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11

第11章

答。云释迦现瑞谓现在佛也。弥勒疑问谓当来佛也。文殊答问谓过去佛也。三圣同会灵山共开发一乘道也。三佛次第者。要现在佛现瑞表说究竟果乘。弥勒是当来因位之人。犹未达果乘事。故当来佛疑问。必须古佛方达古事。故过去佛释疑也。虽有三佛但有二事。现在佛现瑞就神通轮门。弥勒之问文殊之答就说法轮门。即是衣裓机案以出诸子也。又初是佛方便。正明欲说教。后二是菩萨方便。为发起教也。又释迦是和上。文殊为阿阇梨。弥勒为教授师。此三是二世众生菩萨戒师。共弘一乘之道以利物也。又此三师过去共就灯明佛学法华经。今欲报佛法恩故共开一乘也。就文为二。第一正答。第二两偈开奖物心明佛后自说。诸人今当知下是也。初又二前长行后偈颂。长行为四。一谦让门答。二引事略答。三广引古证今。四分明结答。此答并是从微至着次第相释也。弥勒既高而推文殊。文殊必须谦让。虽言自惟忖而知未有事证。故引过去事答但总引过去事。未知的是何佛。故别出灯明。将引古证今。今何必同古。故第四分明结答也。所言谦让门答者。文殊迹居因位智犹未满。今欲以下测高故须谦让。又弥勒怀疑文殊惟忖。即知所表事大增众敬心。又大人之法示不自高斥矜慢之徒故虽解而让。文殊师利者标能答之主也。语弥勒者对质疑之人也。及诸大士者弥勒以下八万之流也。善男子等者声闻四众天龙八部也。如我惟忖下正明谦让也。惟谓思惟忖名寻忖。如伏惟伏度之例也。今佛世尊下出所惟忖之事也。旧云初后二句皆一法说也。中间三句即为譬。欲说大法者。初段经开三显一也。演大法义者。后段经开近显远也。又欲说大法者。初段略开三显一。后说段略开近显远。演大法义者。初广开三显一。后广开近显远也。雨大法雨者三句譬说也。亦有二义。吹螺以改号。譬说改三乘之号。击鼓诫兵使其齐一。譬明一实之理改三乘之号。即开方便门。明一实之理即显真实之义。后段改近之号显远之理也。雨大法雨者。润二乘枯槁即生长一乘之解。通上二段也。今明谨依经文合此五句为三。初句明大法体。次三句明大法用。后一句明大法义。但明此三者。凡说法要具三。一教体二教用三教所表理。故但明三也。明大法体者。谓佛欲说乘方便乘真实身方便身真实之大法也。雨大法雨者明大法用也。三譬有四用。雨譬有能生能灭二用。螺鼓有远闻欢喜二用。所言大雨者。小乘之法教即未圆理非究竟。其由种植待于灌洒常苦不足。大乘之法教无不圆理无不极。其由时雨普降无不沾洽普皆如愿。此皆对小以明大。故言雨大法雨。雨有二义。一者能灭二者能生。言能生者。时雨未降地虽有种而不得生也。已生之牙而不增长。非但不长亦乃枯椊。法雨既降未发大心即便发心。即回小入大之人是也。已发心者即得增长。直往之人是也。已增长者即便成就。八生一生当得佛者也。又应退者而不堕落即菩萨疑网皆已除也。言能灭者。譬如大雨能灭四种。一淹尘土。二灭诸毒。三除热气。四止恶风。法雨亦尔。一能灭凡夫二乘有所得恶觉观尘土。二能灭凡夫二乘有所得爱见诸毒。三除凡夫二乘有所得邪师等热气。四止凡夫二乘有所得邪教恶风。次大法螺击大法鼓者。上叹大法有能生能灭之用。今叹大法有远闻称机之能。外国以螺鼓为俗乐凡有二义。一者欢适。欢适有二义。一畅十方佛心。如今我喜无畏。二称悦根性。如三根声闻及弥勒十二种人得益欢喜。二螺鼓远闻之义。显大法有广被之能。如三会说。初令灵山一会闻法。次净土会闻。次十方通达无碍十方得闻。乃至未来得闻。演大法义者第三明大法义

