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1000000007

第7章 出口成章(6)

这几个富绅寺僧惊得目瞪口呆,气得七窃生烟,像一摊泥瘫坐到了地上。没想到这位当年挡道难太师的孩子,这么不留情面,于是他们只好自认倒霉。

写这副对联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争相传诵,一时传为佳话。这副对联在后来的反封建斗争中,屡被人们引用,徐渭也因之颇受人们敬仰。

徐渭不满当时社会和封建礼教,是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者,反复古主义文学派别的先驱。他还通晓兵书,曾追随江南七省总督胡宗宪抗击倭寇,立下汗马功劳。

在今绍兴市徐渭故居“青藤书屋”,悬挂着他手书“一尘不到”、“砥柱中流”等匾额和多副寓意深刻的楹联,其中有一联这样写道:

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

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

上联说的是:光埋头读书而不实践,是不行的,但如果废止了读书,又怎么能指导实践呢?

下联说的是:“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总是失败,又怎么能说增长了智慧呢?

这是一副内蕴深刻的劝学联,成为许多有志青年的座右铭。

杨用修九岁联圣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始康(今四川新都县)人,是我国明代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和学者。

杨慎自幼机敏聪慧,勤奋好学,11岁能写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杨慎天资聪颖,工于书法,文字功底深厚,尤其擅长对对联,至今还流传着很多佳话。

相传杨慎五六岁时,在家乡的一个堰内游泳,那天风和日丽,波光粼粼,孩子们追逐嬉戏,其乐融融。正好县官的船从这里经过,其他孩子都惊慌地游到了岸边,给县官让道。可是,小杨慎游兴正浓,加之本来就没有让道的意思,因此视而不见,毫不回避。县官看到他如此不恭敬,非常生气,让手下的人把他的衣服挂到了堰边的一棵大树上,然后用手指着小杨慎的头,严厉地对他说:“我出一联,你要是能对上,就把衣服取下来给你,否则……”于是,即兴出了一联:

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应声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对答敏捷,出语惊人。杨慎的下联气势磅礴,表现了小杨慎的壮宽胸怀和鸿远抱负。县官见如此激壮沉雄的语言出自五六岁的孩子之口,佩服得连连称赞:“真是个神童!”

这件事像一阵风马上传遍杨慎的家乡,人们议论、称赞,为家乡出了这样睿智的神童而自豪和欢欣鼓舞。后来,乡亲们把杨慎游泳的这个堰,取名“娃娃堰”。

杨慎9岁那年春天,其父大学士杨廷和一位同缭来家做客,很想见见这位远近闻名的神童。这一天,晴空万里,春风拂面,暖日融融。在厅前闲叙时,只见杨花飞舞,扑面而来,客人触景生情,想当场考考杨慎,便即兴出了一联:

杨花乱落,眼花错认雪花飞

杨慎看了一下院里随风摇曳的绿竹,启口答道:

竹影徐摇,心影误疑云影过

客人一听,笑逐颜开,连声称赞他聪明可爱,夸他前途无量,还说要把杨慎推荐给皇帝。

客人夸赞杨慎,实在是发自心底。他的上联,表达因错觉而感受到的美妙景致,用“错认”;杨慎的下联对上因错误感应而获得的朦胧之美,用“误疑”。对仗考究工整,意境和谐,透出杨慎对联才华的非凡。

经客人推荐,弘治皇帝非常感兴趣,想亲眼见见这位“神童”。有一天,弘治皇帝在御花园宴请群臣,便传旨杨廷和偕子杨慎同来赴宴。

时值隆冬,烧起了火盆,黑色的木炭熊熊燃烧,红光闪烁,弘治皇帝触景生情,出联求对:

炭黑火红灰似雪

吟毕,笑望群臣,等候答对。大臣们一听,此联用字虽简,但关联紧密,深奥难对,只好低头沉思,谁也不敢冒然应对。顿时,整个御花园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我来对!”一声稚嫩的童声响起,打破了御花园的沉寂。大家一看,是座中年纪最小的杨慎,只见他走上前来,施罢礼,从容答道:

