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600000013

第13章

经。断三界色烦恼缚

释曰。第二明除障也。然此除障。诸教不同。就实正理。如成唯识第十卷说。谓一切障。二障所摄。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修所断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已上能顿尽。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八地已上。毕竟不行。所知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修所断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尽。彼障现起。地前渐伏。乃至十地。方永断尽。八地已上。六识俱者。不复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能违彼故。第七俱者。犹可现行。法空智果起位方伏。前五转识。设未转依。无漏伏故。障不现起。虽于修道十地位中。皆不断灭烦恼障种。而彼粗重。熏渐断灭。由斯故说。二障粗重。一一皆有三住断义。虽诸住中皆断粗重。而三位显。是故偏说。然此经文。且依此品。地前伏忍。而伏非断。信忍三地。说断三界色烦恼缚。顺忍三地。能断三界心等烦恼。无生忍地。亦释三界心色等习。至寂灭忍。佛菩萨断三界心习。即此下文受持品说。初地断贪。二地断嗔。三地断痴。四地断见。五地断疑。六地断三界集因集果。七地断三界习因业果。八地观心心寂灭。九地灭心心相。十地证一切法解脱。住金刚台者。为显诸地胜劣差别。就障粗重。说贪嗔等。非就实义。所以者何。就实正理。如前所说。烦恼障中。见所断种。见位永断。修所断种。要至金刚一刹那中。方能顿断。若所知障。地地别断。故知烦恼障中。位位断者。就粗重说。然此所说色心烦恼。自有两释。一云从境得名。若缘色者。名色烦恼。若缘心者。名心烦恼。或可从喻得名。色心相望。色粗心细。是故粗惑。名色烦恼。其细惑者。名心烦恼。色心习者。就习气中。若粗习气。但言色心烦恼。若微细者。名色心习。问习气以何为体。解云。旧相传说。二障种子若粗易断。名为正使。细而难断。名为习气。慈恩三藏。依瑜伽等说。习气无堪任性。亦名粗重。谓由二障种子力故。所引有漏五蕴上有无堪任性。与所依蕴。非一非异。无别体性。故言非异。断不断别。故言非一。然此粗重。无体性故。不能别得择灭法无为。而断位者。且加烦恼障中。见所断种。唯有一品。所引习气。有无量品。若依二乘。从七方便。渐断习气。乃至罗汉。入无余依随所依舍。若回心者。至菩萨见道无间道时。断见所断种。所引习气。解脱道时。方能断尽修所断种。乃至菩萨金刚心时。方能断尽所引习气。至妙觉位。解脱道中。方能断尽。若广分别。如成唯识记。问若尔如何此经等云。于诸地中。断贪嗔等。又菩萨地。说二障种。有三位断。如何会释。解云。如上所引。成唯识论第十卷说。由此道理。本业璎珞上卷所说。三贤菩萨。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是见道。喜忍伏三道业道。离忍伏人中业道。明忍伏六天业道。焰忍伏诸见业道。胜忍伏疑见业道。光忍伏心因业道。无生忍伏果业道。不动忍伏色因业道。光忍伏心因业道。寂灭忍伏心色二习业道。无垢忍伏习果道。习前已断。而果不败亡。是故佛子三贤。名为伏断。喜忍已上。亦伏亦断一切烦恼。觉忍现时。法界中一切无明。顿断无余。亦显诸位胜劣异故。拟宜而说。非实正理。设有余教异此说。亦应准此。若广分别。具如别章

