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900000036

第36章 就那点事儿(2)

但叶氏女儿们的肩膀终究太柔弱了。她们生活的晚明时代,苏南一带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同时那里也是崇尚心灵自由的“公安派”“性灵派”和“唐宋派”文学思潮的策源地。这一切不能不对她们那一颗颗敏感的心灵产生影响,她们因此而似乎看到了一线争取自由的曙光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在封建社会,对于女子来说最大的自由和最基本的自由莫过于爱情婚姻的自由了,然而这在现实中又实在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她们伤春悲秋,感叹流水落花,吟咏莺飞草长,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舒展着对爱情的向往,大胆绽放着对自由的渴望。因此,许多时候,与一般的女性相比,她们更美丽,更多情,但同时她们也如那晶莹剔透的青花瓷器一样,更敏感,更脆弱,一不小心就会香销玉碎。在她们那里,文学正是开放在自由心灵沃土上的特殊花朵,她瑰丽而又神奇,给人万般意味的同时又终无法言传,让人坚强无比的同时又往往极易自伤自嗟,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同时又往往自我迷失。

然而,这就是文学,它极度个人,极度自我,极度主观,极度感性。这就是为什么它不能作为一门手艺那样父子相承师徒相传的原因,或许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女性文学部落只能在这个时代昙花一现的必然原因。

是的,无论是中国文学史上还是世界文学史上,文学世家都极少,世界暂且不说,就中国来说,算起来最成功的只有两家,一是曹家,二是苏家。而中国女性文学世家更少,算起来也只有这叶氏一家,且不为对中国文学史不太熟悉的一般人所知,其知名度远远不及曹、苏两家。其中的原因看起来是因为曹家和苏家有曹操和苏东坡,而叶家姐妹中没有出一个领衔人物。的确,如果叶氏姐妹中真出了一个李清照,那么相信人们一定会记得这个女性文学世家的。那么,为什么叶氏姐妹中就是走不出一个李清照呢?

在叶氏女儿中,就个人才华来说,叶小鸾是最有可能成为李清照的,然而她死得太早了。想到这一点,我不仅对她的身世心生感慨,同时,我也在传说是由她手植的那棵腊梅前久久伫立。

一位村中老妇走过来告诉我说,原来那棵腊梅比这高大多了,有一年不知被什么人砍了,只剩下了一个梅桩,现在看到的只是梅桩上发出的枝桠长成的。听了她的话,我们再看这棵腊梅,它的确没有亭亭玉立或高大粗壮的身姿,只是像一堆灌木匍匐在太湖石旁。老人叹了一口气说:“哎,这梅花也与小鸾的命一样苦啊!”

的确,叶小鸾的命真是太苦了,出生四个月便做了舅家的养女,舅母张倩倩虽是一代才女,但婚姻不幸,英年早逝,这让叶小鸾从小就有一种对婚姻的恐惧。这种恐惧终于导致了她在婚前五日暴卒,一代才女,终没能来得及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李清照。

的确,李清照活到71岁才成其为李清照的,而叶小鸾只活到17岁,17年的人生长度如何能与71年的人生长度相比呵!不仅如此,当我在翻看有关史籍时吃惊地发现(前面我也已说过),除叶小鸾外,叶氏女性文学部落成员的寿命都很短:叶纨纨只活了22岁,叶小纨只活了42岁,与她们相比,母亲沈宜修算是最长寿的了,但也仅仅活了45岁。虽然这更多是出于一种偶然,但不能不让我们扼腕叹息。

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叶小鸾不被寄养于舅家呢,情况又将会怎么样?或许她不会在叶氏文学部落内开一个英年早逝的头吧!境况或许将是另外一种:至少对于叶小鸾来说,或许也就因此而没了那份敏感,那份忧伤,那份由此而成就的文学才情了。

季羡林老人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作为一个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个个写出杰出的作品,取得杰出的文学成就;但同时我作为一个长辈,我又不希望我的学生真能这样。因为文章憎命达,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接受命运的历炼,而这又是我不愿看到的。我希望我的学生每一个人都能生活幸福。

季老的话说出了文学的悖论和文学家的宿命!

