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6700000003

第3章

道經

御注曰: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一旦萬世而無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老君當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書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謂之經。其辭簡,其旨遠,學者當默識而深造之。

臣義曰:太初有無,無有無名,命之曰道。有一未形,物得以生,命之曰德。道本無名,謂之道者,即人之所共由者而為言也。德本自得,謂之德者,即有心所同得者而為言也。惟道無垠,虛湛常存,惟道無體,微元常真,絕於有無之域,泯於彼是之居,在體為體,在用為用,天地雖大,未離乎內,秋毫雖末,待之成體。萬物終始出入,未始不由於此,故謂之道,即其自心同然皆得。審乎無假,而不與物化,淵乎其居,而不與物遷,未嘗蔽虧,未嘗乘馳,心全乎天,而無得喪之累,故謂之德。道無體也,無體則不涉於變故,亙萬世而無弊。德在我也,在我則無待於外,故充一性而常存。周衰文弊,天下奔馳於末流,多駢於聰明,淫僻於仁義,素樸日鑿,而不能朝徹見獨。留連乎榮辱之境,盪摩乎好惡之場,至於以人滅天,以故滅命,何道德之云。故老君著書九九篇,絕學返樸,復乎道紀,深根固柢州冥於泰初。以道名之常,論天地萬物之始母。以有無之常,觀至變至精之徼妙。復命以體神,知和以守氣。道常而復乎無名,德常而至乎歸樸,皆所以明道德之常也。有常而不變,故謂之經。緯則錯綜往來,故謂之變。經有一定之體,常而可久之義也。言意曰辭,指意曰旨,惟載道之言,故簡而當。寓道之旨,故遠而明。道固不可以言傳也,道固不可以旨喻也,求夫言迹之間,固非所以得道。然拾夫言邊,則道又不可得而形容。惟冥於道者,契會於言意之表,合乎元一,而復乎真常,故曰默識而深造之。噫,道非有心者所能遠,亦非無心者所能近,默識深造,是謂玄同。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御注曰:無始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又曰道不當名。可道可名,如事物焉,如四時焉,當可而應,代廢代興,非真常也。常道常名,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臣義曰:道至虛也,寓天下之群實而不見其吵畦,故無體之可言。道至靜也,對天下之群動而不涉於緒使,故無方之可名。道不可言也,托於言聲之間,皆道之糟粕爾。道不可名也,寓於形器之域,皆道之筌蹄爾。可道可名,屬於諸有,如事物焉,廢興新故之不停,如四時焉,旋復代謝之不一。應理適變,各可其可,豈真常耶。真常妙本,先天地而不弊,後天地而不窮,玄冥自契,豈容聲哉。伏羲得之,以襲氣母,可謂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所以會道之體也。其常道歟?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可謂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所以契道之用也。其常名歟?常道常名,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又安得以新故始終議其將?故曰莫知其終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御注曰:道常無名,天地亦待是而後生,《莊子》所謂生天生地是也。未有天地,孰得而名之?故無名為天地之始。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故有名為萬物之母。

臣義曰:泰初有無,無有無名,故無名者,氣之始也,天地得我以生者也,故為天地之始。有一而有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有名者,數之起也,萬物得我以成者也,故為萬物之母。以其氣始謂之始,以其生生謂之母。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御注曰:《莊子》曰:建之以常無有。不立一物,玆謂常無。不廢一物,玆謂常有。常無在理,其上不徼,天下之至精也,故觀其妙。常有在事,其下不昧,天下之至變也,故觀其徼。有無二境,徼妙寓焉。大智并觀,乃無不可。恍惚之中,有象與物。小智自私,蔽於一曲,棄有著空,徇末忘本,道術於是為天下裂。臣義曰:在有而無,謂之常無,非空絕之無,見無於有爾。而物物皆空,故曰不立一物,乃真常之無也。即無而有,謂之常有,非物色之有也,見有於無爾。而物物具在,故曰不廢一物,乃真常之有也。常無冥於一致之理,藏天下之至精,貫通是非,混一今古。常無而不墮於無,故可以觀妙。常有應於方來之事,對天下之至變,時物終始,形器變化,錯出無窮,紛然不一。常有而不滯於有,故可以觀徼。即有無之境,有徼妙之觀。然徼妙豈即夫有無所能盡觀也哉?亦曰即其常無常有欲以觀爾。大智達觀有無本末,泯於忘言之域,是謂要妙。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御注曰:道本無相,孰為徼妙?物我同根,是非一氣,故同謂之玄。世之惑者,舍妄求真,去真益遠,殊不知有無者,特名之異爾。

