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2900000005

第5章

宋宣義郎試大理寺主薄兼

括州縉雲縣合朱弁正儀注

符言篇

符者,契也。言者,理也。故因言契理之微,悟道忘言之妙,可謂與矣。

老子曰: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上乎無上,下乎無下,故能高能深,能上能下也。

平乎準,直乎繩,非衡能平,無處不夷。非繩能直,無處不正。

圓乎規,方乎矩,非圓能圓而無圓,非方能方而無方。

包裹天地,而無表裏,其大無外,其細無內。

洞同覆蓋,而無所礙,大圓無涯,大通無滯。

是故體道者,不怒不喜,其坐無慮,寢而不夢,見物而名,事至而應。

前已解。

老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尸主求名者必有事,事生即不和,故令去名而就公。

倍道而任已,見譽而為善,立名而為賢,倍,背也。背道祈譽,非善之善。趨俗求名,非賢之賢也。

即治不順理,而事不順時,治不順理則多責,事不順時即無功,順理則用心寡,而成事大,逆時則用力多而見功鮮。

妄為要中,功成不足以塞責,事敗足以滅身。

要譽立效,求合時君者,功未濟物,敗以及身也。

老子曰: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智主,藏於無形,行於無怠,不為福先,不為禍始,動不為主則無形,無形故無將迎之福。唱而方應則無怠,無怠故無未來之禍也。

始於無形,動於不得已,欲福先無禍,欲利先遠害。

治未兆之事則為福,絕非常之利則無害也。

故無為而寧者,失其所寧即危,無為而治者,失其所治則亂。

失所寧者,謂捨內寧而外求寧,則固矣。失所治者,謂遺身而求治人,則惑矣。

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謂玉石分而争奪生。

其文好者皮必剎,其角美者身必殺,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物有美而見害,人晞名而召禍。

華榮之言後為愆,先聘華詞,後招身禍。

石有玉傷其山,山不藏寶必見鑒,人不慎言必招禍。

默首之患固在言。前黎民所以蒙禍、其妄議國家典法之言故也。

且君子攸戒,尚亦三緘,小人騰口,得不招禍也?

老子曰:時之行,動以從,不知道者福為禍。時之從,動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

夫聖人治道,先知存亡,縣料得失,故舒卷扉定,寵辱不驚,方獲終吉以保其身。至於昧者,多承福而作威,故福極而禍生。非禍福相傾,乃動用之乖分耳。

天為蓋,地為軫,善用道者,終無盡,地為軫,天為蓋,善用道者終無害。

以天為蓋覆無涯而皆善,以地為軫運無窮而莫害。

陳彼五行,必有勝,金火相攻,衰王遞作。

天之所覆無不稱,天道包弘各稱。

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

知無知者善,不知強知者病也。

老子曰: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剝,木生蟲,還自食,人生事,還自賊。

名顯道喪,事起害生。

夫好事者未嘗不中,争利者未嘗不窮,未有涉水不濡其足,蒙塵不垢其身。

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所好,反自為禍。

矜其能,喪厥功。騁其伎,喪厥身也。

得在時,不在争,治在道,不在聖。

時會自得,不假力争。道在自尊,何煩矜聖?

土處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爭疾,故去而不遲。

道之所貴,德之所尚,不爭而高,不疾而速。

是以聖人無執故無失,無為故無敗。

道無形狀,不可把握,故執之則失。又非形體,難以雕刻,故為之則敗也。

老子曰:一言不可窮也,二言天下宗也,三言諸侯雄也,四言天下雙也。貞信則不可窮,道德則天下宗,舉賢德,諸侯雄,惡少愛眾,天下雙。

兼得四句者,上為皇為帝,偏得一言,則下為霸為佐也。

老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

言非命,人自取之也。

飲食不節,簡賤其身,病共殺之;樂得無已,好求不止,刑共殺之;以寡犯眾,以弱陵強,兵共殺之。

故死生在我,禍福無門。匪降自天,職競由人也。

老子曰:其施厚者其報美,其怨大者其禍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無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者,即知其所以來矣。

