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3400000003

第3章 总论三

朱子全书

语类

问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用但患人不能尽用

天地之才此其不能大治若以今世论之则人才之

可数者亦可见矣果然足以致大治乎曰不然人只

是这个人若有圣贤出来只他气焰自熏蒸陶冶了

无限人才这个自争八九分少闲无状者恶者自消

铄不敢使出各求奋厉所长而化为好人矣而今朝

廷意思略转则天下之人便皆变动况有大圣贤者

出甚么样气魄那个尽熏蒸了小人自是不敢放出

无状以其自私自利办事之心而为上之用皆是有

用之人矣

今日人才之坏皆由扺排道学治道必本于正心修

身实见得恁地然后从这里做出如今士大夫但说

据我逐时恁地做也做得事业说道学说正心修身

都是闲说话我自不消得用此若是一人手并脚

便道是矫激便道是邀名便道是做崖岸须是如巿

井底人拖泥带水方始是通儒实才

今日人材须是得个有见识又有度量人便容受得

今日人材将来截长补短使

己酉拟上封事

人主以论相为职宰相以正君为职二者各得其职

然后体统正而朝廷尊天下之政必出于一而无多

门之弊苟当论相者求其适己而不求其正己取其

可爱而不取其可畏则人主失其职矣当正君者不

以献可替否为事而以趋和承意为能不以经世宰

物为心而以容身固宠为术则宰相失其职矣二者

交失其职是以体统不正纪纲不立而左右近习皆

得以窃弄威权卖官鬻狱使政体日乱国势日卑虽

有非常之祸伏于冥冥之中而上恬下嬉亦莫知以

为虑者是可不察其所以然者而反之以去其所已

用而审其所将用者乎选之以其能正己而可畏则

必有以得自重之士而吾所以任之不得不重任之

既重则彼得以尽其献可替否之志而行其经世宰

物之心而又公选天下直谅之士使为台谏给舍以

参其议论使吾腹心耳目之寄常在于贤士大夫而

不在于群小陟罚臧否之柄常在于廊庙而不出于

私门如此而主威不立国势不强纲维不举刑政不

清民力不裕军政不修者臣不信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故贾谊之

言曰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犹生长于齐之地不

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无不正犹生长

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是以古之圣贤欲修身以

治人者必远便嬖以近忠直盖君子小人如冰炭之

不相容熏莸之不相入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

则小人必囗矣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

能审乎此以定取舍则其见闻之益熏陶之助所以

谨邪僻之防安义理之习者自不能已而其举措刑

赏所以施于外者必无偏陂之失一有不审则不惟

其妄行请托窃弄威权有以害吾之政事而其导谀

熏染使人不自知觉而与之俱化则其害吾之本心

正性又有不可胜言者然而此辈其类不同盖有本

出下流不知礼义而稍通文墨者亦有服儒衣冠叨

窃科第而实全无行检者是皆国家之大贼人主之

大蜮苟非心正身修有以灼见其情状如臭恶之可

恶则亦何以远之而来忠直之士望德业之成乎

与留丞相

前辈有论嘉佑元丰兼收并用异趣之人故当时朋

党之祸不至于朝廷者世多以为名言某尝谓此乃

不得已之论以为与其偏用小人而尽弃君子不若

如是之犹为愈耳非以为君子不可专任小人不可

尽去而此举真可为万世法也若使当时尽用韩富

之徒而并绌王蔡之属则其所以卒就庆历之宏规

尽革宁之秕政者岂不尽美而尽善乎后之览者

得其言而不得其心知退守其所为不得已之论而

不知进求其尽美尽善之策是以国论日卑而天下

之势卒至于委靡而不振至如元佑则其失在于徒

知异己者之非君子而不知同己者之未必非小人

是以患生于腹心之间卒以助成仇敌之势亦非独

章蔡之能为己祸也然则元佑之失乃在于分别之

未精而丞相以为太甚某窃有所未喻也

与陈丞相

古之君子有志于天下者莫不以致天下之贤为急

而其所以急于求贤者非欲使之缀缉言语誉道功

德以为一时观听之美而已盖将以广其见闻之所

不及思虑之所不至且虑夫处己接物之间或有未

尽善者而将使之有以正之也是以其求之不得不

博其礼之不得不厚其待之不得不诚必使天下之

贤识与不识莫不乐自致于吾前以辅吾过然后吾

之德业得以无愧乎隐微而寖极乎光大耳然彼贤

者其明既足以烛事理之微其守既足以遵圣贤之

辙则其自处必高而不能同流合污以求誉自待必

厚而不能陈词饰说以自媒自信必笃而不能趋走

唯诺以苟容也是以王公大人虽有好贤乐善之诚

而未必得闻其姓名识其面目得其心志之底蕴又

况初无此意而其所取特在乎文字言语之间乎盖

