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200000010

第10章 9.项城为何有秣陵

秣陵镇,自明宣德三年以后,一直是项城县城。但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项城也没能繁荣起来。为此,项城县城于1953年迁至水寨。老县城先后称城关、老城,1982年定名秣陵镇。可是,南京古称秣陵,为什么项城老县城也叫秣陵呢?这需要追溯一下历史。

项城的历史比较久远。周武王灭商后,为巩固统治分封了一大批诸侯,让他们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屏卫周室。其中武王的一个同族兄弟被封到“项”,为四等子爵,人称项子。项子国第一任国君叫什么,不得而知。可是,后世却有人说姬固,也有人说叫季毂,不管叫什么,反正是史无考据。项子国国都在颍水和谷水交汇处,地域包括今项城东部和沈丘西部,处在陈国、蔡国、楚国、沈国等国之间。

“项”的本义就是颈的后部,这个小国叫“项”,因为它地处中原腹部,如同人的咽喉颈项一般,北临黄河,南控长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武王把这个地方分封给同族,目的就是要他能够紧紧掌握好这个咽喉要道,为周朝监控东方各国,防备东方各国造反。

西周时期,周天子强盛,项子国受其蒙荫,没有谁敢欺负他,日子还比较好过。到了春秋时期,大国不听周天子号令,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项子国失去了庇护,日子难过起来。据《左传》记载,鲁僖公十七年(前643),鲁国在淮(即后来的临淮郡左右)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等会盟,防范楚国北侵,鲁国和齐国军队都驻在项子国。淮会结束,诸侯纷纷返回本国,鲁国却趁机灭掉了项子国,地属鲁国。从此项子国国名被取消,仅存项地名而已。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楚灭鲁,项地归楚,楚封同姓贵族芈燕于此,芈燕由此得姓项。

南京,最早称金陵邑,后来省邑字称金陵。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吴国置冶城于此,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镇而已。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灭吴后,令相国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在石头山(今清凉山,金陵山的余脉)筑城,置金陵邑(或称石首城、石头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对楚威王败越这件事有记载:“王无疆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越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之地至浙江。”唐代《建康实录》对楚威王设金陵邑这件事也有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楚威王为何把此地叫做金陵邑呢?“陵”本义是大土山,即山陵。至于又指帝王陵墓,则是引申义了。“金陵”原是山名,意思是金色的山,就是现在的钟山,又称蒋山(因汉末秣陵尉蒋子文葬此得名)、紫金山。因为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所以称金陵。《舆地志》说:“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在“金陵”之后加一个“山”字,已是后来的习惯了,古时应该就是叫金陵。“邑”,甲骨文字形上为囗(围的古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也就是人们聚居的地方。作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邑,还有一个引申义,就是指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楚威王在此置金陵邑,应该是把此地封给哪位大夫了,至于这位大夫姓甚名谁,就不得而知了。所以金陵即是山名,又是地名。到了汉代金陵山改称钟山,因形似盘曲的巨龙,称为“锺阜龙盘”。因山坡出露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金色光芒,象铜的颜色(古代金指的是铜,紫金就是纯铜),东晋时改称紫金山。后来习惯上金陵只指地名,而不指山名了。山名就用钟山或紫金山代替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实行郡县制,把金陵邑改称秣陵。秦始皇为什么要把金陵邑改称秣陵呢?这和封建迷信大有关系。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又从公元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战国结束,在这长达559年的时间里,中国基本上是处于诸侯混战的分裂局面中。战国末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先后吞并了韩、赵、魏、楚、齐、燕等六国,终于统一了中国,可谓是功不可没。秦始皇建都咸阳,实行郡县制。他为了永远统治中国,自称始皇帝,后代子孙可按二世、三世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直至万世,永无止境。他又总想长生不老,就派徐福带领一千童男童女到东海去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结果徐福去而不返,再无音讯。没了长生不老药,还如何长生不老?他觉得早晚都要死,无望了,就抓紧时间巡游天下,一方面炫耀武力,一方面尽情的享乐。

六国虽灭,可子孙仍在,他们不甘心国破家亡,无时无刻不在积蓄力量准备反秦。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秦始皇东游行至阳武博浪沙,遭张良手下大力士铁锥阻击,险些丧命。秦始皇十分惊恐,遂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追捕六国子孙,继续巡游全国。秦始皇到没到过金陵邑,《史记》没有记载,但到过丹阳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从,右丞相(冯)去疾守(卫京城)。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峡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诵秦德。”《资治通鉴·秦纪二》也有相同记载。丹阳,就是今安徽当涂东北丹阳镇,距南京很近,仅40公里。而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是到过金陵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来到金陵邑(秦时南京叫金陵邑),见金陵四周山势陡峭,地形险要,烟云缭绕,雾气腾腾,就问身边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此处地气如何?”术士们观看了一阵,大惊道:“陛下,大事不好!金陵邑有天子气,五百年后必出天子!”秦始皇一听,震怒道:“朕为天子,朕之子孙皆为天子!金陵邑有天子气,把朕放在哪里?这里五百年后必出天子,天子,只能有一个,再出一个真龙天子,朕的子孙怎么办,岂不是要断绝赢氏江山吗?你们看如何才能断绝这股天子气?”

