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7400000022

第22章

经。诸法因成一切有情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三世善恶如空中云

解曰。诸法因成者。标诸有为必藉因生。此言成者是生成也。前为增上此为因缘。是二别也。一切有情者表此有因。遮余非情无因缘故。外草木等虽从种起。是增上缘非因缘故。俱时因果者。于本识中有漏三性无漏万行一切种子悉皆具故。如现身中同一刹那从种生现现能熏种。三法同时有二因果故。唯识云。如炷生焰焰生燋炷。三法展转更互同时。如二束芦俱时依住故。二因果必俱时也。异时因果者如识中种。前后相望或种现在果未来世。不俱起故名异时也。三世善恶者。业种识种必唯现在作业感果有三世也。如空中云者示对治也。如于晴空不见云状。遇缘弥满雷雨霈作。种于识中亦无形。遇缘界地苦乐显然。又蕴等种有无如云。蕴从种生。如云故假。然上七种观蕴体用。观体用名。生灭藉待。现及因故。对治实常。领纳名字。断常自然空无因例有斯七矣。从此第二结示正观。于中分三。且初第一明菩萨行

经。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无分别无彼此相无自他相常行化利无化利相

解曰。明正观也。住无分别者。定慧相应无分别故。无彼此相者。由无分别无彼此故。无自他相者。由无彼此自他平等无二相故。常行化利无化利相者。菩萨利物遂己悲心。虽常利他不住相故。从此第二明愚夫行

经。是故应知愚夫垢识染着虚妄为相所缚

解曰。言愚夫者。旧云愚痴凡夫亦云小儿凡夫。今此文略但云愚夫。愚无智也。言垢识者。无始尘垢妄分别故名为垢识。染着虚妄者。不能观察蕴处界等。如衣润湿尘垢随住故云染着。不了真实故云虚妄。为相所缚者。被虚妄法相所缚故。如显扬十九云。相缚缚众生亦由粗重缚。善双修止观方乃俱解脱。由不了境唯是自心。见被相拘故云相缚。从此第三结示正观

经。菩萨照见知如幻士无有体相但如空花

解曰。菩萨照见等者。明诸菩萨住无分别。照见有为达如幻士无体相故。但如空花者明无体也。目翳见花。无翳无花。同处同时见不见异。照蕴处界有无亦尔。从此第三结正观察

经。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利自他如实观察

解曰。明诸菩萨能如上观。是修二利正观察矣。从此第三闻法获益

经。说是法时会中无量人天大众有得伏忍空无生忍一地二地乃至十地无量菩萨得一生补处

解曰。由闻法故各得胜进。若劫外者进得伏忍。三贤位也。空无生忍者。空谓三空及无生忍。此之二忍通别如前。言一地者即初地也。乃至胜进至十地故。一生补处者如瑜伽说。知足天身补处尊故

二谛品第四

将解此品辩来意者。前之二品别明果因。此显彼依总明二谛。然于上文观如来品。明实相中略明真俗。此处彼文具明一二。境智文字如前次也。释品者。题云二谛。一者世谛二者真谛。二智之境万行皆宗。空有对明故云二谛。带数释也。言世谛者。谓有为法体从缘生。假而非实故名世谛。言真谛者。实相真如本性清净。实而非假故名真谛。经言世俗及以胜义。初世俗者。梵云三佛栗底。此隐显义。护法释云。世谓隐覆。可毁坏义。俗谓显现。随世流义。如结手巾幻为兔等。相现隐真显俗准此应悉世即俗之俗具二释故。言胜义者旧云第一义也。胜谓殊胜义有二种。一境界名义。二道理名义。真理名义。胜即义也。依他圆成二智境故胜智之义。依主释也。谛者实也。事如实事。理如实理。理事不谬俱名为谛。如瑜伽说。谛有二义。一如所说相不舍离义。二由观此故至究竟处故名为谛。即谛随应二释。依人辩者。涅槃经云。上智所知名为胜义。中智所知名为世俗。二智所知皆通空有。依法辩者。法有胜劣。互相形待而为真俗。总依五法建立四重。一假实二谛。瓶军林等假为世俗。蕴处界等实为胜义。二理事二谛。蕴等事法粗为世俗。四谛道理细为胜义。三浅深二谛。四谛安立浅为世俗。二空真如深为胜义。四诠旨二谛。二空真如带诠世俗。一真法界亡诠胜义。初一唯俗后一唯真。中间三法亦真亦俗。唯识第九显扬第六皆广明故。今此经中依境智辩。有无一二至文当悉。品第四者如文悉矣释经文者。大分为三。一问答分别。二明佛同说。三闻法获益。就初问答于中分三。一问答境智。二问答修证。三问答理事。亦得名为二谛不二文字不二法门不二。如文悉也。初问境智文分为二。初波斯匿王问。后如来正答。问中复三。且初第一问谛有无