好士而取之文字言语之间则道学德行之士吾不

得而闻之矣求士而取之投书献启之流则自重有

耻之士吾不得而见之矣待士而杂之妄庸便佞之

伍则志节慷慨之士宁有长揖而去耳而况乎所谓

对偶骈俪谀佞无实以求悦乎世俗之文又文字之

末流非徒有志于高远者鄙之而不为若乃文士之

有识者亦未有肯深留意于其间者也而间者窃听

于下风似闻明公专欲以此评天下之士若其果然

则某窃以为误矣江右旧多文士而近岁以来行谊

志节之有闻者亦彬彬焉惟明公留意取其强明正

直者以自辅而又表其惇厚廉退者以厉俗毋先文

艺以后器识则陈太傅不得专美于前而天下之士

亦庶乎不失望于明公矣

与刘共父

古之大臣以其一身任天下之重非以其一耳目之

聪明一手足之勤力为能周天下之事也其所赖以

共正君心同断国论必有待于众贤之助焉是以君

子将以其身任此责者必咨询访问取之于无事之

时而参伍较量用之于有事之日盖方其责之必加

于己而未及也无旦暮仓卒之须则其观之得以久

无利害纷拿之惑则其察之得以精诚心素着则其

得之多岁引月长则其蓄之富自重者无所嫌而敢

进则无幽隐之不尽欲进者无所为而不来则无巧

伪之乱真久且精故有以知其短长之实而不差多

且富故有以使其更迭为用而不竭幽隐毕达则谠

言日闻而吾德修取舍不眩则望实日隆而士心附

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其遗

风余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今之人则不然其于

天下之士固有漠然不以为意者矣其求之者又或

得之近而不知其遗于远足于少而不知其漏于多

求之备而不知其失于详也其平居暇日所以自任

者虽重而所以待天下之士者不过如此是以勤劳

恻怛虽尽于鳏寡孤独之情而未及乎本根长久之

计恩威功誉虽播于儿童走卒之口而未喻乎贤士

大夫之心此盖未及乎有为而天下之士先以訑訑

之声音颜色待之矣至于临事仓卒而所蓄之材不

足以待用乃始欲泛然求己所未知之贤而用之不

亦难哉或曰然则未当其任而欲先得天下之贤者

宜奈何曰权力所及则察之举之礼际所及则亲之

厚之皆不及则称之誉之又不及则乡之慕之如是

而犹以为未足也又于其类而求之不以小恶掩大

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其如此而已抑吾闻之李文公

之言曰有人告曰某所有女国色也天下之人必将

极其力而求之无所爱也有人告曰某所有人国士

也天下之人则不能一往而先焉此岂非好德不如

好色者乎呜呼欲任天下之重者诚反此而求之则

亦无患乎士之不至矣

答郑自明

人材衰少风俗颓坏之时士有一善即当扶接导诱

以就其器业此亦吾辈将来切身利害盖士不素养

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为国远虑而能无失于委任

之间也

答卓周佐

朝廷设官求贤故在上者不当以请托而荐人士人

当有礼义廉耻故在下者不当自衒鬻而求荐平生

守此愚见故为小官时不敢求荐后来叨冒刺举亦

不敢以举削应副人情官吏亦不敢挟书求荐其在

闲居非无亲旧在官亦未尝敢为人作书求荐唯老

成淹滞实有才德之人众谓当与致力者乃敢以公

论告之

真德秀大学衍义

圣贤观人之法

尧典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放鸠僝功帝

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

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

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圯族岳曰异哉试可乃

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

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

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

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

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

于沩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臣按帝尧问若采之人而欢兜以共工对又问可

以治水之人而四岳以鲧对共鲧之凶此不当举

而举之者也后问可以巽位之人而四岳以舜对

此当举而举之者也尧于其不当举者则吁而叹

之于共工知其静言庸违于鲧知其方命圯族而

于其当举者则俞而然之既问其为人又妻以二

女方欢兜之举何异后世庸暗之朝奸邪小人自

