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2900000006

第6章

宋宣義郎試大理寺主薄兼

括州縉雲縣令朱弁正儀注

道德篇

夫道也者,通自分之常理也;德也者,備所得之總名也。且《文子》總有一十二篇之目各異,唯《道德》再舉者,何也?夫道德之道也,即可物之道也,由可道而成德者,亦可據之德也,但非至道與玄德爾。所以首篇《道原》後篇《上德》原稱道本,上乃德極,唯原上之用玆一篇。唯道德之體各歸本自然,人間之世,行道立德,修身核名,生且有倫,死而不朽者,莫若此篇耳。

文子問道。

夫道絕學,至理無問,斯所問者,蓋觸類之道也。

老子曰:學問不精,即聽道不深。

人之學者,欲復其性也。因好問而成待間,假修學以至無學。若不精於此,何窮深旨矣?

凡聽者將以達智,達聖哲也智。

將以成行也,成仁義之行。

將以致功名也。

致同佐之功。

不精不明,不深不達,精則明,深則達。

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

上學體道以達智,中學好道以成行,下學游道以至名也。

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

淺深,比也。

故聽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盡其精;不能盡其精,即行之不誠。

聽彼不深,則無今知之明,斯未造其極者也。夫未明於中,行誠於外者,未之聞也。

凡聽之理,虛心清靜,損氣無盛,謂損其氣以處道。

無思無慮,目無妄視,耳無苟聽,內外各息所能事,奉彼之旨也。

專精積蓄,內意盈并,既以得之,必固守之,必長久之。

專一所得,意無分想,則明納理本,盡其精妙自然,物不能遷,與時俱精矣。

夫道者原產有始,肇生有形。

始於柔弱,成於剛強,始夫道母,氣皆柔弱;成乎形質,性乃剛強。

始於寡短,成於眾長。

生生故不寡,是以眾也。資生故不短,是以長也。

十圍之木始於把,百仞之臺始於下。此天之道也。聖人法之,夫道以包小為大,天以配下為高;察始察成,可尚微本。故聖人法之也。

卑者所以自下也,禮下之卑。

退者所以自後也,持後之退。

儉者所以自小也,小足之儉。

損者所以自少也,少欲之損。

卑即尊,親下故尊。

退即先,不犯故先。

儉即廣,是用故廣。

損即大,成德故大。

此天道所成也。

天道虧盈益謙,聖人則之,自然成其眾利。

夫道者德之先,因乎道體,方成德用。

大之根,兩儀宗本。

福之門,安靜之由。

萬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待之而寧。

皆假無以為耳。

夫道無為無形,不為事先不為物迹。

內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與天為鄰,夫用道者,內可以修身,外可以治人,而所濟無迹,皆若自然,則與天之功未始相遠也。

無為而無不為,此義已見道原篇,莫知其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隨感而至,得非信乎?

天子有道,即天下服,長有社稷;

道也者,隨位分而各通也。故堯舜有之,則至德可偁。湯武有之,則神功不朽。可道之道,斯非謂歟。

諸侯有道,即人民和睦,不失其國;

古者諸侯有國。

士庶有道,即全其身,保其親;強大有道,不戰而剋;

夫晋楚之類,有道者霸,非在料敵而剋。

小弱有道,不争而得;

曹衛之類,有道者附,亦非率先而得也。

舉事有道,功成得福。

順於時者功必見,修於正者福必應。

君臣有道即忠惠,君惠臣忠。

父子有道即慈孝,父慈子孝。

士庶有道即相愛,無相奪倫,理自容愛。

故有道即和,無道即苛。

夫各正性命,則異俗可和。苟踰位分,則骨肉自虐。而有家有國不本道者,不其殆哉?

由是觀之,道之於人,無所不宜也。

小大之用皆可。

夫道者,小行之小德福,大行之大德福,盡行之天下服,服即懷之。

隨器而受酌焉不竭。夫能盡是道者,天下執不歸之也。

故帝者,天下適之也,王者,天下往之也。

適往一也,皆歸德之辭。然適者通謂性命之所安,往者不得已就耳。取其會理,優劣乃殊。

天下不適不往,不可謂帝王。

有位而無德,非此宜也。

故帝王者不得人不能成,得人失道,亦不能守。

既因兆人以成其位,則獨任於己,其可守乎?