问。上明大法与今何异

答。上明教法今明理法。教法但称为法。教所表理即称为义

问。何以知然

答。如法无碍义无碍。即是明于教理。又如涅槃经释七善。知法者知十二部经。知义者知十二部经所表之义

问。云何名法云何名义

答。大乘之教能诠二权二实之文名之为教。所诠二权二实之理深有所以目之为义。又二权二实并皆是教。非权非实非一非二寂灭之道微妙甚深。故名之为义。盖是一经之大宗也。故下文云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与大涅槃更无有异。故知法华是究竟教也。诸善男子下第二举事略答。时众疑云。何以知欲说大法。故今释云。于过去世曾见此事。故知欲说大法。以惧其不信故指事答之。又犹是释谦让义。文殊虽复明达。不言其现知但推往事以答其问。即是释谦让也。又前用现智知当说法。今用宿命智知当说法就文为二。一者引古证今。二者将今类古。是故当知下引今类古。咸得闻知者。闻谓闻教。知谓知理。难信之法者。若言低头举手皆成佛者。何难信之有耶。假令罗汉作佛亦非难信。今明一切世间心行有所得。闻无所得即乖反其心。故多有恐难信。言无所得者。尚未曾一。云何守三。以心不染三一故名难信也。又讲法华。人闻未曾有三一。便谓是真谛非是一乘。亦言一乘便云万善。故起有无二见名有所得也。若能离此诸见名无所得。即信解一乘。诸善男子下第三广引过去事释答。释答者。上虽引过去事未知的是何佛。故今别出其事。上即是总标为章门。今广引即释章门。就文亦二。第一明过去佛说法华前事。第二明说法华已去事。所以分此二事者。上明东方现在诸佛。弥勒开为二事。今文殊引过去佛亦有二事。欲显释迦亦有斯二事也。此二章中各开两别。初文二者。一明初佛二辨一切佛。初文有三。一时节二化主三教门。地持论明劫有二种。一日月岁数不可数名小阿僧祇劫。菩萨能超之。二大劫不可数名大阿僧祇劫。菩萨不能超之

问。何故不引近事而乃明久劫耶

答。欲显一乘是古旧法令物信解之也。又此时中释迦文殊弥勒共在其中。余时不必同处也。佛名日月灯明第二化主。就文为二。前明别号次辨通号。别号明诸佛迹异。通号显诸佛法身本同。又别号显诸佛应迹优劣。通号明诸佛众德齐等。名日月灯明者。注经解云。圣人无名借义以立称。仁者见谓之仁。智者见谓之智。上根因之以得明如日。中根因之以得明如月。下根因之以得明如灯。三根资之以得明故言日月灯明。有人言。日阳而动以喻方便慧。月阴而静喻于实慧。以二慧益物如世间灯明。又日月喻定慧。以定慧为灯明。有人言。此佛出世身光如日月。常照世间为世灯明。次明十号者经说不同。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又通别皆称为号并称为名。故言号日月灯明。名为如来应供也

问。号以何为体

答。号是名字。依成实论名号是音声性法入摄。毗昙别有非色非心名字句。与声和合故有名号。若此十种为至人立号。即以至人为体。若依于极德以立十号。以福慧为体

问。云何为十耶

答。经论不同。璎珞经云。一如来乃至第十佛世尊。以佛世尊合为一号。智度论云。第十是佛也。世尊是十数外总号也。成实论云。具上九号名为世尊。演说正法下第三辨教门。就文为二。初明一乘教。次辨三乘教。如上将彼显此法华之前有二种教。将古证今法华之前亦有二教

