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2900000004

第4章 闲情偶拾(3)

在它的一丈开外,有著名的“清奇古怪”四株古柏,遥想大司徒邓禹当年手植之时一定是伟岸挺拔,多少人为它献上赞词,自然不会是现在这样奇形怪状的猥琐,高低不一,坐卧无章。然而,恰恰是它的伟岸挺拔招来了电击雷劈,造就了现在这副模样。乾隆御赐它“清奇古怪”,自然是有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对生命的礼赞,却忽略了古柏自身的不幸身世。原来,这样的审美竟是建立在对象万劫不复的无限痛苦之上,这样的审美让我想起了龚自珍《病梅馆记》中所揶揄的那种病态。

黄杨截然不同,从它选择入住这方僻静的院落起,便注定了它的与热闹和颂歌的无缘,它孤守着自己的一方追求,却成就了生命的永恒。如果说,黄杨是宁静致远的老庄,那古柏是否属于舍身成仁的勇士呢?老树无言,墙上有字,小院墙上林森老人的题字“般若船”,或许可以告诉我们一些通达彼岸的真谛吧。

车前子是一味药

读车前子的文章常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说东道西,吊儿郎当,且不着痕迹,不经意间又让你觉着话里似乎还藏着话,就像吃洞庭山的碧螺春,要品到第二三开时才渐渐有味道。这大概就是典型的苏州文人的脾性吧。随便找两段来读读:“我曾经把红菱比喻为江南的肚脐眼,这就是报应,因为既然是肚脐眼,那么肚脐眼里总会有脏东西。”亏他想得出这样的比喻,促狭,不过不这样写的话总有点不煞瘾,不痛快。还有:“三个人聊着天,老板娘说话轻声轻气的,像在绣片上穿针引线。我很奇怪现在的某些苏州女子为什么一开口嗓门都那么大。”这就颇有些像周柏春的冷噱了,说者有心,但听者也要“接令子”的,得有些专业水准才行。明朝有个金圣叹,马上被砍头了,还在笃悠悠地交代儿子“花生米和豆腐干一起吃能吃出大闸蟹的味道”,不知后世的苏州文人有几个真正听懂了。

我是在读车前子的《好花好天》时忽然就有了上述的这些想法。读书的时候正值初春,读着读着,庭院里的花竟次第开放了,先是山茶,尔后是海棠牡丹芍药月季,空气很干净,风很柔和,阳光一览无余地泻下。便觉着好花好天的题目真是好。这样的季节里,人很容易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很想和一些好朋友聚聚。这样想着,车前子竟真的来木渎了。不过,车前子这次来木渎不是写文章,也不是来喝酒,而是来开画展的。早就知道车前子闲来喜欢涂鸦,但开画展似乎也太夸张了一点。大概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车前子和陶文瑜的书画展没有放在苏州的图书馆或其他画院展厅,而是放在了木渎的一所农村小学的幼儿园里。画展是在下午三点开幕,而我正巧送女儿去火车站,赶到幼儿园已是四点多,来祝贺讲话的领导大概又去赶下一个场子了,只剩下几个熟识的朋友打着堆闲聊,见我到了,一脸遗憾地说领导走了,我说蛮好蛮好。车前子上前和我搭腔,也说蛮好蛮好。我开始很捧场地欣赏起车前子的画和陶文瑜的字来。说实话,我对书画是外行,何况车前子画的田鸡癞团葫芦扁婆一点也不像,倒有点像我女儿小时候的涂鸦,或者像他自己的朦胧诗。我突然觉得车前子把画展放在幼儿园真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放在展览馆里的画自然是大师之作,一般人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几无瑕疵,几近完美,大师才不会展出那些幼稚的习作呢,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可是我想,大师的画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大师常常会把自己的脸藏起来;车前子的画是给自己和朋友看的,用不着担心别人的说东道西,所以,他的画里自然就多了一些率真。不登大雅,却见性情;不是画家,无需藏拙。无欲则刚,无求者无畏。

