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7000000008

第8章 杂症(4)

气无形而血有质,气为阳,主护卫于外,故名之曰卫;血为阴,主营运于中,故名之曰营。血阴有质,故其行也必次第循经,而入于脉道之中,充于内而后达于外。气阳无形,故其行也 疾,不循经而出于脉道之外,实于表而后返于里。观(《内经》谓饮酒者,气先行皮肤,先充在外之络脉,而后满于在内之经脉。可见矣。)此二者之行,所以有不同也。(《经》谓营气之行,寅时起,由肺经而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诸经,复返于肺,如是者每日五十周。卫气之行,每日早至暮,行阳分二十五周,每周由太阳而少阳、阳明、足少阴,复返于太阳。暮至晓,行阴分二十五周,每周由肾而心、肺、肝、脾,复返于肾。二者之行不同如此。按《经》言营气,是言血中之气,非单言血,盖血中之气,既负血而行,则亦不及卫气之 疾也。)《经》言卫气,昼行阳二十五度,(度,即遍也。)夜行阴二十五度,大概如此。盖昼则阳动,而气行于表者多,夜则阴静,而气敛于内者多,非昼全不行于内,夜全不行于外也。至谓一昼夜必行五十周,则凿矣。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气,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中,则曰宗气。名虽有三,气本无二。气与血并根柢于先天,而长养于后天。

《经》谓营气出于中焦。又谓心生血。不过以胃受谷气,蒸化成血,血色之赤,禀于心火为言耳。要之血即天一之水,(观血味咸可知。)气为坎中之阳,同根于肾,无岐出也。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气不归元,则喘咳不得卧。)肺司呼吸,气之出入,于是乎主之。且气上升,至肺而极,升极则降,由肺而降,故曰肺为气主。

肾主纳气,故丹田为下气海;肺为气主,故胸中为上气海。肾水为坎中之阳所蒸,则成气,上腾至肺,所谓精化为气,地气上为云也。气归于肺,复化为水,肺布水精,下输膀胱,五经并行。(水之精者行于经永。)所谓水出高源,天气下为雨也。阴阳互根,于此可悟矣。肾以闭藏为职,虽子半阳生,而气发渊泉,机犹未畅,故气之升发,不属肾而属肝也。藏属肾,泄属肝,(升则泄矣。)此肝肾之分也。肝主升,肺主降,此肺肝之分也。心主动,(志壹则动气也。)肾主静,此心肾之分也。而静藏不致于枯寂,动泄不致于耗散,升而不致于浮越,降而不致于沉陷,则属之脾,中和之德之所主也。然则升降动静,苟失其中,虽为肝、肺、心、肾之不职,亦即脾之不职。而但知气之不升,或有升无降,为肝木克脾土者,陋也。知各脏之病,皆关乎脾,则知脾气调和,即各脏俱调和矣。故补脾不如补肾,不过举要之词,故不若补肾不如补脾之论,为得其全也。老人、小儿尤以脾胃为主。《经》言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又曰风气通于肝,故气病往往称风,如肝风、肠风、胃风之类,(饮食在胃,则胃实肠虚,气下于肠,饮食在肠,则肠实胃虚,气上于胃,往来鼓动有声,所谓肠风、胃风即此。)皆气之往来,鼓动若风耳,非必外来之风也。以上明气之理,至其病证脉治,详下。

气之病证

《内经》列九气为病。一曰怒则气上,甚则呕血(暴怒伤阴,血随气逆、飧泄。完谷而出也。怒气上冲则呕血,下郁则飧泄,气郁不运,则水谷不分也。)或血菀于上,(不呕则郁积于上焦。)形气绝,(卒然倒毙)名薄厥。(薄,迫也。谓血气厥逆,迫于上焦。)或胸满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一曰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而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有喜极气暴脱而死者,必其人素虚,气浮无根也。(所谓暴喜伤阳。)一曰悲则气消。心志摧抑沮丧,则气亦因之消索。以怒则气盛而张反观之,可见悲则气衰而敛矣。为目昏,(悲泣多则目昏。)为筋挛,为阴缩,(皆有降无升,肝木受克所致也。)为酸鼻辛、为少气不能报息,(报,接续意。)为下血,(气不能摄血也。)为泣则臂麻。一曰恐则气下。精却、(肾精方欲化气而上,因恐则却而退下也。王太仆谓;恐则伤精,却而上,不下流,下焦阴气亦回环而不散,故聚而胀。未妥。)气还,下焦胀,为阴痿骨酸,精时自下。一曰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为痴痫,(惊则神不守舍,痰涎入心所致。)为不省人事,为僵仆。

