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9000000003

第3章 避讳之种类

第五避讳改姓例

避讳改姓之例甚多,俗说相传,有不尽足据者。《通志氏族略》云:

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

奭氏避汉元帝讳,改为盛氏。

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

庆氏避汉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

姬氏避唐明皇讳,改为周氏。

弘氏避唐明皇讳,改为洪氏。

淳于氏避唐宪宗讳,改为于氏。

啖氏避唐武宗讳,改为澹氏。

按《元和姓纂》一,弘氏避高宗太子弘卒谥孝敬皇帝讳,改为洪氏,非避唐明皇讳也。

《梁溪漫志》三云:“闽人避王审知讳,沈字去水为尤,二姓实一姓也。”然《吴志陆逊传》有鄱阳贼帅尤突,则尤姓由来远矣。

《闻见后录》廿一云:“文彦博本姓敬,其曾大父避石晋讳,更姓文,至汉复姓敬。入宋,其大父避翼祖讳,又更姓文。”

《挥麈前录》三云:“宋高宗中兴之初,蜀中有大族犯御嫌名,而游宦参差不齐,仓卒之间,各易其姓。仍其字而更其音者句涛也;加金字者鉤光祖也;加丝字者絇纺也;加草字者苟谌也;改为勾者勾思也;增而为句龙者如渊也。繇是析为数家,累世之后,将不复别。”

第六避讳改名例

避讳改名之例有三:一改其名,二称其字,三去其名一字。

《汉书孔光传》:“孔霸曾孙莽,元始元年封褒成侯,后避王莽,更名均。”

《晋书邓嶽传》:“本名岳,以犯康帝讳,改为嶽,后竟名为岱。”

《南齐书萧景先传》:“本名道先,建元元年乃改避上讳。”上谓萧道成也。

《魏书李先传》:“字容仁,本字犯高祖庙讳。”盖本字宏仁也。

《魏书尉羽传》:“名犯肃宗庙讳。”盖本名诩也。

《魏书高祐传》:“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祐。”右改其名。

《宋书王懿传》:“懿字仲德,睿字元德,兄弟名犯晋宣元二帝讳,并以字称。”

《宋书孔季恭传》:“孔靖字季恭,名与高祖祖讳同,故称字。”

《宋书向靖传》:“字奉仁,小字弥,名与高祖同,故称小字。”祖下漏一祖字,应云“名与高祖祖同”。

《宋书王景文传》:“名与明帝讳同。”明帝名彧也。

《魏书崔玄伯传》:“名犯高祖庙讳。”高祖,孝文帝宏也。《北史》作“崔宏字玄伯”。

《北齐书赵彦深传》:“本名隐,避齐庙讳,故以字行。”高欢六世祖名隐也。

《北周书萧世怡传》:“以名犯太祖讳,故称字焉。”太祖,宇文泰也。

《隋书文学传》:王贞字孝逸,与齐王启,自称字而不名,曰“孝逸生于战争之季”,避隋文帝祖名祯也。

《新唐书刘知幾传》:“刘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右称其字。

《南齐书薛渊传》:“本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太祖,萧道成也。

《旧唐书裴行俭传》:“父仁基。”《裴光庭神道碑》避讳去基字。

《新唐书裴矩传》,《宰相世系表》作世矩,盖入唐后避太宗讳去世字也。

唐开元三年,《巂州都督姚懿碑》云:“公后娶刘氏,今紫微令崇、故宗正少卿景之母也。”以《唐表》考之,则懿三子,曰元景,曰元之,曰元素,其单

称崇及景者,避玄宗尊号耳。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黔南节度使王肇。”本名建肇,避蜀主王建讳,止称肇。右去其名一字。

第七避讳辞官例

有避正讳,有避嫌名。避正讳者,唐宋定制;避嫌名者,当时风尚也。

《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宋末转秘书丞,以与宣帝讳同,不就。”宣帝,萧道成之父承之,长懋曾祖也。范晔为太子詹事,以父名泰,辞不拜。当时习尚如此,非定制。

