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2900000007

第7章 闲情偶拾(6)

“三婶婶命真苦!”村上的女人们聚了堆闲谈总会提到三婶婶,临了还捧上一掬同情的泪。其实,三婶婶头些年吃的苦还不算什么,至少她心中还隐隐地有一种巴望,一种期盼,一种精神支柱,倒是在儿子们一个个地成了家分开另过后,三婶婶才开始感到疲累,一种大忙过后的疲劳感。曾经有好心人建议她:儿子多,不如送一两个出去做上门女婿,减轻些负担。三婶婶笑笑:“好是好,就是对不起炳男笃爷。”炳男结婚那天,三婶婶格外高兴,头顶的发簪用生发油精心梳理后高高盘起,还戴上一朵用红头绳编成的头饰;脸上几颗雀斑十分生动,每一颗都透出一股喜气。亲戚和隔壁乡邻把一对新人送入洞房,便陆续散出,只留下三婶婶一个人在收拾桌凳茶杯之类。很晚了,我在客堂间陪三婶婶坐,这一刻,我从三婶婶的眼神里,就看出了那种疲累,不是体力上的那种,而是精神上的。

儿子们一个个地独立了,三婶婶没有按乡里习俗轮流住到大小儿子的家里去,而是依然住在那三间风雨飘摇的“马撑”里,依然为这家烧饭、那家看孩子,插秧的季节,依然上街卖栀子花。有一次我在街上碰见她,忙拉她到家吃饭。妻子找出女儿的几件衣裙,让她带回去给炳男家孩子穿。说起炳男弟兄几个,三婶婶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儿子待我还好,就是媳妇……”我细细地打量她,她比以前更瘦了,嘴有些瘪,脸上皱纹很深,依然盘着发髻,依然插着那根银簪,只是头发已花白大半。吃罢饭,三婶婶说:“还有些栀子花没有卖脱。”水也没喝,就匆匆起身要走。我和妻子陪三婶婶走到巷口,她坚持不要再送,我们只得目送她离去,直到那矮瘦的颤巍巍的身影汇入车水马龙之中。我感觉我的双眼有些湿润了。

每年栀子花开的时节,我都要去乡下,看看父母,还有三婶婶。三婶婶照例要送几朵硕大的栀子花给我。栀子花放在瓷碗里,仅靠一掬清水的滋养,悄无声息地放出一叶叶洁白如玉的花瓣,吐出一口口醉人心脾的花香。时间长了,那素白的花瓣渐渐发黄,我不忍弃之,就把它一枚枚地夹进书里。夜深阅读,从那一枚枚姜黄的“书签”所散发出的淡淡香味之中,我依稀感觉到有儿时依偎在三婶婶身边那股温馨的气息,仿佛看到蒙蒙灯影里有三婶婶慈祥而温和的目光在注视我。

哦,家乡的栀子花。

明天我们去哪里乘风凉

黄梅雨劈头盖脸地下了半个月,门前的小河咕嘟咕嘟地喝水,估计再过几天,它的那些小鱼儿就可以到岸上来练习游泳了。早晨的天气预报说今天出梅,雨像执行命令一样,立马就停了。天空放晴,久违的阳光普照大地。伸伸腰,踢踢腿,有太阳的日子真好啊。可是,到了中午,那太阳便发起“人来疯”,热情过了头,光箭射在身上有点蜇人,火辣辣地疼。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最高温度可达37度,当时听了并没在意,现在才领略到它的真正威力来。

大街上的行人不多,都自觉地走在了路一侧的店铺的廊檐下,太阳在店铺后方的上空燃烧,廊檐下就自然形成了一片阳光死角。偶尔走过几位穿吊带裙的女孩,她们行走在移动的花伞下,高跟鞋“咯咯”地敲打着大街,为阳光数着节拍。几只狗狗躺在街角的阴凉处,不管是本地土狗还是外国种的宠物狗,一齐伸出舌头喘着粗气。街后的杨柳树和刺槐树上,知了们一遍一遍地复习着久不练习的多声部合唱,“热啊热啊……”此起彼伏,很是热闹。