谷黄米白饭如霜

弘治皇帝听了,拍手叫绝。大臣们也发出一阵惊叹赞赏之声。弘治皇帝的上联中,炭、火、灰原是一物,演化而为三,并且颜色不同,“碳黑火红”。杨慎的下联中,谷、米、饭原来也是一物,同样演化为三,颜色也依次对上“谷黄米白”,自然而贴切,精巧而工整,人们不得不佩服。

杨慎的聪明才智不仅仅靠先天的禀赋,而且离不开后天的发愤努力,勤奋好学。由于他渴求知识,孜孜不倦,日积月累,他的才智得到发挥,知识也日益丰富。他能巧妙地对上弘治皇帝的深奥对联,还得追溯一件往事。

一天中午,杨慎外出回来,途中看到一私塾先生用戒尺责打学生,看样子非常生气。杨慎好奇地走上前去,想弄清楚究竟是为什么。私塾先生告诉他说:“今天早晨,我出一下联,要他对出上联,可到中午他还对不上来,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说该不该打?”杨慎随即请教这下联的内容,原来是:

谷黄米白饭如霜

杨慎沉思良久,深感艰涩深奥,一时对答不上来,看私塾先生那恨铁不成钢的神态,他仿佛感到戒尺敲打在自己身上,便惭愧地离开了。他没有请教私塾先生,但把私塾先生出的下联牢记心中,随时寻思,期望有一天能找到妙对佳句。

今天,听皇帝出此上联,仔细一琢磨,心里不免一阵惊喜,私塾先生出的下联,此时不是找到了美妙的上联了吗?于是,他当着皇帝和大臣们的面,沉着勇敢地应对,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杨慎虽然聪明过人,才华出众,但他从来不以“神童”自居,而是不断地刻苦自石厉,发愤苦读,博览群书,精益求精。终于在24岁那年,取得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即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时录》。

杨慎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明世宗时,因秉公直言进谏无隐,被贬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在滇西度过了他的晚年,结束了他的一生。

杨慎才高学富,精通诗、词、文、赋和散曲,著作甚丰,多达100余种,后人辑其重要者,编为《升庵集》。

杨慎的一生,对西南文化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在今天云南的许多风景佳绝揽胜处,都留有他撰写的楹联和题记,其中象昆明西山华亭寺的一联,至今仍为文人墨客和广大游人争相传诵和赞赏。联文是:

一水抱城面,烟霭有无,拄仗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寥寥30多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把昆明美丽的湖光山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婉如一幅隽永的青绿山水面,仿佛一首清丽婉转的抒情诗,把登临游人置于如诗如画的风景中,表现他们陶醉神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的情景,自然而贴切,真是“联中有诗,联中有画”。充分体现了杨慎不愧是一代颇负盛名的对联高手。

在杨慎的故乡,乡亲们为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常常用各种方式来缅怀这位杰出人物,以他做楷模来鞭策自己和教育后人。在今四川省新都县桂湖杨慎故居,后人曾经修建升庵殿来祭奠他,作联赋诗来纪念他,其中有一挽联为:

烟波送客,风月含情,沧桑变,屡易规模,故址遗基,尚存太史千秋迹

桂枝留人,荷华招我,鞍马闲,流连光景,先忧后乐,惭愧希文一片心

人们写景抒情,盛赞杨慎风流永存,同时,寄托对先人杨慎的无限敬爱之情。

叶子鸾苦学成才女

叶子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江苏省吴江县人。

由于她自幼好学,到十岁的时候,就能诗会文,成为远近有名的小才女了。

叶子鸾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家庭也可说是一个荟萃了诗人的家庭。她的父亲叶绍袁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尤通文章诗词,一生崇拜唐朝的“李杜”和宋朝的“三苏”;她的母亲沈宜修,当时已为诗人,著有《鹂吹集》和《梅花绝句》百首,闻名遐迩;她的大姐叶纨纨,有著作《芳室轩遗稿》;二姐叶小纨不但诗文出众,还通戏曲,诗集有《存余草》传世,戏曲《鸳鸯楼》至今受到推崇。至于她的五个哥哥,也是各有文采,诗词俱佳。