功高則報厚,怨深則息大。隨其輕重,遺之恩怨也。

老子曰:原天命,治心術,理好憎,適情性,即治道通矣。原天命,即不惑禍福,治心術,即不妄喜怒,理好憎,即不貪無用,適情性,即欲不過節,不惑禍福,即動靜順理,不妄喜怒,即賞罰不阿,不貪無用,即不以欲害性,欲不過節,即養生知足。凡此四者,不求於外,不假於人,反己而得矣。

明此四者,可謂大通。不因於人,省己而已。

老子曰:不求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無譎詐之行,人何非我?懷仁恕之情,我無尤人也。

修足譽之德,不求人之譽己,自修己德,不求人譽。

不能使禍無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來,信己之不讓也,不能防不測之禍,信命不遺。不能要必至之福,來者當受也。

禍之至,非己之所生,故窮而不憂,福之來,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

禍生非己,雖禍而何憂?福至非我,雖福而何恃也?

是故閑居而心樂,無為而治。

恬泊優游而已。

老子曰: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止,循其所有即所欲者至。

已有者一身之精神,未有者多方之伎術。今廢已有之精神,祈未得之方術,未得者夫至,所得者已忘。不保得一之由,難追兩失之悔。故至人守其本,不尋其末;貴得於內,不制於外也。

治未固於不亂,而事為治者必危;行未免於無非,而急於名者必挫。

本固邦寧,周行不辱。

故福莫大於無禍,利莫大於不喪。

無禍之福,福之厚矣。無喪之利,利之大矣。

故物或益之而損,損之而益。

唯無禍福,則無損益。

夫道不可勸就利者,而可以安神避害。

道者不可誘以利,無利則無害。故神自安,道自來也。

故嘗無禍不嘗有福,嘗無罪不嘗有功。

無禍無福,無罪無功,是謂大通。

道曰芒芒昧昧,從天之威,與天同氣,無思慮也,無設儲也,道曰,道君也,芒昧謂道窈冥不可得見。今但法天以虛,為身以無,為心不慮而成,不勞而物積也。

來者不迎,去者不將,任其自得。

人雖東西南北,獨立中央,身應物而無窮,道居中而獨運。

故處眾枉不失其直,曲全故大。

與天下竝流不離其域,至氣流轉,真精常存。

不為善,不避醜,遵天之道,不為始,不專己,循天之理,不豫謀,不棄時,與天為期,不求得,不辭福,從天之則。

天無心,不言而萬物生;人無為,不謀而百事遂。

內無奇福,外無奇禍,故禍福不生,焉有人賊。

凡有福即有禍,今禍福已冥,孰為人賊害。

故至德,言同路,事同福,上下一心,無岐道,旁見者進退章之於衺,開道之於善,而民向方矣。

偏見不足以化俗,正道而可以誘民。

老子曰:為善即勸,為不善即觀,勸即生責,觀即生患。

勸,勉也。觀,察也。夫人為善,當日自勉之。有不善者,察見己過,則向方矣,是不勉其為善矣。若以己為善,察求人之不善而責之者,則有患矣。故勸為善而不善矣。

故道不可以進而求名,可以退而修身。故聖人不以行求名,不以知見求譽,治隨自然,己無所與。

進不飾智以求名,退而修身以自治,推之自然,豈晞人譽也?

