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900000010

第10章 爱国英雄(6)

金兵南侵,战局瞬息万变。主管淮西防务的宋军将领王权及其部属,竟不战而逃,给刘锜的军事部署带来了沉重打击。宋高宗看到这一局面,惊恐不已,连发金牌,要刘锜退守江南。刘锜迫不得已,率部从淮阴退到扬州,最后退守长江边的瓜洲镇,与金兵交战。瓜洲镇作为重要渡口,是金兵争夺的重点。宋军天天作战,军心开始涣散。为了稳定军心,刘锜把妻子和孩子接到瓜洲镇,以显示与军队共存亡的决心。

完颜亮攻克扬州后,挥师南下,攻打瓜洲镇。刘锜命镇江府左军统领员琦率部反击。员琦设伏于皂角林,自己率部与金兵激战,企图诱敌进入埋伏圈。他几次身陷重围,最后丢弃战马,边打边退,才把金兵诱入埋伏圈。这时,宋军伏兵四起,强弓硬弩一齐发射,金兵成片倒下。刘锜又派出两军,支援员琦。双方短兵相接,恶战大半天,金兵死伤3000多人,最后溃逃。

皂角林之战,是金兵这次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被南宋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由此可见此次胜利的重大意义。战后,朝廷赐黄金500两、白银7万两,以犒劳将士。但是,由于淮西战线主将王权临阵脱逃,两淮防线已经瓦解,宋高宗诏令刘锜退回江南,专守长江防线,仅留下刘锜侄子刘汜率部属1500人坚守瓜洲渡口。身患重病的刘锜,已经无力指挥作战,被部下抬到镇江。代表朝廷督战的叶义,只好让李横代替刘锜指挥作战。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十一月,败走后的金兵卷土重来,再次大举进攻瓜洲渡,李横、刘汜战败,金兵占领瓜洲渡口。好在虞允文率领军民发起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战役,大获全胜,顿时减轻了南宋朝廷的压力。这时,金朝发生政变,完颜雍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市)称帝。完颜亮得知朝廷政变,败走扬州,被部下所杀。金兵南侵再次失败,随后南下金兵全部北撤。

金兵北撤后,刘锜奉诏还朝,寄宿于试院。他本来重病在身,手下大将李横和侄子刘汜又打了败仗,心情非常不好。回到京城后,刘锜备受冷落,病情加重。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闰二月,刘锜病情严重恶化,一日呕血数升,不久去世,享年64岁。刘锜死后,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赐其家银三百两,帛三百匹。后谥武穆”。

冒死请诛李鸿章:陇上铁汉安维俊

清朝末年,朝廷风雨飘摇,国家内忧外患。在国难当头之际,陇上走出了一位铁骨铮铮的爱国英雄,作为朝廷御史,他面对慈禧、李鸿章一伙权贵的卖国行径,拍案而起,直言抗争,名震海内外,被人们誉为“陇上铁汉”“中国的脊梁”。他就是清代著名的谏官安维峻。

安维峻,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生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卒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父亲安永吉,三次乡试三次失利,从此告别考场。安维峻的童年时期,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父亲入仕受阻,以务农为生,生活窘迫,无力供安维峻进私塾读书,他只好在家学习。

安维峻从小聪慧过人,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学业日日长进。舅舅见安维峻聪明好学,就把他接到自己家读书。在舅舅家,安维峻天天手不释卷,闭门攻读。初应试,安维峻就考了第一名,深得知县程履丰的厚爱,被留在县署研习经史。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安维峻举癸酉科拔贡,进京后在刑部当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安维峻返回家乡,经程履丰介绍,进入当时甘肃的最高学府南山书院学习,因学习成绩出众,受到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接见和褒扬。这年八月,安维峻参加乡试,左宗棠以陕甘总督身份临场监考,当时应试学子3000余人,安维峻考取举人第一名,是为解元。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安维峻考取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他品性耿直,不阿权贵,不结朋党,因此仕途不畅,在翰林院苦熬10年,才得以提拔,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出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为六品京官。

安维峻任监察御史只有短短的14个月。在此期间,他面对国家民族危亡,置个人安危不顾,接连弹劾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权奸,与投降派和卖国贼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抒发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以致遭到了“贬戍军台”的迫害,成为人人敬仰的爱国英雄。

