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4800000002

第2章

*袁大总统历史

今大总统项城袁公为前清河道总督,袁公甲三之侄孙,前侍郎保恒之侄。父保中,江南道员。初以世家子应童试于陈州,其时吴巡抚重熹方守陈州,考列前十名。比院试,督学为善化瞿军机鸿玑,摈之。袁公引为大恨。叔父保恒方为天津海关道,往投之,执世家子礼谒李文忠。文忠赏之,畀以事。保恒谒文忠曰:“吾侄斥弛必败事,公可毋用之也。”文忠熟视保恒曰:“尔薄尔侄耶?吾以为是人将来功名事业当百倍尔也。”时庐江吴武壮公长庆方驻师朝鲜,袁公思以武功显,以武壮世交柬谒武壮于汉城。武壮谓:“尔年少,宜先读书。吾幕府多名流,可从问业也。”通州张謇季直、海门周家禄燕生并在军幕,乃告张周,使定其文。张绳之恒苛,袁公不乐,周恒奖借之。及袁公督直隶,延周入幕而与张不通缄札。比袁公力请立宪,张致书与论宪政,盖至是始通款好焉。

袁公既不得以科名进,欲纳粟入官,而无其资。时江督周馥为天津海关道,与其伯交厚,出资为捐同知。盖自候补同知至直督,不及十年。及督直隶而周馥适为布政使,谒袁公于保定,袁公殊,不半月而周馥山东巡抚之命下,盖袁公力也。

袁公以同知为吴武壮公营务处,领兵于汉城。值朝鲜东学党之乱,时驻朝鲜商务委员为香山陈氏,职务若今之公使,陈氏困于城中,袁公自督师迎之,遥视一少年骑马挟枪护陈氏而出,询之,则前总理唐公绍仪也。唐方为朝鲜关口西人记室,与陈氏同乡,甚密,闻警,故往护之。袁唐互相忻慕,约为兄弟。袁旋充商务委员,邀唐为助者,数年情谊盖极洽矣。

甲午中日之役,袁公尚以道员充商务委员驻朝鲜。朝鲜恃中国,其执政时亲袁公。朝鲜元山产米,日本商民恒至贩米,及朝鲜饥禁粜,日人怨之。次年弛禁,日人谓其米商折本十四万元,责偿于朝鲜,至三易公使以争偿,全卒偿十一万元。日本颇致疑于袁公,以为袁实隐持之也。东学党乱起,日人阴助之。袁公时报诸北洋大臣李文忠,亦深倚之。朝鲜来乞援,日人谓袁公实主之,深怨袁。日人屡渡师,袁公迭请兵,文忠乃命叶志超、聂仕成、卫汝贵等相继进兵朝鲜备战,而意实主和议。袁公屡请战,皆不许,乃屡电请归面陈敌情,举唐公绍仪自代,遂归于天津。

中日和议成,文忠罢镇,间居于京师之贤良寺。袁公亦傺无聊,居于京师。时康有为惩甲午之败,力倡变法。袁公以翰林张孝谦之介绍交于康氏,遂大相得与。李盛铎等共倡强学会于京师,李旋与康氏有违,言遽揭参之,乃罢强学会,改官书局,以孙公家鼐督之。袁公旋授浙江温处道,未赴任,而直督王文韶留之练兵,驻小站,旋授直隶按察使,不之任,仍练北洋兵。岁戊戌,光绪锐意变法,信任康有为,迫于那拉后之势不敢登显之,乃以杨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为京卿,入军机处办事,而皆决于康有为。其时谭嗣同倡言:皇上权力太弱,政令不行,以无重兵强将拥护之耳,诸将已贵者求保其位,必皆附太后,莫若择一有才望而位不显者骤贵之,必感激为用。乃议召袁公,林旭谓不如董福祥武人易驱使,嗣同谓福祥骄悍,不足谋大事。康与袁公有旧,称袁公才,乃决召袁公。既至,德宗召见,奖励备至。翊日,即有以侍郎侯补充练兵大臣之命。其时守旧诸臣皆怨康变法,密议请垂帘,而御史杨崇伊诣天津告急,荣禄方以那拉内侄出镇北洋。袁公至,即严诘之。当时语秘不传,荣禄即自津至京,以袁公代折代行。荣禄即与那拉定垂帘之议,逮捕康有为。而学士黄绍箕先有所闻,走告康,康乃先遁,而四京卿并被逮,旋戮之。荣禄入长枢府,以裕禄代镇北洋,而袁公遂被命为山东巡抚。

