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1000000012

第12章 把创意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实现出来(1)

所谓创造力,是新思想和旧教条之间的狭路相逢,是今天的创造力对过去的创造力的取代。过去创造出来的事物,一旦时过境迁不再实用,就成为新生活的拦路虎,跟随者对它们视若不见,探险者却从独立思考和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发现了它们并代之以更加友好的新事物,创造就此诞生,我们的生活被创新者重新塑造。

因此,创造既与守旧相悖,也不是拍脑门的事情,而是长期独立思考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必然收获。扎克伯格让我们看见了这一过程,让我们了解过程背后的推动因素。

点子--你能很好地实施,才是最有价值的

扎克伯格在谈到Facebook这个点子由来的时候,曾经轻描淡写地说,当我想到它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文克莱沃斯兄弟把争夺Facebook创意所有权的战争搅得沸沸扬扬,扎克伯格轻轻松松的一句话就能熄灭人们的疑惑:如果你们想到Facebook的点子,你们就应该把Facebook做出来。

即便文克莱沃斯兄弟真的想到过Facebook的点子,然而这点子恐怕只是灵光一闪的火花,而在扎克伯格那里,Facebook的点子却是一个系统的思维,他既明晰地意识到它本身,又清楚地知道如何将它一步一步地实行。这就是为什么,前者只是争到了一些经济上的补偿,后者却催生了一个网络帝国。

以旁观者的视角,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两者不同的思维之图,至少围绕Facebook灵感的思维,前者仿佛是没有编织完整的渔网,散乱地堆着一鳞半爪的思维线头,后者却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宽大、柔韧的巨网,从外界得来的材料也好,从心里冒出的想法也好,都能够在这张巨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获得有系统的组织和有步骤的推行。扎克伯格的思维之网,不仅仅体现在Facebook的创意上,你甚至不必深究,单单从他的神情上都可以感受得到。在对待几乎所有的事情上,扎克伯格都仿佛成竹在胸,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洞见、有把握。

当然,这张思维之网绝没有网尽乾坤,扎克伯格也远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是可以确定,出现失误的时候,正是这张大网可以得到修正和扩大的时机。我们无意神化什么,不过,历史上那些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人,他们的神机妙算一定都是得益于头脑中的这张大网。

在现实生活中,这张网的威力也会时时得到验证。比如微博上,公布了一个热门事件,大家纷纷就该事件进行讨论,无形之中,他们头脑中的思维之网就来了个大比拼,有的人像原始动物,单纯反馈接收到的刺激,有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见解,而有人却站在更高的角度,点评到事情的本质,还有人不仅说出本质,还会分析出事情的发展趋势。

最后那种人,无疑是思维之网最博大的人。这张网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泡令是这样描述的:“我的头脑中有一幅图,一种类似于宇宙一般理论的图景,那是我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如果我在读一篇文章,听某人的讲座或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某些我过去没有的关于科学的信息,我就会问自己,这将如何装进我关于宇宙的图景之中?如果他们装不进,我就问,为什么装不进?”

福尔摩斯曾经对华生说,“我的头脑就像一个图书馆,里面有一个又一个格子,无论从外面得到什么,我都会把它们装进格子里。”

网也好、图也好、图书馆也好,都是一种心智模型的不同说法。当普通人孜孜不倦于收集大量信息的时候,高成就人士却把精力用在建立一个心智模型,也就是一个大脑运作的框架上。

这种框架是怎么形成的呢?泡令说,“我并不比别人更聪明,我只是比别人更多的思考。”通过深入的思考,他们对于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有着深层理解,这种理解化为一种思维结构,让他们能够放置他们学到的大量信息。

这种思维结构就像福尔摩斯说的图书馆一样,分成一个又一个格子,知识被分门别类地放置,这样能够更好地纳入,也能更好地被利用起来。因为当他们在利用知识的时候,他们没有把这些知识视为孤立的数据,而是把它们视为一个大的画面的一部分。孤立的数据难以理解,一个大的画面却很容易理解。

比如,2000年刚过不久,美国重新制定会计准则。在一个普通会计的眼里,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不得不重新学习。但是,一个优秀的会计师却能够看到,这是安然公司破产带来的会计制度改革,是后安然时代的转变,他明白会计准则事件背后隐含的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他还会据此进行自我调整。

拥有了完善心智模型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完整的,他们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旦发现这种联系,他们就能够剔除不相干的信息,把思维资源释放出来,专注于处理真正重要的信息。