夫失道者,奢泰驕佚,慢倨矜傲,見餘自顯,執雄堅強作難結怨為兵,主為辭首,此舉失道之狀。

小人行之,身受大殃,以至於刑戮耳。

大人行之,家國滅亡,侯伯失國,卿大夫即亡家也。

淺及其身,深及子孫。故罪莫大於無道,怨莫深於無德,天道然也。

無道者逆于天,無德者暴於物。理為罪怨之首耳。

老子曰:夫行道者,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巧,擊之不中。

夫能制彼氣敵,善應機端,道者之中,蓋有此小術之用。

夫刺之不入,擊之不中,而猶辱也,雖不我傷,而能攻辱,亦皆已顯矣。

未若使人雖勇不敢刺,雖巧不敢擊。

謙柔自守,則勇所未陵。出處無機,則巧者不及。

夫不敢者,非無其意也,未能使彼之無意。

未若使人本無其意。

將無屈奇之服,詭異之行,浩然無得,與彼同波,則天下之人何意加此也。

夫無其意者,未有愛利之心也。

未能使彼之心,而反愛利於我。

不若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歡然皆欲愛利之,夫道者之功極,則天下攸歸,物得而利。故雖縣解外患,亦未足偁。為以反同眾流,游雜庶類,以我為利愛之主,待我於性命之場,我無所存,將自化妙,可言其至矣。

若然者,無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天下莫不願安利之,自昆蟲已上,莫非願就利者,故不待位地而可君長天下。

故勇於敢即殺,勇於不敢即活也。

勇於擊刺者,心殺於彼。勇於柔弱者,道活於物矣。

文子問德,老子曰:畜之養之,遂之長之,兼利無擇,與天地合,此謂之德。

夫人之生也,形與物接,心與事交,固不可暫無損益於外矣。唯內忘愛惡,迹絕利害,則能御羣物而不抑,涉萬方而成化。苟非此道,利不兼焉。能使乎物,得以宜。夫加暴,則各失全性之惠,豈合德於一儀也。

何謂仁?曰:為上不矜其功,為下不羞其病,未能退。

於大不矜,於小不偷,兼愛無私,久而不衰,此之謂仁。

非夫至性,安可久而不衰?故賢聖難之以稱五教之首也。

何謂義?曰:為上即輔弱,為下即守節,達不肆意,窮不易操,一度順理,不私枉撓,此之謂義。

理正也。一,常也。順正以為常度,不容私撓,乃可存終矣。

何謂禮?曰:為上即恭嚴,為下即卑敬,退讓守柔,為天下雌,立於不敢,設於不能,此之為禮。

所謂內和外飾,非止揖讓登降也。

故修其德即下從令,修其仁即下不争,修其義即下平正,修其禮即下尊敬,四者即修,國家安定。故物生者道也,長者德也,愛者仁也,正者義也,敬者禮也。不畜不養,不能遂長,不慈不愛,不能成遂,不正不匡,不能久長,不敬不寵,不能貴重。故德者民之所貴也,德能安之,天下莫不貴其安全者也。

仁者民之所懷也,物情莫不歸其惠愛耳。

義者民之所畏也,方割無私,莫不畏正。

禮者民之所敬也。

威儀叙列,莫不敬奉。

此四者文之順也,聖人之所以御萬物也。

若非正順於人文,則萬情多端,不可驅御矣。

君子無德即下怨,以抑其性故怨。

無仁即下争,以無所惠故争。

無義即下暴,以踰我分故暴。

無禮即下亂。

以失常叙故亂。

四經不立,謂之無道。不亡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至德之世,賈便其市,農樂其野,大夫安其職處,士修其道,民人樂其業。是以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死,德被於物,故陰陽和合,動植各遂其生。

河出圖,洛出書。及世之衰也,賦斂無度,殺戮無止,刑諫者,殺賢士,是以山崩川涸,蠕動不息,野無百蔬。

毒流蒸人,下結煩怨之氣,氣能逆天戾常,故生灾饉之變。

故世治即愚者不得獨亂,世亂即賢者不能獨治。

賢愚之功未能加於時也。

故聖人和愉寧靜,生也;

末嘗憂躁以虧性分。

志得道行,命也,以能知命,故窮達皆安。

故生遭命而後能行,命得時而後能明,命遇道行,時宜則功著。

必有其世,而後有其人。

時無明王,則聖賢無措其乎足。故《九守》篇曰:非有其世,孰能濟焉?