经。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

解曰。此问境也。胜义真常而为主故。世俗生灭如客住故。故问胜义中有世谛不。从此第二难智一二

经。若言无者智不应二若言有者智不应一

解曰。若言无等者此双难也。若俗无者智不应二。何故说有真俗二智。若言有者智不应一。何故真智证解之时无有二也。约人辩者。凡夫迷真智唯缘俗。二乘理事定散别缘。地上菩萨实智唯真。五地已前根本证真。后得达俗。于真俗谛二智不俱。八地已后乃至诸佛境虽有二智容俱故。总依此义随应问者。若言无者俗智不应见二。若言有者真智不应照一。牒境难智有斯异矣。从此第三双结云何

经。一二之义其事云何

解曰。一二等者。境一智二境二智一。双结境智其事云何。从此第二如来正答。于中分二。初答二谛后明正智。初二谛中文分为二。一长行略答。二说偈广明。初中复三。且初第一明昔已问

经。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王佛法中已问此义

解曰。举昔问故。从此第二略答一二

经。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即名为一义二义

解曰。我今无说等者。如本记云。有说有听即是不一。无说无听即是不二。不一不二即是第一义谛。古释此文乃有二解。一云。不一即是二谛。一真二俗。不二即是第一义谛。非真非俗故名第一义谛。二云。不一即是二谛差别义。不二即是二谛无差别义。非二谛外有第三谛也。今又解云。见有说听俗故不一。无说听相真故不二。即相无相明一二矣。从此第三敕听为说

经。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解曰。令审听也。从此第二说偈广明。于中分二。且初第一世尊说偈

经。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解曰。如文悉也。从此第二说偈广明。于中分二。一别明二谛二结劝正观。初明二谛于中分三。一明二谛体。二对明境智。三喻明俗谛。初二谛中文复分三。且初第一明二谛体

经。无相胜义谛体非自他作因缘如幻有亦非自他作

解曰。此下三行上半明真。下半明俗也。无相胜义谛者明真谛体。无彼十相故云无相。胜智所证体即真常故云胜义。体非自他作者遮我我所也。体非我作故云非自。非我所作故云非他。我我所空非彼作故。因缘如幻有者明俗谛体。色心之法种为以因。惑为似缘。或因即缘生诸有为。如幻有故。亦非自他作者。如大品云。十二因缘是谁所作。佛言。非佛所作非菩萨作。乃至非一切人作也。故缘生法无自他作。又如论说。诸有为法不从自生故非自作。不从他生故非他作。如前胜义。是故略云亦非自他作。若具应云亦不共作不无因作。谓有为法现种熏生无我我所。如幻有故。从此第二明体有无

经。法性本无性胜义谛空如诸有幻有法三假集假有

解曰。法性本无性者。诸有为法真实之性常自寂灭无相为性。胜义谛空如者。即此法性不生不灭常不变易故云空如。诸有幻有法者。三有不一故名诸有。言其体者。蕴等色心名为诸有。以不实故名幻有也。三假集假有者。由法.受.名三假集故有而不实名假有矣。从此第三结明空有

经。无无谛实无寂灭胜义空诸法因缘有有无义如是

解曰。无无谛实无者。我法俱无故云无无。实相真无名谛实无。寂灭胜义空者。惑相永灭故云寂灭。圣智所谛。结胜空也。诸法因缘有者。明前诸有似因缘故名为有。有无义如是者。结胜义无。智证之无。结世俗有。幻有之有。义如是也。从此第二对明境智。于中分三。且初第一明体一二