臣義曰:道以常無為體,以妙有為用,寶爾無相,孰觀徼妙。物我復乎造化之原,是非混於沖虛之氣,離形去智,有無都泯,故同謂之玄。在無而有,在有而無,所謂兩者同也。有無相生,而有無之辨著,此出而異名也。玄之為色,赤且黑,於其方曰朔日北之類,皆合兩者故也。通夫有無而同於一,乃可以語道。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御注曰:《素問》曰:玄生神。《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妙而小之謂玄,玄者天之色。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玄之又玄,所謂色色者也。玄妙之理,萬物具有,天之所以運,地之所以處,人之所以靈,百物之所以昌,皆妙也,而皆出於玄,故曰衆妙之門。孔子作《易》,至《說卦》然後言妙,而老氏以此首篇,聖人之言,相為終始。

臣義曰:天肇一於北,玄之同也,地耦二於南,神之出也。神以玄生,玄以神妙,同夫有無,混然無間,所謂玄也,玄之又玄,玄亦至矣,神由是出,靈由是著,妙萬物而無方,此天地所以神明,聖人所以無為而為。而人之靈,物之昌,皆盡其妙,而妙皆出於玄,故曰衆妙之門。孔子作《易》,托象數以示神,故至《說卦》然後言妙。老子同有無以示玄,故以首篇言之。神生於玄,而玄為衆妙之所自出,故終始之序如此。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御注曰:道無異相,孰為美惡?性本一致,孰為善否?有美也,惡為之對,故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有善也,不善為之對,故曰: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世之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神奇復化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則美與惡奚辨?昔之所是,今或非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則善與不善奚擇?聖人體真無而常有,即妙用而常無,美惡善否,蓋將簡之而弗得,尚何惡與不善之能累哉?

臣義曰:道本無物,孰有異相?涉乎美惡,有相之異。性本玄同,孰有二致?麗乎善不,其致不一。古人復乎道初,冥於天性,適然自得,而各安其所得,莫然自為,而各宜其所為。何以知為也?純澆樸散,離道而嚮於物,去性而從於心,知之以心,而取合以情,不信性命,而蕩於私欲,故美惡善否,代為之對,何有已耶。物之神奇臭腐,系夫世之美惡爾。迭徙於化,適可者貴。則美惡果何辨哉?理之是非用舍,系夫世之善否爾。綠幾之會,應時為當則善不善果何擇哉?且情見在人其知不同,各徇其私,而相為彼我,則美之與惡,善之與不善,其環無窮矣。聖人物我玄同,有無俱泯,離對疑獨,不容聲矣。季咸若神,而壺子不得而相,則美惡善不善何所能累?玄珠之遺,而使知索之不得何復事知?

