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3100000009

第9章 9、存亡之道

任何一种完整的道德体系,都离不开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哲学体系。黄帝朝要建立自己的道德体系,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哲学是人用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尽管这世界上存在着非常聪明如黄帝的人,也存在着黄帝非常聪明的老婆嫘祖和嫫母,但作为黄帝、嫘祖、嫫母等单单一个人是绝不可能构建起庞大的哲学体系以及道德体系的;同样,单单黄帝、嫘祖和嫫母这个聪明组合也不可能构建起这么庞大的哲学体系和道德体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黄帝、嫘祖和嫫母等使用的“米”,正是黄帝朝以前千万年间传下来的哲学和道德,以及当世普遍流行的新观点和当前的现实。

黄帝朝首先吸收了千万年间形成的“天地”观念。在这个哲学出发点之下,黄帝朝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工具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和“存亡之难”。所谓“天地之纪”,为“天地”哲学体系的核心。

“天”即宇宙,是整个自然界的统一。“地”即是人类生活的周围环境,是周围环境的统一。人生活在天地之中,人也是“天”和“地”的组成部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引述黄帝朝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后来被封建帝王篡改了,最后的“人亦大”被篡改为“王亦大”,从而失去了“天地”哲学的完整性。因为“天地”哲学本身,是说明“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从三皇的一种说法中,就有“天地人”三皇,就能见出一斑。

“天地”哲学观认为,“天”和“地”是客观存在的,人不能盲目改天换地。但“人”也是客观存在的,“人”是天地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也能对“天地”产生影响。而人之所以能够产生影响,就是在“天地”之“纪”而不是“天地”之“形”的指导下来完成的。所谓“天地之纪”,是一种内在的天地结构;而“天地之形”,则是一种外在的结构。天地的本质是内在的“天地之纪”而不是外在的“天地之形”。这种“天地之纪”就是“道”。

由于人处在天地的一隅,所以对于“道”来说,只能部分认识,绝大多数“道”,人并不能领悟。而对“道”领悟的多寡,将是决定人的行为能够发生多大作用的标志。在这个基础上,“幽明之占”就显得比较重要了。“道”是“恍兮忽兮”的,也就是不可捉摸,人可以认识到“道”的表皮,却未必理解其实质。所以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一种办法,让“道”自己来说话,而不是用我们固有的理念去领悟。这种办法就是“占卜”。“幽明”就是“恍兮忽兮”的“道”,虽然“恍兮忽兮”,为“幽”,但又有“明”,说明“道”最终是可以认识的。只不过以人的局限,能够认识的只有那么多,在人本身的认识之外,就需要占卜。

以黄帝朝的“天地”观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在人类早期的哲学史上是一个异类,因为我们发现,“神”在这里没有出场。中国神话中,所有的“神”都是后天的,“神”都是接触了一定的“道”而成神的,但“神”不能代替“道”,普通人拥有了“道”,照样可以跟“神”对着干,所以后来才有那么多的神仙跟凡人对立的故事。所以黄帝朝的“天地”哲学,从根本上是一种“无神论”的哲学。

但这种“无神论”的哲学中,同样有着“神”的影子。这关系到黄帝朝哲学体系中下一个重要的部分——“死生之说”。因为无神,所以也没有“天堂”“地狱”和“炼狱”。早期的哲学中,“天堂”和“地狱”是一个重要的存在,这是宗教用于劝人为善儆人为恶的一个重要发明,以“天堂”的灿烂前景和“地狱”的恐怖逼使人类做出选择。而在黄帝朝的哲学体系中,却没有这些东西。因为黄帝朝有另外一种东西,可以在“无神论”的基础上,同样构建出类似的赏善罚恶哲学观。

黄帝朝的哲学观认为,人是有三魂七魄的,这是组成人这种生命的重要因素。而其他生物,要么有魂无魄,要么有魄无魂,要么缺魂少魄。人如果做坏事,引起天怒人怨,在“天”的追杀之中,将有魂飞魄散的危险,那样,一个人死亡之后,将“形神俱灭”。而普通人死亡,只是魂魄暂时离开身体,一旦有了机会,魂魄又可以重新凝结到新的身体中。而这种新的凝结就是新的出生过程。更有一些拥有灵根的人,可以通过修炼三魂七魄,使自己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这样的人就是“仙”了。仙的魂魄已经凝结为实质,可以离开身体自由飞行。魂魄将不再跟着肉身一起衰老,甚至肉身还可以在魂魄的改造下焕发青春。这样,人死之后也有三种结局:魂飞魄散,魂魄离体,升仙。升仙是最高境界。而“升仙”的人,必须有着很高的道德修为,在为善中窥察天意,跟天地接近,跟道接近。

