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3000000021

第21章 读诗笔记三札(6)

二、门墙峨峨——居者身份、地位的象征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乳燕飞闲宇,新篁出矮墙”

以上这四句诗,都是关于住宅门墙的,很显然,前两句描写的是豪门大户,后两句咏唱的是寒门村居。人们之所以能作出如此判断,是因为门墙是建筑的脸面,是居住者身份的标志。这也是中国居住文化的重要特色。

《旧唐书·魏徵传》中记载了唐太宗的一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就说明了“衣冠”代表着人的形象。而南北朝王征所著的《黄帝宅经》中也有句名言叫“宅以门户为冠带”,“冠带”与“衣冠”同义,这就充分说明,门绝不仅仅是居处与外界之间的出入口,而且还是住宅的“衣冠”门面,它体现了建筑主人的身份与地位。

正如古诗之所言:

门之设张,为宅表会。

(后汉·李尤《门》)

荜门不启扉,环堵满蒿榛。

(晋·江逌《咏贫诗》)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唐·李白《宴陶家亭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先县咏怀五百字》)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唐·韩愈《岐山下二首》)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崔郊《赠婢》)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云。

(唐·孟郊《秋怀》)

柴门黄叶下,别后正须关。

(宋·方岳《送五尉归觐》)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清·袁枚《推窗》)

这些诗句,通过艺术的形象印证了清代李渔在《一家言居室器完部》中所说的,“峻宇雕墙,家徒立壁,昔人贫富,皆从墙壁间辩之”的观点,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高门望族”、“侯门似海”、“蓬门荜户”、“门当户对”以及“鱼跃龙门”、“门禁森严”、“门庭若市”、“门可罗雀”之类成语的由来及其深刻的涵义。

“门”的差异,反映了贫富差异及古代住宅的不同等级,而古代住宅的等级,又折射着中国的礼制制度,并在社会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门第观念”等文化意识。另一方面,门庭甚至还起着倡导世风的作用,如汉代陆贾《新语·慎微》所言,“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

例如:

宅院小墙库,仿门贴榜迟。

(唐·白居易《失婢》)

门风常有蕙兰馨,鼎族家传霸国明。

(唐·张辞《上盐城令述德诗》

孝廉居下位,才子出高门。

(唐·高适《同熊少府题卢主薄茅斋》)

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唐·白居易《长恨歌》)

吾宗不谒谒诗宗,常仰门风继国风。

(唐·杜荀鹤《投从叔补阙》)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唐·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唐·王维《老将行》)

谁知野性真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

(唐·郑谷《自遣》)

教子门风振,澄神性地超。

(宋·楼钥《宜人史氏挽词 》)

江夏门风盛,东吴族望高。

才雄吐白凤,志大钓灵鼇。

(宋·杨亿《次韵和光禄黄少卿学士感恩书事十六韵》)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也就会明白“名门闺秀”、“师出名门”、“班门弄斧”、“书香门第”、“一门衍泽”、“门户之见”、“门户之争”、“改换门庭”以及“邪门歪道”之类关于“门”的成语之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门文化的丰富意蕴。

与“门”一样,“墙”和“壁”也是直接关系建筑外立面形象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国民居建筑来讲,它还是尤具文化意蕴与审美魅力的建筑构件。

例如: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唐·杜甫《滕王亭子》)

云光侵素壁,水影荡闲楹。

(唐·张南史《独孤常州水亭》)

粉墙外,杏花无限笑,杨柳不胜垂。

(宋·毛并《风流子》)

树影落东墙,影微人已醉。休看枝上绿,但对眉间翠。

(宋·梅尧臣《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古壁空悬三尺剑,幽窗闲却一床书

(宋·白玉蟾《澹菴》)

苏壁作怪画,石泉操古琴。

(宋·艾性夫《过石泉寺》)

诗成懒磨墨,拄杖画苔墙

(元·方回《治圃杂书》)