经。能化(至)无量功德

释曰。第三摄化分齐。谓初地百佛国。二地千佛国。三地万佛国。所现化身。三地差别。准上应知。又现神通。无量功德差别。谓初地神通。动百佛国。二地千佛国。三地万佛国土也

经。常以十五心为首

释曰。第四明发行种子。文别有三。初总标。以十五心为首。次列十五心。后总结。此即总标。十五心为发行本种

经。四摄法(至)三解脱门

释曰。第二列十五心。谓四摄等四门功德。便成十五心功德也。言弘愿。如璎珞经说。愿一切众生。度苦断集。证灭修道。名四弘愿。具说如彼

经。是菩萨从善地(或有本云。从善觉地至)根本种子

释曰。第三总结。应知

经。又顺忍菩萨(至)现法

释曰。第三顺忍。文别有三。初标名配位。次明除障。后显摄化分齐。此即初也。顺无生忍观。名为顺忍。言见胜现法者配位。见谓炎慧。即第四地。得道品见。故名为见。胜即难胜。是第五地。难有二义。一劝难化众生。心无垢难。二所化不从。心无垢难。能退二难。于难得胜。名难胜地。言现法者。即是第六现前地十二缘观。恒现在前。名现前地

经。能断(至)烦恼缚

释曰。第二明其除障。谓此位中。断缘心烦恼系缚。名心烦恼缚。或望前位色烦恼粗显。此位中心烦恼细。故喻于心。所言等者。等心所也

经。故现一身(至)化众生

释曰。第三摄化分齐。谓现一实身。于十方佛国中。现无量通化众生。或可于十方国。各现一化身化众生。故言一身。问何故信忍现百身等。此顺忍中。但言一身。解云。信忍明其化身。故说多身。此说实身。故说一也。问菩萨身。一时到十方不。答有两说。一云能到。不思议故。一云不到。实身不可在多处故。虽有两释。且依后说

经。又无生忍(至)观慧

释曰。第四明无生忍。文别有三。初标名配位。次明除障。后明摄化分齐。言无生忍者。诸说不同。有说名遍计所执。名为无生。无自体故。或说遍计所执。及圆成实。皆名无生。如解深密瑜伽论。或说三性皆名无生。谓本性无生。自然无生。惑苦无生。如成唯识等言。所谓远不动慧者。配位。七地名远行。至功用心最后边故。八地名不动相用烦恼不能动故。九地名观慧。四无碍解。化有情故

经。亦断三界心色等习烦恼

释曰。第二明除障也。谓于前位。已断色心烦恼。今此位中所断微细。名心色等习

经。现不可说(至)神通

释曰。第三摄化分齐。如经可知

经。复次寂灭忍

释曰。第五辨寂灭忍。文别有四。一标名配位。二辨其除障。三约谛辨异。四无缘下。所化分齐。前中有三。初标名。次赞用。后配位。此即标名。若依本记。寂是定。灭是慧。依定发慧。灭诸漏故。名寂灭忍。一云。离诸法相。究竟真如。名为寂灭。缘彼境智。名寂灭忍

经。佛与菩萨(至)入金刚三昧

释曰。第二赞用。言金刚者。自有二义。一能断智。名为金刚。能断一切诸烦恼故。今此经。依此而说。二所断惑。名为金刚。性强难断。似金刚故。故新翻般若。名为能断金刚。惑可金刚。亦属能断。由此义故。佛与菩萨。同用此忍

经。下忍行中行(至)萨般若

释曰。第三配位。萨婆若。此云一切智

经。共观第一义谛

释曰。第二辨其除障。文别有三。初明观境。次辨除障。后显二道差别之相。此即初也。谓佛菩萨。同观真如第一义谛。问此位同观。有胜劣不。若有胜劣。本业经中。何名等觉。若无胜劣。如何瑜伽。八复次释胜劣差别。答云。诸说不同。一云。缘真即无胜劣。若缘俗境。胜劣不同。故经与论。互不相违。一云。据实胜劣不同。故涅槃云。十地菩萨。闻见佛性。于如来地。眼见佛性。具说如。彼又瑜伽论十四五曰。所见月光喻二位。故知二位定有胜劣。而言等者。等断一障。故说为等。慈恩三藏。意从后释