就拿一场球赛来说,一般观众看到的是一场闹哄哄的角逐,还有些观众可能在注意球员的长相,但是专业的球赛讲解者却会告诉你,球赛的决胜关键是什么,关键人物是谁,他的身手巧妙在哪里,甚至他的哪一个动作是历史上的经典动作。讲解者透过闹哄哄的表像,看到关键所在,就有赖于他的心智模型的过滤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心智模型能够帮助人们预测到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因为他们把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作为一个系统来理解,而在一个系统之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将导致后一个因素的变化,那些过去的事情,会影响现在的事情,而现在的形势,又将预示未来的走势。拥有深思妙策的能人,从以往的事件中分辨出了规律,再将这种规律运用于将来,就成为了预言家。

高成就人士看到的一切与一般人无异,重要的不是他们看到什么,而是他们感悟和理解到了什么。信息的积累、知识的增加确实是重要的,但它们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起一张思维之网,更好地理解世界,体会个人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有些人死学了不少,却缺乏必要的理解力,皆因他们的头脑里缺少图书馆的书架,他们的知识没有放在该放的位置上,而是像一个拥挤的仓库一样无序堆放,在需要知识的时候,取用也艰难。

相反,一个拥有完善思维模式的人,即便在陌生的知识领域,也能够大展手脚。

还拿我们熟悉的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来举例。大前研一原本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从事了9年的核反应炉设计工作,在进入麦肯锡之前,从未涉及对管理方面的知识,初到麦肯锡的时候,他甚至需要把商业用语转换成核物理用语才能思考。同事和他沟通困难,还骂他:“你就像是公牛身上的乳房!”这等于说大前研一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但是大前研一尝试做了一次收支平衡分析后,就觉得顾问这个工作很简单,他自己总结,“在核物理领域里学到的思考方式,可以在其他领域无碍使用,包括陌生的商业领域。”

泡令曾说,他砥砺思维模式的方式是思考,这与大前研一不谋而合,大前研一锻造自己的思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从他的家里到公司,有28分钟的车程,在每天的两个28分钟里,他坐在电车上,对眼前所见的一切进行分析,比如刚刚经过的这个广告牌,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个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换了是我会怎么设计才能增加产品的销路。他要求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段里,完成思考。持之以恒的电车训练,使他的思维模式精炼到了少有人匹敌的地步,面对一堆繁杂的数据,他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把握关键,找出解决之道。

在上一章,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刻意练习,也有助于打造思维之网。因为刻意练习的核心,在于寻找技能上的使人不满意的元素,然后尽最大努力改善它们,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深入的思考。深入的思考,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使人找到知识的关键联系。

打造思维模式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人们需要持续地将新信息和高级别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拥有锐利的思维犁铧,还要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视角。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扎克伯格对记者说,我正在思考二十年后的事情。

合理质疑

大前研一曾说,从1985年网络急速发展以来,世界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经济时代。国家的界限逐渐消失,金钱和信息自由跨越国境,企业交流轻易来往于各国之间。在以往封闭性的静态经济环境中,相同的原因一定会带来相同的结果,问题是存在标准答案的。但在开放型经济中,问题所涉因素极为繁杂,任何一点细微的前因变动,将导致莫测的变化。

大前研一认为,新经济时代只有20多年,没有人敢说自己是专家,这个世界同样不再有标准答案,能够生存下来的人,是那些掌握了科学思考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我国管理学人士指出,被很多人不看好的2012其实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之年,企业比的是本事而不是机制,个人拼的是能力而不是资历,街头实干家胜过象牙塔专家,野生动物胜过温室动物,机会属于那些历练出科学思维的人,只有他们才能抓住机会,谋定而后动,决胜于当今。

无论是科学思维,或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属于创新力,因为创新力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需求的能力。那么,谁是手握创新之铲的人呢?可以确定的是,这种人一定是至少某一个领域中的专家,掌握了前一节里讲的思维模式。创造型人士诞生于专家之中,他们和专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特曼曾对一些天才儿童进行过跟踪研究,他发现,绝大多数天才儿童在成年之后成为了专家,成为创造者的人却少之又少。

专家指的是在一个既定领域内做出辉煌成绩的人,而创造者却是使某个领域发生改变,对某个领域进行重新塑造的人。

一个人可能很聪明,可能样样都懂,但由于思想僵化,创造力就与他们无缘,最典型的例子是玛丽琳·贾维克,她曾经取得智力测试的最高分,在《世界吉尼斯大全》中排在第288位,她曾主持过一个名为“问问玛丽琳”的周日杂志栏目,专门回答那些想难倒她的提问者,但提问者很少如愿。敏捷机智如她,却不拥有创造力。

究其原因,她是被动“回答问题”的人,而不是“提出问题”的那个人,当然我们说的是她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她在节目中的角色。创造者需要打破一个领域并对其进行重新塑造,没有叛逆的性格和打破现状的渴望,将不能如此。要做出创造性的成果,适宜的个性和动机比智商更重要。