相汲引者惟尧之明德如日中天万象毕照片言

之发洞中隐微有不能以遁者此其所以为圣欤

然于共工则不用而于鲧则用之者盖辅相之任

所贵者德治水之任所取者材鲧虽狠愎自用而

以治水言之则未有过之者故卒从众言而命之

此又可见圣人虽智周万物而不自用其智也至

于舜在侧微潜德隐行何由彻于庙堂之上而岳

言一发尧即然之曰吾固闻之矣然必问其德之

详而以二女试之又可见圣人之明虽足以知之

然犹考之众言之公试以行事之实故无后世徇

名之弊而有为天下得人之功虽然人主欲以尧

为法将何所用力哉曰明其德而已盖尧之知人

不可学而能尧之明德可以学而至格物致知于

天下之理无所疑胜私窒欲于天下之物无所蔽

此所以明其德也明其德者知人之本也有天下

者可不勉诸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

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

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皋

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

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

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

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事抚

于五辰庶绩其凝

臣按皋陶陈谟于舜以知人安民为要禹谓二者

虽帝尧且犹难之盖知人者智之事也安民者仁

之事也知人则官得其职安民则民怀其惠合智

与仁二者兼尽则虽有奸邪小人不足畏矣凡奸

邪之所以害事者以人君不知其为奸邪也苟诚

知之如欢兜未放有苗未窜共工未流彼安能肆

其恶者故深叹其难而不敢易也皋陶则曰知人

诚非易事然亦不过以德求之而已有德则为君

子无德则为小人此知人之要也人之行凡有九

德言人之有德者必观其行事如何囗德者事之

本事者德之施徒曰有德而不见之事则德为虚

言矣此又知人之要也自宽而栗而下其目凡九

或以刚济柔或以柔济刚浑全而无偏弊然后为

成德观其德之成与否而人才之优劣判矣此又

知人之要也先儒谓自宽至强皆所禀之性自栗

至乂乃学问之力此说得之然有德者又贵乎常

而不变若勉于暂不能持之久亦不足以言德矣

故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人君能显用

有常之士则为国之福故曰彰厥有常吉哉以常

与不常观之其有常者为君子不能常者为小人

是又知人之要也然人之于九德不能皆全或有

其三或有其六惟上所用尔有三德者日宣达之

无使沈滞则其人朝夕浚治而光明可任大夫之

职矣有六德者日尊严而祗敬之无或忽慢则其

人精明通达可任诸侯之职矣天下未尝无才上

之人有以淬励兴起之则下亦澡雪精神以应其

求不然则颓靡昏惰安得有浚明亮采之气象耶

然三德之为大夫六德之为诸侯亦言其大法尔

非必以数拘也天子者一世人材之宗主也九德

之中苟有其一皆当兼收并蓄分布而用之使各

随所长而施于事则百官皆贤而互相观法百工

皆治而不失其时矣夫五辰在天而此以抚言者

天人一本人事顺则天道亦顺也凝者凝定坚久

之谓成功非难而坚久为难惟众贤毕用百职具

修则其功可以坚久矣九德之名自皋陶始其后

周公告成王亦欲其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盖古

之论人者必贵于有德后世之主或以材能取人

而不稽诸德行故有才无德之小人得以自售其

不败事者几希皋陶之言真万世知人之法也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

廋哉

臣按此圣门观人之法也凡人所为皆有偶合于

善者必观其所从来其为义邪为利邪若其本心

实主于义则其善出于诚可以为善矣若其本心

实主于利则其善也非出于诚又安得为善乎然

有所从虽善而非其心之所安者苟未能安焉则

富贵可以淫贫贱可以移威武可以屈不能保其

常不变也然则若之何为安曰犹水之寒犹火之

热自然而不可易犹饥之食犹渴之饮必然而不

可已夫然后谓之安夫以孔子之圣其于人也以

视为未足而复观之以观为未足而复察之然后

人之情伪不得而隐况圣未如孔子者可以知人

为易乎虽然视也观也察也出于我者也苟我之

心未能至公而无私至明而不惑其于人之情伪

焉能有见乎以人君言之一身而照临百官正邪

忠佞杂然吾前岂易辨哉必也清其天君如鉴之

明如水之止以为临下烛物之本然后于人之所

以所由所安庶乎其得之矣此又人君所当知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臣按此亦圣门观人之法先儒以为人之过也各