问。何故三世诸佛将说法华明二种教耶

答。法华既会三归一。必须前明于一说三。如三世诸佛欲说法华说无量义经。入无量义定欲显出生收入之义设教之始终也。演说正法者。演一乘之法名为正法。弥勒叙东方佛法轮已广明。今但略说法也。次明七善者。良由具七善故名为正法。故举七善释正法也。七善通大小乘。今明大乘七善也。如涅槃名字功德品以七善叹涅槃经。今亦以七善叹根本法轮也。数七善不同。有人言。合初开后故名为七。合初三总名为时善。第二义善。第三语善。第四纯一无杂。第五具足。第六清净调柔。第七梵行之相。此是成论文意也。有人言开初合后。开初三为三时善。第四义。第五语。第六纯一无杂。第七具足。清白梵行之相还属纯一无杂所摄。此是智度论及注经所释意也。三时善者。成论三善品云。少年说法为初善。中年说法为中善。老年说法为后善。又言初舍罪。中舍福。后一切舍。智度论云。赞叹檀度为初善。次叹尸罗为中善。是二波罗蜜所得果报若生诸佛前及作人天名为后善。又说声闻为初善。缘觉为中善。菩萨为后善。依宝箧经声闻菩萨各有三善。声闻三者。初即从他闻法。中即如说修行。后即得圣正见。又初即见苦断集。中即修道。后即证灭。菩萨三善。初即发菩提心。中即不念二乘。后即回向一切智。又初行施等六度。中破悭等六弊。后回向一切智。依文释者。谓根本法轮一部之内序正流通为三善也。以大乘一部具此三也。若望教始终者。初即根本法轮。中即支末法轮。后即摄末归本法轮。其义深远其语巧妙者。自有语虽巧妙而义浅近。自有义虽深远言即粗拙。自有俱无也俱有。佛法竖不得其底。谓绝四句为深。横不见其边。越百非称远。又心行灭故为深。言语断故为远。正是根本法轮义如此也。注云探赜不可究曰深。绵邈不可及曰远。其语巧妙者。言能称机曰巧。语能显理云妙。注云方圆无所差曰巧。幽求不可睹曰妙。纯一无杂者根本法轮。纯明一道清净不杂说五乘之法也。智度论云。离三毒垢故云纯一。但说正法不杂非法故名无杂。亦是清净也。成论云独法。独法者佛有此法。又独行佛教得道耳。具足者根本法轮教圆理满也。又通明者佛法无短缺也。智度论云。八圣道分六波罗蜜备故名为具足也。清白者。上明纯一正法不杂非法。即明教体也。今明根本法轮教能令离凡夫二乘烦恼垢故名清净。谓教用也。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行即万行。到大涅槃也。若依小乘名小涅槃。行谓八正。修于八正能到涅槃。而此八正为涅槃家相。故云梵行之相。又梵名涅槃。行涅槃行为梵行。行义显彰为相。教是梵行之缘。缘中说果故云梵行之相。又释教能诠梵行。即是梵行家相也。为求声闻者第二明三乘教。古佛之缘亦有不堪受一。故于一说三。依毗昙宗。三乘行行乃异。而同见四谛以成三乘果。依成论宗。三乘同见一灭谛以成三乘果。言缘觉观因缘者。此是因时习观悟道远缘耳。依大乘三乘同观实相。故正观论云。得实相者有三种。但根有利钝。见空浅深故开三也。今文云说应四谛法者。机教相称故言应也。次复有佛下第二明余一切佛也

问。何故具列二万佛耶

同类推荐
  • 太上老君开天经

    太上老君开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华五百问论

    法华五百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圆峤内篇

    圆峤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石道人年谱

    白石道人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一论

    正一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云动大荒

    云动大荒

    万族林立,妖魔横行,只有强者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便是大荒!一个从来没有神灵的世界。云岑,一个来自小小渔村的少年,却背负着不同寻常的身份和命运。他并不想改变这大荒,只想用手中之剑证明自己。穿越者?他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这个词却一直伴随着他,仿佛两个英雄的宿命。云岑以剑指天,不屑一笑:“我从来不信宿命!只要我参透了手中的剑,明白了自己的心,便是神灵!”
  • 杏花缘

