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600000006

第6章

经。皆行阿罗汉十地

释曰。第二辨其行位。行阿罗汉。广说如前。言十地者。诸说不同。一云。此中十解。名为十住。即说十住以为十地。一云。此文依共十地说。如智度论。地有二种。一不共。如极喜等地。二共十地。谓干慧等。合说三乘地。乃成十地。故名为共。故大品经云。若菩萨具干慧等十地。速证菩提。言十地者。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广说如彼。故智度论七十八云。干慧地有二种。一者声闻。二者菩萨。声闻人独为涅槃故。勤精进持戒。心清净。堪任学道。或习观佛三昧。不净观。或行慈悲无常等观。分别集诸善法。虽有智慧。不得禅定水。则不能得道。故名干慧地。菩萨则初发心。乃至未得顺忍。性地者。声闻人从暖法。乃至世间第一法。于菩萨得顺忍。爱着诸法实相。亦不生邪见。得禅定水。八人地者。从苦法忍。乃至道比忍。是十五心。于菩萨则无生法忍。入菩萨位。见地者。初得圣果。亦谓须陀洹果。于菩萨则是阿鞞跋致地。薄地者。或须陀洹。斯陀含。欲界九种烦恼分断故。于菩萨过阿鞞跋地。乃至未成佛断诸烦恼。余习气亦薄。离欲地者。离欲界等贪欲诸烦恼。是名阿那含。于菩萨离欲因缘。故得五神通。已作地者。声闻人得尽智。无生智。无著阿罗汉。于菩萨成就佛地。辟支佛地者。先世种辟支佛道因。今世得少因缘。初出家。亦观深因缘法成道。名辟支佛。菩萨地者。从干慧地。乃至离欲地。如上说。复次菩萨地。从欢喜地。乃至法云地。皆名菩萨地。有人言。从一发心来。乃至金刚三昧。名菩萨地。佛地者。一切种智等。诸佛法菩萨。于自地行具足。于他地中观具足。二事具足。故名具足。按此经文。有其三难。一于已办地。亦得成佛。如何经说具足十地速证菩提。二菩萨不行辟支佛行。如何经说具足辟支佛地。三已得佛地。更不重得。如何经说具足佛地。乃至得菩提。解云。据实已办地。早得成佛。经意欲释具足十地。故总相说。而不别释。通第二难。龙树菩萨。自作两释。一云。菩萨于自地中行具足。于他地观具足。二事具足。故名具足。谓于二乘地。观知二乘地法。而不行二乘地。于菩萨地具足行。菩萨地行故言具足十地。一云。菩萨能分别知众生。可以辟支佛因缘度者。是故菩萨以智慧。行辟支佛事。如首楞严经中。文殊师利。七十二亿返。作辟支佛。菩萨亦如是。通第三难。满足九地。修习佛法。十力四无所畏等。虽未具足。以修习佛道。故名具足。以是故。言十地具足故得无上道。具说如彼。今解于上共与不共十地门中。且说共十地。或可通说共与不共二种十地。于理无违。皆是阿罗汉所行地故。一云。依证契经。有四种十地。一声闻十地。谓住三归行地。随信行地。随法行地。善凡夫地。学戒地。第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二独觉十地。谓众善资粮地。自觉深缘起地。四圣谛地。胜深利智地。八圣支道地。智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证灭地。六通性地。入微妙地。习气缚地。三菩萨十地者。谓欢喜地。无垢地。明地。焰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四者。如来十地。广说如后。今此经意。通所三种。所以者何。今此贤者。依本性说。即声闻故。回心向大。是菩萨故。究竟修习。必圆满故。或如前说。度缘觉故。所四无失