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御注曰:太易未判,萬象同體。兩儀既生,物物為對。此六對者,群變所交,百慮所生,殊塗所起,世之人所以陷溺而不能自出者也。無動而生有,有復歸無,故曰有無之相生。有涉險之難,則知行地之易,故曰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若尺寸是也。高下之相傾,若山澤是也。聲舉而響應,故曰音聲之相和。形動而影從,故曰前後之相隨。陰陽之運,四時之行,萬物之理,俄造而有,倏化而無。其難也,若有為以經世。其易也,若無為而適己。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天之自高,地之自下,鼓宮而宮動,鼓角而角應,春先而夏從,長先而少從,對待之境,雖皆道之所寓,而去道遠矣。臣義曰:氣者,道之所運。物者,氣之所化。氣冥於無,虛而常通,其有見也,得而像之,故謂之象。闡道乎太易,而象帝之所出,以無授萬物之氣,以有成萬物之形,氣散乎泰始,而為陰陽。形離乎泰初,而為天地。氣變之極,形之所化,山嶽之止,海川之流,五材之著用,群物之名言,其理其形,其聲其數,行流散徙,出入生死,凡涉麗於形器之間,此六對者,更出迭入,而不能自止。世之人認而有之,與接為構,以妄為常,相刃而交相傷,相靡而交相潰,薾然疲役,而不知所歸,所以陷溺於轉徙之流,而不能自出也。凡天下之可名者,未嘗無偶也,有無也,難易也,長短也,高下也,聲音之相和也,前後之相隨也,皆其理之必然也。凡天下之可名者,莫不皆爾,而未始獨立也。然則由美而有惡,由善而有不善,固其理也。六對之境,雖皆道之寓,而妙用之所托宿,然役於緒使,出離乎道,可謂遠矣,又安得以語道?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御注曰:處無為之事,《莊子》所謂無為而用天下也。行不言之教,《易》所謂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也。為則有成虧,言則有當愆,曾未免乎累,豈聖人所以獨立於萬物之上,化萬物而物之所不能累歟?

