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900000008

第8章 鲁僖公(2)

他的跟班郤芮说:“咱比他去的晚,也往那儿跑,更是证明跟他是一起阴谋谋反的啊,罪名更洗不清了。不如去梁国(小国,在黄河西岸),梁国离秦国近,可以为援。”黄河自北向南而流,左右分开陕西、山西,晋国在山西西南部,秦国在陕西中西部。陕西在黄河西。黄河流到山西最西南角,大拐弯(于崤山、函谷关处),然后东流经过河南中原,于山东北部入海。

于是,夷吾带着人,逃奔梁国,梁君接下。

夏天,鲁国的公孙兹去附近的小国牟国,替鲁僖公娶媳妇,随即把她迎娶来。

齐桓公、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八国诸侯在首止会盟,与王子郑会见,商议如何安定周室。

周惠王的大儿子王子郑、二儿子王子带,都是周惠王和王后所生,但王后喜欢子带,所以总说王子郑的坏话,所以周惠王有废了王子郑之心。

王子郑于是派人去求齐桓公帮忙,齐桓公就召集诸侯搞了这次会盟,商议想什么办法,可以支持王子郑的嫡子嗣君位子。郑文公也参加了这次会盟,周惠王就派周公宰孔也赶来盟会,私下对郑文公传话说:“我是要立子带的,现在齐侯他们在这里开会乱搞,你不要掺合。你去跟楚国联系,再以晋国为辅助(晋国从来未参加齐桓公会盟,对齐国不即不离),你们一起支持子带。大约可以让我逞志。”

郑文公这几年,本来应该和别的诸侯一样,每年去朝拜霸主齐桓公(并且带上宝货),但是郑国总是徘徊在齐楚之间,就有几次没去,正怕齐桓公惩治他,这时又见天子命令他脱离齐国,于是觉得有恃无恐,当即就逃盟而去。不开会了。

大夫孔叔劝谏:“国君不能太任性轻易地变啊,这么乱变,人们跟不上你,就失去亲近你的人了。没有亲近的人,肯定会倒霉。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郑文公不听,还是带着军队逃盟而归了。

楚国令尹子文(斗谷于菟)带兵出征,灭掉弦国(河南南端)。

秋天,晋献公准备再次伐虢。派人又去虞国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赶紧再次进谏:“虞国和虢国互为表里,虢国亡了,虞国就会随之而亡。不能挑动晋国的野心啊,一次就够了,难道还要第二次吗?谚语说: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和虢啊。”

虞公说:“晋国和我们是同宗,岂能害我?”都是姬姓,晋国国君始受封者是周成王的小弟弟叔虞,虞国的首任国君,大约是周文王的二叔虞仲。

宫之奇说:“虢国的首任国君虢仲,是王季(周文王的爹)的儿子,还做了周文王的卿士,功勋的记录都藏在王府,跟晋国也是同宗啊。可是晋国都要灭亡虢国,又如何爱我们虞国呢?而且,我们虞国跟他亲,能比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晋献公的祖爷爷)跟他还亲吗?可是他把桓叔、庄伯的族子族孙全部诛杀了。这些人有什么罪,不过就是威逼了他的君位罢了。亲人威逼了他的君位,尚且被杀,何况我们这八杆子够不着的外亲呢?”

这话说得明明白白,实在是无可反驳了。

虞公说道:“我祭祀时候,给神供应的祭品,又丰盛又干净,神一定会保佑我的。”(无语了)

宫之奇说:“臣听说,鬼神不是非得亲某个人,谁有德他就跟谁亲。如果晋夺取了虞国后,修德,并且也给神上好的供品,难道神会非得把那东西吐出来吗?”(神是个孩子气的东西,就知道吃,谁的祭品他会不吃啊。)