经。断三界心习

释曰。第二正辨除障。于前位中。已断色心二种粗习。今此位中。亦断色心二种细习。为显所断最微细故。但名心习

经。无明尽相(至)为萨婆若

释曰。第三正辨二道差别相。然释此文。诸说不同。一云。无明尽相为金刚尽相者。显无间道相。据实一切烦恼皆尽。就根本说。是故但言无明尽相。即用此相。为金刚尽相。解脱道中。已过无明尽相。故言无相为萨婆若。若依本记。无明尽相为金刚者。显无间道相。谓于此位。有涉相尽。就根本说。故言无明尽相为金刚尽相。无相为萨婆若者。显解脱道。言尽相等者。无间道时。惑相虽尽。犹有境智异相。故不言无相。于此位中。尽无明相。亦无境智异相。故尽相无相为萨婆若。虽有两释。且依后释

经。超度世谛(至)等法性

释曰。第三约谛辨异。三贤多住世谛。十地多住真谛。度三贤故。超世谛。度十地故。超第一义谛。超世谛故非有。超第一义谛故非无。故为第十一地。萨云若觉。自有两说。一云。萨婆若名一切智。萨云若名一切种智。若依本记。皆翻一切智。言湛然清净。常住不变。同真际。等法性者。重释萨云若。常住之相。诸说不同。一云。即准此文。如来常住无生无灭。一云。为相续常。故说常住。具如三身章

经。无缘大悲来化三界

释曰。第四摄化分齐。文别有二。初标宗略释。后依宗广释。此即初也。谓一切有情。能化所化。皆不离三界。大悲是能化之具。众生是所化之境。萨婆若是能化之体。大悲有三。一众生缘。二法缘。三无缘。初通外道。次通二乘。后唯佛及菩萨。若广分别。如智度论二十三。及佛地论第五等。今佛世尊。以大悲力。化一切众生。乘一切智。来化三界

经。善男子(至)亦不出三界

释曰。自下第二依宗广释。文别有三。初申正理。次三界外下。破异师说。后大王我言下。引古证今。此即初也。若依本记。此有四义。一烦恼用。由惑发业。生三界报故。二生死果。谓所感果。体属三界。二十二根中。三无漏根虽非三界。依三界身。故言不出。三智慧体。谓佛三身所有智慧。名智慧体化三界处。故言不出四智慧用。反显界内有所化生。意明佛智化三界用。虽名相中有此四义。皆是虚妄。若出三界系缚。即见第一义。如理不复见有能化所化也。今解此文。有其三义。初烦恼及果。体属三界。在三界处。故言不出。次辨二十二根。谓三无漏根。在三界处。眼等五根。及五受根。男女意命。体属三界。信等五根。有属有在。后佛三身。虽非三界。亦在三界。故言不出。或可三无漏根。亦后三界九根中起。故说在界

经。三界外(至)非七佛之所说

释曰。第二破异师说。文有两节。初牒彼外计。后指同外道。谓外疑云。岂不二乘圣者出三界外。若言三界外无众生。佛二乘教。何所化耶。由斯计云。三界外所化众生。是故世尊破云。三界外有一众生界者。吠世史迦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说。言大有者。彼说六句义。一实。二德。三业。四大有。五同异。六和合句义。彼说大有。名大有经。问岂不三界外有变易生死。云何此经说三界外无众生耶。答真谛三藏自有两释。一恒解者。据实界外变易生。而此经中。未明此义。亦无有过。依佛教中。如声闻藏四阿笈摩。但说佛身是无常法。未明佛性常住身义。说佛无常。亦无过失。此亦如是。依佛教故。二依理释。随分别心。计有三界。及三界外有变易生。皆不称理。由此断所计。界外生死。据实还是不出三界。故大品云。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以不动故。唯此等经。无别有情出三界外。即依此意。释经可知。慈恩三藏。作如是释。变易生死。无别业果。即依三界所有业果。由边际定。转胜转妙。故名变易。三界门中。随本业果。即彼界摄。故此经云。出三界外。无别有情。而诸圣教。互不相违。若广分别。义如别章