文子問聖智,老子曰:聞而知之,聖也;見而知之,智也。

心見者聖,目見者智。

故聖人常聞禍福所生,而擇其道,擇平靜之道而守之,則無因以為朕兆。

智者常見禍福成形,而擇其行。

擇正慎之行而修之,則能預杜萌漸。

聖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禍福所生;

聖人知不足者吉,有餘者凶,皆禍福之所由矣。故平靜以守之,不為先始也。

智者先見成形,故知禍福之門。

智者不惑於萌盛,故免乎奄忽而至。

聞未生,聖也,先見成形,智也,無聞見者愚也。

老子曰:君好知,即信時而任己,棄數而用思。

謂信所愚之時,因以為已知;棄必然之數,而用思所及者也。

物博智淺,以淺贍博,未之有也。獨任其智,失必多矣。

物宜多端,智有涯極,故不能贍,以至多失。

好知,窮術也,好勇,危亡之道也。

必窮之術,必亡之道。

好與即無定分,以其好故不定。

上之分不定,即下之望無止,君上錫賫無度,臣下希冀無已。

若多斂即與民為讎,重賦斂則反樂推之道,故怨之始讎。

少取而多與,其數無有,十一而稅,則不給無恒之用。

故好與,來怨之道也。

不均於土,則庶官怨;重賦於民,則卒士怨。

由是觀之,財不足任,道術可因明矣。文子問曰:古之王者,以道涖天下,為之奈何?

老子曰:執一無為,因天地與之變化。

執一者,謂無所執也。無為者,言不敢為也。夷如是,則循彼性而治之,得非因天地之所宜,而與萬物同變化。

天下大器也,不可執也,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能為一事,必敗於萬物之事;能執一性,必失於萬類之性也。

執一者見小也,不載纖芥之能,豈非謙小?

見小故能成其大。

且無所載,因彼而成則無之,不通反成大治。

無為者守靜也,不先動之謂也。

守靜故能為天下正。

夫好動者,傷物性也。故大順天下,與化推移,則物有所宜各性自正矣。

處大滿而無溢,居高貴而無驕。

見小守靜,故無驕溢。

處大不溢,盈而不虧,居上不驕,高而不危。

夫道然也。

盈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富貴不離其身,祿及子孫,古之王道,期於此矣。

唯上此道,可立天下也。

老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皆慕義道而懼典法。

義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

民不能永固所義,專必所畏,故立君以齊一之也。

君執一即治,無常即亂。

亂生於無恒之政也。

君道者,非所以有為也,所以無為也。

治道貴靜,豈先物為?因民為而化之,亦非以為也。

智者不以德為事,以政治之德為己之能事者,非君上之智也。

勇者不以力為暴,以威勢之力而為暴雷者,非人君之勇也。

仁者不以位為惠,以露天個之位而為己惠者,非王者之仁也。

可謂一矣。

備此三者乃謂執一。

一也者,無適之道也,萬物之本也。

清靜守一,動而不知。萬物宗本,不出於是。

君數易法,國數易君,數易法度,民不堪命。國之無本,君能久乎?