虞公没话了,但就是不听宫之奇的。

于是,答应晋国使者,允许借道。

八月,晋献公亲自出征,这次是带着志在必得的架势,穿过虞国,杀到虢国(河南西北角三门峡),围攻都城上阳。

虢国确实实力不弱,被围攻三个月,十二月,晋国灭虢。虢公逃奔洛阳。

这期间,如果虞国断掉晋军的后路,夹攻晋国后身,则晋军必大败。他借道给晋国,就等于设陷阱以拜晋军了。这是转假虞灭虢之计,为火中取栗之计的办法,是破解之道。虞国就可以趁机宰割晋国,并且叫虢国割地感谢他,一举而居于两国之上。可惜虞公执迷不悟。

晋献公灭掉虢国,回来经过虞国,就住在虞国馆驿里,然后突然袭击,占据虞城,灭掉虞国,抓住了虞公和众多大夫,其中有个虞国大夫名叫百里奚,也被俘了。而宫之奇则事先举家逃跑了。

荀息把当初献给虞公的宝马,从宫里找到,还有玉璧,牵着马,拿着璧,来到晋献公跟前,说:“璧是什么都有变啊,马则是马齿加长了。”

马齿加长,就是马老了。而玉则没有磕破什么的。当时送东西不送金子,那时金子也极少,最值钱的玉。玉是按双来了,若干双好玉可以换一大块土地。玉象征着君子的道德,也是贵族们独享的,匹夫(老百姓)是不可以带玉的,匹夫带玉那是犯罪。老百姓带玉是宋朝以后平民社会的特点。“玉”这个字是“王”字加一点,表示王族佩带在腰间,是区别君子与庶民的标志。故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说法。

晋国西边是秦国,在位的国君是秦穆公,这时在位到了第七年,年纪很轻,此时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晋献公的大闺女,就是申生的亲姐姐,也到出嫁年龄了,于是,晋献公把大闺女嫁给秦穆公做夫人,称为穆姬。随嫁需要有一帮使唤人,称为媵人,也就是奴仆。于是,晋献公把虏到的虞国大夫百里奚变成奴隶(俘虏的命运就是奴隶,俘虏没有人格和地位了),作为媵人,伺候着穆姬,前往了秦国。

秦穆公与穆姬结婚,从此开始了所谓“秦晋之好”。

鲁僖公六年(公元前654年)

夏天,齐、鲁、宋、陈、卫、曹,六国联兵伐郑,讨伐郑文公去年逃盟之罪,不跟着齐桓公保周王室太子,却去支持老二王子带之罪。围攻郑国新密。

郑国这时候,果然已经与楚国联络,与楚国建立盟好。楚成王亲自率军北上进攻许国,以救郑国(类似围魏救赵)。

诸侯联军于是放弃围郑地,改南下救许(在郑国南八十里,今许昌,弹丸小国)。

楚成王见诸侯之师已解郑国之围,鉴于从前跟齐国在召陵盟誓过相好不打仗,此时目的也达到,于是撤兵回国。

冬天,蔡穆侯自从挨了齐桓公的八国联军打,已经改投奔臣服于楚国,他于是替楚国出面,跑去许国,游说许国僖公:“如今郑国已经叛齐,寡人也早与楚国盟好,君侯北面是郑,东面是我们,南面是楚,如此形势,应该看清才好,不如归降楚王,可保楚王不再兵临贵国城下。”

许僖公无奈,说道:“若是归降,楚王能给接受吗?”

蔡穆侯说:“楚王方欲招徕诸侯,怎么会对君侯这么干呢?”

于是蔡穆侯南下找到楚成王,报告许国愿意归服楚国。楚成王大喜。楚成王当即领兵北上。那许僖公则光着膀子,自己捆了,嘴里叼块玉,表示自己是死人了,后面跟着个大棺材车,大夫们穿着丧服,出城投降。楚成王迎住,焚其棺材,解其束缚,受其投降,以许国做自己的附庸。

于是中原局势,南风开始高涨。郑、许、蔡这几个中原南部诸侯,皆附楚。这是周惠王为了立二儿子子带的私心,在诸侯中挑拨离间的后果,也是势出必然,郑许蔡离楚国更近。

鲁僖公七年(公元前653年)