《北史叙传》:“李延实授侍中太保,以太保犯祖讳,抗表固辞。”延实祖名宝,而辞太保,亦一时风尚。

《唐律职制篇》:“诸府号官称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疏议》云:“府有正号,官有名称。府号者,假若父名卫,不得于诸卫任官,或祖名安,不得任长安县职之类;官称者,或父名军,不得作将军,或祖名卿,不得居卿任之类。皆须自言,不得辄受。”

《旧唐书懿宗纪》:“咸通二年八月,中书舍人卫洙奏状称:‘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号内一字与臣家讳音同【按洙父名次公】,请改授闲官。’敕曰:‘嫌名不讳,著在礼文,成命已行,固难依允。’”《旧唐书贾曾传》:“拜中书舍人,以父名忠,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曹司名,与曾父名音同字别,于礼无嫌,乃就职。”《新五代史刘昫传》:“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唐人风尚,相沿如此。李贺父名晋肃,时人谓贺不得举进士,皆此类也。

第八避讳改官名例

《春秋左氏》桓六年传,申繻对问名曰:“名不以官,以官则废职。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杜注:“僖侯名司徒,废为中军;武公名司空,废为司城。”此避讳改官名之最显著者。后世有为国讳改者,一朝定制也;有为人臣家讳改者,则一时权宜之制也。

《晋书职官志》:“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官。晋初以景帝讳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

《通典职官篇》:“隋改中书为内史,侍中为纳言,大业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注:“隋氏讳忠,故凡中皆曰内。”

又:“唐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改中允为内允,改中郎将为旅贲郎将。”当时太子名忠也。

《旧唐书高宗纪》:“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七月,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

《金史》五五《百官志》:“大宗正府,泰和六年避睿宗讳,改为大睦亲府。”右以国讳改官名者也。

《新唐书》六七《方镇表》:“天祐二年,赐昭信军节度,号戎昭军节度。”

据《旧唐书哀帝纪》:“天祐二年十月,金州冯行袭奏昭信军额内一字,与元帅全忠讳字同,乃赐号戎昭军。”盖全忠祖讳信也。

《五代会要》十三载《唐长兴四年九月敕》:“冯赟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此文有关官制,而《欧史》不及,略也。赟父名璋。

右以人臣家讳,致改官名以就之者也。

第九避讳改地名例

《晋语》:“范献子聘鲁,问具敖之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盖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故申繻对鲁桓公曰:“名不以国,不以山川,以国则废名,以山川则废主,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也。其后秦避始皇父庄襄王子楚讳,改楚为荆;汉避文帝讳,改恒山为常山,其例至夥。

《十驾斋养新录》十一,有“避讳改郡县名”一条可参据。唯其中避清讳,弘作宏,玄作元,胤作引,颇令人迷惑。如后魏献文帝名弘,改弘农曰恒农,今《养新录》弘写作宏,则与献文之子孝文混矣。因献文名弘,孝文名宏也。

又北魏献文以前,只有弘农,无恒农,而《廿二史考异》以避清讳故,于《续汉郡国志》、《百官志》,《三国志法正传》,《晋书地理志》、《何无忌传》,《宋书州郡志》等各条下,弘农字皆作恒农。《三史拾遗》于《汉书枚乘传》亦然,不可不正。

朱希祖曰:“胡钦华《天南纪事》,昊三桂帝滇,讳襄为厢,讳三为参,讳桂为贵,遂改桂林为建林府,桂阳为南平州,桂东为义昌县,又遥改襄阳为汉南府。”此书传本尚少,附记于此。

第十避讳改干支名例

唐高祖之父名昞,故唐人兼讳丙,凡丙多改为景。如万岁通天二年《石刻浮图铭》,丙申作景申,丙寅作景寅,是也。晋、梁、陈、北齐、周、隋、南、

北八史,皆修于唐,丙皆作景。今本多回改为丙。其未回改者,《晋、隋书》、《北史》本纪仍作景,《陈、周书》、《南史》本纪则作丙,《北齐书》景丙互见,《梁书》皆作丙,而纪中大通四年二月景辰仍作景,则回改未尽者也。