人以其位,達其好憎,下之徑衢,不可勝理。

天子恃尊以位,不約所欲,任達好憎之性,因成取舍之私。法令滋彰,下多岐路,不可勝理也。

故君失一,其亂甚於無君,夫無君之時,猶義以相扶,咸以相服。以其不能固乃立主之。今君反為亂階,則不如無君矣。

君必執一,而後能羣矣。

文子問曰:王道有幾?老子曰:一而已矣。

得一而已。

文子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

上以道得,下以義得。

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誅暴拯弱,謂之義;敵來加己,不得己而用之,謂之應;争小故

故事。

不勝其心,謂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義兵王,合天下心故王。

應兵勝,以其後動故勝。

忿兵敗,小不勝忍故敗。

貪兵死,不能自守故死。

驕兵滅,盈反天道故滅。

此天道然也。

老子曰:釋道而任智者危,棄數而用才者困。

釋,捨也。數,天之常數也。凡捨道任智,則靡日可安。棄數用才,則劣而莫濟矣。

故守分循理,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成者非所為也,得者非所求也。

夫守自道之分,循必然之理者,適委天命,靜安所遇,雖成之與得,付在偶然。故無憂喜,關其內也。

入者有受而無取,出者有授而無與。

懷道以容萬類,則雖有受,非貪取也。抱德以施羣品,則雖有授,非私與也。

因春而生,因秋而殺,所生不得,所殺不怨,即幾於道矣。

忘情於中,順時行令,豈容德怨於中間哉?

文子問曰;王天下得其歡心,為之奈何?老子曰:若江海是已,謙而不溢,容而不擇,可謂歸萬物之道,盡羣下之心也。

淡兮無味,用之不既,虛靜淡泊,而應之無盡也。

先小而後大。

先以善下之小,後成深廣之大。

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必效其歡愛,凡由下致上,持後取先,蓋順天而成。物之所與,則歡愛之道自得彼之誠也。

進其仁義,而無苛氣。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雖絕國殊俗,蜎飛蠕動,莫不親愛。

夫理順於正,物就其愛,然以仁愛義正,則殊俗異類知有所親,欣戴樂推而無猒也。

無之而不通,無往而不遂,故為天下貴。

執此道者,有前無括,旁通皆可,得非天下之貴乎?

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而調瑟也。

五音合變以成文,百代合宜而制法。調之在變,不可膠柱,治之在宜,不可執法。

聖人者應時偶變,見形施宜,斯不膠執之謂。

世異即事變,時移即俗易,論世而立法,隨時而舉事。

兆庶情偽,風俗不一;帝王質文,世有損益。立事與時,非聖者孰能盡哉?

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故相反也,時務異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也。

已成之法,如已祭天祝地,一時之用,奚可格哉?唯因化推移以為法者,不可不法也。

聖人之法可觀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

法施於外,則可觀睹,權在於內,不可原究也。

其言可聽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

法度之言則可傳聽,而立意之由固難顯著矣。

三皇、五帝輕天下,細萬物,齊死生,同變化,遺位而忘懷,一遇而大順。

抱道推誠,以鏡萬物之情,道法誠明,故可通鑒。

上與道為友,下與化為人。

往復皆道,道友己也。動靜在化,化治於人也。

今欲學其道,不得其清明。

未俗清變,不復清明之道。

玄聖守其法籍,行其憲令,必不能以為治矣。

響使玄古聖君處於今世,猶施古法,固不能治也。且夫執古御今,不合時變;以今學古,不得清明。蓋取隨時以為光大者矣。

文子問為政,老子曰:御之以道,養之以德,以道御之,民得所適。以德養之,民知所歸也。

無示以賢,無加以力,國君尚賢,則争名於朝;加以威力,則結怨於一。

損而執一,消損賢力,秉執道德矣。

無處可利,無見可欲,處可利者必遺博愛之義,見可欲者必亂恒政之心也。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方不因割,康不因削,皆使自全其陸。