臣義曰:事之方來,我為之對,不可不為也。見於有為,則理有成虧,物之適至,我為之辨,則不可無言也。見於有言,則理有當愆,涉於有為有言之域,則孰能忘累。聖人獨立萬物之上,事之所處,教之所行,而天下因得以返常復樸。玄同是非,不為美惡善不善之辨,彼六對者,無自而擾,故未始有言為之累也。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可謂無為而用天下者也。故日處無為之事。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可謂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也,故曰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御注曰:萬物并作,隨感而應,若鑒對形,妍醜畢現。若谷應聲,美惡皆赴,無所辭也。故曰:作而不辭。自形自化,自生自色,各極其高大,而遂其性,孰有之哉?故曰生而不有。整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覆載天地,雕刻衆形,而不為巧,故曰為而不恃。四時之運,功成者去,天之道也。聖人體之,故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認而有之,亦已惑矣,故曰功成不居。有居則有去,古今是也。在己無居,物莫能遷,適來時也,適去順也,何加損焉?故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臣義曰:聖人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故不從事於務,物來則應,應而不窮,而係累於當時,不留情乎既往,因時乘理,惟變所適,如天運寒暑,付之自然,而心無積怨想方。萬物之并作也,作其自作,夫復何辭?隨感而應,何容心哉?若鎰對形,不將不迎,應而不藏。若谷應聲,不揚不抑,洪纖不遺,故曰萬物作而不辭。一氣之所運,大巧之所範,其生出有次,其終始有序,動靜語默,勞乎天機之所役,精神心衛,萌乎氣機之所作。天與之形,散於萬殊,其化不同,其生不一,其體之別,其色之異,各極其量,而遂其自然,且莫知其所以然也。認而有之,孰能生生,故曰生而不有。無為而為,雖為而我何恃也。功成於天,雖成而我何居也。有我則有居,在己無居,則物莫能遷,有居則轉徙不常矣。故曰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居而有之,天下所不與也,不居而有,天下所不去也,故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御注曰:尚賢則多知,至於天下大駭,儒墨畢起。貴貨則多欲,至於正晝為盜,日中穴阡。不尚賢,則民各定其性命之分,而無所夸跂,故曰不爭。不貴貨,則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無所覬覦,故日不為盜。《莊子》曰: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旅美》曰: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臣義曰:聖人之在宥天下也,舉滅其賊心,而進其獨志,故性正而不流,情防而不馳,安於性而將與道同,復制乎情而將與天同理,故嗥然歸於自得之場,熙然樂於無事之域。三代之後,道不足以勝欲,靜不足以制動,摩利害於榮辱之途,逐夸靡於形體之外,故君子泥道執有,矜攬賢行,而慕尚忘己。小人背道返馳,賈售貴貨,而徇逐失身。彼以賢尚,而鄙我之不己若,我以彼勝,而忿己之不我勝,此所以起爭也。彼以貨貴,勝我也所無,我以彼矜,而嫉彼之所有,此所以起盜也,故名者爭之端,利者盜之起。嚮於名者,失於徇外,耽於利者,喪於逐末,故不尚賢,則民無夸跋,不貴貨,則民無覬覦。夸跂之心忘,則何爭之有。覬覦之望息,何盜之有。削曾史之行,鉗揚墨之口,則言行不立,是非俱泯,而德性同於初,故曰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異物,則民不失常。不賤用物,則民不背本,故民乃足。民足則不為盜,故曰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御注曰:人之有欲,次性命之情以爭之,而攘奪誕謾,無所不至。伯夷見名之可欲,餓於首陽之下。盜跖見利之可欲,暴於東陵之上。其熱焦火,其寒凝冰,故其心則情亂僨驕,而不可係道。至於聖人者,不就利,不違害,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則孰為可欲?欲慮不萌,吾心湛然,有感斯應,止而無所礙,動而無所逐也,孰能亂之?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臣義曰:靜而不變,返冥於一德,同乎泰初,神凝於太虛,氣葆乎沖和,視物之在天下者,曾不足以搖吾之天宇,其心休休焉。彼昧者,五綦交戰,而好惡之私蕩其情,六鑿相攘,而取拾之情流於偽。目之妄見,意之妄欲,日鬬其心於接構之間,故心為之憒,而天理去矣。伯夷、盜跖,卒死餓暴者,見名利之可欲爾。焦火之熱,凝冰之寒,蘄嚮得失,憒亂若此,奪於可欲爾。孔子之不惑,孟子之不動心,知其無可欲,故不惑不動,何亂之有?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御注曰:谷以虛故應,鑒以虛故照,管籥以虛故受,耳以虛故能聽,目以虛故能視,鼻以虛故能嗅。有實其中,則有礙於此。聖人不得已而臨蒞天下,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因其固然,付之自爾,何容心焉?堯之舉舜而用鯀,幾是矣。心虛則公聽并觀,而無好惡之情,腹實則贍足平泰,而無貪求之志,豈賢之可尚,貨之足貴哉!聖人為腹不為目,腹無擇而容故也。志者心之所之,骨者體之所立。志強則或殉名而不意,或逐貨而無厭,或伐其功,或矜其能,去道益遠。骨弱則行流散徙,與物相刃相靡,胥淪溺而不反。聖人之志,每自下也,而人高之。每自後也,而人先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榮,守其辱,是之謂弱其志。正以止之,萬物莫能遷。固以執之,萬變莫能傾。不壞之相,若廣成子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是之謂強其骨。《莊子》曰: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聖人之治,務使民得其性而已。多知以殘性命之分,多欲以汨性命之情,名曰治之,而亂孰甚矣?故常使民無知無欲。臣義曰:道藏於無,故虛者道之合也。物累於有,故實者物之積也。人開其天,物竇其欲。有形者,形為物役。有心者,心為形使。私欲勝於內,事物奪於外,陰陽為之并毗,天和為之交喪,所謂靈臺太虛之室,蓋已柴塞乎其中,則事物之來,將以通其故而應其感,豈不大謬?谷以虛,故應其聲於無方。鎰以虛,故照其形於無窮。管籥以虛,故能受虛之氣。况心之為物,攝五官以為主,統萬善以為宗,適感而應,應而不藏,要在於虛。惟虛也復乎無物,合乎無始,謂之抱樸。抱此者也,謂之守一。守此者也,顏子進於是矣。齊心以致一,致一以集虛,入游其樊,至於未始有回,則能盡其性,而愛惡無留情矣。因其固然,付之自爾,心虛故也。冥是非,一好惡,塵累忘,而心虛矣。舉舜用鯀,堯何容心焉,以虛應之爾,何好惡之累?腹之為物,容而無擇,受而不盈,氣之所往,物之所化,俱復於此,出入終始,無有紀極,未始或足也。困於不足,則不能無求。求也不已則殆,故腹要乎實。實則贍足於已,而外無所待。責求之念絕,而平泰之福至,復何利欲之念哉?好惡之累亡,豈賢之趺尚也。利欲之念滅,豈貨之足貴也。心有所之謂之志,志之強也,其嚮無方,則勞於營為,弊精神,役思慮,徇名逐貨,伐功矜能,何有已也。故志要乎弱,則離動而之靜,自有而適無。守雌以復乎無為,守辱以安於至分。自下而不為高,自後而不為先,求復於道,是謂弱志。體之所立,在乎骨。骨之弱也,失己於物,隨變流徙,視彼出入為之行藏,緣彼好惡為之用拾,與物刃靡而不知其非,與物淪溺而不知其返。不能自立,一至於此,故骨要乎強,強則特立而有常,獨立而有造,全天之守,而不遷於物,完天之固,而不喪於人,其動不殆,其行也健,其強不息,日進於道,是謂強骨。聖人之治心,虛而無所分,腹實而無所求,志弱而不營於外,骨強而不遷於物,此所以使民無知而不累於名,無欲而不累於利,全其逍遙游而於合得之場,所以返素樸也。有知則心為物役,故多知所以殘於性命之分。有歡則情為物遷,故多欲所以汨性命之情。知復乎無知而無以知為,欽復乎無欲而不見可欲,要在乎有常,故曰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御注曰:辮者不敢騁其辭,勇者不敢奮其快,能者不敢矜其材,智者不敢施其察,作聰明,矜機巧,滋法令,以蓋其衆,聖人皆禁而止之。此所謂使夫知者不敢為也。九官咸事,俊ㄨ在服,豈以知為鑿也。行君之命,致之民而已。

