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19

第19章

方便品之二

比丘比丘尼有怀下。第二偈颂有一百一十四行分为二。初四行颂缘起。次一百一十行颂正说。上缘起有三。今略不颂许说诫听也。颂第二毁不净众。颂第三叹于净众。但颂此二凡有两义。一者欲证佛及身子止及请说。以颂不净众显佛止请不虚。次颂净众明身子请之不谬也。二者颂不净众。诫未来众生勿佛执小乘障于大法。次颂于净众。为劝一切众生习行大乘也。初一行摄四众为三过。出家二众同有增上慢过。所以然者。出家二众专心道果。多获禅定。故得四禅时谓得四果名增上慢。有人言。慢中之增慢之上名增上慢。今谓增上是增胜之法。未得增胜之法谓得增胜之法。恃此自高名增上慢

问。与邪慢何异

答。真谛三藏云。都未得圣法而恃怙邪法。以起慢名为邪慢。若得小许法如得四禅等谓是究竟名增上慢

问。何故名为有怀

答。注经云。若无心而进德者然后会理耳。有怀于增上之道。所以为慢也。有怀者谓心有所怀。则是有所得也。优婆塞我慢者。其人亦是未得谓得。但既是丈夫守志不移故言我慢。注经云。虽知无我而以无我为我亦慢也。此意谓我能解无我故名我慢也。优婆夷不信者。然四众通是不信大乘。就不信中更开三。出家二众则有增上慢故不信。优婆塞既是丈夫。自谓雄干决断守志。我从来已信道理罗汉究竟。今何容改志。故称我慢。次既是女人。更无余义直称不信。注经云。虽信非有之言。而以非有为信。是曰不信。肇公云。言其非有者。明其非是有。非谓是非有。但女子遂执非有故名不信。如是下明众数也。不自见其过者。夫有过而能知过。此谓智人也。今有封言之过而不自知。谓愚人也。于戒有缺漏者。上明无小乘究竟解而谓有解。今一句明无小乘究竟行而谓有究竟行。又上未得小乘究竟果而谓已得究竟果。又不受大。以不能防此二恶故名于戒有缺漏。以破此戒故名为缺。而信心漏出故称为漏。又戒是堤塘。防遮烦恼之水。戒既缺漏烦恼便出也。护惜其瑕疵者。此为释疑故来。疑云既无行解又不自见其过。佛大慈心何不示之而令其离席。是故释云。不自见过护惜瑕疵不可化也。玉内之病为瑕。喻意地无解谓有解。玉外病为疵。喻身口无行谓有行。又过去罪根深重为瑕。现在有增上慢如疵也。又内心执小不舍为瑕。外闻说大不受为疵。覆短为护。吝非为惜也。众中之糟糠者。此文释疑故来。此五千人入佛法中何所得耶。是故释云。五千人失中道真味但得断常之糟耳。三乘之名如米外之糠。一乘之理如糠内之米。但得三乘之名不知三乘之义故云糠也。又净众堪用譬同酒米。罪人不堪用喻如糟糠也。佛威德故去者。注经云。风起则尘沙自飞。日出则黑白自别。此谓非遣而为遣也。斯人鲜福德者。上长行明有罪根。今颂显其无福也。前偈明其执小故去。今辨其不堪受大乘。此众无枝叶者第二颂净众也。舍利弗善听下第二颂上正说。上有四门。初一乘真实门。次三乘方便门。三得失门。四劝信门。今偈颂转势说法亦有四门。初颂一乘真实门。二颂三乘方便门。三明赞叹门。四明劝信门。所以有此四门者。初明一乘真实。次明三乘方便。此二明一化始终故。第三赞叹。以赞叹竟劝物信受。初一乘真实门有三。一释迦自说门。二引证门。三顺同门。今颂此三则为三段也。上长行释迦自说门有三。一称叹门二不虚门三显教意门。今偈转势颂之亦开三门。一显教意门二释疑门三劝信门。初正明说教。大意明为归一乘。二明时众疑。若但为归一乘者。何故不前说于一而前说三耶。为释此疑明前三后一所以。故次辨释疑门。教意既彰前后又显。故第三劝信。