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7800000010

第10章 竹窗二笔(4)

宗门答话。有所谓无义味语者。不可以道理会。不可以思惟通故也。后人以思惟心强说道理。则愈说而愈远。岂惟谬说。直饶说得极是。亦只是鹦鹉学人语而已。圆悟老人曰。汝但情识意解。一切妄想都尽。自然于这里会去。此先德已验之方。断非虚语。吾辈所当深信而力行者也。

信施难消

邓豁渠自讼云。为僧者干自己事。带累十方施主。委实难消。诚哉言乎。夫僧人为自己生死。犹士人为自己科名也。为科名故。累诸邻里亲戚供给所需。成名则足以报之。名不成则所负多矣。不解此义而唯嫌信施不广。岂不大错。

知道不能造

五台居士谓予曰。吾知有此道而不克尽力。终其身不乐。今士人不知有此道者。得一第。快心五欲以为乐。吾既知之。不敢纵欲。而复以王事家事驱驰荏苒。今老矣。失人世之乐。又未得出世之乐。故郁然终身。此居士实语也。而自昧者多。自觉者少。谁道及此者。居士诚贤乎哉。今出家儿。无王事家事。乃亦一生空过。静焉思之。五内惊栗。

远官字

先君子虽不仕。博学而笃行。多格言。尝谓不孝曰。带一官字者。慎勿为之。因问何谓带一官字。先君子曰。领官钱。织官段。中官盐。作官保。乃至入官府为吏书。交结官人。嘱托公事之类。皆是也。予再拜服膺。后观亲识中。坐此而败者十七八。由是推而广之。即为官亦所不愿。出家后。又推而广之。不敢妄干有官大人。并诫徒众。不得乞缘出入于官家。不得倚官势与人构讼。安贫守分。幸免于大愆。虽遵持佛敕。亦素闻于庭训也。口泽未忘。曷胜于邑。

念佛镜

道镜。善道二师作念佛镜。以念佛与种种法门对举。皆断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可谓笃信明辨。大有功于净土矣。独其对禅宗一章。谓观心者。观无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学人疑焉。予以为正四料简所谓有禅无净土者是也。但执观心。不信有极乐净土。但执无生。不信有净土往生。则未达即心即土。不知生即无生。偏空之见。非圆顿之禅也。反不如理性虽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观心而妙悟自心。观无生而得无生忍。此正与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谁轩轾之有。

参究念佛

国朝洪永间。有空谷。天奇。毒峰三大老。其论念佛。天。毒二师俱教人看念佛是谁。唯空谷谓只直念去亦有悟门。此二各随机宜。皆是也。而空谷但言直念亦可。不曰参究为非也。予于疏钞已略陈之。而犹有疑者。谓参究主于见性。单持乃切往生。遂欲废参究而事单持。言经中止云执持名号。曾无参究之说。此论亦甚有理。依而行之。决定往生。但欲存此废彼则不可。盖念佛人见性。正上品上生事。而反忧其不生耶。故疏钞两存而待择。请无疑焉。若夫以谁字逼气下行。而谓是追究念佛者。此邪谬误人。获罪无量。

急参急悟

牛居士。古杭人余氏子。参无门老人。得悟于宋淳佑中。其言曰。大聪明人。才闻此事。便以心意识领解。所以认影为真。到腊月三十日眼光欲落时。向阎老子道。待我澄心摄念却与你去。断不可也。须是急参急悟。放牛此语。可谓吃紧为人。若真实彻悟者。他平日踏得牢牢固固。稳稳当当。不动干戈。可以八面受敌。无常到来。安闲自如。不慌不忙。不怖不乱。何更待澄心摄念。勉强支吾耶。所谓急参急悟。吾辈当力图之。

解禅偈

温公作解禅偈。真学佛不明理者之龟镜也。但其以言行可法为不坏身。仁义不亏为光明藏。特一时救病语。非核实不易之论。夫谨言行。修仁义。在世间诚可贵重。然岂便是金刚不坏之身。神通大光明藏。何言之易也。又以君子坦荡荡为天堂。小人长戚戚为地狱。理则良然。而亦有执理失事之病。岂得谓愚痴即牛羊。凶暴即虎豹。此外更无真实披毛戴角之牛羊。利牙锯爪之虎豹乎。吾恐世人见温公辞致警妙。必大悦而深信。其流之弊。拨无因果。乃至世善自足。不复知有向上事。则此偈本以觉人。反以误人。不可不阐。

