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600000014

第14章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生

释曰。自下第二广释十地。即分为十。此即第一释善觉地。文分为五。一居土宽狭。二配属王位。三显习法门。四释地别行。五辨地通业。住百佛国者。居土宽狭。本记云。国土有三。一说法土。百亿日月。化小乘。二神通土。亿亿日月。化中乘。三智慧土。无量世界。化菩萨。今言百佛国土者。说法土也。言作阎浮四天王者。配属王位。问此经意。但取天王。非阎浮提。如何此云作阎浮四天王耶。答此有两释。一云。于四天王中。但作领阎浮提增长天王。由南胜故。不作余王。一云。通作四种天王。就胜方便故。但言阎浮提王。然此十王。诸教不同。依十地经。初地菩萨。作阎浮王。二地菩萨。作转轮圣王。六欲天中。除四天王。四静虑中。除第三禅。余八处中。如其次第。作八王位。今依此经。六欲天中。及四静虑。如其次第。受十王位。除阎浮王。及转轮王。言百法门者。第三显习法门。即自利行。如上所说。于十信中。一一具行十信。故言百法门也。言二谛平等心者。第四释地别行。谓于初地。创证真如。如实了知真俗一味。非即非离。非即故化义得成。非离故证法皆空。言化一切众生。第五显地通行。地地皆用化生为业。下有九地。多作五段。准此应释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生

释曰。第二释离达地。文复有五。一千佛国土中。居土宽狭。二作忉利天王者。配业王位。忉利天者。此是梵言讹略也。具足应言帝戾那(此云三)橙棱贯(此云三十)题婆(此云天)宝思惟三藏云。当此三十三天。三修千法门者。显习法门。谓十信心。一一增修一百心故。名千法门。后渐增修。准此应知。广如璎珞经第二卷说。四十善道者。释地别行。修十善业。行戒地故。五化一切众生者。显地通行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生

释曰。第三释发光地。文复有五。言炎天者。此云时分。余文准上

经。若菩萨(至)一切众生

释曰。第四释炎慧地。文复有五。兜率天者。此云喜足。道品即是三十七道品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生

释曰。第五释难胜地。文有五句。言二谛者。即世俗谛。第一义谛。言四谛者。即苦集灭道谛。言八谛者。诸说不同。一云。有作无作二种四谛。合说为八。若依本记。苦苦。坏苦。行苦。分段。变易。善。不善。正行。名为八谛。显扬第八。行苦谛。坏苦。苦苦。流转。流息(瑜伽云还灭)。杂染。清净。正方便谛(瑜伽云正加行)。名为八谛。解云。如次三苦。流转生死。流息涅槃十。三种杂染。断彼所得清净无为即彼能断。方便圣道。名八谛也。若依瑜伽第四十六。亦同显扬。然彼二论。增数门中。增一至十。广说如彼。今依十地。十四谛中。后八种谛。以释此文。前之六谛即此经中。二谛四谛。言八谛者。十地经云。觉法自相同相故。善知相谛。觉法差别故。善知差别谛。觉分别阴界入故。善知说成谛。觉身心苦恼故。善知事谛。觉诸道生相续所。善知生谛。毕竟灭一切热恼故。善知尽无生智谛。起不二行故。善知令入道智谛。正觉一切法相故。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及善知集如来智谛。以信解力故知。非得一切究竟智故。问经说九谛。如何言八。答经意欲显妙觉胜故。开为二谛。论意欲明同大乘故。合为一数。前之七谛。通大小故。故今此经依八谛说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

释曰。第六释现前地。亦有五句。准上应知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生

释曰。第七释远行地。亦有五句。言方便智愿智者。不舍众生。起法无我。名方便智。由方便力。能作七门摄众生事。愿力取生。恒为上首。名为愿智。即此愿智。当方便智第一门摄。非十度中方便及愿。言七门者。一愿力取生。教化余众生故。二说对治。为灭烦恼染及随烦恼。使寂灭故。三为灭诸障故。四于大法众会集故。五见闻亲近。供养修行。生福德故。六转法轮故。七所问善释故。具如十地论第九卷说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生

