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27

第27章

答。虽有六义然化主为正。故合譬中正合化主。所以前明化主者。以将欲化物故前叹如来有化物之德。又令物欣此德如法受化也。就明化主凡有五句。一明处大。二辨位德重。三序年高。四叹巨富。五美多有眷属。凡为大人必具此五。此五皆是叹长者之德也。若国邑聚落者明处大也。若者杂心云若其事也。又若者.如也。如其事而说之。国邑聚落者正譬化处也。但化处有四。一国二邑三聚四落。所王之处有封疆墟域谓国也。邑者古人呼县为邑。内村伍为聚。外墟畔为落。今将释论解发趣品明一佛王化凡有四处。初谓一佛世界。二明一世界海。三明世界种。四一世界所度之分。一佛世界者。百亿日月等名一大千。如是十方各一恒沙大千名一佛世界也。一世界海者。如是一佛世界数如十方恒沙名一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沙名一世界种也。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名一世界所度之分。总此四种合是一佛王化之域国是其大处。喻一世界分域也。邑为其次拟世界种也。落是墟畔之远拟世界海也。聚是村伍之近拟一世界也。明长者在四处者穷长者之美也。一家之大亦称长者。于家之外未必皆大。若于四处为大可谓美之极。明佛亦然义可知也

问。凡有名闻要从近至远。今何故从远至近耶

答。有二义。一者欲验长者之德使名实不虚。明此长者非但远国揄扬乃至近邑称叹。故从远至近验长者实德。如来亦尔。寄此四处定佛名德。二者欲显佛虽王化四处今欲明一处之化。故从远以至近。以此一方根缘感佛故也。有大长者下第二次明位德重。世之长者凡有三种。一有德长者。二年高长者。三巨富长者。有德长者.略明三义。一者有智二者有德三者清洁无瑕。以具此三义故居物之宗称为长者。如来亦尔。一则照理周穷谓之波若。如长者有智。二众德斯备所谓法身。如长者有德。三万累永尽所谓解脱。如长者无瑕。三德既圆居在物表称为世尊也。其年衰迈者第三句辨年高。即是耆年长者。前明其位德重。此譬于年高。以德重年高为物所敬。佛亦如是。一备众德二寿命无穷。以具此二义为物所尊也。此据法身为譬。以法身寿不可尽。二者借老人以譬应身。老人生途以穷余命无几。譬如来此身最后无复余生。故释论云。我生胎分尽。是最末后身。我以得解脱。当复度众生。三者取废化来久作譬。昔为菩萨时教化诸子。诸子违教经于劫数。菩萨废化已久故名为老。故信解品云自念老朽无有子息。四者借最后应付子财为譬故称老年。五者.老人在世既久。多所闻见讽诵今古。以譬如来具一切智者。六者其年衰迈。衰迈之人不久住世。譬如来非是安住三界之人。七者行行来久。譬老人之年积也。财富无量者第四叹巨富。即是大富长者。世之财宝能离苦得乐。法宝亦能离生死苦得大涅槃乐。福慧具足为财富。出用不穷名无量。又众德圆满为财富。异于因住称无量。多有田宅。智断具足能生物善为田。慈悲覆阴称之为宅。又养命曰田。安身为宅。法宝亦然。能养物慧命若田。安物法身如宅。能安养者无穷故云多也。及诸僮仆下第五明长者眷属。旧云喻所化众生也。学功微浅为僮。德行未高如仆。今谓下明五百人是通论所化。三十子是别论所化。则所化事尽。今不复喻之。但取譬神通以为僮仆。如后老弊使人也。世富长者凡有三种。一内多珍宝。二外多田宅。三多诸僮仆。备此三种乃称大富。佛亦如是。一内备自德如多珍宝。二外能生物之善及慈悲覆阴譬多田宅。三有神通运用譬僮仆屈曲顺从。其家广大者第二明化处。上国邑聚落举处以叹人。故长者为四处所崇仰。今举人以明处。辨长者于一宅内有训导之能。又上明四处通辨佛在净秽诸土化物。今明其家广大别序三界过患秽土之化也。三界弥旷名为广大。六道所栖称之为家。唯有一门者第三序教门也。九十六种所说之教并不能出离生死故名异门。唯依佛教方能出苦称一门也。此对外道为异故铭佛教为一。此通喻大小乘教。总称一佛教也。多诸人众者第四明所化人也。三界含识品类滋繁故云多诸人众。一百譬天。二百譬人。乃至五百通取三途。修罗或开或合故称乃至

