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5500000005

第5章 绪论(3)

2006年,焦亚东于华中师范大学完成了《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论文认为钱钟书的文学批评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之间存在对话关系,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论文从钱钟书著作旁征博引的特征说起,指出其征兆正是文本之间广泛存在着的互文现象与互文关系。第一章以“互文性理论的中西对话”为题,阐述钱钟书文学批评与互文性理论进行对话的潜在可能性。接着梳理发掘中国本土的互文性资源并指出:传统文论中的互文性思想、类书的互文性空间对文学言说活动产生的影响,使中国文学积淀有丰富的互文现象,这就为文学批评关注互文性问题提供了对象与可能。最后分析认为,钱钟书文学批评具有的语言维度、历史维度和比较维度,是他持久、全面、深入关注互文性问题的根本原因。论文还指出钱钟书的文学批评中“孳生”与“暗合”是其互文关系生成的两个最基本的途径,其中,前人话语对后人言说的遮蔽、前代文学对后人创作心理的影响以及愈演愈烈的文学因袭模仿风气,是孳生现象生成的根本原因。钱钟书著作的贯通古今、打通中外造成了读者阅读层面的互文性特点,已经有学者看到了这点,并写出了旨在扫清读者阅读障碍的著作,这就是钱定平的《破围——破解钱钟书小说的古今中外》。在中西文论对话中对互文性理论进行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然而这方面的文章只是吉光片羽,十分稀少。

2005年,秦文华完成了博士论文《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的撰写。硕士论文方面有1999年罗平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提交的《“互文性”及文学翻译》,2002年秦文华的《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2004年钱耕云的《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龙江华的《互文性与新闻英语语篇的翻译》。2005年出现了张向芳于上海海事大学提交的硕士论文《互文性与广告翻译》;王巧宁的《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许伊于中山大学提交的硕士论文《话语中的互文性与意识形态含义: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李小香于北京交通大学提交的《似曾相识燕归来:从互文性角度看汉诗英译》;黄懿的《互文性与〈红楼梦〉中互文符号的翻译》。2006年出现了李学欣的《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张宝俊的《从互文性角度看典故的翻译》;林化平《翻译研究中的语篇互文性》;李梅红的硕士论文《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可行方法》;徐莹的硕士论文《互文性理论与许渊冲翻译思想》;李红绿的《互文性与广告翻译》。2007年出现了姜璇的《从互文性角度研究广告口号的翻译》;刘静的《英文食品广告词中互文性所蕴含的意境分析》;赵迎春的《互文性与英语报刊消息的汉译》等。

1994年,辛斌完成了《语篇互文性的批评性分析》的博士论文,论文从语言学出发,对互文性于语篇的关系进行研究。2006年,武建国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篇际互文性(interdiscursivit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特定语篇中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与交融。该论文论述了在法律调解语篇、大众媒体语篇、医护语篇、广告语篇等中存在的互文关系。同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刘金明提交了博士论文《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也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互文性进行研究,语言学家也接受了巴赫金(Bakhtin)的对话理论,使得互文性的研究超越了文学领域。1981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伯格兰(Beaugrande)和奥地利著名语言学家德雷斯勒(Dressler)将互文性概念引入语篇语言学,并将互文性定义为“一个语篇的生产与接受依赖于参与者其他语篇知识的方式”,同时把互文性作为语篇性的七条标准之一(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为语篇互文性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然而,互文性在语篇语言学中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该书在语篇语言学理论框架中,以语篇交际构成原则与对话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共享知识与互文线索、互文性与语篇体裁、互文性与语篇评价以及互文性的语篇功能等四个方面,探讨互文性在语篇中的表现和作用,揭示互文性在语篇中的语言、社会、评价及认知维度,表明互文性不只是不同语篇之间形成的意义关系,而是一个语言、社会、评价与认知的多维互动过程。

③有关互文性与翻译的学术会议及其论文

2004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上,王璐的《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论述了翻译过程中原语文化和译文、译文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互文关系及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指导意义。2005年在泉州召开的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李梅红的《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探讨了互文性与广告套译的关系,指出了互文性在广告中的运作机制与对广告的指导意义。

2005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黄勤的《从互文性看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穆旦诗〈苍蝇〉英译赏析》,通过互文性的视角来审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的三重身份,即作为读者、解释者和作者。欧阳东峰的《狂欢文本中的译者身份》通过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论述了作为三重身份的翻译主体理应考虑原文文本在其文化中的互文参照。舒奇志的《论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指出在文化意象翻译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的互文性。熊锡源的《互文性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诸问题。

2006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余平的《“文本间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论“文本间性”与习语的翻译——文化意象翻译研究之二》两篇文章,从互文与超文的角度切入,研究了文化意向在跨文化翻译中的传真问题,使互文性超越了文学、语言学、诗学的范畴,进入了翻译学范畴。