便有点念想起雨季的点点好处来。梅雨梅雨,梅子黄时雨。“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让人遐想起少年的懵懂,青涩却有回味。站在窗前,听雨打芭蕉,读绿肥红瘦,夜深了却不忍睡去,闲敲棋子,却不知等候的是谁。

也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来。黄梅天,雨连绵,却正是大人农闲的好季节。秧苗刚移入大田,但还没到耘稻拔稗草的时候,女人们三五扎堆纳鞋底说闲话喝阿婆茶,男人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河浜里放几条丝网或用罾网扳鱼,或者蹲在田头钓黄鳝,或者守在河塘边用渔枪叉野甲鱼。小孩子呢,也没闲着,背上个竹篓,去沟渠边小河旁钓田鸡。田鸡也就是青蛙,是益虫,不过那时候还没这些环保观念,再说江南水乡有的是青蛙,用皮虫钓青蛙毕竟属于手工劳动,抓捕数量有限,不会赶尽杀绝,断子绝孙。或者,几个小伙伴蹲守在墙脚外的沟渠旁,那沟的尽头是河,所以水流湍急,会有许多小鱼逆流而上,很有些“跳龙门”的感觉,也很容易被抓住。沟的旁边有一株野杨梅树,鲜红鲜红的野杨梅经雨一淋,纷纷坠落在沟渠里,小鱼们一拥而上,啄吃起来,全然不顾岸上我们捕而食之的饥渴的目光。当然,抓捕到的大一些的鱼鳖黄鳝和田鸡,大人是不舍得吃的,由女人们拿到集市上去换几个零用。男人们则跷着二郎腿,就着那些小鱼小虾,喝上几两绍兴花雕或者本地糟烧,眯缝着双眼望着漫天的梅雨,享受这农忙之后片刻的清闲。

雨季漫长,人们对雨难免生厌;而赤日如火,人们又对雨季生出无限向往。如此两难,做天真不容易。其实,雨天和晴天本是同一个天,天没变,是我们的心思在变。

时常对孩提时代的炎夏,心生怀恋。除了泅水到对岸偷西瓜、顶着荷叶戏水让大人遍寻不着,或者在长长的竹竿上粘上饴糖去捕知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坐在长弄堂里享受凉爽的“穿堂风”,就着咸鸭蛋吃粥,嘴里哼着童谣:“风凉笃笃,螺蛳嗦嗦,咸鸭蛋剥剥……”累了,拿一块布毯遮在肚脐上,睡一个美美的午觉。或者是晚间躺在洒过井水的场院里的竹榻上,听老外婆讲故事。老外婆的故事很多很多,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最好听的有两种,一种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之类的故事,这样老套的言情小说竟然百听不厌,每次都是哭着睡去,腮边挂着两颗灯笼;还有一种就是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想听,解手也不敢一个人去,当然一个人是更不敢睡了,只有在老外婆轻摇蒲扇的习习凉风和古老的摇篮曲中,甜甜香香地睡去。

稍长,便一个人去村口的木桥上乘风凉,挟上一条竹席,一直睡到第二天太阳东升,才擦擦惺忪的睡眼回家。为什么去村口的木桥上乘风凉?因为木桥所处的村口位置相对空旷和高爽,面向田野,了无遮拦,炙热的暑气经过一片片水稻湿地的冷却,到了桥头,已是凉爽宜人的清风,吹在身上,惬意无比。那里是全村男人集中纳凉的地方,三五成堆,有的围坐一起听“刘兰芳”或“梅花党”;有的在拼“二锅头”,有的在甩“老k”;还有几个胆大的男孩站在桥墩上往黑乎乎的河里跳,这叫“跳冬瓜”。我去桥头的主要原因却不是这些,我是去听人唱戏的。那是1978年前后,还没有现在的大屏幕彩电,有一次听说隔壁村上买了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正在放王文娟徐玉兰的《红楼梦》,便邀上一群伙伴结队前往,结果只看到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背影,标准的“长子看戏,矮子吃屁”。也就是那次经历,让我迷上了戏曲,喜欢去桥头听戏。唱得最好的是我同学的哥哥,那时候估计三十不到吧,脸色黝黑,五大三粗的样子,偏就喜欢唱越剧,能够把全本《红楼梦》唱完,小生花旦一人兼了;特别是他唱林黛玉那段“葬花”和“焚稿”,唱得很是委婉,又透出几分凄惨,兰花指微微翘起,身段婀娜,莲步轻移,举手投足,煞有介事。每次唱戏,那些阿姨婶婶们总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听得入迷,一曲唱罢,还要“饶”上一曲,与时下的“粉丝”相比毫不逊色。