车前子的无畏在我认识他的第一天就领教了。不过,那时候的车前子只在文章中出现,生活中还叫顾盼;不像现在,一般人只知道大作家车前子,并不知道顾盼,许多人便顺理成章地尊称他为“老车”。

那是1984年的秋天,作为市群艺馆征文比赛的获奖者,我和车前子同赴安徽黄山采风。当晚宿山下,翌日一早,一行三十多人开始爬山,直取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00米。当时山上还没通索道,翻越这崇山峻岭全靠一双脚板,清早出发,抵达目的地时已是黄昏,每个人的双腿如灌了铅一样,步履蹒跚,举步维艰。有的脚底还起了血泡,踮着脚尖走路,一跳一跳地,像山林中的松鼠。等我们吃过晚饭,休整停当,大约八点多光景,才突然想起车前子还没到。忘了交代了,我们一行中有两人腿有残疾,其中之一就是“老车”。我们赶忙循原路找去。此刻,月光正白花花地洒落下来,在远处的山岭和近处的树木草丛间流淌,山路上写满了水的呓语。远远地飘来一阵《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男声女声,气势磅礴,渐行渐近,从前方山坡下渐渐升起一片人群,只见车前子拄着双拐,在众人簇拥之下,雄赳赳气昂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月光如水,他们俨然是一群涉水而来的“八仙”,而车前子无疑就是那位悬壶济世的“铁拐李”了。是的,在当时众人的心目中,车前子的确如仙如神,他的朦胧诗全国知名,他的散文《灯蛾》在《青春》获奖,他的一双拐杖似乎也充满了魔力,否则,我们健康双腿都难以攀越的黄山,何以在他那一双魔杖之下如履平地。

车前子凭着一双魔杖征服了黄山,他的无畏和才气也征服了我们,车前子成了我们这群文学青年心中的偶像。其实,在他的身边从来就不乏崇拜者、追随者,用现今流行的称谓就是“粉丝”,如云。但是,他却选择了远行。多少年来,他把足迹踏遍名山大川,仅黄山就是五上其巅,魔杖到处,美文如花盛开,好朋友们从文章中便可大致解读出他的行迹。

这几年我一直在想车前子的远行之谜,是为了逃避还是寻觅,抑或两者兼有?昨日的文学青年如今都已“奔五”,大多已从狭窄的文学小径退出,蛰伏于世俗的草丛之中,做一个成熟练达的隐者,偶尔也会翻读一下旧作,缅怀那段早已冷却的激情。而最近与车前子的几次聚会,感受到他依旧“癫狂”的激情和旺盛勃发的创作欲望,还有对生活的达观和关注,我似乎隐隐明白了他的选择。他是在用他的一双拐杖丈量世态,诠释真情。他的远行,是为了逃避同流和麻木,是在为激情飞扬储蓄能源,是在为沉重的生活长一双诗意的翅膀。

车前子是一味药。

不过,车前子药香四溢,根却仍在苏州。远行一段时日的车前子必定会回到苏州,找一些“死党”喝酒品茶,或四处寻访美食佳肴,一不小心竟吃出个“美食家车前子”来,在美食界小有名气,许多美食节竞相邀他做评委。车前子做评委有个习惯,面对纷至而来赏心悦目的美味,他总会忍不住酒瘾发作,大呼“拿啤酒来”,呷一口酒吃一口菜,不亦乐乎。

于是,车前子的文章中总会散出些酒的微醺菜的姿色来,令读者阅来渐入佳境,醉眼惺忪,喃喃言道:好花好天,能饮一杯无?