山东当毓贤为巡抚时已有义和拳,袁公禁之,乃渐入于直隶,信者颇众。当己亥时,西后欲废光绪帝,乃先立端王载漪之子溥俊为大阿哥,虑各国有违言,乃使李鸿章示意于各国公使。各国极不谓然,遂止不废。太后乃大恨,端王谋之益亟,乃力言义和团之可用,引大师兄曹某等入宫试演。西后信之,遂决排外之议。袁公在东抚任,力陈义和拳不可信,不纳,乃严饬境内不许拳匪入,至境则执戮之。山东全境拳匪绝迹。北乱方炽,袁公乃连合东南各督抚刘坤一、张之洞等共保东南。八国联军据天津、破都城,乘舆西狩而东南安堵者,恃山东为之障蔽,皆袁公力也。李文忠方自粤督调补直督,旋授议和大臣,至京师与各国议和,劬瘁以殁,遗疏力保袁公继直督任,谓环顾海内人才之雄无出袁某右,乞畀以重权。遂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时天津为联军占据,乃驻保定。李文忠遗疏力请回銮,保外人无他意,乃决回銮。袁公迎驾于保定。两宫谒西陵,袁公扈从,继扈跸还京。驾至之日,袁公与岑公春暄双骑夹御辇而驰,以卫驾功加太子少保,仍还保定。

自八国联军占天津后,据都督署,立都统衙门,毁天津城,因城基筑马路,四遍设警察,津民安之。袁公既命唐绍仪与议接收天津,缔条约,遂于壬寅八月交还天津,迎袁公于保定。至则因八国都统之旧治,而廓张之,新政渐繁兴矣。袁公谋国之二大政策,曰练兵,曰兴学。既被练兵大臣之命,设练兵处于京师,袁公遥领之。统四镇,以编修徐世昌充练兵处提调,尽护诸将,王士珍、王英楷、段祺瑞、张怀芝等皆当时镇统也。天津条约“二十里内驻兵不得过三百”,外人惩于庚子之乱,故弱其势,使不易为乱也。袁公乃练兵于马厂、保定,而以旧淮军数千改编巡警队,纯以兵法训练之。兼督办津榆铁路大臣守路警兵,即聂仕成驻芦台之旧部,天津巡警队亦多聂旧部也。遍设小学校,而先立师范学校,并多派速成师范生于日本,归而遍布各校,当时直隶学务遂为行省最。会丁母刘忧乞终丧,不许,给百日治丧于南中,以藩司吴重熹护直督。优旨褒刘氏,刘为其父侧室,盖特典也。既还,任权日益重。荣禄方长枢垣,有大事,必咨袁公。癸卯,荣禄卒。庆亲王奕以总理各国事务入领枢府,西后谕令凡事当决诸袁某,遂遥执政权,时论拟之敦王桓温,朝端益侧目矣。

袁公以礼部侍郎张翼当联军至津时擅将开平煤矿售于英人奏参革职,追问,唐绍仪谓之曰:“公治张翼之罪诚当然,张翼卖区区一矿事固甚小,独有迭卖铁路、专牟私利致富千万之盛宣怀乃热视而无所睹,何也?”袁公本与盛结盟为兄弟,亦稔盛之恶。时贝子载振使英归,员外郎唐文治为撰使英日记并力请建商部,袁公力赞其议。遂立商部,以载振为尚书,盛宣怀方为电政大臣兼督办招商局及商约大臣。会宣怀丁其父忧,袁公遂被命为督办电政大臣督办招商局。吴重熹以侍郎候补帮办电政,杨士琦以商部参议帮办招商局,皆驻沪上,而受命于袁公。盛宣怀被命随同伍廷芳办理商约,廷芳以商部左丞帮办议约也。

