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400000152

第152章 张英家训(2)

甚至民间乐谱用古代经书《大学》的内容,以及对《归去来辞》《赤壁赋》等文学名篇,强自配以七弦,一字予以一音,而且有用山歌小曲来混乱真谛的人,他们混充古乐的情况很严重,这一点应当为自命清高的人引起特别注意。一般来说琴音以古朴淡雅为主,不在于悦耳动听。弹琴的人如果心境略微有一点不清净,那么手指就会像碰到荆棘一样难以发挥作用。如果在清风朗月的时候,心无挂牵的事情,心胸宽阔性情直率,这时鼓动一曲,不躁不懒,不急不慢,那么就会做到缓急轻重,合宜自然。正确的音符出于腕下,清净的兴趣超越于事物之外。宋代诗人陆游说:“琴到无人处听功夫。”没有深刻领会这其中妙趣的人,自然一听到古乐之声就想睡觉,这就不值得同他深论了。

【评析】

张英在篇中指出,古乐之声不在于悦耳动听,而在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要使琴音超然于物外,达到“于无人处听工”的境界,就必然要具有一种清净纯雅的心境。这里论述的也有关于学术的问题,是很有见地的。

少食早起是养身要法

【原文】

古人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行,而疾病少。吾乡吴友季善医,每赤日寒风,行长安道上不倦。

人问之,曰:“予从不饱食,病安得入?”此食忌过饱之明征也。燔炙熬煎[1],香甘肥腻之物[2],最悦口而不宜于肠胃。彼肥腻易于粘滞,积久则腹痛气寒,寒暑偶侵则疾作怪矣。放翁诗云[3]:“倩盼作妖狐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4]。”此老知摄生哉。炊饭极软熟;鸡肉之类,只淡煮;菜羹清芬鲜洁渥之[5],只食八分;饱后饮六安苦茗一杯[6],若劳顿饥饿归,先饮醇醪一二杯[7],以开胸胃。陶诗云[8],“浊醪解劬饥”[9],盖籍之以开胃气也。

如此,焉有不益人者乎?且食忌多品,一席之间,遍食水陆,浓淡杂进,自然损脾。予谓或鸡鱼凫豚之类[10],只一二种,饱食良为有益,此未尝闻之古昔,而以予意揣当如此[11]。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冬夜以二鼓为度,暑月以一更为度。每笑人晨夜酣饮不休[12],谓之消夜。夫人终日劳劳,夜则宴息[13],是极有味,何以消遣为?冬夏皆当以日出而起,于夏尤宜。天地清旭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予山居颇闲,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14],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永,不妨午睡数刻,焚香垂幕,净展桃笙[15],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天际真人[16]。况居家最宜早起,倘日高客至,僮则垢面[17],婢且蓬头,庭除未扫,灶突犹寒,大非雅事。昔何文端公居京师,同年诣之[18],日宴未起,久之方出。客问曰:“尊夫人亦未起耶?”答曰:

“然。”客曰:“日高如此,内外家长皆未起,一家奴仆,其为奸盗诈伪,何所不至耶?”公瞿然[19],自此至老不晏起。此太守公亲为予言者[20]。

——节录自《聪训斋语》卷一

【注释】

[1]燔炙:烧烤。

[2]香甘肥腻(n佻):香甜美味和含脂肪油脂多的食品。

[3]放翁:指宋代诗人陆游。

[4]鸩:传说中的一种有毒的鸟。

[5]羹(g佶ng):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

[6]苦茗:苦茶。

[7]醇醪(l佗o):味厚的美酒。

[8]陶诗:陶渊明诗。

[9]劬(q俨)饥:劳累饥渴。

[10]凫豚(f俨t俨n):野鸭小猪。

[11]揣:估计;忖度。

[12]酣饮:畅饮。

[13]宴息:晚上睡得很迟。

[14]敛:收起;约束。

[15]桃笙:桃枝竹所编的席子。

[16]不啻(ch佻):不但;不止;无异于。

[17]垢(g侔u)面:不干净的脸。

[18]同年:科举制度同榜的人称同年。

[19]瞿(q俨)然:惊愕;惊悸。

[20]太守:官名。明清时专指知府。

【译文】

古人把睡觉饮食两件事,当做养护生命的重要任务。人的脏腑肠胃,经常使它宽怀舒畅而有余地,这样体内的元气得以运行,疾病就会减少。

我们家乡的吴友季先生善于医道,常常在夏天和冬天,行走在长安的路上不感到疲倦。有人向他问及不怕炎热和寒冷的原因,他回答说:“我从来不吃得很饱,病毒怎么会侵入我的肌体呢?”