黄帝朝的哲学观认为,即使一个人有着很高的道德修为,也未必可以修仙成功,甚至也有魂飞魄散的危险。而这个观点就是“存亡之道”。“存亡之道”的哲学观也跟其他哲学观有着根本的差异。西方宗教认为,就算你做一辈子坏事,只要临死的时候皈依上帝,上帝照样也可以不让你进地狱。这种宗教哲学观类似于黄帝对待战败者的态度,是一种思想战争的方略,可以吸引更多人拥抱自己的哲学观。但这种哲学观同样有一种弊病,那就是很多人在知道这种哲学观之后,就放心大胆做坏事,等着要死的时候才去行善,客观上助长了恶行。黄帝朝“存亡之道”的哲学观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认为,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和每一种细微的思想,都可以带来毁灭性的结果。固然存在“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况,但更多时候,作恶者都会受到“天道”的及时惩罚,人的恶行必然带来恶果。所以人应该时时顺应天道,才能趋吉避凶,使自己不会受到“天道”的惩罚。而如果一个人要“成仙”,就更要时时警惕,一步也不能行差踏错,否则就算你做到了“神”,也照样不能逃脱“天道”的惩罚。

人是如此,国更是如此。因为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恶行必然影响国家,国家中恶行增多,则整个国家都会得到惩罚;国家中善行增多,则整个国家都会得到安泰。

黄帝朝这种“存亡之道”的哲学观,对于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在今天也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孔子曾经说他“日三省吾身”,就是对于个体的“存亡之道”的重视,并由此而扩大到对于国家的“存亡之道”的重视。而“存亡之道”对于今天的意义,不仅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够产生指导意义,从经济管理到国家大事无不如此,更加重要的是,对于今天的生态观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人逐渐明白,人类不但能够创造灿烂的文明,人类的行为也能够毁灭自己。很多时候,正是人类灿烂的文明本身正在毁灭我们的文明。因为我们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没有很好地比对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否合乎天道。

在这种哲学观的指导之下,黄帝朝“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

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让自己更加符合“存亡之道”。所谓“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其实就是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绝不竭泽而渔,实行可持续发展。“劳勤心力耳目”,实际就是注重发现每一个细微的问题,并竭尽全能以最完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节用水火材物”是黄帝朝的基本国策之一,也就是厉行节约,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备无患,以免“寅吃卯粮”,等到突然变故到来的时候,能够有更加游刃有余的应对。

除此之外,黄帝还经常巡游封禅。巡游的目的是了解各地的生活现实,有无水旱灾害和其他灾变,老百姓有没有对朝廷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可以做出补救。而黄帝的“封禅”,则跟后世的“封禅”有着根本的区别。黄帝朝的“封禅”是很多的,如果黄帝的“封禅”像后世那样讲排场,肯定是厉行节约的黄帝所不能忍受的。而为什么黄帝会进行“封禅”呢?我觉得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黄帝的统治权本身是依靠战争取得,老百姓对黄帝有着一定的抵触性。所以黄帝一方面加强巡狩,经常了解民间疾苦,消除老百姓的敌对情绪。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黄帝注重让各地的老百姓有一种被尊重的感受。黄帝的每一次“封禅”,实际上都是一种对当地神祗的祭祀和承认。神祗是老百姓精神的支柱,你尊敬老百姓的神,老百姓就会尊敬你。所以黄帝要反复封禅,也就是将全国的神祗都祭拜一次,这样全国的老百姓就都有了一种当家做主人的感觉。“巡狩”和“封禅”,是黄帝对“存亡之道”的实践,是黄帝哲学观得到黄帝本人大力遵行的见证。每次“封禅”,未必奢华,但行为本身,足以让老百姓捐弃武力威胁曾经给他们带来的心灵伤害。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黄帝使用武力,实际是为了整个天下的太平。

尽管黄帝朝的哲学观离不开前代哲学的积淀,但其中有着黄帝的很多创举。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死生之说”和“存亡之难”。这是这两个学说,开创了后世的养生学和治国学说,也让中华民族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观。直到现在,那种战战兢兢却又大胆尝试重视实践的态度依旧在光照着华夏子孙。

同类推荐
  • 史记故事简读

    史记故事简读

    本书将《史记》原著中文学性最强、撰著最精彩,意义最深邃的部分译写成白话文故事。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三藩”是清初耿仲明(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三位异姓藩王的总称。三藩问题是清史、满族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涉及满族与汉族、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藩之乱》将历史活生生的重现在读者面前,对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性质问题、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政策问题以及有关人物的历史评价问题。
  • 南明雄起

