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2600000006

第6章 《圣经》2

2.《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是《圣经》的第23本书,由先知以赛亚执笔,大约完成于公元前723年后。书中记载的是关于犹大国[公元前10世纪,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分裂,北部的10个支派一起组成了以色列国,南部的两个支派(犹大、便雅悯)组成犹大国。有时候称以色列为“北国”,称犹大为“南国”。这次分裂,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和耶路撒冷的历史,还有当时犹大国的人民在耶和华面前所犯的罪,并透露了耶和华将要采取判决与拯救的行动。

全书的两大主题是:神的审判与神的安慰。

第1章到第39章讲述上帝因为他选定的子民(后面称为“选民”)——犹太人犯下了各种罪行,神对此发出责备,同时预言公义的君王将要来临,惩罚做恶的人,而最终将以虔敬的选民得到救赎作为结束。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旧约》的特质一神将进行公义的审判。

第40章到第66章,则以基督的先锋开始,一直到预言神的仆人——基督受死以救赎人类,接着“神国”在圣灵的引导下不断扩展,最终以新天新地的实现作为结束。这一部分充分显示了《新约》的特质——救恩的成全。这是神安慰苦难中的选民的最佳礼物。

《以赛亚书》是《圣经》中大先知书的一卷,整部《圣经》正是从这本书开始出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异象,即神的启示。可以说是先知书中最重要一卷。

众所周知,历史上犹太人分散的原因是巴比伦的征服,人们被迫流亡巴比伦,后来许多人选择留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一直保持到中世纪。其实,这个国家的分散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那时亚述的征服者把犹太手艺人派遣到他们帝国的其他部分。此外,犹太人作为难民也流亡到埃及。其结果是,在流亡以后的这段时期内,大部分犹太人分散到美索不达米亚各地和地中海东部沿岸。

《以赛亚书》的第一部分就提到了犹太人的这种分散,并预言了最终的回归,还包括重要的拜神情节:

当那日,必大发角声,在亚述地将要灭亡的,并 在埃及地被赶的人都要来,他们就在耶路撒冷圣山上敬拜耶和华(《以赛亚书》27:13)。

不仅如此,该书还预言,到了末Et,上帝将把他的人民重新统一起来:

当那日,主必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就是在亚述、埃及、巴忒罗、古实、以拦、示拿、哈马,并众海岛所剩下的。他必向列国竖立大旗,召回以色列被赶的人,又从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犹太人(《以赛亚书》11:11—12)。

这个预言早已经实现了,二战后,在美国的干预下,犹太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重建了以色列国。有意思的是,这个聚集原本是由上帝亲自实施的,但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悍然插手以色列事务,似乎颇有点替天行道的味道。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记载在第24章至第27章,在这里,末日成为主要的主题。神不仅许诺要普遍审判恶人,而且还要出现一个新的世纪、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

第24章的13首诗篇详细阐述了上帝“使地空虚,变为荒凉”的情况,强调这是不可避免的普遍性。到那日寸-,地上的任何人都不能免于上帝的惩罚,甚至“地上的列王”也不能幸免。太阳和月亮都变得黯然无光,“那时,月亮要蒙羞,日头要惭愧。”(《以赛亚书》24:23)

地全然破坏,尽都崩裂,大大地震动了。

地要东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

又摇来摇去,好像吊床。

罪过在其上沉重。

必然塌陷,不能复起。

(《以赛亚书》24:19—20)

此外,在第25章描写了末后的安乐:“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以赛亚书》25:6),那时他“已经吞没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以赛亚书》25:8),“死人要复活,尸首要兴起”《以赛亚书》25:8)。

死人要复活,尸首要兴起。

睡在尘埃的啊,要醒起唱歌!

因为你的甘露好像蔬菜上的甘露,

地也要交出死人来。

(《以赛亚书》26:19)

从这以后,《以赛亚书》第24章至第27章里的一些重要的细节描写便不断地被以后的末日题材时常引用并加以发挥。只是,后来这类作品的末日气氛更强烈而充满紧张压迫感。这大概是因为《以赛亚书》这些章节具有诗意所造成的吧,诗意的色彩使整个调子显得轻松,从而表明,对敬畏上帝的人来说,末日并不可怕。

3.《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是先知以西结在流亡巴比伦时写作的,那时犹太人流亡巴比伦已经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了。当以西结写作时,可能启示录式的文风基本上已经形成,或者也许是从俘虏他的巴比伦人那里学来的,再加上他个人的特点,表现出典型的启示录风格;遣词用句既反映了巴比伦的影响,也具有后来更为浓厚的启示录色彩,同《新约》中《启示录》有点类似。