为什么一些人会自然而然地对生活进行质疑?而另一些人却会不加辨别地接受生活的答案?造成这种区别的因素非常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是,以合理质疑的态度去生活的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

扎克伯格不会接受任何似是而非的答案,他从小就不是一个能被敷衍的孩子,只要发现任何异乎寻常处,他都会研究个透透彻彻,直到对其完全地了解才会罢手。这是独立个体的自然行为,独立的个体,很自然地对万事万物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把握。

在对外界质疑之前,他们首先对自己提出质疑,在塑造某一个领域之前,他们先塑造了自己。这一点在乔布斯的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乔布斯为了寻找自我,曾踏上了去往印度的精神苦旅。质疑是一种态度,它可以指向外界,也可以指向自我。质疑同时也是一种品质,一个从未深思自我的人,也不太可能对外界拥有独特的见地。

这种质疑,看起来是对外界发起冲击,其实是在和外界取得深层联系。因为质疑属于理解的一个阶段,质疑是需要理解的宣告。当扎克伯格通过研究,对外界事物取得独特理解的时候,他就以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把握了外界,他的内心就与外界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就是创造力的由来。

特曼研究的音乐神童,在年少的时候,都能够以高难度的技巧震惊世界,但是成年之后,只有少数的人拥有创造力,更多的人逐渐被听众遗忘。个中缘由就是,少数的人对音乐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融汇于音乐之中,听众的心为之感动,音乐获得了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被遗忘的神童,他们和音乐之间,没有理解,也没有深层的联系,音乐流于机械呆板,难以打动人心。

质疑是一种新鲜而犀利的视角,这种视角一般而言,是属于“边缘人”的。他们可能是外来客,从一种文化环境迁徙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他们也可能是身处一种文化却与文化中心保持距离的人,总之,他们的视角没有因为熟悉而被麻痹,他们不会视一切为当然,而会以一种陌生的目光来打量被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

质疑,是独立个体对世界的理解之途,是边缘人对某种文化的审视,归根结底,质疑是一种想要进入想要参与的冲动。面对外界事物,我们不要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让它在心的表层轻轻飘过,而是把它放在心里过滤一遍,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去分辨它,这样做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哪里有不妥帖,就说明哪里有了问题,而问题往往是发动创造性的引擎。

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在物质尚不够丰盛的时候,人的细微需求几乎被忽略不考虑,单是满足基本需求,就需要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当物质极大丰盛的时候,如果继续忽略人的细微需求,任何服务性的机构都将走向毁灭。这就是为什么,如今以产品为中心的增长模式纷纷走向以人的需求为中心。

说到满足人的需求,好的企业会细致体察已显需求并满足它,卓越的企业则会挖掘潜在的需求并尽力满足。扎克伯格对人的需求,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他说,“我只是坚信,人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其实是人。我相信人们喜欢做那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为了使自己开心,他们需要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了解他们身边的人。”

Facebook的诞生,就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把握,而Facebook的每一步发展,无不贯穿了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Facebook有一项特别的功能,“捅一下”,用户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向其他用户打招呼。有人说这项功能暧昧不明,还有人说这项功能带有挑逗意味。

同类推荐
  •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

    本书主要介绍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操作程序,全书以实经济业务事项为例讲解主要会计业务的处理、审核程序和报表的编制方法。特别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孱地产会计管理与核算的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重要阐述。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怍性,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以怍为房地产从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用书。此外,本书第二版是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写而成。
  • 柜台销售:技巧与策略

    柜台销售:技巧与策略

    全书共十一章,包括柜台销售概述、销售柜台的设计、柜台销售中的售前准备、柜台销售中的顾客了解、柜台销售中的顾客接待等。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责任”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责任”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了责任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体包括:责任就是机会、责任感、负责任的误区、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构建企业责任体系等。
  • 成就感

    成就感

    这是一本经管类图书。本书从破冰篇、脸面篇、人性篇、路线篇、五位一体、商战兵法、成就感、脚步篇、一膜就靓九个方面介绍了一家新型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成长壮大,还介绍这家的CEO李品良的创业经历,是全面了解企业自创品牌以及互联网新思维的最佳读本,体验微电下的速度感与参与感,展现给了读者一个完全不同的“互联网新世界”。
  • 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对于管理学公理体系的研究,似乎还是从未有人涉猎过的处女地。可能也正是这一课题无人涉猎,不能不说是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100年之后,其科学性仍然被质疑的一个原因。管理学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提出来讨论一番。这实在是管理学的悲哀,也是管理学者的悲哀。管理的实施,是从权力的运用开始的,对于手握大权的人,他可能丝毫不在乎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他运用权力能达成他想达成的目的就足矣。但相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人员而言,不解答这一问题,其所涉足的立足点就无法确定,管理学的研究也就不免范畴不清,界限不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热门推荐
  • 伤婚千千劫