    南明雄起

    俺老朱被迫穿越了,居然穿越到一个国破家亡、没权没钱的王N代身上。此时,李自成已经兵临北京,多尔衮也在蠢蠢欲动……眼看大明宗室的逃亡时代就要来临,崇祯还在和那些肉食者鄙的大臣们扯犊子。唉,俺的大明啊!不说了,俺已经看见李自成贪婪的目光和多尔衮嘴角的口水了,得收拾东西跑路了。哎,还能不能愉快的逃跑了,别人都是扯后腿,你怎么扯俺的裤腰带……本文无高科技乱入,没有大y特y……有的只是——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 南宫落日

    南宫落日

    《国战》系列架空历史战争小说之《南宫落日》曾辉煌闪耀的千年帝国西鲁,经历了高层内斗的剧烈动荡,又因权斗生祸,被迫与超级大国A国对决疆场,用心险恶的帝国首相,年幼无助的皇帝南宫雄,不乏勋臣勇将,仍难逃风雨飘摇。另一超级大国我国,友亦非友,损友如敌,国与国之间尔虞我诈。战场上你死我活,政坛上另有一番较量。皇族南宫家族百炼成钢,依然难逃覆灭的宿命。
  • 乱世蝴蝶恨

    乱世蝴蝶恨

    一场战争,烽烟四起;家国天下,殇情似水。世事如此,谁之过?一切尽在无言中。看似浮光掠影,实为权谋智计。你不虞,怎知我诈?我若无诈又怎知你无虞?如此缠绵绞织,何日是个尽头?即使刀光不闪,但剑影暗生;虽有痴情无悔,可人间有积怨!等白头,一场梦幻冷人心。哎,哎,哎,纵有悬壶济世,生死情侣又如何能逍遥世外,不争,不怒,不恨,不怨……
热门推荐
  • 异界笔记之轮回世界

    异界笔记之轮回世界

    穿梭电影,完成任务。得到奖励,强化自身。突破枷锁,成就神明。同时,各种各样的人间丑恶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奴隶,胁迫,利益,欲望等等。就因为这里没有人权,没有秩序,没有法律。想要保护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变强,还是变强。兰子默原本是地球上一个非常普通的上班族,但在一次事故之后失去了四肢来到这个轮回世界,缺少四肢的他先是遭到队友抛弃……
  • 大隅的男神

    大隅的男神

    进击吧!肝付兼亮!来自大隅的男神!(字数凑凑)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师傅是个神

    我师傅是个神

    那年暑假,不过给祖宗烧点纸钱,我就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拜了个流浪在凡间的神作师傅;走阴捉鬼打僵尸……生物死物都不敢靠近我——谁让我师傅是衰神呢(?ω?)ノ作者QQ:320271354,书友群:474839107
  • 踏雷行

    踏雷行

    手握灭世之雷,脚踩闪电,行走于诸天世界。
  • 中国推销员最容易犯的101个错误

    中国推销员最容易犯的101个错误

    《中国推销员最容易犯的101个错误》主要总结了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最容易犯的各种错误,并分析原因,告诉推销员直接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文中所介绍的推销员常犯的错误,是在分析国内无数推销前辈和推销人员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得来的,可以让推销员引以为戒,避免犯错误,少走弯路,以便迅速踏上成功之旅。
  • 落雨之夜

    落雨之夜

    落下的雨,溅起的水,不同的东西,却总有人混为一谈。同样的东西,不同品质的东西,终究是不同的。可是,总会有一方会因为别人的语言和目光想取代对方……而后果,却无人知道。相遇时美好,不代表以后的美好;以后的丑陋,也不代表最后的丑陋。可是,唯有真正体味,才能看见心之所想,看到最后。云遮住了月,并非坏事,反而给他添加了朦胧美。有时候,眼睛所见也并非真实。(不定时会修改前面章节,所以可以再次翻阅哦~)
  • 古剑奇谭同人之琴心

    古剑奇谭同人之琴心

    洛神宓妃乃伏羲女娲之女,喜音律,擅弹七弦琴。太子长琴为火神祝融的儿子,是处榣山,始作乐风。以古剑奇谭为基础背景,类属于半架空。
  •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这是富家女等多重身份的苏可可和BigBang权志龙的相识,相爱,忐忑,经过的一系列事情
  • 恶魔重生:宠坏,撩上瘾

    恶魔重生:宠坏,撩上瘾

    【女宠男1v1'作者处女作,很渣可不看,免费已完结!】本文女主重生修魔,男主神秘呆萌,女主威武霸气,简直无套路,装B女主已上线——“依依,你为什么总是要宠着我?”墨泽呆萌的问道。但眼睛里闪过了一丝期待的光。“唔~这辈子啊,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宠你啊!”野依依抿了抿嘴巴说道。“之一?那你还有什么喜欢做的事情啊!”墨泽有些吃味!自己竟然不是最重要的啊喂!“还有一件啊,那就是和你'做人生中最‘浪漫’的事!”——^群号:56425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