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26

第26章

答。佛寿长短无有定相。但秽土感佛业弱故佛寿短。感生死业强故人寿长。净土感佛业强故佛寿长。感生死业弱故人寿短。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下第七明绍继果。此劝悦往生者心也。华光虽没而坚满续兴则佛佛相次。岂可不愿往生耶。号曰华足安行者。宝华承足安祥而行也。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者。虽有异佛兴世而净土不改。亦是悦往生者之心也。是华光佛灭度之后下第八明住持果。大论佛法凡有四时。一佛在世时。二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三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四转复微末谓末法时。今但举初二摄末属像也

问。既是净土何故有小劫起耶

答。今但论时节小大。非三灾之小劫。就偈颂为二。初正颂授记。第二释授记意。就初为三。第一总标授记二释三结。总标如文。供养无数佛下释授记也。初一行颂上行因。次八行颂得果。得果中初半行颂时节果。一行半颂世界果。二行颂眷属果。一行颂化主果。一行颂寿命果。二行颂住持果。华光佛所为下半行第三总结也。其两足圣尊下第二释授记之意。所以授记者。令其自庆欣果行因也。不颂上教门及绍继二果。偈与长行广略互现。尔时四部众下第二明大众欢喜悟解

问。此中四众八部并是凡夫。上中下根为属何摄耶

答。望经始终谓上品也。身子初领解既是上根。彼前得悟故亦是上根

问。既是上根闻方便品何不即解见今授记方得悟耶

答。闻方便品已仿佛玄宗。睹今授记验理必尔。授身子记意在于斯

问。凡夫初闻尚能领解。中下罗汉云何未悟

答。二乘自谓究竟。其病则重故由未得解。凡夫无有斯疾故初闻即悟。三毒轻重则圣胜于凡。若信一乘难易则凡胜于圣。又此中凡圣多是权行影向。共弘道利人。自陈领悟用引物也。就文为二。初总明大众欢喜供养。次别明诸天供养称叹。初文四句。第一明四众八部列欢喜之人。见舍利弗下第二明欢喜之缘。心大欢喜下第三正明欢喜。凡有二义。一者闻未曾有法心得悟解现生欢喜。二者见身子得记想已亦得预生欢喜。各各脱身下第四供养。信解之生本由佛说。仰感法慧故献财上佛。比丘脱衣上佛者。大品三百比丘脱衣上佛。论云十二年前未制戒故不犯衣戒。今法华时成道四十余年以制衣戒。既闻一乘悟解得正法戒。衣是息世讥嫌戒故舍衣无罪。外国比丘但被袈裟内无别衣。今以衣施佛则是舍三衣中一二也。露身但闻法踊跃。不以此事为羞耳。释提桓因下第二别明诸天供养称叹。前明财供养次辨法供养。衣住虚空中者表心离有也。而自回转者亦不停空表心离空也。既不染空有便解入一乘。又昔协异解于理为背。今信理同则转背成向。内心既转外物亦回。又身既舞踊外物回转。而作是言下第二明法供养。前长行次偈。偈为二。初三行半明闻法欢喜。次三行预欣得记故欢喜。初领方便品。次领身子得记。盖是一周之始终故领此二也。又初是闻法欢喜则籍法为缘。后是见人得记故喜。谓假人为缘。悟道之由唯有人法二缘。二文各四。初文四者。第一偈明昔小为粗。第二偈叹今大为妙。第三偈叹今教为希有。第四半偈正明领解欢喜也。五众之生灭者古经为立阴。释道安云。应云五阴。非是立也。罗什后翻皆云五众。以五法和聚义称五众。又一一阴法各众多故云众也。杂心云积聚是阴义。即是罗什意也。生灭者通目四谛也。苦为所生。集为能生。斯则五阴生也。灭则是五阴灭。道为能灭。故生目苦集。灭据灭道。言约义周巧说之谓也

问。何故不言界入生灭

答。界入含无为。不得并云生灭也。今复转无上下第二对昔小叹今大也。问何故大品.思益.涅槃.法华皆举昔教叹耶。答众经并是举小对大叹。故知诸大乘经显道无二。不得作五时四宗之释也