《新五代史梁本纪》,开平二年三月戊寅注:“梁尝更戊曰武,旧史悉复为戊。”《容斋续笔》六云:“十干戊字,与茂同音,俗辈呼为务,非也。吴中术者又称为武。偶阅《旧五代史》:‘梁开平元年,司天监上言:日辰内戊字,请改为武。’乃知亦有所自也。今北人语多曰武。朱温父名诚,以戊类成字,故司天谄之。”吴任臣《十国春秋》亦同其说。

今《重修墙隍庙碑》,碑末书:“大梁开平二年,岁在武辰。”《金石文字记》五谓:以城为墙、以戊为武者,全忠父名诚,曾祖名茂琳。城,诚之嫌名;戊,茂之嫌名。《容斋续笔》谓以戊类成故改,其说非。

第十一避讳改经传文例

据《隶释》所引汉石经残碑,《论语》、《尚书》邦字,多改为国,避汉讳也。

《梁书刘孝绰传》:“众恶之必监焉,众好之必监焉。”此引《论语》,改察为监,姚思廉避其家讳也。

又《萧子恪传》:“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代。”思廉修史在贞观之世,于太宗偏名可不回避。此文改世为代,或高宗以后人转写迻易也。

《北史宇文恺传》:“堂脩二七,博四脩一。”此引《考工记》,改广为博,避隋炀帝名也。下文引胡伯始注《汉官》,亦避广,称胡广字。

《唐石经》:《毛诗》“洩洩其羽”,“桑者洩洩兮”,“无然洩洩”,“是絏袢也”,“俾民忧洩”,皆避世旁。“甿,刺时也”,“甿之蚩蚩”,“甿六章”,皆避民旁。

《新唐书》三四《五行志》:“乃取其五事,皇极庶證。”證即徵字,宋人避仁宗嫌名改。

宋高宗御书石经,避讳字多缺笔,唯《论语》“钦事而信”,“温良恭俭逊”,“商因于夏礼”,“得见有常者”。《孟子》“无辞逊之心”,“掊克在位则有责”,“用下钦上”,则敬改为钦,让改为逊或为责,殷改为商,然亦有不改者,盖随意所至,无定例也。《孟子》无唐以前石刻,此碑“有小民之事”,与今本作“小人”异,想唐以前古本如此。

第十二避讳改常语例

《颜氏家训风操篇》:“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脩短之目。”

《后汉书曹褒传》:“父充,持《庆氏礼》。”《蔡邕传》注:“太伯端委以持《周礼》。”《郅恽传》:“理《韩诗》、《严氏春秋》。”或持或理,本皆治字,章怀避讳改。若《侯霸传》“治《穀梁春秋》”,《吴良传》“又治《尚书》”,则校书者转改。

《后汉书应劭传》:“夫时化则刑重,时乱则刑轻。《书》曰‘刑罚时轻时重’,此之谓也。”注:“犯化之罪固重,犯乱之罪为轻。”据《汉书刑法志》:“治则刑重,乱则刑轻,犯治之罪固重,犯乱之罪为轻也。”说本《荀子正论篇》,此传及注中化字,本是治字,章怀注改。《张奋传》、《曹褒传》“化定制礼”,《王符传》“乱生于化”,“化国之日舒以长”,《仲长统传》“乱世长而化世短”,“君子用法制而至于化”,“或以之化”,《爰延传》“尚书令陈蕃任事则化”,皆是也。世改为代,或改为时,此传“时轻时重”是也。

