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1000000006

第6章 入阁辅政 智勇双全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极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他废掉宰相,集诸种大权于皇帝一身。洪武二十八年他便敕谕群臣:“以后嗣君,其毋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在极刑。”这种办法确实是大大稳定了他的皇帝宝座,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各省奏章如同雪片一样地到了他的龙案上,等待他一人批示。据通政司记载:光内外奏折,八天就有一千多份,共三千多件事情要他处理,那么朱元璋就是长了三头六臂,日夜工作也无法批完。朱元璋怕弄错,除下令不要“细故入奏”外,还从翰林院选出了一些文官来协助批示。但是这些人官品都很低,没有实权。“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明史》卷一百九《表第十》)。因此,这些人不过是皇帝的临时秘书而已。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人员经常变动,难以熟悉工作。于是明成祖一即位,便从翰林院中选出了一批老成持重,忠于他的文官入值文渊阁。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八月壬子,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值,并预机务。”(《明史·成祖一》)这些人很受皇帝信任,成了他的机要秘书,象解缙、黄淮等经常侍于御榻前以备顾问,“或至夜分,上就寝,犹赐坐榻前,语以机密事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明通监》卷十三纪十三《惠帝建文四年》)由于这些人在文渊阁办公,所以就称之为“内阁”,阁臣的称号也就是这么来的。杨士奇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走进了内阁,开始了他四十一年的当政生活。此时,他已经三十九岁了。

成祖时,阁臣的权力并不重,入值内阁者都是些五品官,而且内阁没有下属机关,对诸司没有约束力,它不过是皇帝的参谋班子。直到仁宗时,杨士奇为兵部尚书,杨荣为工部尚书,宣宗时召杨溥入阁迁礼部尚书,阁臣的权势才渐渐地大起来。“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论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明史》卷一百九《表第十》)士奇入阁不久,就由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永乐二年又晋为左中允,五年升为春坊左谕德,仍兼侍讲。

永乐三年(一四0五年)成祖册立长子高炽为太子。永乐六年,升北平为京,同时成祖准备明年去巡视北京。他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北边的防务。因为从他继位以后,也采取了削藩的政策,尽释诸王兵权。这样北边开始吃紧。蒙古骑兵在那里悠来悠去,明朝重心又在南京,边备已显空虚。为了加强战备,成祖才做出了巡守北京的决定。另外,成祖此时已有了迁都北京的打算。于是,他命令杨士奇起草一份诏书,以告天下。士奇接令后一挥而就,成祖看了颇为欣赏,又拿给各部尚书观看。兵部尚书刘儶看后,提了个意见:“是否请把‘有’字改为‘自’字更为妥切?”众大臣听了很不以为然,认为“有”和“自”在文内字义相近,无需更改,况且皇上已经看过也没有提什么。但是士奇却欣然接受了这个意见,启奏道:“此事有关国家大体,应当采纳刘儶的意见”。成祖很赞赏士奇这种谦虚慎重的态度。以后对士奇更加信任了,命令士奇主编《太祖实录》。

永乐七年,成祖巡守北京。临走前把一个重大而艰危的工作交给了士奇等人:他留下皇太子(即后来仁宗)在南京监国,而命令士奇、蹇义、黄淮等辅导太子。当然,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信任,可是不少事情往往又事关大局,不得不极其谨慎。士奇此时便有了展示他政治抱负的机会,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和忠诚,赢得了太子的信任,从而奠定了他和太子的那种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蹇义是个多疑少断的人,常常打着熟虑的旗号而拿不定主意,士奇却非常果断,敢于据理而行。他说:“事岂得不思,但多思则惑,惟当据理而行”。“皇太子知公诚笃,惟公言是从,或初若有疑,而终必见用,由是少有阙失,而上下安。”(《东里集》王直作《杨士奇传》)。