范景仁

景仁自谓。吾二十年曾不起一思虑。景仁之为贤者信矣。然二十年之久不生一念。或未易及此。颜子尚仅三月不违。则三月外容有念生。赵州尚假四十年方成一片。则未成一片时容有念生。如景仁者。得无粗念虽无。微细思虑潜滋暗发而不自觉欤。吾非轻视景仁。盖恐得少为足。而预以自警也。

习俗

先辈云。习俗移人。贤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语。种种所作所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随之。谓之时尚。或尚坐关。群起而坐关。或尚礼忏。群起而礼忏。群起而背经。群起而持准提。群起而读等韵。群起而去注疏。专白文。群起而斋十万八千僧。群起而学书。学诗。学士大夫尺牍语。靡然成风。不约而合。独于刻心励志。真实参禅念佛者。则有唱而无随。谓之何哉。

厌喧求静

有习静者。独居一室。稍有人声。便以为碍。夫人声可禁也。鸦鹊噪于庭。则如之何。鸦鹊可驱也。虎豹啸于林。则如之何。虎豹犹可使猎人捕之也。风响水流。雷轰雨骤。则如之何。故曰。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欲除境。而境卒不可除。则道终不可学矣。或曰。世尊不知五百车声。盖禅定中事。非凡夫所能。然则高凤读书。不知骤雨漂麦。当是时凤所入何定。不咎志之不坚。而嫌境之不寂。亦谬矣哉。

除日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生尽处。故黄檗垂示云。预先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你热乱。然则正月初一便理会除日事不为早。初生堕地时便理会死日事不为早。那堪荏荏苒苒。悠悠扬扬。不觉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况更有不及壮且老者。岂不重可哀哉。今晚岁除。应当惕然自誓自要。不可明年依旧蹉跎去也。虽然。此打彻二字。不可容易看过。不是通几本经论当得彻也。不是坐几炷香不动不摇当得彻也。不是解几则古德问答机缘。作几句颂古拈古当得彻也。不是酬对几句口头三昧滑溜当得彻也。古人谓于此事洞然如桶底骤脱。爽然如大梦得醒。更无纤毫疑处。然后可耳。嗟乎。敢不努力。

净土难信之法(一)

净土者。以为愚夫愚妇所行道。天如斥之。谓非鄙愚夫愚妇。是鄙马鸣。龙树。文殊。普贤也。故予作弥陀经疏钞。乃发其甚深旨趣。则又以为解此经不宜太深。是毕竟愚夫愚妇所行道也。佛谓此经难信之法。不其然乎。

净土难信之法(二)

或谓不宜太深者。此经本浅。凿之使深。故不可。噫。法华以治世语言皆即实相。而此经横截生死。直登不退。宁不及治世语言乎。或又谓此经属方等。疏以为圆。则不可。噫。观经亦方等摄也。智者圆之。圆觉亦方等摄也。圭峰圆之。弥陀经予特以为分圆。何不可之有。佛言难信之法。不其然乎。

净土难信之法(三)

华严第十。主药神得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清凉疏谓。趣称一佛。三昧易成。敬一心浓。余尽然矣。况心凝觉路。暗蹈大方者哉。前数语弘赞专念。后二句入理深谈。谁谓净土浅也。行愿品广陈不可说世界海。不可说佛菩萨功德。临终乃不求生华藏而求生极乐。谁谓净土浅也。圣贤垂训如是。而人自浅之。佛言难信之法。不其然乎。

念佛不碍参禅

古谓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又云不许互相兼带。然亦有禅兼净土者。如圆照本。真歇了。永明寿。黄龙新。慈受深等诸师。皆禅门大宗匠。而留心净土。不碍其禅。故知参禅人虽念念究自本心。而不妨发愿。愿命终时往生极乐。所以者何。参禅虽得个悟处。倘未能如诸佛住常寂光。又未能如阿罗汉不受后有。则尽此报身。必有生处。与其生人世而亲近明师。孰若生莲花而亲近弥陀之为胜乎。然则念佛不惟不碍参禅。实有益于参禅也。

医戒杀生

陶隐君(陶弘景)取生物为药。遂淹滞其上升。夫杀生以滋口腹。诚为不可。损物命而全人命。宜若无罪焉。不知贵人贱畜。常情则然。而非诸佛菩萨平等之心也。杀一命。活一命。仁者不为。而况死生分定。未必其能活乎。则徒增冤报耳。抱病者熟思之。业医者熟思之。

