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11

第11章

答。云释迦现瑞谓现在佛也。弥勒疑问谓当来佛也。文殊答问谓过去佛也。三圣同会灵山共开发一乘道也。三佛次第者。要现在佛现瑞表说究竟果乘。弥勒是当来因位之人。犹未达果乘事。故当来佛疑问。必须古佛方达古事。故过去佛释疑也。虽有三佛但有二事。现在佛现瑞就神通轮门。弥勒之问文殊之答就说法轮门。即是衣裓机案以出诸子也。又初是佛方便。正明欲说教。后二是菩萨方便。为发起教也。又释迦是和上。文殊为阿阇梨。弥勒为教授师。此三是二世众生菩萨戒师。共弘一乘之道以利物也。又此三师过去共就灯明佛学法华经。今欲报佛法恩故共开一乘也。就文为二。第一正答。第二两偈开奖物心明佛后自说。诸人今当知下是也。初又二前长行后偈颂。长行为四。一谦让门答。二引事略答。三广引古证今。四分明结答。此答并是从微至着次第相释也。弥勒既高而推文殊。文殊必须谦让。虽言自惟忖而知未有事证。故引过去事答但总引过去事。未知的是何佛。故别出灯明。将引古证今。今何必同古。故第四分明结答也。所言谦让门答者。文殊迹居因位智犹未满。今欲以下测高故须谦让。又弥勒怀疑文殊惟忖。即知所表事大增众敬心。又大人之法示不自高斥矜慢之徒故虽解而让。文殊师利者标能答之主也。语弥勒者对质疑之人也。及诸大士者弥勒以下八万之流也。善男子等者声闻四众天龙八部也。如我惟忖下正明谦让也。惟谓思惟忖名寻忖。如伏惟伏度之例也。今佛世尊下出所惟忖之事也。旧云初后二句皆一法说也。中间三句即为譬。欲说大法者。初段经开三显一也。演大法义者。后段经开近显远也。又欲说大法者。初段略开三显一。后说段略开近显远。演大法义者。初广开三显一。后广开近显远也。雨大法雨者三句譬说也。亦有二义。吹螺以改号。譬说改三乘之号。击鼓诫兵使其齐一。譬明一实之理改三乘之号。即开方便门。明一实之理即显真实之义。后段改近之号显远之理也。雨大法雨者。润二乘枯槁即生长一乘之解。通上二段也。今明谨依经文合此五句为三。初句明大法体。次三句明大法用。后一句明大法义。但明此三者。凡说法要具三。一教体二教用三教所表理。故但明三也。明大法体者。谓佛欲说乘方便乘真实身方便身真实之大法也。雨大法雨者明大法用也。三譬有四用。雨譬有能生能灭二用。螺鼓有远闻欢喜二用。所言大雨者。小乘之法教即未圆理非究竟。其由种植待于灌洒常苦不足。大乘之法教无不圆理无不极。其由时雨普降无不沾洽普皆如愿。此皆对小以明大。故言雨大法雨。雨有二义。一者能灭二者能生。言能生者。时雨未降地虽有种而不得生也。已生之牙而不增长。非但不长亦乃枯椊。法雨既降未发大心即便发心。即回小入大之人是也。已发心者即得增长。直往之人是也。已增长者即便成就。八生一生当得佛者也。又应退者而不堕落即菩萨疑网皆已除也。言能灭者。譬如大雨能灭四种。一淹尘土。二灭诸毒。三除热气。四止恶风。法雨亦尔。一能灭凡夫二乘有所得恶觉观尘土。二能灭凡夫二乘有所得爱见诸毒。三除凡夫二乘有所得邪师等热气。四止凡夫二乘有所得邪教恶风。次大法螺击大法鼓者。上叹大法有能生能灭之用。今叹大法有远闻称机之能。外国以螺鼓为俗乐凡有二义。一者欢适。欢适有二义。一畅十方佛心。如今我喜无畏。二称悦根性。如三根声闻及弥勒十二种人得益欢喜。二螺鼓远闻之义。显大法有广被之能。如三会说。初令灵山一会闻法。次净土会闻。次十方通达无碍十方得闻。乃至未来得闻。演大法义者第三明大法义