叶氏姐妹中没有走出李清照,因为她们的时代不是李清照的时代;她们的人生命运也与李清照有着太大的不同。

叶氏姐妹生活的明代后期,最著名的文学社团东林党与复社,实际上既是文学团体也是政治团体,可叶氏文学部落似乎自甘立于政治大潮之外,对政治似乎异常的缺乏兴趣,甚至连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从叶氏姐妹的诗词中也少能见到影子,她们没有李清照那样在“读万卷书”后又有“行万里路”的机会,因此,她们的创作主题还是传统的风花雪月,这在那个天崩地裂的时代里,实在显得有点过于矜持也过于奢侈了。

苏州郊区的吴江、昆山一带,自从明朝中期后,资本主义萌芽就产生了,随之是市民阶层的广泛兴起,这也便催生了一个新的市民文学样式—戏曲,这也是为什么昆曲兴起的原因。但叶氏文学部落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事实上并没投身于这一文学大潮中,而仍是对作对、吟诗、填词等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兴趣,这多少也有点不合时宜。叶小鸾的诗词的确不坏,在诗论家陈廷焯的眼里几乎可与李清照比肩,但终究不会成为李清照第二。倒是叶小鸾死后,她的姐姐叶小纨为纪念她而创作了戏曲《鸳鸯梦》,使她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戏剧家,如果天假她以年,不在42岁时便让她命归黄泉,她倒是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女性的汤显祖或孔尚任。只是历史永远无法假设。

想到这儿,我再看眼前这棵瘫痪在地的腊梅,发现它却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碧绿的梅叶叶叶交光,婀娜的梅枝枝枝遒劲—躯干倒下了,可比躯干更重要的灵魂却年年绽出新芽,岁岁吐露芬芳,永远以微笑面对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北京大兴一名叫王寿迈的书生,在一个古董地摊上发现一块旧砚台,满身墨垢,污迹斑驳,一眼初看上去似乎其貌不扬,但拿在手上仔细端详一番后,觉得它似乎又透出一种别样的神韵,再用手指关节轻叩一下,竟发出一种金属感的声响,此时,他心中窃喜自己无意间碰上了一块好砚,但是表面上他并未露半点声色,故意与摊主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以极少的几个钱将这块旧砚买回了家。

回到家,王寿迈迫不及待地对砚台进行了一番洗刷、剔垢,刻在砚台上的一行行文字随之渐渐清晰了起来,王寿迈的心也渐渐跳得越来越快,最后他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首七绝后面的落款清清楚楚:“于疏香阁小鸾”。原来他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这么一块旧砚,竟然就是在世上隐没二百多年,为天下许多读书人魂牵梦绕的眉子砚,它最初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江南才女叶小鸾。

明崇祯二年(1629年)春,叶小鸾与母亲一起,为曾养育过自己十多年的舅母张倩倩扫墓,并顺道回外公家探亲。舅舅沈自炳将海上获得的三块上好砚材制成了三块砚台,分别取名眉殊、眉娘和眉子,并分别赠送给了纨纨、小纨和小鸾三个才貌双全的外甥女,小鸾得到的便是眉子砚。此砚长三寸,宽二寸,厚半寸,形如腰圆,面有犀纹,之所以名之“眉子”,是因为砚池恰如一弯娥眉。得到此砚,小鸾喜不自禁,为之口占二绝,并铭刻于砚背:

天宝繁华事已陈,成都画手样能新。

如今只学初三月,怕有诗人说小颦。

素袖轻笼金鸭烟,明窗小几展吴笺。

开奁一砚樱桃雨,润到清琴第几弦。

从此以后,眉子砚便朝夕陪伴着叶小鸾在疏香阁中吟花咏草、镂云裁月,多少个昏晨月夜,叶小鸾轻展素笺,轻捏彤管,在砚中轻濡香墨,任诗情文思一泻千里,洋洋洒洒。小小的眉子砚,她见证了《返生香》里每一首诗、《疏香阁词》里每一首词的诞生,也见证了晚明小品文名作《分湖石记》《蕉窗夜话》的诞生,当然更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位风华绝伦的才女的崛起。

小鸾香销玉殒后没几年,朱明王朝轰然倒塌,江南的吴山越水也在清军的铁蹄下支离破碎,叶小鸾的父亲叶绍袁,带着四个儿子削发为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更何况一块小小的眉子砚呢!就这样,眉子砚不知去向了百余年。

乾隆年间,眉子砚竟然在广东出现在一个叫陶绥之的文人手里,他将此砚视为珍品,他还为之在文人墨客中广征题吟,一时蔚为佳话。这些题吟中,以嘉应吴兰修所作《疏影题眉子砚》一词最为著名:

三生片石,有黛痕隐隐,依旧凝碧。字瘦如人,诗靓于春,都是可怜香泽。昙花悴后瑶琴冷,共一缕、玉烟萧瑟。最伤心细雨樱桃,又过几回寒食。

犹记书香旧事,小颦初画了,无限怜惜。煮梦年华,写韵风神,转盼已成今昔。采鸾未许人间嫁,更莫问蓬莱消息。算只有、眉月婵娟,曾照那时颜色。

眉子砚从此以后成为人间至宝,即使是它的一叶拓片,也为收藏者珍视。为之题吟的文人墨客更是难计其数,其中不乏诗坛盟主、文坛领袖,如袁枚、龚自珍等。或许是眉子砚此时名声太大了吧,它此时的主人有意要让它隐没于世。这一隐竟然又是一个百余年。

此时,这眉子砚竟然实实在在地拿在了王寿迈的手上,他能不激动吗?

王寿迈从此将自己的书房易名“砚缘斋”,接下来少不了跟当年的陶绥之一样,征题求句尽兴风雅一番。

然而,王寿迈的“砚缘”并没就此结束。在他得到眉子砚六年后,似乎是上天随人愿,他竟然奉旨移宰吴江,成为了叶小鸾的父母官,王寿迈在古董地摊前无意续上的这段砚缘,于是在令人诧异中又往下延续了。

王寿迈任吴江县令期间,他详读午梦堂诗文,拜会叶氏后人,摹画叶小鸾肖像,修葺叶小鸾荒冢……这一过程中,他不仅留下了许多诗文,更为后世多少留下了一些凭吊的遗迹。我今天想到这些,不禁对王寿迈心生谢意和敬意。

几年后王寿迈调离吴江,他不想将眉子砚带走,但它又实在太珍贵了,于是他想到了近在苏州的一位徐姓朋友。王寿迈之所以想将眉子砚交存徐氏,并非只因为他是自己的朋友,更因为他是一位砚迷,他爱砚、懂砚、藏砚,家里专门有一座用于藏砚的“砚楼”,楼上砚台不计其数,将眉子砚存于他处,王寿眉觉得很放心。

然而,谁知有一天,徐氏砚楼突然大火冲天,一楼名砚瞬间不存,其中自然也有那块眉子砚。王寿迈得知后,震惊之余赶来苏州,但看到徐某一副痛心疾首又歉疚万分的样子,只得算了,人家不也一楼的名砚没了吗!

从此以后,眉子砚真的再也没有在世上出现过,但坊间倒因此而出现了许多与之有关版本略有不同的传闻,其中一则是,藏砚楼的那把大火原本就是徐某自己点燃的,是他为了占有眉子砚而施的苦肉计。但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这个故事是我从有关史籍中看到的。我想这真是一个可以拍成几十集言情电视连续剧的题材呵,可为什么就是没人拍呢?

叶氏一门中,女性的文学成就不如男性,她们中的确没有走出个李清照式的人物,但她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女性文学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

最基本的意义,是她们填补了中国女性文学世家和女性文学部落的空白。当然,如此总结出的“意义”,写在学生的考卷上最合适,更重要的意义也许还是存在于她们那些不乏香艳的诗词中,存在于她们文章的字里行间。那就让我们读几首叶小鸾的诗词吧!

揽镜晓风清,双蛾岂画成?

簪花初欲罢,柳外正莺声。

这首题为《春日晓妆》的绝句,是叶小鸾年表中所引的第一首诗,也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她最早的一首诗。诗中的小鸾,揽镜梳妆,活泼可爱,天真的女儿形象跃然纸上。

父亲在外沉浮于宦海,母亲为此而多有牵挂,做女儿的对此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便有了一首又一首同题为《水龙吟秋思,次母忆旧之作,时父在都门》的词,其为“之二”:

芭蕉细雨潇潇,雨声断续砧如逗。凭栏极目,平林如画,云低晚岫。初起金风,乍零玉露,薄寒透。想江头木叶,纷纷落尽,只余得青山瘦。且问泬廖秋气,当年宋玉应知否?半帘香雾,一庭烟月,几声残漏。四壁吟蛩,数行征雁,漫消杯酒。待东篱、绽满黄花,摘取暗香盈袖。