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

爱小人过于忍以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若夫为人君者尤当因臣下之遇而察其心如爱

君而极谏不无狂讦之过要其用心非仁乎取其

仁而略其过可也爱民而违命不无矫拂之过要

其用心非仁乎取其仁而略其过可也若奸邪之

臣巧于揜覆未必有过之可指然其心何如哉凡

此皆观人之一端以类求之莫不然也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

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臣按此因宰予昼寝而言盖予之为人能言而行

不逮故孔子自谓始也听人之言即信其行今也

听人之言必观其行盖因予而改此失也家语亦

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夫以孔子之于门人高弟

朝夕与处其正邪贤否安能逃圣鉴哉犹必观其

行而后诚伪可见况人君之尊其与臣下接固有

时矣而欲以应对之顷察知其心术不亦难哉故

敷奏必以言而明试必以功此自尧舜以来不易

之法也夫巧言如簧诗人刺之利口覆邦圣人所

恶有言者不必有德而佞者不知其仁故汉文悦

啬夫之对拜为上林令而张释之争之以为绛侯

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会不能出口岂效

此啬夫喋喋利口哉今以其口辩而超迁之臣恐

天下随风而靡文帝乃止当是时将相大臣皆少

文多质议论务在忠厚耻言人之过失迄成醇厚

之俗其后武帝之于江充唐文宗之于郑注皆以

应对敏捷悦而信之巫蛊甘露之祸几至亡国臣

故因宰予之事及之以见听言观行之训为不可

易也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淡台灭明

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臣按子游以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至其室而知淡

台之贤盖二者虽若细行因而推之行且不由径

其行之也肯枉道而欲速乎非公事且不至其室

其事上也肯阿意以求悦乎子游以邑宰其取人

犹若是等而上之宰相为天子择百僚人主为天

下择宰相必以是观焉可也故王素之论命相欲

求宦官宫妾不知名之人而司马光之用谏官亦

取不通书问者为之必如是然后刚方正大之士

进而奔竞谀之风息矣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

何如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

臣按此论观人于一乡者当如是也推之于国于

天下亦莫不然夫人之善否不同而好恶亦异故

善者不善之所仇而不善者亦善人之所弗与也

若人无善否翕然好之则是雷同干誉者之所为

孟子所谓乡原者也若人无善否翕然恶之虽未

见所以致之之由然其人亦可知矣故必善者好

之不善者恶之是其制行之美有以取信于君子

而立心之直又不苟同于小人则其为贤者必矣

陈蕃李膺之徒天下称其贤而中常侍目之曰钩

党裴度之为人天下仰其勋德而入关十六子辈

毁之者百端此所谓善者好之而不善者恶之也

然好者虽多其言未必上彻恶者虽少其论常哗

于人主之前所以诬善之言易行而忠邪每至于

易位也为人君者将奈何曰明四目达四聪使天

下公论皆得上闻而奸邪不得以壅蔽则是非好

恶之实庶乎其不谬矣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臣按好善恶恶虽人性之本然而违道之誉求全

之毁亦世之所有故不可以不察也匡章之不孝

人所共称也而孟子则曰此父子责善之过尔非

不孝也仲子之廉亦人所共称也而孟子则责其

避兄离母之罪曰此乌能廉哉是是非非之大旨

固若黑白之了然而其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则

常人之所易惑也不有圣贤原情于疑似之中考

实于暧昧之际乌能适其当乎自人君言之必如

齐威王之烹阿封即墨然后为能察是非之实不

然则未有不以毁誉而乱真者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臣按巧言令色之人以虚伪胜故鲜仁刚毅木讷

