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900000028

第28章 清官廉吏(2)

辛公义派出官吏,把被家人推出门的病人全部接到州衙。他一面处理公务,一面看护病人,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为病人求医买药。暑期,天气炎热,疾病流行,病人最多时达数百人,州衙所有的地方都住满了病人。辛公义把自己的铺盖搬到病人中间,与病人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并且亲自给病人喂饭喂药。很快,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开始痊愈。

等到病人完全康复时,辛公义叫来病人家属,对他们说:“人的生死是有规律的。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传染病。如今,我把病人收来,吃住在他们中间,为什么没有生病?因为这些病不传染。过去,家人一生病,你们就不管了,甚至把他们赶出门去,不给治疗,不给饭吃,让病人活活等死,哪能不死?你们那样做是不道德的,今后千万不要这样做了。”辛公义的所作所为,乡亲们早就看在了眼里,如今听了辛公义的话,更是满脸羞愧。从此,岷州一带,家家善待病人,家人有病就治疗,改掉了畏惧疾病和有病不治的陋习。辛公义的举动,震撼了岷州。整个岷州境内,百姓都称辛公义为“慈母”。

辛公义在岷州任上,时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政绩显赫。辛公义离开岷州后,又调任牟州(今山东牟平县一带)刺史。当时的牟州,狱中积案很多。辛公义来到牟州,下车后直奔监狱,审理狱中积案。他吃住在狱中,夜以继日地审案,短短10多天,审理完了多年积累的案子,这才回到州衙处理其他公务。

辛公义在牟州期间审案,别有新意。积案处理后,凡有新的一般诉讼案件,他都嘱咐不立文案,采取当堂问讯、当堂审理的办法,基本上做到了当日案件,当日处理。有个别重要案件,当日审理不完,涉案人员需要监禁的,辛公义就搬到案犯监禁之处,连夜进行审理。属下见辛公义审案废寝忘食,过于辛劳,就劝辛公义:“每个案件的审理,都有一定的时限,如果当天没有审完,第二天可以接着审理,你何必这样吃苦受累呢?”辛公义说:“作为刺史,我无德可以教导百姓,已是惶恐不安,再让百姓囚禁牢中,能心安理得吗?”在场的犯罪嫌疑人听了辛公义这番话,都很惭愧,不等辛公义开口审问,就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后来,牟州人发生纠纷,想到州衙打官司,乡亲们就劝他们:“这都是些小事,你们就忍心劳累咱们的刺史大人?”那些想打官司的人听了这话,大都互相谦让,自行处理纠纷,不再到州衙告状。

隋朝开皇(公元581—公元600年)年间,山东雨水很多,一些地方连年遭受水灾。牟州境内,地势高低不平,是唯一没有受灾的州县。牟州出产黄银,辛公义急朝廷所急,把牟州生产的黄银献给朝廷,让朝廷用以抗涝救灾,帮山东各地渡过了难关。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辛公义补任扬州道黜陟大使。在隋朝,黜陟大使为朝廷派出的巡视官员,权力极大,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是说,黜陟大使不经朝廷批准,就可以直接处置违法乱纪的官员,甚至可以下令处决有罪的官员。杨广之子、豫章王杨暕,时任扬州总管沿淮以南诸军事。他自以为是皇亲国戚,骄恣不法,近小人,远君子,纵容手下干了很多不法之事。杨暕知道辛公义为官清廉,更担心辛公义追查他干的那些不法之事。辛公义尚未进入州境,杨暕就派出心腹,给辛公义打招呼,要辛公义多多关照。辛公义说:“我是奉诏行事,不敢徇私。”到了扬州后,辛公义大刀阔斧查办案件,依法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一一给予严惩。

辛公义得罪了杨暕,杨暕自然对辛公义怀恨在心。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原扬州长史王弘入京,调任黄门侍郎。为了报复辛公义,王弘在隋炀帝面前大进谗言,诬告辛公义。隋炀帝一气之下,罢免了辛公义的职务。很多官吏和百姓听说此事,都为辛公义鸣不平,要朝廷为辛公义申冤,还辛公义清白。

几年之后,隋炀帝才明白,是自己轻信谗言,冤枉了忠臣辛公义,遂任命辛公义为内史侍郎。这年,辛公义母亲去世,于是离职回家服丧。不久,隋炀帝再次起用辛公义,拜他为司隶大夫、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随隋炀帝出征高丽。大军行至柳城郡(今辽宁朝阳市),辛公义不幸去世,享年62岁。

拼死一击报君恩:唐代礼部尚书段秀实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敢于主持正义、为民请命的勇士举不胜举。他们是善良的代表,正义的化身,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照耀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唐代的段秀实就是这样的勇士。