术士们计议一番,说:“陛下,要想断绝此处天子气不难,可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邑,把天子气泄散。”秦始皇说:“用淮水泄散金陵邑天子气?这个办法绝好!能不能保证一劳永逸”术士们又计议一番,说:“陛下,为达到一劳永逸,还必须将金陵邑改为秣陵。”秦始皇问:“这是为何?”术士们回答道?“陛下,秣者,抹也,抹掉金陵邑,不就从根本上断绝此处天子气了吗?”秦始皇听完,十分兴奋,说:“说得有理!传朕旨意,立刻开凿方山,改金陵邑为秣陵!”

护驾大臣哪敢怠慢,招来当地大批百姓,立即开凿方山,挖出一条河流,取名叫秦淮河,引来淮水流灌金陵邑,对外宣称却是为了便于百姓用水。然后,秦始皇传下旨意通令全国,在此设丹阳郡,置秣陵县,不得再称金陵邑。秦始皇看着滔滔淮水,自以为散尽了这里的天子气,抹掉这里的天子气,五百年后这里不会再出什么天子了,赢氏江山就可以万世长存了,不由得满意的笑了。

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载:“三十七年,始皇东游自江乘渡江,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后呼为秦淮。”《建康实录》说:“始皇三十七年东巡,自江乘渡,望气者云:五百年以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至今称为秦淮,乃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元代《金陵新志》载:“三十七年,始皇东游自江乘渡江,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后呼为秦淮。”《国朝金陵丛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至江乘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气,至今呼为秦淮。乃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秦之秣陵县即今县城(指南京)东南六十里秣陵桥东北故城也。”这几种古书都说秦始皇当年曾经到过这里,并且做了凿钟山开秦淮河的事情,想来不会有错。

既然秦始皇已经斩断了这里的天子气,为什么他还要把金陵邑改为秣陵呢?因为古时候“抹”与“秣”同音通用,“抹”有勾掉、抹去的意义,秦始皇改金陵邑为秣陵,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从疆域版图上抹掉金陵邑,抹掉泄散这里的天子气,使这个地名永远不复存在,使这里永远不会再出现天子气。一句话,就是永远不允许这里再出现什么新的天子,这样才能够保证赢氏江山万世长存了。斩断这里的天子气他还不解恨,他还要抹掉泄散这里的天子气,这就是说他来了个双保险。秦始皇所以能相信望气者的说法,是因为在楚威王的时候就有人说这里有王气存在。

有人说,“秣”的本义是“喂马的谷草料”,也就是谷秆草,谷秆草也是草,秦始皇把金陵邑改为秣陵,就是说这里是个草陵,草陵中是不会出现什么真命天子的。还有人说,“秣”就是粮秣,也就是军队中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草料;“陵”就是陵墓。南京古称秣陵,是因为古时候有一位管理粮秣的大将军死后葬在了这里,建起了寑陵,所以叫秣陵。前一种说法比较可靠,但因缺乏历史资料,姑妄存之吧。但后一种说法就有些望文生义了,因为“陵”作为陵墓讲,只有帝王的寝墓才有资格被称为“陵”,不管是多大的将军总是个臣子,而臣子的墓地是不能被称为“陵”的,否则就是僭越了,是不合古制的。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改金陵邑为秣陵,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既然秣陵是南京的古称,为什么项城也会有一个秣陵呢?这和历史上的“侨置”有关系。所谓侨置,简单的说就是此地人到彼处居住,官府对他们新居地按原居地的名称来临时命名的一种措施。《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宋书·州郡志·序》云:“自夷狄乱华,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说的都是这种情况。

三国时期,司马懿在魏国当权,他的儿子司马昭更是独掌朝纲,他的孙子司马炎于公元280年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史称晋武帝。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去,他的儿孙们都是些白痴混蛋皇帝,根本不会理政,结果导致了“八王之乱”,国家陷入混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前后达十六年(291—306)之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即所谓的五胡乱华。建武元年(304)十月,匈汉刘渊、巴氐李雄建号称尊。永嘉五年(311),刘聪(刘渊子,继渊之位)将石勒歼灭晋军主力十余万于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县西南),俘杀太尉王衍等;刘曜(刘渊侄)则破晋都洛阳,俘获怀帝,并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永嘉之乱以后,及至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刘曜陷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又次年,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又次年,愍帝崩信至,司马睿即皇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改元大兴。