仓场侍郎荣庆亦袁公同盟,袁公力言诸荣禄超拜工部尚书,入襄枢府。既而觉其无能,乃援徐世昌、铁良并入枢垣。当回銮,徐方官编修,铁官郎中;比徐补国子监司业超补商部左丞,铁超擢三品京堂,当时士论已谓徐铁必将为军机大臣。盖徐为袁公总角交,铁执弟子礼于袁公,皆当时所最忠于袁者也。及日俄两国以东三省启衅鏖兵于辽阳,中国力弱不能止之,乃割辽河以东为战地,辽河以西严守中立。设防一倚袁公,乃遍布重兵于要隘,颁中立条令关内安堵民忘战事,外人颂之。时英人久窥西藏,进兵踞拉萨,东陲方急,无暇及西陲。及日俄战事定,中旨改唐绍仪三品京堂加副都统衔赴印度议藏约,别授梁敦彦任津海关道。袁公方倚绍仪,不乐其行,请改朝命,而朝意坚,不许。是时瞿鸿玑方长外部,与袁公不睦。太后方倚袁公隐持外交,鸿玑以绍仪实助袁公,乃假藏事去绍仪也。敦彦言于袁公,以国势积弱由朝臣懵于外事,宜选亲贵重臣分赴东西各国考察政治,归而施政始有条理。袁公言诸朝,乃命载泽、徐世昌、戴鸿慈、端方副以绍英分赴东西各国。发于正阳门,炸弹突发于车上,刺客吴樾死,伤绍英并折回。袁公闻变,乃派梁敦彦、赵秉钧带天津警兵三百至京,讠ぁ察严,得刺客名籍于桐城馆。袁公谓京师当设巡警部以维治安,乃立巡警部,保徐世昌为尚书,赵秉钧以候选道擢侍郎。徐世昌既留内,绍英以伤止不行,改命李盛铎、尚其亨偕载泽、戴鸿慈、端方往。袁公乃倡废科举,约鄂督张之洞连衔奏,上遂罢科举。又奏请外官实缺须先赴日本游历三月方许之任,请立学部授荣庆尚书,以编修严修授侍郎皆从袁公请也。朝议立宪实发诸袁公。五大臣归自海外,议改官制,乃召袁公至京,与庆亲王奕、瞿鸿礻几、张百熙等集议于西直门外之朗润园,金邦平、张一麟、吴廷燮等司起草而杨士琦、孙宝琦总其成。时方议采日本制组织内阁,时论谓总理必属袁公。瞿鸿礻几方在枢府,深恨之,而谬交欢袁公。铁良方以袁公力陟户部尚书转兵部尚书亦在枢府以改官制大不便,深怨袁。满人据高位者皆力反抗新官制,亲贵沸议,谓袁公将不利于王室,亲贵之助袁公者独载泽,汉大臣独张百熙耳。枢垣中铁良持之急,鹿传霖力不能抗,瞿鸿礻几阳相助,徐世昌依违两可而已。都下谤愈甚,旗营谓将尽裁旗饷,宫监谓将被汰,皆大愤。群谋击袁公,乃托言北洋重要,不能久离,即日请训出京,时议比之宵遁。新官制奏上,瞿阴主之,乃利用军机大臣不兼部之说,而徐鹿铁皆被汰;复利用《庚子条约》“外务部领以军机大臣”而已,独留枢垣兼外务部尚书,引桂抚林绍年入枢府为之助,大权乃并集于鸿礻几;利用兵权集于中央之说首收袁公兵权,又新官制不得兼他差,故袁公所兼领铁路电报等八要政并请开去。奏入,即报可。于是兵权、财权咸归中央,权力大绌与行省督抚同。盖新官制皆定诸袁公,不能自食其言,鸿礻几挟以制袁公,故大权一朝削尽也。铁良既出枢垣,益恨袁公。军饷之支自北洋者,陆军部迫其报销,极挑剔之兼管。诸要政同时并去,无从挹注,益窘迫矣。

鸿礻几既专权,益思倾奕。奕觉之,渐向孝钦发鸿玑奸,孝钦渐恶鸿玑。奕欲援袁公入枢廷,鸿礻几大惧,密召岑春暄入都为拒袁公计。春暄以庚子勤王扈驾西安功,孝钦深感之。疆臣中惟春暄宠遇与袁公敌,袁公亦深畏之。春暄督粤,以粤汉铁路事逮捕籍绅黎国廉,粤人愤怒,唐绍仪方为外务部侍郎,领衔揭参之。绍仪方为奕所厚,力言诸奕,移春暄督四川。春暄深怨绍仪,并怨袁公。春暄方行抵鄂,得鸿礻几电,即请入觐。时邮传部尚书张百熙卒,春暄至即授邮传部尚书,劾邮传部侍郎朱宝奎而去之,面劾奕贪黩。孝钦严责奕,将命春暄入枢府。时奉天、吉林、黑龙江新建行省,徐世昌以总督统三省,唐绍仪在邮传部侍郎任屡被劾,且扼于鸿礻几因求外任,补奉天巡抚;而朱家宝为吉林巡抚,段芝贵以候选道加布政使衔署黑龙江巡抚,皆袁公之旧僚。时论谓非袁党不足得巨官矣。时盛传芝贵以万金购天津女伶杨翠喜献于奕之子载振,因得吉抚,御史赵启霖劾载振、芝贵并谓袁公亦为所蒙。朝命醇亲王载澧、大学士孙家鼐查办,以事虚覆,奏免启霖官并罢芝贵撤布政使衔,载振亦乞解尚书任,许之。启霖之劾载振也,或疑春暄嗾使之,奕益怨春暄。会粤西乱起,奕言两粤重地非知兵重臣不足镇抚,粤,春暄之旧治,宜遣之。乃授两广总督。春暄行过津,袁公厚结之,深谈宵分。春暄自谓材愧袁公也。