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窮而道無通。

人有求而不得,道無為而自周。

有智而無為,與無智同功,有能而無事,與無能同功,有智若無智,有能若無能,道理達而人才滅矣。

夫志德內充,人才外滅者,故有若無,實若虛也。

人與道不兩明,人愛名即不用道,道勝人則名息,道息人名章,即危亡。

道須一致,事不兩全。

老子曰:使信士分財,不知定分而探籌,何則,有心者之於平,不如無心者;使廉士守財,不如閉戶而全封,以為有欲者之於廉,不如無欲者也。

探籌絕疑於無心,廉士見猜於有欲。

人舉其疵則怨,鑑見其醜即自喜。

賢者舉過而思改,愚者自媒而為善。

人能接物而不與己,即免於累矣。

先人後己,終身無咎。

老子曰:凡事人者,非以寶弊,必以卑辭,弊單而欲不厭。

君子不重寶,幣服以謙敬,人能行一之,久而無厭也。

卑體免辭論,說而交不結。約束誓盟,約定而反先日,君子之交,不假結約,一言而定,終身不易。小人之交,要以誓盟,未盈旬時,以違舊要也。

是以君子不外飾仁義而內修道術,內秉真淳,外無虛飾。

修其境內之事,盡其地方之廣,厲其民死,堅其城郭,上下一心,與之守社稷。即為名者不伐無罪,為利者不攻難得,此必全之道,必利之理。

與民同利,民樂死之。與民同心,民共守之。求名者不貪濫,為利者不垂分。此必全之道,即社稷共守、郊境同固也。

老子曰:聖人不勝其心,眾人不勝其欲。

心勝則道全,欲勝則身危。

君子行正氣,小人行衺氣,內便於性,外合於義,循理而動,不擊於物者,正一氣也。推於滋味,淫於聲色,發於喜怒,不顧後患者,衺氣也。衺與正相傷,欲與性相害,不可兩立,一起一廢,故聖人損欲而從性。目好色,耳好聲,鼻好香,口好味,合而說之,不離利害嗜欲也。耳目鼻口,不知所欲,皆心為之制,各得其所,由此觀之,欲不可勝亦明矣。

六情所欲,一心為制。氣正於中,則欲不害性。心衰於外,則偽己惑真。故知衰正在我,與奪因心。且一心自正,羣物何累也?

老子曰:治身養性者,節寢處,適飲食,和喜怒,便動靜,內在己者得,言不外求。

而衺氣無由入,飾其外傷其內,扶其情者害其神,見其文者蔽其真。夫須臾忘為賢者,必困其性,言人賢不可暫忘,若須臾離之,必受困辱。

百步之中忘其為容者,必累其形。

夫輔身御性,必宜節飲全和,使必氣內平而神明可保。君子慎微,不在於遠,雖十步之內,必慮朽株之患;須臾之間,卒過非意之事。安可怠哉?

故羽翼美者,傷其骸骨,枝葉茂者,害其根荄,能兩美者天下無之。

翡翠以文彩見害,春華以芳菲見折。物有雙美,事能兼濟,未之有也。

老子曰:天有明,不憂民之晦也,地有財,不憂民之貧也。

天之道,明照大閎,至幽能察;地之利,有於萬物,廣濟無邊也。

至德道者若丘山塊然不動,行者以為期,直己而足物,不為人賜,用之者亦不受其德,故安而能久,天地無與也,故無奪也,無德也,故無怨也。

至人者,勢名不能動,欲害不能傾,塊然獨處,巋然山峙,以其常足,不受賜與,脫其所取,輒亦無讓。故與之不得,奪之無怨,故能長久也。

善怒者必多怨,善與者必善奪,唯隨天地之自然而能勝理。

超喜怒之域,忘與奪之情,任之自得,以全天理也。

故譽見即毀隨之,善見即惡從之,利為害始,福為禍先,不求利即無害,不求福即無禍,身以全為常,富貴其寄也。

譽者,人之所美善者,人之所慕。但不欲顯,顯則有毀有怨。非待絕善,譽將無怨。若不矜不伐,自然無禍無福,道德自全。全身為常,富貴若寄也。

老子曰:聖人無屈奇之服,詭異之行,服不雜,行不觀,

服不驚眾,行不異人。

通而不華,窮而不懾,榮而不顯,隱而不窮,異而不乖,窮通,命也,故不華不懾。榮隱,時也,故不顯不辱。雖異於人,何足怪也?