一曰思则气结。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为不眠,为中痞,三焦闭塞,为不嗜食,为昏瞀,为得后(即大便)与气,(嗳气,或屁。气郁下陷之屁,不若伤食之屁臭甚。)则快然而衰。(结气得通而滞减也。)一曰寒则气收。腠理闭,气不行,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一曰热则气泄。腠理开,汗大泄,喘呕吐酸,暴迫下注,所谓壮火食气,又曰热伤气也。(气乘风则飘,遇火则散,火主发泄,一夜热作而身顿怯,可见。)一曰劳则气耗。喘息汗出,内外皆越,精神竭绝,(《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为促乏,为嗽血,为腰痛骨痿,为高骨坏,为煎厥。(五心烦热,如煎熬而厥逆也。)男为少精,女为不月。按七情皆生于心,以悲则气下,故属之肺;怒则气上,故属之肝;恐则怯而欲藏匿,故属于肾;思则无所不通,故属之脾耳,此义宜知。(惊属心肝气动,故风火交煽,则病发惊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经》谓清浊相干为乱气,(水谷之清气注五脏,浊气注六腑,清气上升,浊气下行,反之则乱也。)予谓邪正相干亦然。(此如卦画之交错,阴阳揉杂。)于此想见霍乱情状。

气滞必痛。《经》云诸痛皆因于气。又云气伤痛,形伤肿。先痛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后痛者,形伤气也。丹溪谓气有余便是火。自觉冷气自下而上者,非真冷也,火极似水耳,不治其火,则气不降。(火极似水,犹云热证似寒,气为火所冲突,飘忽若风,故冷也。)气本清,滞而痰凝血瘀,则浊矣。不治其痰血,则气不行。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气热,迟则气寒,大则阴伤,弦则气郁,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涩则气滞,衰则气少,凡气不舒者脉必沉。

治法

结者散之,郁者达之,闭者开之,(气闭者无小便,或两手脉伏不见。)陷者举之,高者抑之,浮越者镇坠之,脱者固之,散者收之,虚者补之,(痞满似难补,然由脾虚不行,正宜补脾以复其健运之职,则浊气行而痞满自除。所谓塞因塞用也。)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其病在七情,非药可愈者,以五志相胜。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又习可以治惊。(使之习见则不惊。)逸可以治劳也。大约青皮疏肝,枳壳利膈,香附散郁,木香舒脾,浓朴散满,沉香降逆,前胡下痰,柴胡升清,乌药、川芎、紫苏能散邪气从汗而解。槟榔、大腹皮能使浊气下行,而去后重。莱菔子、苏子、杏仁下气润燥,肺气滞于大肠者宜之。

豆蔻、沉香、丁香、檀香辛热能散滞气,暴郁者宜之。郁久成火者忌用,须以姜炒山栀子佐之。以上皆治有余气病。若兼痰火、兼积滞、兼血,各随症加减。调气用木香,然性温上升,若阴火上冲胸、喉,似气滞而实非气者,用之反以助火,当用黄柏、知母,少佐枳壳。气虚气滞,六君子汤加益智、苏梗。血虚气滞,四物汤(见血)加香附、陈皮。肾阴虚气滞,六味地黄汤(见虚损)加沉香、石斛、砂仁。肾阳虚气滞,四逆汤(见厥)加肉桂、补骨脂。肥人气滞必挟痰,二陈汤(见痰)加香附、枳壳,燥以开之,甚者加苍术、白芥子。瘦人气滞必挟火,宜苏子、山栀、归、芍,降以润之。

妇人性执,易于动气,痞满胀痛,上凑心胸,或攻筑胁肋,腹中结块,月水不调,或眩晕呕吐,往来寒热,正气天香散、四七汤酌用之。如气不升降,痰涎壅盛者,苏子降气汤。气不归元,以补骨脂为主,取其壮肾,收浊气归就膀胱,使化而出也。