这就是饮食切忌过饱的明证。

烧烤熬煎,香甜美味和脂油较多的食物,吃起来最合口味但不宜于肠胃消化。那些肥腻的食物吃在肚子里容易粘连积滞,积存太久就会引起腹痛气寒,如果冷热偶然侵袭身体就会引发疾病。宋代诗人陆游的诗说:“倩盼作妖狐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

陆游是知道怎样养身的。煮饭要煮得极其软熟,鸡肉之类,只清淡煮成就行了;蔬菜和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清淡芬芳而又鲜嫩洁净,只吃八成饱就够了;吃饱后饮六安苦茶一杯,如果疲劳饥饿地回到家里,首先喝味厚的美酒一二杯,可以开胃。

陶渊明诗说,“混浊的美酒可以解劳累之后的饥渴”,指的是借美酒以开胃气。这样做,哪有不对人的身体有益处呢?而且饮食还要注意不能吃多种食物,一次宴席之间,遍吃水里和陆地上生长的东西,浓味淡味都进食,自然有损于脾胃。我认为鸡鱼野鸭小猪之类,只吃其中一二样就行了,多吃点还是有好处的。当然未曾听到古人有这种法子,而是我估计应当如此。安然睡觉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古人曾经说过,“不去寻求成神仙的方法而寻求睡觉的方法”。

冬天的夜里以二鼓为躺下睡觉的限度,夏天的夜晚以一更为躺下睡觉的限度。我常笑人早晚畅饮不休,称之为消夜。人们整天惆怅忧伤,晚上休息得较迟,睡下去是很有味的,怎么还谈得上去消遣呢?冬天和夏天都应当在太阳升起时起床,在夏天尤其应当这样。这时大自然清旭之气,最能爽神,丢失了这宝贵的机会是很可惜的。我在山中居住时颇感清闲,夏天太阳出来就起床,闻一闻水草清香的气味,这时莲花含苞还没有开放,竹子含着露水像要滴落,可以说这是最快乐的时光。太阳升高时间一久,不妨午睡一会儿,点燃线香放下帐子,展开桃枝竹席,睡够了起床,就会神志清醒气色爽快,无异于天边修行得道的人。

况且居家最宜早起,假如太阳升高客人来到,男仆没有洗脸,女婢没有梳妆,庭院没有清扫,灶上烟窗还是冷的,这是很不体面的事。从前何文端公居住京城的时候,他的同榜同学来拜访他,太阳升得很高了他还未起床,很长时间才出来会客。

客人问他:“尊夫人也没有起床吗?”他回答说:“是的。”客人又对他说:“太阳升起这么高了,你和你的夫人都没有起床,一家奴仆,那些通奸偷盗的坏事,怎么不会发生呢?”何文端公听了客人这些话感到很惊恐,从此到老不再迟起床。这是一个知府大人亲自告诉我的。

【评析】

张英在篇中首先强调,养身不在于多吃各种营养可口的食物,相反只吃其中一二样就行了,并且不要吃得过饱。进而,他提醒子弟,作为一家男女尊长,绝对不要贪睡,应当早起,为大家作出表率。这样家庭内部才会井然有序,不至懒散无生气。

“慈俭和静”四字是延年益寿之道

【原文】

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人能慈心一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损于人,亦不轻发。推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养天和[1]。无论冥报不爽[2],即胸一段吉祥恺悌之气[3],自然灾沴不干[4],而可以长龄矣。人生享福,皆有分数,惜福之人,福尝有馀。暴殄之人[5],易至罄竭,故老氏以俭为宝[6]。不止财用当俭而已[7],一切事常思节啬之义[8],方有馀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9],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10],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处,可以蠲烦去忧[11],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

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不可已,细算之,亦非万不可已,如此逐渐省去,但日见事之少。白香山诗云[12]:“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今试问劳扰烦苦之人,此事亦尽可已,果属万不可已者乎?