臣義曰:聖人之治,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以道在宥天下,下以道化成於上,民之多知,而復乎無知,民之多欲,而復乎無欲。至治之極,復乎太古,可謂至矣。雖有知者,其辭辦,其勇仗,材之能,察之智,將安所施,自謂曰知,何敢為也。為之則敗,抑何所容,故曰不敢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御注曰:聖人之治,豈棄人絕·物,而想然自立于無事之地哉?為出于無為而已。萬物之變在形而下,聖人體道,立乎萬物之上,總其成理而治之。物有作也,順之以觀其復。物有生也,因之以致其成,豈有不治者哉?故上治則日月星辰得其序,下治則烏馱草木遂其性。

臣義曰:聖人游人問世,應帝王,而立乎事物之上,其化民成俗,將以復性返樸,其能想然無為也哉。其為也出於無為,非無為也。輔萬物之自然,生其所自生,成其所自成,曲全乎天而無夭閼,梏亡之患則無不治矣。日月星辰得其序,上治也。烏獸草木遂其性,下治也。上下之治如此,而民至於無知無欲,而知者有不敢為,治之至也如此心

道沖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御注曰:道有情有信,故有用;無為無形,故不盈。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萵物之理,偏乎陽則強,或失之過。偏乎陰則弱,或失之不及。無過不及,是謂沖氣。沖者,中也,是謂太和。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取之,不足者與之,道之用,無適而不得其中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道之體,猶如太虛,包裹六極,何盈之有?