春天,齐军再次伐郑,讨伐郑国逃盟而附于楚国之罪。

郑国大夫孔叔着急了,对郑文公说:“谚语有说:‘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受辱)’。已经打不过对方了,就不要怕丢脸(意思是向齐国求饶)。现在国家已经危险了,下城请服吧。”

郑文公还是怕丢面子,说:“我自有办法,你等着看我的吧。”

孔叔说:“朝不及夕,哪还有时间再等啊。”

郑文公想了个办法,就是把国内颇有权势的大夫申侯杀了,然而对外宣称,自己当初逃盟,都是申侯怂恿的结果。以此讨好齐国,同时给自己开脱罪名。其实,是他自己受了周惠王派出的使者周公宰孔的调拨,背叛齐国的。

秋天,齐桓公召集鲁僖公、宋桓公、陈国太子款在宁母会盟,商议如何解决郑国的事情。郑文公派自己的太子华,也跑去旁听了,准确地说,是听这会议有什么决议,然后传达给自己,再看自己能不能接受。总之,是谈判郑国回到齐国联盟里边的条件。

郑文公的太子华在会议期间,就对齐桓公说:“我国的泄氏、孔氏、子人氏,这三个卿族,实际上是违逆君的意愿,非要撺掇国君背叛您的。如果您能帮着除去这三家,使得郑国重新归附您,我愿以郑国做您的内臣,则您什么利益要求,无不能求到。”

太子华的意思,是借助齐国力量除去这三家,自己独掌郑国,使郑国向齐称臣,齐向郑索取什么,郑都给。这等于是出卖国家,以求自己的权位。

齐桓公打算接受,管仲反对说:“君以礼和信来使诸侯相随于我们,服从于我们,最后却以奸(阴谋诡计)来告终,非得这样才行吗?儿子和父亲之间不搞奸计,这叫作礼,遵从国君给的命令(郑文公命子华出使的命令),这叫作信。违背这二者(如子华这样),就是最大的奸。笼络诸侯,最后以阴谋诡计来获得成功,是不可取的。”

齐桓公说:“诸侯两次讨伐郑国,都没有成功,如今他们内部有衅(如子华这样背叛父亲),顺着这个良机,令郑国臣服,不也好吗?”

管仲说:“您若对郑国用德,再加以训诫,然后郑国不听,您再率领诸侯讨郑,郑国将忙着免去灭亡,都顾不过来,岂能不害怕?如果收揽一批郑国的罪人,以临于郑国(齐国自己做事不当),郑国就有了(正义的)借口和理由了,怎么还会怕呢?而且,我们召集诸侯是为了崇起道德,结果开会把奸给作为决议,如何给后代们看(叫后代学)啊。您不要答应子华,郑国一定会接受盟会的。子华既然身为太子,却想求助于大国,以削弱其本国,他自己迟早要不得好死。而且,郑国有叔詹、堵师、师叔这三个良臣,我们想离间他们,也是做不到的。”

齐桓公应允。于是拒绝子华的建议。子华因此得罪于郑国,几年后果然被其父亲郑文公诛杀。

冬天,郑文公果然接受这次会盟形成的谈判条件,跑来与齐国会盟。郑国回到齐国阵营。

管仲做事看重长远,讲求手段的正义性,反对阴谋诡计,所谓的“诈谋”,称之为“奸”,确实是维系长远的根本啊。如果硬是连结子华,跑去分裂郑国,齐国未必得逞,反倒弄得自己脸上很黑,没有霸主的德行了。因此也无法长久做霸主了。后来孟子总说齐桓公这种霸主是霸道,以力服人,实在是大谬也。孟子又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意思是实际靠的是力(武力),但假借了仁的外壳和样子做事,这样能成为霸主,而本人就是特有德,自然而然地做仁的事,这样能成为王。这就是王道、霸道的区别了。但也不能说齐桓公、管仲全靠以力服人,即便做事有仁的样子,也是假借了仁。一个人做事的动机,怎么能识别和判定呢?若是一辈子事事都“假仁”(假借仁),那也就是仁了。而纯粹出于本人就有道德,于是做仁的事(真仁),这恐怕也只有理想主义者才会奢求吧。