無矜無伐。

無矜能,無伐功。

御之以道即民附,親附。

養之以德即民服,懷服。

無示以賢即民足,各足。

無加以力即民樸。

莫知所怨,民自全矣。

無示以賢者,儉也,無加以力者,不敢也。

君儉用則天下無不足矣。君不敢則萬物全自然矣。

下以聚之,賂以取之,儉以自全,不敢自安。

得親下之道,聚而能和。全給養之資,歸之以利。夫儉足則無欲,是能全德。不敢自安則無怨,故可自安也。

不下即離散,不養即背叛,示以賢即民争,加以力即民怨。離散即國勢衰,民背叛即上無威,民争即輕為非,下怨其上即位危。四者誠修,正道幾矣。

君能成修眾德,絕此四患,雖曰德政之道,斯亦近於淳古之風也。

老子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納下言,從諫如流;奉上言,其出如綸。

上言者常用也,下古。者權也。

立教由君,是以常用。諫而必納,所貴知權。

唯聖人為能知權,言而必信,期而必當。

言信者終而有徵,期當者反而必合。

天下之高行,直而證父,信而死女,孰能貴之?

父攘子證之直躬,期女溺身之存信,若此高行,誰當見哀矣。

故聖人論事之曲直,與之屈伸,無常儀表,聖人因事之宜,用為表式,動在利物,寧係滯於一時?

祝即名君,溺即捽祖卒反。父,勢使然也。

捽,提髮也。夫以君父之尊,處祝溺之際,不名其君則非敬,不捽其父則非孝。勢在反常,以濟其可矣。

夫權者,聖人所獨見,機權至微,凡情莫及。

夫先迕而後合者謂之權,先合而後迕者謂之不知權,不知權者善反醜矣。

嘗試論之曰,體夫權者,庭乎機變之兩間。慮變之前,動機之後,變在於事,機在於心。唯權可以內發於機,外制其變,反經合義而扶正教之功,後順先違乃盡曲成之道。君有體理,動有損益,使民謂之自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以《易》讚重巽,《詩》美棠華,非夫聖智,孰能獨見?且機事不密,與身為害;權事不中,以善為醜,可不慎哉?

文子問曰:夫子之言,非道德無以治天下也,上世之王,繼嗣因業,亦有無道各沒其世而無禍敗者,何道以然。

所謂墜祖宗之功德,而盡一世無禍敗者,以其前代有此之類。故不得不發斯問,以政後代疑道之君矣。

老子曰: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各自生活,然其活有薄厚,天下時有亡國破家,無道德之故也。

言雖有沒世,無禍敗者,但命數之厚耳。然其亡國破家,莫不因無道而失者。

夙夜不懈,戰戰兢兢,常恐危亡;

有家國者,誠慎若此,故曰:子臨先人,若朽索之御六馬也。

縱欲怠情,其亡無時?

直不可保存耳。

使桀紂修道行德,湯武雖賢,無所建其功也。

夏殷之末,非獨桀紂之無道也。然其或沒世而無敗當時以致滅,誠有薄厚之異,同為覆亡之資。向使二主依道據德,則成湯、周武何因建其功業矣?蓋為失道喪德而有幸免者,未有居道立德而延禍敗者也。

夫道德者,所以相生養也,所以相畜長也,所以相親愛也,所以相敬貴也。

道德之養,敬愛之美,乃由此立。

夫聾蟲雖愚,不害其所愛,誠使天下之民,皆懷仁愛之心,禍灾何由生乎。

天下聾愚,豈非蠢動之類?尚能避害向利以從自宜,則百姓之情,斷可知矣。誠能道化德被,感彼親愛之心,禍灾之端無由生也。

夫無道而無禍敗者,仁未絕義未滅也。

以其未絕相愛之弁,未滅相扶之義,雖危而未覆。

仁雖未絕,義雖未滅,諸侯已輕其上矣。諸侯輕上,則朝廷不恭,縱令不順。

凡恭順之至直,在乎中感者也。

仁絕義滅,諸侯背叛,眾人力攻,強者陵弱,大者侵小,民人以攻擊為業,灾害生,禍亂作,其亡無日,何期無禍也?