但是辅佐太子并非是一件安全的差事。随着地位的提高,士奇虽然越来越走进统治集团的中心,同时也越来越卷进政治斗争的漩涡。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着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封建法统,但是争夺皇位的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或者导致全国之乱,百姓涂炭,或者是弑父杀兄,血染宫廷。雄傲多谋的朱棣,便是在“靖难”的烽火中赶跑了侄子,登上的皇位,而辅佐惠帝的方孝儒、黄子澄之辈都成了这场斗争的殉葬品。他深深地体会到藩王造反的厉害,于是上台后尽行削藩,一个个罢去他兄弟们的兵权。但是戏剧性的是又出了个仿效他老子,自比为秦王李世民的二儿子高煦。高煦在帮助父亲争夺皇位的斗争中颇为卖力。“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明史·杨士奇传》)成祖也以他象自己而颇喜爱之。他曾经暗示过高煦“世子多疾”。但是他入继大统后,由于解缙等人的坚持,册立了世子朱高炽为太子,而把高煦封为汉王,封国云南,三子高燧为赵王。高炽虽被立为太子,但是这个接班人的位子很久没有稳定下来,成祖不喜欢他的文弱性格,对他很不放心。而高煦更是不会善罢甘休。“既而不得立,怨望。”(同上)他接到封号后立时勃然大怒,说:“我有什么罪,要把我赶到千里之外去!”。不走!就是不去!他恨死了解缙等一帮力主册立高炽的人,于是暗中积极活动,勾结了赵王高燧,寻找一切机会在父皇面前攻击太子,构陷他的罪状。谎话重复一千遍就会疑为事实。二儿子的谗言使英武的成祖也迷惑了,他变得对太子很不信任,不断地侦察、挑剔太子的差错。太子一有差池,辅臣便成了替死鬼,方孝儒的悲剧时刻在等待着他们。赞善梁潜、司练周晃都因为辅导太子有阙,先后被判罪在狱中,连解缙都因此遭到攻击,也被贬职处分,最后死于非命。这时,谁要是在成祖天平上高煦一端多加一个砝码,太子就会被打进冷宫,甚至导致一场新的宫廷变故。

永乐九年,成祖回到南京,把杨士奇找来,让他汇报太子情况。“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明史·杨士奇传》)成祖听后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高煦的搅动。这个漩涡没有平静。永乐十二年三月,成祖北征瓦剌,八月回到北京,按规矩,太子要派大使去迎接圣驾。可是仍旧带着挑剔目光的成祖,却指责他们接晚了,而且嫌欢迎辞也写得不那么顺耳,不禁龙颜大怒,说这是辅导者的责任,要治老师的罪。高煦又认为机会已到,对太子展开了新的攻势。蹇义、黄淮、杨士奇、杨溥等人陆续被关了起来。不过成祖对平日甚谨的杨士奇还是挺有好感的,说:“姑且先饶了杨士奇吧!”士奇被放出来后,又立即被召去汇报太子情况。士奇依然坚定地替太子辩护,他没有替自己开脱,而是勇敢地承担了罪责。他说:“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迟,皆臣等罪。”(《明史·杨士奇传》)士奇这样回答,可以说是既大胆又巧妙的。他短短数语,既掩护了太子,又给成祖留下了勇担罪责的好印象。由于当时有人指出杨士奇也不能宽大,于是永乐帝只是象征性地把士奇关了几天,就放出来官复原职。