闰月十三月,周天子惠王在洛阳驾崩了。太子郑生怕弟弟王子带在妈妈在帮助下,趁机政变,夺了自己的嗣君之位,于是密不发丧,而去通报齐国。

鲁僖公八年(公元前652年)

春天,齐桓公、鲁僖公、宋桓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陈太子款,还有周王室代表,在洮城盟会。会议统一思想,一致宣布支持王子郑为王。

周使者带着这个盟书,跑回洛阳,给王子郑看了。王子郑这才有恃无恐,对外发丧,继而登上王位,是为周襄王。他的弟弟王子带只能把夺位的想法,暗暗压下。

这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匡扶了周襄王的王位。

冬天,一直紧密追随齐桓公的宋桓公病死了。

临死,他叫来太子兹甫,说:“你以后继位,好相从事。”

兹甫说:“子鱼比我年岁更大,而且为人仁,父亲立他吧。”

兹甫是正夫人生的,法定太子。而子鱼是兹甫的庶兄,也就是妾生的。当时并不讲先来后到,先来的往往是妾,夫人则是从诸侯正式聘娶来的公女。子以母贵,夫人生出的儿子,虽然年纪比妾生的小,但也是法定继承人。

兹甫反复如此请求。宋桓公于是叫来子鱼,要子鱼做继承人。

子鱼推辞:“能把国家让给别人,仁孰大焉?我不及也。而且,这样也不顺传统。”

说完,跑着退下了。

于是,兹甫继位,是为宋襄公。

这里,没必要研究宋襄公是假仁而让,还是真的,这里倒体现了“仁”的定义是什么。仁就是自己有欲望,想要实现,就想到别人也有别人的欲望,他也想实现,我愿意促成之。有这种心理,就是仁。仁本来就是“二人”。

宋襄公想到自己愿意继位,子鱼或者别人也有这样的欲望,于是乐意别人实现其欲望,就是一种仁的心,外在的体现,则是让。

宋襄公说子鱼是仁人,因此,配得上当国君。子鱼说他连国家都能让,这体现的仁,比什么都大,比我的仁还大啊。他更配当国君。

也可见,当时为君的一个素质要求,就是要仁。此外,又有管仲说的礼和信。这些,都被一百多年后的孔子总结在他的学说里了,所谓仁义礼智信。孔子的学说,是总结继承了几百年的贵族价值观传统。

宋襄公继位后,认为子鱼仁,就让子鱼担任左师,听政(做执政官),于是宋国大治。

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

夏天,齐桓公、鲁僖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一起在葵丘(河南兰考)会盟,周襄王的使者周公宰孔也来了。

周襄王(原王子郑)因为是齐桓公帮着登上王位的,还特派宰孔给送来了胙肉,就是周王室祭祀祖先周文王、周武王的牛肉,这是高级金贵的东西,是周文王周武王在天之灵吃的。

宰孔说道:“天子刚刚祭祀了周文王周武王,派我赐给伯舅胙肉。”

伯舅是对异姓诸侯君长的称呼,同姓则称叔父。

君赐臣东西,臣必须下拜。齐桓公赶紧要下去下拜。宰孔接着说:“天子还有命令,因为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爵,不要下拜。”

说齐桓公接受胙肉时不必下拜。

齐桓公说:“天威不管离得多远,都像压在人的脸前,不到一尺,小白怎敢贪天子之命,而不下拜。我就怕若不拜,上天发怒,令我一个跟头栽倒,倒使天子丢了面子。岂敢不拜?”