在“多元对话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构国际研讨会”(北京,2004年6月)和“21世纪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上,当代文艺理论的空间和边界问题、文化间性与文学间性等问题成为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④国内出现的主要期刊论文

国内较早出现的是1994年殷企平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上的《谈“互文性”》,该文从互文性的基本含义入手,讨论了作者层面的互文性即文本的改写、读者层面的互文性即文本的完成、批评层面的互文性即文本的阐释。程锡麟的《互文性理论概述》论述了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罗兰·巴特、T·S艾略特、德里达、里法泰尔、热奈特、约翰·巴斯等人的互文性思想。黄念然的《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对互文性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运作方式作了梳理,着重论述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语境下的互文性理论,区分了互文性理论的广狭义之分。《中国比较文学》杂志2000年第2期发表的查明建的《从互文性的角度重新审视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兼论影响研究》采取互文性研究视角,对 20世纪中外文学复杂关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徐学的《“秘响旁通”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兼谈对比较文学认识论的意义》从中西文论对比的角度论述了“秘响旁通”与互文性理论的关系。罗婷的《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从互文性的定义、互文性的生成过程以及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内容三方面探讨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并指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文学研究和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一种超越。李玉平的《互文性批评初探》论述了互文性批评之合法性及互文性批评的建构。陈永国的《互文性》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渊源与影响、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中蕴含的互文性思想及作为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互文性和作为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互文性。李玉平的《“影响”研究与“互文性”之比较》将互文性这一后现代关键词与影响研究这一现代性的概念作了对比,从语源分析、学术背景、中心着眼点、研究策略和意识形态等五个方面对互文性这一概念进行辨异。秦海鹰的《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法国研究》2006年第4期)、杨乃乔的《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其比较视域的互文性》(《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皆是发表于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北京大学秦海鹰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互文性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当代西方文论中互文性问题的缘起、流变、特征和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杨乃乔教授主编的《比较诗学》特辟专章论述间性问题,论述了作为文学活动中主体的“主体间性”与作为客体的“客体间性”,以及材料间性、美学间性、学科间性等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就“互文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尚未深入,许多方面还有待补充:如中国接受互文性的语境、缘由;与互文性相关的理论著作的翻译出版情况;互文性对中国文学创作及中国文论的影响;互文性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异等问题。

三、研究对象和论文基本框架

本文研究的是“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涉及互文性的理论根源、互文性在法国的诞生、在欧美的流行及其嬗变过程、互文性理论与其他理论的互补与交叠、互文性在中国的译介、影响、变异、对中国的互文性研究的影响等内容。在进入这一研究之前,首先要对这个传播和接受的信息源——互文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充分地认识了这个接受的客体,才能解答互文性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接受的深刻原因,也只有充分了解互文性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互文性本身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及变异。所以本书的第一章从互文性诞生的西方语境入手,阐述其产生的后现代语境、追溯其理论根源。第二章主要论述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在西方的嬗变过程。第三章详尽地介绍了互文性在中国的传播及国内的研究情况,把国内的互文性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1980-1990年的初步译介阶段,1990-2000年的继续发展阶段和2000年以来的深化拓展阶段,从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段介绍与论述,以期对互文性在国内的接受情况作全面深刻的把握。第四章论述互文性与中国文论的相通及差异。第五章论述的是互文性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本书将以比较的视角,援用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社会批评、文本分析及文化研究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影响和研究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本书的创新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书第一次对互文性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梳理、研究,是对国内互文性研究的拓展和补充。

其次,本书拓展了互文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界提供了“互文性”这一西方文论关键术语在中国的流传、接受、变异情况,打破了单一的西方研究的视角,同时为西方文论进入中国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个案。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文论中的相关思想,指出其与互文性的相通,论述了用典、诗注的挖墙脚等与互文性的关系。

再次,本书立足历史、立足现实,指出了互文性这一西方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坛的影响,表现在李冯等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在文学批评方面,以陈晓明为代表的学者将互文性等西方后结构主义的文论应用于中国的文学批评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最后,本书对国内出现的纷纭繁复的互文性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指出国内关于互文性研究的成就、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类推荐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三十年散文观止

    三十年散文观止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历史拐点”是对既往历史的回忆、反思和叩问,在一场灾难之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改革开放之初,打破思想的枷锁,必须有“思想盛宴”;在“文化问诘”中,表述的是记住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摒弃落后腐朽的一面,褒扬那民族脊梁般高尚的灵魂;“时代留痕”记录了历史方方面的巨变,社会的,政治的,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生存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市场经济对人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城市高速发展和乡村逐步萎缩,底层弱势群体的贫困与不幸……等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热门推荐
  • 透视小圣医