夫無道則據德,失德則依仁,仁絕則義扶,義滅而亡國。其所由來者漸,通為禍敗之資。故當其無道失德之時,則有輕上違命之弊。乘彼絕仁滅義之後,則有亡國辱身之憂。但身有命分之薄厚,國有危覆之運數,厚者居危以終世,薄者當覆以陷時。將立本以觀之,莫不由失道之故也。

老子曰:法煩刑峻,則民生詐,上多事則下多態,必多端態以承其事。

求多即得寡,禁多即勝少,以其失多故寡得,以其犯多故少勝。

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猶揚火而欲使無焚也;

夫無事止事,事則止矣。以事止事,事止復生矣。止彼所生之事,生此所止之事,則如揚火欲求無焚而更焚也。

以智生患,謂上智生下患。

又以智備之,譬猶撓水而欲求其清也。

上棄智巧,下民全性也。除患之本止乎多端,既因智以患生,復設智以防患,不撓自清之道,由此遠哉。

老子曰:人主好仁,即無功者賞,有罪者釋;好刑,即有功者廢,無罪者及;

夫仁以慈濟為功,刑以加罪為用,苟有所好,財賞愆刑濫,不可君御於兆人矣。嘗試論之曰,道也者,莫非萬品之貴也。事也者,莫不用好而成也。然而立好以求道,則好存於胸府,道背於所求,而反以迕其理。又云,不失德者是以無德。且道之與德,猶不可專好而成,而況乎偏尚餘事而至當於天下者也。

無好憎者,誅而無怨,施而不德。

如天之春秋,物何得怨耳?

放準循繩,身無與事,若天若地,何不覆載。

任乎常度而無心者,能與二儀合德也。

合而和之者,君也;

合眾和義,在乎一人。

別而殊之者,法也。

犯者自有輕重之殊,是國之常法也。

民以受誅,怨無所藏,君無容情,清縣天下,則抵罪者甘蹈過地,而無所尤怨焉。

謂之道德。

然後國有太平之道,君有無私之德。

老子曰:天下是非無所定,世各是其所善,而非其所惡。

彼亦非爾所善,而是爾所惡,直非公當,故不可定也。

夫求是者,非求道理也,推道之理,則萬物玄同無非是。

求合於己者也,非去裹也,去逆於心者也。

直有所合,則偏係於物,豈得謂之去衺哉?但自去所惡耳。

今吾欲擇是而居之,擇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謂是非者也。

夫求是者,不能是也。去非者,不能無也。今欲擇是而居,擇非而去,則何知世人不自執所是而謂我之非哉?若然者,合己之是未出於衺,此明是非之治,未可為天下王也。

故治大國者若烹小鮮,曰勿撓而已。

小魚撓之則糜碎,兆人煩之則潰亂。故其設法令以相是非者,不能治之也。

夫趨合者,即言中而益親,身疏而謀,當即見疑。

世之常情,莫有公是,唯合私為是耳。故言佞而中,則益親身疏,而忠則見疑。

今吾雖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從規我者乎?

將欲自正其身以待於物,豈無世人以不合之故,反持彼正而規我也?

吾若與俗遽走,猶逃雨也無之而不濡。

若我之正世,亦世之規我,遽走争正,莫能去衰。譬猶逃雨,隨其所適,皆濡溼也。

欲在於虛即不能虛,以其心有所存,乃不虛耳。猶乎正取,則動未嘗正也。

若夫不為虛而自虛者,此所欲而無不致也。

夫汎物乘理,不惡於有,則不存虛而自虛矣。因世寄安,不非於彼,則不争正而自正矣。今以無勞而得虛,無擇而、常正,豈非向者所欲,皆坐而政之也?

故通於道者,如車軸不運於己,而與轂致于千里;轉於無窮之原也。

處中不動者,則與物偕往,無格於遠近。且萬化周輪,未嘗有極,而我之體應,無所不窮焉。

故聖人體道反至,不化以待化,動而無為也。

夫體道者,其常存而不可變也。以不變化能御千變萬化,而此妙用,豈涉有為者哉?