小院风景

从我家二楼的书房隔窗望去,屋后那家的小院尽收眼底。

经常有人光顾我们这片住宅小区,有闲逛的,也有来参观式样造型尔后回去仿造的。看后说法很多,有一点却是相同,都说这里的人有钱,是贵族小区。其实,他们大多只是在围墙外转悠,围墙内的世界那才真叫精彩呢。那考究的装潢,高档的家具,豪华的灯饰,进口的洁具,不让你看个眼花缭乱才怪呢,恍若进了四星级宾馆。不过,也有例外的。就说屋后那户人家,处于这样一个“贵族村”中,倒有些“鸡立鹤群”了。

他们是今年五六月间搬来的。乔迁那天,碰到女主人,五十来岁,穿着朴素得很,见了人总是满脸笑容地搭话:“好弟,今后搭俉笃(你们)做乡邻哉。”

熟悉了,我也常去她家坐坐。见屋里没有丝毫装修过的痕迹,水泥地,纸筋墙,客堂里摆了一只普通的八仙桌,卧室里有一张乡下搬来的老式床,此外再无值钱的家具。闲聊中得知女主人姓张,老家在渡村乡下,生一男一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师专毕业后分配在这里的一所村小学,女朋友是本地人,够结婚条件了,但单位拿不到房子,所以只得举债买地在这里盖了“两上两下”,老两口也搬来一起住,只是工作暂时还没着落。没有工作靠什么生活?我为他们日后的生计暗暗有些担心。张阿姨却一点也不犯愁,很自信地说:“伲有两双手,想想总归饿勿煞格。”

五六月间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站在我家阳台上,看得见左邻右舍的小小庭院里挤满了各种名贵的花木,观叶类的有铁树、银杉、巴西木,观花类的有牡丹、山茶、杜鹃花,还有雀梅、榆树等古桩盆景,俨然一个小花园。春天是不分贫富贵贱的,此时,张阿姨家的小院里同样是春色满院,各式花草开得也蛮热闹。凤仙、玫瑰、美人蕉、野蔷薇、太阳花、一串红……虽然没有一株是名贵品种,净是些不上档次,不登大雅之类,但五颜六色,倒也不乏生机。也许是为了省钱,张阿姨家的小院没有砌那高大气派的墙门头,没有盖那古色古香的琉璃瓦,只是普通的栅栏式,没一点防盗性,站在路上可以看见屋里的一切。这样,倒是方便了在附近施工的那些外地建筑工人,他们时常站在大路上,隔墙欣赏那些他们异常熟识的花草。院子里的每一种花,他们都叫得出名字。看到这些花,他们似乎闻到了家乡春天的气息,那熟悉的花香,似乎从家乡的田野飘来,那么亲切、温馨。这时候,张阿姨总是打开院门,热情相邀那些外来工人进院,在那些花草丛中指指点点,不无自豪地说:“这几棵蔷薇花是伲儿子的学生送的。”

张阿姨的儿子戴一副近视眼镜,斯斯文文的,看上去十分瘦弱。有几次在路上碰见他,总是微微一笑:“倷转来哉。”声音很细很轻。这一点倒与他母亲不同,张阿姨性格有些外向,不怕陌生人,喜欢跟人聊家常。一次我有事到附近的建筑工地,正好遇见她挑了副担在卖熟菜,看上去工地上那些工人跟她很熟,都喜欢买她烧的菜,虽然只是些红烧肉、茶叶蛋、土豆、青椒之类的家常菜,可他们吃来有滋有味。张阿姨的男人也在这个工地上,做些拌沙浆、抬砖头之类的下手活,很少听他讲话,出奇地老实。这一点,做教师的儿子似乎更像他。

转眼已是八九月,太阳像个火球,辣辣地熏烤着地面上的一切。左邻的巴西木蔫了叶,右舍的杜鹃花落了瓣,而张阿姨的小院里月季花开得正欢。听张阿姨说,这些月季花也是她儿子的学生送的。我跟她开玩笑:“你这可是贪污受贿哦。”最动人的要数那架牵牛花了,开放式的围墙栅栏正好成了它们竞相攀援的篱笆墙,见风就长,只半个月工夫,便爬满了整座围墙。夏日的阵雨过后,那绿色的围墙上便开满了一朵朵小喇叭似的牵牛花,白的、紫的、茄红的,十分的热闹。蝴蝶飞来了,蜜蜂飞来了,邻近的孩子们也来了,张阿姨的小院像过节一样。

