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5300000002

第2章

“若知无相离念为体,而缘中求往者,多应上辈生也。是故天亲菩萨论云:‘若能观二十九种庄严清净,即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即是智慧无为法身故。’何故须广、略相入者?但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故,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故,显出法性法身。此二种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入。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无为法身者,即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即法身无相也。法身无相故,则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是法身也。法身无知故,则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是真实智慧也。虽知就缘观总、别二句,莫非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即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以知三界众生虚妄故,即起真实慈悲也;以知真实慈悲故,即起真实归依也。今之行者无问缁素,但能知生无生不违二谛者,多应落在上辈生也。”

第九、明弥陀净国,三界摄与不摄。问曰:“安乐国土于三界中,何界所摄?”

答曰:“净土胜妙,体出世间。此三界者,乃是生死凡夫之闇宅,虽复苦、乐少殊,修、短有异,统如观之,莫非有漏之长津,倚伏相乘,循环无际,杂生触受四倒长沟,且因且果,虚伪相习,深可厌也。是故净土非三界摄。又依《智度论》云:‘净土果报,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虽言地居,精胜妙绝。是故天亲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是故《大经》赞云:‘妙土广大超数限,自然七宝所合成,佛本愿力庄严起,稽首清净大摄受。世界光耀妙殊绝,适悦晏安无四时,自利利他力圆满,归命方便巧庄严。’”

第二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明发菩提心;第二、破异见邪执;第三、广施问答,释去疑情。

就初发菩提心,内有四番:一、出菩提心功用,二、出菩提名体,三、显发心有异,四、问答解释。

第一、出菩提心功用者。《大经》云:“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云何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遍周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长远,尽未来际;此心普备,离二乘障。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有沦所有功德回向菩提,皆能远诣佛果,无有失灭。譬如寄花五净,风日不萎;附水灵河,世旱无竭。

第二、出菩提名体者。然菩提有三种:一者、法身菩提,二者、报身菩提,三者、化身菩提也。言法身菩提者,所谓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自性清净,体无秽染,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名为法身;佛道体本,名曰菩提。言报身菩提者,备修万行,能感报佛之果,以果酬因,名曰报身;圆通无碍,名曰菩提。言化身菩提者,谓从报起用,能趣万机,名为化身;益物圆通,名曰菩提。

第三、显发心有异者。今谓行者修因、发心具其三种:一者、要须识达有、无从本已来自性清净;二者、缘修万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等;三者、大慈悲为本,恒拟运度为怀。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名发菩提心。又据《净土论》云:“今言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

第四、问答解释者。问曰:“若备修万行能感菩提得成佛者,何故《诸法无行经》云:‘若人求菩提,即无有菩提,是人远菩提,犹如天与地。’?”

答曰:“菩提正体,理求无相,今作相求,不当理实,故名人远也。是故经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也。’今谓行者虽知修行往求,了了识知理体无求,仍不坏假名,是故备修万行,故能感也。是故《大智度论》云:‘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解脱。’龙树菩萨释曰:‘是中不离四句者为缚,离四句者为解。’今祈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违二谛大道理也。

“又依天亲《净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佛国是也。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

第二、明破异见邪执者。就中有其九番:第一、破妄计大乘无相异见偏执;第二、会通菩萨爱见大悲;第三、破系心外无法;第四、破愿生秽国不愿往生净土;第五、破若生净土多喜著乐;第六、破求生净土非是小乘;第七、破求生兜率劝不归净土;第八、会通若求生十方净土不如归西;第九、料简别时之意。

第一、破大乘无相妄执者。就中有二:一、总生起,欲令后代学者明识是非,去邪向正;第二、广就系情,显正破之。

一、总生起者,然大乘深藏、名义尘沙,是故《涅槃经》云:“一名无量义,一义无量名。”要须遍审众典,方晓部旨,非如小乘俗书,案文毕义。何意须然?但净土幽廓,经论隐显,致令凡情种种图度,恐涉谄语刀刀,百盲偏执,杂乱无知,妨碍往生。今且举少状,一一破之。

第一、破妄计大乘无相者。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何用求之?’”