在《圣经》的众多预言中,上帝为了传达自己的旨意,常常让先知们看见种种异象,并且向他们展示他的荣耀,以此来震慑先知们的灵魂,使他们敬畏,并匍匐在神的面前,接受神的授意,充当神的传话筒。这种启示叫做“圣灵的显现”。纵观整部《圣经》,可以看到“圣灵”常常在对先知们进行呼召时出现。例如,以赛亚曾在崇高威严的宝座之前战兢,摩西曾在燃烧的荆棘里目睹了荣耀,约翰曾看见一位像人子的人行走在金灯台中间……。上帝凭借这些异象把先知们带到一种知识和悟性的崭新领域,使他们获得新的经验,并负起新的责任。而这些使者作为先知,要怀着对于神圣事物坚定的信念说话,讲述“亲眼看见”的事情,像以赛亚一样说:“我眼见万军之王耶和华”。

到了《以西结书》,这样的异象就更离奇,更不可思议了。例如,有一段著名的异象:

我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由一朵包括闪

烁火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好像光

耀的精金,又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象来。他们的

形状是这样:……他们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

前面是人脸,右面是狮子的脸,左面是牛的脸,后面

是老鹰的脸……各个脸的下面各长着一个轮子,轮辋

的周围满是眼睛……

异象确实惊心动魄,先知并没有解释他异象中的意思,而在《圣经》别的地方也没有明白地说明这些脸的意义,以至于后来的解经家们往往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了种种看法。例如一种看法认为人脸代表永恒的最高象征;狮子代表统治;牛也象征统治,并代表供人使用的力量;鹰则代表王权。一种看法认为四张脸代表四福音,其中狮子代表《马太福音》,人代表《马可福音》,牛和鹰分别代表《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还有一种看法根据的是后来犹太人的传统说法,这四个形象依次是指流便、犹大、以法莲和但支派在旷野安营时旗帜上 的标志。然而,古代的旗帜已无从查证,即使能查证,也不能因此而说明旗帜和异象寓意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这种解释只是出于想象而已。

众所周知,在预言剧当中,演员的扮相往往与它们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大相径庭,例如一个女演员背上插了翅膀,她不一定代表天使,也可能是鸟。同样,在象征性的预言中,先知所看到的也并非实物本身,而是实物所代表的其他事物或意义。这些代表有的与实物有些相像,而有的也许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例如,《启示录》中用带有刀伤、长着七角七眼的羔羊来代表耶稣。但是,谁说耶稣的外貌就是这个样子的呢?又有谁能想象耶稣会是生成这副模样呢?还有,在有关基督复临的异象中,耶稣骑着白马,穿着溅了血的衣服,口含利剑。而这也不见得就是基督复临的重大历史时刻耶稣的真实形象。所以,在解释异象时,绝对不能被书中的文字描写所误导。

事实上,如果按照预言产生的逻辑,这些异象唯一可靠的解释只能来自上帝本人的口中。而现在,既然上帝保持沉默,人类便只能发挥想象,这无可厚非。只不过,在发挥想象的同时,为了与愿意更多地接近,应该要结合现实的事物,如此或许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结合当时犹太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上述引文中的异象的目的实际上是要给犹太人以鼓励。当时的犹大国因为遭遇连续的入侵,被肆意地烧杀掳掠,许多家园纷纷沦为废墟,居民被大量地掳往异国他乡。当灾难来临时,在这些受压迫的人看来,他们最大的靠山——上帝,已经大势已去,或者上帝不再看顾他们了。所以,上帝在此时赐下异象,正是为了证明有一个掌管一切的势力在干预着地上统治者的事务,上帝依然在控制着局面。与历史相对应,这才是异象的主要目的,而与此相关的任何解释都必须与这个目的一致。所以,在预言的异像中选用这样的造型,无疑是为了说明天上的使者拥有充分的职责、能力和适应性。

按照这种思路,可以看到在《以西结书》的第38章和39章也采用了大难临头的细节描写,以增强某种信息的效果。这两章预言玛各的统治者歌革将对以色列人民发动进攻,这引起了上帝的愤怒。以色列胜利了,它的人民返回祖国。

这位先知对歌革进入以色列作了这样的描写:

那日在以色列地必有大震动,甚至海中的鱼,天空的鸟,田野的兽,并地上的一切昆虫和其上的众人,因见我的面,就都震动,山岭必崩裂,陡岩必塌陷,墙垣都必坍倒。主耶和华说:我必命我的诸山发刀剑来攻击歌革,人都要用刀剑杀害弟兄。我必用瘟疫和流血的事惩罚他。我也必将暴雨、大雹与火,并硫磺降于他和他的军队,并他所率领的众民。(《以西结书》38:19.一22)

上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界和人类中的大混乱和大毁灭,逐渐成为犹太作家和基督教作家在以后的许多世纪里描写世界大动荡的预言中反复使用的主要成分。这反映了上帝的愤怒和他的伟大:“我必显为大,显为圣,在多国人的眼前显现,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西结书》38:23)。只是,后来慢慢地不再那么明显地讲上帝支持这些恐怖了。而关于上帝伟大的主题继续保持。例如,第39章叙述了献祭的情况。那是一种阴森可怕的情景:飞鸟和走兽被招集来啃吃被打败的战士尸体。其目的就是为了显示上帝的权威。在这类作品中经常用飞鸟和走兽作为主题,而所谓末日宴席更被后来的基督教作家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类推荐
  • 战狼花