问。上明大法与今何异

答。上明教法今明理法。教法但称为法。教所表理即称为义

问。何以知然

答。如法无碍义无碍。即是明于教理。又如涅槃经释七善。知法者知十二部经。知义者知十二部经所表之义

问。云何名法云何名义

答。大乘之教能诠二权二实之文名之为教。所诠二权二实之理深有所以目之为义。又二权二实并皆是教。非权非实非一非二寂灭之道微妙甚深。故名之为义。盖是一经之大宗也。故下文云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与大涅槃更无有异。故知法华是究竟教也。诸善男子下第二举事略答。时众疑云。何以知欲说大法。故今释云。于过去世曾见此事。故知欲说大法。以惧其不信故指事答之。又犹是释谦让义。文殊虽复明达。不言其现知但推往事以答其问。即是释谦让也。又前用现智知当说法。今用宿命智知当说法就文为二。一者引古证今。二者将今类古。是故当知下引今类古。咸得闻知者。闻谓闻教。知谓知理。难信之法者。若言低头举手皆成佛者。何难信之有耶。假令罗汉作佛亦非难信。今明一切世间心行有所得。闻无所得即乖反其心。故多有恐难信。言无所得者。尚未曾一。云何守三。以心不染三一故名难信也。又讲法华。人闻未曾有三一。便谓是真谛非是一乘。亦言一乘便云万善。故起有无二见名有所得也。若能离此诸见名无所得。即信解一乘。诸善男子下第三广引过去事释答。释答者。上虽引过去事未知的是何佛。故今别出其事。上即是总标为章门。今广引即释章门。就文亦二。第一明过去佛说法华前事。第二明说法华已去事。所以分此二事者。上明东方现在诸佛。弥勒开为二事。今文殊引过去佛亦有二事。欲显释迦亦有斯二事也。此二章中各开两别。初文二者。一明初佛二辨一切佛。初文有三。一时节二化主三教门。地持论明劫有二种。一日月岁数不可数名小阿僧祇劫。菩萨能超之。二大劫不可数名大阿僧祇劫。菩萨不能超之

问。何故不引近事而乃明久劫耶

答。欲显一乘是古旧法令物信解之也。又此时中释迦文殊弥勒共在其中。余时不必同处也。佛名日月灯明第二化主。就文为二。前明别号次辨通号。别号明诸佛迹异。通号显诸佛法身本同。又别号显诸佛应迹优劣。通号明诸佛众德齐等。名日月灯明者。注经解云。圣人无名借义以立称。仁者见谓之仁。智者见谓之智。上根因之以得明如日。中根因之以得明如月。下根因之以得明如灯。三根资之以得明故言日月灯明。有人言。日阳而动以喻方便慧。月阴而静喻于实慧。以二慧益物如世间灯明。又日月喻定慧。以定慧为灯明。有人言。此佛出世身光如日月。常照世间为世灯明。次明十号者经说不同。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又通别皆称为号并称为名。故言号日月灯明。名为如来应供也

问。号以何为体

答。号是名字。依成实论名号是音声性法入摄。毗昙别有非色非心名字句。与声和合故有名号。若此十种为至人立号。即以至人为体。若依于极德以立十号。以福慧为体

问。云何为十耶

答。经论不同。璎珞经云。一如来乃至第十佛世尊。以佛世尊合为一号。智度论云。第十是佛也。世尊是十数外总号也。成实论云。具上九号名为世尊。演说正法下第三辨教门。就文为二。初明一乘教。次辨三乘教。如上将彼显此法华之前有二种教。将古证今法华之前亦有二教

问。何故三世诸佛将说法华明二种教耶

答。法华既会三归一。必须前明于一说三。如三世诸佛欲说法华说无量义经。入无量义定欲显出生收入之义设教之始终也。演说正法者。演一乘之法名为正法。弥勒叙东方佛法轮已广明。今但略说法也。次明七善者。良由具七善故名为正法。故举七善释正法也。七善通大小乘。今明大乘七善也。如涅槃名字功德品以七善叹涅槃经。今亦以七善叹根本法轮也。数七善不同。有人言。合初开后故名为七。合初三总名为时善。第二义善。第三语善。第四纯一无杂。第五具足。第六清净调柔。第七梵行之相。此是成论文意也。有人言开初合后。开初三为三时善。第四义。第五语。第六纯一无杂。第七具足。清白梵行之相还属纯一无杂所摄。此是智度论及注经所释意也。三时善者。成论三善品云。少年说法为初善。中年说法为中善。老年说法为后善。又言初舍罪。中舍福。后一切舍。智度论云。赞叹檀度为初善。次叹尸罗为中善。是二波罗蜜所得果报若生诸佛前及作人天名为后善。又说声闻为初善。缘觉为中善。菩萨为后善。依宝箧经声闻菩萨各有三善。声闻三者。初即从他闻法。中即如说修行。后即得圣正见。又初即见苦断集。中即修道。后即证灭。菩萨三善。初即发菩提心。中即不念二乘。后即回向一切智。又初行施等六度。中破悭等六弊。后回向一切智。依文释者。谓根本法轮一部之内序正流通为三善也。以大乘一部具此三也。若望教始终者。初即根本法轮。中即支末法轮。后即摄末归本法轮。其义深远其语巧妙者。自有语虽巧妙而义浅近。自有义虽深远言即粗拙。自有俱无也俱有。佛法竖不得其底。谓绝四句为深。横不见其边。越百非称远。又心行灭故为深。言语断故为远。正是根本法轮义如此也。注云探赜不可究曰深。绵邈不可及曰远。其语巧妙者。言能称机曰巧。语能显理云妙。注云方圆无所差曰巧。幽求不可睹曰妙。纯一无杂者根本法轮。纯明一道清净不杂说五乘之法也。智度论云。离三毒垢故云纯一。但说正法不杂非法故名无杂。亦是清净也。成论云独法。独法者佛有此法。又独行佛教得道耳。具足者根本法轮教圆理满也。又通明者佛法无短缺也。智度论云。八圣道分六波罗蜜备故名为具足也。清白者。上明纯一正法不杂非法。即明教体也。今明根本法轮教能令离凡夫二乘烦恼垢故名清净。谓教用也。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行即万行。到大涅槃也。若依小乘名小涅槃。行谓八正。修于八正能到涅槃。而此八正为涅槃家相。故云梵行之相。又梵名涅槃。行涅槃行为梵行。行义显彰为相。教是梵行之缘。缘中说果故云梵行之相。又释教能诠梵行。即是梵行家相也。为求声闻者第二明三乘教。古佛之缘亦有不堪受一。故于一说三。依毗昙宗。三乘行行乃异。而同见四谛以成三乘果。依成论宗。三乘同见一灭谛以成三乘果。言缘觉观因缘者。此是因时习观悟道远缘耳。依大乘三乘同观实相。故正观论云。得实相者有三种。但根有利钝。见空浅深故开三也。今文云说应四谛法者。机教相称故言应也。次复有佛下第二明余一切佛也