段秀实,字成公,生于公元729年,卒于公元78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移居汧阳(今陕西千阳县)。段秀实少时“性至孝”,长大以后“沉厚有断”,是一个文武兼备型的人才。段秀实早年从军,青年时期在军营中度过,曾跟随名将马灵察、高仙芝、李嗣业等征讨西域,立有战功。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段秀实随安西节度使马灵察讨伐护密(今阿富汗东北),多次立功,被提拔为安西府别将。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段秀实随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征讨西域,兵败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之后,协助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收拢散兵游勇,带回安西(今甘肃瓜州县)。后经李嗣业推荐,段秀实兼任都知兵马使。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封常清代替高仙芝任安西节度使,段秀实又随封常清讨伐大勃律(今巴基斯坦北部),再立战功,提拔为绥德府(位于今陕西绥德县境内)折冲都尉。“安史之乱”时,段秀实改任怀州长史,知军州,加节度留后。唐代宗大历年间,段秀实任行军司马,兼都知兵马使,后又任泾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等职。唐德宗即位后,段秀实上调朝廷,任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

段秀实刚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一带)刺史时,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汾阳王郭子仪,以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身份驻扎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一带)。郭子仪的三儿子郭晞,当时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驻扎于邠州(今陕西彬县一带)。郭晞自恃有功,又依仗父亲的权势,放纵士卒,为非作歹。士卒们上街,白吃白喝,侮辱妇女,抢夺百姓财物,甚至滥杀无辜。邠州节度使白孝德是郭子仪的部下,对郭晞纵兵作恶,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听之任之。泾州与邠州交界,段秀实听说此事,非常愤怒。这事不归他管,但他很想管管,杀一杀郭晞军中的邪气。他主动找到白孝德,请求派他担任都虞侯,协助郭晞治军。都虞侯是唐军中的执法官,有权处置违法乱纪的士卒。白孝德正为此事伤脑筋,见段秀实主动请缨,心中暗暗高兴,立即答应了段秀实的请求。

段秀实以都虞侯的身份来郭晞大营,正好碰上郭晞手下17名士卒上街闹事,捣毁一家酒坊,还刺伤刺死酿酒技工。段秀实下令逮捕17名闹事士卒,把他们的头砍下,挂在长矛上,竖立城门外。

段秀实杀了胡作非为的兵士,邠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大街小巷,到处传颂段秀实的美名。可是,郭晞军中却炸了营,成百上千的士卒,披甲持刀,冲出营房,要找段秀实算账。整个军营,剑拔弩张,杀气腾腾,新的流血事件,一触即发。

白孝德闻讯,大惊失色,慌忙找来段秀实,问他怎么办,是不是先出去躲一躲?段秀实听了,哈哈大笑。他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并提出要亲去郭晞大营,找郭晞一起处理此事。白孝德看着段秀实不慌不忙的样子,也镇静下来。此时段秀实去郭晞大营,是自投罗网,万一发生不测,如何向朝廷交代?白孝德不放心,提出派数十名士卒,护随段秀实前去。段秀实又是一阵大笑,连声说用不着。他认为,郭晞的士卒真要闹事,派上千的士卒,也保护不了他。段秀实说着解下佩刀,只带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卒,前往郭晞的大营。

听说段秀实来到大营,数以百计的士卒持刀拥出营帐。段秀实面向满脸杀气的士卒,笑着说:“杀一个老兵,还需要你们全副武装吗?你们不是要找我算账吗?我顶着头颅来啦!”士卒见段秀实一脸威严,非常镇定,反而惊慌起来。段秀实一眼看穿了士卒们的心理,乘机劝说:“是郭尚书对不起你们,还是副元帅对不起你们?为什么要胡作非为,败坏郭家的名声,给副元帅的脸上抹黑呢?你们替我把郭尚书请出来,我要跟他说话。”

郭晞本来不想见段秀实,一听段秀实这样说话,再也坐不住了。他走出营帐,与段秀实见礼。段秀实对郭晞说:“副元帅功勋盖世,当善始善终。尚书却放纵士卒,恣意作恶。这样做,势必引起混乱,影响国家安定。要是圣上追究下来,必将罪及副元帅。此乱起因于郭尚书,人们一定会说,是郭尚书依仗副元帅的势力,才这样胡作非为。这样下去,令尊大人的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恐怕还会祸及尚书一家。”

郭晞听了段秀实的话,恍然大悟,忙向段秀实连连施礼,诚恳地说:“承蒙段太尉教导,段太尉恩情太大。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段太尉的指教。”说完,郭晞呵斥士卒道:“统统解甲归营,有敢乱来者死!”全副武装的士卒们,一个个低下头,退回了军营。

士卒们回到了军营,可怨气未消,段秀实还是放心不下。他想留在军营,试一试郭晞整治军队的决心,于是对郭晞说:“我未吃晚饭,请为我代办点简单的食物。”吃完饭,他又说:“我的老毛病犯了,想留宿营中。”并让老兵把马牵回去,次日清晨再来接他。