当必恍然自失矣。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真定梁公每语人,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13],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此真得养生要诀。何文端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14],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噫[15]!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传》曰[16]:“仁者静。”

又曰:“知者动。”[17]每见气躁之人,举动轻佻[18],多不得寿。古人谓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19],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退听矣。此四者,于养生之理极为切实,较之服药引导,奚啻万倍哉[20]。若服药则物性易偏,或多燥滞。引导吐纳,则易至作辍[21]。必以四者为根本,不可舍本而务末也。《道德经》五千言[22],其要旨不外于此,铭之座右,时时体察,当有裨益耳。

——节录自《聪训斋语》卷一

【注释】

[1]翦伐:消灭;讨伐。

[2]冥报:迷信的人称死后报答为冥报。

[3]恺悌:和乐简易。

[4]灾沴:旧时指阴阳之气不和为害。

[5]暴殄:任意糟蹋。

[6]老氏:指春秋战国时思想家老聃。

[7]止:同“只”。

[8]节啬(s侉):节省。

[9]嗜:喜好;爱好。

[10]酬酢(zu侔):交际往来。

[11]蠲(ju佟n)烦:免除烦恼。

[12]白香山:指唐代诗人白居易。

[13]掀髯(r佗n):掀动胡须。

[14]叩:询问;打听。

[15]噫(y侃):古汉语叹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16]《传》:此处指《论语》。

[17]“仁者静”、“知者动”:见《论语·雍也》。

[18]轻佻(ti佟o):言语举动不庄重、不严肃。

[19]惶:恐惧。

[20]奚啻(ch佻):何止;岂但。

[21]辍(chu侔):中止;停止。

[22]《道德经》:春秋战国时思想家老聃即老子所着,主自然无为之说。又称《德道经》。

【译文】

过去的人论一个人的长寿之道有四个方面:即慈祥、节俭、平和、清静。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慈心一物,不做一切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即使一句话有损于别人,也不会轻易发出。由此推及力戒杀生以爱惜一切人和物,谨慎讨伐以养自然之和气。

不论别人死后在阴间报答有没有差失,自己胸中有一段吉祥和易之气,自然阴阳不和之气不会干犯,而可以长寿。

人生享受幸福之事,都有分数,爱惜福分的人,得到的幸福很多。而任意糟蹋福分的人,容易发展到没有一点剩余的地步,所以春秋战国时思想家老子主张以“俭”字为贵。不只是在财物用费方面应当节俭,一切事情都应当常常考虑节约的意义所在,这才会留有余地。在饮食方面节俭,就可以保养脾胃;在喜好欲望方面节俭,就可以聚集精神;在言语方面节俭,就可以养气血息是非;在结交朋友方面节俭,就可以选择好的朋友减少过错;在交际往来方面节俭,就可以养护身心防止过度劳累;在夜坐方面节俭,就可以安神舒体;在饮酒方面节俭,就可以使心纯净养成好的品性;在思虑方面节俭,就可以免除烦恼去掉纷扰。一切事情省却一分,就会有一分的收益。大约天下的事,万不得已的,不过十件中有一二件,一开始以为这件事是不可以成功的,仔细推算筹划,也不是万不能去做的,这样就会逐渐省去许多烦恼,日益看到难做的事少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说:“我有一句话请你记住,人世间自取苦恼的人很多。”现在试问那些劳扰烦苦的人,这件事情是可做可不做,还是非做不可的呢?想到上述这层道理,就应明白这是自己没把握好。一个人如果常常存有一种平和愉快的心情,那么就会心气畅通而五脏安然,这就是过去的人所说的养欢喜神。真定人梁先生常常对人说,白天办理公事,每晚回家休息,必须尽可能去找些高兴的事。