答曰:“如此计者,将谓不然。何者?一切诸佛说法要具二缘:一、依法性实理;二、须顺其二谛。彼计大乘无念,但依法性;然谤无缘求,即是不顺二谛。如此见者,堕灭空所收。是故《无上依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若起我见如须弥山,我所不惧。何以故?此人虽未即得出离,常不坏因果,不失果报故。若起空见如芥子,我即不许。何以故?此见者破丧因果,多堕恶道,未来生处,必背我化。”’今劝行者,理虽无生,然二谛道理,非无缘求,一切得往生也。是故《维摩经》云:‘虽观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彼经云:‘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是其真证也。”

问曰:“今世间有人,行大乘无相,亦不存彼此,全不护戒相。是事云何?”

答曰:“如此计者,为害滋甚。何者?如《大方等经》云:‘佛为优婆塞制戒,不得至寡妇、处女家,沽酒家,蓝染家,押油家,熟皮家,悉不得往来。阿难白佛言:“世尊!为何等人制如斯戒?”佛告阿难:“行者有二种:一者、在世人行;二者、出世人行。出世人者,吾不制上事;在世人者,吾今制之。何以故?一切众生悉是吾子。”’佛是一切众生父母,遮制约勒,早出世间得涅槃故。”

第二、会通菩萨爱见大悲者。

问曰:“依大乘圣教,菩萨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今劝众生共生净土,岂非爱染取相,若为免其尘累也?”

答曰:“菩萨行法功用有二。何者?一、证空慧般若;二、具大悲。一、以修空慧般若力故,虽入六道生死,不为尘染所系;二、以大悲念众生故,不住涅槃。菩萨虽处二谛,常能妙舍有、无,取、舍得中,不违大道理也。是故《维摩经》云:‘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舍,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亦如是,为欲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第三、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

问曰:“或有人言:‘所观净境,约就内心,净土融通,心净即是。心外无法,何须西入?’”

答曰:“但法性净土,理处虚融,体无偏局,此乃无生之生,上士堪入。是故《无字宝箧经》云:‘善男子!复有一法,是佛所觉,所谓诸法不去、不来,无因、无缘,无生、无灭,无思、无不思,无增、无减。佛告罗睺罗言:“汝今受持我此所说正法义不?”尔时十方有九亿菩萨,即白佛言:“我等皆能持此法门,当为众生流通不绝。”世尊答言:“是善男子等,则为两肩荷担菩提,彼人即得不断辩才,得善清净诸佛世界。命终之时,即得现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住其人前,得往生也。”’自有中下之辇,未能破相,要依信佛因缘求生净土,虽至彼国,还居相土。又云:‘若摄缘从本,即是心外无法;若分二谛明义,净土无妨是心外法也。’”

二、问答解释。

问曰:“向言无生之生唯上士能入,中下不堪者,为当直将人约法作如此判?为当亦有圣教来证?”

答曰:“依《智度论》云:‘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何意然者?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坑、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能绍继家业。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为斯益故,多愿生也。’又彼论云:‘譬如鸟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须依林传树,羽成有力,方可舍林游空。新发意菩萨亦尔,先须乘愿,求生佛前,法身成长,随感赴益。’又阿难白佛言:‘此无相波罗蜜在何处说?’佛言:‘如此法门在阿毗跋致地中说。何以故?有新发意菩萨,闻此无相波罗蜜门,所有清净善根悉当灭没也。’又来但至彼国,即一切事毕,何用诤此深浅理也?”

第四、破愿生秽土,不愿生净土者。

问曰:“或有人言:‘愿生秽国教化众生,不愿往生净土。’是事云何?”

答曰:“此人亦有一徒。何者?若身居不退已去,为化杂恶众生故,能处染不染,逢恶不变——如鹅、鸭入水,水不能湿——如此人等,堪能处秽拔苦。若是实凡夫者,唯恐自行未立,逢苦即变,欲济彼者,相与俱没。如似逼鸡入水,岂能不湿?是故《智度论》云:‘若凡夫发心,即愿在秽土拔济众生者,圣意不许。’何意然者?龙树菩萨释云:‘譬如四十里冰,如有一人,以一升热汤投之,当时似如少减。若经夜至明,乃高于余者。凡夫在此发心救苦,亦复如是。以贪、嗔境界违顺多故,自起烦恼返堕恶道故也。’”

第五、破若生净土多喜著乐者。

问曰:“或有人言:‘净土之中唯有乐事,多喜著乐,妨废修道,何须愿往生也?’”