这天晚上,段秀实睡在郭晞大营。郭晞害怕士卒闹事,为防不测,不脱衣服,又命令护卫,要全力以赴保护段秀实。第二天,郭晞和段秀实一起来见白孝德。郭晞向白孝德谢罪,说自己治军无方,请白刺史允许他改正错误。

白孝德没想到段秀实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一再向段秀实表示谢意。此后,郭晞对部队严加约束,军纪大大好转,上街闹事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在邠州,段秀实还干过一件轰动天下的事,也被人们传为美谈。在任邠州刺史前,段秀实做了一段时间的营田官。营田官又称营官,是专管农田水利的官员。当时的邠州,有个叫焦令谌的部队将领,霸占了大片土地,租给农民耕种。租地前,他跟农民约好,庄稼成熟后,一半交租,一半自留。可是,这年遇上大旱,赤地千里,庄稼绝收。农民连口粮都没有,哪有粮食向焦令谌交租子!农民没有办法,只好请求焦令谌免租。焦令谌是个视财如命的人,一听农民要他免租,顿时火冒三丈,大叫:“我只知收租,不知天旱。天再旱,我的租子一颗也不能少!”并派士卒去农民家强行收租。

穷苦的农民无路可走,只好找营田官段秀实申诉。段秀实对焦令谌的所作所为非常痛恨,可焦令谌是统辖一地的将军,他想管又管不了。段秀实想不出办法,只好写一张公文,让农民交给焦令谌,要焦令谌减免租子。段秀实说:“按照契约,农民应将所产粮食一半交租,可今年颗粒无收就是零,零的一半还是零。所以,应该免掉农民的租子。”

农民拿着段秀实的公文,去找焦令谌,再次乞求焦令谌免租。焦令谌看了公文,不由怒火冲天。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营田官,竟然敢管他收租子的事,还鼓动农民来找麻烦。他让士卒拉过一个老农,按倒在地,把段秀实的公文放在老农背上,抡起棍棒就打,打得老农皮开肉绽。

老农挨打的消息,很快传到段秀实耳中。段秀实立即赶到现场,流着眼泪,对受伤农民说:“是我害了你呀!”他亲自给受伤的农民上药,又扯下自己的衣服给农民包扎伤口,最后卖了自己的马,买了粮食代受伤的农民交了租子。

一贪一廉,对比强烈。焦令谌的恶行,激起了民愤。邠州百姓无不斥责焦令谌的罪行,盛赞段秀实的爱民之情。临时驻扎泾州的淮西军统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他听说此事,找到焦令谌大骂:“你还是人吗?邠州大旱,土地干裂,人都快要饿死了,你还要收租子,又杖击无辜百姓。段公乃正人君子,你不知道尊敬他,还蔑视他。他把自己仅有的一匹马卖了,买了粮食,替农民交租,你竟然不知羞耻地收下了租子。你这样做,还有脸面对世人吗?”

面对农民们的愤怒,尹少荣的斥责,焦令谌联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顿时汗流浃背,感到无地自容。他悔恨交加地说:“我到死也无颜见段公了。”焦令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很快忧郁而死。这种清官羞死贪官的事,在历史上还不多见。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朝廷加封段秀实检效礼部尚书,不久,由于门下侍郎杨炎向唐德宗进谗言,段秀实被贬为司农卿,调回长安。随后,段秀实的家眷迁往京城。此前,段秀实就告诉家眷,路经岐州(今陕西凤翔县南)时,如果当地驻军将领朱泚送财物,千万别收。后来,段秀实家眷路过岐州,朱泚硬要送绸缎300匹。段秀实的女婿无法拒绝,收下了这些绸缎。到京城后,段秀实将这些绸缎一直放在司农衙门的房梁上,从未使用,以表示自己的清廉。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九月,泾原兵变,朱泚反叛朝廷,占据长安,被叛军拥立为帝。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朱泚逼迫段秀实,要段秀实为他服务。段秀实表面答应,暗中积极组织力量,准备暗杀朱泚,为民除害。朱泚觉察到段秀实行为异常,传段秀实来朝堂议事。在朝堂上,段秀实发现机密已经泄露,他无路可退,大骂朱泚:“狂贼,我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接着持笏猛击朱泚的额头,打得朱泚血流满面。朱泚的部下冲过来,将段秀实乱刀砍死。

段秀实死后,朱泚命人查抄段秀实的家,发现他送给段秀实的300匹绸缎,原封不动地放在司农衙门的房梁上。唐德宗得知段秀实的死讯后,“垂涕久之”。

段秀实一生清廉,不畏强暴,正气凛然。他死后,柳宗元写了《段太尉逸事状》一文,记述段秀实的业绩。宋代的文天祥作《正气歌》,颂扬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其中写道:“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说的就是段秀实笏击朱泚的事迹。