经。有无本自二譬如牛二角照解见无二二谛常不即

解曰。无有本自二者明谛体也。俗有真无故云有无。从本已来性相依持体非即离故云自二。譬如牛二角者。谓真俗谛若俗智缘故见二也。照解见无二者。明其真智离相绝待证无二也。二谛常不即者。谓由证解无二相也。若真俗有二可相即。真俗谛无二无所即。从此第二明遣一二

经。解心见无二求二不可得非谓二谛一一亦不可得

解曰。解心见无二者明智证也。求二不可得者。此遣二也。智现证如求真俗谛二相别者不可得也。非谓二谛一一亦不可得者。此遣一也。非谓证如无二有一。求其一相亦不可得。从此第三结成一二

经。于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了达此一二真入胜义谛

解曰。明前问中境智一二。于解常自一者。无分别智于相无相解常一也。于谛常自二者。于真俗谛不以解一。即无二也。了达此一二者。了达智谛。俗故不一。真故不二。真入胜义谛者。真是智证。胜义谛者了达智谛无定一二。即真证也。从此第三喻明世谛。于中分二。且初第一喻明世谛

经。世谛幻化起譬如虚空花如影如毛轮因缘故幻有

解曰。世谛幻化起者。总明有为幻化起也。次下两句别举三喻。譬如虚空花者喻妄有也。谓计执性无实体故。言如影者。水镜等影皆托质生。喻依他性业缘现故。如毛轮者合明前也。由翳有异故见毛轮。若眼翳无二俱无矣。由心迷故妄见前二。若智证如二俱无故。因缘故幻有者。结世谛法由似因缘如幻有故。从此第二举幻已明

经。幻化见幻化愚夫名幻谛幻师见幻法谛幻悉皆无

解曰。幻化见幻化者。明诸世间能见所见悉皆不实。是幻化故。愚夫名幻谛者。谓诸异生愚无慧目。常处幻中名幻谛也。幻师见幻法者。谓诸菩萨得如幻身。能见世谛幻不实故。谛幻悉皆无者。了人法空悉皆无矣。从此第二结劝正观

经。若了如是法即解一二义遍于一切法应作如是观

解曰。上之两句结示上文。了前性相境智如是。解一二义。下之两句劝令正观。性相真俗不相离故。如是观也。从此第二别明正智。于中分三。一明境智空。二明迷悟空。三明染净空。初境智中文分为四。且初第一标境智空

经。大王菩萨摩诃萨住胜义谛化诸有情一而无二

解曰。明观照也。同如来品实相下文。前对二谛辩智一二。此明智体照解皆空。菩萨摩诃萨者明观行人。住胜义谛者。智相应行此自利也。化诸有情者。明利他行。佛及有情。一而无二者此有二义。一者真理不二。性平等故。二者事相不二。无分别智不取二相起胜劣故。如维摩说。乃受璎珞施最下乞人。奉难胜如来无所分别等。为法施。即同此中一而无二。从此第二征其所以

经。何以故

解曰。何故佛及有情一无二也。从此第三释境界空

经。有情菩提此二皆空

解曰。言有情者悲所度生。言菩提者智所求觉。菩提有二。性净菩提即本觉故。无上菩提究竟觉故。此二菩提与所度生照解平等二皆空也。从此第四结境界空

经。以有情空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得置有情空

解曰。以有情空等者。以所度生与菩提空无有二也。谓性净菩提自他平等此俱空者。有情诸法无自性空。清净菩提性净故空。明修二利无能所相。故以此二性反明空。从此第二明迷悟空。于中分四。一标诸法空。二征之所以。三释境智空。四结境智空。且初第一标诸法空

经。以一切法空空故空

解曰。以一切法者。所谓二谛生死涅槃境智俱空。空空故空者。能所俱空我法俱空故云空空。照解空寂故云空也。从此第二征之所以

经。何以故

解曰。何所以故彼皆空也。从此第三释境智空

经。般若无相二谛皆空

解曰。般若无相者能照智空。二谛皆空者。生死涅槃彼二皆空。从此第四结境智空。于中分二。且初第一智因果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丧尸捕仙记