奥热难耐的苦夏,就这样被一丝凉凉的掺着水田气息的清风,和着那一片“咿咿呀呀”的清韵,轻描淡写地化去了,吹得无影无踪,吹成一种相思,在每年的这个季节里绽放。

遇到今天这样的高温,现代化了的我们已无力对抗,我们的DNA正在退化,只能蜗居在水泥的森林之中,依靠“氟利昂”的吐纳,享受这人工清凉的短暂的慰藉。窗外,噪音携着废气在散步。

这样的高温,相思自是如约而至。很想去一个地方乘风凉,去往相思中那一片片水田,还有那田头的清风,那清风中萦来绕去的“咿咿呀呀”。有报道称:水田作为湿地的一种,有净化和调节城市气候环境的作用,一亩水稻田对气温的冷却,足可抵得上十几台空调,是城市不可多得的绿色之肺。可是,环顾我们周围,曾经稻浪翻涌、蛙声连天的水田哪里去了?远近闻名的“水八仙”哪里去了?我曾经询问过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什么是“水八仙”?回答五花八门,有说“鸭子”,有说“螃蟹”,还有说“田鸡”的。春天的时候我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十年间,我们这座“鱼米之乡”的油菜花竟一下少了60万亩。我不知道,这十年间,我们的水田又减了多少?我们的高楼大厦又增了多少?

晚上,电视台几个频道在同时热播一则新闻:新建的博物馆成了附近居民特别是老人孩子纳凉的好去处。对这种“蹭凉快”的行为,电视台对市民作了随机采访,有赞成,有反对,还有人义愤填膺,表示谴责。

我知道,赞成也对,反对也是对,因为这样的讨论本无太多实质性意义。现在,我正在关心着另外一个问题:时近午夜,漂亮的燕子小姐刚播完天气预报,说,明天的最高温度将高达38度,提醒各级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我不知道,明天我们去哪里乘风凉。

又闻蛙鸣

看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电视新闻直播,很晚,很多的泪水。迷迷糊糊地睡去。不知什么时候,被窗外一阵蛙鸣闹醒。先是一声、两声,尔后是黑暗深处某个角落的几声回应,再后,声音此起彼伏,像暴雨一样落下。

忽然想起,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蛙鸣了。这个时候,在农村,应该是收割油菜、小麦的季节了吧,是的,应该是灌水、翻田、播种、栽秧的季节,应该是布谷鸟在田畴上空唱歌、青蛙们在水中撒欢的季节。这样的季节,为什么我们就听不到蛙鸣了呢?想了很久,问题转移了:让青蛙们到哪里去鸣唱呢?或者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一片葱绿的水田可以让它们栖息繁衍呢?想想还真没有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如今,这两岸的平原田畴之上,已难闻“稻花香”,有的只是林立的高楼,繁华的商肆,房地产如火如荼。前几天在街头看到一幅广告,卖别墅的,广告语很煽情:“在山的那边,你我的家。”我知道,山的那边,其实应该是青蛙的家啊。山的那边,原是我们这一带最后的水田,背后是山,中间有河,青山绿水好地方,住青蛙成本太高,住别墅,好风水。

人类居住讲环境,青蛙也讲“蛙居环境”。青蛙们没了家,便到处寻找有家一样环境的地方。我们这个小区里有山有水,虽属人工,终究是“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能迁徙到这样的环境,对青蛙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归宿了。