与客人纵情畅谈,掀起胡须开怀大笑,用来发舒一天劳顿郁结在心中的浊气,这才是真正获得了养生的要诀。何文端公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乡下人做百岁寿辰,何公向这位老人询问养生之道,老人答道:“我们乡村的人不知道什么养身法,但一生只晓得喜悦欢乐,从来不知道有烦恼。”唉,这难道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能够做得到吗?《论语》

一书中说:“仁义之人没有欲望而心静。”又说:“知识之人日求进取而动。”常常见到气躁的人举动轻浮不严肃,所以大多不能高寿。古人说砚的生命用世纪来计算,墨的生命用时辰计算,笔的生命用天计算,这就是指的动静的区别。静字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身心不过于劳累,一是心境不轻易动发。凡是遇到一切劳顿忧惧喜乐悲哀的事,外表按常规对付,心中凝静不动摇,如清澈见底的深潭,如古老的水井一般纯静,那么用自己的心志指挥言行,外界的纷扰都不能发生作用而被战胜了。“慈、俭、和、静”这四个方面,对于养生的道理是很切实的,比起吃药治病何止胜过万倍。

如果吃药就会出现物性容易偏失的问题,有的大多燥热滞积而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正确引导吐纳胸中之气,就易于中止病情的发展。因此,要延年益寿就必须以这四个方面为根本,不可以抛弃这个根本而去求取其他不重要的方法。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总计五千多字,主要的内容不超出这四个方面,如果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座右铭看待,时时对照加以体察,就会有好处的。

【评析】

张英在篇中重点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问题,认为“慈、俭、和、静”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如果真正落实到了自己的言行之中,那么不仅可以有益于身心,还可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把重在自我修养与善进饮食相结合的养身观,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讲求实际的辩证方法。

盛极必衰,人和事都如此

【原文】

余尝观四时之旋运[1],寒暑之循环,生息之相因,无非圆转。人之一身,与天时相应,大约三四十以前,是夏至前,凡事渐长;三四十以后,是夏至后,凡事渐衰,中间无一刻停留。中间盛衰关头,无一定时候,大概在三四十之间,观于须发可见。

其衰缓者,其寿多;其衰急者,其寿寡。人身不能不衰,先从上而下者多寿,故古人以早脱顶为寿征。先从下而上者多不寿,故须发如故,而脚软者难治。凡人家道亦然,盛衰增减,决无中立之理。如一树之花,开到极盛,便是摇落之期,多方保护,顺其自然,犹恐其速开,况敢以火气催逼之乎?……尝观草木之性,亦随天地为圆转,梅以深冬为春,桃李以春为春,榴荷以夏为春,菊桂芙蓉以秋为春。观其枝节含苞之处,浑然天地造化之理[2]。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节录自《聪训斋语》卷一

【注释】

[1]余:我。尝:曾;曾经。

[2]造化:自然规律。

【译文】

我曾观察春夏秋冬的往返旋转,寒冷炎热的循环反复,生长止息的相辅相成,无不体现了大自然圆转的规律。一个人的一生,与天时相适应,大约在三四十岁以前,像一年中夏天来到以前,什么事情都渐渐增长;在三四十岁以后,像一年中夏天到来之后,什么事情都渐渐衰败,中间没有一点停留而不断地变化着。

同类推荐
  • 宝宝全脑开发百科全书

    宝宝全脑开发百科全书

    本丛书从不同方面详实阐述了当代家庭必备的新婚、胎教、育儿等居家生活知识,集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全面实用的孕育丛书。本册图书为宝宝全脑开发百科全书。
  • 教子圣经:你是孩子的榜样

    教子圣经:你是孩子的榜样

    本书从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力、宝贝的社交能力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教育好孩子。
  •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本书结合当前最常见的教育问题,分析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现实的问题和教育的理论来帮助爸爸认识到教育中爸爸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关系的建立、理财意识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品德上的培养等方面来罗列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让爸爸轻轻松松掌握教育的规则。
  • 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本书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读物,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特长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注重对如何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与特长进行了详尽的讲解。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本书涉及内容:胎儿情商培养、幼儿情商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培养、心理素质培养、艺术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生理卫生培养、体质体能培养。
热门推荐
  • 家庭妇男之混在异界那些年