高煦在谗言失败后,成祖又一次把他封到青洲,他还是不去,依然赖在南京。他在南京无法无天,胡作非为,趁着成祖北征,他便私选壮士,募兵三千,练起兵来。高煦准备有一天学他爸爸的榜样,弑兄夺位。他纵使下属劫掠,杀人越货。南京的兵马指挥徐野驴捕治其下属,高煦大怒,执铁瓜打死了野驴。高煦成了万人痛恨的混世魔王。可是由于“靖难之役”的情景在人们心中仍是记忆犹新,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谁敢肯定他不是未来的天子呢?十四年,成祖回到南京,他已渐渐听到一些汉王妄图夺嫡谋反的不轨之事,便命令高煦立刻离开南京,前往青州,但高煦公然抗旨,在南京城里依然故我。这时成祖向蹇义了解汉王事情,蹇义摸不透皇帝心思,非常害怕,什么也没说。于是成祖又把士奇找来询问,士奇回答得非常巧妙得体,他说:“我和蹇义一起辅导东宫,因此外人不敢对我们议论汉王之事。然而,您两次命汉王就藩,他皆不肯行,现在知道陛下要迁都了,他又要求留守南京,这目的不是非常明了吗?唯望陛下早一些安置汉王,使他有一个定所,这样既全父子之恩,又贻永世之利。”可见士奇不像蹇义那样顾虑重重、明哲保身,他的回答是肯定而得体的。这里他没有汇报什么新的情况以留下诽谤之嫌,只是举出了成祖知晓而且很关键的几个实例,向他敲响了警钟。成祖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却私下里派人侦察,彻底掌握了高煦的隐恶,于是把他找来狠狠训斥了一番,然后剥掉其冠服,囚系于西华门示众,接着又削掉了封给他的两个护卫(一个护卫一般有三千人),把他安置到乐安州。处理完毕,成祖放心地说:“这回他离南京不远了,就是作乱,我们也可以朝发而夕擒之了。”可以说永乐帝的这一处理,正是在杨士奇的提醒和敦促下进行的。在这场斗争中,有的官员别有用心,支持汉王;有的官员首鼠两端,一言不发以保全身家。他们都没有看到:高煦完全不是成祖那样的雄武人物。究其所为,高煦不过是一个恃强凌弱非常狂妄的无赖之徒,这种人既难以成事,又无德才治理国家,对于这样一个分裂势力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心要巩固一统江山的枭雄成祖怎么会把大权交给他呢?杨士奇从维护封建法统的目的出发,冷静分析了大势,态度鲜明地支持太子、提醒成祖,打击了藩王的分裂势力,维护了当时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防止了可能发生的第二个“靖难之役”。我们认为:在封建社会中,要想维护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统治阶级内部的安定是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在统治阶级内部要有一个合法、坚定的核心。这个核心的代表人物就是皇帝。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合法地位,应该是通过嫡长子继承而被臣民承认的,这便是中国式的封建传统观念。嫡长子继承制的实行与否,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局面。杨士奇在朱棣篡位问题上,虽然迫于形势,拥立新主,违背了封建传统,但是在成祖传位的关键问题上,始终坚持了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坚决站在太子一边,并通过种种方式的斗争,使太子获得了胜利。太子地位的巩固,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局面,而且也对明朝中后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倘若此次太子失败,高煦成功,那么,父亲篡位于前,儿子效仿于后,此种风气一开,那么子孙后代群起而仿之,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说,这场斗争的意义主要还在于是一场捍卫封建法统的斗争,太子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和后来的分裂势力野心家。在这场斗争中,成祖的决定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他的明智决策,完全扭转了太子与汉王之间的力量对比,稳定了太子的地位,也决定了以后高煦覆灭的必然命运。太子非常感激士奇的功量,在他临终前回忆这一段往事时说:“朕监国二十年为谗慝所构,心之艰危,吾三人(指士奇、蹇义)共之。赖皇考仁明,以有今日。”(《明通监》卷十八)这也就解释了杨士奇后来何以受到非同一般的信任了。

可以说,在对待皇位继承问题上,士奇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在不同的形势下,采取了不同策略,却都达到了避免内乱的结果。

永乐十五年士奇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十九年改左春坊大学士,二十年由于辅导太子有缺,下锦衣卫,但旬日而释,这是士奇的第二次下狱。士奇一生下过两次狱,但均“旬日而释”,并官复原职。成祖在位期间,士奇的主要政治活动就是辅佐东宫和主编《太祖实录》。

