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000000033

第33章 赢在课堂和谐——辐射“我的”公信力 (3)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虚怀若谷,不能志足意满。她多次强调“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为了随时随地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于漪老师心中长存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用第一把尺子于漪老师量别人的长处,把别的老师的长处都学来。她不断地博采众长,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这些养分。她用第二把尺子不断地找自己的不足。于老师说自己“教了一辈子遗憾的课”。她说基础教育是知识的核,是啄子核的核,是陪伴人终身的,力求不要教错学生很难,不足、缺陷乃至错误经常发生。于漪老师每节课后都会记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记下超出备课的问题,记下学生精彩的解答或是遗憾,日久天长,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成了于漪老师教学中一面很好的镜子,从这面镜子中,照出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正是这些不足、缺陷使她一辈子执着追求,不断进取。

于漪老师“做了一辈子老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老师”,她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着自己的人格,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升华着自己的境界。如此,我们对她能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了。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教,然后而知困”。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借助教学反思,教师的经验可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且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

教师首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即对自身的教育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进行反思。反思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教师要勇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整改,找到经验就升华。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秉承理论超越的自觉性,并在不断反思中使理论不断完善,使实践和理论走向统一。

教学反思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反省,这种理解是不完整的。知识的连贯性、学生的发展性、教法的灵活性等,需要教师不断地对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而且,对于具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其多年积淀形成的教学经验必定会对以后的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或多或少的指导作用,因此,完整地理解教学反思的概念,必须将其放到教学环节的完整过程中加以认识。教学反思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性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探究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这些内容处于教学的决策、技术和伦理等层面。具体来讲,教学反思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活动是否做到“沟通”和“合作”;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反思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

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一方面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之处以及各种不足进行认真的回顾、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的前车之鉴。课堂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只需要经过微调就可以出高效益,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提炼。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找出自己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闪光点。例如,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对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我们须将其及时记录在案,作为今后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加以储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逐步追求完美的教学境界。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做有思想的教师。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就是说改变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创新一点,成为一个快乐的、有思想的、有品位的魅力教师。

打造精品课堂,还得力于学习。精品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多样化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不走老套、不拾人牙慧,才能创造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创新工作的思路及方法。

创精品业绩,肯吃苦是前提。精品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付出大量汗水和心血。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害怕吃苦受累,只能干出一般性的工作业绩。只有瞄准精品,充分借鉴、吸收已有的各种成果,不怕艰辛,埋头苦干,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坦白地讲,我们的课堂离“精品”相距甚远,但必须有这样的追求,永不停歇地走下去。加强学习,深入反思,从每一堂课做起,扎扎实实地走创新发展之路,那么,你的课堂教学离“精品”就会越来越近。精品反映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精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理念,成为一种追求。只有始终瞄准前沿去开展工作,借鉴恰当的经验去推动工作,才能创出精品,生成亮点。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教学的水准和层次,提升我们的公信力。

二、课堂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精品课堂就是十全十美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的,如果有那也多是预设或导演出来的、虚假的伪课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里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精品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对于精品课堂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我们看来多因为课堂里巧妙地产生了问题,精准地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即超越了课前的预设,灵活性的生成,方才让课堂里产生了圆满的效果。在我们看来,课堂里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个单位也好,一个部门也好,一个人也好,人们最希望的就是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一切正常。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但是,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并不是说没有问题。往往在我们的课堂中,自我查找不出任何问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是好事。其实,这种自认为课堂没有问题的思想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联系实际,细想起来,为什么在有些自称没有问题的课堂,总是时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严重问题?没有问题往往蕴藏着最大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课堂是学生思维、想象、创新的发源地,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引人到课堂这方思考的“场”。成功的课堂应当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而不是围绕教师的讲解展开。教学的起始阶段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尔后应逐步培养、引导学生善于向自己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为了打造精品课堂,真正的赢得课堂,我们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问题引领教学,在解决问题时生成新的问题,通过问题深化教学,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通过问题延伸教学。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问题引领教学

我们先来看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实录:

案例6-5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儿拯救小鱼儿的事。

师:能不能说出是拯救什么样的小鱼儿呢?

生补充: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儿拯救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即将干死在浅水洼里的小鱼儿的事。

师:说得很好,没有读过课文的人听了你的介绍就已经知道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了。(板书:小鱼、小男孩)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根据你的预习和上节课的学习,看看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问题?

生1:文中为什么要说,男人忍不住走过去问小男孩儿为什么救那些根本救不过来的小鱼?

生2:小男孩用力将这些小鱼扔回大海,为什么他要用力扔呢?

生3:小男孩儿头也不抬的回答,为什么他要这样呢?

生4:小鱼在乎与他们在乎的各是什么呢?