之人以质实胜故近仁仁者本心之全德必致知

必力行然后能造乎其地岂刚果朴钝所能遽得

哉然诚而不伪质而不华则其本心未失于仁为

不远矣故曰近仁若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求

以悦人则其伪而不诚华而不实去本心也远矣

其能为仁者几希两章之言实相表里由后世观

之安刘氏者乃木强敦厚之周勃而令色谀言如

董贤者卒以祸汉室焉勃未得为仁人也而忠诚

徇国惟一无二其质近乎仁矣惜其不学故止于

是焉若贤则不仁之尤者也然朴忠之言难合而

巧佞之士易亲故不仁者往往得志于世治乱存

亡常必由此呜呼人主其亦谨所择哉

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臣按易之大传曰将叛者其辞囗中心疑者其辞

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

其守者其辞诎此因言观人之法也为人君者尤

当知之盖人之将为恶也必有愧于中故其辞囗

见理不明中心眩惑故其辞枝枝谓支离而多端

也端良易直之人言不苟发故简而寡狂妄躁急

之人言常轻发故繁而多诬毁善良中怀羞恶故

其辞游扬而不确操守不坚夺于利害故其辞困

屈而易穷有诸中必形诸外不可揜也故不知言

则无以知人虽然缄默不言者有似乎寡敷陈无

隐者亦近乎多听言者苟不察焉则怀奸者得吉

士之名尽忠者入躁人之日岂不囗哉惟人君于

此知吉人之辞简而当理非缄默不言之谓躁人

之辞繁而悖理非敷陈无隐之谓于近似之中察

其甚不同然后为真知言者矣大传之言与此章

同出于孔子故并论焉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臣按君子之心与物为公故周而不比小人之心

惟己是私故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臣按君子所好者善故怀德小人所志者利故怀

土君子所畏者法故怀刑小人所徇者利故怀惠

怀者常存于心之谓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臣按君子安于义理故常坦然有自得之意小人

役于物欲故常戚然怀不足之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臣按君子之心好善故惟恐人之不为善恶则沮

而败之成人之善则不成人之恶矣成人之恶则

不成人之善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臣按君子之于人以可否相济故和而不同小人

之于人以朋比相亲故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

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

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臣按君子之心平恕故易事其情正大故难说惟

其平恕故使人各取其所长小人之心刻劾故难

事其情偏私故易说惟其刻劾故用人必责其全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臣按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矜

肆而不安舒泰者心广而体胖骄者意盈而气盛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臣按君子以穷理为事故日进乎高明小人以徇

欲为事故日究于污下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臣按君子自责而不责人故求诸己小人责人而

不责人故求诸人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

可小知也

臣按君子所存者大故不可以小事测知而可以

当大事小人局于狭小其长易见故不可任大而

可以小知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臣按义者天理之公利者人欲之私君子之心惟

知有义故于义见得分明小人之心惟知有利故

于利无不通晓自比周而下凡十有一章皆言君

子小人所为之相反而其大端不越于公私义利

而已孔子之指欲学者知君子小人之分而审其

取舍之几臣今于此欲人主知君子小人之辨而

致谨于用舍之际圣人之言盖无适而不宜也呜

呼自昔奸邪小人之所以为天下祸者虽非一端

然未有不以私与利为之者利即私也私即利也

苟利其身虽君父之安危弗顾也苟利其家虽社

稷之存亡弗恤也然则人主于平时用舍之际其

可不察诸此乎

孟子曰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

臣按君子小人各从其类故近臣而贤必能举远

臣之贤者远臣而贤亦必有近臣之贤者以举之

故观其所举之贤否则近臣之为人可知观其举

者之贤否则远臣之为人可知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

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

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臣按目者精神之所发而言者心术之所形故审

其言之邪正验其目之明昧而其人之贤否不可

掩焉此观人之一法也

魏文侯问置相于李克克曰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

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臣按文侯问择相而李克以此五者为言盖居而

不妄亲所亲者必贤富而不妄与所与者必当达

而不妄举所举者必善虽穷困而不为非义之事

虽贫匮而不取非义之财兼此五者非君子不能

故可以当大臣宰相之任李克此言亦庶几得观

人之要矣是时有魏成者食禄千锺什九在外什

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而进之文

侯皆以为师李克之言虽非专为成发然非成莫

能当者故文侯卒相之后之论相者尚有考焉

以上论圣贤观人之法臣按朱熹有言知人之难

尧舜以为病孔子亦有听言观行之戒然尝思之

此特为小人设耳若皆君子则何难之有哉盖天

地之间有自然之理凡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

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故圣人作易遂以阳

为君子阴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故类万物之

情者虽百世不能易也尝窃推易说以观天下之

人凡其光明正大囗畅洞达如青天白日如高山

大川如雷霆之为威如雨露之为泽如龙虎之为

猛而麟凤之为祥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

子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隐伏纠结如蛇蚓琐细

如虮虱如鬼蜮狐蛊如盗贼诅祝闪倏狡狯不可

方物者必小人也君子小人之极既定于内则其

形于外者虽言谈举止之微无不发见而况于事

业文章之际尤所谓粲然者彼小人者虽曰难知

而亦岂得而逃哉臣谓熹之言深有得于大易微

旨人主以是观人思过半矣故附着焉

帝王知人之事

汉高帝疾甚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

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囗陈平

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

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

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惠帝二年萧何薨曹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

