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12

第12章

答。欲引过去多佛为证使闻一乘信受也。文有四句合为两双。初明道名俗姓同也。日月灯明道名也。姓颇罗堕俗姓也。真谛三藏云。翻为利根仙人。六姓波罗门中一姓也。又翻为辨才。又翻为满。满正也。余亲闻天竺僧云尔满也。弥勒当知下明十号之人七善之法。人法一双同也。又道名俗姓十号此三句明人同。七善是法同也。所以明诸事同者。同体一极之道。引古例今欲显今佛欲说一极之道也。其最后佛下第二正明法华已去事。就文亦二。第一明法华事。第二明涅槃事。法华事有二。前明序说。次明正说。序说为六。一众集序。二说经序。三入定序。四现瑞序。五疑问序。六答问序

问。过去诸佛皆说法华。何故偏引最后灯明佛耶

答。凡有二义。一者释迦文殊弥勒三圣于时皆在灯明佛之坐。而三圣复共闻经。今欲令弥勒自证验之故引灯明佛。余过去佛三人不必在坐故不引之。二者八王子中第八王子即燃灯佛。亦在灯明之坐。而释迦既从燃灯受记。此即是以近覆远。今欲开近显远。故须引燃灯事来也。若引余佛第八燃灯不必在坐故不引之

问。何故初引八王子耶

答。八王子即是法华之缘。如大通智胜佛十六王子请说法华也。就文有二。初列八王子之数。是八王子下次叹其德。前叹在俗治化之德。是诸王子下叹出家德。亦随出家者前明身离也。发大乘意次明心离也。初明菩提心也。常修梵行者行菩萨道也。已于千万佛所者。前叹现德今美往因也。是时日月灯明佛下第二说经序。佛说是经已下第三入定序。是时天雨下第四现瑞序。现瑞序为四。一雨花动地瑞。二睹瑞。三放光瑞如今所见。是诸佛土下第四睹光瑞。亦应具列七事。而例上可知也。弥勒当知下第五疑问序。时有菩萨名曰妙光下第六答问序。有人言。灯明因妙光说法华。释迦因药王说法华。今谓不尔。灯明因妙光说释迦因文殊说。以文殊引古证今释时众之疑。如来方得起定说法。故知因文殊也

问。今但云时有菩萨名曰妙光。何以知是答问序耶

答。上明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古见与今见既同。当知昔答与今答无异。故直标其人略答辞也。又古人今人更无异人。即今答古答犹是一答。但标其人即答可知矣。今发问既是弥勒。将今例古。昔问应是德藏菩萨也

问。何故复云八百弟子

答。欲述弥勒本缘也。以往昔与文殊既为师资故。今世还须问答也。是时日月灯明下第二正说法华也。上来至此凡有三同。从初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谓曾见与曾见同。从其最后佛至八百弟子明曾见与现见同。从此文去竟后明曾见与当见同。六十小劫不起于座者。智度论云。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

问。文殊何故引此语来耶

答。有二。一者此事不可思议。小教所无唯大乘中有。欲令大众闻佛说法华经起奇特想也。二者欲显法华义富文广。故须长时说之。亦是叹法华以发物敬信也

问。实是六十小劫。云何能令如食顷耶

答。长若定长不可促长令短。短若定短不可延短使长。以长短无有定性。因短故长长名短长。由长故短短名长短。以长名短长故长可为短。以短名长短短可为长。所以然者。以道既无二即长短不二。不二即长短无碍。可得促长为短也

问。虽有此言其相犹难显。云何示之

答。如一夕之眠梦经百年之事。而百年之长宛然一夕之短如故。即其事也。注经云。维摩能申七日以为一劫。促一劫以为七日。况玄匠开真一之门。何为不能长劫为短时耶。但或言借义以标名。未必是神通之实事耳。世有重一言而贱千金惜寸影而遗尺璧者。虽复俄顷之谈。实过累劫之宴。若依唯识者。长短以心为体。故长短无定。如世有称意人共语者不觉夜长等也。故知身心不动足知一日为千载矣。日月灯明佛下第二明法华后事。就文为六。一唱灭。二授记。三正灭。四妙光弘宣。五匠成八子。六述弥勒本缘。所以唱灭者。欲明此经辨二实二权理已究竟。所应度者皆已度讫故唱灭也