释曰。第八释等观地。亦有五句。言双照方便神通智者。双照真俗互不相违。为方便。于入观中。能发神通。故名神通智

经。若菩萨(至)化一切众生

释曰。第九释善慧地。亦有五句。如文可知

经。若菩萨(至)如佛境界

释曰。第十释法云地。亦有五句。一居土宽狭。如文可知。二配属王位。言大静天王者。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王。言三界主者。简三界王故。言三界主。三修不可说不可说法门者。显习法门。四德理尽下。释地别行。觉行已满。名曰理尽。与佛如来。共断细障。名同佛行。无明即是三界本原。此地能尽。名为尽原。若依本记。阿赖耶识。以此为本原。五教化一切众生如佛境界者。显地通行

经。是故(至)行净

释曰。第三总结。文别有二。初结菩萨业。后结如来业。此即初也

经。若十方(至)无量众生

释曰。第二结如来业

经。尔时(至)波罗蜜

释曰。自下第二月光偈赞。于中有三。初大众供养。次月光正赞。后时诸下。辨众得益。此即初也。文有两节。初香华供养后合掌听闻。依十地论。供养有三种。一者利养供养。谓衣服卧具等。二者恭敬供养。谓香华幡盖等。三者行供养。谓修行信戒行等。此当第二敬供养也

经。今于佛前。以偈叹曰

释曰。第二月光正赞。于中有二。初发起颂文。后以偈正赞。此即初也。所言偈者。自有二说。一云。偈者竭也。摄义竭尽。故名为偈。一云。依正梵音。名为伽他。此云颂而言偈者。是讹略也。然所说偈。必具四句。梵音钵陀。此翻为迹。外譬真如诸象四迹成身。偈亦如是

经。世尊导师金刚体。心行寂灭转法轮

释曰。自下第二以偈正赞。此中总有二十九行偈半。大分为三。初一偈半。略叹佛德。次五忍下。二十五偈。广叹五忍德。后如来下。有三偈。叹佛化业。就叹佛德。文别有三。初有半偈。叹佛自体。即叹佛宝。次有半偈。叹佛说法。即叹法宝。后有半偈。叹佛摄众。即叹僧宝。此即初也。然此颂文。诸说不同。若依本记。颂初二句。明佛三业。具足五义。一世尊者。威德具足。二导师者。智慧具足。三金刚体者。法身具足。四心行寂灭者。解脱具足。五转法轮者。化他具足。解云五中金刚体者。叹法身德。余之三句。叹受用身。转法轮者。赞其化身。三身别相。具如别章。一云。初二句。赞佛三密。初之一句。赞佛身密。具一切德。众所尊重。名为世尊。相好圆满。引导众生。名为导师。其身不坏。犹如金刚。故名金刚体。于后句中。赞二种密。初之四字。赞其意密。内证真如。离能所相。故名心行寂灭。后之三字。赞其语密。远近同闻。无所壅隔。名转法轮。若广分别。如三密经

经。八辨洪音为众说。时众得道百万亿

释曰。第二赞佛说法。文有两节。初赞妙辨。后赞德益。言词巧妙为辨。远近皆遍曰洪。言八音者。如梵魔喻经云。佛说法声。有其八种。一最好声。二易了声。三濡软声。四调和声。五慧声。六不诬声。七深妙声。八不女声。又璎珞经。有八种声。谓内外因果。及四无碍声。即为八也。又贤愚经。十住断结经等。亦说八种。与此不同。恐繁不述。言时众得道百万亿者。第二赞众得益。如经可知

经。时六天人皆出家道。成比丘众菩萨行

释曰。第三叹佛摄众。谓说法时。六欲诸天。及人民众。成出家道。及菩萨行等。问如何六天有出家众益。依本记云。出家二种。一心出家。二形出家。今六欲天。依于佛法。皆出生死家。故不相违