或白术亦可,以其能和胃,胃和则气自归元,此为脾肾两虚者立法也。若肺肾两虚,气不归元,喘促不卧者,宜五味、胡桃、人参之类。气郁久则中气伤,不宜克伐,宜归脾(见血)、逍遥(见郁)二方,佐抚芎、香附、枳壳以舒郁。胎产同法。木香流气饮,通治一切气病,利三焦,通营卫,达内外,肿胀、喘嗽、痛疼皆效。分心气饮,治七情气滞。苏子降气汤,治气上逆。补中益气汤,治气虚下陷。越鞠汤(见郁)治气郁中焦。

精、髓、血、乳、汗、液(外出为汗,内蕴为液)、津(出于口者)、涕(蓄于脑,出于鼻)、泪、溺,皆水也,并属于肾。而血色独红者,血为心火之化,数者色皆白,乃肺气之化也。

肾为阴,肺为阳,阳交乎阴而液以化。肾属水,心属火,水交于火而血以成,以其为心火所成。故《经》谓心生血,又云血属于心,又云心主身之血脉也。赤者,心火之色。心火不足,则血色淡。心气虚寒,则血凝而紫黑,紫黑为肾色自见,无火也。亦有火盛血瘀而色紫黑者,总可见血之关于心。(张介石曰∶凡身有血处,触之必痛,痛属心知,而赤为火色,故曰心生血。又曰∶人身麻木处,则无血色,血所不至,是心所不治,故不知痛痒。又曰∶赵氏云血随相火行,故色红,非也。相火居坎水中,弗能自露,阳为阴掩,其色黑。至于心火,而阳老矣,阴为阳闭,故内暗外明,其色赤。血如随相火行,则必黑而不红。)汗、液、津、泪、溺皆清澈,阳所生也。精、髓、血、乳、涕皆稠浊,阴所成也。阳性速,其生易,故气至而即生。(如悲哀气动,则泪若涌泉,内热蒸腾,则汗出如雨,可见。)阴性迟,其成难,故蓄积而后富。细分之,则精、髓、涕为一类,血与乳为一类。而乳之成,较血为易,故曰血者难成而易亏。

髓藏而不泄,涕即脑髓,其泄也,以病脑热。惟精藏而能泄,其泄也,以阴阳之和畅,故能成生育之功。血亦藏而不泄,较精之藏而能泄殊矣。故精动而血静,精阳而血阴,(妇人之月事,乃溢而倾,非施泄之谓也。)精少血多,贵贱之别也。精生血死,老少之分也。(精色白,肺气所化,清阳也。清阳为少火,火少则生。血色赤,心火所成,浊阳也。浊阳为壮火,火壮则老。)水凝为冰,见 则消,血凝成块,虽煮不化,水随气行,能越于外,血随气行,但运于中,清浊阴阳,气质之分,可观矣。旧谓血总统于心,此即心生血之义矣。而曰化生于脾,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何也?曰∶《经》言水谷入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盖言胃中水谷之清气,藉脾运化成血,故曰化生于脾。然儿在胎中,未尝饮食,先已有血,可见血为先天之水,不过藉后天为长养,非全靠后天也。(又云脾统血者,则血随脾气流行之义也。)又《经》言人卧则血归于肝。盖言人寤属阳,寐属阴,阳主外而亲上,阴主内而亲下。寤则血随阳动,外运而亲上,卧则血随阴静,五内而亲下。五脏皆在内,而肝肾居下,为血之所归脏,言肝而肾可该。何则?肝动肾静,动者尚脏,则静者可知,故曰脏受于肝也。(一说,血不藏,皆肝之疏泄使然,故以脏受责之亦通。)其谓宣布于肺,则血随气行之义耳。其谓施泄于肾,则混精为血,观古人动称父精母血可见,要知是精非血,不当混合为一也。经脉之血流行,脏腑之血守位。以上明血之理,其病证脉治详下。