初门又二。一明说昔教意。则颂上长行随宜所说意趣难解。二明今教意。颂上长行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就初门又二。第一明昔说小乘教意。二明昔说大乘教意。初门有二。第一明昔说小乘教。即颂上长行随宜所说意趣难解。次颂昔说教所表意。即颂上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初门又二。第一叙昔说人天教。第二叙昔说二乘教。初中有三门。第一偈颂叹佛权智有巧说之功。第二偈颂叹佛智内照根性。佛悉知是已下第三有四偈正明佛说教。所以昔教但有此三门者。初叹佛权智谓良医也。次知根性谓识病也。后说教授药也。初偈云诸佛所得法谓实智也。无量方便力谓权智也。次内具此二外能为物说法也。第二偈上三句知现在性欲。下一句明照过去业因。以现欲由于往业故次颂之。次四偈为二。初一偈总明赴缘说教教称于缘。次三偈别明教门。前总后别。为解义故。别明说教中初一行半明九部经谓教法也。次一行半明涅槃果法也。小乘法中说九部之教。令得涅槃之果。则是次第。又九部通于四乘。果法但明二乘教也。昔说虽多不出斯二。又九部谓人天教。次说涅槃谓二乘教。然经论不同凡有四句。一大小俱广。大乘具足十二。小乘随分十二。所以但明十二者。以十二是一数之圆。又治众生十二缘病故也。二大小俱略。同明九部。所以但明九部者。亦是一数之圆。又为九道众生故说九部。小乘约法浅故除三。以小乘法浅狭故无方广。授佛记非小乘之宗。又小乘人无补佛处义故除授记。小乘法浅有人能问故除无问自说。又大士能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故有无问自说。小乘不能济物要待请方说故无无问自说。大乘约人根利故除三。大乘人根利直说则解。不须因缘及以譬喻。亦不假论义。故略以此三部也。第三句小广而大略。如地持论说。菩萨藏名方广经。声闻藏谓十一部。此意明大乘十二。为明方广之理。从所诠之理为名故十二部悉名方广。小乘十二部不为明方广之理。故存其十一部名。没方广之称也。第四句大广小略。显大乘是满字故具足十二部小乘是半字故唯有九部。则如今文说。正是法华宗也。十二部通以言教为体。故涅槃经明知法知义。知法者知十二部经法。故知是教也。次开为二者。虽有十二部不出长行与偈也。亦得开三。修多罗.祇夜.伽陀。此三就教制名。则以教为此三部体。余之九部从别事受名亦不离此三也。修多罗者。成论及智度论明直说语言为修多罗。谓别相修多罗也。涅槃经从如是至奉行。谓通相修多罗也。三藏中修多罗竖长横狭。竖长故摄于十二。横狭故但一藏也。十二部中修多罗横阔竖短。不摄十一故竖短。摄三藏故为横阔也。伽陀者第二部。谓不等偈也

问。诸经论列十二部第二云祇夜。今何故乃明伽陀

答。欲明佛说法无定故改于常规。以昔说九部为明小。今明九部乃为通大。欲显不定之义故乱说也。又今合此九部为五双。初长行与偈一双。诸佛或为众生直说修多罗。或命初则偈说故名伽陀。以经并标或字。则知修多罗未必在前伽陀不必在后。本事本生此第二自他一双。本事说他过去世事。如药王本事品等。说自过去世事为本生。未曾有因缘。此明善恶事一双。未曾有谓善事。如青牛行钵白狗听经大地震动诸天身量。因缘谓起罪本末事。而说名因缘经。譬喻祇夜法喻一双。具足应云路伽祇夜伽陀祇夜。上存别略通。今存通略别。优婆提舍称为论义。则是能论。上八部四双名为所论。谓能论所论一双也