臣義曰:道藏於太易之先,以氣則未見,以形則未判,以質則未分,孰為體哉。體且無矣,孰為用哉。道樞一運,天機已張,陰陽以氣而妙於無,萬物以形而顯於有,其終始出入,莫不有用,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道之用也,充塞無外,而其應無方,贍足萬物,而不弊於有。是道之不盈也,有情有信,未離乎心也。謂之用,蓋有使之者矣。道以無心為心,即彼情信,在用為用,故曰道用,無為無形,不墮諸有也。謂之不盈,蓋不麗於器矣。道以妙有為有,即彼形為。在體為體,故為不盈。氣散乎泰始,而分陰分陽,故氣者道之所運,物者氣之所化。墮於數者,不能逃乎陰陽之機。囿於形者,不能出乎陰陽之造。故陰陽為萬物之負抱,而未始或離也。毗於陽,則失於太過而為強。毗於陰,則失於不及而為弱。強而用之,其剛必折。弱而用之,其柔必殆。沖者,道之見於氣也。其氣均,以和為沖,交通而成和,綑縊而為一。剛柔之用,無過不及。往來之變,無相乖謬。兩者渾一,適乎太和,無所往而不適乎中。沖之用也,沖而用之,猶彼太虛,充滿六極,包裹天地,運量不匱,酬醉無已,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其盈也何有。

淵兮似萬物之宗。

御注曰:《莊子》曰:魷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虛而靜,不與物雜,道之體也。惟虛也,故群實之所歸。惟靜也,故群動之所屬。是萬物之所係,一化之所待也。故曰似萬物之宗。然道本無係,物自宗道,故似之而已。

臣義曰:淵者,靜一而流復,虛一而體深。其復也不與物雜,其深也不為物測,游於物初,同乎太虛,道之體也,萬物本乎道之所生,故道為萬物之本宗矣。群有之實,歸乎至虛。群有之動,屬乎至靜。惟虛與靜,所以管攝萬有,而大化之所以神也。萬物宗於道,未始為之宗,物自宗之爾,故曰似。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御注曰:銳則傷,紛則雜,挫其銳則不爭,解其紛則不亂。和其光,莊子所謂光矣而不耀也。同其塵,莊子所謂與物委蛇而同其波也。內誠不解,形謀成光,而舍者與之避席,豈和其光之謂歟?飾智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曰月而行,豈同其塵之謂歟?聖人挫其銳,則處物不傷物,物莫之能傷也。解其紛,則不謀烏用智?不斷烏用膠?萬物無足以撓其心者,若是則無泰色,無驕氣,和而不流,大同於物,以通天下之志,無入而不自得也。

臣義曰:銳者,物之利。紛者,事之交。其銳不挫,則其利也傷。其紛不解,則其交也雜。傷則爭,雜則亂,故挫其銳,則渾然而全於天,解其紛,則凝然而觀其復。形謀成光,修身明污,未能忘我也。立我為累,去道遠矣。光矣而不耀,則其光也,和於物而不乖。與物委蛇,而同其波,則其塵也,同於物而不異。至於此,則情繫都忘,物我玄同,彼是不立無入,而不自得也。

湛兮似或存。

御注曰:心若死灰,而身若槁木之枝,泰定之中,天光自照,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此其道歟?

臣義曰:悶道奧而弗示,杜德機而不發,復乎無為,游乎物初,心若死灰,身若槁木,而體同太虛,湛然凝一,窈冥恍惚,而物或有焉,此溫伯雪子得於目擊之間也。若亡而存,不形而神,大聖神解,不容聲矣。學道學此者也,傳道傳此者也。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御注曰:象者,物之始見。帝者,神之應物。物生而後有象,帝出而後妙物。象帝者,群物之始,而道實先之。《莊子》所謂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是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有乎出而莫見其門,孰知之者?故曰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臣義曰:自無而適有者,皆麗乎物,故萬物本乎道之所生。自有而適無者,皆復乎道,故道為萬物之祖。道本乎無,何所自生,故曰不知誰之子。物屬諸有,由道以生,故曰象帝之先。物見於像曰象,則象者生物之始也。神之應物曰帝,則帝者應物之始也。象與帝,群物之所始,而皆本乎道之所自出,故曰象帝之先。