问。灯明佛说此经竟即取灭度。释迦何故更说涅槃

答。有人言。灯明佛说法华竟亦说涅槃。但文隐一边故言不说耳。今明不尔。注经云。朝说经竟夜即入灭。故知不说涅槃。又迦叶佛时虽有涅槃以人根利不须说之。灯明亦尔。释迦出于恶世。利根闻法华已悟故涅槃指法华云。八千声闻得授记别成大果实。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故知法华明义已圆利根早悟。但钝根未解故更说涅槃也。时有菩萨名曰德藏第二明授记。大众既闻涅槃咸生恋慕。今欲止彼哀情故次明授记。前佛虽谢后佛续兴不须哀也

问。华严经云。欲令众生生欢喜善故现王宫生。欲令众生生恋慕善示双林灭。今云何止恋慕之情耶

答。唱灭生其恋慕之善。止哀息其乱道之恶。前后义异无相违也。号曰净身者。累无不尽为净。德无不圆称身。广说十号则举此土之名。略说三号即存彼国之称。如来为人。应供为断。正遍知为智。人具智断在义略圆故但三也。佛授记已下第三正灭。言无余涅槃者凡有三义。一约小乘明余无余。烦恼尽为有余。望后犹有余身智在。约后别前名前以为有余涅槃。身智尽竟望后更无余身智在故曰无余。二就大乘说余无余。五住因尽为有余。二生死果尽为无余。若小乘前得有余后得无余。大乘一时而得。但举佛果望于二患。无因患边说为有余。无果患边说为无余。又依摄大乘七卷金光明意。前得法身究竟名无余。应化两身非究竟为有余。三身品又云。三身合论即是无住处涅槃。应化二身不住涅槃。法身亦不般涅槃。不般涅槃者。法身本来常寂灭故不入涅槃。即是法身不住生死名无住处涅槃也。三者明大小乘合辨余无余。以小乘为有余。大乘明无余。如胜鬘经说。生死有二。有为无为涅槃亦有二。有余无余。凡夫生死名曰有为。圣人生死名曰无为。除分段生死名有余。以前望后余有生死在。余有涅槃在故名有余。无有生死之处所得涅槃名曰无余。望后无余生死故。又亦无其余涅槃故名无余也。所言入者凡有三种。一就实论入。入由证也。以证于三德涅槃故名为入。二就应辨入。迹身在为有余。灭迹已归无余。即舍有入无名之为入。三真应合名入。谓息应归真。三种入中今是第三入也。佛灭度后下第四妙光弘经。以昔有弘经之能。用显今有释疑之德。前明授记谓未来有佛。今辨妙光现在有师。以两世有人可凭有法可觉。哀情方止故辨妙光弘经。又上明于佛有缘者闻灯明说法华。今于菩萨有缘者闻妙光之说。又欲辨燃灯远缘开后寿量之义。故须明文殊弘法。日月灯明佛八子下第五明匠成八子。初文列八子。为说法华之缘开释迦初分经也。今明八子意在燃灯。以开释迦远寿之义开后分经也。所以然者。燃灯授释迦记妙光化八子。即知文殊是释迦九世之祖师也。此即是以近覆远。而文殊今遂为释迦弟子。即欲显释迦为文殊之师。故知久已成佛。便是开近显远之义也。又后分经既开近显远。今前牒以近覆远也。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者第六明弥勒本缘也。自上已来答弥勒问明释迦说法华经事竟。今此文别释疑。疑云弥勒既是补处。云何问文殊。是故今明过去本是师资所以今有问答。文殊望弥勒是第十世师也。今见此瑞下第四分明结詶其问。虽有四门不出标释结。初标欲说大法。次再引古证今。谓释欲说大法。今结欲说大法也。尔时文殊师利下第二偈颂。弥勒说偈不言大众者。欲显文殊明见往事巧释众疑益于大众故言大众。弥勒不尔故不言大众。又显事分明是公灼之说故称大众也。弥勒为宾既有长行与偈。文殊为主事亦同然。四十三偈颂长行者。长行四门。一谦让门。二略引往事答门。此二犹未分明。今略不颂也。但颂第三广引过去事答门第四分明答门。长行就初门为二。一明法华前事。二明法华已去事。今颂此二即二也。法华前事又二。一明初佛。二辨余一切佛。今合颂之凡有四句。初半行明时节。半行明化主。一句辨教门。三句序徒众。化主良医也。教门良药也。徒众服药病愈也。摄事既周。但明三事也。佛未出家时下第二颂法华已去事。长行有二。一明法华事。二明涅槃。今还颂此二也。长行序有六。今但颂五。初一行颂众集序。次一行颂说经序。次一行颂入定序。天雨曼陀华下颂现瑞序。长行为四。一雨华动地。二时众睹瑞。三现光瑞。四睹光瑞。盖是两感两应。以相着也。今偈中转势颂之。三瑞并是能化事故为一类。二睹瑞是所化事复为一类。故以能所为一类也。一行颂雨华瑞。半行颂动地瑞。一行半颂放光瑞。诸天龙鬼神供养人中尊者。长行直明雨华。今释雨华所由。谓诸天供养佛也