    战狼花

    这是一部写给男人看的铁血传奇,却写了一个不可复制的野性女人的“凶残”故事。和狼一起长大的狂野新娘,洞房夜只带了两样东西,猎枪和红肚兜上绣着的温柔小狼。日寇血洗村镇,没了爷们的“狼女”扯下红嫁衣上绣着的“小狼”图案,缝于义旗上拉起民间义勇队,在血火年代悲壮演义“狼性”女人和八个彪悍男人的战争故事。她手起枪落,冷酷精准,让武士道狙击手触之崩溃;她刀光一闪,出手迅捷,让对手闻风丧胆;她血洒战场,枪炮声中爱情之花悄然绽放。解放后,一位曾南征北战的“小狼”倾慕者追忆:其实她不是遭受了国破家亡的“母兽”,而是孤独守望爱情的战狼之花。
  • 没有童话的鱼

    没有童话的鱼

    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对世界了解得十分彻底而且全面,但只能了解他所感知的那一部分世界。一起来翻阅《学生爱看的名家小小说:没有童话的鱼》吧!
  • 金陵秋

    金陵秋

    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
  •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即使地下的根须暗自交错缠绵。本书以主人公灵香的女友海棠自杀身亡后留下的谜为线索,在解谜的过程中,慢慢展现出两个不同年龄的女人(灵香与彩虹姨妈)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整个故事仿佛一面多棱镜,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不仅使人体会到人性中深刻的孤独,也让人触摸到生命中那种令人震惊的情感。虚实交错的奇谲架构,超一流的文字叙事,动人心魄的深情炙爱,直抵每一位渎者的内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梦幻与神秘的气息。
  • 军队的女儿

    军队的女儿

    四十几年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十一岁从湘江来到天山博格达奥拉峰下虚报岁数从军,如今在南海之滨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蜂疗科主任王孟筠以她当年顽强与疾病作斗争、把青春献给军垦事业的动人事迹,被作家邓普写进小说《军队的女儿》和电影《生命的火花》。这部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角刘海英,便是她的化身。
热门推荐
  • 炼化万物

    炼化万物

    一个夺舍别人重生的人,意外觉醒的神器之魂,一种可以吞噬万物的功法,一段从地球传出的故事......
  • 来自雪国的人

    来自雪国的人

    不知道该怎么把它归类,青春?都市?儿童?貌似都不像。朋友说你觉得宫崎骏的动画片该如何归类,说是动画片,但最喜欢它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好吧,我写的就是这么一类东西。我想把小小的你,还给长大后的你。
  • 吃出苗条身材

    吃出苗条身材

    胖人很多都是吃出来的,没有节制或不加选择地饮食,往往最后都吃成了肥婆。摆脱身上赘肉、告别痴肥人生,是多少男人和女人的梦想。我们编写的这本书,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一讲胖人是如何吃胖的;然后告诉大家,关于如何通过饮食疗法,让自己变瘦的秘诀。需要提醒的是,减肥不是一夕之功,需要坚持不懈;失败的减肥经历,往往很多都是缺乏毅力的结果。有了科学的减肥方法,剩下的事情,就是自己持之以恒。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吃出苗条身材》这本书里,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绝密宝典。
  • 吃

    杀戮、吞噬,无限增强,无限强大,身负血海深仇的王淇为了报仇却在最后关头失手,死亡后穿越异界却失去了记忆,不过却拥有了吞噬进化的能力………
  • 梦倾一生

    梦倾一生

    嗜?嗜钱嗜血更嗜情!尔等不服,便战!生命不息,热血不停!一路彼岸花盛开,心中奈又谁了解。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胜者王,败者寇。情场,亦是如此........
  • 暗夜过客

    暗夜过客

    夜色降临,孤鸟悲鸣,原来我只是个匆匆的过客,那些血雨纷飞的战场,那些滴血的陈年旧事,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那我苏然到底有什么意义存在?呵呵,所有旅行的终点都将是起点,原来,最终站在我面前拔剑相向的,终究还是你。
  • 拯救史前文明

    拯救史前文明

    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生死轮回,宇宙如此,星体如此,智慧生命创建的文明也同样如此。地球上,这样的轮回已经发了很多次。人类的科技文明已经非常先进,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将一直如此发展下去的时候,又一次轮回悄然到来。
  • 守护甜心:初夏花语

    守护甜心:初夏花语

    我知道,一场车祸,一场大火,一场大雨。足以让我改变,但是他……真的让我恨不起来
  • 神元神子

    神元神子

    神元代有妖孽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瑶池圣地数万年来天赋最高的神子龙玉腾因与九幽圣地神女结为道侣,为世俗所不容,被三大圣地设计。神元历九万五千七百二十一年,瑶池圣地数万年来天赋最高的神子,龙玉腾,陨!瑶池神子以玄功之妙,护得一丝元神,重塑肉身,以江河为名再次踏上登顶之路。
  • 读书训

    读书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