同类推荐
  • 二荷花史

    二荷花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楼圆梦

    红楼圆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说唐

    说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边伯贤之十年,梦终

    边伯贤之十年,梦终

    “可不可以不要走!”“原来是一场梦”“我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十分钟的时间,我怎么感觉过了好多年”十年了,一切都变了,属于我和他的梦,也该结束了
  • 家有浔喵

    家有浔喵

    宠物医生加服装设计外加一只高贵冷艳的阿喵全架空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结集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集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粹。
  • 赫卡特之环

    赫卡特之环

    死神赫卡特的游戏,始于索菲亚,止于索菲亚。奏响神圣之歌的斯瓦卡瑞拉,逍遥慵懒的克里亚拉,骁勇骑士曼德撒维德,“上帝使者”安娜公主陌弦,都是赫卡特手中雕琢奥克特里命运的刻刀。博斯普鲁斯之夜,凄美的誓言响起:用我一生征战屠杀,还你十年生死相随;终生与死神为伴,缩短你我殊距。拜占庭广袤蓝天下,我只为你而活。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灵天神魂

    灵天神魂

    废物,怎么可能,雷霆大帝残魂变成的神魂,杀天才,灭宗门,都不在话下
  • 异档案之惊魂迷踪

    异档案之惊魂迷踪

    长篇“搜异小说”《异档案》系列第一卷。“搜异网”的创办人简真,收到一条诡异的留言——“你想见到真的鬼吗?明天晚上六点到向阳厂门口!”具有特殊本能的他,被勾起了好奇心,只身前去赴约。然而,被束缚在此地的诅咒却悄悄找上门——神秘工厂、临终视频、废弃高炉里被锁住的女孩……种种无解的线索像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这一切,简真失去了反抗的力量,甚至被陷害关进疯人院……生死关头,他以破釜沉舟的方式得以自救。然而,拨开重重迷雾后,事件背后的真相却竟然是……《异档案之惊魂迷踪》包括《锁魂咒怨》与《十人夜会》。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我是吸血鬼始祖

    我是吸血鬼始祖

    我是吸血鬼,而且是血脉最为强大的吸血鬼始祖,我不怕阳光,不怕银器,不怕圣水,不怕大蒜。我喜欢的东西不多,只有可以填饱肚子的鲜血,为了鲜血,我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哦!
  • 妖魔鬼怪全扫光

    妖魔鬼怪全扫光

    宅男江玄在《修仙》网游中,意外杀死一只顶级boss,穿越异界。“嗨,美女你看到我吐痰不凡了吗?”“知道做我敌人的下场吗?只有一个下场……额?你是女人?哎,我的天敌啊!”系统在手,整个异界都在碗里了。
  • 恋爱初养成

    恋爱初养成

    “没爸妈的野孩子!畜生!”一群孩子围着一个男孩子对他拳打脚踢。“住手!你们再打他我就去告诉保安叔叔啦!”出现的是一个小女孩,扎着两只马尾辫,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指着他们嘟着小嘴稚气的喊。一群小孩一哄而散。“疼吗?”小女孩看着男孩脚上和胳膊上的擦伤问。“不疼!”男孩倔强的说。女孩抽出纸巾轻轻擦拭男孩的伤口说“我要做你的王子,那样我就可以保护你啦!”男孩嘟着嘴说“是公主!男孩子怎么可以让女孩子保护!”“是王子!”“是公主!”“是王子!”“是公主!”。。。。。突然,小女孩笑了起来,夕阳下,女孩的笑容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