俗话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只是怀春最易伤春,尤其是对于叶小鸾这样的怀春更怀才的少女。春天来了,一梦醒来,叶小鸾为一个梦竟然连填五首“鹧鸪天壬申春夜梦中作”:

次一章寻梦午梦堂

之一

一卷楞严一柱香,蒲团为伴世相忘。三山碧水魂非远,半枕清风梦引长。倚曲径,傍回廊,竹篱茅舍尽风光。空怜燕子归来去,何事营巢日日忙。

之二

春雨山中翠色来,萝门攲向夕阳开。朝来携伴寻芝去,到晚提壶沽酒回。身倚石,手持杯,醉时何惜玉山颓。今朝未识明朝事,不醉空教日月催。

之三

野径春来草放齐,碧云天晓乱莺啼。紫笙吹彻缑山上,清磬敲残鹫岭西。红馥馥,绿萋萋,桃花杨柳共山蹊。遥看一抹烟云处,带雨春帆近日低。

之四

雨后青山色更佳,飞流瀑布欲侵阶。无边药草谁人识,有意山花待我开。闲登眺,莫安排,啸吟歌咏自忘怀。飘飘似欲乘风去,去住瑶池白玉台。

之五

西去曾游王母池,琼苏酒泛九霞卮。满天星斗如堪摘,遍体云烟似作衣。骑白鹿,驾青螭,群仙齐和步虚词。临行更有双成赠,赠我金茎五色芝。

这些作品,真实、自然,同时又优美、优雅、风骨天成,即使是娇容媚态也面目清新;里面没有大喊,更没有尖叫,既不刻意装扮成女权斗士,与男人一争高下,也不像当今社会的一些演艺界女性,以模糊性别而卖弄于人。这样的文字,在中国文学史上除了在李清照的笔下曾大量出现外,真的还不曾太多。

或许正是因为中国文学中这类文字太少了,许多笔下曾金戈铁马的男性诗人,竟也曾装起了女人写起了“闺怨”为题的诗词,连王昌龄、欧阳修等人,也都曾干过这样的勾当。然而我们读他们的这类文字,似乎总如听那些男性花旦们捏着喉咙的演唱,让人很不是滋味。而叶氏女性文学部落的诗人们,她们留在文坛上的身影是纯粹女性化的,她们向当世也向后人,大胆地亮出的自己那纤细、柔弱而又光彩夺目的身段,使得中国文学多少有些阴阳不调的毛病终究减轻了几分!

莫吃惊叶小鸾的一方小小的砚台为何能引得世上一幕幕悲剧、喜剧、正剧、丑剧相继上演;休奇怪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竟一边以笔为刀枪向封建文化的堡垒发起攻击,一边却又二度凭吊叶氏午梦堂并修葺叶小鸾荒冢,并为之诗兴大发!想来那一定并非仅仅是出于对薄命红颜的同情吧!

很想去看一看那位被毛泽东称为“先生”的诗人柳亚子为叶小鸾亲笔书写的墓碑,但村民们告诉我,那已不可能了,因为叶小鸾墓在上世纪50年代里,因修建318国道而已被毁,现在那儿已成一片渔塘了。有两位当年参与开河筑路的老人,还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讲起了当年挖墓的情景:“咋咋,那棺木真是好呵!都过了这么多年了,挖出还像新的一样……”另一位说:“哈哈……后来被生产队做了船板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本来显得有些木讷的脸上竟因此而绽放出笑容。只是我一点也笑不起来。

突然想起来,韩君车载着我正是从318国道来叶家埭的—原来我们的车轮事实上竟也曾从叶小鸾的香冢上辗过,回去时真不想再走这318国道了,但不走又不行,我们总不能不回去吧!

同类推荐
  •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本书系论文集。它是我国从事印度——南亚研究学者多年的学术成果。本书从中国的视角对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外交等做了多角度的探索研究。
  •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大风歌:风之涌

    大风歌:风之涌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冯剑华文选

    冯剑华文选

    本书为冯剑华老师编辑一部文选,与为肖川老师编辑一部诗选一样,都是我莫大的荣耀。因为他们为宁夏的作家、诗人做了几十年的嫁衣,为宁夏文学的繁荣奉献了一腔的热血。
  •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本书是著名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在2011年的最新力作。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之谜