在这个诗人荟萃之家,对叶子鸾影响最大、花费心血最多的,就是她的母亲沈宜修。她出生不久,父亲、姐姐和哥哥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都想给叶子鸾找个奶妈,但母亲坚持不肯,因为她感到请奶妈对孩子的发育和成长不利。她曾笑着对家人说:“八个孩子,我已带出了七个小才子、小才女,难道剩这一个就不带了?将来孩子大了,文才如赶不上你们,她一定会埋怨我的!”

因此,从叶子鸾刚刚会说话的时候,沈宜修就教她识字前诗;三岁的时候,教她读《诗经》。现在的孩子,三岁的时候刚刚开始上幼儿园,然而当时的叶子鸾,却已在父母和哥哥姐姐学习空气的包围中,模仿着读诗书了,而且读得十分认真。

有一次,父亲和哥哥姐姐们都去吃饭了,家人见她还在一个人捧着书看,便对她说:“小鸾,吃饭了,别再用功了!”

叶子鸾一听,瞪着眼睛,带着一副很认真的神态回答说:“噢,原来你们早就想着吃饭了!那叫废寝忘食么?所谓废寝忘食,就得像我这样,到了睡觉的时候不睡,到了吃饭的时候不吃才行呢!”

众人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叶子鸾不知道众人是在笑她那副认真的神态,遂又问道:“你们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么?”

这时,母亲走出来,笑着对她说:“对,还是我们小鸾说得对,你们的学习都不如我们小鸾认真,照这样用功下去,将来准能超过你们!”

叶子鸾受到母亲的表扬,十分得意,特别是母亲那句“照这样用功下去,将来准能超过你们”的话,使她那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叶子鸾学习得更认真了。

叶子鸾资质过人,才思敏捷,又能如此刻苦读书,所以史书说她“四岁能诵楚辞”,也就不为虚夸了。

此外,叶子鸾年纪虽小,学习却很虚心。她知道自己的学问不如哥哥和姐姐,所以,当哥哥和姐姐们一块切磋诗词和学问的时候,她都要参加,静静地听,细细地琢磨,遇有听不明白的,都要及时提出疑问,非弄清楚不可。

就这样,叶子鸾到了十岁的时候,就能出口成诗,提笔成文了。

有一天,父亲叶绍袁来了诗兴,把全家人叫在一起,联诗作对,讨论诗词,气氛十分热烈。叶子鸾年龄最小,总感到学问还没有赶上哥哥和姐姐,便一直坐在旁边专心致志地静听,当听到好句好词的时候,不禁高兴得拍手叫好。

她这一叫好不要紧,却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便笑着向她说:“听你母亲讲,你的诗词最近有了很大进步,也来个联对怎样?”

叶子鸾说:“和哥哥姐姐相比,还差得远呢!不过,父亲要想考考我,那就先出上联吧!”

叶绍袁见她答应得痛快,很是高兴,于是信口来了句上联:

桂寒轻露湿

叶子鸾未加思索,便对了个下联:

枫冷乱红凋

她的话音一落,众人便齐口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

父亲感叹道:“你们称赞得一点也不过分,看起来小鸾的诗是成熟了;她这么小的年龄,能对出这样好的句子来,是我没有想到的!”