    伤婚千千劫

    我的婚姻危机,来自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他突然跟我说,他的老婆出轨了,对象却是我老公。婚姻如戏,各凭演技,谢志清自认为聪明,我也不是傻子,他忙着跟三儿纠缠不清,我忙着收集证据。世人多恨小三,但我却感谢她,因为是她让我看清楚了自己选了个什么样的男人,能够早日作出选择。两次婚姻,步步为营,第一次是为了跟渣男前夫去离婚,让他一无所有的滚出我的视线,第二次却是为了跟别人的老公去结婚,但我真的不是小三。小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上位扶正么?当然不是,应该是玩够之后毫不客气的把渣男弃之如履。原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虐死他们么?当然不是,我要的是活的比渣男小三更好,越活越精彩。
  • 冰雪公主的腹黑未婚夫

    冰雪公主的腹黑未婚夫

    沐紫嫣,堂堂沐家大小姐,才貌双全,家室显赫,居然被被逼婚?说出来都没人信!而且,结婚对象居然是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陌生人?好吧,在这个未婚夫面前,沐紫嫣承认自己输的很惨:打又打不过,还动不动玩儿扑倒,骂也骂不过,还动不动玩儿各种咚,床咚,壁咚,地咚,样样在行,天呐,还有没有天理了?
  • 下一个凶手

    下一个凶手

    “他已经找上你了,你逃不掉的……”她过于鲜艳的嘴唇微微裂开一个诡异的弧度。“神经病啊!真是。”像是白领模样的精英人士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皱着眉头,“也不知道是哪家神经病院跑出来的病人。”女人看着西装革履的男人越走越远,嘴角边的裂口越来越大,诡谲的视线一直跟随着男人慌乱的脚步,“……”“现在是凌晨七点半,我们来播报一则新闻,昨天凌晨八点十二分分,有群众发现在大泽湖泊浮现出具男尸,据了解是某某大公司的一位白领……”张运然将手里的资料递给他,“这两宗案有什么关联?还强调让我一定要把这个资料带过来。”“你仔细看看两起案件被害人被发现的时间,就明白了。”
  • 溯歌

    溯歌

    风吹动竹,就像是响起一首歌,一首奏起逆反之路的战歌。
  • 灵魂侦途

    灵魂侦途

    由一个绑架案扯开的阴谋,毒蛇之路、湖底沉尸、机关古墓、丧尸兵团……一个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一次次死里逃生,一桩桩离奇的案件。诡异古老的花纹象征着什么,隐藏着什么?每一块碎片都是灵魂的激荡,完全无法理解的思绪片段到底是什么?世界上有了另一个他,而他却突然的被所有人遗忘仿佛不存在过,那他是什么?又为何存在?圈套层层迭出将他困在其中,而他,即便是有些软弱却也绝不会轻易认输,必定要破了这一切。而拼凑出的真相,足矣震动整个世界,且看他如何应对。一个寻找灵魂的旅途,一个生死边缘的决定,一个跨越千年的守护,就在这场奔走中现出原形。
  • 安于轩逸

    安于轩逸

    三岁她撕了他的连环画他讨厌她五岁她追着他满世界跑他嫌弃她十二岁她半夜爬上他的/床他罚她抄了1000遍的矜持十三岁他们有一场泡沫般的爱情二十四岁他的怀里抱着别的女人她走谁料他却半路归来“老婆,你说iPad和蚂蚁跪哪一个”
  • 爱的无言式

    爱的无言式

    人心的黑暗制造出多少的贪官,多少黑心老板,多少囚犯等等。人心为自己开始挖坟墓,当坟墓挖好时,那就是人们的世界末日。当人们真正的知道末日的降临的时候,才会去挽救,爱就会与黑暗撕杀,战役的结束,看这战场,留给了人们多少泪水和伤痛,我想那天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天使的礼物。珍惜身边的爱,请不要让他从身边溜走,爱的无言式,送给你,亲爱的朋友。从女人中的战争,引发出爱与黑暗的战乱,让这悲惨的一幕上演,也写出了人得不同人生的结局。
  • 腹黑女王and妖孽殿下

    腹黑女王and妖孽殿下

    【每天至少2更,可以加Q群:438143204】一个腹黑的,长得让人看了可以窒息的,拥有女王气质的女人;一个长得极其妖孽的,拥有殿下般气质的男人。这两个人碰在一起,会擦出这样的火花呢?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龙气道

    龙气道

    龙气道传闻可立于世界顶峰的武学经过万年时光流逝,龙气道已为传说。现在,龙气道一脉单传的后人,已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