《史通因习篇》云:“范晔既移题目于传首,列姓名于卷中,而犹于列传之下,注为列女、高隐等目。”范史本题《逸民》,此云《高隐》者,避唐讳,非误记也。

《续汉五行志》:“建光元年,京都及郡国二十九。”京师作京都,避晋讳也。《百官志》间有作京师者,乃后人妄改。

《三国魏志文帝纪》:“黄初元年,京都有事于太庙。”或称京都,或曰京邑。

《晋书刑法志》,“令景”即“令丙”,避唐讳。

《南齐书王俭传》:“天应民顺。”民顺宋本作民从,盖避梁武帝父顺之讳。

《南史到撝传》:“随王子隆带彭城郡,撝问讯,不修部下敬,为有司举免官。”按《三国蜀志》八,秦宓与太守夏侯纂书称:“民请为明府陈其本纪。”晋人法帖,多有自称民者,《南齐书撝传》本称民敬,《南史》避唐讳,故改称部下。《刘凝之传》:“临川王义庆、衡阳玉义季,镇江陵,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曰顿首,称仆,不为百姓礼,人或讥焉。”《宋书凝之传》本作民礼,亦是避讳改民为百姓。

《隋书卢恺传》“于是除名为百姓”,亦避唐讳改。《隋书》成于贞观之世,其时二名不偏讳,而此传及《酷吏田式传》,并云“除名为百姓”。

隋《赵芬残碑》,《文馆词林》卷四五二全录其文。以《词林》与碑互校,多有异同。碑“十一世祖融,字稚长”,《词林》作“十一祖融”,无“字稚长”三字。碑“公炳灵特挺”,炳,《词林》作资。碑“治夏官司马”,治,《词林》作领。或改或省,皆避唐讳。

隋开皇十三年《东阿王庙碑》,“黄中”作“黄内”,避隋讳。

《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上不康。”本云不豫,避代宗讳,改豫为康。《礼仪志》“上元年圣躬不康”,《文宗纪》“圣体不康”,“上不康”,皆豫字改。

《旧唐书源乾曜传》:“恐代官之咸列。”代官谓世官,避讳改。

《通鉴》唐大中二年六月:“王皞曰:‘宪宗厌代之夕,事出暖昧。’”厌代,本用《庄子》厌世语,唐人避讳改,《通鉴》因之。

《老学庵笔记》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遂书榜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今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即源于此。

第十三避讳改诸名号例

《通鉴》唐景云元年十二月:“上以二女西城隆昌公主为女冠。”隆昌,《新唐书诸公主传》作崇昌,史家避明皇讳追改。

唐显庆二年,河南偃师县《三藏圣教序碑》,末云“奉敕弘福寺为招提寺”,盖避太子名改。

《新唐书》七十《宗室世系表》:“代祖玄皇帝讳昞。”代祖即世祖,避太宗讳。唐之代宗即世宗,宋之真宗即玄宗,皆避讳改。明有代宗,又有世宗,其意义与唐殊。

《宋史》一○二《礼志》:“加上五岳帝后号,中曰正明。”正明本是贞明,史家避仁宗嫌名改。《石刻中岳中天崇圣帝碑》本作贞明,可据。

《宋史》一○三《礼志》:“秦将王翦镇山伯。”镇山当是恒山,避讳改。

《宋史方技传》:“贺兰栖真始居嵩山紫虚观。景德二年,真宗作二韵诗赐之,号宗玄大师。”今石刻作宗真,则后来避始祖玄朗讳追改。

《朱子四书集注》,引白水刘勉之致中说,称为刘聘君。【乃和案:见《论语雍也篇》“宰我问仁”章。】聘君即征君,避仁宗嫌名改称。

第十四避讳改物名例

《左传》桓六年,申繻对问名,有“名不以畜牲,不以器币”之条,曰:“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史记封禅书》:“野鸡夜雊。”注:“雉也。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

《邺中记》:“邺中为石虎讳,呼白虎幡为天鹿幡。”

《颜氏家训》八《勉学篇》:“蔡朗父讳纯,遂呼莼为露葵。”

《隋书刘臻传》:“臻性好啖蚬,以音同父讳,呼为扁螺。”

