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800000022

第22章 水气(2)

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抟,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系(击)不去,其病不除。

复重吐之,胃家虚烦,咽噪(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注曰:此言正水之成,有真元太虚,因误治成水,又误治而变生新病,然当先治其新病者。谓水病至面目、身体、四肢皆肿,而小便不利,水势亦甚矣。乃病者似不苦水,反苦胸痛气冲,疑水病中所应有之变证,故问脉形何类,不知水气中原不得有此证。其先寸口脉必沉而紧,沉主有微水,紧主有积寒,但紧而沉,是积寒挟微水抟结在关元。初时水与寒皆微,壮年气盛,邪不胜正,故不觉阳衰,则所伏之邪稍稍干于荣卫,阳日就损,阴日加盛,而所结之寒微动,能挟肾气上冲,不独相干已也。唯其挟肾,于是肾脉之直者,上贯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乃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彼时温肾泻寒,病无不去,乃以为留饮而大下之。不治其本,病气不服,故相击不去,重复吐之,是诛伐无过,伤其中气矣。胃家乃虚而烦吐,伤上焦之阴,而阴火乘之,故咽燥,欲饮水。因而脾胃气衰,邪留血分,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胃气不强,水气乘肺,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虽非治本之剂,然标病既盛,先治其标,故亦能小差。小差者,肿退也。食饮不节而复肿,又加胸胁痛如奔豚,则肾邪大肆,且水气扬溢,咳且喘逆矣。然咳非病之本也,病本在肾,故曰“先当攻击冲气令止”,如痰饮门苓桂味甘汤是也。咳止,喘虽不治而自愈矣。此乃病根甚深,不能骤除,故须先去暴病,则原病可治,故曰“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要知冲气、咳喘等,皆新病也。病当在后,“病”字,指水气言,然关元结寒,则又为水病之本矣。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注曰:首节论风水有骨节疼痛,此处出方反无骨节疼,而有身重汗出,何也?前为“风”字辩,与他水不同,故言骨节疼,谓正水、皮水、石水皆不能骨节疼也,然骨节疼痛实非水之证也。

故前推广风水,一曰风气相系(击),身体洪肿;一曰面目肿大,有热;一曰目窠微肿,颈脉动咳,按手足上陷而不起;一曰骨节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不渴,汗出,总不若“身重”为确。而合之脉浮汗出恶风,其为风水无疑。前所推广之证,或兼或不兼,正听人自消息耳。药用防己能去风湿,黄芪直达肌肉,白术、甘草调其内气而去湿之本,姜、枣以行荣卫而宣上焦之气,腹痛加芍药,脾虚故以此补之也。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黄芪一两一分白术三两三分甘草五钱(炙)右锉,每服五钱,生姜四片,大枣三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良久再服。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注曰:前证身重则湿多,此独一身悉肿,则风多气强矣。风为阳邪,脉浮为热。又汗非骤出,续自汗出,若有气蒸之者。然又外无大热,则外表少而内热多,故以越婢汤主之。麻黄发其阳,石膏清其热,甘草和其中,姜、枣以通荣卫而宣阳气也。此方剂独重,盖比前风多气多则热多,且属急风,故欲一剂铲之。

若恶寒,知内虚,故加附子,《古今录验》加术,并驱湿矣。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风水加术四两。

《古今录验》。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注曰:按前皮水所证验皆不列,谓挈“皮水”二字即概之也。

又特揭言“四肢肿”、“聂聂动”,以申明水气在皮肤之状,而后“皮”字义晓然矣。药亦用防己黄芪汤,但去术加桂苓者。风水之湿在经络近内,皮水之湿在皮肤近外,故但以苓协桂,渗周身之湿,而不以术燥其中气也。不用姜、枣,湿不在上焦之荣卫,无取乎宣之耳。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注曰:里水,即前一身面目黄肿,脉沉而渴,正水也。越婢方解见前。又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者,麻黄发其阳,甘草以和之,则阳行而水去,即有里热,不治自清耳,且以防质弱者不堪石膏也。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肿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注曰:按仲景前于风水、皮水、里水,皆出方,独所云石水不出方。观前所出之方,似乎责之手足太阳、手足太阴。里水与急风,兼责阳明而用石膏。此独另揭言水之为病,脉沉小者,属少阴,后即承之曰“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然则此方或即所谓石水之主方耶?又即承麻黄附子甘草方,而曰脉“浮者,宜杏子汤”,既脉浮不与前风水、皮水方相同,岂非杏子方乃正水而间有脉浮者,即为风水宜用此方耶?盖麻黄附子甘草方即麻黄、甘草二味耳,以少阴而加附子,发其龙火之真阳,协力麻黄、甘草,以开久蚀之阴。杏子方因金囚不能运水,故以脉浮责肺金之热而泻气,以泄其水之实耳。若无水虚肿,此即所谓风水相抟,气强即为水风之属也,故亦主发汗。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一两附子一枚(炮)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杏子汤林亿曰:未见,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