为避战乱,北方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迁移,有的迁到辽西,有的迁到张凉,因为当时辽西慕容氏政权名义上承认东晋宗主国的地位,而河西张氏汉族政权更是长期忠于司马氏,这是山东、河北部分官民北走辽西,而中原、河东、关陇部分官民西奔张凉的原因。然而还是以南渡江左者最多,这大概和人们认为东晋才是正统所在有关吧。此事《晋书·王导传》有载:“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这些人在南渡之前,多是聚族而居,实行家族政治,也就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地,有一个类似于族长的人(多为高官将帅)来管理这个家族,无形中他们也就形成了豪门大族。因为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这个家族和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郡望。在大迁移中,不论贫富贵贱,往往举族而迁。他们迁到新的居住地后,仍然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仍不忘故土。

东晋统治者为了安抚这些大量的移民,缓和南北士族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就采取一种侨置的措施,也就是把他们新的居住地仍冠以原居住地的名号。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和县令。侨州郡县原意是寄寓,并无实土,户籍亦只属于临时性质。其实侨置州郡县有名无实,也就是一个政治集团的代号而已,只是保持了其政治(做官)、经济(不纳租服役)封建特权。如东晋有名的政治家谢安祖籍本是陈郡阳夏(就是太康),随司马氏渡江后,在江南侨置太康县,就属于这种情况。

侨州、郡、县,主要在江南,但在北朝亦存在。北朝行政区划与南朝类似,也有侨州郡县和虚州情况。北朝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为安置淮南新附之户,就在项县侨立北丹阳郡和秣陵县,秣陵县隶属北丹阳郡。此事《元和郡县志》有记载:“东魏孝静帝以淮南内附,置北扬州、理项城,乃于项城侨立北丹阳郡及秣陵县。”丹阳郡自秦朝设立,名为鄣郡,汉武帝更其名为丹阳郡,治所就在建业,北丹阳郡其实也就是侨置郡。

项县归北朝统辖,其县治在今天的沈丘县槐店镇,所以槐店也被称为秣陵。随开皇三年,增加了个“城”字,称项城县,从此固定下来。历史上黄河曾经有过无数次泛滥,仅明代就有47次,槐店大受其害。到了明宣德三年(1428),作为项城县治所的秣陵镇再次被黄水淹没,民庐殆尽,项城县县所遂迁原南顿县殄寇镇(宋金时置),殄寇镇于是更名秣陵。不过人们常常以项城称之,而很少称秣陵,只是在抗战时期曾一度称过秣陵。1953年冬,项城县政府迁水寨后,老县城俗称老城。1982年改为县辖镇,定名秣陵镇。

南方的秣陵,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改为秣陵侯国,15年后国除复秣陵县。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为建业县。太康元年(280),晋武帝恢复秣陵县。隋开皇九年(589),并入江宁县。现在,南京市江宁区仅存一秣陵街道名称,而项城的秣陵倒成了中州名镇。

同类推荐
  • 物理:物理研究状况

    物理:物理研究状况

    本书分为古代声学、古代光学、古代电磁、古代力学和古代热学等五个部分,介绍了对共振与声波的认识、对共鸣与隔音的利用、奇妙的古代声学建筑、对光源的认识与利用、绝无仅有的成像实验等。
  • 王朝风云变幻

    王朝风云变幻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大宋王朝之惊变

    大宋王朝之惊变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时,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 三晋贤吏田嵩年

    三晋贤吏田嵩年

    田嵩年,字季高,号梦琴,盂县城北关村人。据碑文及有关史料考,北关田氏大明初为万泉县张家口军籍,至迟在大明中叶已定居盂县城东南的红崖头村,后又有迁徙。考田嵩年为本县柴庄村赵鹏九先生撰书的墓表云:“盂之北乡五十里柴庄村,余先生之故居也。自余处徙居城邑已七世矣,而坟墓田庐在焉”。
  • 大秦帝国进阶手册

    大秦帝国进阶手册

    大秦帝国进阶手册,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热门推荐
  • 落跑椒妻,有种你别逃