经。五忍功德(至)能尽原

释曰。上来略叹佛德讫。自下第二二十五偈。广叹五忍。于中有二。初有一颂。总叹五忍。后佛众下二十四颂。别赞五忍。此即初也。文有三节。初之一句。赞所了法。次有一句。辨能了人。后有二句。显其胜劣。此明除佛以外。障未除故不能穷尽。故不名智但名为忍。唯佛一人。能尽忍源。障已尽故

经。佛众法海三宝藏。无量功德摄在中

释曰。自下第二有二十四颂。别赞五忍。文别有四。一有五偈。叹伏忍。二善觉下五偈。叹信忍。三炎慧下有四偈。叹顺忍。四远达下有十偈。合释无生寂灭二忍。就伏忍中。文别有三。初有一偈半。颂方便。次有一偈。显正位。后二偈半。显势力。前中有三初之二句。信所依境。次有二句。明发信心。后有二句。配属王位。此即初也。释三宝义。具如别章

经。十善菩萨(至)苦轮海

释曰。第二明其发心。依本记云。十信菩萨。由发大心。求出三界。虽未即能永出三界。以能远离三恶道苦。是故总言长别三界

经。中下品(至)铁轮王(或有本云宝者谬也)

释曰。第三配属王位。谓十善业道中下品者。得粟散王。若上品者。得铁轮王。小王众多。犹如散粟。从喻立号。名粟散王。依本业经。十善有三。上品铁轮。中品粟散。下品人王

经。习种(至)四天下

释曰。第二一偈。颂其正位。谓十住菩萨习种性。作铜轮王。王二天下。十行菩萨性种性。银轮王。王三天下。十回向菩萨道种性。金轮王。王四天下。言七宝者。轮宝。主兵臣宝。主藏臣宝。象宝。马宝。女宝。如意珠宝。问如是七宝。四种轮王。皆具有不。答皆悉具有。而胜劣异。故大婆沙三十卷云。诸转轮王。力亦不定。王四洲者。有那罗延力(那罗延者。此名人种。人与天女和合王而生。根本是人种类。故名人种)。王三洲者。有代根伽力。王二洲者。有钵罗塞建提力(是大力鬼神是鬼趣摄也)。王一洲者。有摩诃路健那力(此名露形是人中神)。此四轮宝。亦有差别。王四洲者。有金轮宝。其量正等四俱卢舍。王三洲者。有银轮宝。其量正等三俱卢舍。王二洲者。有铜轮宝。其量正等二俱庐舍。王一洲者。有铁轮宝。其量正等一俱卢舍。如四轮宝有此差别。应知余宝亦有胜劣。谓王四洲者。余宝最胜。乃至一洲者。余宝最劣

经。伏忍圣胎(至)十贤心

释曰。第三显其势力。文别有二。初之一偈。对佛辨力。后一偈半。就菩萨辨。前中有二。初之二句。标三伏忍。后有二句。正赞势力。此即初也。若依本记。初句总标三十忍。次句别配三位。言十信者。即十信位。十止者。即十解位。十坚心者。即十行位。今解不尔。十信即十解。亦名十住。十行名十止。十回向名十坚心。如上已说