问。既是诸天供养。云何是佛现瑞

答。以佛神力及说法华之力。能感诸天供养也。又见诸佛土下此颂睹光瑞也。长行前明睹雨华动地瑞。后明睹光瑞。今偈文转势颂之。前逐近颂睹光瑞。次颂见雨华动地瑞。颂睹光瑞为六。一行偈颂见国土。一行颂见人物。一行半颂见化主。半行颂闻教门。二行颂见声闻。三行颂见菩萨。此六即次第。要前有国土故初明见国土。有国土故有人物。有人物故有化主。有化主故说教门。前禀小教故有声闻。后禀大教故成菩萨。颂化主中半行叹佛德。一行美佛形。尔时四部众下一行颂睹雨华动地瑞。各各自相问下半行颂第五疑问序。以昔答今。答更无有异人故略无答问序也。天人所奉尊下四行颂正说法华也。赞妙光菩萨者。以妙光善决众疑。逆杜谤情预开信解。即是世间眼也。一切所归信者。前叹决疑之能即开发法华。今叹持法证法预明佛灭后弘经之德也。持谓解语。证谓解义。具斯二德可以弘经也。以妙光既于佛灭后弘经。令物信受故叹斯两事也。佛说是法华下。此第二颂涅槃事。长行有六。一唱灭。二授记。三正灭。四弘宣。五匠成八子。六述弥勒本缘。今还颂此六也。长行略明唱灭。偈文广释之。即长行为章门偈解释也。此中有四。初二行唱灭。次一行诫劝。一行时众悲哀。一行安慰。初二行为二。初一行半明唱灭意。次半行正唱灭。初有二意。令众欢喜已谓利物毕。半行诸法实相义。明说教周。为此二事故宜应取灭。次半行正唱灭如文。是德藏菩萨下一行半颂授记。初三句明堪授记之德。次三句正明授记。亦是偈释长行。佛此夜灭度下二行颂第三正灭。二行为三。半行明正灭。半行明在家人起塔以生福。一行明出家人修道以生慧。即辨灭度之利益。前明唱灭生恋慕之善。今明正灭生福慧之益。如薪尽火灭者。依小乘义。以身为薪。智慧为火。故智慧依于身身尽智便灭。又以烦恼为薪。以身为火。佛烦恼既尽身永不生故异凡夫灭也。就大乘释者。薪喻于感。火喻于应。众生感尽诸佛应息故。是妙光法师下一行颂第四弘经。是诸八王子下三行颂匠成八子。是妙光法师下六行颂弥勒本缘。开之为三。两行半颂弥勒之失。两行半颂弥勒之得。一行颂结会古今。我见灯明佛下二行颂第四分明结答。半行明将古类今。半行将今类古。半行释古佛现瑞意。半行释今佛放光意也。诸人今当知下两行第二大段开奖物心。初行明好事应来。即是一乘解生。次行明恶事应去。即三乘惑灭。佛说一乘而有生解灭恶之两益也。又一乘解生遂致成佛。谓德无不圆。三乘惑断即累无不尽。斯二事最大宜豫欣也。合掌一心待者。令住二仪待佛后说。合掌住身正威仪。谓身无别用。一心住心正威仪。谓意无他缘。充足求道者。昔说小乘教犹未圆理犹未满。故生解不足。今与此相违名为充足。充足者证得法身果也。次偈上半牒三乘人疑。下半明佛为除断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七尾弃魂狐:回转千年