    落跑椒妻,有种你别逃

    席若萱为了给慕家传宗接代,竟逼慕枫和别的女人上床!谁知最后却是她怀着他的种负气逃离,误打误撞进了演艺圈……三年后的街头,慕枫一声暴喝:“女人,有种你别逃!”席若萱回头吐舌,她已经有了他的“种”,岂能不跑?一次拍卖会上,他拍下了展示古董的她——“这条美人鱼,我要了!”她再次带着球亡命天涯,却莫名卷入了一场秘密特工行动中……某天午后,某宝:“妈咪真的不要爹地了吗?”“对!”“那真的是太好了!我要把爹地拍卖了!”“什么!”她岂能再次容忍别的女人霸占了慕枫?“谁也别喊价,这个男神是我的!”谁知“买下了他”,他却翻身变主人,嫌两个宝宝不够!还要再来一个!他说第三个萌宝从小蝌蚪变人的过程,他必须全程参与!
  • 傲笑天地间

    傲笑天地间

    四地域,六遗族。八天宗,九神谷。战天抗魔,枭雄争。琥珀长剑,血染如何?琥珀色眼眸,热血之心,大道向前,血染又如何。争夺,杀戮,在强者的世界里,没有弱者的席位。度与劫,丹田为度,丹灵为劫,斗气炼度,灵气渡劫。生与死,情与恨,泪与笑,一杯酒。异灵,狂魔,凡人,天神天陨,血誓,遗迹,有缘人丹药,鬼精,神魄,魔血,焠体炼魂爱,狠,情,仇,断人肠侠,义,恩,蝉,笑人生。
  • 诡界幻魔潭

    诡界幻魔潭

    诡界是一个相当于人类世界的地方,这里是科学家、魔法师、巫师、修士的世界!幻魔潭,是一个‘潭’的名字,就像是人类世界中所说的‘地府’、‘轮回池’一样的存在。它们遍布整个诡界,操控整个宇宙的生死。随着时间的迁移,或许魔人这个种族,将会完全消失...
  • 倾世绝宠:轻狂大小姐

    倾世绝宠:轻狂大小姐

    她,云挽溪,二十一世纪王牌杀手,被爱人好友双双背叛而死,重生到刚出生的奶娃子身上。他,玄冥曜,吟霄国神秘国师,一头银发清冷孤傲,行事冷酷无情。却唯独对她宠入骨髓。“小不点,这么快就等不急了?”玄冥曜抱着云挽溪小小的身子,暧昧着说道。“师傅,人家只是个孩纸。”
  • 不败魂帝

    不败魂帝

    “魂,人之根本。”“身如木,终有枯朽时,而魂如磐石,历轮回而不朽。有一类人,修己身之魂,逆苍天之意,不入轮回,成为世间强者,一念可翻山覆雨,一念可焚天煮海,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方浩重生在云山的一个小部落,三次融魂失败,成了人人嘲讽的废物。可是融魂只是一条竭泽而渔的歧路,既然融魂不成,那方浩就开启自己的魂之大道,成为魂修!走出云山,与五域天才争锋,逆苍天之意,成为魂道至尊!
  • 真武风云

    真武风云

    司马流枫剑指天穹喝道:我有一剑,可破山岳;我有一剑,可断江海;我有一剑,可斩日月;看平民少年如何坎坷成长,纵横于真武之间;本文热血,但不重口味;主角花心但不种马;
  • 系统:小野猫养成计划

    系统:小野猫养成计划

    她,前世凄惨被人陷害,重生之后被小野猫系统绑定,被要求成为顶级小野猫。他,腹黑公子,温润如玉。自从遇见她之后,温柔腹黑指数直线上升。火花四溅,暧昧丛生。当小野猫遇上贵公子,故事会如何。是小野猫扑到贵公子,还是贵公子捉牢小野猫无良作者《陵生》重新开坑,希望亲们能够支持!么么哒!
  • 荒史之轮回

    荒史之轮回

    如果我便是你们口中“恶”那又怎样,当神圣如草芥,荒乱使人麻你们的“道”便是我超脱的第一步我便是天!一个禁断山脉走出的少年,是前世的梦还是今朝的路阴阳逆乱,苍苍九劫,惶惶天威,仰我轮回!
  • 翡翠世界

    翡翠世界

    翡翠世界,一个曾经无比美丽的大陆,现如今正如翡翠的脆弱一般,变得支离破碎。当楚风来到这个世界,一身的内力消失,他如何在这个仙与魔的游戏场中挣扎求存,又如何在这里闯出一片天空?PS:世界基调黑暗,残酷,血腥,和谐主义者请勿入内。
  • 胖虎你要加油哦(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胖虎你要加油哦(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透过胖虎家发生的意外,除了同学彼此的关爱之情,更在同理心的基础上,老师成功地引导孩子认识了根植在同理心和社会公义基础上的保险制度和社会福利。学会如何赚钱、存钱是理财教育的根本,然而学会如何有效分配钱和运用钱,却是理财教育的高级进阶班,进入了艺术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