    家庭妇男之混在异界那些年

    “这就是大葱炒鸡蛋?”“是的小姐”“吃了它我就能进阶?”“是的小姐”“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不会的小姐”——“辰兄弟!再给我烤十个羊肉串,最近感觉修为又到瓶颈了!对了,多撒点孜然,我喜欢那味,辣椒来个微辣,有点辣味就行!”“辰哥哥,给我来瓶冰糖雪梨,人家最近境界不稳,想要调整一下。对了,要冰的啊,人家不喜欢喝常温的。”别人都是带着系统穿越,而带着厨房和冰箱穿越的辰墨表示并不羡慕,因为他厨房里面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对异界大佬有帮助的,想吃羊肉串?行!天阶功法给小弟来一本呗?
  • 男神把我纯真还来

    男神把我纯真还来

    那一年的秋天,昏厥的我,心疼的你。那一年的春天,逃离的我,发疯的你。那一年的夏天,失忆的我,迷恋你的。那一年的冬天,疼痛的我,焦急的你。一路的磕磕绊绊,有相聚有离别,但是我们携手一起走过。回忆往昔,再看今朝,满是幸福。
  • 万法春秋

    万法春秋

    太古洪荒,诸神黄昏,众神殇。上古大世,万妖作乱,群妖灭。黑暗年代,世界末日,强者陨。神秘时光,历史空白,无人提。而今,古族林立,百无禁忌的万兽之体,千古空寂的永生花皇,转世轮回的罗汉尊者。光暗双生中睁开的第三只眸子...万法争鸣的天地间谁能称尊?黑暗葬墓,极北雪域,永乐魔界,不死火冥界......一个个神秘荒芜之地,显现那不为人知的真相。大时代来临,一个夏族少年,带着奇门遁甲和古老阵法而来,佛魔双修,扭转阴阳,震动乾坤。
  • 回到明末当屠夫

    回到明末当屠夫

    明朝末年,大厦将倾。在满清黑暗统治到来之前,一个牢头被迫站出来,高举义旗。贪赃枉法者,杀!通敌卖国者,杀!鱼肉百姓者,杀!临阵不前者,杀!后金人凡身高及马鞭者,一律杀无赦!我是屠夫的儿子,不光能杀猪,还能杀人!PS:感情线,争霸线交织,看不惯作者君的,请大嘴巴抽死我
  • 冷心总裁:夺爱小娇妻

    冷心总裁:夺爱小娇妻

    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商界富豪之家,因为妹妹的出生,妈妈死掉了,在家人眼里,姐姐就是大小姐,妹妹就是一个晦气之人,不仅待遇不同,就连身份都不同,她在家里面,妹妹就如同是一个下人,让人呼来唤去,然而在商界之中,他们的爱情之路又会是如何,妹妹是否会有转变呢?
  • BOSS易推不易倒

    BOSS易推不易倒

    秦鹊趁着酒意,在公司元旦年会上做了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她、她、她……踩好点站好位在黑咕隆咚中蓄谋已深的强吻了……大BOSS!旋即提裙逃之夭夭,深藏功与名。然并卵,节后第一天上班她就被BOSS红果果的揪了出来,呵呵哒!
  • 快穿之男神请回头

    快穿之男神请回头

    已经不知道穿越了多少个世界,萧然早已忘了为何会在这三千世界中穿梭,但不知从何时起身后竟跟了一只忠犬!“你干什么!放开我!”萧然怒瞪他,“然然,我才不放手,你永远是我的!”凌晟笑道。本文绝对宠,无虐,作者新手上路。
  • 春暮

    春暮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绝世巅峰之神

    绝世巅峰之神

    昔日的天才,功力全废,沦为废物。一次机缘,得奇书重修,从此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且看叶枫如何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一步一步登上巅峰
  • 当回忆失去意义

    当回忆失去意义

    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爱情,却免不了吵架。他们被人称作“金童玉女",但他们知道自己很不完美。他们曾约定"一生一世",可那,谁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