经。大王我常语(至)觉萨云若性

释曰。第三引古证今。若依本记。断三界者。谓除六识。名为业谛。断烦恼者。阿陀那即第七识。说烦恼净果报尽者。除阿赖耶。是第八识。说为果净。如是三净。名之为佛。自性清净。名萨云若性。此意说云。一切众生。三种净者。即名为佛。由此应知。设得佛果。不出三界

经。众生本业。是诸佛菩萨本所修行

释曰。第三释已总结。文别有二。初总结五忍。后辨位长短。此即总结。如经可知

经。五忍中十四忍具足

释曰。第二对十四忍。辨位长短。谓五忍对十四忍。展转相摄。寻即可知

经。白佛言(至)化众生

释曰。自下第二正答利他。兼释自利。于中有二。先问后答。此即问也

经。佛言从一地(至)一切知见故

释曰。此即第二如来正答。于中有二。先略。后广。此即略答。文有三节。初明业所依地。谓从极喜。乃至法云。问此文何故但说十地。答地前三贤。贤而非圣。妙觉一地。已超菩萨。故因位中。随胜而答。次简别二行。一自所行处。谓十地自所行境。二佛所行境处谓妙觉地所行境界。前之十地。但了自行所行处。后金刚一念。通行二处。故下经云。得理尽三昧。同佛行处。如佛境界。乃至广说。又如璎珞经云。佛子。菩萨尔时住大寂门。乃至过十地解。与佛同坐。具如彼说。后言一切知见故者。释成清净。谓十地行。本业清净。皆由知见力所生故。一云。从初地乃至后佛地。余如前说

经。本业者

释曰。第二广答本业。文别有三。初牒。次释。后是故下结。此即牒也

同类推荐
  •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韶州驿楼宴罢

    韶州驿楼宴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钦录

    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林野奇禅师语录

    林野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雪涛谐史

    雪涛谐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间食肆

    有间食肆

    扬州城有间馆子,没开在最热闹的街上,也离着城中心远远地,乍一看去,倒像是个小门小户的宅子,莫不是门口梁上斜挂这梨花木的牌匾和斜插在檐下的那盏贴着“食”字的纸糊灯笼,任谁也看不出这宅子里竟是间做得了珍馐的宝地,那陈年牌匾上不知是谁人用刻刀剜下的四个大字-有间食肆。
  • 异世界的冒险

    异世界的冒险

    明明是一位普通的学生,但却在放学途中遇见一位神秘人,从此成为了异界解放者,这一切究竟是事实,还是一场梦,我,却浑然不知……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龙舞噬苍穹

    龙舞噬苍穹

    一块祖传的玉佩带着他来到一个新的大陆!九死一生!脚踏鲜血染红的大地!杀出一条至尊的道路!成为大陆第一人!!
  • 假如我会老无所依

    假如我会老无所依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清谁是你要的那杯茶,谁是你沧海桑田的家,而这一切在你遇到人生的坎时,便自见分晓。这是艾米首部描写80后男女情感深处微妙、敏感与脆弱的内心,讲述现代都市情感生活欲念与爱。笔触大胆而颠覆,故事离奇而真实。戳中80后婚姻的柔软身心,找到并召回自己的理想婚姻。
  • 乾坤宝玉

    乾坤宝玉

    有笑点,慢热型。主角在辛酸和失望中成长,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在甜蜜中尝到痛苦,在悲愤中………慢慢成长,慢慢崛起。为了希望,为了仇恨,也为了守护…………
  • 狼行夜

    狼行夜

    孤傲,坚强,却被理解成凶残和冷漠!皎洁的月亮洒下银色的光芒,照在身上!高山之巅遥望故乡,几声长啸做为回报,继续流浪!世俗的目光改变不了信念,生活的真谛,自己的王者!转身,只余下一个风雨中的身影……
  • 巧克力少女心

    巧克力少女心

    申佳宜在六岁的时候,父母抱回来一个和她一样大的哥哥,从此,她有了第二个哥哥。
  • 性格诠释

    性格诠释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