答曰:“既云净土,无有众秽。若言著乐,便是贪爱烦恼,何名为净?是故《大经》云:‘彼国人天,往来进止,情无所系。’又四十八愿云:‘十方人天,来至我国,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大经》又云:‘彼国人天,无所适莫。’何有著乐之理也?”

第六、破求生净土非是小乘。

问曰:“或有人言:‘求生净土便是小乘,何须修之?’”

答曰:“此亦不然。何以故?但小乘之教,一向不明生净土故也。”

第七、会通愿生兜率劝归净土者。

问曰:“或有人言:‘愿生兜率,不愿归西。’是事云何?”

答曰:“此义不类,少分似同,据体大别,有其四种。何者?一、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法轮,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著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二、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三、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哀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得生者,悉是阿毗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数能知。其有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悟解,证会无生。四、据《大经》,且以一种音乐比挍者,经赞言:‘从世帝王至六天,音乐转妙有八重,展转胜前亿万倍,宝树音丽倍亦然。复有自然妙伎乐,法音清和悦心神,哀婉雅亮超十方。是故稽首清净勋。’”

第八、挍量愿生十方净土不如归西方者。

问曰:“或有人言:‘愿生十方净国,不愿归西方。’是义云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木面异

    木面异

    他叫颜萧,自诩江南第一剑,却迷失在莽莽丛林里。待其重回江湖时,城头已变大王旗。为拾昔日风采,他握牢宝剑,在腥风血雨中再闯生死关。
  • 修真之建木玄门

    修真之建木玄门

    修真英雄志!我本平凡人,皆因乱世起。保卫自己所爱。一件震惊世界的灵器;一个似乎隐藏什么秘密的戒指;一群似乎不知道未来的人群。
  • 紫云修仙传

    紫云修仙传

    山村小子紫云经历兄长与父亲被妖兽杀死,自己被妖蛇吞食,但幸运没有死,然后得到了一位真丹境高人鬼魂的指点,从此进入了修仙者的行列,看他如何在这复杂的修仙世界中经历起起落落,悲欢离合。历经无数生死,感悟修仙之道,最终能否成就长生大道。
  • 倾世毒医:轻狂七小姐

    倾世毒医:轻狂七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却惨遭背叛致死;她是臭名昭著的废物草包;一朝梦醒,她取代了她,废物?草包?在这修真大陆,她照样混的风生水起!他,是众人眼中的天神,却偏偏对她情有独钟。当腹黑对上腹黑,谁又更胜一筹?
  • 魔神养成系统

    魔神养成系统

    穿梭不同世界,打破空间障壁,异世界只是我成神的垫脚石。“什么,获得小龙女的崇拜”“神仙姐姐也要求我带她玩转仙界”成神真的不要太容易:“恭喜宿主获得本世界10名女修的崇拜,成功将撒旦的影响扩大到异域,正式成为撒旦的使徒。”魔鬼的诱惑算什么,我们的口号是——干掉撒旦,我就是老大。
  •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

    正常剧情版:天妒英才劫难度,莫惜央功力尽失,穿越到了现代。可是这里并不是他的主场,主角只是一个现代的逗比。总之,是在古代天才指导下的逗比与现代精怪相处的二三事。深度版: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我便是我;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可能我就成了你。这是一体两面的天才与逗比系列故事。至于逗比和JQ,各位看官,书中见。
  • 我的女神:倾世校花

    我的女神:倾世校花

    林立一辈子都忘不了看见施静雪的时的第一面,那个炽热的午后一股清凉的风吹进他的心里,治愈着他的心灵。一次的偶遇让林立跌进爱的深渊,从此万劫不复。他接近她,一直想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她,当接近她时,却发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师生恋,他感动却没法放手。她,施静雪,一直被选为最美最有才情的校花,无数人爱慕者追随着她。但她却不为所动。她不想当谁的女神,只为一个人而活。一个直存在她生命中的一个人。不到生命尽头绝不放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这是个革命的时代

    这是个革命的时代

    因特殊的原因,小白的灵魂附在了一个重伤濒死的杀手身上,来到了十三世纪末的欧洲。但是这欧洲却和他所了解的欧洲不一样,有斗气,有魔法……是一个奇幻世界,也是个肮脏的世界。他要活下去!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个革命的时代!
  • 道德真经义解

    道德真经义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