勘验

参学人有悟。必经明眼宗师勘验过始得。如一僧常于神庙纸炉中宿。有师潜入纸炉。俟其来宿。拦胸把住。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僧云神前酒台盘。又一僧。人言其得悟。玄沙故与偕行。至水边。忽推之落水。急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僧云伸脚在缩脚里。云云。此二僧者。非胸中七穿八洞。千了百当。随呼随应如空谷发声。随来随现如明镜对物。何能于仓卒忙遽做手脚不迭时。出言吐语如是的当。如是自在。彼闲时以意识抟量卜度。酬机作颂。非不粲然可观。争奈迅雷不及掩耳处一场么罗。可不慎欤。

百法寺道者

嘉靖间。有道者某。寓吴山百法寺。不乞化。弟子一人。卖药以赡。日三食。每粥二盂。菜数茎。寄煮粥锅。终日坐一室。嘿如也。有作念佛会者造之。拟发问。辄摇手云。第静坐。毋开言。既不得言。遂逡巡而退。以饼饵蔬果进。拒不纳。曰。幸自有饘粥疗饥。没来由着此等向腹中转一过。何为哉。当时虽未核其所修何道。而精专脱逸。不染世缘。今时似此者极少。诚予所不及。因识之。

出世间大孝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即心即佛

马祖谓即心即佛。大梅领旨。遂安然住山。后复闻非心非佛之说。乃云。任伊非心非佛。我只是即心即佛。祖印之曰。梅子熟也。世人赏叹梅之妙悟矣。而有二意。不可不辩。直契本原。一信永信。更不为繁名异相之所转移者。是梅子熟也。如其主先入之言。死在句下。担麻而弃金者。其为熟。是熟烂之熟。非成熟之熟也。五千退席。昔人谓之焦芽败种者是也。

世智辩聪有失

世人重聪明。夸博洽。竞辞采。然不足恃者。以其有失也。彼学穷百家。文盖一世。有来生不识一字者。其甚如淳禅师以才藻著名。一跌而起。顿成痴呆。则不待来生。又甚。化为异类。则所谓但念水草。余无所知。其可恃安在。惟般若真智。蕴之八识田中。亘古今颠扑不破。纵在迷途。有触还悟。世俗中人不知此意。无足为怪。出家儿乃以本分事束之高阁。而殚力于外学。可胜叹哉。

好奇

聪明人多好奇。好奇者多受惑。盖好奇之名既彰。则所谓梅上燕齐迂怪之士。竞以其术进。驾神托仙。可喜可愕。遂深入而酷信之。至于白首无成。临终不验。始怅然悔恨。亦晚矣。虽然。犹愈于没世而终不返者也。今日之悔恨。当来之不受惑可知也。

无常信

谚有警世语。谓一老人死见阎王。咎王不早与通信。王言。吾信数矣。汝目渐昏。一信也。汝耳渐聋。二信也。汝齿渐损。三信也。汝百体日益衰。信不知其几也。然此特为老人言耳。今更续之。一少年亦咎王云。吾目明。耳聪。齿利。百体强健。王胡不以信及我。王言。亦有信及君。君自不察耳。东邻有四五十而亡者乎。西邻有三二十而亡者乎。更有不及十岁。与孩提乳哺而亡者乎。非信乎。良马见鞭影而行。必俟锥入于肤者。驽胎也。何嗟及矣。

参禅非人世中事

先德有言。参禅不是人世中说得的事。或疑裴丞相谓六道之中。可以整心虑。趋菩提者。唯人道为能耳。果如前言。禅将无地可参矣。曰。裴论良是。今此言。为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者发也。又为僧之口般若。身阿兰。而心朝市者发也。且安居五欲之场。坐证一乘之果。人世中有此大便宜事。谁不为之。得非所谓世间那有扬州鹤乎。愿毋以此言自诿。参禅定是人世中说得的事。特患无志耳。有志者事竟成。

出家(一)

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夫将以武功定祸乱。相以文学兴太平。天下大事皆出将相之手。而曰出家非其所能。然则出家岂细故哉。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古尊宿歌云。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两字人知少。最胜儿者。大丈夫也。大丈夫不易得。何怪乎知出家两字者少也。

出家(二)