《旧唐书哀帝纪》:“帝讳柷。天祐元年九月,中书奏太常寺止鼓两字乐器,敔上字犯御名,请改为肇,从之。”

《野客丛书》九:“钱王讳镠,以石榴为金樱。杨行密据扬州,扬人呼蜜为蜂糖。”

《本草纲目》廿七,薯蓣因唐代宗名豫,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曙,改为山药。

有避讳改物名致二物混为一物者,《四库全书礼记义疏》考证,椇榛注:“罗氏:枳椇子一名木密。”说本《古今注》“枳椇子一名树蜜”,而木密则生南方,别是一种。罗愿宋人,避英宗嫌讳,改树为木,遂与木密相混。

亦有避物名而改名者,《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诏曰:皇帝二名,通于器物,今更名,合于古制,使太师光奉太牢告祠高庙。”注:“孟康曰:平帝本名箕子,更名曰衎。箕用器也,故云通于器物。”

又《三国魏志》:“甘露五年五月,北迎常道乡公璜嗣明帝后。六月太后诏曰:古者人君之为名字,难犯而易讳,今常道乡公讳字甚难避,其朝臣博议改易列奏。”遂改名奂。此皆避物名而改名者。

第十五文人避家讳例

司马迁父名谈,《史记赵世家》改张孟谈为张孟同,《佞幸传》改赵谈为赵同。范晔父名泰,《后汉书》改郭泰为郭太,郑泰为郑太。

淮南王安父名长,故《淮南子齐俗训》用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语,为“高下相倾,短脩相形”。

《新唐书肃宗纪》:“上元元年,山南东道将张维瑾反。”颜真卿书《元结墓碑》作张瑾,避父讳维贞,省维字也。

《新唐书司马承祯传》:“承祯谥贞一。”颜真卿书《李玄靖先生碑》作正一。玄靖先生父孝威,私谥贞隐,见张从申所书碑,颜书亦改作正隐。皆避其家讳,不得执碑以疑史。

《宋史韩维传》,字持国,而司马光《传家集》称其字曰秉国。光父名池,与持同音,故易之,不得据集以疑史。

《齐东野语》四:“王羲之父讳正,故每书正月为初月,或作一月,馀则以政字代之。王舒除会稽内史,以祖讳会,以会稽为邻稽。李翱祖父名楚今,故为文皆以今为兹。杜甫父名闲,故杜诗无闲字。曾鲁公父名会,避之者以勘会为勘当。蔡京父名準,改平準务为平货务。”眉山苏氏讳序,苏洵文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改用叙字。

沈括《梦溪笔谈》二十五述王君贶使契丹事,称混同江为混融江,括世父名同故也。

然《史记李斯传》“与宦者韩谈”,《滑稽传》“谈言微中”,《司马相如传》“因斯以谈”,不避谈字。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天论》“三者错”条及下一条,两引《荀子》原文,皆作“三者错,无安邦”。王氏父名安国,因家讳而改古书也。

第十六外戚讳例

蔡邕《独断》上云:“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曰省中,今宜改,后遂无复言之者。”

《晋书虞预传》:“本名茂,犯明穆皇后母讳,故改焉。”

《新唐书地理志》:山南道夔州,本名信州,武德二年改,盖避唐高祖外祖独孤信名也。又垂拱初,避武氏祖讳,改华州曰大州,华阴县曰仙掌,华原县曰永安,华容县曰容城,江华县曰云汉,华亭县曰亭川。

《旧唐书崔玄暐传》:“本名曅,以字下体有则天祖讳,乃改为玄暐。”《韦思谦传》:“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则天父名士彠也。《魏元忠传》:“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又《外戚传》:“窦怀贞少有名誉,韦庶人干政,怀贞委曲取容,改名从一,以避后父讳,自是名称日损。”后父,韦玄贞也。