    杏花缘

    她终究不忍害他,提起天殇剑走到他面前。她不敢看他的眼睛,怕看了自己就狠不下心,只冷冷地对他说了一句:“你我今生之缘,结在此花下,断在此花前。”在他眼中,她依旧一袭红裙,依旧渐渐走远,却再也没有那时的满足,只觉得失去了曾今最爱的东西,心里空荡荡的。
  • 浮生,那些年

    浮生,那些年

    浮生原指空虚不实的人生,我想,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精彩,生活中也难免有一些虚无的,我们尽力就好。而我要讲的是我的风雅日常,和我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以及我自认为要优雅完美的人生价值观。
  • 某科学的法则书写

    某科学的法则书写

    在魔禁的世界,修真虽然被归类为魔法侧。但是其实应该是介于魔术和超能力之间的暧昧存在。毕竟能力者被称为拥有才能的人。而魔术是为了让没有才能的人能够做到和拥有才能的人同样的事情。而中国的修真,嗯,首先必须要有的先决条件就是——天赋。也就是才能。于是,这是一个穿越到修真家族的某宅男的故事于是,这是一个宅男根据前世的各种小说无所畏惧地短期内冲到大乘期的故事于是,这是一个大乘期修真者接受能力开发的故事于是,这是一个Level.0成为学园都市最强的不良的故事最后,这是一个游走于11(误)与11(大误)之间的故事......
  • 嗜血冷妻:二爷请坐好

    嗜血冷妻:二爷请坐好

    她,有记忆以来整个世界就充满了血色,耳边只有一道声音:“杀!杀!杀!”他,整个大陆听到他名字的人都会抖三抖,传言:在他面前不分男人和女人,在他面前不分老幼,他的世界只有一个字:“杀!”众人皆醉,唯我二人独醒。
  • 我佛如来

    我佛如来

    若佛祖说这是无常,那么为何痛却如此深刻。若佛祖说这是定数,那么如何逆了这定数。若佛祖不救,那么唯有自救。天庭对战妖魔失败,三大州失陷,佛教灭亡。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人类孤独前行了两千年,迎来了最后一个自称三藏的异世界灵魂转世....
  • 阴阳旅店

    阴阳旅店

    我一出生便有阴兵上门拘魂,八岁便来到阴阳旅店,做起了渡阴人的职业,从此不仅渡阴还渡人,每一个来到阴阳旅店的鬼魂或者活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阴阳旅店有着奇怪的规矩,阴魂必须要签一纸契约,活人必须要在店内住上一宿,不管所求之事是否办成,都一律不退还报酬,不过即便如此,来的客人还是络绎不绝。
  • 柯南之影皇

    柯南之影皇

    宿命的轮盘,转动了谁的哀伤,彼此流浪,愿意陪你共赴红尘苍茫!我是黑夜的王,注定不能和你这阳光共存,但是,请原谅,我忘不了你的脸庞.别走,记住,别走.琴酒碧色的瞳孔微微聚焦,眺望着远方的夕阳.当摆脱了宿命的枷锁,志保,这一次,我们可以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妙了吧!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需要,换换这规则!(不是柯哀,也不是新兰,总之不会让小哀和小兰受委屈!看琴酒大爷,怎么为爱转变对抗宿命的吧!)
  • 问道无声

    问道无声

    道不可道,可道非道。道之永存,只在内心。一个道的故事,一个人的传奇。
  • 闪耀的黄金瞳

    闪耀的黄金瞳

    龙子熏,堂堂悬域岛三小姐竟然要为了什么国家和平而委身嫁人,而且还是那种娘娘腔,晕,直接杀了她算了,不行,要逃,要离开这里:哥,要嫁你嫁,我出去玩了,拜拜~陈斯辰,普通高中生,温柔安静天然无害重点还是人帅!晚自习回家竟然也能捡到萌妹子一枚,要他一个思想纯洁的好学生怎么办,果然还是要交给警察叔叔。众人:卧槽!!不要给我啊啊!!龙子熏:这个蠢货……陈斯辰:啊?豪华的笼子困不住她,大哥的威胁更拦不住她。龙子熏誓要活出自己要一片天地,虽然目前为止还只会在别人家蹭吃蹭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