人初出家。虽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为因缘名利所染。遂复营宫室。饰衣服。置田产。畜徒众。多积金帛。勤作家缘。与俗无异。经称一人出家。波旬怖惧。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庆矣。好心出家者。快须着眼看破。曾见深山中苦行僧。一出山来。被数十个信心男女归依供养。遂埋没一生。况其大者乎。古谓必须重离烦恼之家。再割尘劳之网。是出家以后之出家也。出前之家易。出后之家难。予为此晓夜惶悚。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生。此意何如。予谓此实最上开示。但执之亦能有误。请以喻明。假使有人。颖悟同于颜子。而百里千里之外。有圣如夫子者倡道于其间。七十子三千贤相与周旋焉。汝闻其名。往而见之。未必不更有长处。而自恃颖悟。拒不觐谒。可乎。虽然。得悟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在。何者。天如有言。汝但未悟。若悟。则汝净土之生。万牛不能挽矣。深矣哉言乎。

参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蚩魄珏

    蚩魄珏

    蚩尤涿鹿兵败,其部落一部分归顺黄帝,黄帝将其命为三苗。到唐尧时期,尧禅位于舜,三苗首领不满,乘机反叛。尧帝杀他,苗人们南逃,三苗之乱就此开始。然而有一个不知来历的人,却冥冥中卷入了这场叛乱之中,算是偶然却也是必然……
  • 青年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

    本书主要包括青年的青春、求学、恋爱、婚姻、处世、就业、发展等心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对存在的心理问题阐明了调适方法。
  • 逆天鬼修

    逆天鬼修

    鬼修,世间最卑贱之人。鬼修,注定最短命的奴隶。鬼修,连老天都要弃绝的存在。可是当一个鬼修决定要逆天而行时,这个世界都将因他而颤抖。
  • 都市雷圣

    都市雷圣

    他,号称青冥雷帝;他,为红颜怒杀天下;他,为雷电之掌控者……天神一怒罚众生,青冥一怒灭天地。谁视红颜为知己,他为红颜屠苍生。都市雷圣群:232130838
  • 舌尖上的古代之吃货穿越记

    舌尖上的古代之吃货穿越记

    作为吃货,吃多了撑死是幸福,吃急了噎死是满足,可像朱小小一样面对名菜“九大簋”而激动得心跳加速,因肥胖心肌梗塞,心律紊乱,心脏负荷过大等等因素而挂掉了。吃到最后把自己胖死的吃货,简直是耻辱!一朝穿越醒来,成为户部尚书千金,跳脱的朱老爹,身份背景都是迷的漂亮娘亲,小竹马萌小鱼,还有穿越同胞百年前创建的现代化学院,吃货重生,看朱小小怎么吃遍古代,吃出开挂重生旅!温馨提示:本书天雷滚滚,请做好心理防护措施后观看~
  • 仙魔逐命

    仙魔逐命

    命运很强悍,强悍到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命运纠缠着他和她,他是一个纵横无敌的神,只要他想,就算是毁天灭地,他也照样不费吹灰之力,但还好他从不滥杀。而她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魔,一个从不残害无辜生灵的魔。在她见到他的第一眼,无所畏惧的她却突生不安,她的脑袋里只有逃离的念头,跟他离得越远越好。她不知道自己对他的恐惧由何而生,可正是因为这种没来由的恐惧,她愈加惧怕了。在命运的漩涡中,他和她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守护自己该守护的?自古神魔不两立,然,他携风而来,而她似一朵残云,逐渐消散。到了最后,她豁出去了,不惜以命作赌,为了保护她想保护的。
  •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魔法禁院:别碰我

    魔法禁院:别碰我

    两个彼此对立又有陋习的贵族家族,两个被迫改变性别的男女,在一个以魔法为荣的世界,在一个充斥着各种族人的学院二人相遇,会展开什么“你对我做了什么?!”“都是女的你脸红个什么劲,真奇怪”“我……你……”
  • 夜殇魇

    夜殇魇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礼记·祭义》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人生而畏死,年龄愈大,畏死之心愈甚。凶宅、诡异的村庄、神秘的仪式、古墓探险,一切诡异莫测的背后到底是恶鬼纠缠还是人心险恶?
  • 重生之不败神王

    重生之不败神王

    神魔对立,千百种修炼法门,孰强孰弱?百族林立,无数天骄与人杰,谁能称雄!?下轴小位面,一名少年从微末之中崛起,一段热血沸腾的传奇,徐徐拉开帷幕。——神魔大战,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