从本笔记附录中所汇集的一百二十首关于“墙”和“壁”的古诗来看,从筑墙材料和攀墙依墙的植物来分,有石墙、土墙、竹墙、柳墙、竹壁、苇壁等;从方位高度上分,有东墙、西墙、东壁、高墙、矮墙、短墙等;从时间与数量上分,有古墙、古壁、老壁、四壁等;从建筑形状与功能上分,有高低起伏的云墙、镂空通透的花墙,寺庙的山墙及园墙、院墙、隔墙、舍壁、轩壁、照壁、龛壁、诗壁等;从装饰色彩光线上分,还有画壁、芙蓉壁、粉壁、素壁、月墙、粉墙、丹墙、红墙及晴壁、暗壁等。其中,咏“粉墙”、“粉壁”、“素壁”的诗占了两成以上,这不仅说明用石灰来涂饰墙壁是中国民居的一个历史传统,也体现了古人对宁静、淡泊的追求,即元代王冕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从表面上看,门墙色彩比较单调,似乎与中国人重视“门面”的习俗相悖,实际上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崇尚淡雅的审美观,即庄子所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⑦和“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⑧,也就是唐代诗人韩愈和李白诗中所说的“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代造园家计成还在《园冶·墙垣》中对宅墙装饰过犹不及者提出过尖锐批评,他说:“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市俗村愚之所为也,高明而慎之。”明清时期的几位评论家也讲过类似的话,如:“居家则肃邕简静;居乡则厚重谦和”⑨、“不烦华侈,而皆能天然入画”⑩、“善贾无市井气,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豪杰向简淡中求”等。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对我国目前住宅建筑外立面装饰之“豪华之风”提出了不少非议,我虽不能赞同其中某些近于偏激的看法,但却认为专家们批评开发商“过犹不及”与过于崇尚“欧风”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为此,我建议同行和设计师们有必要读一读以上古诗和前人的评论,尽力使我们的住宅既能具有现代科技水平,又能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的精华,体现出超然脱俗的高雅品位。

三、古巷幽幽——里仁情结与小巷意境

小雨空帘,

无人深巷,

已是杏花先卖。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上面这两段描写雨巷的文字,前者出自宋代词人史达祖的《夜行船·闻卖杏花》,后者摘于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著名诗篇《雨巷》。为什么从古到今的中国诗歌之中,咏吟小巷者大大多于歌唱大街的呢?笔者的看法是,因历代文人居于大街豪门的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城市民居都散落在街坊里巷之中,故中国文人往往具有一种浓郁的“里仁情结”。

里,是城市居民聚居之地,《汉书·食货志》解释说:“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毛传》解释说:“巷,里涂也”,即是说:巷子是里中屋宇之间的道路。孔子《论语》中的《里仁》篇,就是专门讲述里巷中人之举止道德的。正是孔子“里仁为美”(居住有仁德才美好)的伟大思想,对于中国里巷淳朴民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里巷之中贤人辈出,孔子的弟子颜回便是其中的典型。宋代周敦颐的《通书·颜子第二十三》中就曾记载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古代栖居诗中,便多有“里巷隐贤”的描述。例如: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晋·阮瑀《诗》)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唐·白居易《谕友》)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唐·王维《田园乐》)

陋巷喜阳和,衰颜对酒歌。

(唐·刘长卿《对酒寄颜维》)

贤哉颜氏子,陋巷独幽居。

(宋·陈淳《训儿童八首·颜子》)

在上述诗中,“曲巷幽人”几乎成了“陋巷颜回”的别称,故文人雅士往往会有“小巷情结”。所以,深巷不仅是城市贫民的聚居之地,也成了寒士们“大隐于市”之佳处。因为里巷虽是地僻路偏,却无车马之喧闹,与灯红酒绿的通衢大街相比,它显得格外淳厚朴实,更富有人情味,利于休闲居家、教子读书,形成良好的家风。正如元曲所言,“真清静,香风纯正。万户千门庆”、“乐恬淡、清静家风,一片灵台莹如洗”、“清静家风,最上为精粹。付知音,偏可意”。同时,居于小街深处的曲巷,既可享受城中繁华之生活便利,又可躲避滚滚红尘的干扰,并能使人产生一种超尘脱俗、恍若隔世之感。于是,这里便成了文人逸士们隐于城邑之中的“世外桃源”。正因如此,许多栖居诗都是在描写小巷的幽深、宁静与雅洁,咏唱小巷的朴实、悠闲与古趣,体现出逸士们“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的心境。

例如: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唐·王维《济州过赵叟家宴》)

雨馀深巷静,独酌送残春。

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弃贫。

(唐·郎士元《送张南史》)

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

客位苔生处,依然又赋诗。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问途入深巷,蒲柳隐败垣。

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

(宋·于石《访叶灵渊》)

举世纷如自泊如,荒园僻巷闭门居。

(宋·方回《次前韵赋隐居二首》)

陋巷深居世已疏,书斋幽雅更清癯。

(宋·金履祥《奉和鲁斋先生涵古斋诗二首》)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清·郑燮《念奴娇·长干里》)

从这些诗词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古代小巷文人隐居于僻巷、读书于幽巷、修心于陋巷的淡泊与雅致。所以,静静的小巷往往最富有诗情画意,最能引发人们的思古幽情。直至今天,一些古韵犹存的幽巷仍然可产生感荡心灵的力量,具有陶冶性情的功能。也许,这正是院巷式住宅为何最具有东方神韵,丽江的小街陋巷竟能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小小的宽窄巷子却可以成为“成都名片”之奥妙所在吧!