    丧尸捕仙记

    “天啊撸,那恶魔又来啦”杀掉,吃掉,吸收掉。一个恶魔装逼的说者。
  • 王俊凯爱太甜

    王俊凯爱太甜

    “檬檬!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我喜欢你。”“喜欢?你不是喜欢她吗?又喜欢我?”“檬檬!我可以解释的!”“别解释!我不想听!俊凯哥哥!从今往后!我们各走各的路!就这样吧!”“不!檬檬!我不要!”“你为了她!竟然凶我!你为什么当初还要救我?!为什么?!”哎呀!不要以为我写的是虐文~其实是甜的啦~这是第三本小说,第二本太那啥了,我弃了,这本和第一本我绝对不会弃的!
  • 古墓谜藏

    古墓谜藏

    蛰伏温陵的幻影,深埋地底的何罗尸,漆黑中鬼车啼叫连连等着它的猎物,而狌狌瞪着血一般的双眼注视着一口口注水严封的棺材。封喉绝脉,用我千年相承封喉之技,陪你今生惊心动魄之旅。
  • 谁能预见

    谁能预见

    下一秒,爱情怎样,谁能预见。清涩的爱,经不起内心的挣扎。不伦的爱,逃不开世人的眼光。成熟的爱,开不起命运的玩笑。终于找到的真爱,却过不了自己的心。
  • 太武神尊

    太武神尊

    天资出众?悟性超群?意志坚定?你是天才?你是妖孽?在秦武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 抹不去的悲伤

    抹不去的悲伤

    经历过悲伤经历过痛苦经历过黑暗抹不去的依旧是悲伤......(在更新的时候会不定期的修改之前已经上传过的章节。大家要在意下呦~已经更新的有章节《许你一轮明月》谢谢支持~
  • 穿到异国找帅哥

    穿到异国找帅哥

    在这个时空里,传说中的灵兽、上古的凶物、丛林的妖精、天上地下的神仙无不留有一脉人类的血统……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没有和平过..穿越的她,前世与今生牵连着上天的诅咒,蕴涵着杀机,为了获得重生,她背负着爱的宿命之轮,走进了这个混乱的世界,开始了她绝霸天下的征程……\r
  • 重生:我只是个平凡人

    重生:我只是个平凡人

    她是行走在地狱边界的人,在一脚快要踏进鬼门关时,被人所救,她很平凡,唯一不同的,只不过是死了一次罢了,他是行走在地狱中的人,唯一不同的,是他超凡的能力与得到如此不平凡的她。。
  • 黑帝独宠:邂逅甜心女王

    黑帝独宠:邂逅甜心女王

    她,是众月捧星的校花。人前,她温柔、善良、体贴……但是,她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黑道女王!真正的她,冷血、果断、无情。但是没想到有一天,她竟然也会栽了。而且对方还是个绝世的妖孽!所谓一物克一物,她没想到她日后的生活竟然还会和这个妖孽纠缠不清。而他身为一个黑道帝王,征服一个小小的女王自然不在话下。他冷血,但面对她却是百般的溺爱。他无情,但面对她却是满满的温柔与宠溺。
  • 大唐节度使

    大唐节度使

    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结合正史讲述了一个出将入相、彪炳千秋的大唐节度使郭子仪的一生精彩传奇,从他的神秘出生到武举入仕、平定安史之乱、屡遭宦官诬陷、再到收复两都、以及抵御吐蕃,直到最后的晚年病死。历经千险而不难,屡遭谗言却不倒,在古代十大名将中,不是冤死就是弃用,但是郭子仪却是少有的完美之人。一代名将何以能做到功高震主而却全身而退?他的一生共度过了85个春秋,如何不令人惊讶?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说明他的智慧是超高的,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自古从来都是读史使人明志,以史为鉴正衣冠,如今身处物欲横流、烦躁不安的现世,又岂能不多多学习郭子仪做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