血随气行,气寒而行迟,则血涩滞。气热而行驶,则血沸腾。(盖血属阴,非阳不运,故遇寒而凝。气属火,非少则壮,故遇热而灼。)涩滞皮肤则为痛痹,凝结经络则为疽癖,瘀积肠胃则为败腐,虚寒不摄则为脱崩,沸腾上焦则为吐衄,流注下焦则为便血,壅塞经脉则为痈毒,浮见皮肤则为 疹。而且湿盛而蒸为疠风,血干而化为痨蛊。致病非一,要不出寒热二端。大抵瘀尚易治,干则难医,无潮热者轻,有潮热者重。

吐血

(即呕血。旧分无声曰吐,有声曰呕,不必。)吐由口出,古人谓是胃腑之血。张景岳则谓出于口者,有咽与喉之异。喉为肺之上窍,而兼总五脏之清道,故诸脏之血,皆得从清道以出于喉,不独肺也。咽为胃之上窍,而兼总六腑之浊道,故诸腑之血,亦皆得由浊道以出于咽,不独胃也。

五脏之气皆禀于胃,则五脏之病亦皆及于胃。如怒则气逆而呕血,肝病也。欲火上炎而呕血,肾病也。而其血皆由胃脘以出,则是出于喉者止五脏之血,而出于咽者,不只六腑之血矣。按景岳之说甚是,然何以别之?大抵由肝肾而出者,往往倾盆而来,如潮之涌,此雷龙之火暴发乘胃所致。肝、肾、胃血俱出,彼时喘息不定,面如醉酒,心神烦乱,少刻火退神清,面白气平,血乃渐止。若胃火自病,其势不甚暴烈,所出必不若是之多也。凡血色初吐鲜红而散,少停一、二时再吐,则略紫而凝,久而又吐,则黑而结块。若吐血不停,则初吐者为上焦近血,色鲜红。后出者为中下焦远血,其色深红。吐后未尽余血,色淡或糖色,或粉红色。

咳嗽血

同类推荐
  • 东北舆地释略

    东北舆地释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绛守居园池

    绛守居园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NOSTROMO

    NOSTROM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赏誉

    赏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真我战神

    真我战神

    浩瀚星空,种族万千,宙龙横行,引无数纷争!问世间,谁为战神?唯我,真我!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一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故事!(本书暂停!)
  • 大道存一

    大道存一

    柳旭的洞府之中,沉浸在修炼中的柳旭,却在此时,突然睁开了双眼,随即灵识陡然延伸而去。刹那间就将方圆五里的变化,都看的正切。“是她!”一声疾呼,随即一柄黑色短剑陡然出现,变大数倍,一跃脚下,冲天而起。“爆……”短剑直冲云霄,周围的空气,连连爆出轰然的音爆声。前后不过数息而已。
  • 穿越师妹萌翻高冷教主

    穿越师妹萌翻高冷教主

    一位特情穿越到古代,认了个皇帝当哥哥,成为了公主,还和玄冥教的高冷教主摩擦出爱的火花,并与高冷侍卫凌枫和暖男唐羽发生一系列搞笑的故事
  • 黄帝阴符经解义

    黄帝阴符经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了《楼居》《芸庐纪事》《乡村琐事》《虹桥集》《雪晴》五个子集。文字美如雪晴风景,无处不闪烁着大自然的神性光泽。作者对自然生命跃动的描画可谓不吝笔墨,对画境的描摹和营造给读者带来了最直接的美感。
  • 白画

    白画

    墨家世世代代传着一幅画,传说画里面封印着人人都想不到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有人把画里面的东西给放了出来。
  • 祭罪

    祭罪

    尘世浮生,否若幻梦堕世残翼,己非往昔..走错一步皆可能既会堕入无间轮回...你...害怕了吗.......
  • 野酸枣

    野酸枣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对自己母亲、家乡以及周围朋友的怀念,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周围的人和事、真实感人。比如对母亲的描写,通过几件小事反映了农村妇女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不败仙道

    不败仙道

    “嘭!”一个白色的光影从天而降,掀起了一阵尘霾。“Oh,thatsterrible,周末玩下电脑没想到电脑却吃人!我猜我是被电脑过热引起的磁场变异吸食然后引起穿越,最后到了这世界。可是我才读高中也没啥社会实践经验,只知道过马路看红绿灯。”
  • 死亡墓地

    死亡墓地

    地球丶是一个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