成祖即位后,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北京。由于蒙古的瓦剌、鞑靼两部不断侵扰,所以成祖从永乐七年(一四0九年)——永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年)五次亲征,最后一次死于北征途中。朱高炽于 1424年继承大统,是为仁宗,但他是个没有福份的短命皇帝,他监国有二十年之久,即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宣宗即位,年号宣德。这对于野心不死的高煦来说,历史该是何等相似呀!一场新的叔夺侄位的“靖难之役”就要由他导演了。急剧膨胀的个人野心,促使他不顾大势,孤注一掷。宣德元年,他终于迫不及待地竖起了反叛的大旗。然而他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不知道如今的中央政权,已非昔日建文朝廷,而是兵精将猛,谋士如林,局势也更加稳定,人民也更加反对这种不义的分裂战争。在杨荣的建议下宣宗御驾亲征,叛军一触即溃,叛乱迅速被镇压下去,高煦也落得个阶下囚的可耻下场。回师时,侍郎陈山进言邀功:“赵王高燧实在是和汉王一伙的,咱们现在乘势攻打彰德,连赵王也一块干掉吧!这样就可使朝廷永远没有忧患。”赵王过去确实是汉王的积极支持者,干了不少分裂的坏事。然而在成祖惩罚了他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过什么蠢动,因此这时出兵攻打赵王,势必会扩大打击面,促使赵王反叛,无端地劳师伤财,且会造成人心不稳。对于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建议,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杨荣居然竭力赞同,宣宗疑虑不决,蹇义、夏原吉二人“依违其间”。杨荣于是传旨,令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士奇起草讨伐赵王的命令。眼看一场新的战争又要开始。这时杨士奇没有附和,而是坚决地站出来反对,说:“凡事应当讲究事实,天地鬼神难道也可以欺蒙吗?现在我们有什么样的理由去讨伐赵王?”因为这场反叛,赵王并没有参与。可是杨荣朝士奇扣起了大帽子,他厉声说:“现在连逆党都供认他们其实是同谋,怎能说没有证据呢?”士奇说:“这样的话就能服人心吗?”宣宗初即位,对杨士奇不了解,也谈不上信任。于是他去找蹇义和夏原吉,反复陈述不可兴兵讨伐赵王的原由。蹇义、夏原吉二人说:“既然如你所说,哪怎么办呢?”士奇说:“朝廷一贯看重亲情,对宗亲都很仁厚。如有可疑,我们就加以防范,这样就必然没有忧虑,而于国体正。”二人说:“皇上现在非常相信杨荣的话,不知我们说话是否有作用。”于是士奇又面见杨荣,说:“太宗皇帝只有三个儿子,现在皇上只有两个叔父,对有罪的我们自然不能赦免,但那无罪的则应宽厚对待,这样的话就可宽慰皇祖在天之灵。”杨荣仍旧固执己见,只有杨溥与士奇意见一致。杨溥说:“我们一起入见圣上,明其大义。”杨荣先入,士奇与杨溥跟在后面,但守门者不让进。一会儿皇上召见蹇义和夏原吉,他们入见后,把杨士奇的意见告之。至此皇上突然醒悟,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全部人马返还京师,再不议攻打彰德事,最终取消了发兵讨赵计划。士奇后来又对宣宗说:“赵王是您最亲近的亲人,陛下应当保全他,不要听从别人的。”赵王得信后,感动得流着泪说:“我这回有生的希望了。”他一边立即上表谢恩,一边自动献出了封给他的护卫。在这场争论中,士奇用仁爱之情打动了宣宗,战胜了主战派。可见,士奇根据分裂势力情节轻重,施以不同的策略,而在客观上减少了战争对人民的残害,同样收到了削藩的结果。

成祖曾经说过:“兵易动难安,一或轻举,伤人必多。且人有不善,以理告谕,未必不从,如其不从,加后未晚”。(《明通监》卷十四)事实证明:士奇的做法是符合成祖“在天之意”的。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讲述了中国古代名臣谋略的故事,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名扬天下、感动天下、震撼天下、引导天下、恩赐天下。《名臣的智慧》是由长安出版社出版。
  • 奥黛丽·赫本传

    奥黛丽·赫本传

    她从罗马假日里款款而来,她是一抹浅笑。她在蒂凡尼的早餐上恬然而起,她是挥之不去的温柔。她在战争与和平中屡屡惊魂,她却是全世界眼中最窈窕的淑女,她是那个黑白年代的梦幻记忆,她是直到永远的谜中之谜。有人说,她是误落人间的天使,她的美丽,是那整个世纪。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热门推荐
  • 墨点江湖