问。大小俱称方广有何异耶

答。大是具足方广。小是随分方广。又大乘理正曰方。义富称广。文诠方广之理名为方广经。小乘语正曰方。文多称广也。钝根乐小法下一行半明小乘果法。又前明九部谓人天教。今明二乘教。人天虽异不出九部。二乘虽异同求涅槃。故人天教中前舒人天机次明九部教。今亦前叙二乘机次明叙二乘教

问。既云乐小法。何故复言贪着于生死

答。现在机缘乐于小法。过去久远贪着生死。又约机乐于小法。据情则贪着生死也。又乐小法则是贪于生死。以小涅槃则是大乘生死故。为是说涅槃第二明小乘教也。我设是方便下。上明昔二种教。今明二种教意。前逐近明说小乘教意。明昔说涅槃法者意令得入佛慧故也。决定说大乘者。昔日言说于小意在于大。教不称意不名决定。今言意俱显称为决定。又大品等经显教菩萨密化二乘。于菩萨是决定。于二乘未得决定。今显教菩萨显教二乘故名决定。又大乘是决定法。如涅槃经师子吼者名决定说。谓诸众生悉有佛性。今亦决定说于众生悉有一乘也。以道理无有余性唯有佛性故。说佛性名决定说。一乘亦尔。我此九部法下第二明说九部教法意。上半明随宜说教法。下半明说教意说九部。为令悟入大乘。与解大乘为本意。故言入大乘为本。有佛子心净下。上明昔说小乘教意。今第二明昔说大乘教意。若五乘论之。上说四乘今辨第五大乘教也。若作三教次第者。一人天为下教。次二乘为中教。今大乘为上教。文正作此意。一一文中皆先明机次辨教。观文即现也。有人言。上明昔说小乘是方便。今明昔日三乘中大乘亦是方便。将欲会三乘归一乘故。前明小乘今辨大乘也。今谓不然。前明小乘。而文辨小乘为方便。若昔大乘是方便者。亦应前列大乘次明大乘为方便。而文不尔。直明昔日大乘。不言是方便。故知昔小乘是方便。昔大非方便也。又为偏行六度菩萨说大乘。可是方便耳。而文云佛子无量诸佛所行深妙道。非则是假名偏行之人。则知是真实大乘也。又中论云。前为声闻说生灭十二因缘。次为已习行有大心堪受深妙法者说十二因缘不生不灭。若尔此大小应并是方便。而中论明前说小是方便后说大是真实。今文亦尔也。

问。但应明昔小是方便。何故今文明昔大乘耶

答。此文双序如来大小二藏。从华严已来至灵山已前大小二乘一切诸教。所以双序二教者。序小乘教意。明回小入大菩萨钝根昔未得悟今方领解。序大乘教意。叹直往菩萨从华严以来至灵山之前大机早就利根早悟。此乃是数以叹菩萨之先达嗟声闻之后悟耳。非关昔大为方便也

问。何以知然

答。以二文为证。一者涌出品云。是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便得入如来之慧。此明直往菩萨早悟佛慧也。次云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等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此明回小入大菩萨晚方悟也。二者则此经文明声闻晚习大乘晚闻大乘晚得授记晚生欢喜。既是真实教者。菩萨早习大乘早闻大乘早得授记早生欢喜亦是真实教也。若今文明菩萨早闻大乘早得授记。是方便者。华严等经悉是方便。则是谤法之甚也