同用無以名之,是謂大通。

用無則無滯,是為大通也。

老子曰:道者直己而待命,時之至,不可迎而返也,時之去,不可追而援也,故聖人不進而求,不退而讓。

正身俟命,直道從時,不將不迎也。

隨時三年,時去我走,去時三年,時在我後,無去無就,中立其所。

此言先之大過,後之不及,唯迎之無前,隨之無後,獨立其中,而安其所也。

天道無親,唯德是與。福之至,非己之所求,故不伐其功,禍之來,非己之所生,故不悔其行。

前已釋也。

中心其恬,不累其德,非譽不能垢,寵辱不能驚

狗吠不驚,自信其情,誠無非分。

自明無非,故不驚懼。

故通道者不惑,知命者不憂。

知道知命,何憂何懼?

帝王之崩,藏骸於野,其祭也祀之於明堂,神貴於形也,言古帝王歸骸於野,不封不樹,示民有終;祀神明堂,不諂不濫,示民知嚴也。

故神制形則從,形勝神則窮,聰明雖用,必反諸神,謂之大通。

依神形全,縱欲神逝,自非明達,莫能保之。

老子曰:古之存己者,樂德而忘賤,故名不動志,樂道而忘貧,故利不動心,是以謙而能樂,靜而能澹。

道德備身,貧賤無恥,心志不虧,名利不惑。故能謙之樂矣,靜而澹然也。

以數集之壽,憂天下之亂,猶憂河水之涸,泣而益之也。故不憂天下之亂,而樂其身治者,可與言道矣。

諭人不憂壽之將盡,而憂天下之不治,是猶泣數滴之淚,欲增洪河之流,無益之謂也。唯忘治人而治其身,可與言乎道。

老子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妬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人怨之。

高而能卑,厚而能散,自保元吉也。

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祿益厚者施益博,修此三者怨不作。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二者不修,殃及己身。

老子曰:言者所以通己於人也,聞者所以通人於己也。

言己情以達人情,得人意以通己意。

既闇且聾,人道不通,故有闇聾之病者,莫知事通,豈獨形骸有闇聾哉,心亦有之塞也,目不睹太山,耳不聞雷霆,此形骸之闇聾。有鑒疑鹿馬,智昏菽麥,此人之闇聾也。即事不辯,況大道哉?

莫知所通,此闇聾之類也。夫道之為宗也,有形者皆生焉,其為親也亦戚矣,饗穀食氣者皆壽焉,其為君也亦惠矣,諸智者學焉,其為師也亦明矣。

生以道為親,無形而形焉,其為親也大矣。穀與氣為君,非壽而壽焉,其為惠也厚矣。智以學為師,非師而師焉,其明至矣。

人皆以無用害有用,勤無用之事,傷有涯之情。

故知不博而日不足,君子常以所知未遠,渴日不足以自勉勵也。

以博奕之日問道,聞見深矣。

移博奕之功,而專道德,可致深妙矣。

問與不問,猶闇聾之比於人也。

不聞不問,是謂闇聾之人也。

老子曰:人之情,必服於德,不服於力,可以德制,不可以力争也。

德在與不在來。

德施於人,不望來報。

是以聖人之欲貴於人者,先貴人,欲尊於人者,先尊人,欲勝人者先自勝,卑人者先自卑,故貴賤尊卑,道以制之。夫古之聖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樂推而不厭,戴而不重,此德重有餘而氣順也,故知與之為取,後之為先,即幾於道矣。

尊人者非尊其人,而取尊,先人者非先其人而取先,是氣順於道,德歸諸己,故推而不厭,戴而不重也。

老子曰: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故物或益之而損,或損之而益。

才藏不稱譏危,必至損益相隨,禍福斯驗者也。

眾人皆知利利,而不知病病,唯聖人知病之為利,利之為病。

眾人知利為利,不知以利為病。聖人知利是病,以不病為利也。

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掘藏之家,後必有殃。夫大利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木之再成者必傷其根,家藏寶貨者必殃其身。謂非意而得者,先利後害,天之道也。