《宋史石元孙传》:“始名庆孙,避章献太后祖讳易之。”《李继隆传》:“继隆子昭庆,改名昭亮。”盖章献明肃刘皇后祖名延庆也。而徽宗时有保安军人刘延庆,为镇海军节度使,死于靖康之难。又后父名通,天圣初改通进司为承进司,诸州通判为同判,通事舍人为宣事舍人。又改淮南之通州为崇州,蜀之通州为达州,通利军曰安利,通化县曰金川。

《宋史滕元发传》:“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而字达道。”《邓润甫传》:“字温伯,尝避高鲁王讳,以字为名,别字圣求,后皆复之。”高鲁王,英宗高后父遵甫也。《哲宗纪》:“元丰八年三月,令中外避太皇太后父遵甫名。绍圣元年二月,又诏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罢避高遵惠讳。”惠为甫之讹,遵惠,遵甫弟,见《外戚传》,遵甫《宋史》无传。《避讳录》四以

滕元发、邓润甫之改名为避元懿太子旉名者,误也。

第十七宋辽金夏互避讳例

《宋史夏国传》:“李彝兴本名彝殷,避宋宣祖讳,改殷为兴。”又:“李克睿初名光睿,避宋太宗讳,改光为克。”

又李元昊以父名德明,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范仲淹与元昊书,亦称后唐明宗为显宗。

《续通鉴长编》一四二;宋庆历三年八月,西头供奉官、閤门祗候丁亿,贺辽国主生辰;閤门通事舍人李惟贤,贺辽国母正旦。诏惟贤权更名宝臣,亿为意,以避北讳。

《宋史地理志》:绍兴十二年,避金太祖讳,改岷州为西和州。二十八年,避金太子光瑛名,改光州为蒋州,光山县曰期思。

《金史章宗纪》:“明昌四年,遣完颜匡使宋,权更名弼,以避宋讳。”并见《匡传》。

第十八宋金避孔子讳例

《宋史》八五《地理志》:“大观四年,以瑕丘县为瑕县,龚丘县为龚县。”避孔子讳。

《至正直记》三:“丘字,圣人讳也,子孙读经史,凡云孔丘者,则读作某,以朱笔圈之,凡有丘字读若区,至如诗以为韵者,皆读作休,同义则如字。”

《金史章宗纪》:“明昌三年,诏周公孔子名俱令回避。”“泰和五年,又诏有司,如进士名有犯孔子讳者避之,著为令。”

宋又尝避老子名字,《能改斋漫录》十三:“政和八年八月御笔,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名耳,字伯阳,及谥耽。见今士庶,多以此为名字,甚为渎侮,自今并为禁止。”然南渡秦相子熺字伯阳,当时不以为非,则政和之禁,亦具文耳。

第十九宋禁人名寓意僭窃例

《容斋续笔》四:“政和中,禁中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于是毛友龙但名友,叶天将但名将,乐天作但名作,句龙如渊但名句如渊,卫上达赐名仲达,葛君仲改为师仲,方天任为大任,方天若为元若,余圣求为应求,

周纲字君举,改曰元举,程振字伯玉,改曰伯起,程瑀亦字伯玉,改曰伯禹,张读字圣行,改曰彦行。”

《能改斋漫录》十三:“政和八年七月,迪功郎饶州浮梁县丞陆元佐上书:‘窃见吏部左选,有徐大明者为曹官,有陈丕显者为教官。大明者文王之德,丕显者文王之谟,又况大明者有犯神明馆御殿,臣故曰有取王者之实,以寓其名。窃见饶州乐平县有名孙权者,浮梁县有名刘项者,臣故曰有取霸者之迹,以寓其名。昔皇祐中,御笔赐蔡襄字曰君谟,后唱进士第日,有窃以为名者,仁宗怒曰:“近臣之字,卿何得而名之!”遂令改。恭睹政和二年春,赐贡士第,当时有吴定辟、魏元勋等十余人名意僭窃,陛下或降或革。’奉御笔,陆元佐所言可行,下逐处并所属令改正禁止。”然大程子之殁,文彦博题其墓曰“大宋明道先生程君之墓”,《十驾斋养新录》七谓:“明道,仁宗年号也,不当为人臣之私称,而潞公以题墓,伊川受而不辞,皆所未喻,后人亦无议及此者。”