一遵何之约束为相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

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臣按此以参代何之验

五年曹参薨明年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周勃为太尉七年惠帝崩太后临朝称制高后元年

议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

悦问平勃平勃对曰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

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耶今王吕氏何面目见高

帝于地下乎平勃曰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安

刘氏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太后以陵为太傅实

夺之相权陵遂病免归

臣按陵之争王诸吕囗也平不争而许之智也

七年诸吕擅权用事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尝燕居

深念陆贾见平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

相和调则士豫附士豫附则天下虽有变权不分君

何不交欢太尉平用其计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衰

臣按平非勃不能独济大事此难独任也

八年太后崩诸吕欲为乱当是时赵王吕禄梁王吕

产将兵居南北军太尉勃不得入中军主兵郦商子

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

子寄绐说吕禄归将印以兵属太尉太尉遂将北军

然尚有南军丞相平乃召朱虚侯章佐太尉遂诛诸

吕立文帝

臣按此安刘必勃之验也高帝论萧曹平勃诸人

考其始终无一或差者盖帝之性既明达而又更

事履变之久其于群臣之材行皆尝斟酌而剂量

之故所以为后人计者几无遗策后之论者以知

人善任使称之信矣若继世之君不若帝之明达

又不若帝更尝之多苟能躬览万机以究事情之

利害日接群臣以察人材之长短若汉宣帝听政

之日令丞相以下各奉职而进明陈其职以考功

能是亦知人之方也若夫深居高拱于事未尝有

裁决之勤渊默寡言于人未尝有叩击之素舍功

能之实信毁誉之偏而欲用舍之间各当其任难

矣故人主上必如尧次必如高帝又其次必如孝

宣庶几可语知人之事不然非所闻也

孝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入上郡云中所杀略甚众以

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刘礼为将军次霸上徐厉为

将军次棘门以备边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

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弩持满先驱至不得入曰天子且至军门

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

又不得入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

夫乃传言开壁门天子按辔徐行至营亚夫持兵揖

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军成礼而去上曰嗟乎此真将

军矣曩者霸上棘门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匈奴远塞

汉兵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景帝二年吴楚等七国皆反初文帝戒太子曰即

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及七国反上乃拜亚夫

为太尉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凡三月皆破灭

三年以亚夫为丞相其后上废栗太子亚夫争之不

能得上由此疏之

窦太后言皇后兄信可侯上与丞相议亚夫曰高皇

帝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今信虽皇后兄无功

侯之非约也帝默然止其后匈奴王徐卢等六人降

帝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

之何以责人臣不能守节者乎帝曰丞相议不可用

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

后元年帝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

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食取箸上视而笑曰此

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

鞅鞅非少主臣也俄以事下吏狱吏以反诬之亚夫

不食死

臣按人之度量相去岂不远哉方亚夫之军细柳

也持军之严虽人主无所屈文帝乃以是知之曰

缓急真可将也其后作相因事数谏积忤上心景

帝以是疑之曰鞅鞅非少主臣也细柳之事倘在

孝景时则亚夫必以傲上诛尚何兵之可将使其

得相文帝尽忠论谏则必以社稷臣目之二帝之