问。若昔大乘明菩萨授记作佛。既是真实教者。声闻藉波若等经调柔其心然后始得悟入法华。则知波若为法华方便。岂是真实教

答。波若显教菩萨密化二乘。二乘之人藉菩萨真实教调柔其心故得入于法华。斯乃是假他先达而得后进。岂可言先达之教是方便说耶

问。此大乘亦得是方便不

同类推荐
  • 画家知希录

    画家知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ookingGlass

    LookingGla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灵宝大法

    上清灵宝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波杂志

    清波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真的,值得留恋吗

    真的,值得留恋吗

    一处繁华一页笺,一笔前缘一缕烟。碧痕啼碎沉香梦,白发遗恨上阳篇。解语红拂筝筝叹,惊霜宝剑飒飒寒。须眉自古丹青眷,弃珠飘零沧海间。
  • 华严经谈玄抉择

    华严经谈玄抉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狐仙九尾

    狐仙九尾

    武王伐纣结束后,姜子牙开启封神榜,一方面分封人间有功之臣,得神位,另一方面也是开启了妖神敕令,敕令启动,妖神上仙都被敕令封印、妖灵下仙都被敕令杀死,人神们逐渐取代了原来妖神的位置。金蟾、三足乌、九尾白狐、天兔是守护昆仑山脉之主西后的四位妖神上仙,封神榜开启后也难逃厄运。不久,成功逃脱敕令的九尾白狐带着爱徒蛇夫子逃亡人间。后来,蛇夫子在人间产下一子白虹,但是白虹惨遭人类孩童屠戮,蛇夫子随即掀起人间洪水末日,最后被九尾白狐封印功体打入无心湖湖底沉睡两千年,从而成为唯一过千年不能成龙的蛇。千年后,化作九狐仙的九尾白狐被杀。被敕令封印在鸦山的三足乌苍岭命令非相、银狐、混沌三妖灵解开了无心湖蛇夫子的封印
  • 寻万古

    寻万古

    走出古老的森林,寻真我,悟天地,踏九天,诛仙灭佛,屠神炼妖,与魔为伍,跳出天地局。沧笙踏歌,花落成冢,千里孤坟,无处凄凉,在回眸,佳人何方。
  • 云端的呼唤

    云端的呼唤

    讲述了一个单纯爽朗的女生林默在高三时期遇到了一个神秘人物,对方一直在她的日记本上与其对话,但后来突然消失。四年后,林默大学毕业,开始进入社会,面临工作、感情、挣钱这些现实的问题与选择时,就在她各种纠结、各种疼痛的时候,一个人突然进入了她那卑微平凡的生命中,而这个人正是四年前消失的神秘男子,更为神秘的是,这个男子来自外星,就此,一段奇幻、虐心又甜蜜的旅程开启了。
  • 我想你好一点,更好一点

    我想你好一点,更好一点

    我在努力变好,可是你,你们,都去了哪里?
  • 再演洪荒

    再演洪荒

    大鹏金翅鸟修炼得道,成为奇异少侠岳鹏,从此纵横洪荒。且看仙侠名家流浪的蛤蟆,自许仲琳之后书写最地道的“新封神演义”。
  • 疯狂召唤之千万人穿越魔法

    疯狂召唤之千万人穿越魔法

    重度中二病患者王然被意外“召唤”到了一个笼罩在恶魔恐惧之下的世界,面对根本无法与之匹敌的恶魔,绝望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可是,被这个世界召唤的似乎不止他一个人,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人!来自地球的人们究竟是不是这个世界呼唤而来的天使?亦或是恶魔呢?(每天早上6:00-12:00更新!没事的话我可能会自说自话地多更几章)
  • 觉醒者

    觉醒者

    神秘杀手冒名进军统,打鬼子,除间谍,美女相伴,破坏特高科惊天阴谋,揭露不世之密。
  • 龙娇天的奇妙冒险

    龙娇天的奇妙冒险

    龙娇天,大家都叫她娇娇。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传说,据说名为龙傲天的存在会毁灭这个世界。“滚啊!我和龙傲天没有任何关系啊!我只是个弱鸡啊!”少女只能微笑面对危险。“娇娇,我越是工于心计,就越是明白,人类是有极限的...”“收下吧!娇娇!这是我最后的波纹!”尽情收看,娇娇的奇妙冒险(大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