于是走下堂,下了台阶,跪倒下拜。然后再登上台阶,上堂,接受胙肉。

这种下拜称为降拜,不是就在眼前跪拜,而是远远下堂,到堂下拜,是更高级的礼仪。

齐桓公重视礼仪。这种礼仪,不论天子诸侯之间,诸侯与其臣下之间,都要一概遵循,整个天下,包括诸侯内部,霸主与诸侯之间,才能稳定和谐,秩序井然。

春秋时代的人在室内是跪坐,跪坐在席子上,在此姿势下,互相下拜,感觉算不上多屈辱。受拜的人也是跪坐在席子上。和后代的人家高坐在椅子上,这边噗通跪地上嘣嘣刻响头,这种屈辱相比,此时更是礼罢了。而且,拜也有要求,是双手叠合触地,额头至于手背,或者手背前方的地上。嘣嘣磕响头也有,叫作顿首,只有在犯了死罪求活的时候,才用。相伴随是还要把帽子也摘了,叫“免冠顿首”。

当时也没有磕头的说法,磕头是后来的俗称。

不管怎么样,齐桓公算是知礼了。

这时周天子的直辖地盘,怕是还没有齐国大,国力更还不如郑国,但是礼仪不能怠慢了。如果齐桓公不尊重天子,他下面的人也会学者不尊重他。

这个会盟一直延续到秋天,齐桓公又与诸侯一起盟誓:“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诸侯相约,奖励王室,不可堵塞水源,不可囤积谷米,不可废长立幼,不可以妾为妻,不可使妇人参政。”后三句话既是说给周襄王的老妈听的,吓唬她的,也是告诫各家诸侯的,诸侯闹出的内乱,乃至牵连形成的国际战争,都是废长立幼,以妾为妻所导致的。

齐桓公的历次会盟,这次最为瞩目。

同类推荐
  • 穿越到大唐世界

    穿越到大唐世界

    本想着情场失意,赌场得意的林云去了一家地下赌场内豪赌,在输光所有钱后林云大醉一场,在醒来后发现自己正睡在大唐贞观年间的大街上!
  •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上下卷)》全方位立体描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从他的成长过程写起,直至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八旗制度,促进满族形成、建立后金政权、制定抚蒙政策等,并告诉您努尔哈赤如何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所必备的素质:一位政治家应有的智慧和韬略;一位军事家应有的勇敢和计谋;一位民族英雄应有的襟怀和远略……。
  • 汉书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 跃马大明

    跃马大明

    重生大明,跃马乾坤!
  • 嘉靖梦天下

    嘉靖梦天下

    嘉靖,懒;他,也懒。嘉靖,炼丹;他,贪玩。嘉靖,坐在背后看着群臣斗;他,和大臣做朋友。到底是嘉靖对,还是他对?后人评说吧。第一本书,希望大家批评,希望大家能喜欢。
热门推荐
  •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本书通过经纪业务佣金率、承销费用率对证券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在搜集整理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解决了目前对中国证券业市场行为的研究缺乏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问题。
  • 楚域无疆

    楚域无疆

    皇宇鼎,无月镜,死亡十字之链……十神器为何接连传世?其他神器竟也不堪寂寞。三矛,七刀,十刃,无上古兵如何解开封印?其他古兵竟也发出滔天之势。圣器又该何去何从,新晋之器可否与古物抗衡?斩魂,星火,苍空,死翼……十神甲从何处归来?曙光,命运,荆棘……曾经的灵舰又停息在何方?各种职业争鸣,科技和古武的碰撞究竟谁胜谁负?人族,翼族,魔族以及更多的星际种族究竟有着怎样的复杂关系?战兽,幻兽,魔兽,凶兽,灵兽,这些来自不同星球的存在到底谁强谁弱?且看现代的青年在异世夺魂重生,以血魂同修征战宇宙,在纷乱的情感纠葛下,慢慢解开这一切的秘密。
  • 剑傲九魔

    剑傲九魔

    武学一途,仙魄为尊,千古一人,吾为神尊,天地山河,唯我独尊,缘起缘灭,任我掌握。一人一剑,破苍穹。一啸一吼,镇乾坤。掌山河,入天地。逍遥自在
  • 断袖王爷伤不起