经。回向五分法身具足

释曰。第三别赞功德。舍小乘行。回向大乘五分法身。亦言五者。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故大婆沙三十三云。无学身语律仪。及以正命。名为戒蕴。无学空。无相。无愿。三三摩地。名为定蕴。无学正见智。名为慧蕴。无学尽无生正见相应胜解。名为解脱蕴。是有为解脱。于境自在。立解脱名。非谓择灭无为解脱。无学尽智无生智。名解脱知见蕴。问何故此二智名解脱知见蕴。答解脱身中。独有此故。最能审决解脱事故。问无学慧蕴。与解脱知见蕴。有何差别。答无学苦集智。是名慧蕴。无学灭道智。是解脱知见蕴。复次无学苦集灭智。是名慧蕴。无学道智。是解脱知见蕴。复次无学若集道智。是名慧蕴。无学灭智。是解脱知见蕴。具释如彼。今依大乘。佛地第四。自在三释。故彼论云。无漏净戒。名为戒蕴。无漏定慧。名定慧蕴无学胜解名解脱蕴。无学正见。名解脱知见蕴。前三是因。后二是果前三有学位法。后二无学位法。有说。一切皆是无学位法。缘解脱慧。名解脱知见。余慧名慧(五种皆是无学位法。缘灭谛智。名解脱知见。缘余三谛等智。名为慧蕴)有说。一切通学无学。学位分得。无学圆满。诸佛菩萨。皆具五种。萨婆多宗。总相分别。色心所二法为体。若别说者。定。慧。胜解。无表色。四法为体。漏无漏中唯是无漏。学无学中。唯在无学。今依大乘。同萨婆多。而差别者。有学位中。亦具五种

经。无量功德皆成就

释曰。第四总结功德。应知

经。复有十千五戒净信女

释曰。第五优婆夷众。文别有四。一标数辨类。二略辨行位。三别赞功德。四总结功德。此即初也。净信女者。是优婆夷。依正梵音。邬波斯迦。此云近事女。广释如前

经。皆行阿罗汉十地

释曰。第二略欲行位。准上应知

经。皆成就(至)终生功德

释曰。第三别赞功德。依本记云。十住位中。一一皆有初入分。次住分。后出分。为言始住终生功德也

经。三十生功德皆成就

释曰。第四总结。十地各有始住终生三种功德。故言三十生功德。有说。上二众中。十地者。即十解位

经。复有十亿七贤居士

释曰。第六七贤居士众。于中有四。一标数辨类。二总标具德。三别赞功德。四总结功德。此即初也。本记云。有七贤财。不被法眼。恒乐在家。故言七贤居士(本业经云。信。施。戒。闻。慧。惭。愧。名七贤财)。今解。七贤在七方便。贤而非圣。无圣道故。故名七贤居士。言七方便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暖。五顶。六忍。七世第一法。义如别章

经。德行具足

释曰。第二总标具足下所说

经。二十二品(至)得九十忍

释曰。第三别赞功德。总有九门。一道品门。二十遍处。三八胜处。四八解脱。五者三慧。六十六谛。七四谛观。八四行观。九者十忍

言二十二品者。本记云。圣登地已上。至于佛果。有十一地各有定慧。合有二十二品也。今解不尔。七方便位。于道品中。但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二十二品。而未能得七种觉分。八支圣道。故言二十二品。问既未得圣。如何说有得八解脱。解云。八中得七。故总说言得八解脱。据实未得灭尽解脱。问若尔菩萨德中。应得五眼。解云。彼就实义。此即从多。各据一义。故不相违。广说道品。义如别章

言十一切入者。第二遍处德所谓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萨婆多宗。如大婆沙。前八遍处。无贪为性。对治贪故。兼所相应随转有欲界者。四蕴为性。若色界者。五蕴为性。后二遍处。俱以四蕴为性。依经部宗。定慧为体。如成实论。今依大乘。如杂集论。定慧为性。解云。相应随转。同大婆沙。理亦无违。问何故名遍处。毗婆沙云。由二缘故。一由无间。谓纯青等胜解作意。不相间杂故。二由广大。谓缘青等胜解作意。境相无边。故名广大。大德说曰。所缘宽广。无有间隙。故名遍处。杂集论曰。其量广大。周普无边。故名遍处。如具别章

言八除入者。三八胜处德。所言八者。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四内无色想观外色多。内无色想观外诸色青黄赤白。复为四种。诸宗出体。同前遍处。问何故名胜处。答如婆沙。胜所缘境。故名胜处。复次胜诸烦恼。故名胜处。虽观行者。非一切能胜所缘境。而于所缘不起烦恼。亦名为胜。如契经说。于此处胜。故名胜处。杂集亦尔。胜所缘故。名为胜处。此八胜处。皆是色界。前四胜处。初二静虑。未至。中间。后四胜处。在第四定。乃至所缘者。皆缘欲界一切色处。若尔经说当云何通。尊者无灭。在室罗筏。住一精舍。尔时有四悦意天女。来至尊者座前而立。白言。我等于四色处。转变自在。随所爱色。皆能化作。乃至彼云。尊者无灭。入初静虑。乃至第四亦不能起不净想。答尊者无灭。虽不能胜。舍利子等。皆能胜之。问缘佛身。起不净观不。如是。广说如大婆沙八十五卷。具如别章