度量相去不同如此其所以然者文帝不以拂己

为忤景帝专以适己为悦故也故人君欲真知臣

下之贤否其必自去私意始

汉武帝末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

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是为昭帝又

以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其后桀父子与光争权燕王

旦自以帝兄不得立常怀怨望及弘羊建造酒榷盐

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

桀等皆与旦通谋且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

肄郎羽林道上称又擅调益幕府校尉光专权自

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入宿卫察奸变候司光出沐日

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

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

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

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近耳

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且将军为非

不须校尉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

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后桀

党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

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

唐李德裕论曰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至明以照

奸则百邪不能蔽矣汉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惭德

矣成王闻管蔡流言使周公狼跋而东所谓执狐

疑之心来谗贼之口使昭帝得伊吕之佐则成康

不足侔矣

臣按武帝托孤于霍光善矣而又参之以上官桀

桑弘羊是知人之明有愧于高帝也桀等皆奸邪

嗜利之徒外交藩王而内结贵主非昭帝天性夙

成岂能知光为忠臣而保持之使桀等得志其祸

可胜言哉是昭帝知人之明过于孝武也然孝武

不立燕广陵而立昭帝是明于知子不属田千秋

辈而属霍光是明于知臣而乃失之桀等者桀以

谄进弘羊以利合故也传曰播糠眯目天地为之

易位故人君必先正其心不为惑不为利动然

后可以辨群臣之邪正矣

唐明皇之在蜀也给事中裴士淹以辩学得幸时肃

宗在凤翔每命宰相辄启闻及房管为将帝曰非破

贼才也若姚崇在贼不足灭至宋璟曰彼卖直以取

名尔因历评十余人皆当至李林甫曰是子妒贤疾

能无与比者士淹曰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帝默不

臣按明皇之为人也异哉以为暗邪则其评房管

评姚崇评李林甫何其言之当也以为明邪则其

评宋璟抑何言之戾也璟之忠诚端亮为开元辅

相第一帝乃以卖直取名目之盖璟以直道事君

屡拂上意故一斥不复用至是犹有余怒焉若林

甫之妒贤疾能帝非不知者而乃用之终其身由

璟不苟合林甫苟合故也然则人主一有好同恶

异之心则私意行而贤否乱虽有英明之资卒蹈

暗缪之失如明皇者岂可不戒也哉

唐德宗时濠泗观察使杜兼恶幕僚李藩诬奏藩摇

动军情上大怒召诣长安望见藩仪度安雅乃曰此

岂为恶者邪擢秘书郎

臣按德宗知人之明最为所短故于卢杞则不觉

其奸邪于姜公辅则疑其卖直李晟之勋陆贽之

忠则囗斥之摈废之裴延龄之欺罔韦渠牟之躁

劣则亲信之寄任之以佞为忠以直为狂未有甚

焉者也顾能于举目之顷而识李藩盖当是时未

有私见之汨故也若卢杞姜公辅诸人则有爱恶

之私焉故识鉴之昏明若是其异也传曰公生明

偏生暗使德宗持心之平无所适莫常如见李藩

之时则于诸臣之邪正必不至易位矣后之人主

可不戒诸

宪宗元和中裴度平蔡还知政事程异皇甫镈以言

财利幸尝论臣事君当励善底公朕恶夫植党者度

曰君子小人以类而聚未有无徒者君子之徒同德

小人之徒同恶外相似中实远在陛下观所行则辨

帝曰言者大抵若是朕岂易辨之度退喜曰上以为

难辨则易上以为易辨则难君子小人行判矣已而

卒为异镈所构出为河中节度使

臣按宪宗刚明果断能用忠谋不惑群议以建中

兴之烈是岂不知人者蔡功既成侈心遂炽于是

正邪始易位矣由异镈辈善于治财有以供其侈

用故也传曰利令智昏信哉不然则以裴度之堂

堂忠节视异镈辈之琐琐奸谀虽不辨白黑者亦

能知其为正邪之分也天资如宪宗犹以利欲掩

其明是故人君不可无正心之学

武宗即位以李德裕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德裕入谢

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辨群臣邪正二者势不相

容正人指邪人为邪邪人亦指正人为邪人主辨之

甚难臣以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

附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

党先帝深知朋党之患而所用皆朋党之人良由执

心不定故奸邪得乘间而入也