四、轩窗绮绮——情感的空间与自然的景框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园说》中写道:“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这就是说,中国民居的窗,不仅是住宅通风、采光的“气口”,而且是人欣赏景观、融于自然的通道。因此,窗是一种尤具文化意蕴与审美魅力的建筑构件。

正因如此,吟窗及描写窗景的诗,在古代栖居诗、咏景诗之中占了很大比例,笔者摘录于《附录》之中的就有百首,其中,仅唐代诗人王维一人即达十五首。

吟窗诗中,有写它的采光通风作用的,如:

朝日照绮窗,光风动纨罗。

(南朝·梁·萧衍《子夜歌》)

斜窗通蕊气,细隙引尘光。

(南朝梁·萧纲《艳歌曲》)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晋·郭璞《游仙诗十四首其二·青溪千余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唐·陆龟蒙《忆白菊》)

碧窗斜月霭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唐·张仲素《秋闺思》)

然而,更多吟窗诗是在描写窗景,即把窗户作为了今人之摄像机的镜框或绘画之景框,由它来对室外空间景观进行选择之“剪裁”,使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加“艺术”,从而体现了窗的文化审美功能。

例如:

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南朝·齐·谢朓《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

(唐·王维《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四首》)

沿涧水声喧户外,卷帘山色入窗来

(唐·温庭筠《山居》)

窗纳邻峰碧,瓢分远涧清。

(宋·刘克庄《野性》)

同时,窗还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建筑构件,它常常是诗人的情之所在,寄托了居住者缠绵的爱情、不尽的愁绪,甚至可以从中迸发出气吞山河的豪情!

例如:

窗疏眉语度,纱轻笑眼来。

(南朝梁·刘孝威《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

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唐·王维《晚春归思》)

同类推荐
  • 丁玲散文选集

    丁玲散文选集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将它们串联起来,以不同年代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便于读者阅读与欣赏。《丁玲散文选集》为《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之一种。
  • 凤凰城

    凤凰城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出自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回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民性:它浓浓的泥土的芳香,更是带给人一种悠长纯美的回味……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 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 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热门推荐
  • 三界诸仙传

    三界诸仙传

    他生来万恶诅咒缠身、命中注定活不过十岁。他生负太阴圣体、天生阴阳眼、牛神蛇鬼屡见不鲜。红尘争渡、踏天而行、不为争霸、只为亲者。仙道、鬼道、人道、魔道……且看幼弱少年如何在三界中闪耀星光。
  • 证道之战

    证道之战

    从神像之中走出的诡异少年,为了寻找封印自己的真相,意外卷入一场洪荒浩劫的阴谋中。美女,功法,战技……统统归于囊中。洪荒浩劫,亿万杀戮,山巅之上,牧天仰天怒吼:此战,证道!
  • 听雪传奇

    听雪传奇

    她是公主,身份高贵,却因为以外,而流落民间。寻亲之路漫漫,她遭遇了一切的爱恨情仇,最后,再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 取个名真难

    取个名真难

    阿鬼是一个蹩脚的期货操盘手,但是被K线的某个神奇图形开启了潜能力,他拥有跨物种交流的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枚古墓神石,从此他拥有了超凡的赚钱能力,期货市场成为他的提款机。为了揭开神石的秘密,阿鬼和几个生物学家以及盗墓高手进入岳林山密道深入地底一千米的古代陵墓从而揭开四维生命的秘密......
  • 现代精神病人

    现代精神病人

    我们只想打开这个牢笼,却被世界认为我们是精神病!也许我真的是精神病……假如,许多年后,我们用生命换来的结果也许是真的。我希望世界能够铭记我们,曾经有这么一帮被别人认为是精神病的患者的家伙们,默默地在为整个人类奉献着,战斗着。
  • 百千印陀罗尼经之二

    百千印陀罗尼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渔

    江渔

    “你的眼,是散落繁星的海!”这是顾希言第一次遇见江鱼时的情景。……柳丝落幕时,花火飘远去,一生中我们会遇见多少人,又能与其中几人有约?——谁都不得而知。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千古第一毒后之吕雉传奇

    千古第一毒后之吕雉传奇

    这一生,她吕雉只爱过一个男人……那一年,她清纯如水,天真烂漫之际,遇见了骑着白马踏尘而来的那个人。那人承诺会爱她一辈子,而心性如同孩子一般的吕雉此时不知道,这个男人毁了她一辈子,最终逼她走上了千古毒后之路……项羽,你终是负了我……可我不后悔爱你一次……
  • 盛世瘾婚:宸少追妻求攻略

    盛世瘾婚:宸少追妻求攻略

    腹黑宸少遭遇顽劣名媛,针锋相对,相爱相杀!什么?早有未婚妻?还敢来挑衅她?她本以为能忘记一切,却不想他成了自己的一道魔障。他翻山越岭苦苦追妻,再见面,她俏然一笑:“不知这位先生姓甚名谁?好眼熟。”他只是霸道搂住她的腰肢:“我是你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