老子曰:夫亟戰勝者,則國必亡,亟數戰也。

亟戰則民罷,數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而國不亡者,寡矣。主驕則恣,恣則極物,民罷則怨,怨則極慮,物極則友事極則變。

上下俱極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缺文

同类推荐
  • 金陵纪略

    金陵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香销酒醒词

    香销酒醒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畦乐诗集

    畦乐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知空蕴禅师语录

    知空蕴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腹黑鬼医大小姐

    腹黑鬼医大小姐

    【此书勿入,章节错乱,已重发新书《邪王狂妻,腹黑鬼医大小姐》】冰灵幽梦,特工界的女王之一,又是医学界的鬼医。一次爆炸,她与她的姐妹们双双陨落。她,是摄政王的长女,人人口中的废柴。当她成了她,毒一解,废柴变天才。“丹药很稀有?”“不好意思,姐的兽兽当糖吃。”“神兽也很稀有?”“切,那里有,一出手便是一群。”“还有神器也蛮稀有的!”“不好意思,姐的兽兽拿来当玩具。”寻姐妹,顺便捡了个美男;且看她如何在大陆上玩得风声水起!
  • 皇武天尊

    皇武天尊

    这是一个以武为生命世界,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大陆之上,万千宗门,百族天才同台争辉。少年元双命运坎坷,多灾多难。为寻家门惨案踏上征途之路,立誓天不给我路平我自己踏平,地不给我路走,我自己找路走。踩着无数天才,踏上复仇之路…欢迎加入皇武天尊讨论群,群号:413421561另外新书求收藏。
  • 一世风雅:腹黑逆天大小姐

    一世风雅:腹黑逆天大小姐

    她与他堕仙成了凡人之驱,却不料,他变得邪魅霸道,她愈加腹黑狡猾。他第一次遇见她,便死缠不放,她无奈;他更是弃而不舍,她冷漠;他最后非她不可,她竟惊艳开口:”跟我走,我娶你为夫。”邪魅王爷追腹黑小姐,天外有天,人外自然有人。她冷哼,废柴是吧?她的天赋绝对是大陆顶尖!实力是吧?她那是养光蓄锐!才智是吧?她的文采分分中甩这些无知的人类几条大街!她绝对不比他差!“丫头,莫急,你现在还打不过本王。”他淡淡说道。她再次哼哼,待她强大,她一定虐他千百遍!他才华横溢,她惊采决绝。袅袅夕阳,落落尘烟,一对壁人,安之若素.她抚仙琴,他碧萧叹。世间万物,无一不为之沉醉……——“绿里苏眸榭青烟。此影长歇青衣绝。”
  • 乱舞晨天

    乱舞晨天

    他原本是个平平淡淡的人,和其他人一样,高考落榜后他去了一家电子厂打工,一年后,他却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于是,他重返校园,借着自己现有的条件,来一步步实现自己以前只敢想不敢去做的梦想。
  • 偶见

    偶见

    对于缘分来说,可能并没有遇见重要,可是一旦遇见了,那就是缘分。但,不是所有的缘分都能维持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秒,所以更要好好去珍惜。青涩的中学时代,严格的中学规则,以及同桌的笑容,都被印在脑海里。最后发现,一模一样的脸,一模一样的性格,只不过是回忆。
  • 电影中的不速之客

    电影中的不速之客

    秦阳从小迷恋成龙的电影,里面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让他热血沸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竟然穿越到了电影中的,而且还有了一身实力不俗的功夫。从警察故事到龙兄虎弟,从飞鹰计划到尖峰时刻,一个个熟悉的人物,一处处熟悉的场景,他的意外到来,却让故事有了新的发展。意外激发的潜能,未知世界的冒险。(剧情需要,很多事情和原电影不符,勿扰勿怪。)
  • 天子之天弃

    天子之天弃

    一个世界的预言轮回,每隔数千年飘渺大陆就会出现一个命定之人,得之可触摸永生的奥秘,灵河与沉尸河的魔力
  • 赵振业传

    赵振业传

    ???齲?????????????????????????????????????????г??????????????????ó?????·??????????????????????????е????????ɡ??????????????????????????о???????????????????????????????????????????й???????????????????????档
  • 武侠独白书

    武侠独白书

    穿越不一定是好事,也有可能很悲剧。。这只是我的穿越日记。。。。
  • 牵绊轮回

    牵绊轮回

    到底是什么牵绊了像你一样如风的少年,牵绊了你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还有谁像你一样,将这复苏之风洒遍了这个神州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