每天清早是张阿姨家小院最忙碌的时候。可能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张阿姨放着自来水不用,偏喜欢在院里那口小水井边洗菜淘米洗衣服,冬天了也不例外。这时总能看见刚过门的媳妇跟在婆婆左右递这送那,话不多,很温顺的样子。逢到儿子双休,张阿姨偶尔也会歇掉一天半天生意,与儿子媳妇聚聚。午饭后,儿子端个小凳坐在院里看书,张阿姨的男人给那些枯了的花草整枝,媳妇倚坐在婆婆身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间或从婆婆鬓边拔下一根白发。此刻,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院子里,洒在全家人身上,那光线很柔很柔。

小院静极了。

太湖不了情

今日幸会著名词人任红举,亦即《太湖美》歌曲的词作者。十多年前,我在太湖边的一次梅花节上曾经邂逅《太湖美》的另一位作者、作曲家龙飞。那时我正痴迷摄影,为抢占有利地形,坐在嘉宾席的第二排,而龙飞夫妇恰好在我的前一排。我与老人有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对话内容已不记得了,但龙老后来被请上舞台所讲的一番话记忆犹新。老人大致讲了与太湖的缘分,以及当年在吴县光福体验生活,找到《太湖美》旋律灵感的一段往事。龙老讲得深情,台下听得陶醉,而我则频频按下快门,拍下了数十张龙老各种表情的肖像。听了龙老的这番话,我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能把《太湖美》这首歌作为代言苏州的旅游歌曲,那该多好。那时候,中国旅游刚刚进入第一个发展期,旅游渐渐成为一股风尚,开始在全国弥散开来,许多地方凭借一首歌曲,一夜间名扬天下,譬如《庐山恋》、《少林寺》、《太阳岛上》等等。梅花节很隆重,孰料热闹过后,《太湖美》依然传唱天下,但与苏州太湖似乎并无多少关联。过了大概年把光景,看到媒体上报道:《太湖美》已被无锡市买断版权,作为市歌,我深为无锡的举动感到钦佩,又为苏州对此事的木讷反应感到惋惜。太湖为苏锡共有,更为天下人所共有,我的想法未免有些小心眼,但身为苏州人,也算是一点小小的家乡情结吧。又过了几年,闻知龙老去世,悲痛之余,只有一声叹息。

同类推荐
  • 行读的快乐

    行读的快乐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企业任职时期在国内外游历的40余篇散文,如秦淮河、成吉思汗陵、香格里拉、湘西边城、独秀山、美国、俄罗斯、罗马、荷兰、法国等国家和旅游目的地,文字大多以记事抒怀咏物为主,也不乏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的评价,能够从侧面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趣向,对读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让生命燃如烈焰

    让生命燃如烈焰

    本书作者从小爱好诗歌诗词,这是作者十几年来的心血,本书选了作者近百首诗词,作者从不同角度的歌颂了人类的美好情感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歌颂爱情。诗词从写作手法上很新颖、独到、成熟,是一本有学术价值的好书。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既然爱情留不住

    既然爱情留不住

    "豆瓣超人气女作家刘小昭奉上的冬日暖心故事集,写给那些处在爱情、工作、生活的十字路口迷惘男女们。她的那些小小故事和桥段里,充满了清澈的领悟、和细微感动,总是这样真切地留在我们心间.对于爱情,刘小昭说:“要么别想,要么别放。”每次想发吵架脾气的时候,想想小昭说的:“一辈子那么长啊……遇上个喜欢的有多不容易,对他好还来不及, 怎么能忍心说恶毒的话做让对方伤心的事呢?”说到爱情的失去,她说“最难过的甚至不是分手,因为人和人的缘分有时真的不能强求,而是那些想做却没有来得及为对方做的事情……想想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你好了。”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废材特工妃:皇叔就宠我

    废材特工妃:皇叔就宠我

    [停更停更,请勿跳坑!]十里穿越了,但是……她竟然穿到了自己写的小说里!真是惊喜(xia),不过呢,她是作者她怕谁,可以一路开挂,畅通无阻!突然某皇叔邪气地说:“玖~”让十里顿时面红耳赤,男主失控了怎么办,在线等!
  • 蜂产品医疗妙用