老子曰:小人從事日苟得,君子日苟義。為善者非求名者也,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所求者同,所極者異。

小人從事,以苟得為利,利從而害之。君子直道,不以利為期而名歸之。故受利同而遇害異也。

故動有益則損隨之。言無常是,得無常宜者,小人也。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察於一事,通於一能,中人也。

所見不周,拘於一域。

兼覆而并有之,技能而才使之者,聖人也。

默姦去哀,任賢使能,此聖人也。

老子曰:生所假也,死所歸也,故世治即以義衛身,世亂即以身衛義,死之日,行之終也。

世治即以義保身,世亂即以身死義。故君子有益於人,雖殺身不恨。故視死若歸,猶生之年也。

故君子慎一用之而已矣。

依道而行,動不乖正。

故生受於天也,命遭於時也,有其才不遇其世,天也,求之有道,得之在命。

遇時也,不遇天也,得之不喜,失之不怨也。

君子能為善,不必得其福,不忍而為非,未必免於禍。

君子為善未必要福,去非未能遠禍,終不捨義以求福。易行而脫禍,何則?如是性不可草,心苟無二故也。

故君子逢時即進,得之以義,何幸之有;不時即退,讓之以禮,何不幸之有。故雖處貧賤而猶不悔者,得其所貴也。

君子進不以為幸,義得之也。不遇不以為恥,悔何有焉?所存道義,豈苦貧賤哉?

老子曰:人有順逆之氣,順逆之氣生於心,心治則氣順,心亂則氣逆,心之治亂在於道德。得道則心治,失道即心亂。心治即交讓,心亂即交争,讓即有德,争即生賊。有德即氣順,賊生即氣逆。

一其心則順而正,二其氣即逆而衺。正則道隆,邪則害生。道存則神清,清則和治,賊生則氣濁,濁則争亂。既濁且亂,亡無日矣

氣順則自損以奉人,氣逆則損人以自奉。二氣者可以道而制也。

難以事消,可以道制。

天之道其猶響之報聲也,德積則福至,禍積則怨至。

人能行之,天能鑒之,善惡心臻,有如影響。

官敗於官茂,孝衰於妻子,患生於憂解,病甚於且瘉,故慎終如始,即無敗事也。

官敗失於正法,孝衰匿於私房。憂雖暫解,猶慮患生,病雖且瘉,仍宜節欲。故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也。

老子曰:舉枉與直,如何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所謂同污而異泥者。

知人不易,舉人必明。今舉枉為直,以愚為賢,豈有同污而異泥也?

老子曰:聖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聖人之同死生,明於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之所在。

聖人一死生,不利彼此,故無死生。愚人異死生,利在得失,故淪死生。

道縣天,物布地,和在人,人主不和,即天氣不下,地氣不上,陰陽不調,風雨不時,人民疾飢。

道係於天,物產於地,中和在人。人者,天之精也,地之靈。故為人之主,必和洽其氣,安撫萬物,則風雨不愆,灾害不作也。

老子曰:得萬人之兵,不如聞一言之當,得隋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由,得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適。

一言有益,萬兵非貴。一事可尊,和璧非寶。

天下雖大,好用兵者亡,國雖安,忘戰者危。故小國寡民雖有什伯之器而勿用。

大國莫若修德,小國莫若事人,則征伐不興,上下安泰也。

老子曰:能成霸王者,必勝者也;

非道不御。

能勝敵者,必德者也,非德不勝。

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用賢者之力,得眾人之心也。

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勝不如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格,柔勝出於若己者,其事不可度,故能以眾不勝成大勝者,唯聖人能之。