师: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薛老师的这节课,以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他首先让学生做预习,初步把握知识的轮廓,发现疑难点,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听课。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设计合理、科学、新颖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点,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和激发学生不断地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积极地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指一个人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环。人们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便会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即形成“问题意识”,就能够更敏锐地去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如果整堂课中,学生没有一个疑点,没有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课是很危险的,当然也是失败的。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首先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前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发现更深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预习,同时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有效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预习新课时产生的问题一般是比较肤浅的,有时所提问题可能是不正确的,但有问题毕竟是好事,说明他有较强的求知欲,动了脑筋。教师应当重视,不能抹杀了学生提问题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的设问也是为学生如何提问作出示范。学生通过预习,已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

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于1997年10月在四川广汉中学借班上《孔乙己》一课,他以精彩的对话教学而生成的教学智慧征服了所有听课老师,产生了轰动效应。其中的亮点是:当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有一个男生提出“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结尾时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该如何理解呢?”李镇西老师马上接过话说“好,好,你这个问题很有‘科研价值’”。李老师抓住了这个问题情境,充分利用课堂对话来引导学生思考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这个“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这个“的确”表现了孔乙己死亡的必然,作者正是通过写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

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集中书面提问,并据此组织教学活动,以学定教。当学生的问题展示出来后,教师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众多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进行选择、整理,去粗存精,把重复的问题融在一起,把简单的问题单列出来,同时需要设计若干“中介”问题,把所有的问题组织成一个序列,然后在教学中按一定的步伐有序呈现。由于这些问题来自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问题”教学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有效解决各自的疑难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再次质疑,及时发现学生中依旧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避免平均用力及主观主义的倾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在解决问题时生成新的问题,问题深化教学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

问题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几乎每位父母都能记得,自己的子女在儿童时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尽管我们大人觉得有些问题太简单、甚至是无聊。然而,这种问题意识和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没有这些问题,就没有他们的健康成长。可悲的是,这种问题意识没有在小学、中学得到足够的保护和加强。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总会有四五十只手高高举起,而且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到了六年级,举起的手少了,提出的问题也少了,到了初中,举起的手廖廖无几,提出的问题更少了,再看高中课堂,几乎无人举手,课堂上也很少有人能提出问题了。2003年《中国妇女报》曾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7%的初中生和2.9%的高中生能主动提问,且提出问题的质量绝大部分限于“什么没弄懂”。我们司空见惯的是:课上老师的问题多了、精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没了。高中生在老师再三地询问“都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后,总是点点头。有时老师还会察言观色,抽问学生,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会感到学生确实没有问题了,才会露出微笑。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中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没有问题走出课堂,我们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而美国教育家认为:学生应该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走进课堂,老师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通过情境、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的说:“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让我们共同回去思考,寻找答案。”这样学生才会带着更多、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难怪美国教育代表团对上海一位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的一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语言准确精练,时间安排得当的好课的评价不高。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答,那么这堂课还要上它干什么?”毫无疑问,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课不是一堂好课。

同类推荐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文字学方面最具权威的古典著作,是我们研究中国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必备工具书。这本《说文解字全鉴》收录了大量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汉字,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力求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汉字,将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血色吸血鬼

    血色吸血鬼

    一个比较沉默男孩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始祖吸血鬼?这是个阴谋,还是前世的眷恋?本人第一次写。。求不骂。
  • 命中注定还是你

    命中注定还是你

    千年的宿怨一直纠缠着林家世世代代,为了解开数千年前埋下的祸根,林家最后一名遗孤林诺,穿越千年回到了宿怨起源点,为了拯救自己家族数千年来的命运,林偌发誓将不惜一切代价,可曾想“命运”不是她一人能够改变的,因为她自己也是“命运”中的一环。
  • 破茧齐天

    破茧齐天

    他作为一名魔界至尊少主,却没有一点野心。他爹叫他毁灭苍生,他却拥有一颗连只蚂蚁也不愿踩死的善心。于是他被派往人界磨砺,了解人族的贪婪、虚伪、恶毒、狡诈……为的就是培养他一颗毁灭他族的心……但……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事与愿违……
  • 异界:军火高校

    异界:军火高校

    欲带王冠,必承其重,神选者,队长,使徒,元素使,诸位在身诸神的赌局,时代的先锋,革命的旗帜。程羽,一介高中生,如何成为纷乱时代的命运之子、是铁与血,军火与谎言。巨龙的咆哮响彻天空重装的骑兵绝望冲锋不尽虫族席卷大地,突破次元的敌袭,深藏的武装封印尽数解开而一切的之后,由我主宰!
  • 小发明

    小发明

    文章讲述了方便垃圾桶、蛇皮袋撑扶器、多功能反转晾鞋架、深孔伸缩取物器、能取出自来水管内接断裂物的扳手等内容。
  • 温情如水,爱情如梦

    温情如水,爱情如梦

    平凡的世界孕育着平凡的我们,不平凡的人太少,而我恰巧就是那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写实而已,不必过多幻想。只是希望有相同经历的能产生共鸣。。。
  • 未来之书一风之痕

    未来之书一风之痕

    一部西幻小说,如何用科学解释魔法?一件可以预知三千年后的神器,怎会揭露人类的起源?伪穿越的华夏少年,如何从中世纪的西方世界回归?落魄的骑士怎样与诸侯抗争,又能否登上权力的巅峰?让未来之书为您揭开序幕……
  • 大尸变

    大尸变

    一觉醒来世道变化,城市崩坏,往昔的一切在转瞬之间彻底支离破碎,一切不复再,一个崭新的世界崭露头角!神魔妖仙,那只属于神话中的人物出现在了现代世界,人类的未来到底该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