强烈要求朝廷讨伐日本侵略者,是安维峻出任御史期间做的第一件大事。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19岁的光绪皇帝开始“亲政”,宫廷内部的权力之争走向白热化,逐渐形成了以光绪为首的帝党集团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集团。这一时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逐渐走向强大,开始向外扩张,对中国虎视眈眈,不断挑衅。面对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帝党主战,主张加强战备,迎击侵略者;后党主和,竭力避战求和,双方爱国还是卖国,立场非常鲜明。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对中国步步紧逼,中日战争爆发在即。安维峻在《谏垣存稿·自序》中写道,每当军情吃紧时,他写奏折常痛哭不已,昼夜不寐。六月十七日,安维峻上奏《请明诏讨倭片》,要求皇帝明令天下,讨伐日本侵略者。在这份奏折中,安维峻针对日本驻兵朝鲜,矛头直指中国,阴谋吞并中国东北三省的战略意图,尖锐地指出,朝廷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挫败日本阴谋,英俄诸国都将轻视中国。这是国家的肘腋之患,切不可等闲视之。他强烈要求朝廷,“天下明诏,声罪致讨,择久经战阵之宿将,令其挑选精锐,直捣朝鲜都城,剪灭日本之兵而后已”。

在这份奏折中,安维峻出人意料地直接抨击了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人。他说,李鸿章年老体衰,位极人臣,一心只想着他那点荣华富贵,无暇顾及朝廷长治久安,对严峻的时局提不出对策,要这种没用的总理大臣干什么?他认为李鸿章办洋务,每年耗费巨大,所训练兵勇是否能用,还是一个问题。当时的李鸿章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安维峻为了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安危,不顾生命危险,痛责李鸿章,人们无不为他拍手叫好,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六月,日军进攻丰岛附近的中国北洋舰队和驻牙山的清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爆发,举世震惊。安维峻接连上奏,为朝廷献计献策。从八月初到年底,他上奏折30余道,从清军抗击日军的战术设想、进军路线、陆海军配合到后勤保障,都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他要求清军坚决打败日本侵略者。

在甲午战争中,慈禧同意清军反击,实际上是被动应战。早日结束战争,是慈禧的真实心愿。光绪二十年十月十日是她的60岁生日,她担心战争延续下去,会搅乱“万寿庆典”,所以清军在平壤溃退和黄海之战后,后党们又跳出来,重弹老调,积极鼓动求降议和活动。后来,日军相继侵占了旅顺、大连,又向辽东进犯,奉天(今辽宁沈阳市)危急。奉天是满族贵族所谓的龙兴之地,又安葬着清太祖、清太宗两朝皇帝。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担心日本人挖了他们的祖坟。以慈禧为首的后党集团,更是如此,所以求降之心非常迫切。他们争来争去,最后还是决心用丧权辱国的办法,结束这场战争。

安维峻又一次拍案而起,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力阻和议疏》,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力阻和议疏》是安维峻所有奏折中最长的一篇,全文近5000字。在奏折中,他旁征博引,论证了议和的危险,义正词严地指出,各国列强常对我虎视眈眈,时时想着鲸吞中国,由于他们彼此利害冲突,互相牵制,所以谁也不敢先下手。今天,如果朝廷向日本求和,结果必然是“一倭得志,众倭效尤,今岁然,来岁又复然”,日复一日,永无尽头。再说,就算朝廷要罢兵议和,我兵可罢,敌兵不可能罢。他认为那些鼓噪议和的人,是患得患失,苟且偷安,视大局如儿戏。朝廷一败即和,是我求和于敌人,不是敌人求和于我。如果朝廷把割地赔款当做妙计,当做救急药,中国就永无自强之日了。因此,他认为议和万万不可行。

慈禧和李鸿章等人的一系列乞降活动,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反对乞降议和的声音响遍神州。但是,慈禧和李鸿章等人的乞降活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安维峻听着议和之人的声音、看着议和之人的嘴脸,“闻之感愤填膺,痛不可忍”。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二月初二,他抱着“意以命拼一疏,倘可上回天叫,虽死无恨”的想法,连夜起草奏折,二更时分,进入正阳门,呈上了他的最后一疏,即惊天动地的《请诛李鸿章疏》。

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李鸿章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参与清政府的朝政,主管清政府的外交,兴办北洋海陆军。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是清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排除异己,扩大权势,靠着慈禧的支持,对于主战派的言论和光绪帝的谕旨,置若罔闻,理所当然地成为主战派攻击的主要对象。在安维峻的眼里,李鸿章是个十恶不赦的卖国贼。