经。三世诸佛(至)伏忍生

释曰。第二正赞势力。如文可知

经。一切菩萨(至)信心难

释曰。第二对菩萨辨。于中有二。初标发心。后释二利。此即初也。言发心者。显扬第二。有二发心。一世俗发心。谓如有一随智者前。恭敬而住。起增上意。发誓愿言。长老忆念。或言圣者忆念。或者邬波柁耶。我如是名。从今日始发无上菩提心。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从今已往。凡我所修六波罗蜜。皆为证得无上菩提。故我今与诸菩萨摩诃萨。和合出家。愿尊证知。我是菩萨。第二第三亦复如是。二证法性发心。谓如有一已过第一劫阿僧祇耶。已证菩萨初极喜地。已入菩萨定无生位。已如实知无上菩提方便。已悟自身将近等近大菩提果。解自他悉平等故。得大乘意。已至不住流转寂灭。菩萨道故。得广大意。由如是故。于大菩提愿不退转。是证发心。庄严第七。发心有四。一信行发心。谓信地。二净依发心。谓前七地。三报得发心。谓后三地。四无障发心。谓如来地。若依瑜伽七十二。说十种发心。恐繁不述。今此经文。二发心中。世俗发心。四种发心。当信行发心。若依本业。在十信位。谓十信心。信心有十。修百法门。故言行本。或十住中。初发心住

同类推荐
  • 和清真词

    和清真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Deputy of Arcis

    The Deputy of Arc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

    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飛跎全傳

    飛跎全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仇史

    仇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魔印战神

    魔印战神

    天地苍茫,武道漫漫!魔印横空,我为战神!镇压万界,执掌众生!苏少铭:“无尽岁月后,不是这个世界容不下我,而是我容不下这个世界!”
  • 那一刻,天使睡着了

    那一刻,天使睡着了

    回忆仍旧美丽,视线没有焦距!承诺还未兑现,雪中没有了你!眼泪还未掉下,已经忘记感慨!女主角紫鱼在初恋失败后以男生的身份转到了第19中学.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新的环境中却邂逅了很多男生.原本放不下心中依恋的他,却因为他而改变,她心中的伤口也因他而慢慢愈合,可是他为何又突然出现,何去何从,心以所属,他又为何匆匆里去?是天使的捉弄还是宿命的安排......
  • 极限之门

    极限之门

    多元宇宙的存在,就如同一条条平行线一样,相隔再近,也永不相交。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如同一条竖线横插在平行线中一样,贯穿并连接着所有世界。它被称为极限时空,是所有世界的中转站,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拥有一切元素的离奇世界。在极限时空毁灭后,人类所在宇宙,因为多出了一扇极限之门,而来了许多不速之客……【QQ群:19111009;封面引狼(笑),与内容无绝对关系】
  • 万古界尊

    万古界尊

    神秘的老乞丐,阴间无常,广阔而奇异的乾元界向他展开大门,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 一个逗比的日常

    一个逗比的日常

    我是个普通的高中生,过着普通的学习生活。我也曾幻想自己是个大侠,矗立武林之峰,自己是超人,拯救世界于水火,无奈现实告诉我我只是个凡人。尽管如此,我也想要活出不平凡!
  • 永恒逆天

    永恒逆天

    纳宇宙山河入衣袖,收天地万物入眼底,一人之威,震万世诸雄;诸天之帝,众神之皇,万仙之尊,群魔之王,屹立于诸天万域之上,威震八方;一位少年从下位面走出,踏上登天之路。
  • 天选轶行

    天选轶行

    这里,有强大的灵息力量,这里,有毫无节操的主角性格!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一帮打算反天的人,一个想要当皇帝的人,一心只为家族的人!毫无违和感的乱入,主角的命,就是属小强的,怎么都打不死!
  • 疯狂扭曲的禁忌之爱:绝潋玉滟

    疯狂扭曲的禁忌之爱:绝潋玉滟

    一次偶遇,爱恋一生;一次错误邂逅,却是痴缠半世。 绝世棋局,孰是孰非,若非局中人,又何知局中事? 天下棋盘,谁胜谁负?终难定……
  • 李宗仁在老河口

    李宗仁在老河口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五战区长官部驻扎在湖北老河口长达6个年头。司令长官李宗仁在老河口生活期间,曾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故在老河口的群众之中,至今仍…
  • 花神的争夺

    花神的争夺

    两个女孩,原本是普通的人类,因为,有个厉害的娃娃,菲灵梦找了其中一个女孩做主人,等长大后又可以继承王位,因此其中一个嫉妒起来,又来了一个邪恶的娃娃,她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看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