问。云何举小叹大耶

答。昔明五众既是生灭。今明五众则不生不灭。不生故非苦集。不灭故非灭道。故名一实谛即无生灭观也。二乘既是四谛名生灭观

问。何以知此经明五众不生不灭

答。前文既明昔教说五众是生灭。即知今教明五众不生不灭。故方便品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又中论云。为声闻人说十二因缘是生灭。为菩萨说十二因缘不生不灭。故大小二乘有生灭无生灭二观义也

问。无量四圣谛亦有生灭。何得言小乘作生灭观也

答。菩萨了无量四圣谛亦本来不生不灭故无明体性本自不有妄想因缘和合而生。既言妄想因缘而生。有集为能生苦为所生。此即是无生灭生灭。虽生灭不生灭也。故与二乘不同。又言五众生灭者。小乘人言五众无常苦空无我。今略举无常故云生灭。又云有观为生空观为灭故云生灭。又二乘未得有余有烦恼生。得有余则烦恼灭。未入无余则身智生。入无余则身智灭。今明烦恼之与身智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故智度论第十九复次云。昔说五众是生灭无常。今欲就异门说五众不生不灭非常非无常

问。何故闻一乘及受记而言五众生灭耶

答。此领开方便门显真实义。昔明五众生灭者此是方便说耳。今明五众不生不灭者乃是真实说耳。以昔见五众是生灭故守小迷大。今知本不生灭则改二执

问。诸大乘经亦明五众是生灭。故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何得言五众生灭是小乘耶

答。智度论明四悉檀通十二部经八万法藏。言五众生灭者为对治悉檀耳。若第一义悉檀即说五众不生不灭。若悟第一义悉檀则生实观。实观即是妙慧。妙慧即是妙法。妙法即是一乘。是故说五众不生不灭也。大智舍利弗下第二明预欣得记欢喜。亦开为四。初半偈牒舍利弗已得记。第二一偈自陈己当得记。第三半偈述得解相。佛道叵思议领显真实义。方便随宜说解开方便门。次一偈明发愿修行。此四段为两双。初二段已得当得一双。后二段明解行一双也。尔时舍利弗下第二大段正明譬说。亦开为四。从此竟品正明譬说。第二信解品中根人领悟。第三药草喻品如来述成。第四授记品明为其授记。所以有四段者中。根之人闻上法说未解。更转势说法故举譬喻晓之。既闻前法说复禀后譬喻即得信解。故有第二信解品。以所解是实故如来举药草喻述成。领解于前述成于后。心得决了行与佛相应。则当果可期故为授记。初文又二。第一身子请说。第二佛受请为说。就初又三。第一自陈己解。第二腾众未解。第三请佛为说。所以须自陈己解者凡有二义。一者若不自陈己解则为物之意不彰。容谓假他而实自未悟则上授记不成陈解亦谬。故须自述己解。二者欲为他请法。须得彼意。若未有解请容落漠也

问。中根之徒自有疑悔。何不自请假他请耶

答。既无先悟之能。又非对扬之主。虽复未解待他质疑也。自陈己解有二句。我今无复疑悔者领方便品也。亲于佛前得授记者领上得记文也。举始括终故标此二也。又我今无复疑悔此明惑灭。亲于佛前得记明解生斯二为要所以述也。又无复疑悔正序得解。亲于佛前得记证解是实故得记耳

问。直云得记便足。何故云亲于佛前

答。授记有二种。一不现前得记由未有解。二亲于佛前得记必有解也。是诸千二百下第二腾众未悟。就文为三。初牒昔二腾今三今昔互相疑。牒昔有二。初牒无学人二执。二明学无学人二执。初标无学人二执者。一离老病死谓离果患也。究竟涅槃者执无余也。学无学人二执者离诸见谓因患尽也。谓得涅槃者执有余也。所以二文不同者。无学人必离果患。若离因患可通学无学人。前列人别故所离亦别。后列人通故所离亦通