第二十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字例

雍正十一年四月己卯谕内阁:“朕览本朝人刊写书籍,凡遇胡虏夷狄等字,每作空白,又或改易形声,如以夷为彝,以虏为卤之类,殊不可解。揣其意盖为本朝忌讳,避之以明其敬慎,不知此固背理犯义不敬之甚者也。嗣后临文作字及刊刻书籍,如仍蹈前辙,将此等字样空白及更换者,照大不敬律治罪。其从前书籍,若一概责令填补更换,恐卷帙繁多,或有遗漏,著一并晓谕,有情愿填补更换者,听其自为之。”

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丙子谕:“前日披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昨阅《杨继盛集》内改写亦然,而此两集中又有不改者,殊不可解。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若有心改避,转为非礼,如《论语》夷狄之有君,孟子东夷西夷,又岂能改易,亦何必改易!且宗泽所指系金人,杨继盛所指系谙达,更何所用其避讳耶!因命取原本阅之,则已改者皆系原本妄易,而不改者原本皆空格加圈。二书刻于康熙年间,其谬误本无庸追究。今办理《四库全书》,应抄之本,理应斟酌妥善。在誊录等草野无知,照本抄誊,不足深责。而空格则系分校所填,既知填从原文,何不将其原改者悉为更正!所有此二书之分校复校及总裁官,俱著交部分别议处。除此二书改正外,他书有似此者,并著一体查明改正。”此谕载《四库提要》卷首,可以鉴定清初版本。

第二十一恶意避讳例

避讳有出于恶意者,唐肃宗恶安禄山,凡郡县名有安字者多易之。试以《新唐书地理志》核之,凡至德元二载所改郡县名,皆因其有安字也。表如下:

安定郡改保定,安化郡改顺化,安静县改保静。

右至德元载改。

安邑县改虞邑,安边郡改兴唐,安康郡改汉阴,尚安县改万全,咸安郡改蓬山,同安郡改盛唐,同安县改桐城,绥安县改广德,唐安县改唐兴【此条据《元和志》】,洊安县改洊水,宝安县改东莞,遂安县改晋康,安南县改镇南,保安县改保宁,齐安县改恩平,万安郡改万全,安城郡改岭方,安城县改保城,安京县改保京,安昌县改义昌,安乐郡改常乐,始安郡改建陵,始安县改临桂【此条据《元和志》】,兴安县改理定,安仁县改容山,安义县改永业,安海县改宁海,崇安县改崇平,军安县改军宁,福禄郡改唐林,安远县改柔远,安定州改宜定。

右至德二载改。

沈德符《野获编》二言:“宋南渡后,人主书金字俱作今,盖与完颜世仇,不欲称其国号也。至高宗之刘贵人,宁宗之杨后,所写金字亦然,则宫阃亦改用矣。”

《野获编补遗》一又言:“明初贸易文契,如吴元年,洪武元年,俱以原字代元字,盖民间追恨元人,不欲书其国号也。”《野获编》二又言:“明世宗晚年苦虏之扰,厌见夷狄字,每写夷狄字必极小,凡诏旨及章疏皆然。”此与唐肃宗之恶安禄山,南宋人之恶金人,同一心理。

《宋史王子融传》:“融本名皞,字子融。元昊反,请以字为名。”此则耻与同名者也。《朱谔传》:“初名绂,以同党籍人姓名,故改名。”崇宁二年十二月诏,臣僚姓名有与奸党同者,并令改名。奸党谓元祐党人也。

《文献征存录》一:“理鬯和,字寒石,西华人,本姓李,耻其姓与李自成同,曰:‘吾今姓理矣。’”