青蛙在仿真的环境里过日子,夏天歌唱,冬天蛰伏,不知它们的基因是否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蜗居在城市的高楼里,看得见窗外的景,吹不到季候的风,也渐渐忘了春天燕子的剪影和秋天土地成熟的爽朗的香味。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没有了季节。

小时候上学,老师说我国地大物博,真好,真自豪。现在,这样的话说得少了。老师说:地还是那么大,但地上的人口多了,所以就不再物博了。

真正发生问题的,究竟是我们的人口,还是我们的欲望?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总觉得自己是被禁锢的,所以要释放,要燃烧。我不是心理学家,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能不能成立。前不久去日本,觉得日本什么都小,狭窄的马路,逼仄的电梯,拘谨的房间,坐在饭桌旁,总觉得腾挪不开,不舒服。以前,我们把原因归结于日本人的个子小,“小日本”,“矮东洋”,言语间洋溢着一股民族自豪感。可是,今天的日本人个头可不小;再说,就算日本人个头小,那么欧洲人呢?欧洲人个头大,但是,欧洲的马路更狭窄、弯道更多,电梯、房间也很小。在日本和欧洲的马路边行走,身旁车水马龙,却听不见一声鸣笛,似在园林之中漫步。同行的陈小姐说出了端倪:在日本,说话不能大声,公共场所不能抽烟,走路主动靠一侧行走,开车一般不超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所有车辆会自觉让出一条“生命通道”……这样做的共同理由就是:为对方着想。

撇开民族情结,我想为这句话喝彩。因为,为对方着想,我们的马路便不再狭窄,我们的电梯便不再逼仄,我们的居室便不再拘谨;为对方着想,我们就不会只顾自己舒服气派,而不去在意别人的感受;为对方着想,我们的心就会更加坦然淡定,心与心的距离就会无间无隙,心的天空就会驱走欲望的阴霾,永远艳阳高照。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听惯了各种各样的喧嚣之声,那是汽车的鸣笛声、飙歌的尖叫声、邻里的吵骂声……只是少了蛙鸣,心里总觉得有些失落。那是城市的失落,现代化的失落。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鸣是一种天籁,很闹,又很静,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已是凌晨时分,四野蛙鸣之声伴我入梦。梦见一支青蛙部队,一片呐喊,正从很远的地方一路掩杀过来。

忘了关电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新闻直播还在继续。

那一瞬间,人性的光辉让人感动

———献给5·12汶川大地震中死去和活着的人们

同类推荐
  •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本书是小说家弋舟的一本散文集,由“异乡·寓言”、“无远弗届·书与人”、“和光同尘·创作谈”3辑37篇文章构成。内容涉及对历史的哲思、对生活的体悟、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本书的语言极具特色,长短句错杂,耐人寻味。
  • 蓝色蜃楼

    蓝色蜃楼

    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西部大开发为大背景,描写了西部的生态状况和农民的生活处境。作品以腾格里沙漠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治沙模范八步沙六老汉矢志治沙、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移民搬迁工程以及众多企业家依托沙漠生态资源艰苦创业造福家乡的事迹为素材,塑造了治沙模范刘万忠,热心支持沙漠治理的县委书记杨子华以及青年企业家刘涛等众多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腾格里沙漠干部群众为了改造严酷的自然环境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歌颂了西部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引黄西进、治沙移民,顽强地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开拓精神。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内容丰富,意境宽广,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有工作上的深度思考,寄托着对民族工业振兴的诚挚期盼;有对田园风光的深情回忆,流露着对乡土生活的无限眷恋;有郊游中的观感与遐思,抒发着热爱生活的丝丝情怀;有宾朋相聚时的即兴而作,透射着情同手足的拳拳之心;有对异邦求学之子的谆谆教诲,蕴含着殷殷的乱犊之情;有月下独酌时的心灵独白,散发着惬意而真实的独特馨香……整个诗稿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民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表现了对祖国、对事业、对故乡、对亲朋、对生活真诚而炽热的爱。它既是生活的感悟,更是生活的记录。
  • 玄的弦

    玄的弦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豹、感官、远方、散步、回顾、返途、夜泊成都、不要不安等。
热门推荐
  • 紫眸天下:鬼王的杀手妃