    七尾弃魂狐:回转千年

    她在冥冥之中遇到了他,两人彼此相爱却隔着千层阻碍。历经艰辛,他们终于得以彼此相伴,却意外的发现,原来所谓的什么命中注定,什么缘来由去,不过是一场设计好的游戏。她遇到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曾经的誓言被重新记忆,她与那两个男人之间居然存在了长达千年的藕断丝连。前世的爱在无数的轮回中被消灭,前世的恩却让她背叛了原有的誓言,爱上了他人。神祗婆婆曾说她此生注定会遇到两个男人,一个因她而死,另一个则是她为他而死。前世种因未有果,今世便注定要再续那未完待续的故事。而这一切,皆因爱恨而起,全由她来决定……
  • 101个给青年商人的忠告

    101个给青年商人的忠告

    本书以寓言哲理的形式向青年商人和创业者介绍创业经验、管理思想,是职场励志类图书。
  • 空间小农女

    空间小农女

    重生,穿成小女娃,不用吵,睁开眼便分了家,还附带个灵液、灵泉的空间!赚大发了!各种极品必须的装备!不过,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多啊!渣爹、后娘的娃太可怜!种田发家必须的标配!可不可以少点田啊!大环境不安全啊!七灾八难的地主婆也太‘维和’了吧!哪个亲,你好好的王爷不当,捣什么乱啊!这是种田文,演不成宫心计啊!你捞过界啦!
  • 霸道校草你让开

    霸道校草你让开

    活泼开朗的洛怡萱、阳光乐观的林梦悠、温柔体贴的苏妍惜、成熟稳重的萧临源、邪魅霸道的欧阳轩……在他们中间,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 因为他是朴灿烈

    因为他是朴灿烈

    本文是写灿烈文的,本命灿烈可以看。前面会有很长的铺垫,大家别误会。还有,这不是宠文,喜欢看甜文的绕道。
  • TFboys之我们的全部

    TFboys之我们的全部

    世界首富的三位千金来重庆旅行,偶然遇见了三小只,三位女主也进入了重庆八中,与三小只成为了同桌,一场深不可测的较量即将开始。。。。。。
  • 凌皇本纪

    凌皇本纪

    前世生为豪门却为替身所算,今生重生仍旧难逃樊篱大荒平静了十万年,古老的大帝叹息道:是时候了……这一次,即使星君阻拦,大帝算计,也阻挡不了木凌的脚步。
  • 僤洐線

    僤洐線

    没有无缘无故的开始,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束,只有那条夹杂着迷茫、懵懂、无助、呐喊、泪水的青春岁月,我们一起走过,一起蹉跎,一起伤悲,一起感叹················
  • 谜途鬼语

    谜途鬼语

    没有真相,没有正确的道路。只不过是一个替身,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替身罢了.
  • 重生之侯府嫡女

    重生之侯府嫡女

    出生簪缨之家,奈何父亲是侯府庶子,母亲是商户女;上辈子她一心追着那人,奈何君冷心冷肺。一朝重生,管他冷心冷肺,都与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