    蜂产品医疗妙用

    为了增强“治未病”的保健意识,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珍惜大自然恩赐人类的宝贵天然资源,作者深入研究、挖掘和利用蜂产品的神奇疗效,以期达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作者利用数年时间。将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宝贵的国内外蜂产品医疗保健文献资料编著而成此书,使此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更加系统科学。 此书内容共有八篇,即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胶、蜂巢、蜂蜡、蜂幼虫等,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重点介绍各种蜂产品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养生、护肤美容等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各种蜂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安全性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 无敌成长

    无敌成长

    故事的开始总是那么的平平淡淡。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那是一个偏僻的角落,当一个女孩对男孩说出:“你是一个好人,但我们不合适”的时候,我们故事就开始了。一个来自外太空的芯片,让这个获得‘好人卡’的男孩开始了得瑟的人生。扮猪吃虎,那多没意思啊,人生苦短必须性感,尽情的得瑟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 隐龙将

    隐龙将

    龙隐于市,非潜沉,非红尘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此祸之始也。观尘世之百态,以养余年。数运未尽,体渐佳矣。风波未平,而红尘劫将至也。起起落落,身心具惫,冬戚戚然也。待尘埃落定,乃隐龙再现,腾飞九天之时!
  • 回天印

    回天印

    神能融万象展神通...仙能修仙术乱规则...巫可显因果污灵魂...大道之始,太虚之上,是穹顶之巅亦是归途...
  • 傲世九天剑

    傲世九天剑

    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若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废柴少年萧枫,手持八荒神剑。脚踏万若星河。纵然万千妖孽横空出世,又奈我何!一人,一剑,一虫!一念虚空破碎,俯视天下众生!众生仰我成神,却不知我以逆天成武神!
  • 魔之三部曲之魔泪

    魔之三部曲之魔泪

    盘古大神的精气神!盘古大神:呼出的气化作风和云,声音化作雷霆,左眼化作太阳,右眼化作月亮,手足和身躯化作四极、名山,血液化作江河...,身躯都化作了世间万物,而他的眼泪呢?伏羲洒向世间的希望!从远古时期遗留封印至今,到魔泪解封之时,世界将面临什么样的灾难!拯救与摧毁,得泪之人将作何选择!新时代超越常人之间的战斗!年轻的若者身兼使命,打破世间的寂静!
  • 金色暮恋

    金色暮恋

    当一个艳若桃李的女子花枝招展的站在风月场中,人们眼中只有她婉盼流转间的无限风情,若你能看到她嘴角吟着的似嘲似媚的笑意,你就会明白千娇百媚中有一种叫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媚惑,让你情不自禁的愿意随她一起快乐,以成全她的女王之路。这是一个传奇似的女子,她名叫明珠。在她穿过十里洋场踏进百乐门的大舞台后,她选择了做一名实业大亨向寒川的情人。是为了爱还是为了躲开爱?看多情男子向寒川如何在麻木善变的女王明珠心田播下金色的爱情种子,成就他们那迟暮的爱恋。
  • 仙缘知命录

    仙缘知命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末世而生,乱世而战;剑破苍穹,脚踏洪荒;一啸九州震,一眼破轮回;枷锁又如何,宿命又怎样;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渺渺众生,谁为帝王?应命而生,寻命而为;知命之日,逆命之时!以魂祭誓,以魄祀塚;浴血而战,踏歌而行;红颜白发,仗剑天涯;行红尘路,感人间事;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岂不壮哉!
  • 终结虚空纪

    终结虚空纪

    虚空之中,潜藏着危机。天界的纷乱!人界的喧哗!狱界的惨叫!终焉之墓在咆哮,地狱之门再打开。谁用力量去征服这片阴森的坟墓?谁用力量去撕碎地狱的门?谁用一切去终结虚空!一定是他,救世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