不杀宦官死不休:唐代宰相李训

唐代晚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不仅掌握京畿卫戍部队禁军,出任神策军的统帅,担任代表皇帝的监军使,负责监督地方节度使和各军将帅,而且还担任传达皇帝号令的内枢密使。宦官权倾朝野,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甚至发展到操纵皇帝的废立与生死。原本不可一世的皇帝,成了宦官手中的傀儡,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上。物极必反,宦官权力的极度膨胀与其作恶多端,使宦官成了众矢之的。于是,在唐朝后期,爆发了一场震撼天下的反宦官斗争。这场斗争的主要策划者和指挥者,是一位名叫李训的陇籍人士。

李训,初名仲言,字子垂,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835年,秦州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李训出身名门,其高祖李揆曾任唐肃宗朝的宰相,从父李逢吉为唐敬宗朝的宰相。据史书记载,李训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语言伶俐,思维敏锐,智慧过人。李训考取进士后,初任太学助教,后被征召到河阳(今河南盂县)节度府。李训不仅能言善辩,而且工于心计,得到从父李逢吉的厚爱。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时任宰相的李逢吉将李训调入朝廷。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曾国藩那些事儿

    曾国藩那些事儿

    200年来,谁读懂了曾国藩的发迹真本事?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本书从曾国藩升迁,搞关系,用人,带队伍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他的权谋之术。
  •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发表鼓舞人心的宣战演说、从随军记者到贸易大臣、参加一战获得骑士勋章等。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邪郎君害臊大侠邪郎君

    邪郎君害臊大侠邪郎君

    一场戏剧性的盛会,奠定了他们羁绊的一生……君子与小人,正道与邪魔,究竟谁才是坦荡无遮?道貌岸然、名门望族,真亦假,正亦邪,难辨难辨,对错难分阴谋阳谋一切尽在掌控,聪明如你,运筹帷幄,为何倾心害臊笨蛋?
  • 都市刀剑传

    都市刀剑传

    每一把有灵性的兵器,只有契合之人,才能发出兵器之威。
  • 魔破仙穹

    魔破仙穹

    天下之大,位面之多。神界之主,3亿年轮回!天穹星神轮回巧遇轮回境故障,竟然轮回到了大水世界!丹田破碎,不能修炼,不怕,我可以修补的。巧遇灵武老祖,废材,还会是废材吗?且看林天穹的逆天之路!“你若想死,我便成全!”
  • 守护甜心之淡若幽凉

    守护甜心之淡若幽凉

    边里唯世,今日你不相信我,我心头的痛苦和绝望,我要以一百倍的方式偿还!南宫璇,今日你害我,我会让你生不如死!——亚梦
  • 守护甜心之血泪的复仇

    守护甜心之血泪的复仇

    她是吸血鬼吗,是什么呢,快来看啊。。。。。。。。。。。。。。。。。。。。。。。。。。。。。。。。
  • 逆天闯仙罡

    逆天闯仙罡

    修仙路漫漫一个被离弃的孤儿,在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不断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险阻,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爱恨交加中,还是选择走上了,漫漫的修仙路,险恶的人性让他更加自信,更加冷酷,更加沉默,更加执着。奇遇连连法宝灵器法器仙器~~~还有各式各样的材料药草灵药仙草仙丹人生有一两个红粉知己足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遇不到哦
  • 死神大人的赎罪笔记

    死神大人的赎罪笔记

    死神大人表示,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赎罪,真的。至于撩妹什么的……只是被动技能而已,真的,要相信我啊。
  • 封天魔帝

    封天魔帝

    大道三千,小道无数。宇宙洪荒,道之碎印遍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暴兽一族,得天独厚,天道以印记神通授之,傲视苍穹。····战神山,拥有绝强的五大传承,亦是炼域最强宗门。少年王平,便从此地开始踏上无尽的征途,掌控日月星河,脚踏无垠河山,蔑视众天骄,狂战天下!
  • 我从末世归来

    我从末世归来

    五年前,他穿越到了未来末世。那是一个末世的尽头,人类文明在苦苦挣扎无数年后,终于即将走向毁灭的深渊。而江帆便是在这种时刻,在即将被异兽洪流吞没的刹那,又重新回归了他原来的世界。本想着,在经历过那种混乱无度,残破而绝望的环境后,终于可以重新过上正常人的平静生活。却不料,他原来的世界,居然也迎来了末世的开端……
  • 秣心有你,终为一人

    秣心有你,终为一人

    一次邂逅,他对她一见钟情。不停示好,打动美人心。在她想全心全意爱上他,他默然离开。即使整天在同一个校园,也似陌路人。她重启决心倒追他,匿名的关心,默默的守护,他又能知否?最后又是否能终了。在一切终将尘埃落定时真相大白时,她又该如何选择,他又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