唯保謙柔眾不能勝,故能成其勝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路:爆笑姐妹花

    穿越之路:爆笑姐妹花

    她,21世纪的杀手之王,她,21世纪的毒之王,她,21世纪的蛊王,她,21世纪的炼器之王,她们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黑道的王,却被认识的博士让她们帮忙试验穿梭记他,千年冰山,他,千年腹黑,他,千年花心,他,千年温柔,见到她们竟然隐藏多年的心又一次的跳动了起来。(本文不虐女主,虐渣男,虐白莲花,一生一世一双人)
  • 综漫之龙王
  • 画灵劫

    画灵劫

    身在现代却身世迷离,孤生来到异世,创建苍灵阁,统一九州大陆,原来她是万年前的一个神,为了救人下凡历劫,十万年后一切又从新来过。。。
  • 异世之茅山道士

    异世之茅山道士

    世间修道者众矣,为何唯有茅山道人能将僵尸为我所用?据《茅山术•史记》记载:有山野道人,偶获天赐璞玉,凿之,内藏灵术一篇。苦修八百年,入地心凝练罡煞,仗之破碎虚空,成神矣。后人光之,遂成茅山之灵术,无左右者。茅山灵术,分阴阳二灵,阴灵变换万千,瞬息千里,夺魂索魄,最是玄妙;阳灵凝练罡煞,力逾万斤,粉碎虚空,最是神奇!阴阳二灵破障成神者,开创世界,横断时空,无所不能。广袤富饶的神州大陆,最不缺乏的就是神话传说。当天道至宝《太玄玉牒》问世,这个关于茅山灵术的神话故事才仅仅开始……
  • 青阳决

    青阳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神裔华歌

    神裔华歌

    神有不灭之躯,人有轮回转世,妖有不灭之灵,魔有不毁之体仙修习之徒,而世有神人之后,其名为裔,无转世无永生,不可修仙,不可习妖,不可堕魔,亦不可为人其唯有寿三千年,三千年之后,便无所余。人神交界之处有海名繆悠,海上一岛,其号曰隐,有掌事者十三,谓之审判,掌审判者,世人称——神裔
  • 一路清风

    一路清风

    大学生文青、秦风、陆军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在校园生活中成为好友,共同经历了感情的风风雨雨、坎坷迷离,也卷入了社会的险恶纷争、尔虞我诈。上学、读书,就业、打拼,善恶不两立,爱情一线牵,一路红尘,一路清风……
  • 暗黑迷雾之都市丽人

    暗黑迷雾之都市丽人

    我是天使我也是来自夜间的魔鬼!丛林迷雾里各种不为人知的陷阱和秘密无不彰显着人性的险恶。嫉妒,病魔,欺骗,背叛,利用酿成一个个无终的苦果。我本是冷眼旁观着这尘世的伪善,人心冷暖皆瞒不过我的双眼。只是被名为命运的漩涡将我卷进来后,我竟深陷迷局,那么我该如何在这虎口保全自己?经历过众多背叛和伤害我又如何找寻希望之光?当诱惑与道义发生冲突,你还能不忘初心吗?或是因内心深处的道义,每一次的挺身而出我又该如何全身而退?在这爱恨纠纷中我又该如何收获幸福?还是我会像是那半晚的夕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终究被这所腐蚀掉,最后慢慢被黑暗吞并而又无法自拔。在这里将为你上演一幅媚态百生的生活职场浮世图。
  • 真龙之魄

    真龙之魄

    讲述了潜龙大陆上五大宗派的恩怨。原始五大宗派之一炎宗的少宗主炎燚,由于血宗的暗袭,导致炎燚的父亲死亡,使得血,炎两宗毁灭,也使炎燚潜战力尽失。他带着仇恨刻苦修炼,经过了种种磨难最终将潜龙大陆上的三宗派毁灭。最后重建炎宗,自己隐居深山。
  • THE CRISIS IN RUSSIA

    THE CRISIS IN 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