    紫眸天下:鬼王的杀手妃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古武传人的穿越,一代废柴的崛起。她一手丹术无人能及,一双紫眸惊艳天下。当缘分,从天而降,她究竟是该接受,亦或是逃避?妖孽美女与腹黑鬼王的碰撞,谁输谁赢?…………相识的第一年——他斜倚榻上,媚眼如丝的看着她:“小黎儿,为夫快等不及了……”“……”“小黎儿……”“滚!”十年后——“墨君!你赶紧给我过来!”凤黎叉腰吼道。只见一个白净的小男孩屁颠的凑到了凤黎跟前,“娘亲~这千年梨花瓶真的不是君儿打碎的……”“哦?不是你还能是谁?!”墨君捂耳,瞟了眼正幸灾乐祸的某亲爹,“是爹爹……”(每天一更,周末加更,尽量不断更了,对以前的读者们说声对不起。)
  • 总裁的绝情丫头

    总裁的绝情丫头

    沐温暖堂堂大小姐却被小三的女儿陷害,抢走了原定的未婚夫。伤心过度的她果断选择和自己的闺蜜夏晴天离开,来到美国。两年后四人再一次相见“司夜空你不要凭着暖暖喜欢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夏晴天不顾形象的大叫。“你说凭什么?凭她是我未婚妻。”司夜空冷笑道。“你不是要和沐云云那个女人订婚吗?凭什么说我们家暖暖是你的未婚妻。”在一旁的季隐风吼道。“夏晴天你自己都自身难保了,还管夏温暖。”南宫月上去抱起晴天,然后直接把她扔在车上
  • 灵眸鉴宝师

    灵眸鉴宝师

    陶恬,被人活生生地绑架到了异界,在个充满了小说里面才有的斗气的世界,没有一点斗气的自己,却拥有一双来到这个世界后莫名多出来的神眸,一只眼睛能看见人死前的回忆,另外一只眼睛能够看见人生前的怨念。不甘平凡,却又没有斗气的陶恬,选择了唯一一个可以混起来并且十分牛B的职业——鉴宝师。靠着这个职业坐落一级宗门,抱着美女宗主的大腿,笑傲天下,靠着一双离奇的眼睛,看遍世俗红尘。陶恬,带着他的神眸,去看遍世间宝物和红尘……
  • 网王之有你不散

    网王之有你不散

    文章人设似乎崩得很可以,修改ing请大家见谅,修改之后人设会有一点改变(应该是一点吧)也会综合一下之前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 巨龙的咆哮

    巨龙的咆哮

    和一头强大的巨龙战斗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挑战。来吧,见证你的幻想和噩梦。但是,你要记住玩火时,会发生什么。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
  • 箱子里的那点事

    箱子里的那点事

    琐事,小事,无用事,事事用心,小说,大说,就要说,说说健康,
  • 甜点屋

    甜点屋

    爱一场,伤一场,是我爱的方式不对?还是我所遇非良人?用尽生命爱一场,不管结局是如何。
  • 新月剑侠传

    新月剑侠传

    花羽城丢失秘籍,死了看护秘典的人,江湖传言是神月宫所为。,所有的矛盾都指向神月宫。神月老祖派苏破下山查看个究竟……
  • 挽红楼之玉亦狂

    挽红楼之玉亦狂

    颜如姣花,魂为仙株。气比幽兰,骨似冰雪。她是集天地眷顾于一身的傲骨奇葩。千秋华彩,比之黯然失色。再生续梦,泪尽还情。傲骨藐世,爱恨凭心。她是离恨天外一缕缠绵不断的痴魂。万代情史,至此悄然终结。孤标傲世白花首。天下灵秀第一人。
  • 意念魔术师

    意念魔术师

    意念——是你心中所想,所欲,所求、可你的意念,还能帮你做什么,也只不过是白日做梦罢了!可谁又能驾驭自己的意念那?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魔术师(阿东)吧,他是个天生爱做梦的男孩,还是位极限发烧友,经过了一番机缘巧合之后,他却从一位魔术师,变成了一位魔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