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小才女只活到17岁便去世了,留有著作《疏香阁遗集》传世。

王尔烈巧对诗联

王尔烈,辽宁辽阳(今辽阳市)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太子太傅(即后来的嘉庆皇帝的老师)。

他小的时候,就以才思敏捷,能诗善文而被誉为“奇才童子”,有着许多勤学苦读、显露才华的故事。

野外对诗

王尔烈出生在读书人家,小的时候十分聪明,自幼识字背诗,一学就会,六岁上学前,已经把《毛诗》、《左传》两部书读完,并且已经会联诗作对。在学校中,他读书注重背记,更注意动脑思考,常常能举一反三地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他每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很喜欢他。

这年秋季的一天,私塾老师带着王尔烈和其他学生去郊外游览。

东北辽阳的秋天,是一个金色的秋天。那玉米,像牛角般矗立在发了黄的玉米秆上,突破了外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发出了金灿灿的光;那沙果,黄澄澄地坠弯了树枝,金汁欲滴;那豆子已干了棵,落了叶,豆荚层叠,被烈日一晒,噼叭作响,里边的金娃娃,从裂缝中露出了金色的笑脸。

但是,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山坡下的黄花菜。在关内,那是种在沟边路沿,被视为稀有植物;然而在关外,却是铺天盖地,满山遍野,因此,才被称为特产。此时正是收割季节,那成千上万的花蕾,在那直挺挺的枝条上竞相开放,露出了金色的花片、金色的花蕊,飘出了金色的花粉,把那采食蜜蜂的身上、翅膀上、头上和脚上,都裹上了一层金装,古书中“金蜂”一词,也许由此而得。

师生们被这金色的秋天陶醉了,一个个血液沸腾,心潮澎湃。私塾先生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无限感慨,顺手折了一支黄花,朗声念出了一句上联:

野外黄花似金钉钉地

他念完之后,希望他的学生们接个下联。可接什么合适呢?因为黄花是此时此地金秋的代表,也必须以有代表性的实物相对才行。

众学童举目四处观望,没有找到可对的目标;冥思苦想,没有想出合适的词语,只好互相对视,无可奈何地低下头来。

老师望望他的得意弟子王尔烈说:“怎么,今日你也对不出了么?”

王尔烈笑道:“我已想好了一个下联,只不过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有没有更好的下联;既然大家一时想不出,那我也只好献丑了!”

随后,他往城内一望,顺口念道:

城内白塔如玉钻钻天

同学们一听,都称赞说:“对得好!城内野外,白塔黄花,钻天钉地,实在是对得太妙了。”

同类推荐
  • 我们为什么还没成功

    我们为什么还没成功

    本书介绍了许多人曾经为了成功而努力,到了最后一次却挫败的原因。
  • 青春的魅力:青少年的智商与情商

    青春的魅力:青少年的智商与情商

    本书指导青少年朋友在青春的季节,如何提高智商与情商。全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你的脑子“好用”吗、你的想法神奇吗、你的思维升级了吗、揭开EQ的面纱、掌握命运之船等。
  • 笑傲职场的7项法则

    笑傲职场的7项法则

    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职场屡屡受挫么?想知道为什么总是受到同事的伤害么?想知道怎样得到领导的青睐么?有关职场的问题,本书都囊括其中。
  • 菜根谭品读

    菜根谭品读

    本书讲述了《菜根谭》的经典智慧,深入浅出的阐释了《菜根谭》的智慧精华和应用技巧。分为八篇:正心修身篇、养性育德篇、世事洞明篇、人情练达篇、达观人生篇、闲适从容篇、向善趋吉篇、韬光养晦篇。
  •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

    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成长又是一种幸福,它是人生中的一分财富、一种感悟,让我们在成长中激励自己,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芒戒奇兵

    芒戒奇兵

    也许你的不经意转身间另一个魔幻空间的人正与你擦肩而过!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让我和赵胡子感到无比的乏味,直到有一天五枚五芒星戒闯入我们的生活,一次次惊险魔幻的旅程从此拉开了序幕!火皇子的面具!骷髅王的沙漏!......一个个奇异的空间,一段段扣人心弦的传闻!
  • 男人本色