问。成论及智度论明有六道。萨婆多部唯明五道。云何会之耶

答。有论师云。取其生报则修罗属鬼神故明五道。取其受报即与天相似故分六道也

问。明五百便足。何故复明一百二百耶

答。人天堪受化故所以别说也。止住其中者五道众生乐居不舍故云止住。亦则是四十居止。八大地狱与饿鬼畜生为十。四天下六欲天复为十。欲界合二十。色界有十六处。无色四处合四十也。堂阁朽故下第五明化意。就文为二。初序宅相二明火起。序宅相为二。初总明三界无常。次别明三界无常。旧云一重屋曰堂。二重以上称阁。欲界在下喻堂。色无色界居上喻阁。今明公集之舍为堂。舍而重累称阁。三界果报是众生共有。而同聚其中譬之如堂。三界果报高下升沉如舍重累喻之如阁。无常衰谢义言朽故。墙壁颓落者第二别明三界无常也。前明色法无常。外都援为墙。内别障为壁。外四大成三界形域如墙。成内身四大如壁。色法衰谢义同颓落也。柱根腐败者。舍之所以立为柱之所驻。果法所以存以命根之所持。既以阴身为舍。宜用命根为柱。命根势稍穷报身将坏。其由柱根腐败堂舍将倒。梁栋倾危者。身之维持寄在心识。屋之纲纪要由梁栋。柱根摧朽故梁栋倾危。命根欲穷则心识将落

问。何故但明三法无常耶

答。有为之法凡有三聚。一色二心三非色非心。墙壁颓落谓色法无常。梁栋倾危谓心法无常。柱根腐败谓非色非心法无常。色法既粗无常相显故在初说之。心法微细无常相微故在后说。非色非心命根能连持色心故在中间说也。周匝俱时欻然火起下第二明火起烧宅。所言火者谓众苦也

问。常有三界则常有众苦。亦应常有火宅常有火燃。何故前明火宅后辨火灾耶。

答。此譬可具通别二义。一者通序三界并皆转变具受众灾。若尔既常有火宅亦常有火灾。此二实是一时。但说成前后耳。前明舍宅序其无常。后辨火灾明具众苦。苦与无常是物所患故偏说之。二者别譬此会三根众生。昔日禀化苦有暂息之义。佛既去世还起烦恼。以烦恼故受诸苦果。故前明火宅后辨火起。又已受阴身之苦譬如舍宅。新更起惑招苦名为火起。后之一义通二人也

问。何以知此譬具通别二义耶

答。列五百人复明三十子。五百人通譬五道众生。三十子别明昔曾禀化也。所以具明通别二种众生者。以具化二人故也。一者别化中下根人令识三一权实。二者通为一切众生令知三界过患也。又此经令一切众生离凡夫地复离二乘地。以说三界过患故令物不贪三界。谓离凡夫地。后明诸子出门求车不得及等赐大车。令知二乘是空卷一乘是真实。令离二乘地。以是因缘故具化二人也。周匝俱时者。众苦譬火。无处不有义同周匝。三界俱苦说为一时。出于横造故云欻然也。焚烧舍宅者。烦恼为火烧心善根。众苦为火焚身乐受也。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下第六辨三乘根性也

问。五百人已摄三乘根性。今何故重辨乎

答。前明五百通辨五道众生。明有人天乘根性未必具三乘根性。今别明三十子。虽是五道所摄但别有三乘根性故别说之。昔曾禀教生善。善从佛生詺善为子。以善目人。人受子名也。旧云十譬声闻。二十譬缘觉。三十譬菩萨。声闻德少故数少。菩萨德多故数多。又云十子易得如声闻根性易得。乃至三十子难得譬菩萨根性难得。今并不同此二义。以十譬菩萨。二十譬缘觉。三十譬声闻。求大乘者少如一十。求缘觉稍多如二十。求声闻者转多如三十。此释出华严经贤首品。又即如此经三根人。上根得解者少如身子一人。中根稍多如四大声闻。下根转多乃至五百也

问。何故无有一乘根性耶

答。三乘中大乘即是一乘根性。又此中正明三乘机发。一乘机发在后故今不说也

问。子有定数。何故言或至三十耶

答。凡有三义。一者或开声闻缘觉为二乘。或合为一小乘。以开合不定所以言或。例如上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修罗或开或合故有乃至之。言二者就昔三乘根性不定。如大品。六十菩萨退为罗汉。迦叶本是缘觉根性值佛故成声闻。声闻之人若不值佛即成缘觉。以不定故所以言或。三者昔虽有三乘根性终并成菩萨。故复云或也。长者见是大火下第二明见火譬。此譬所以来者。上叹佛德无不圆累无不尽。今见子累无不圆德无不尽故起大悲心也