臣按德裕在文宗朝与李宗闵迭为宰相而德裕

卒为宗闵所倾以文宗不能辨邪正也及相武帝

深陈二者之辨而武宗能听之故德裕得效其忠

谋会昌之功几于元和由武宗能辨其邪正故也

德裕松柏藤萝之辨此善喻也盖正人以直道自

将虽于人主犹无所容悦况肯他有依凭以进乎

邪人以枉道求合故权臣用事则附权臣近习得

志则附近习妃嫔有宠则附妃嫔卑猥鄙贱无所

不至德裕此言足以判正邪之情状矣近世名臣

张浚又推而广之以为不私其身慨然以天下百

姓为心此君子也谋求之计甚密而天下百姓之

利害我不顾焉此小人也志在于为道不求名而

名自归之此君子也志在于为利掠虚美邀浮誉

此小人也其言之刚正不挠无所阿徇此君子也

辞气柔佞切切然伺候人主之意于眉目颜色之

间此小人也乐道人之善恶称人之恶此君子也

人之有善必攻其所未至而掩之人之有过则欣

喜自得如获至宝旁引曲借必欲开陈于人主之

前此小人也臣尝以此而求之君子小人之分庶

几其可以概见矣臣谓人主欲知群臣之邪正惟

以德裕浚之言参而考之则亦何难辨之有然德

裕所谓邪人竞为朋党独不思君子其无同类矣

乎或以朋党议我矣必如裴度曰君子之徒同德

小人之徒同恶则为得之此德裕之所以不及度

同类推荐
  • 大道论

    大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游城南记

    游城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公法喜志

    名公法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Sleeping-Car

    The Sleeping-C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恋爱初养成

    恋爱初养成

    “没爸妈的野孩子!畜生!”一群孩子围着一个男孩子对他拳打脚踢。“住手!你们再打他我就去告诉保安叔叔啦!”出现的是一个小女孩,扎着两只马尾辫,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指着他们嘟着小嘴稚气的喊。一群小孩一哄而散。“疼吗?”小女孩看着男孩脚上和胳膊上的擦伤问。“不疼!”男孩倔强的说。女孩抽出纸巾轻轻擦拭男孩的伤口说“我要做你的王子,那样我就可以保护你啦!”男孩嘟着嘴说“是公主!男孩子怎么可以让女孩子保护!”“是王子!”“是公主!”“是王子!”“是公主!”。。。。。突然,小女孩笑了起来,夕阳下,女孩的笑容格外美丽。。。
  • 你有你在我身边

    你有你在我身边

    正中下怀,你知我心,封建迷信色情暴力七情六欲
  • 遇见极光爱上你

    遇见极光爱上你

    希:“林铭宇,你喜欢什么?”宇:“小傻瓜,我喜欢你啊”希:“你不是喜欢格陵兰岛的极光么?”宇:“对啊,张意希,你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极光。”
  • 我的幻想综合成了这样之新

    我的幻想综合成了这样之新

    xxx年,银河系迎来最大的灾害,本来是火红色的太阳变成了紫黑色,当所有物种照射到紫外线时,发生了异变,短时间内所有物种都经历了痛苦的过程,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也同样,很多人忍受不了痛苦在挣扎中死去,还有一些人,却得到了本不该拥有的记忆,拥有了异能,而除人类以外的物种都变异成特殊生物,我们称为变异兽。变异兽出现之后,人类经历无数次战争,(资源争夺战)地球剩余领土分为五大帝国(星落、卡斯、奥希、巴克拉、希尔瑞),并组织科学家进行研究,但只是创造出了检测异能强弱的工具,同时,帝国分别创立出学院(圣黎明、凯英圣、奥特、巴尼库斯、道尔)。之后,异能渐渐融入了人类生活中,但似乎这和平即将就要被打破……
  • 文明复兴

    文明复兴

    旧时期的全面战争使人类几乎灭绝。在这危机时刻,人类利用之前发明的初型智能机,避免了人类的最终灭亡。不过此时的人类文明已饱经沧桑,所以重建人类文明的重任便交给了残存的人类。他们最终决定,重现人类曾经的文明,用历史演进的方法重塑人类社会。但是。。。。。。
  •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市徒

    市徒

    雪晓东醒来时,已是正午时分,周围的环境虽然陌生。但一个本能的理由——活下去,让他咬牙坚持,强撑接近虚弱的身躯。最终,上天的眷顾让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庄,繁杂的异界大陆,随着他坚持到了最后,渐渐向他展开帷幕。意外获得的能力,血腥的战场,成体系的魔兽,一切一切,都在慢慢被发掘。最后想说,亲爱的读者大大,您阅读的满意吗,作为一个新人写手,我想要在一年左右将这本书完成,由于很多阅历与经验方面的不足,会让我有时卡壳,希望各位正在阅读这本书的朋友,给东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来支撑我能做到一天三更或四更。千人书友群已创建,群号:286750883
  • 画剑仙奇侠传

    画剑仙奇侠传

    当英俊潇洒的画剑仙遇到风华绝代的冷秋月,他们的将会遇到怎样的感情纠葛呢?画剑仙又是如何对抗魔将魔兵的,画剑仙又会发生怎样的探险和奇妙之旅呢?敬请关注--画剑仙奇侠传。
  • 胎产心法

    胎产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erton of the Movies

    Merton of the Mov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