    男人本色

    在清与浊、灵魂与现实、放逐欲望与寻求精神家园之间,讲述各个层面斑斓的情感生活故事。围绕社会转型期各色人等的生活境遇和精神困境,塑造一群如叶森、夏菱、钟自鸣等维妙维肖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度假村,为仕途出卖叶森的夏菱的忏悔;在叶森墓前,大学时代暗恋叶森不择手段的西琳的忏悔、在官场勾心斗角的桑树林和钟自鸣的醒悟,让我们如看到一泓甘洌的清泉对灵魂的涤荡,看到人性深处的美丽。
  • 古城学院

    古城学院

    一个隐于世间的神秘学院,一个承继千年的使命,光者现世,暗影重生。一场劫难,薛璃拥有了镇魂珠,入读古城学院,毫无天分,后天不勤,十年相伴的陈之慕神秘莫测,佛珠里沉睡千年的姬轩宸正邪难辩,三人为了各自的目的,踏上寻宝之路,灵界五圣物,将揭开神秘面纱,绝处逢生,却有踏入更大的阴谋。一句话介绍:诡异组合,崎岖寻宝路。
  • 落叶舞清秋

    落叶舞清秋

    一场因家产继承引发的蓄意谋杀,面对仇人与亲人之间的抉择,该怎么办呢?原谅?报复?面对友情与爱情,又是怎么抉择的呢?
  • 记忆贩卖者

    记忆贩卖者

    拥有读取记忆能力的方同,平日里作为一名私家侦探,靠着能力无往不利,过着跟小美女同居的甜蜜美好的幸福日子,直到有一天……
  • 《夜无伤的校园生活》

    《夜无伤的校园生活》

    弃文了。。。。。。。。。。。。。。。。。。。。。。。。。。。。。。。。。。。。。。。。。。。。。。。。。。。。。。。。。。。。。。。。。。。。。。。。。。。。。。。。。。。。。。。。。。。。。。。。。
  •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本文主要内容为:赣风拂面、小镇余韵、童谣已远、远去的桃林、在世界还很小的时候等内容。
  • 寻归宿

    寻归宿

    十五年前,血月突然降临了炎黄大地,血月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血月的发生都伴随大灾难的发生,但血月发生之后就不了了之。十五年后……晨惜本是一个平凡农家人得孩子,但他身上却有很多不平凡的东西。不知是巧合还是早有阴谋,他学会了念术他被师傅被地里说成是怪才。他在平凡的生活里经历了青涩而又带着苦味的恋爱。见到世间的民不了生,很多人家破人亡,官场的黑暗等,他毅然踏上了猎人的道路。也许是得到的东西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在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爱人,失去了许多请朋好友。从次他带上了妹妹兼恋人的晨露浪迹江湖,他接触了很多他没有接触的东西,也和圣元的第一美人有一段复杂的感情,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亲生母亲。经历寻找归宿的一段路后,一切最后都归于平静,在那一天,他的孩子降世了。没好的生活并没有过上多久,江湖风云又起……
  • 余生,好久不见

    余生,好久不见

    时间越过沧海桑田,不过回到最初原点你一声声的不再见。这不过是一场青春,何必次次较争夏未央和宋承言在人生最美的时光相遇,却在最美的时光错过,太阳终究把葵花弄丢了。再见,不过是檫肩而过。时光还是让爱笑的夏未央哭了。
  • 血祭天神

    血祭天神

    传说,在上个世纪平凡的人类在神与妖的眼里只不过是奴隶,四个大陆每隔一年将要拿奴隶的人头祭奠天上的皇,地下魔。一千年过后,凡界的希望终于来临,他们的精心抚养的季灵果终于诞生了……四个季灵果将主宰着凡界……碍于季灵果是上一代的莲仙棠子留下来的,没人在敢动凡界……凡界、天界、妖界、三个界之间的贪婪,嗜血,即将来临……命运掌握在季灵果抚养出来的人,不!准确的来说,季灵果继承了天,凡,妖的血缘。(ps一千年过后就是现代,但他们生存在异界)