问。见何等子起大悲耶

答。具见通别二子起大悲心。一者通见五道众生无乐有苦。二者别见三十子昔曾禀化应得离苦而背化起惑更受煮烧。故起悲也。前方便品法说有三。一能见二所见三起悲。今转势说法亦开为三。第一明长者见火即大惊怖。二自序己之已出。第三伤子之未离。初有三句。一能见二所见三惊怖也。是长者见是者。将欲救难故前明见。即譬如来居法身地以佛眼见众生无乐有苦也。是大火下第二明所见。普烧三界故称大火也。四面起者即是生老病死。涅槃经取譬四山。今譬之四面。生为东面。老为南面。病为西面。死为北面。即大惊怖者第三明惊怖。别据三十子而言者。昔经受化不应致火。故惊。迷着苦境恐慧命将尽成一阐提。所以怖也。通就六道众生释者。一往怛愕曰惊。定知是可畏之事称怖。譬慈心一往与乐称惊。次起悲心拔苦为怖也。而作是念下第二自序长者己之已出。所以自序之己出者。意在子之未免也。所烧之门者明所出处也。此詺三界限域为门。故后文云今此三车皆在门外。即其证也

问。此与前唯有一门何异

同类推荐
  •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蒲江词

    蒲江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甲申传信录

    甲申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蚍蜉传

    蚍蜉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谭曲杂札

    谭曲杂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主宰神封

    主宰神封

    一个乱世下出生的皇族后代,机缘之下获得来自伪仙界散修两大攻法。得知天外有天,破碎大陆不过渺小一角,爱人死后,他寻求复生之法,只为让爱人重生。哪怕天道不允,也要做,如果天要阻我,我便主天。
  • 麒麟灭世印

    麒麟灭世印

    “姜子牙!你大爷,给老子等着!”“麒麟血脉?给我做个正室吧!”“白虎?朱雀?玄武?青龙?统统小妾!”“天照个小贱人!给我老实点!小心我不爽把你也给炼了!”
  • 诉慕心苏

    诉慕心苏

    故事,在它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会称其为故事。然而当一切终成往事,它就变成了——她的心中,他的笔下,以及观众们眼睛里的那么一段有过欢乐、哭嚎;也有过眼泪、微笑的故事。人生就是因为有过一段看起来或许短暂,但却能长久珍藏于心的回忆,所以,叫人舍不得离开。
  • 一品仙凰

    一品仙凰

    世人皆知她玄灵混杂,认为她是废物。世人却不知她乃七系,本来便是天才。一场家族冥婚只因她是废物,她不甘自杀而亡。一场灵魂的邂逅,当她再次醒来,所有人的命运开始改变。仙凰怎可池中物,浴火重生笑九霄。
  • 风小火畅游千灵记

    风小火畅游千灵记

    这是一个完全依靠想象力完成的世界构架,仅此而已。
  • 接招吧:高冷校草太腹黑

    接招吧:高冷校草太腹黑

    一个手机号引发的惨案,从此与高冷校草结下了不之解仇。无奈在机缘巧合之下同居,却发现什么高冷校草,全是骗人的,这厮分明就是一条大尾巴狼!!!
  • 快乐成长的启发故事

    快乐成长的启发故事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本书是以单编的故事形式出现,每一篇文章由一则故事和“智慧箴言”组成,高深的箴言内容变成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方便孩子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变一些说教的成分,改变箴言本身具备的严肃的成人化语气,更易让孩子们接受,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以至成长的快乐! 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看故事是孩子们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本故事书收集了让孩子更聪明的智慧故事几十个,并配以手绘图画。全书语言通俗,容易理解,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箭侠情缘

    箭侠情缘

    手中无弓似有弓,手中无箭似有箭,弓箭本在心中留,天地尽在我手中。一段十年前的恩怨,让人再次回首,开启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旅程,老油条加小丫头的组合,让世间又多了一段传奇。到底如何的传奇,如何的经历?尽在《箭侠情缘》
  • 一生一世:顾歌笙箫

    一生一世:顾歌笙箫

    她是A大的校花,外表高冷(其实很逗比啦)他是A大金融系的大才子,却为了赢得自己女神的放心而做出各种各样努力,原本他们应该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可是却因为世俗琐事打断了他们原本的道路,三年后,她带着可爱的小宝贝回归,却没想到会被北辰冥现场抓包,北辰冥又会与黎悦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新书不会弃坑的哦,小天使们放心入坑吧)
  • 宠宠欲动:老婆,劫个婚

    宠宠欲动:老婆,劫个婚

    “小叶子,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某宝嘴里叼着红玫瑰,从敞篷玩具跑车上跳下来,单膝跪地,“从今天起,我会上交我所有的零花钱,替你清空所有的购物车!”某男款款走下价值千万的名牌跑车,一手握着钻戒,一手递上金卡,“叶云裳,嫁给我,我的整个商业王国,都是你的!”一大一小,一个变态一个萌娃,同时向你求婚是种什么体验?正当叶云裳无从抉择的时候,那两个已经扭打在了一起!“二叔,别以为你是老腊肉,就可以倚老卖老,现在流行小鲜肉,您老早过时了!”“乖,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二叔尽快造个小叶子,陪你唱老鼠爱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