注曰:按皮水,前有“其脉亦浮”等正文,又有推广不恶寒而如周痹之说,又有“四肢聂聂动”之文,总归防己茯苓方。此又言“厥而皮水者”,盖此段承脉沉者为少阴之义,故言皮水本属皮肤,如厥则似病本于肾,故另出蒲灰散方以主之。盖蒲灰散乃蒲席灰合滑石,取其解利凉滑,以泄肾邪,专为少阴水之兼皮水,而不堪过温者言耳。

论曰:皮水本为风之入皮者,此因厥而次于论少阴水之后。

里水既非风水,则是正水矣。乃以风入里而非石水之比,亦非风水之比,特易其名为里,即其属词命名,其辨证之妙岂不了如悬镜哉!至其用药,其于娠妊之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者,用葵子茯苓汤,似亦正水、石水所可用,而不主之。谓至肌肉肿胀,势极燎原,非区区渗滑可济事耳。如后贤灸水分穴及禹馀粮丸,又车牛八味丸为善后,计皆百发百中,可谓补前人所不达。但当水势横决,正如天地陆沉,不可拘以常理,故子和有神佑丸、导水丸,以之侥幸万一。每唇黑伤肝,缺盆平伤心,脐突伤脾,背平伤肺,足下平满伤肾,五伤不治,亦间有愈者,然岂可仗以为主用耶?故仲景于临证危急时,险峻之剂未必不用,而着书出方概不及焉,立法谨严矣。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曰重发热,出汗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

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酒汤主之。

注曰:此段正言黄汗病因与治法也。谓身肿似皮水,发热汗出而渴如风水,则脉不宜沉而自沉,使非风湿相抟,何以有此?故问所从得,度有不止于风者也。所以仲景答“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谓汗出则凑(腠)疏,客水之气从毛孔而伤其心,故水火相蒸而色黄,水气抟结而脉沉。此证亦有从酒后汗出当风所致者。盖虽无外水所出之汗,因风内反,亦是水也。但此只就入水浴者言之,其理当参会耳。药用芪、芍、桂、酒,盖桂、芍乃驱风圣药,得芪酒而遍走肌肉,不治湿而湿去,风能胜湿也。然心得补气热药,当暂烦,病去方解,故曰当心烦,至六七日乃解。然非增病,故但曰“苦酒阻故也”。

黄芪芍药桂酒汤方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以美酒醢代苦酒。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荣气也。若汗已出,又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腰已上汗出,下无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注曰:此段论黄汗中变证零杂,同归于黄汗,其治大同而小异也。谓黄汗病,由水气伤心,故热聚心胸,君火不能下交于肾,每两胫自冷。自者,真气不下,非足下另受邪也。假令发热而足胫亦热,是风寒历于肢节而痛,故曰“此属历节”。其汗出之期,乃心火为水湿所伤,不能生土,中气虚馁。心主血,荣分虚热,于是食已胃劳,火动则汗,当暮阴躁则汗,故曰“此荣气也”。乃又设言汗与发热及身重相并之际,以尽病态。曰“假若汗出已”,宜身凉,今因内邪盛而反热,则皮肤之阴气为汗所烁,久久必甲错,更发热不止,荣气热胕则生恶疮。假若身本重,湿也,汗出已辄轻,是表湿为汗所衰,但暂轻而不能终止其重,则为气愈虚,内虚则肌肉动也。胸中痛,气不运也。又或元气上下不能贯串,则腰已上汗,下无汗,于是元气不能及下,则腰弛痛。弛,如脱也。如有物在皮中状,不便捷也。其剧而危者,胸中之元气伤则不能食,周身之阴气窒则身疼,气壅则烦燥,心火郁胃而热气下流则溺涩。然皆积渐所至,其原总由水气伤心而病日深,故曰“此为黄汗”。药用桂枝加黄芪者,调和荣卫而畅其气则补正,即所以驱邪耳。较防己黄芪汤不用防己,谓黄汗病肌表之湿原不多也。较芪芍桂酒汤去酒加姜、枣、甘草及粥,和调其胸中之内气,以补为攻,而无取酒力之迅速也。比治血痹桂枝黄芪五物汤多生甘草,取其泻入心之邪也。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黄芪二两大枣十二枚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则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寒恐是“实”字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注曰:此段非黄汗证,乃因黄汗证之脉迟,上下荣卫不相通彻,及久而胸中痛,腰痛,身疼重之发于气分,故推类而及于虚寒证,气血不足原于气分者,详其病之所以得,所以愈,所以同,所以异者,以启人认证之聪。谓寸口脉主荣卫,迟而涩。

