从纵向的方面来看,一个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具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写历史不仅要写出一个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总体上区别于另一个人、另一个民族或另一个国家的个别性和特殊性来,而且还要写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动态”和“精神”。就国史的写作来讲,就应该“于客观中求实证,通览全史而觅取其动态。若某一时代变动在学术思想,我即著眼于当时学术思想而看其如何为变。若某一时代在政治制度,我即著眼于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看其如何为变。若某一时代之变动在社会经济,我即着眼于当时之社会经济而看其如何为变。变之所在,即历史精神之所在,亦即民族文化评价之所系”。应该说,比起实证主义史家(如傅斯年)把史学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知识来,历史主义史学对历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的发掘,无疑是一个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但是,他们毕竟走得太远了。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而没有看到人类历史的一般性和共同性。历史如果只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那么历史知识又如何能成为一门有系统的知识呢?晚年的梁启超,就曾深深地为这一问题所苦恼。他说:“(历史学)把许多‘不共相’堆叠起来,怎么能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学问?我们常说历史是个整体的,又作何解释?……这是历史哲学里头的最大关键。我现在还没有研究成熟,等将来再来发表意见罢。”不仅梁启超在这个问题上未能自圆其说,就是何炳松和钱穆等人,也始终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在导向反对以历史主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史学的各种因素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就中国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自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展开批判。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等历史哲学的所有重大领域,都完成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到了40年代初期,在整个中国历史学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所接受,盛极一时的实证主义史学和历史主义史学的影响力,则日益萎缩。故而,当年就曾有人作过这样的估计:“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它已走向独占中国历史园地,击溃一切非科学的历史方法的道途之中。正因为它已成为历史学中的主力,因而起着主导的作用。”至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现代历史哲学观念所带来的决定性变革,本书已有专章详加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同类推荐
  • 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本书摈弃卖点炒作庸俗化的负面理解、从卖点炒作的方法、原则、理念、层层分解、剖析、对卖点炒作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热门推荐
  • 云起墨兮

    云起墨兮

    她出生时,百鬼复苏,万妖觉醒。只因那一眼,小小的她便痴迷于他的笑容。那段琴声,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误入奇林,初见便是他弹琴时淡淡的笑容。不想破坏这美好画卷的她,却不小心踩断了树枝。“谁?”只见他起敛笑容,换上一副冷冷的表情,抬眼望向她的方向。“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打扰的……我,我这就离开。”看着她小小的身影离开,他的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连自己,都未曾察觉。“若你在一年内学有所成,我便收你为徒。”“是!”一年之约,她拼尽全力的学习,却不想在师门比试上落败。暗暗苦笑,却没想到他走至她面前,向师门所有人宣布:“从今天起,她便是我云卿墨唯一的徒弟。”太行山一战,却不想,是两个人的大劫……
  • 贪财天师之王妃太妖孽

    贪财天师之王妃太妖孽

    云绮落,当代女天师,身穿一袭红裙,肩坐一只黑猫,这就是她。初见时,她偷人钱财,为躲避追赶钻到了他的袍底,弄脏了他的衣衫。。第二次相见,她偷钱偷到了他府上,被他抓了个正着,罚她做他府上的丫鬟,工作是——给他洗衣裳。却不想,她将他名贵的衣衫洗得皱皱巴巴,还扬言说这是流行美。堂堂锦阳国七皇子,哪里能忍受这些事?哼哼!子不教,父之过;妻不教,夫之过,待他来好好管教管教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联盟之异界强者

    英雄联盟之异界强者

    首先,在这里感谢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如果觉得好看可以观注,如果不好也不要乱吐槽!本小说选用当今很火的英雄联盟为背景故事。
  • 卿羡鸳鸯不羡仙

    卿羡鸳鸯不羡仙

    梦族在一夜之间惨遭覆灭,昔日无忧无愁的她,至此,孤苦无依,无处可去……他是她寂寂流年中的一盏暖光,漫长得光阴荏苒,彼此相识,相守,相知。她不曾知道,他是她的灭族仇敌,本该是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她终是不甘心族人师父的就此逝世,毅然决然不惜一切代价,势要复活梦族……这是一条一去不复返,难于上青天的坎坷命道。也注定要将他们两个人的间距拉得遥不可及。人、妖、仙、魔、鬼……这是一个激愤人心的乱世。上穷碧落下黄泉,谁还朝朝不忘一场旧梦,谁不忘苦苦寻觅着过去的美好?
  • 王俊凯之你是我的爱

    王俊凯之你是我的爱

    “王俊凯,你想怎样?”“不怎样我就是喜欢你”王俊凯结婚了,但王俊凯并不爱那个女孩,王俊凯恨他。那个女孩爱他,爱他能付出一切的一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和巨星谈恋爱的日常

    和巨星谈恋爱的日常

    席然是普通的一个高校女学生,苏城是万众瞩目的超级偶像。苏城:不是我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什么锅配什么盖。但是,苏城却喝了某种神秘之水。突然对席然粘粘乎乎!席然:有一个陌生男人突然对我献殷勤怎么破?网友一:报警。网友二:胖揍一顿,让他妈都不认识他。席然:可是他是超级偶像,每天用钱砸我,用颜值引诱我。怎么拒绝他?在线等,挺急的。网友一:楼主不要请给我,谢谢。网友二:莫名感觉到又被秀一脸是怎么回事?席然:已经在一起了,可是每天都会被男朋友帅醒怎么办?网友一:请楼主狗带…
  • 巅峰龙族.

    巅峰龙族.

    龙族的崛起,不可阻挡龙傲天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姓氏竟然隐藏则天大的秘密
  • 流星划过的一瞬间

    流星划过的一瞬间

    本文章介绍了主人公,叶祺,她的学习生涯,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点点滴滴。
  • 瀚渺时墟

    瀚渺时墟

    一个不断打架的故事。。。。。作者已经走投无路了。。。。。你都看到第三行了,倒是点目录啊?
  • 帅哥霍少只是一个富二代

    帅哥霍少只是一个富二代

    裕:“跟着我。”安格“跟你去那?”裕:“跟着就行!"安格:"那,你把我卖了怎办?”裕:“我可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