    墨点江湖

    武侠不死,只是凋零,存于血脉之中从未远去。只要一个恰当的时机,一片适合的土壤,这颗埋藏在无数人心底的种子便会迅速成长为一片摄人心魄的广阔天地,一张被人们称之为江湖的绚丽画卷。且看一个特殊的青年——莫凡,如何以自身为笔,人生为墨,在这张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恩怨情仇生死赌,正邪善恶谁人书?笑向刀丛侠骨韵,墨笔似刃点江湖!
  • 复仇三公主vs冷酷三少

    复仇三公主vs冷酷三少

    来自韩国英国法国的三位公主为了复仇建立了魔怨帮几年后展开复仇可是当一切就绪时他们回国但却遇到圣迪亚的三少他们似乎无法自拔的爱着对方。。。。。。。可是老天似乎捉弄她们似得在他们得到幸福之时又失去了他们的复仇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最后能复仇并收获爱情吗?
  • 桀骜千金

    桀骜千金

    她是从雪苑圣槿儿贵族学院转来沁琼海缇儿的学生,桀骜不驯,美丽无双!他是海缇儿的四大校草之首,高冷淡漠,玉树临风,风华绝代!当绝代学霸遇上桀骜校花,不知会怎么样呢???【云离】他握住她的柔荑,轻声说:“烟儿,你就是我的一切,永远永远……不会改变!”说罢,便用健臂轻轻缆住她的细腰,把她往怀里搂。她却使劲儿挣开他的怀抱,有些生气地说道:“离,你怎么了?开什么玩笑?!”他的目光陡然黯淡了下来,缓缓地说:“我知道,也许你的心里只有南宫浅墨,但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证明,证明我并不比他差,好吗?烟儿……”
  • 盗墓笔记之不可说

    盗墓笔记之不可说

    黑道大小姐木槿槿从小就被内定为下一任家族继承人,被人拿着布娃娃的年纪她还练习怎么组装枪,别人在嬉笑的年纪她在练习室里面挥洒汗水。槿槿好累,大小姐的生活她知道很多人羡慕,但是走一步看三步的生活她好累。
  • 笑傲仙神

    笑傲仙神

    仙路断,神道绝,小小流浪儿,何以夺天地造化,笑傲九天仙神!一曲笑傲仙神,道尽世人多少煎熬、苦难、血泪......曲终人散,但闻......不见......
  • 武仙之巅

    武仙之巅

    十七年前,成都府外,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百家争仙。十七年后,少年奇遇,偶得一枚金丹,从此力战群雄,成就武仙之巅。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能不能最后换你说爱我

    能不能最后换你说爱我

    花开花落花满天、携手同心永相连、鸟离巢穴有何盼、鸟归不入绕巢飞、鸟忆归巢永相随、仅此望巢而落泪、半年的时间几乎用尽了我全部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爱情,半年零一天、几乎让我抱憾一辈子她叫吴秋燕、我们相识在网络,那年单纯的我们、都相信了网络会成现实,彼此都很单纯的爱着,可谁也没想到,天不尽人意吴秋燕:“你会爱我到什么时候”?廖天宇:“知道我不能爱了”。吴秋燕:“我会爱你一辈子”。廖天宇:“我也会”。半年零一天,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 侍卫相公乃别跑

    侍卫相公乃别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仙岛农夫

    仙岛农夫

    一个爱好文学的写作菜鸟,一个梦想要用自己的思想来创造世界的凡人,用手中的笔开始完成自己的梦想。
  • 界天记

    界天记

    元泱初年,天地混沌,异兽横行,元泱仙人为感神州不定,化身平乱,遂元泱平,成五界。数千万年后,十三岁的少年风一鸣,为解身世之谜,背负父仇族命,偶然踏入界宗,却意外地揭开了元泱境界最原始的惊天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