迟为阳亏,寒也。涩为阴亏,血不足也。趺阳脉主脾胃,微则胃之元气衰,则虚气反痞,故曰“微则为气”。迟亦寒也,合而言之,寒也,气也,血不足也。是气血大虚而加之以寒,手足为诸阳之本,真气不到则逆冷。阳气起于四肢,以贯周身而调荣卫,逆冷则荣卫不利,不利则真气乏而虚气横溢,反似有馀,乃腹满胁鸣,相遂气转,而膀胱荣卫无真阳以统之,皆疲劳困乏,故曰“俱劳”。于是膀胱之太阳无主,则阳气不通而身冷,荣卫之阴气大虚,则阴气不通而骨疼。其或饮食之气道开而阳气前通,则一身之阳气仍阻而恶寒。其或饮食之滋养润而阴气前通,则一身之阴气仍槁而痹不仁。总由阴阳相暌,闭塞成痞,倾痞之道岂有外于调元以成资始资生之用?故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此即由乾健而元亨利贞之理也。气既痞塞,则实者失气,邪从大便而泄;虚者遗尿,邪从小便而泄。其原虽亦血不足,而病之所以成,所以散,实一气主之,故曰气分。

论曰:仲景于论正水后,结出一血分;于论黄汗后,结出一气分。何也?盖正水由肾受邪,发于下焦,下焦血为主用,故论正水而因及于经血不通。黄汗由心受邪,发于上焦,上焦气为主用,故因黄汗而推及于大气不转。唯上下焦之气血阴阳不同。此仲景治黄汗,以桂枝为君主,取其化气而治正水;以麻黄为君主,取其入荣也。石水以附子为主,取其滋阴也。审其立言之次第,则立方之意不晓然耶?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主之。

注曰:黄汗发于上焦气分,故前节因黄汗而推及于气分病者,此即言气分病而大气不转,心下坚大如盘者,其证实心肾交病,不止如黄汗之专在上焦矣。盖心下固属胃口之上,宜责上焦,然肾为胃关,假使肾家之龙火无亏,则客邪焉能凝结胃上而坚且大耶?边如旋杯,乃形容坚结而气不得通,水饮俱从旁漉,转状如此也。唯真火不足,君火又亏,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所以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三两附子一枚(炮)右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自愈。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一作“盘”字,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注曰:前方既心肾交治,然此证亦有中气素虚痰饮骤结者,则此之心下坚,实由水饮所作,当专治其饮,故以枳术汤一补一泻。但病状既同,何从辨其水饮?度久暂形气之间,必有不同者耳。若“盘”字乃即“盃(杯)”字,偶误勿泥,盖“坚大如盘”上之取义在“大”,“边如旋杯”下之取义在“圆”,不应又取“大”字义耳,合言之总是坚大而圆也。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止。

附方:

《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当下重,从腰已上为和,已下当肿及阴,难以屈申。

方见前。

注曰:前仲景立风水方,既以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为正,则而主防己黄芪汤。又出一急风、一身悉肿者,为变证,而主越婢汤矣。然而人身上下,更有风湿偏胜者,或阳分为汗解,而阴分无汗,则或头汗,而上和下重。脉[浮]阴肿,此仍当从风湿缓治,则亦主防己黄芪汤,不得如急风之用越婢矣。故特补《外台》方论,以详风水之变态云。

同类推荐
  •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回天绮谈

    回天绮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石缘

    金石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倒追王俊凯

    TFBOYS之倒追王俊凯

    啧啧啧,一下子就成了王源的表妹,这不是更好接近wuli俊俊了咩?ks他似乎已经有喜欢的女生了诶,没事我们女主不怕,以我们女主疯疯癫癫的性格照样搞定王俊凯
  • 倾城妖妃:宠冠六宫

    倾城妖妃:宠冠六宫

    穿越,忒流行的词了,有朝一日我也很不小心的穿越了。既然我是孤儿顺便在古代开间孤儿院也不错的说。可为虾米我穿越迎来的是腥风血雨捏?人生道路历尽波折却不料置身宫廷,将要来的却又是另一场勾心斗角,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原来古代也并不如书中所写的美好。且看妖妃如何媚行六宫。
  • 北户录

    北户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源之战神的复苏

    星源之战神的复苏

    千年的轮回,危机的来临,让她如何选择,信念的印记,黑暗的体质,让她决定消灭黑灵王,可是面对黑灵王,她真的能下手吗?
  • 栀初夏沫

    栀初夏沫

    妈妈遭遇横祸离世,小时候的凯哥哥也未曾见面。直到她考上了Soul学院进入了IT系就学,从好友林舒叶那知道一个学院的“禁地”,一个花海传说,那传说背后又隐藏怎样的秘密?十六前的无奈,十六年中的等待,十六年后的相守。历尽千帆终知晓,绝世风光,许你一世恋凯......
  • 小李飞刀之真龙劫

    小李飞刀之真龙劫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新的元素,新的故事看看再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牛奶病

    牛奶病

    如果,我不优秀,怎么会有资格待在你身边?
  • 凌乱在异世之界

    凌乱在异世之界

    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经历,又会经历怎样的生死离别。一次次的别离,你可否承受到最后,成为那巅峰之者。(玄幻+武侠+言情+历练+意想不到)
  • 上古世纪.爱

    上古世纪.爱

    什么是爱,到底什么是爱,我终于懂得什么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