问。实断九十八使。何故但离诸见耶

答。无学之人可具断九十八使。而今举离诸见者学无学人皆断之也。我见为众见之本故偏说之。故大品云。譬如我见摄六十二见。有无见即是断常谓边见也。等者等取余三见也。又等取三见及余钝使也。而今于世尊前下第二腾今也。皆堕疑惑者第三正生疑也。小大互决今昔相征故成疑也。昔明已离两患无复可离得二涅槃无复更得。今云由应更离方复更得。今昔相违故堕疑悔也。善哉世尊下第三正请。所以请者。身子是遂佛转法轮将军。有未解者常为请说。又既已得悟即成菩萨。菩萨以济物为怀。须为物请。又既同是声闻。昔俱禀偏化而自已得解余人未解。愍其同朋故须为请。又方便品末佛劝弘经。今为众请即是受旨。又上授记明身子行因未来得佛。今为众请即是行因也。所言愿说因缘者。因缘谓三一之所以也。有何所以故说三。有何所以故说一。辨此因缘释疑除悔故名为善哉。就佛受请说中复开为三。第一缘起。第二从若国邑至下偈云以是因缘十方谛求名为正说。第三从告舍利弗汝诸人等劝其弘经。此三亦得是子章序正流通也。初缘起中复开为二。第一腾前法。第二许后譬。腾前法者良以后譬还喻前法故也。前说虽多略腾二种要句而示悟之。二要句者所谓教一及缘一也。教一者前明众教虽多所表无二。次缘一者以教无异表则缘无异人。故云皆教菩萨也。以教无异表缘无异人。则果无异詶因无异感。略陈二门则备收一切。若尔久应以领。云何复疑.然舍利弗下第二许说后譬。然者虽然也。虽前已说而由未解。当用后譬以晓悟之。又言然者然许。虽前已说然许其今由未悟解更用譬喻以明上二义以晓悟之.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者。明其未能忘言以悟旨而能虚心以待譬。以望上根为愚人。望下根为智者。又望上根为愚人。比退席为智者。又腾前为指斥。许说名敦喻。指斥者。我前已说他人已悟。汝何事致迷。用此击之令生愤砺。敦喻者令其重欣慕道发其领解.舍利弗若国邑下第二正说。复开为二。一者长行二者偈颂。长行为二。第一受请正说。第二最后以是因缘结詶身子之请。就正说又二。一开譬二合譬。就开譬中光宅法云法师为十譬。于文义多违。今依古旧开为六譬。一总譬。二见火譬。三救子不得譬。四三车救子得譬。五等赐大车譬。六不虚譬。所以有此六譬者。总譬虽有六义而以化主为正。叹如来德无不圜累无不尽。德无不圜故解救患之方。累无不尽故能济物之累。此为化物之本故先明之。父既德圆累尽。见子有累无德起大悲心。故有第二见火譬。虽大悲内充复须方便外救。故初成道时即欲拔其有累济其无德。但父虽能授子未堪受。故有一乘化不得譬。虽大志未成小机已动故于一说三。应时即悟故有三乘化子得譬。虽复说三终为归一。是以还说实化之。故有等赐大车譬。许三与一似若妄谈。但赐过所求。又本意与一故非虚也。故有第六不虚譬。就此六譬合成五双。初一为总。后五为别。谓总别一双。圣人说法前多总说后则别说。故前总后别。就别中又开为二。初见火譬明内起悲心。即是悬知机。后之四譬应缘说教。谓机教一双。就后教中复开为二。初之一譬顿化不得。后之三譬明渐化得子。谓顿渐一双。就后渐中又开为二。初之一譬为说三乘教。后之两譬明一乘教。谓三一一双。就一乘中又开为二。初之一譬正明说教。后不虚譬名为会教。谓教及会教一双