    透视小圣医

    无敌仙帝重生都市,身怀玄术,鬼神莫测,妙医圣手,行走红尘!校花、御姐加熟女,教师、护士和白领,是美人承恩,就此沉沦,还是红尘成圣,逆转乾坤?我夏流的口号是:成圣路上美人相伴,如果非要在美人前面加个数,我希望是无数。
  • 小气魔王:腹黑二小姐

    小气魔王:腹黑二小姐

    她从出生起就跟着父亲,被狼心狗肺的父亲训练成了顶级特工,好,终有一日她要炸了他的基地,取了他的性命……一个杀人机器变成了白衣天使,八年之后却死在了乱枪之下,没想到却穿越到了一个没有魂灵,没有灵力的废物小姐身上……可是谁来告诉她,面前这个对着她贼笑贼笑的银发紫眸的美男子是谁?他含笑着说道:“既然我是你的救命恩人,那你就以身相许来报答我,如何?”“好。”而她居然答应了!
  • 鬼练香

    鬼练香

    考古专家李云浩在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到了一瓶保存千年的奇香,出于考古的心情,他把那奇香带回了研究所,没过多久,李云浩离奇死亡,留下一堆未解之谜,20年后,李云浩之子李仁怀着为父解开迷雾,召集了一大批的考古爱好者踏入父亲挖掘过的古墓,不料古墓里机关重重,险象环生,李仁能否解开当年造成父亲死亡的原因吗?
  • 幻风圣月

    幻风圣月

    闵小筱,一个普通的少女,在温暖的家中过着幸福的日子。然而,在她十八岁的早上,一个悲剧的梦境,一份惊人的消息,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那神秘的城中城——圣月,当大门重新打开的时候,命运的浪涛翻涌而至。宿命、轮回、前世、今生,是重生还是破灭?是真实还是虚幻?历史是否有着惊人的相似,又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真相即将展开……~~~~~~~~~~~~~~~~~~~~~~~~~~书是小九在大学时期以“凌月菡”为笔名连载的一篇作品。原稿创于高中时期。虽然比现在多了些未经世事的单纯,但是剧情和中心思想方面,小九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放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 骨花长存

    骨花长存

    她,有幸来到世上,却连累一村人遭受灭村之灾。她,为了报仇,立志去修仙习武,成为仙尊得意首徒,因此展开一段虐恋……却因事最终成为骨花妖神……
  • 定损员的异样技能

    定损员的异样技能

    单飞是钣喷工,做事故车维修有六年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机缘巧合之下,他脱下工装换西装,成了保险公司的事故定损员。美好的生活才开始,查勘了第一个现场却恶梦连连,老妈听说事情起因后找了神神叨叨的舅舅看了一个水碗:阳气太矮,命中带阴,适合吃神仙饭!而喝了老舅鬼画符的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有一天,单飞发现,自己居然看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接下来的工作让他自己都觉得毛骨悚然,却又借着这个改变让自己平步青云
  • 恋星神

    恋星神

    在一片混沌中,慢慢有了星光,是谁在呼唤,或者是谁在期盼。璀璨的星光下,又有谁在看着这一切呢?(本人新手,慢更,但绝不会停。可提意见。开始,可能太小白,苏,请见谅
  • 非颠

    非颠

    近古时代,绝地天通。仙佛只是笑谈中!自元明至今道门无有成仙得道!佛门亦只能祈求来世。天下修行者苦苦追寻却逃不过黄土一杯!任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六道轮回。故而天下众生所求所欲之大者,无过长生不老!这就是一个追寻长生不老的故事!不出意外的话,这将会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本书书友群:329736696慕雪子留书于乙未年十二月初九
  • 范村梅谱

    范村梅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家小娘子

    农家小娘子

    【正文已完结,亲们放心戳↑欢迎大家去看青岗的新文!】她是古代难得的“独生女”一个克死了自家亲弟弟的不祥之人,几乎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厌弃物,历经百般苦难,身边却只有一个亲人守着她。她是异世幽魂一缕,穿过时空寄居在这具身体,为了能够填饱肚子,努力挣扎着活下去的小人物,在陌生的世界开始自己的事业。他住在森林深处,鲜少与人打交道,憨厚老实,长得更是五大三粗。自从被逼成亲之后,老实的他被新一代腹黑小娘子往忠犬型发展。****成亲三年,他们就抱了两个孩子,大的那个被取名叫熊大,老二自然是熊二。某一晚,她指着肚子里的这个说道:“要是这个还是男孩子,那正好,就叫光头强了!”****“熊二,你还真的很二,没看到你大哥快把你的东西吃光了吗?”“娘,大哥说了,那是为我好,再胖下去我就娶不到媳妇儿了!”某女无语望天,眼前这个小不点还不到自己腰际,居然就为娶媳妇儿发愁了。简介无能,请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