在《请诛李鸿章疏》中,安维峻列举李鸿章的罪状多达20条。他斥责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当倭寇来犯时,不敢反击,实际上是担心失去自己寄囤在日本的私财。李鸿章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对敢于言战者,“动遭呵斥,闻败则喜,闻胜则怒”。至于那些贪生怕死的淮军将领,迎合李鸿章的旨意,未见日军先逃,偶遇日军立刻溃散。李鸿章“不但误国,而且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只有杀了李鸿章,才可以振奋人心。

安维峻写到这里,笔锋一转,直指慈禧和太监李莲英。他严厉地指出,所谓议和,都是慈禧太后的主意。慈禧太后包庇卖国奸臣李鸿章,纵容太监李莲英干预朝政,专权误国。这种做法,“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最后,他恳求皇帝“赫然震怒”,杀掉卖国贼李鸿章。为此,他还立下军令状:如果杀了卖国贼李鸿章,“将士有不奋兴,倭贼有不破灭,即请斩臣,以正妄言之罪”。

《请诛李鸿章疏》一出,如晴空霹雳,震惊朝野,震惊海内外,“疏出,读者皆为缩颈”。坊间对安维峻的大无畏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安维峻将生死置之度外,上《请诛李鸿章疏》是“抬着棺材上金殿”。

慈禧得知安维峻的奏折,不由勃然大怒,当即下谕,将安维峻交刑部严加惩处。光绪皇帝害怕慈禧借此大开杀戒,杀害主战的爱国志士,想暗中保护安维峻。他急忙颁发了一道圣旨,说御史安维峻所奏,是“托诸传闻”“妄言无忌,恐开离间之端”。因此,“安维峻着即革职,发往军台赎罪,以示儆戒”。从表面看,光绪皇帝是惩处了安维峻,实际上是救了安维峻。可是,慈禧不答应,认为对安维峻处理太轻。她坚持严办安维峻。关键时刻,光绪皇帝的伯父、恭亲王奕?跪奏,本朝从未杀过一个谏臣,一再恳请太后原谅。在场的其他大臣,也奏请慈禧宽恕安维峻,慈禧这才免了安维峻的死罪,将他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赎罪。

安维峻舍己为国,冒死直谏而受朝廷迫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据《清史稿·安维峻传》记载:“维峻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饯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赠以赆,车马饮食,众皆为供应。抵戍所,都统以下皆敬以客礼。”他离京时,京城好友纷纷为他饯行,挥泪相送。士大夫们还为他作画、赋诗,奉赠送行。当朝国舅、吏部侍郎志锐,特意刻制“陇上铁汉”印章一枚,赠予安维峻。从此,安维峻“陇上铁汉”的美名,传遍了全中国。鲁迅则称他为“中国的脊梁”。安维峻离京那天,京城名侠王五(别号大刀王五)主动为安维峻当保镖,会同甘肃赴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侯乙青、李叔坚,把安维峻护送到了张家口。

安维峻在张家口5年,爱国之心依旧。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李鸿章签订卖国的《中俄条约》,流放中的安维峻痛苦不已,写诗抒怀:

国贼讨未成,遗恨长终古。

他生犹谏官,衮阙吾其补。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安维峻获释返回甘肃故里,先在陇西南安书院讲学,后回家乡办学修道。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在兰州主持总纂《甘肃新通志》,计105卷、80册、300余万言。《甘肃新通志》完成后,先任内阁侍读,后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辞职返回故里,潜心整理刊印自己的著作。安维峻著有《四书讲义》4卷、《谏垣存稿》4卷、《望云山房诗集》3卷、《望云山房文集》3卷等。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安维峻逝世于家乡柏堂山庄,享年72岁。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本书以晚清的风起云涌为大背景,讲述袁世凯通过不懈奋斗,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朝廷重臣乃至洪宪帝制的过程,全书截止于1915年袁世凯称帝,着重讲述二十余年间其出人头地的艰难与相关手腕,展现其在此期间所建立的功业。
  • 忽必烈传

    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批蒙汉臣僚的帮助下,依照汉法建元改制,所制定和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本书讲述了忽必烈波澜壮阔、传奇辉煌的一生,让读者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帝王。
  •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从达·芬奇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一名画家、科学家后的生活,以及他在艺术事业、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达-芬奇充满波折动荡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人令人惊异的博学多才,从他身上领略人间艺术中最接近上帝的灵感和智慧,体会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为人类艺术事业、科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甘地(名人传记丛书)