《鲒埼亭集》十四《南岳和上退翁碑》:“退翁,扬之兴化县人,姓李氏。父嘉兆,甲申之变,贻书其子曰:‘吾始祖咎繇为理官,子孙因氏理,其后以音同,亦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贼乃李氏,吾忍与贼同姓乎!吾子孙尚复姓理氏。’先是中州李鬯和上书请改理氏,嘉兆适与之合,天下传为二理。”此则耻与同姓,亦避讳之别开生面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大封神

    大封神

    进入全息网络游戏的任逍遥发现自己竟然比别人多了一个选项就是“读取进度”!网络游戏可以随意读取进度选择再次登录的时间和地点?那不就等于现实中可以吃后悔药吗?这样玩游戏怎么可能会输?犯错误没关系,重来!被人杀了没关系,重来!别人得了好东西没关系,重来!去抢!他在一次又一次刷新着做人的底线,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也扪心自问:这样不要脸合适吗?
  • 裸变之学生时代

    裸变之学生时代

    汪路远,平凡县城的一个平凡孩子,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却不知为何有了种种不寻常的地方,有亲情的牵绊,有爱情的追求,有痴情的伤心,有复仇的迷惘,有嫉妒的惨剧,也有幸福的温暖。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后呢,性善还是性恶,无法捉摸,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永远在变化,赤裸裸地变化无时不在,只有盖棺,才有定论!
  • 苍生图录

    苍生图录

    仙衰武盛的大势之下,曾为十二剑仙之一的碧落从此心灰意冷,剑心破碎坠落凡尘,却来到亿万年后,那时武道的星空下居然允许百家争鸣,碧落重燃希望决定振兴仙家道统...........但前提他要摆脱现在自身的困境,因为他正被将自己捡来的父母为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前程送去给某个倒霉蛋陪葬!
  • 占领银河

    占领银河

    我们能飞出银河吗?地球是那么的脆弱……银河也是那么的脆弱……我们“征服天空”星球战士每人都有翅膀,你们能有什么……我们“兵锋所向”星球的战士即便是在零下200度都能生存,而且200度高温我们也是不在话下,踏平银河是迟早的事……我们“绿衣天使”人人都能有起死回生的神奇血液,银河系实在是太弱了……
  •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人脑不仅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器官,而且还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行为的始发者和各机能系统活动的协调者。人脑是一个特殊器官,既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与精神、思维密不可分的重要器官,因此,健脑才能益智。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地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
  • 修仙奇境

    修仙奇境

    人族,妖灵,魔族,其他异族,讲述一个少年意外进入修仙门派,就这样踏进了修仙道路,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纵然危险,但个种事情发生,改变这一切…………
  • 一点星火

    一点星火

    这是一个名叫林丰的人的成长故事。他: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和勇于奋斗的精神。林丰:生命不息,脚步不止。我终将踏遍我所知道的地方。
  • 星光为途

    星光为途

    “顾寒城!你别跟着我!我喜欢的不是你!”苏锦尘抱着脑袋,快要炸了,这个外星来的生活白痴不仅住在她家,还处处跟她作对!搅了她的相亲,赶走了她身边的美男!“我就不,喜欢你这么多年,你要负责!”他容颜胜雪,气质出尘,却霸道地耍赖!“喂,你是外星人,我们是不可能的!懂否?趁着今晚星光不错,你赶紧回去吧!”她一本正经地戳着他胸前的俩点,说道。他邪肆地一笑,欺身上前,盯着她的双眼,突然,认真地说:“星光万里,不如你。”宠绝人寰!轻松搞笑,略带悬疑色彩,希望大家喜欢!
  • 旧土新芽

    旧土新芽

    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想象的。作者做了一个梦,梦见万人战场,腥风血雨中,有人高举大旗,上面写着:侠义!这个是关于坚持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坚持,坚持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理想,不同的认知。
  • 金泰亨的成长记录簿

    金泰亨的成长记录簿

    金泰亨——草莓味——生于大邱——与防弹少年团的花樣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