    断袖王爷伤不起

    “牛头马面大哥,你们可不可以放我回去?我只是咽住了而已,不至于来这里吧!”“父皇,这是轩儿的未婚妻吗?”“我可怜的孩子,老爷,真的要让咱们的宝贝女儿嫁给那个断袖王爷吗?”穆殇炎嗤笑一声:“得了吧!谁不知道你喜欢的是男人,怎么可能给她幸福,我要带她走!”穆瑾轩却是冷冷一笑:“她已经是本王的王妃了,你想带走她,除非本王休了她。如若不然她就算死也要死在轩王府,你从小就不是本王的对手,还是省省吧!趁本王心情还没变坏之前赶紧滚!”“穆瑾轩,我恨你,我做鬼之后一定会来找你偿命的!”
  • 农田香女

    农田香女

    为了改变命运的逆袭之路,一路上花香四溢,伴女成长。战乱之年,夫从军。灾荒之年,与亲儿子走散,苦寻不到,心力交瘁而亡。这一生,还是那群人,却发生不一样的故事。
  • 煞凶

    煞凶

    西方有石名黛,金书玉帛酒红石榴染血,何必如初见有爱.有恨.有梦.有泪.有孤傲.有无奈,这不是江湖,却是江湖人的世界。泼墨,飘雪,落花,滴血。
  • 基础侦探

    基础侦探

    我一直认为平凡的事迹不值得写成书籍。我也认为特殊是过犹不及的,过于特殊就是平凡,不值得写成书籍。为此,我不过多描述罪人们的故事。不过,像是救赎他人之人的故事;嘲笑他人之人的故事;寻找真相之人的故事;寻找自我之人的故事;守望之人的故事;漂泊之人的故事;虚心之人的故事;虚伪之人的故事。我会写一写他们的故事。要写的事有四件:何为意义?(sense)何为正义?(justice)何为真相?(truth)何为信仰?(faith)
  • 把幸运还给他们

    把幸运还给他们

    讲述了90年代初出生的少年的成长故事。先由幼年时代的故事介绍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到主人公回农村老家孩子和城市的差距给主人公留下的深刻印象,再到主人公经历的三段情感经历,最后主人公和妻子一起做慈善回报社会。先是感谢父母在他成长中带来的幸运,再把幸运还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的故事。故事反映出当时教育、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同时描绘了一段兄弟式的情感,跨国的情感,到最后遇到的真正的爱情。故事还描写了主人公性格的变化,从最初被母亲强迫式的教育下的养成的乖巧顺从性格,发展为后来被母亲和学校教育逼迫出的叛逆性格,再到一段兄弟式的男女情感塑造出的狂放不羁,最后在夫妻式爱情的催化下变得成熟稳重。(故事本来以剧本的形式写的,语言很苍白,会慢慢更新成小说的形式的,希望读者暂时不要读)
  • 仲神

    仲神

    上古时代,修仙者众多,门派林立,战乱纷争。而后有两人,天资卓绝,以二人之力横扫诸强,遂将修习之法归原一统,分为两支,传于后世。夏仲本是一介书生,生于灵气贫瘠的天齐国,因缘际会得到无上古卷《周尽》,踏上修行之路。阴谋,阳谋,明争,暗斗,看强者为尊的世界,夏仲如何逆天成神。
  • 如喃纪事

    如喃纪事

    现代杀伐果断地职场美女,一朝穿越到戏曲里的肥婆身上,与她互换了灵魂。原主是又黑又丑又肥,整个临安城最大的笑话,公婆不待见,夫君很嫌弃,恨不得她早点死了另娶心上人......哦,不,是心上那两绿茶女......娇妻美妾,高官厚禄,死渣男真好命,可惜这辈子遇上老娘,好事都要给你搅黄了......什么,我看上的小将军又吓跑了,算你走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娘要先去撩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