问。何故具列二万佛耶

同类推荐
  • 圆明园总管世家

    圆明园总管世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茶解

    茶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赤崁集

    赤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辰章醮立成历

    元辰章醮立成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在那之后之新的起航,新的羁绊

    在那之后之新的起航,新的羁绊

    在没有犬夜叉的高中生活戈薇(阿篱)经历了什么?回到战过后的戈薇和犬夜叉又会遇到什么?在这3年间战国时代又发生了什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惊芒诀

    惊芒诀

    惊芒诀是以光的负面“芒”为蓝本的玄幻小说,颇有小李飞刀的特色。一剑出则生死立断一剑出则高下立判试想一下,当光锋利了会怎么样?会不会瞬间穿透一切!当光炽热了会怎么样?会不会立刻焚灭万物……一切尽在惊芒诀!
  • 所有平行世界中王熙的传说

    所有平行世界中王熙的传说

    经常有人说,外挂会破坏游戏乐趣,没错外挂的确会让游戏变的无聊。所以得到外挂不能太强,不然很快就会因为无聊而不玩了。游戏你可以这样,但是人生你可以吗。这本小说讲的就是,得到外挂太强因此特别无聊的家伙找乐子的故事。这本书的重写已经上传,请搜索《外挂者传说》欢乐书客
  • 赌神之子

    赌神之子

    赌,永远没有赢家。赌,只有一个结果——妻离子散等到千花凋零的时候,你的宿命只有一个——死可是,他不甘心,他不应该死。他要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写下三个字——和为贵
  • 决战巅峰:魔妃太妖孽

    决战巅峰:魔妃太妖孽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不料遭出生入死的姐妹背叛,穿越到一个废材身上,没事!神兽我有!炼丹,我会!建了个古代军队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礼不敬之人,杀!不料遇到个无赖,'’有病你治病,别找我啊,我又不是兽医''''哦?,没事~我的病,专找兽医~''某女无语....
  • 俩望于江湖

    俩望于江湖

    剑是冷的,你是冷的,这个江湖也是冷的!我要去哪里?哪里才有温暖?我不喜欢冷!我痛恨冷!我的心都快被冻住了!在那一刻我遇到了她,我感觉到了温暖。此刻我愿携手帶剑,与她俩望于江湖!
  • 青色呈空

    青色呈空

    树的枝丫仿佛能读懂风的旋律,叶,也随着风而款款跃动,落叶,似蝴蝶,飞舞,飞舞。由风而勾起的一缕发丝从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一只白皙纤细的手把它撩至耳后,然后静静的冥思,静静地,品读着她从来不了解的‘生活’,在这里,她常常思考人性的丑恶,又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夏日里毒辣的烈阳令她微微不舒服的眯起了双眼,伸手一握,霎那间,仿佛握住了阳光,试着睁大双眼,那双眼睛里……是什么,成就了这一双极具淡漠的眸呢?倔强地,不想屈服于一缕光,终究还是阖上了眼帘。就像一些人,不屈服,也曾经顽强的抵抗,可亦是生生的被压弯了脊梁,然后愈甚。‘为什么,你过得不好,却笑的那么灿烂’‘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的怜悯’
  • 你好,我是桃夭

    你好,我是桃夭

    全息网游,云沐因着是第一个进入,所以得到了来自主神的一份神秘大礼,但是为什么会变成了狐狸Σ(°△°|||)︴又一不小心成了一个男人的战宠Σ(°△°|||)云沐简直想哭一地了一句话说,就是一只狐狸被一头野兽吃了的事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