    甘地(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南非的生活,活跃在祖国撰写了甘地拒绝压迫,反抗专制的印度圣雄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顾人来

    顾人来

    顾谨语【二姐】文臣,残酷血腥顾良言【小弟】忠臣,公正严明顾致诺【大哥】武将,文成武略顾颐和【爹爹】奸臣,投敌叛国墨白表示姓顾的一家子不好惹(精神分裂)!战火连天,遍地狼烟,顾丞相叛逃;金戈铁马,保家卫国,顾将军殉国;收复疆土,政事危急,顾谨语铁血镇压;休养生息,国泰民安,顾良言流芳千古……大图国几代帝君和众臣励精图治,终得偿所愿!午夜梦回,故人来?未曾!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弃妇不下堂

    弃妇不下堂

    说她是将军府的嫡小姐,可是为何她会在一个破尼姑庵?说她是未来王妃,可是也得先问问她愿不愿意吧?谁有她倒霉?人家穿越不是万千宠爱,就是锦衣玉食,可她倒好,直接捡了一个便宜儿子,还不知道爹是谁!废物?傻子?花痴?这些都是形容她的吗?开什么玩笑,她倒要看看,从今以后,谁还敢这样说她!
  • 千年相遇之情定终生

    千年相遇之情定终生

    她,是神的女儿,女娲的徒弟,一生狂傲他,是天之骄子,是龙族的少主,一生冷面他们从相识,相知,相恋,相思,本该美好的生活却因仇人而改变,那天,神魔大战,他们匆匆了却此生,却彼此约好千年在遇,千年后,他再度遇她,却早已物是人非,她已不在记得他们的曾经,他们还能不负如来不负卿吗?
  • 绝色王爷神医妃

    绝色王爷神医妃

    代号巫妖的她是个生化人,注定是个没有自由的生化武器,可是她却能有死亡的机会穿越到了云藤大陆。月梧嫣,一个生来就烧坏脑子的痴傻女人,一次陷害落水魂归地府,身体却被住着来自不同世界的灵魂。他是深幽城的最尊贵的王爷,可是传言他双腿残废、脾气古怪。但实力却深不可测,人前无情但内心却是迫不得已一纸赐婚她嫁给了他,夫君双腿残废她就好心替他医治咯,可是为嘛不是脾气古怪而是喜欢抓弄自己的腹黑男?
  • 异世印

    异世印

    一个看上去并不神奇的人,却在另一个时空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紫家千金狠毒特

    紫家千金狠毒特

    五岁那年,她被人从孤儿院收养,不料,却进了狼窝,被一名为kill的杀手组织训练了五年。他们一百多杀手中,最终只活了她一个。十八岁那年,kill灭于她手。无聊之下,进了一座不起眼的大学。她成了一个爱睡觉的懒虫。某一日睡梦之中,她成了异世一个五岁的奶娃子。本以为她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不料,七年后,风波再起。面对敌人,她心狠手辣。面对自己人,她掏心掏肺。巅峰之路,虽非她愿,可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却也不是言语可以描述的。自穿越之后,一个个谜团笼罩她身,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可那又如何?她不惧,不屑!看女主在这片玄幻大地绽放我大中华儿女所独有的风采。
  • 头号婚宠:征服亿万老公

    头号婚宠:征服亿万老公

    【逆·战征文】她是真正的天之骄女,却遭人陷害家破人亡,含恨发誓一定要让凶手生不如死。他是Z国总统的座上宾,被奉为神话,经久不衰的存在。她无意招惹他,没想到被他缠上,无法脱身。“没有人会不长眼娶我的女人,这辈子,你只能嫁给我。”他勾起她的下颌,眯眸浅笑。新婚当夜,他搂着她缱绻低语,“慕挽歌,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我就是为你而生的。”明知是局,她却还是沦陷在里面。直至他用刀抵着她的心口,直至火光将她和轮船吞噬……再度归来,她长裙妩媚,对着他绽放妖娆的笑容,“裴少,想要我回去,先跪下来唱一首征服。”【大火不是将一切化为灰烬,而是让她涅槃蜕变,携噩梦归来】
  • 冷清霜

    冷清霜

    戾气横生天地动九州学艺为纵横未料风云多变幻万古姻缘一笑中
  • 剑心不灭

    剑心不灭

    古镇上的瞎子少年惨遭灭门,遇剑神之子一缕残魂相助,踏上复仇之路。斩圣地,灭古教,一人一剑荡尽天下不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