言八解脱者。第四解脱德。一内有色观诸色。二内无色观外色。三净解脱具足住。四入空无边处。五入无边识处。六入无所有处。七入非想非非想处。八入想受灭解脱。具说如彼略所如上。然此八种。诸说不同。萨婆多宗。如婆沙说。初三无贪。对治贪故。兼所相应随转。若欲界者。四蕴为性。若色界者。即具五蕴。四无色处解脱。四蕴为性。第八解脱。是不相应行蕴所摄。依经部宗。自在两说。一云。皆用智慧为体。一云。前七是慧。第八解脱。有余无余二种涅槃。以为自性。今依大乘。前三。四蕴五蕴。以为自性。次四。四蕴。第八解脱。非色非心不相应行。以为自性。问何故名解脱。答如婆沙。弃背是解脱义。初二解脱。弃背色贪心。第三解脱。弃背不净观心。四无色解脱。弃背下地心。想受灭解脱。弃背一切有所缘心。问解脱胜处遍处。有何差别。答能有弃背。名解脱。能胜伏境。名胜处。能广所缘。名遍处。广如婆沙八十四五

言三慧者。第五三慧德。三门分别。一释名。二出体。三约界。就释名中。初总。后别。言三慧者。即是总名。三是标数。慧即简择。别名有三。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依闻至教所生胜慧。名闻所成。依思正理所生胜慧。名思所成。依修等持所生胜慧。名修所成慧。如俱舍等。又解。闻谓听闻。即是耳识。从闻所生解文义慧。名闻所成。思谓思虑。即是思数。从思所生解法相慧。名思所成。修谓修习。即是胜定。从修所生解理事慧。名修所成。如瑜伽释。言出体者。萨婆多宗。自性唯慧。故大婆沙四十二云。闻思二慧。唯世俗智。修所成慧。通十智性。若并眷属。通心所等。经部大同。若依大乘。瑜伽释论。慧及相应心心所等。以为体性。亦同萨婆多宗。言约界者。萨婆多宗。思慧唯欲界。闻慧通欲色。修通色无色。如婆沙等。依经部宗。欲色具三慧。无色唯修慧。如成实论。今依大乘。瑜伽等论。同萨婆多。依智度论。欲界亦许有电光定。准同经部。义亦无违。问此三慧。如来独觉及以声闻。各有几种。答佛具三种。而修慧胜。以自然觉。及具力无畏等。修功德故。独觉亦具三。而思慧胜。以自思惟觉。而无力无畏等。修功德故。声闻亦具三。而闻慧胜。以从闻他音。入圣道故

言十六谛者。第六十六谛观门德。如上已说。言四谛者。第七四谛观门德。亦如上说。言四三二一品观者。第八四行观门德。谓中忍位。观察上下八谛理中。自有两门。一者。七周减缘门。二者。三周减行门。言七周减缘门者。最初具缘上下八谛。即属下忍。次观行者。始观察欲界苦等四谛。乃至观上二界苦集灭三谛。而不观道。即此第一减一所缘。如是更从欲界三谛。乃至上界减谛。除欲界道。此即第二减二所缘。如是乃至除上界苦。为第七减缘。如是七周。减所缘谛。于苦谛下。有其四行。谓苦。空。无常。无我。最初具观。次四行中。渐次除行。唯留一行。如是名为三周灭行。于一行中。增上忍。世第一法。苦忍。苦智。皆一刹那。同依一地。同依一行。各一刹那。今依忍位。三周减行。依一行观。故言四三二一品观也。故顺正理六十云。忍下中上。如何分别且下品忍。具八类心。谓瑜伽师。以四行相。观欲界苦。名一类心。如是次第。观色无色苦集灭道谛。亦如是观。成八类心。名下品忍。中品。减略行相所缘。谓瑜伽师。以四行相。观欲界苦。乃至具足。以四行相。观欲界道。于上界道。减一行相。从此名曰中品忍初。如是次第。渐减略行相所缘。乃至极少。唯以二心。观欲界苦。如苦法忍苦法智位。齐此名为中品忍满。上忍唯观欲界苦谛。修一行相。唯一刹那。此善根起。不相续故。上忍无间。生世第一法。如上品忍。缘欲苦谛。修一行相。唯一刹那言得九十忍者。第九德。上来已释小乘观门。今向大乘。便成九十。谓初入十信。皆有九品。故言九十忍。又解。学十解已上三十心。皆有入住出三位。故成九十忍。又解。极喜等十地。各有始住终三。三中一一各有三品。故言九十。一云。四三二一。总摄为二。初四三二。合说为九。更加一数。即成十数。故言九十(净公说)一云。四三二一。总计为十。皆有九品。故言九十。一云。谛观二十。谓十六谛及四谛。品观有十。谓四三二一。总计合成三十皆。有三品。故言九十