    中国历史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百余个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分为先秦历史、秦汉历史、魏晋南北朝历史、隋唐历史、两宋历史、辽夏金元历史、明清历史7个部分。编者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将多种经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的观点一并提出,展示给读者,使读者既多了一个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多了一条了解真相的途径,从而见微知著、去伪存真,揭示谜团背后的真相,满足其探奇心和求知欲。
  • 命轮之幻月重生

    命轮之幻月重生

    地球21世纪拥有多重身份的她来到了这个,呃,封建,又不封建的,呃,大陆。哎呦喂,有人居然说她是废物,好,你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奉劝一句,惹毛她了,她会先让你尝尝生不如死,然后嘞,让你去奈何桥和你的那些同伴们一起打麻将。天赋卓越,可世事难料,也许她会安安分分地修炼,她完全可以训练到大陆顶端,但浑水已经淌了,灵神,不不不,玄神,不不不,她真的到了高级位面的顶端,神帝阶段,这等逆天,又会有怎样的结局。有人说她嚣张,(⊙o⊙)…真的吗,我咋不知道,废话,就你,还会注意那群你所谓的蝼蚁?肩负重任,她能否力挽狂澜,命又怎会有天注定。命运的枷锁,是否真的会束缚,今生,前世,她,他,究竟是谁
  • 乱世侠影

    乱世侠影

    大雪悬疑夜,一宗金地灭门命案,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比试……
  • 穿越重遇

    穿越重遇

    原本是生活在温室里的小花朵,却遭受了闺蜜最深的伤害。当刀刺入心脏,邓沫欣宁愿相信是唐梦不小心失手,也不愿相信唐梦要杀她。邓沫欣失去一次生命,却来到古代,前世的记忆全部被掩盖,遇到一座冰山,处处帮他。。。
  • 彼岸花犹开

    彼岸花犹开

    “雅,对不起,我没有怀疑你!”恺急急地说道,而那少女冷漠地看着他了他一眼,头也没回地走了。“雅!你为什么这样对我!”只见五个不同风格的少年向少女伤心地问,少女依旧没理。“雅,我的好妹妹,让我宠爱你好吗?”南宫寒默温柔地问。“哥,花葬彼岸,彼岸花开,我回不去了......”那少女淡淡地说道。
  • 飓风之怒

    飓风之怒

    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各自有着不同的职业,但都有着自己隐藏的秘密......队长是一个乳臭味干的初中生,看他们如何驰骋沙场
  • 魔法公主VS魔法王子

    魔法公主VS魔法王子

    她,可爱活泼,黑道上闻风丧胆的至尊—星。她,冷漠无情,黑道上处处都要避免的王者—语。还有许多的身份连自己也不知道。他,每天板着个冰冷冷的脸。他,花心也很帅气,经常让人感到他找抽。当如冰山的他遇到活泼的她会有怎么的爱情故事。当帅气的她遇到无情的她时,她的冰山会融化吗?
  • 我的青春校园梦

    我的青春校园梦

    雨溪中学是一个沉静了许多年的学校,校园中充满了欢笑,但是有一个人是特别的,我胡平心中十分纠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一个胖子,怎么变成了高、帅突然脑海中出现一段话,..................究竟是什么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 重生之女王归来

    重生之女王归来

    新婚夜,丈夫和妹妹联手将我杀害,而我的父亲就在门口冷眼旁观。一朝重生,我发誓要保护我爱的人,虐渣男,斗白莲,夺事业,绝不允许自己再活得卑微!他强硬霸道地闯入我的人生:“做我的女人,你的仇,我帮你报。”我:“……”哪里来的蛇精病?
  • 永昌圣道

    永昌圣道

    “无名天地为始,然可谓至道之宗,万物桑田,苍茫圣母,吾名始!”“仙,长生迁去也,一人一山谓之仙,众王之皇,吾名帝!”自混沌初开,仙帝独尊后,仙道文明迎来了空前鼎盛的岁月,心若黎明,共拜仙帝,信仰力茫茫,徒子徒孙无数!仙帝晚年,魔影作祟,一批修魔者开始苦行于天下,宣扬道统,传播信仰,尊混沌纪元始魔大帝为祖。北有仙岛群州,亦有佛门净土,位及西漠。妖禽蛮夷,遍及东南。中土神州,诸子百家,孔圣学庙,名门满天下!仙墟崖下,少年死而复生,终大彻大悟,脱胎换骨,自此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无法回头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