孝钦以廷臣屡劾奕父子贪污,偶向鸿礻几言奕负我。鸿礻几归语其妻,妻语其乡人曾广铨之妇,妇告广铨。广铨晤英国公使,道太后厌庆亲王,行将出军机矣。英使夫人入宫便询孝钦:“庆亲王老成经国,何遽欲易之?”孝钦言无之,因怒鸿礻几漏言。而英国驻京《时报》访员据以电,英纷传诸报。孝钦谓鸿礻几告之也,愈怒。奕因使学士恽毓鼎劾鸿礻几嗾使言官、交通报馆,立罢鸿礻几中书。汪康年,鸿礻几门生也,恒往来鸿礻几宅,其所办《京报》载朝事颇实,杨翠喜事《京报》首发之。袁公电民政部谓泄漏外交,封禁之,罢鸿礻几。时讳言英报遂移罪《京报》也。鸿礻几既被逐,林绍年以鸿礻几所引亦出枢垣。朝命鄂督张之洞与袁公同入政府,而袁公用故事兼外务部尚书,以外务部侍郎汪大燮亲鸿礻几因出。大燮使英,而梁敦彦方授驻美公使未之任,使代大燮为侍郎。袁公不喜士大夫幕府多吏胥之才,而鸿礻几颇结海内豪俊,门下郑孝胥、张元济、高凤岐等皆负时望,颇左右舆论。孝胥、凤岐皆事春暄为达情于鸿礻几,鸿礻几罢而春暄引病羁沪上。朝旨屡促赴粤任仍不行,遂以病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神话终焉

    神话终焉

    (第一人称真难写,更新慢,写的不好,最好别看,反正是小学生作文水平)一小鬼被妈妈赶出家门为了成为大魔法师而努力的故事。神话终焉,诸神时代的终极,破碎的大地,星辰陨落,成就新的神邸,万神之神。
  • 享受思维的盛宴

    享受思维的盛宴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沙僧正传

    沙僧正传

    取经归来,我空虚寂寞,然后我也赶时髦写起了日记。正好赶上如来让我重新投胎下凡,点化人间那些被妖孽困扰的女子,然后顺便带一些回来。好吧,我下凡了,故事开始了……
  • 罪恶穿越:狂恋吸血鬼

    罪恶穿越:狂恋吸血鬼

    这个世界,不只有人类,上帝,与撒旦;不只是人间,天堂,或地狱。还有一片偌大的空间——是吸血鬼的国度。吸血鬼的堕落,连上帝也无法救赎。他是整个国度的统治者,她却只是身世可怜的平凡人类。因为一本...
  • 千秋国士梦

    千秋国士梦

    本书以东汉名章之世为背景,描述了一如你我的平凡少年穆维周,一步步成长为无双国士的穿越故事。宫廷政治、江湖风云、金戈铁马、儿女情长、四海冒险。。。特别的经历让穆维周对爱情、人生、世事、国家命运产生了特别的认识。在“山无棱水为竭,才敢与君绝”“士不可不弘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等历久弥新的理念激荡下,穆维周感受着开明之世的伟大与卑劣、正义与邪恶、明智与愚蠢。。。俯拾皆是的少年也终究成了“当仁不让”的无双国士。曾经有个传说,传说有你有我
  • 重逢花开不相离

    重逢花开不相离

    十年前,她年少无知,他不懂珍惜。十年后再重逢,他痴心未改,她却落荒而逃。这一次他选择再也不放手,她又如何选择?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花开时节,与君重逢,只愿今生永不相离。
  • 万王之战

    万王之战

    一个由灵能者主宰的世界,一部剑与魔法交织的史诗,一位历经坎坷幻境的王者,一首鲜血与梦谱写的颂歌。
  • 诸神觉醒

    诸神觉醒

    他,国中三年级的刘川枫,来自贵族学校的底层渣滓...他,传奇般的屌丝人生,平静的生活涟漪发生紊乱...他身上蕴藏无比强大的力量,前世与今生的记忆,人类堪忧的未来圣战即将开幕...
  • 倪崴正传

    倪崴正传

    不惑之年的倪崴遇到让他腻歪的事房贷儿子残疾老婆怀孕他查出得了癌症倪崴没有老白的技术和手腕他不想拖累家人所以他要跳楼所以他遇到了外星人
  • 非常任性且无比随意的非系统系统

    非常任性且无比随意的非系统系统

    有人说书名这么长,一看就是很随意起的书名,完全没有诚意。好吧,我承认了,可是你们看了简介,就知道作者的诚意了,对于这本书,乃是作者随意之作,更新量与时间周期绝对不稳定!……恩,是不是很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