经。一切功德皆成就

释曰。第四总结功德应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刀塔雷帝

    刀塔雷帝

    这是一部奇特的作品,保证不是跟风作,保证质量杠杠的。一个小镇青年,如何成长为异界大主宰,收获群芳无数。虽然是老套路,但作者是老司机,绝对功力深厚,让你欲罢不能。
  • 琉璃之王

    琉璃之王

    苍茫的无尽之海上有一块被浓雾掩盖的大陆,唤作琉璃。纵横、阡陌两条海河又将琉璃世界一分为四,西北称红珑,东北称青冥,西南称紫星,西南称金陵,琉璃世界中央有一座喷吐不息的火山,唤作不息山,环山有岛,名冰岛。偌大的琉璃世界生灵不息,万物共存,相安无事。沧浪之神祸起海外,各部族将倾于覆巢之下不得不再次联手抗争,而此时火山之下一个足可吞天噬地的庞然大物正在不息山下静静的观察着发生的一切。而现在我们故事的开始要从金陵之境,无尽之滨,不归崖边的一处日炎堡的营地开始说起。
  • 视魂

    视魂

    隔在虚幻与现实间的迷雾,笼罩着大学生北川;在接踵而来的灵异事件面前,他感到迷茫而惊恐。地铁诡事,校园命案,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真正让他感到恐惧的,究竟是那虚幻缥缈的鬼神,还是另有其人......
  • 逆凤寻仙

    逆凤寻仙

    还未成长起来就被打落凡间,的贵人相助,留下一线生机!落入凡间化为凡体,在修仙的不归路上直登顶点!
  • 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

    她出身高贵,却满身风尘。半生繁华半生恨,永安公主不得安,终是美人乱了江山,还是江山祸了美人?(PS:简介尴尬,文风偏黑暗,慎入。)
  • 恋之誓言
  • 生活中来的2000个小窍门

    生活中来的2000个小窍门

    《生活中来的2000个小窍门》全方位地为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捷径,这些小窍门就是应对生活难题的招数,区别于一般的生活常识,是经过实践难的宝贵技巧和经验,能帮助您用最有效的方法快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道长求放过

    道长求放过

    季夏,她捧着一大碗晶莹剔透的“解毒圣药”再次与他相遇。以为是一段深情的开始,却被邪恶女配从中作梗、骚扰不断。干脆挥断情丝,继续回到寸草不生的平淡生活,谁知身边的那只变异狼种,已经伺机而动,早早布下了天罗地网的擒爱计划。一个是清秀侠女,一个是风流道士,道士也能成亲?沈青然表示很怀疑。
  • 古帝经

    古帝经

    大汉男乙“兄弟,快把你那极乐散拿出来,给猪脚尝尝滋味,听说那东西老猛了,抹上之后要是没有那……嘿嘿!”猥琐男甲“这东西不是吹的,闻一闻,可助兴,吃一吃,助持久,要是抹在伤口上,那就更叼炸天了,猪脚不都很牛逼吗?看他怎么办,等等,我现在还得去弄个大家伙来给他,要不他死了,可没戏了。”猪脚“禽兽,你们这两天煞的禽兽!我只想问,你们是哪吒派来的恶魔吗?我一定要让你们不得好死!”…………猪脚因为这一变故,娘亲的,竟然向着屌爆了的路上前进着。
  • 嘉华漂流记

    嘉华漂流记

    EXAC学生们都喜欢冒险任何的地方,李纪旺带领下漂流的时候,被风浪卷起大船,EXAC学生们不知不觉的飘到了无名的大岛,在岛上做了许多事情,不断地加强锻炼。(每星期六和星期天更新每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