问。此六譬从方便品何文生耶

答。有人言皆从方便品文生。今明不必尔也。此经有三周不同者。为根性各异宜转势说法故有三说不同也。若一一皆如上说者。则文成烦重言非巧妙。又后不异前。闻前既惑禀后亦迷。则圣说无益也。今明唯中间四譬大格从方便品四段文生。初总譬及后不虚譬皆是今品义说。所言四譬从前生者。见火譬从前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文生也。彼文明佛居法身地见众生有苦无乐起大悲心。今文明长者在门外见火起烧宅即大惊怖。二文义同故今文从上生也。次长者救子不得譬从上佛初成道一乘化众生不得文生。第三长者三车引子得譬从上三乘化众生得文生。第四等赐大车譬从方便品为说一乘文生。释迦一期出五浊世始法身地见机终竟灵山之会说一乘法。唯有四章不得多少。是故今明始从见火终竟等赐大车亦唯四譬不得增减。是故四譬从四法生

问。若尔但有四譬。何故有初总譬及后不虚譬也

答。虽有初总譬还不离上四义。但欲总明能化之德所化过患故有总譬。又示解义之方前总后别。又将明化物先叹佛有化物之德。故说总譬耳。所以有第六不虚譬者。此譬亦无别体。还是料简上前三后一之义耳。为此因缘故开六譬也。就总譬中更开六譬。一化主譬。二化处譬。三教门譬。四所化人譬。五化意譬。六根性譬。十方三世诸佛出世施化皆有此六。释迦出五浊世亦明此六也。就此六中化主教门是能化事。余之四种是所化事

问。第一何故前明化主耶

同类推荐
  • 贤首五教仪

    贤首五教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Flame and Shadow

    Flame and Shad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Under the Red Robe

    Under the Red Ro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犬韬

    犬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

    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小二都市修仙

    小二都市修仙

    小二,莫名其妙的走上了修仙之路,莫名奇妙的来到了原本不属于他的世界。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这一切。小二坚毅的独闯修仙路。
  • 六界太子

    六界太子

    玄幻六界,谁主沉浮;六界主宰者神界皇族,被魔族攻破差点覆灭,六界陷入战火纷纷的混战世纪。以六界精灵幻化人形的皇族血脉,六界太子,开始了慢慢一统六界的征程。
  • 青春无傻事

    青春无傻事

    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的运气,我再也没有运气陪你走下去了,没有我的日子,你会想我吗?
  • 重生之教授难养

    重生之教授难养

    她重生回到校园时光,本来年轻几岁也是好事,没想到这次却让她招惹到了一位教授,特别的难搞!
  • 鸣鹤余音

    鸣鹤余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勇者大陆

    网游之勇者大陆

    在现实世界里,林煜辰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但在那个被人们称为‘新大陆’的虚拟世界里,他却是传说中的‘阴人王’,‘丛林潜伏者’,同时,也是几大势力开出悬赏赏额最高的‘通缉犯’。许多人都想除之而后快,但真正知道他身份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 重生影后:我是国民女神

    重生影后:我是国民女神

    颜倾月重生了,这一世,她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虐死渣男渣女小白脸。~~~~咦,这人哪来的?缠着我干嘛?司祈墨:“别惹火。”颜倾月欲哭无泪,说好的高冷呢??【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PK,甜,虐,爽,绝对棒棒哒!!!】
  • 末世狂暴龙骑

    末世狂暴龙骑

    末世重生,获得黑龙基因。建基地,杀丧尸,收服变异兽。
  • 灵异天路

    灵异天路

    神尊位,这是一个至高的境界,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它而拼搏,却只能永远仰望。传说每一位神尊出现前,都会有一次天地异象,都会有十三颗陨石从天而降并摆成三个巨大的阵法,被阵法选中的人,将会成为超越一切的神尊。上古时期,这种异象一共出现过五次,每次相隔百年,之后的几千年之内都没有再出现过。万年之后,又一次天地异象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暴动,谁都希望自己被选中并成为神尊,但令众人失望的是,这次降临的只有六颗陨石摆成的一个大阵,所有人失望而归,但是这真的不会造就一位神尊吗?
  • 乱天之途

    乱天之途

    弹指天地乱,翻手风云起,浩劫再开时,问仙戒乾坤。征途其,灾劫降,重生少年的崛起之路,且看问仙戒在手,逆乱惊天下。“曾经的我,已成烟逝;如今的我,苍天可敢阻?”...“或许这一世你会见证我打败所有对手,问鼎那从未有人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是一个传奇觉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